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新闻周刊:反恐斗争 谁也不可能置身度外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Tue Oct 26 08:50:33 2004)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本刊记者/黄艾禾 

  恐怖主义的目标是无辜者,所以,在反恐斗争中,没有热闹可看。谁也不可能洁身自
好,置身度外 

  中国新闻周刊:巴基斯坦发生的这次中国人质事件,让我们感到震惊。因为一开始,
曾经有人猜测这是“东突”分子干的,现在看来并没有这方面的证据。那么恐怖分子为什
么要针对中国人下手?——我们与他们并无冤仇。 

  殷罡(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我们与他们是没有冤仇。这就要牵涉到我们
怎么认识恐怖主义。 

  首先,恐怖主义就是通过绑架和杀害、虐待无辜者,或者是非直接责任者,来达到自
己的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这好比一个绑架者,他的直接目的是威胁某一个人,而这个人
有一个有病的妻子,一个年迈的父亲,一个幼小而健康的儿子。他(绑匪)就一定会选择这
个幼小的儿子,因为只有这个幼小而健康的儿子才最能打动他(被威胁者),来实现他的目
的。 

  而不同的恐怖主义行为的实施者对目标的判断还是有差别的。比如巴勒斯坦的“哈马
斯”,它就把目标确定在以色列的公民这个范围内,同时它也不顾及把以色列的一般公民
作为实施目标的时候造成的连带伤害,比如中国公民,比如外国游客。 

  中国在巴基斯坦的这些技术人员,当然恐怖组织人员也不认为他们是直接的责任者。
但正是因为中巴友谊是全天候的,正是由于历届巴基斯坦政府都珍视中巴友谊,所以中国
人就成了最好的目标。如果你绑架一个巴基斯坦的警察,恐怕他也只能造成一种非常小的
影响。这个马哈苏德恐怖团伙以为巴基斯坦政府会非常珍视中方技术人员的生命,这样最
有可能促使巴基斯坦政府让步,从而判断中国人是最好的绑架目标,然而他们失算了。 


  中国新闻周刊:所以您认为巴基斯坦政府最后强攻的作法是正确的? 

  殷罡:对付恐怖主义根本就没有什么让步可言。恐怖主义的惟一目标就是通过恐怖行
为迫使你让步,你要是让步了,特别是做出了原则性的让步,那就是恐怖主义的胜利。恐
怖主义胜利一次就会想着第二次,一系列的胜利就会使恐怖主义这种手段成为改变国际秩
序的最好的方式。 

  人质在抢救过程中遇害,确实非常不幸。但正是因为巴基斯坦政府这种不丧失原则比
较果敢的行为,才可能杜绝今后对中国人更多的绑架。 

  中国新闻周刊:每当恐怖主义绑架人质的事件发生时,可以看到人们是用两种方式来
对待的:某一些人就是让步,某一些人就是不让步,但是好像每一种办法都是有代价的。
 

  殷罡:现在国际社会和恐怖主义的斗争是一种战争,不可能没有伤亡,不可能不付出
代价。而有一些让步,无关大局,是可以被国际社会接受的,比如最近发生的英国人质在
伊拉克被杀害这件事。一开始英国政府是通过收买看守来解救人质,做了一些变通,但不
是原则让步,而在这些收买行为失败以后,英国政府并没有让步。 

  如果恐怖主义胜利了,大家都会受害。因为当代国际恐怖主义组织追求的不是一种公
正,而是一种邪恶的目的,用一种邪恶的权威来取代现存的国际秩序。尽管当前这个国际
秩序中有不公正的地方,但是这个不公正应该通过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来逐渐改变,不应
由恐怖主义的邪恶权威来取代。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说,当代的恐怖主义正是由于社会的不公正造成的…… 

  殷罡:我觉得在中国,人们对这个问题认识比较混乱。第一,恐怖主义是体现了弱者
对强者一种无奈的反抗吗?不是。首先恐怖主义者不是弱者。他们是想通过邪恶的手段来
达到一定政治经济目的,而这个政治和经济目的往往是看起来冠冕堂皇,实际是虚伪的。
比如,让美国从伊拉克撤军。美国撤军之后,他想怎么样来填补这种权力真空?一定是一
种政教合一的,不能被国际社会所能接受的权威。 

  第二,是因为贫穷和国际社会的不公正才导致恐怖主义产生吗?也不是。贫穷和社会
不公正是恐怖主义得以滋生和蔓延的一定的条件,但不是根源。我们看到恐怖主义组织的
头目,他们往往不是贫穷者,他们甚至是富有者。他们追求的并不是摆脱贫穷和不公正,
而是另一种邪恶的权威。 

  中国新闻周刊:现在世界上对恐怖主义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吗? 

  殷罡:现在对恐怖主义的定义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见解。但是联合国已经通过
了多次决议,实际上国际对恐怖主义的认识已经基本形成了。这就是:第一,恐怖主义的
目标是无辜平民;第二,恐怖主义是反人类的。 

  正是因为恐怖主义的目标是无辜者,所以,在反恐斗争中,没有热闹可看。谁也不可
能洁身自好,置身度外。即便你想保持一定的超脱,只要你参与正常的国际交往,只要你
是正常的国际社会的一员,乃至是主要的一个成员,就肯定会面临恐怖主义的危险,而且
这种局面还会继续发展。 

  在当今国际社会的各个主权国家,各个民族,各个宗教群体,它们之间尽管存在着种
种分歧甚至是尖锐的对立,但是在反对恐怖主义这个问题上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做不到一
致的话,就会正中恐怖主义的下怀。- 

  (施雨岑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总第201期)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8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