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atbear (胖胖熊),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揭密921工程(1)--神舟号飞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Mar 13 20:26:41 2002) , 转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揭密921工程(1)--神舟号飞船 
猞利   3月10日 17:30:12    

------------------------------------------------------------------------------
--

921-1中国宇宙飞船计划

  即时空间日报去年六月曾报道中国第二艘无人飞船将在的一艘升空后一年,即2000年
10月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将在2001年发射。第二艘神州飞船通过使用一种新型线路技术
将会使重量会减轻100公斤。有报道说中国宇航员正在进行一种独特的零重力训练。一个直
径15米,高21米的舱室被放在一个垂直的风洞中用150KM/H的风速来使受训宇航员浮在空中


  看过模型的皮特本先生预测新飞船的特点如下:

  推进系统组成:

--飞船底部有4个大型发动机
--在服务舱底部侧裙内有四对高推力姿态调整发动机
--在底部侧裙外有四对低推力姿态调整发动机,他们也可以结合使用提供反转推力
--飞船重心处装有4对滚动/平移推进器,就在返回舱下边。他们并不是以90度分布,而是
飞船每边两对,只能用于垂直方向的水平横移。
--轨道舱底部安装了4组发动机,每组4台,用于为轨道舱在自由飞行时提供姿态控制和机
动能力并作为主导航系统的备份。与底部的低推力姿态控制发动机结合就能为飞船提供水
平和垂直旁向移动的能力。

  轨道舱顶部装了一个复杂的装置,包括一个半环型装置,好像是用来安装方形的仪器装
置。那三个相互垂直并可伸出的0.4米的探针不知是什么用途。可能是导航系统的一部分或
对接系统的一部分。美国的阿波罗飞船上曾有类似的装置用来进行对接。据信神州飞船轨
道舱前端装有俄罗斯式的对接系统(雌雄同体式)。但这些装置可能只是一种试验型,在
将来执行与太空站对接的任务时肯定会被新型对接系统所替换。
导航装置显然是由地平线-离子流传感器和恒星传感器组成,安装在服务舱底部中央,与联
盟号的位置一样。

  太阳能电池阵总面积大于40平方米,可提供平均1.5kw以上电力(三倍于联盟号,比早
期的和平号还要大)

  第一次无人飞船比原计划推迟了49天,飞船由中国国家主席命名为“神舟”,一语双
关。

  神舟号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30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10分钟后与运载火箭分
离并进入远地点324.4km近地点196.3km倾角为42.6度的轨道。这也是酒泉首次发射进入这
种倾角轨道的火箭,神州号国际代号1999-061A,美国空军编号25956U。飞船由北京航天测
控中心控制,根据轨道分析显示飞行过程中未进行调整。

  在纳米比亚海岸附近的远望三号于18:49捕捉到信号,并发出重返点火指令。飞船9分
钟后飞出测量船的控制区。飞船轨迹为非洲--阿拉伯半岛--巴基斯坦--最后在西藏上空重
返大气层。

  飞船降至30公里高度时展开降落伞,在1.5公里处减速火箭点火,飞船最后于北京时间
11月21日凌晨3:41降落在北纬41度,东经105度处地点(距发射点以东415公里,内蒙古乌
海西北115公里处)全程21小时11分,绕地球14圈。

  飞船和俄罗斯联盟号一样,由前端的轨道舱,返回舱和尾部的服务舱组成。形状也与
1962年的联盟A极其相似。轨道舱是钟形的,比原先预计的要大,前端有一个神秘装置装在
应该是对接装置的位置上,再重新点火返回地球前轨道舱将会被抛掉。轨道舱由自己独立
的太阳能电池阵和推进器,可以在与神舟号分离后自动飞行。不知为什么,第一阶段太阳
能电池阵并不展开。轨道舱下部有一个大型出入舱口,舱口上方是舷窗,这点于联盟号不
同。方形装置在另一侧,据信在921-2计划中该舱将会对接在太空站的侧面以提供更大的空
间和进出增压室。

  事实上返回舱是在俄国联盟号基础上研制的,考克斯报告中就提到了俄国曾提供给中
国一艘完整的宇宙飞船,飞船发射后俄罗斯一名高级航天人员证实说,90年代中期中国在
与RKK安吉亚设计局的秘密交易中获得了联盟号的返回舱,但他说该舱中的主要部件已被拆
除。

  从着陆的照片看神舟返回舱的尺寸与联盟号很相近,但后来证实其实尺寸比联盟号大
13%,因此不是俄罗斯的产品,而是在联盟号基础上的放大品。与联盟号一样神州号着陆时
先放出一个引导伞,然后才展开橙白色的主伞。软着陆系统(先抛掉散热套,然后在着陆
前点燃软着陆火箭)是联盟号的另一个商标。有人说底部制动发动机的数目与联盟号的不
同,与联盟号不尽相同的还有服务舱的连接部分。头两艘神州飞船只能载三人,而不是发
射前预计的4人。

  曾有报道说中国将用仿造的联盟号的返回舱作为过渡措施,以后再用自己研制的可在
4人的返回舱。后者符合最初的设计概念,并与火箭扩大直径后的整流罩尺寸相配。服务舱
与联盟号有许多地方不同,神舟号比联盟号更长,更粗,而且侧裙也不如联盟号的明显,
外部散热套
环被连接在一起装在飞船船体中间的外部。太阳能电池阵也与联盟号的不同,不管飞船怎
样运动,它可以旋转始终保持最佳方向以获得最大电力。大型的反作用发动机让人想起了
双子星座飞船,它被装在重心附近的位置,用来使飞船旋转并将在飞船对接时发挥作用。


  神舟号项目由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学技术公司的下属单位),上海空间
技术研究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也涉及了飞船的设
计和测试工作。

  神舟号的研制:

  中国通过其FSW系列返回式侦察卫星的研制发射很早就获得了返回式航天器的技术。F
WS于1976年首次发射成功(第一次在1974年,发射失败;第二次在1975年,由于降落伞未
展开而在返回过程中坠毁。)该卫星总质量够改装为搭载一个人的太空舱,但返回舱却太
小了不足以容纳一个人。1978年的照片显示中国宇航员身着宇航服在压力舱和在一个航天
飞机模拟座舱内训练。1980年5月中国的几艘军舰组成的船队在南太平洋回收了第一个在亚
轨道试验中返回的太空舱。但在1980年12月中国突然宣布由于资金问题载人航天工程搁置
了,1992年4月该项目重新上马。

  1992年国际空间联合会获得了飞船的早期设计方案,该设计很像联盟号,有一个服务
舱,一个返回舱和一个前置的轨道舱。该草图中的太空舱是一种非常奇怪的梨形形状,服
务舱和轨道舱比太空舱的直径都要小。与此同时发展了一种与之配套的新型液体火箭(详
见921-2工程)

  最初的921计划于1993年10月由上海航天院提出并上报85和95计划,该计划包括发展6
种运载火箭和8种航天器,其中一种是载人的。计划并未获得完全批准,计划中发展液氧煤
油液体火箭的建议被推迟了,资源被集中用来发展军事用途的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飞船
将用CZ-2E的改进型CZ-2F来发射。并且在北京建立了新的飞行控制中心。

  1994年921计划又一次面临危机,穷得叮当响的俄国人开始愿意向中国人出售其最先进
的太空技术了。1994年9月江泽民主席参观了俄卡林尼迦得飞行控制中心,并宣布中俄两国
在太空领域有广阔的合作前景。1995年3月两国就俄国向中国转让载人航天技术签约,协议
包括训练宇航员,提供联盟号的太空舱和生命维持系统,雌雄同体式对接系统以及太空服
。1996年两名中国宇航员吴杰和李庆龙(音译)开始了在俄国尤里·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
心的训练。

  921-1计划由此进行了改动,包括采用联盟号的太空舱和其他一些俄式仪器。酒泉发射
中心建设了新的发射装置,1998年5月CZ-2F运载火箭和921-1飞船开始了厂试。1999年6月
曾有消息说首次无人飞船发射将会在10月进行,Internet上也神秘地出现了顶部带巨型整
流罩的CZ-2F的照片。他们据说是从内蒙古一家曾在发射基地施工的建筑公司获得的小册子
上得来的。整流罩的尺寸与1992年那个草图上的航天器的尺寸相符,该整流罩与联盟号的
有很多相似点,但通过对比同比例的联盟号照片后发现其比联盟号的大得多。

  7月第四艘远望号跟踪测量船完工并将于10月投入使用。8月初曾谣传酒泉发射基地发
生了推进剂爆炸事故并涉及到了载人飞船,中国官方在几天后否认发生了事故,但却突然
将首艘飞船的发射日期从10月向后推迟,并且首艘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也推到了2005年。


  与此同时中俄之间的技术合作仍在进行当中,1999年8月15-20名中国人来到了星城的
水下实验室工作,它们好像与在俄国飞机上进行零重力训练有关而不是外界所传的太空行
走训练。

  四艘远望号测量船的离港预示着发射即将进行,其中的3艘远望测量船的分布在南纬3
5度线附近,一艘在纳米比亚海岸,一艘在澳大利亚东南海岸,一艘在太平洋中部国际日期
变更线附近,另一艘在日本南海岸(可能是为了跟踪飞船的着陆阶段)。地面跟踪站设在
酒泉,西安,南非和巴基斯坦。

神舟号飞船的参数:

          联盟号      神舟号
总质量(kg): 7250 7600 
长(m): 7.48        8.65 
直径(m): 2.72        2.80 
宽(m): 10.06       19.40

服务舱
总质量(kg): 2950 3000 
其中推进剂(kg): 900 1000
长(m): 2.60 3.05 
直径(m): 2.17 2.50 
底部直径(m): 2.72 2.80

返回舱
总质量(kg): 3000 3100
长(m): 1.90 2.00 
直径(m): 2.17 2.50 

轨道舱
总质量(kg): 1300 1500 
长(m): 2.98 3.20 
直径(m): 2.20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7.43.25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