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猎鹰), 信区: Green
标  题: [转载] 中国宇宙飞船蓄势待发(二)
发信站: 紫 丁 香 (Sat Jun  5 17:18:45 1999),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ot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Tracy 所发表 】

  最后一课 关键的一课

  完成发射、飞行、返回几个训练以后,来到航天中心的最后一个
训练馆———天象仪室。迷茫中,学员们落坐在“航天飞机”已开始
飘飘然遨游的星海中。

  如果仅仅陶醉于星空奇景,这里的设施就与科普教育的天文馆一
样简单了,然而作为训练馆使用当然有它更高的要求,这里是宇航员
学员模拟训练的最后一关。

  如同一个旅行者动身前要详查有关地图资料一样,宇航员升空执
行任务之前必须在这里熟悉星空图,找出自己将要走过的路线,同时
还要记清引导航天飞机入轨的一个个路标,即那些看上去完全相同、
实际上却有着千差万别的小星星。认路是为了防备万一,一旦航天飞
机的自动导航系统出现故障,宇航员就不得不启动手动装置,能不能
重返地球村家园,除了靠操纵技能,更重要的就靠那些“路标”了。
其他训练课目成绩再好,如果这里的训练不能通过,也不能算一个合
格的宇航员。

  中国人,上天的翅膀有多硬

  据航天专家介绍,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拥有一支技
术高超的太空科技队伍,运载火箭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建成了完整
的航天工程系统体系,已具备发射宇宙飞船的技术实力。

  首先,中国已拥有七个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可用于发射各
类航天器,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的发射能力,已能够把10吨左右的
宇宙飞船送入轨道。

  第二,中国航天器回收技术已有一定的基础,在发射的17颗返
回式卫星中,已成功回收了16颗。

  第三,中国太空技术、工艺有很大突破。飞船升空后需要很大的
能耗,目前中国太阳能电池技术满足飞船的二次能量供应。

  第四,中国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著名发射场都已投入使用;初
步建成了各类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及覆盖全国的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网;
正在发展中国的的空间天气学,建立预报太空天气的环球地面监测网


  第五,中国首次升空的宇宙飞船,很可能是无人驾驶的,这是为
载人宇宙飞船作准备的,但其性能、结构与载人宇宙飞船是一样的,
无人宇宙飞船上配有载人的舱位。

  第六,中国研究空间航天器的生命保障系统和配合载人航天飞行
的生理医学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载人航天这一领域,美俄两国已争霸30多年,截止到199
8年底,全世界共进行了216次载人航天飞行,其中美国124次,
俄罗斯92次,共有795人次上天。如今,欧洲空间局和日本正奋
起直追,而我国也已经把载人航天正式提上了日程。有人预言,如果
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如期实现。那么,人类航天活动将进入“三国时
代”。中国人在21世纪的太空领域必将有一番作为。
 (完)(南方日报)

--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Tracy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pact97a.hit.edu.]
--
※ 转载:.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4.8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11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