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itan (流浪小马), 信区: Green
标  题: 我军能赢得一场高强度、全天时的空战吗?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20日09:00:54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在整个EP3事件过程中,军事领域创造的一个奇迹是对中方飞行员的营救工作。根据
来自中国报导,军队共出动了95艘次舰艇、107架次飞机、民间共出动1000多艘架次船舶
飞机供56000人次投入搜索工作,监视海域达到30万平方公里。南海舰队甚至派出了最现
代化的No.167六千吨级驱逐舰、江威-2型护卫舰参加搜索工作。事发地点距离海岸不超
过50公里,没有敌人、没有战斗,前后九天搜索却没有任何结果。此举明确显示,中国
军队无法赢得一场高强度、全天时的空战。中国缺乏的不是飞机,而是优秀的、具有实
战经验的飞行员。
  按说海军航空兵这样的兵种,只要有飞机出航,救援直升飞机就应该处于待命状态
,随时准备出动救援。我们可以想象,当撞机事件发生的当时,该机飞行员的呼叫就能
达到地面。地面指挥人员当即就该按响待命救援的直升机起飞的警报按钮。等被撞飞机
的飞行员请求跳伞逃生时,直升机已经发动完毕,乘员都已就座。在飞行员弹出座仓时
,救援直升机已经拔离地面。等该飞行员经过十多分钟到二十分钟的降落到达海面时,
救援直升机已经飞入海面,并在飞行中从另一驾飞机的飞行员和地面指挥那里得到跳伞
飞行员准确的溅落地点。等另一架飞机看好战友的溅落地点再行返航的途中遇到救援直
升机时,应该在海洋纵深至少五十海里处。直升机时速三五百公里,大约两三百海里。
只要再过十到二十分钟就能到达跳伞飞行员的溅落处。甚至只要另一架战斗机的油料够
,都来得及在落水飞行员上空盘旋监视,直到救援直升机到达再返航。
  可是我们看到的中国救援报导却是出动多艘导弹驱逐舰,水兵们排队站在舷,用目
力搜索海面。水面舰只上的最高处不过一二十米,视野非常有限。在这茫茫大海上扫视
到一个人那么小的目标非常困难。而出动上万人次,多艘导弹驱逐舰所需费用远甚救援
直升机。中国花了那么多的钱去培养飞行员,却不肯花钱去建立永久性常备救援直升机
中队随时准备去救援他们。中国人的人命再不值钱,这些飞行员可都是天之骄子。为训
练他们所花费的钱如果换成黄金,也能和他们等身了。
  客机失事,都有个黑盒子,能记录到最后的信息。为能找到黑盒子,里面都装有一
个信号发生器,供外界□寻之用。该信号发生器所用电池能供其工作上百小时。
  海航飞行员的救生设备里也应该有这么个信号发生器,电池也应能供上百小时工作
,以供□寻者定位之用。即使飞行员已经死亡,至少尸体还能找到。但从这名中国的落
水飞行员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寻结果来看,大概是没有这样的信号发生装置。
  其他国家为海难救援都统一了国际求救信号。只要有该信号发出,最近的船只会当
即赶到打捞。但中国军方自有一套求救信号,不与国际通用信号一致,只有中国自己能
接收到,而其他国家无法接收。可中国的救援出动又是如此的低速度,低效率。海难,
包括飞行员落水,自然生还率就大打折扣。
  这次撞机事件中国方面损失的歼-8是米格23去掉了可变翼(大概技术上还是没过关
),安上了米格21的三角翼。在中国或第三世界也算是不错的战斗机了。可是飞行员落
水之后,仍是靠了船头了望的目力搜索,既没有无线电定位的信号发生器,也没有直升
机当即起飞,在第一小时之内到达到出事地点的紧急救援。
  可怜中国军人至今还保持著游击习气。一旦遇险,生还的希望仍是渺茫。
  

--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sm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5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