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wchy (Su-27ub), 信区: Green
标  题: 长征火箭总设计师透露神七至神十航天计划(图)zz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hu Nov  3 08:19:31 2005)

http://photocdn.sohu.com/20051103/Img227375734.jpg

http://photocdn.sohu.com/20051103/Img227375733.jpg

在“神七”飞船有三名航天员一起上天之后,接下来的“神八”飞船与“神九”飞船将不
再有航天员上天。而此后的“神十”飞船则将载有航天员上天。昨天上午,在北京宇航学
会青年航天论坛上,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介绍说,以后
的“神舟”飞船系列仍将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

  昨天上午,北京宇航学会青年航天论坛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 
来自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与
学生近200人参加了这次论坛。

  神七至神十飞天计划公布

  刘竹生说,神七飞船将实现中国人的出舱活动,其中将有三名宇航员随飞船上天。

  “如果要实现出舱活动至少需要三个人,不然无法分工。”据了解,我国目前第一批
航天员一共有包括杨利伟、聂海胜和费俊龙等在内的14名。

  刘竹生还透露说,“神八”飞船将发射目标飞行器,“神九”飞船则将实现无人对接
,但“神八”与“神九”飞船都将没有航天员跟随上天。

  但在“神十”飞船发射时就将有航天员跟随上天,这是为了实现有人对接。

  他解释说,“神七”到“神十”飞船的发射与实现都是为了在太空建设空间站服务的
。如果“神八”飞船能顺利升空,那“神九”与“神十”飞船就不用再等两年了,“可能
一个多月就能上天了”,刘竹生说,“这就会很快了。”

  6年半研制成大推力火箭

  为了将来的太空空间站的建立,现在我国正在研制大推力火箭。据刘竹生介绍说,大
推力火箭与现在的火箭相比,主要是采用了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两个发动机,加大推动能
力。

  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说,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现在应该研制大
推力火箭。如果国家立项,研究人员将在6年半的时间里成功实现基本型的首次飞行。届时
,我国运载火箭的低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吴燕生介绍说,目前我国运载火箭运载能力
多为8吨。

  刘竹生介绍说,大推力火箭已被列入了十一五规划。吴燕生院长也预计,将会在今年
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将对这种新一代火箭的立项。

  吴燕生介绍说,在设计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部分技术和单项技术上,我国已经达到了国
际先进水平,而有些技术与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这需要发挥系统集成的优势
,通过系统集成,会在整体能力上基本具备国际一流水平。

  刘竹生介绍说,现在不少火箭的燃料还是有毒的,但新一代运载火箭则是利用液氢液
氧和液氢煤油作为燃料,这样比较环保,因为这些燃料燃烧后产生物是水。

  研制出舱飞船已上日程

  神舟六号飞船副总设计师杨宏昨天还透露说,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出舱飞船和对接飞船
的研制。他介绍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并返回,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一期工程的圆满
完成和二期工程的开始。与二期工程同时进行的就是出舱飞船和对接飞船的研制。

  他说,航天员要出舱并展开一些列活动,必须要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而其中的
关键还在于舱外航天服以及舱外无线电通讯问题的解决,而对接飞船的设计还要分为地面
导引和自动搜寻等阶段。近期要突破出舱活动技术和对接技术,最终使飞船能达到标准的
对接。

  对接技术与设计标准都是面向国际对外开放式的。

  他介绍了我国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规划。除了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
接技术外,还要继续完善载人运输技术,要在天地之间有一个有效的往返运输工具。然后
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继而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和实现载人登月。

  杨宏说,虽然有很多技术我国已经达到了先进水平,也有一些成功的技术。但成功了
并不代表技术成熟了,而且我国离航天技术先进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后面的工作还
要从零开始,“这是航天人共同的心声。”

  我国火箭已能保证绕月飞行

  但尚不能保证嫦娥工程中的落与回步骤完成

  本报讯(记者 郭少峰)我国运载火箭已能够保证绕月工程的实现,但还不能实现飞行
器能在月球落地并保证它们能回到地球上来。昨天,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吴燕生和中
国火箭运载研究院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表示,我国目前的火箭运载能力,已经能
保证完成绕月工程所需要的飞行器发射任务。

  我国目前的绕月飞行是我国探月工程即嫦娥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划,探
月工程共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其中第一步就是环月探测,就是要研制和发射中国第
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

  刘竹生说,现在正在进行探月工程第一步骤的研制上,而第二步还正在集中人力论证


  吴燕生与刘竹生都表示,依靠现在我国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尚不能保证嫦娥工程中的
落与回步骤的完成。

  吴燕生称,大推力火箭的研制需要花几十亿人民币。这个数字相对于美国起初预算的
十五亿美元以及后来追加的十亿美元,已经相当省钱。

  中俄将协商共同探月计划

  俄邀请中国参与火星探测,在其卫星上安置仪器

  本报讯据《东方早报》报道据悉,俄方已经向中国提出了共同研制卫星用以探索火星
等一揽子太空合作建议,其中还包括对中国的载人登月计划提供帮助。

  正在北京访问的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副局长尤里·诺先科日前表示,希望中国能够参与
俄罗斯的2008年至2009年火星探测计划,并发射1至2枚小型探测火箭。他说,中国方面可
以在卫星上安置仪器,双方可以共享卫星发回地面的数据。

  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将在今明两天的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中,与中方协商此项旨在未
来10多年时间内实现载人登月的联合太空探索计划。

--
泡一杯茶               独自品尝
细细回味着酸甜苦辣     造一条路,
自己去走               起伏中体会坎坷艰难
不要怨茶好苦           苦尽自有甘来
不要怨路难行           坎坷后面是你的幸福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18.249.16.6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8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