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转载] 中国宇宙飞船蓄势待发(一)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Jun  5 17:18:15 1999),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ot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fzx 所发表 】
  中国即将首次发射载人宇宙飞船的消息已被证实。目前宇宙飞船
发射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宇宙飞船的升空,将是我
国建国以来继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和人造地球卫星升空后,规模最
大的一次科学实验。这标志中国将继美国、俄罗斯之后,成为世界第
三太空大国。
  
  北京的中国宇航训练中心

  北京有一个专门从事航天医学工程的研究所,里面装备的一整套
地面模拟试验设备十分引人注目,如低压密封舱、低压变温舱、生命
保障系统实验舱等。就在我国的第一批两名学员被派往俄罗斯接受培
训的同时,国内的地面培训也已经开始。为了训练我国自己的宇航员,
这里装备了国产的亚洲规模最大的载人离心机、降落冲击塔等训练设
施,从学员培训和装备水平两个方面向两个大国的垄断地位发起冲击。
  
  位于北京西郊的中国航天中心分为5个区域,不同的是这里的设
施大致按发射、飞行、返回等顺序布置,学员依次完成这几个步骤的
训练以后,对太空环境就有了初步感受,而他们对各自特殊航天因素
的适应能力也便一目了然了。发射场上运载火箭起飞后,随着三级火
箭的逐级分离,加速度过程相继完成,而这期间宇航员要承受数倍地
面重力的超重带来的负荷。为了锻炼在这种情况下操作飞船和与地面
保持通讯联络的能力,以及身体耐受力,学员首先要进入一座十几米
高的圆形建筑,在这里接受超重训练。为了帮助学员适应太空环境,
航天中心还设有各种模拟训练舱,其中除了医院中可以见到的高压氧
舱之外,还有可用来研究人类在低压及不同湿温度环境中的生理反应
的低压变温舱、飞行模拟舱等。这些模拟舱一旦启动,里面的学员少
则十几天,多则几个月,就开始了完全隔离的生活。狭窄的舱室内没
有电视也没有音乐,就连简单的健身活动也很受限制,没有电话,不
准通信,训练期间见不到任何外界人员。这种极端孤寂的长时间煎熬,
对他们的心理素质、体能体力都是莫大的考验。如何学会适应这些,
是走进太空之前必须攻克的课题。

  从“炮打美人”到安全返回

  离开模拟舱和厢式秋千,等于一次航天飞行接近尾声,学员们也
将面临更大的考验,接受飞船重返地面时的强烈冲击。这种冲击在火
箭升空的极短时间里也曾出现过,即加速度造成的超重现象,但返回
地面时,这一过程相对要持续较长时间,对人体的危害也更大。有个
“炮打美人”的杂技节目,对此是个很好的说明。“美人”被轰出炮
筒时,气氛十分吓人,实际上由于配合人员使用了障眼法,演员安全
丝毫不受威胁。对节目的最大难点观众也许不会注意到,构成威胁的
是在“美人”落入保护网的那刻。请看下面的计算:“美人”入网前
的飞行可达20.6米/秒,触网后扎入的深度假设为1.5米,那么她这时
的加速度为141米/秒平方,而正常的重力加速度是9.8米/秒平方,也
就是说她此刻要承受正常重力环境15倍的体重冲击!
  好在这一切发生在只有1/7秒的瞬间,否则别说“美人”的纤弱
身躯,就是彪形大汉也九死一生。即便这1/7秒也无疑凝聚了学员平
时无数次的训练。
  
  为了训练学员在这方面的耐受力,航天中心准备了一种类似“炮
打美人”落地过程的“冲击实验塔”。这座约4层楼高的绿色铁塔用
来模拟飞船返回地面时的冲击过程,从而加强学员的抗冲击耐力,研
究多种防护措施。 (未完待续)(南方日报)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heart.hit.edu.cn]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7.31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