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inping (huali), 信区: Green
标  题: 酒泉升空★北京指挥★三大洋测控★内蒙古着陆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Nov 23 18:21:43 1999) WWW-POST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的载人航天发
射场首次迎来了新主人———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运载火箭和“神舟”号试验飞船。

  高高的发射架轻舒长臂,拥抱着“新主人”倚天而立,在晨曦微露的大漠愈发显得巍
峨挺拔。

  今晨6时30分,我国将在这里进行第一次太空试验飞船发射。

  发射进入倒计时。近百支强聚光灯把整个发射架照得通体透明。记者发现,发射架的
工作平台上,见不
到以往发射前检测人员忙碌的身影。这是因为此次发射检测系统采用了新的技术模式,即
在技术厂房对飞船
火箭联合体进行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新的模式打破了
发射场传统的分区
概念,减少了重复性操作,提高了效率。

  发射塔架打开,新型火箭和试验飞船露出娇容:“神舟”号试验飞船由三个部分组成
:轨道舱、返回舱
和推进舱;火箭系统则增加了故障检测处理等许多新技术。

  发射进入读秒阶段:5、4、3、2、1,“点火!”随着发射中心“0”号指挥员一声令
下,大漠颤抖,苍
穹震撼,5股桔红色火龙托举新型火箭和试验飞船冉冉上升。

  本报北京11月20日讯记者高艾苏、特约记者刘程报道:今天,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
成功地对“神舟”
号试验飞船实施了指挥控制。

  这里的时间是以“毫秒”为单位计算的。清晨,当新型运载火箭托举试验飞船在酒泉
升起的时候,指挥
大厅巨大的显示屏上,桔黄色液晶数字显示着实际点火时间:“6时30分3秒045毫秒”。


  飞船运行情况在这里采用了“三维动画”的显示方式。飞船发回的抽象数据,在巨幅
显示屏上变成形象
画面。一位科学家向记者解释说:“它虽然是把计算机的数据转换成图像,但完全是真实
的。”

  在画面上,记者看到:火箭正常起飞2分钟后,位于火箭顶部的逃逸塔和箭体分离。


  接着,飞船和火箭分离了!6时39分,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在这紧张的时刻,我们环顾这被称作“北京航天城”的地方,深深地为祖国自豪。科
学家说,这里有和
美国“休斯顿”以及俄罗斯宇航中心同样先进的航天指控系统。

  今天,这里的科研人员全部身着淡蓝色防静电工作服,默默地工作在各自的计算机前
,接收并处理着来
自若干地域观测站和三个大洋上测量船的报告……

  本报“远望号”航天远洋测量船11月20日电商波涛、邹鹏辉报道:20日凌晨,分别布
阵于太平洋、大西
洋和印度洋预定海域的“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望三号”、“远望四号”航天
远洋测量船,正静
候即将从祖国西北大漠乘风而来的贵客———“神舟”号试验飞船。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
逝。测量船在预有
准备中进入一级测量部署。只见船体两侧各舒展出防摇鳍来,各机房灯火通明,数不清的
红绿灯交相辉映,
显示着设备的技术状态。此时此刻,“远望号”船上数百台(套)设备全部联结起来,犹
如张开巨网,对准
了飞船飞来的方位。

  北京时间6时30分。“点火”、“一二级分离”、“‘东风’飞行正常”……随着国
内各陆地测控台站相
继发现目标,信息及时传到了“远望号”船上。“发现目标!”“船箭分离!”“飞船入
轨!”一系列报告
激动人心。从船箭分离始,四艘“远望号”船跟踪着箭船的飞行轨迹,累计测控通信时间
近100分钟,把飞船
轨道的各种参数迅速传到北京航天指挥中心。中国的航天远洋测量事业在“远望人”手中
又揭开了跨世纪的
新的一页。

  本报呼和浩特11月21日电特约记者傅明毅报道:今天凌晨,当围绕地球运行到最后一
圈的“神舟”号试
验飞船,飞临南太平洋海域上空时,在那里待命的“远望三号”航天测量船及时准确地向
其发出了返回命
令。飞船随即建立返回姿态,制动发动机点火,从太空开始返回,穿越稠密大气层,于3
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
成功着陆。

  担负飞船着陆回收任务的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着陆场站官兵及有关技术协作人员,冒着
零下20多摄氏度的
严寒,在茫茫的夜空和无垠的草原上展开了飞船回收行动。车载雷达及S波段测量设备先
后对飞船返回舱进
行了捕获跟踪、测量和控制,及时准确地计算出了落点。地面搜索分队和由3架直升机组
成的空中搜索分
队,形成立体搜索网,迅速捕获返回舱信号,快速到达降落地点。

  “神舟”号在距地10公里时打开减速伞,开始缓速下降。3时41分,返回舱在缓冲发
动机喷出的火焰托举
下,平稳着陆。

  据介绍,“神舟”号试验飞船返回地面的飞船返回舱将被运往北京,由科技人员对其
进行技术分析和科
学研究。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nsf.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