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jif (国王与小鸟), 信区: Green
标 题: 2003年国际大事盘点(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12月23日13:33:33 星期二),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otNews 讨论区 】
【 原文由 trijif 所发表 】
美伊战争与混沌世界
美伊战争毫无悬念地结束了。联合国再次被绕过,世界各地的反战声浪也基本没起
作用。萨达姆政权瞬间垮台,正应了“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的古语。盖
洛普公司的问卷调查显示,萨达姆曾在巴格达处决过6万多人;而人权组织的官员称,在
萨达姆政权当政23年间,包括北部的库尔德人及南部什叶派穆斯林在内,大约有50万人
被屠杀,还不包括那些在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充当炮灰的人。可想而知这个残暴政权
的党羽何其之多,他们决不甘心失去曾有的生杀予夺的特权。于是,人们看到美英占领
当局很快陷入了独木难支、进退两难的困境,不得不乞灵于联合国的权威。专家们也质
疑美国到底是获得了中东的主导权,还是背上了包袱?历史上,军事成功、政治失败,
战术成功、战略失败的例子并不少见。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指出,美国“以
征服者的姿态采取行动,将会对伊拉克、中东地区和西方产生灾难性后果。”这是忧虑
,也是警示。
反全球化和恐怖蔓延
从罗马到坎昆,从埃维昂到日内瓦,伴随着一次次与经济有关的国际会议的召开,
反全球化运动如影随形,在会场外边“搅局”,夹杂着挥之不去的暴力和冲突。反全球
化运动承载着许多人在全球化面前的彷徨、失落和无能为力,它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它
从非主流的、边缘的和弱势的角度提出了全球化的种种弊端和不足,从而成了全球化的
另一种动力。与此同时,恐怖活动也开始了“另类”的“全球化”进程。“基地组织”
不再只是一个机构,更变成了一种意识形态。“全球不安全”的时代来到了,任何场景
都可能在几秒钟内消失,留下受到破坏的建筑和成堆的死人。反恐现在要面对的不只是
一些固定的、可辨别的目标,而是几十个难以追查和攻击的小组织。如果说,恐怖的目
的就是打击人们信心的话,那么它的成功也就注定了它的失败。现在,除了执迷不悟者
,谁也不会对此“替天行道”寄予同情了。滥杀无辜让人们反感,缺乏民意民心基础的
暴力行动将越来越受到孤立。
路线图及日内瓦倡议
在以巴艰难的和平进程中,不知签署过多少美好的协议,什么戴维营协议、马德里
协议、奥斯陆协议等等,结果不是昙花一现,就是功亏一篑。今年上半年国际社会倾尽
全力推出的中东和平“路线图”,早已举步维艰、奄奄一息。年底,又冒出个《日内瓦
倡议》,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大胆、最彻底、最全面”的巴以和平方案,甚至解决了
最棘手的耶路撒冷地位问题。起草和推动协议的退休政要们大概都是理想主义者,信手
描绘未来的蓝图,而不顾心中的理想距离现实到底有多远,也不管作为一个局外人,自
己一厢情愿的理想与局内人的愿望是否相符。以前提的众多方案,由于激进分子的捣乱
,结果一个个泡了汤;《日内瓦倡议》看似理想,但要双方做出痛苦的巨大让步,这不
会是在开玩笑吧!事实上,不管政客们如何变换辞藻,这里的政治和社会生态依然如故
:慷慨赴死的“人体炸弹”、荷枪实弹的以军士兵、悲痛欲绝的死难者家属,以及提心
吊胆、朝不保夕的生活。
朝核危机与伊朗核查
朝核危机已经持续了一年,至今没有最终解决的迹象:朝鲜仍然执著于和美国的双
边谈判和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而美国则更希望在多边框架内解决问题。而自从2月份伊朗
宣布获得提炼浓缩铀技术之后,伊朗核问题又浮出了水面。尽管伊朗一再声称发展核计
划的目的只是用于能源生产,但国际社会并未因此减少对其核计划的关注,核查压力步
步紧逼。美国一再发出警告,不“容忍”伊朗开发核武器。尽管如此,在美国集中精力
于伊拉克的背景下,朝伊反守为攻的摊牌之举仍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美国是恼火
的,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惩罚措施。相反,为了稳定反恐大局,美国同两方都保持“私
下接触”,并一次次地给他们“最后一次机会”。但对朝伊而言,把一切寄托在核力量
上并乐此不疲却是很不明智的:美国的耐心肯定是有限的,得逞一时,得逞不了一世。
也许,如何将目前的国际关注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并逐步融入国际体系,才是对两国领导
人智慧的真正考验。
美欧矛盾和法德联盟
法、德因反对攻打伊拉克而与美国闹翻了脸,这次美欧之争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
联盟内最严重的一次,其深度和烈度都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次。美国已经把欧洲国家分
为两组:“新欧洲”和“老欧洲”,并在“老欧洲”国家中划出了“亲美”的英、西、
意集团和“反美”的法德集团。尚未被美国定位的欧洲国家是否要为自己选一个合适的
位置?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站到了法德一边,这说明冷战结束后欧洲的政治地图开始重
新绘制。美国引发的这次“政治洗牌”,既不限于欧盟框架内,也突破了北约的范围。
而从明年5月开始,欧盟成员国将由目前的15个扩大到25个,“新欧洲”成员的增加使法
、德担心这将威胁到他们的主导地位,“法德联邦”遂被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双方的
亲密关系有目共睹:施罗德甚至委托希拉克代表德国参加欧盟首脑会议,双方还计划共
享在安理会的席位,只是不知道这桩政治婚姻是策略上的权宜之计,还是双方真心“相
爱”的自然结合。
三国动荡与美俄矛盾
12月8日是“独联体”协议签署12周年的日子。在这一特殊的时刻,摩尔多瓦、立陶
宛和格鲁吉亚的总统宝座或已易人或摇摇欲坠。在上述三国危机的演变过程中,美俄之
间的争夺已经公开化了。美国敦促俄罗斯从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撤军,并直截了当地声
称,俄罗斯在格鲁吉亚的种种做法是在“逆历史潮流而动”。联系到美俄在伊拉克、朝
伊核危机、俄罗斯寡头等问题上的分歧,美俄“新型战略关系”的脆弱性可见一斑。但
对俄罗斯而言,背负着不甚融洽、甚至充满敌意的俄美关系,显然不利于俄罗斯的复兴
大业。而美国除了在反恐、削减战略武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问题上需要俄
罗斯的合作之外,历史的经验还表明,维持一种较为融洽的对俄关系,更有利于其对俄
罗斯的基本发展方向施加影响。就像普京9月访美时那样:同驾一辆车,看似其乐融融,
但在不同价值观前,依然针锋相对;在国家利益前,仍不忘讨价还价,这也许才是俄美
关系的真实状况。
坎昆会议和“10+3”
由于各方在农业等领域的分歧难以弥合,世贸组织坎昆会议无果而终,这使全球多
边贸易体制继1999年世贸西雅图部长级会议失败以来再遭重创,就此意义而言,坎昆会
议没有赢家。本次会议惟一的亮点是,发展中成员首次以“集体的声音”,共同维护其
在全球多边贸易谈判中的利益。发达成员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无视他们的意见。在这一
点上,坎昆会议还是“有益的”,甚至可以视为全球多边贸易谈判中的一个“转折点”
。而在亚洲版图的东南一隅,随着一系列东盟峰会和APEC领导人会议在东盟国家的相继
召开,包括日本、美国、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内的众多国家,都已经着
手与东盟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甚至俄罗斯也在着手进入这个白热化的区域。通过“
10+3”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一系列安排,中国似乎已经在这场如火如荼的“东盟
之恋”中抢得先机。世界就是如此奇妙:全球化进程的受挫和区域合作的突飞猛进,矛
盾而又和谐地并存着。
--
一个真正善于施教的人,要使青年生长和发展完全,一定是十分透彻地充满了敬人的态度.
最好的生活,就是创造性的冲动占最大的地位,而占有性的冲动占最小的地位.
一切使人成为伟大的,都是要从要得到好东西的尝试中产生出来的,而不是从同以为坏的
东西作斗争而产生出来的。——罗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120]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35.120]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