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找房子), 信区: Green
标  题: 神舟飞船有望一月一发 "神十"将实现载人对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Mon Nov  7 14:01:25 2005),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Aero 讨论区 】
发信人: dxmxqe (孩子), 信区: Aero
标  题: 神舟飞船有望一月一发 "神十"将实现载人对接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Nov  3 18:28:32 2005), 站内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1月03日 06:42:54  来源:北京晨报 

  发射间隔以月计, 神八神九不载人, 神十带人进“站” 

    6年半能制造25吨运载力火箭,“神八”“神九”“神十”发射间隔缩短 

    “一旦国家立项发展大推力火箭,我们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制造,并进行首次
试射,把火箭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昨天,在“北京宇航学会青
年航天论坛”上,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2F火箭总设计师刘
竹生。他透露了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的进展情况和“神舟”系列飞船的计划。
 

揭秘火箭“力士” 25吨运力 能“驮”空间站 

    25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基本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可以在低轨道发射空间
站,也可以在高轨道为月球探测、其他深空探测服务。 

    登月需要火箭“力士” 

    晨报:新一代大型火箭会用在什么地方?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2F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以下简称刘竹生):我国
的空间计划在载人航天之后,还有发射空间实验室的计划。在发射空间实验室时,
现有的用于“神六”的长征2F运载火箭适应不了大推力的要求,所以必须搞新一代
大型运载火箭。另外,我国的探月计划分“绕、落、回”三个阶段,由于后两个阶
段要登到月球上再回来,同样需要很多的能量作为支撑。25吨的运载火箭可以在低
轨道发射空间站,也可以在高轨道为月球探测、其他深空探测服务。 

    晨报:绕月卫星会用什么火箭? 

    刘竹生:发射绕月卫星会采用长3甲火箭,因为登月的第一步绕月,比较省能
量,不需要太大推力的火箭。而“落”和“回”阶段,则必须用新一代大推力的火
箭了。 

    新火箭采用环保推进剂 

    晨报:新一代火箭的外形是否有改动? 

    刘竹生:外形与现在的火箭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直径会由长2F的3.35米提高到
5米,运载能力也将由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 

    晨报:推进剂是否有所改动? 

    刘竹生:过去的火箭用的是单发动机,未来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将采用双发动机
技术。双发动机分别用不同的推进剂,一种发动机烧液氢液氧,一种烧液氧煤油。
现在的火箭用的推进剂是有毒的四氧化二氮。新一代火箭用的推进剂是环保材料—
—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液氢液氧产生的化合物只有水,所以它是清洁、环保的能
源。液氢液氧推进剂在我国火箭上早已开始应用了,技术上也很成熟;而液氧煤油
只在小发动机上使用过,目前国外使用这样的推进剂。 

    25吨达到国际顶级水平 

    晨报:如果我国能建造25吨的大推力运载火箭,与国际上领先水平是否还有差
距? 

    刘竹生:如果达到25吨,也基本上与国际上的顶级水平相当了。其实别说25吨
,就是再往上也能实现。不过,在一段时间之内不会再发展更大推力的火箭,因为
火箭的发展是为了满足卫星和航天器的发展,而卫星也不能无止境地“变大”。但
是,如果不研制大推力的火箭,稍微大一些的卫星你就打不了,相当于自动从这个
发射市场退出了。 

    晨报:新一代大型火箭对航天材料是否有新的要求? 

    刘竹生:是的,比如液氢液氧和液氧煤油都要装在低温储箱里,低温储箱需要
保温,但不能做得很厚。现在有一种方案是使用复合材料,外边用碳纤维,里边用
很薄的金属层,现在小的能做出来,但是要做直径5米的储箱,仍有很多问题需要
解决。 

    可以发射外国商用卫星 

    晨报:研制新一代大型火箭技术有困难吗? 

    刘竹生:现在方案设计基本已经完成,在技术上不存在什么问题,就等国家立
项之后,进行初步设计、地面大型实验等。目前,图像测量功能还需要改进,现阶
段图像测量的主要功能是为拍摄火箭分离的图像,下一步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还要
增加使用范围,除了对火箭分离图像进行监控外,还对一些温度场进行测量。 

    晨报:该项目立项的具体时间是什么时候? 

    刘竹生:具体时间还不知道,但都列在“十一五”规划中了。 

    晨报:大推力火箭是否准备发射外国的卫星? 

    刘竹生:当然可以为国外商用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其实现在所有的火箭都可以
提供发射服务。我们过去光是火箭比较强,卫星寿命达不到那么高,就只能发射别
人的卫星,现在我们打算采取捆绑的方式,你来买我的卫星,我用我的火箭给你发
射上去。


    揭秘神舟系列 神舟“三兄弟”一月一发 

    从“神八”开始,“神九”、“神十”都很快,一个多月都算长的,一个目标
上去了,需要马上发射下一个上去进行对接,所以会非常快地连续发射。 

    “神八”“神九”:只探路不载人 

    晨报:“神七”是否会用这种大推力火箭送上去?“神七”会有几个航天员?
 

    刘竹生:按现在的计划,两年之后发射“神七”,还用不上大推力运载火箭,
依旧会使用长征2F火箭。“神七”计划上3个人,因为有人出舱活动时,必须要有
3个人协同完成。 

    晨报:未来的“神八”、“神九”一直有载人计划吗? 

    刘竹生:从“神八”开始,就发射无人的目标飞行器了,也就是空间实验室,
不搭载航天员,只是送到天上完成实验室的对接。“神八”是有好多接口的小的空
间实验室,包括“神八”在内,现在搞的空间实验室都是为未来的空间站做准备的
,我们要考察到底人上去以后长期工作、生活行不行,到底上面会遇到些什么问题
,这些都需要摸索,因为有好多你根本想不到的问题会发生。 

    “神九”也没有航天员,只是发射目标飞行器。 

    “神十”:航天员要进空间实验室 

    晨报:什么时候重新开始载人计划呢? 

    刘竹生:其实“神八”、“神九”都是上去探探路,看对接技术是否成熟,到
了“神十”才重新带航天员上去进行空间实验室的工作。 

    “三兄弟”发射间隔一个月 

    晨报:“神八”、“神九”、“神十”的发射时间间隔是否也需要两年时间?
 

    刘竹生:要不了那么久!从“神八”开始,“神九”、“神十”都很快,一个
多月都算长的,因为一个目标上去了,需要马上发射下一个上去进行对接,所以会
非常快地连续发射。 

  最新进展 

    六年半造出火箭“大力士” 

    “一旦国家立项发展大推力火箭,我们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制造。”昨天,中
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吴燕生院长透露了我国大推力运载火箭的研究情况。他说,
这将使我国运载火箭的最大运载能力从现在的9.5吨提高到25吨。 

    他说,运载火箭是太空探索的基础系统。“可以说,火箭的运载能力有多大,
太空探索的舞台就有多大。” 

    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是承担了“神六”发射任务的长征二F,它的
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9.5吨,而世界上运载火箭的近轨运载能力最大已达25吨
。 

    “在大推力运载火箭上,我国与世界最先进水平有6年时间的差距。”吴燕生
说,目前我国已在大推力运载火箭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且进入了型号研究阶段
,国家立项后便能在6年半之内完成第一次试射。这也意味着,我国大推力运载火
箭与世界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 

    他同时透露说,项目总体科研经费大约需要十几亿元人民币。 

    两大重点技术需要突破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6号副总设计师杨宏在做主题演讲时介绍,2004年,
中央批准了载人航天第二阶段正式启动,目前,我国正在进行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
阶段的第二期工程。 

    该工程将重点突破两大技术,一是完成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要为之设
计适应舱外活动的舱外航天服,第二项技术是完成两个太空飞船在太空中交互对接
,其中航天员出舱行走是“神七”时的计划。 

    杨宏说,这两项技术完成后,将进一步建立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继而
建立永久性的空间站。 

  ●新闻背景 

    中国运载火箭发射里程碑 

    ●1970年4月24日 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1975年11月26日 长征二号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1982年9月9日 长征二号丙火箭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1984年4月8日 长征三号火箭成功发射试验通信卫星 

    ●1990年7月16日 长征二号E火箭成功发射巴基斯坦卫星 


    ●1994年2月8日 长征三号甲火箭成功发射实践4号卫星和模拟星 

    ●1997年8月20日 长征三号乙火箭成功发射菲律宾马部海卫星 


    ●1999年11月20日 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一号飞船 

    ●2003年10月15日 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中国航天国际合作 双边合作 

    1985年以来,中国先后与美国、意大利、德国、英国、法国、日本、瑞典、阿
根廷、巴西、俄罗斯、乌克兰、智利等十多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政府部门间空间
科学技术及应用合作协定、议定书或备忘录,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双边合作的
形式多种多样,从制定互利的空间计划、互派专家学者、组织研讨会,到共同研制
卫星或卫星部件、进行卫星搭载服务、提供商业发射服务等等。 

    商业发射服务 

    自1985年中国政府宣布“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承揽国际卫星发
射服务业务以来,至2000年10月,先后为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瑞典、美国、菲律
宾、巴西等国家及中国用户成功地发射了28颗国外制造的卫星。“长征”系列运载
火箭进入国际卫星发射服务市场,是对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有益补充,也为用
户提供了新的选择。(王大鹏)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0.13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5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