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身体是干活的本钱), 信区: Green
标  题: 我外交官细说解救人质过程:锁定长老会救人质
发信站: BBS 哈工大紫丁香站 (Mon Jan 24 08:51:06 2005)

2005年01月23日 18:10 扬子晚报 
 
  昨天下午16:12,网上传出消息“阿拉伯媒体报道,8名在伊拉克被绑架的中国人质已
经获释,并被交给穆斯林长老会。”本报记者在第一时间和负责联络解救人质事宜的驻伊
拉克大使馆卞志强参赞取得联系。这位南京籍外交官向本报记者讲述了人质解救过程。

  “锁定”长老会救人质
 
  昨天下午5:30,记者拨通了卞志强的手机。“人质是否获释,我们正在核实情况。我
这里非常忙,以后再联系好吗!”未等记者多说,他就匆匆挂断了电话。昨晚7:40,经过
近半个小时的不停拨号,记者再次听到了电话那头传来卞志强的声音:“目前基本可以确
定人质已经获释!但我们还没有见到人,仍有不少工作要做,况且现在还不是庆功的时候
。”此时话筒中不时传来吱吱的电流声。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他才同意挤出20分钟的时
间,向记者讲述人质解救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大使馆是在18日得知人质遭绑架的消息的,在核实事情的真实性后,立即就开始了
紧张的营救工作。”卞志强如是说,“如果说这次人质得以安全获救,国内方面要记头功
。”原来人质事件发生当天,外交部亚非司司长连夜坐镇指挥,布置营救方案。现在的伊
拉克山头林立,要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人质安全解救出来,就必须找准主攻目标。根据去
年在伊拉克中北部地区颇具影响力的长老会协助促成了7名中国公民安全获释,这一次,卞
志强等中国外交官再次将目标“锁定”在长老会身上。事实证明,正是他们在营救活动中
起了不小的作用。

  走出使馆危险相随

  为了能和长老会及时取得联系和进行良好的沟通,伊拉克当地时间19日10:40,卞志
强受中国驻伊拉克大使杨洪林的委托,来到伊拉克某地会晤一位知名宗教人士。就在他们
会晤的同时,远处不停地传来爆炸声。在伊拉克走出大使馆就意味着置身险境,危险随时
都会发生,每次外出都有两名担任保卫任务的使馆武警荷枪实弹与他同行。此后,他又多
次走出使馆,为了营救人质四处奔走,在爆炸声中完成一次次的会晤。

  21日,武装分子再次公布录像带称,如果中国能够禁止所有的中国公民进入伊拉克,
他们将“仁慈地”对待这些人质。卞志强敏锐地察觉到武装分子态度已经起了变化,人质
事件将有所转机。中国外交官抓住了这一契机,大力营救,终于取得了在录像带公布的第
二天,人质被释放的结果。

  最想回南京看父母

  “按照计划,获释人质今天(22日)应该能到达巴格达,但是释放地点距离巴格达还有
一定的距离,加上伊拉克目前的形势,人质到达巴格达的时间还是不能确定。现在对于我
们而言,只有见到人质我们才放下心来。”记者了解到卞志强原计划于巴格达时间19日10
:15乘飞机回国,25日到南京看望双亲,但在得知8名中国人被绑架的消息后,他义无反顾
地留了下来,全力以赴地投入营救人质的工作中。现在人质得以安全获释,他能否回国探
亲休假呢?面对这个问题,卞志强向记者透露,如果人质安全到达巴格达,人质营救工作
圆满地画上句号后,他就能回国。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他将有可能回国过春节。卞志强
说,回国后他最想回南京看看一直担心自己安危的父母。

  江苏人莫来伊拉克

  “战后的伊拉克确实存在着一个潜在的巨大的市场,但现阶段的伊拉克安全状况不适
合进行任何商务活动。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大省,肯定有不少江苏人想来伊拉克淘金,但是
我提醒所有的江苏老乡,目前伊拉克安全形势严峻,人身安全无保障,现在来伊拉克等待
你的就是绑架,就是危险。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家人,不要贸然赴伊,以免发生不测。
”卞志强在结束采访时,特地叮嘱记者向全省读者捎话。本报记者孙为立 陈明明

  链接 人质身份

  获释的8名中国公民分别是陈亲爱、周孙钦、周孙琳、林强、林雄、魏武、林斌和林忠
,年龄在18岁至40岁不等。他们分别于2003年11月23日、2004年1月12日、2004年4月6日以
赴泰国旅游为由申办护照出国。 
--

  老鼠怕猫?
    那是谣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FROM: 202.118.23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9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