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yekai (盛夏来临㊣开启空调), 信区: Green
标  题: 蓝天谍影下的超级大国政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5月14日13:39:28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仿佛是一个愚人节故事,但这却是真实的。二○○一年四月一日上午九时零
七分,美军一架大型电子侦察机在海南岛东南方向一百零四公里的海域上空与对
其进行跟踪监视的中国海军航空兵歼八战斗机相撞。中方飞行员王伟驾驶的战斗
机失控坠毁。现场的另一名中方飞行员赵宇确认王伟跳伞。虽经多方搜索救援王
伟仍无下落。美机左侧机翼和两台发动机受损,机头雷达罩撞飞,速度表读数丢
失。E-P3飞行员在飞机下坠八千英尺后勉强控制住飞机。九时三十三分,E
-P3在未经中方允许的情况下降落在海南岛陵水军用机场。

  围绕二十四名机上人员和这架电子侦察机,中美双方进行了激烈的讨价还价。

经过长达十一天的谈判甚至争吵,双方终于达成妥协。四月十一日下午五时三十
分,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向中国外交部长递交了一封致歉信。据报导,这一信函
是美国政府的第五稿,前四封均被中国政府拒绝。下午七点,外交部召开新闻发
布会,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允许美国机上人员离境。北京时间四月十二日早七时三
十分,二十四名美军登上美国大陆航空公司的包机飞往关岛。中美撞机事件至此
告一段落。美军E-P3电子侦察机仍然停留在陵水机场。

  从网上的言论看,撞机事件的处理结果很多网友不太满意:美国人的飞机跑
到我们的近海侦察,撞了我们的飞机,未经允许进入我国领空,哪能轻易放走?
何况许多朋友都有拿这二十四个美国机员当出气筒,狠狠出一口恶气的心情。这
种想法当然可以理解,但实在是犯不着。这些飞行员最高就是个尉官,不过是奉
命行事,两国之间的账怎么也算不到他们头上。把这二十四个人判刑甚至枪毙固
然容易,可又有什么意思?如果是二十四个将军那另当别论,可是美军有没有二
十四个上尉都能打仗。当年刘备在徐州时,曹操派刘岱、王忠二将来攻。刘备吩
咐关张二弟务必生擒活捉,随后又都放了。其实这二人非刘备敌手,杀了犹如杀
鸡。可是刘备清楚的知道曹操手下根本不缺这两员将,“此等人杀之无益,留之
可为解和之地”。既然当时刘备并不打算和曹操彻底翻脸,又何必为了这种小角
色把事情弄的没有余地?对于中国来说,这二十四个美军留之无益,放之可为解
和之地。倒是把飞机扣留下来好好研究研究颇有情报价值。

  围绕此次撞机事件,中美主要在三大问题上存在分歧:撞机责任、美机入境
和美机是否有权在中国近海进行侦察活动。这种分歧不仅存在于政府之间,在两
国民间甚至更为强烈。而在这三大分歧当中,最尖锐最深刻还是关于近海侦察飞
行本身。

  开放天空、领空高限和十二海里准则

  撞机事件发生后,中国人都感觉美国实在太霸道。可是美国人却口口声声宣
称他们的侦察飞行是例行公事,甚至抱怨中国“不专业”、“不懂事”。俄国人
则突然成了哑巴,除了乾巴巴的场面话一声都不出。对此时寒冰先生撰文说这是
中国派钱副总理访美,使得俄国不信任中国的失误所致。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俄国之所以保持沉默。真正的原因是美国坚持近海侦察飞行“合法合理”的根据
就是当年美苏共同制订的“十二海里准则”。

  这种近距离的空中接触,中国是个新手,而美俄两国早已是老于世故。冷战
时期,美苏以各种方式搜集对方的情报,从间谍到窃听无所不用其极,侦察飞行
也是其中的一部份。随着时间的推移,美苏逐渐意识到他们需要建立一套游戏规
则来“管理”敏感事务,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冲突和事故。一九六二年古巴导弹危
机爆发,美苏一度走到了核大战的边缘。被吓出一声冷汗的华盛顿和莫斯科加快
了各种协商渠道的建立。尼克松上台后随即建立了基辛格和多勃雷宁之间的“后
门渠道”,并设立了元首热线。双方的“危机管理”体制趋于完备。间谍飞行作
为敏感事务之一也建立了相应的游戏规则,而围绕这些规则的制订是一场场谈判
桌上的勾心斗角和一次次超级大国之间的实力较量。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美国总统正式批准中央情报局部署三十架U2侦察机。
凭借两万米升限的高度优势,U2在好几年里视苏联防空系统如儿戏,甚至拍下
了莫斯科红场的照片。配合U2的飞行,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开放天空”的
倡议。美国主张彼此都可以随便到对方的领空进行侦察,只要事先通报就可以了。

苏联人当然明白美国是欺负苏联没有对等的侦察能力,想把U2侦察飞行片面合
法化,予以断然拒绝。

  一九六○年五月一日,U2飞行员鲍尔斯被苏军萨姆-2地空导弹击落生俘。

狼狈不堪的美国人只好收起“开放天空”之议。但值得一提的是,三个月之后美
国“王冠”号间谍卫星就首次执行了对苏侦察任务。随着侦察卫星的日益现代化,

地面上似乎已毫无秘密可言。这次停在海南的美军侦察机照片甚至上网供全世界
观看。开放天空事实上已经通过卫星实现了。

  一波方平,一波又起。美国人在六十年代又提出了“领空高限”的新说法。
按照这一提议,一定高度以上的空域应当归全世界共同所有,飞行高度在此之上
的飞机可以在全球自由飞行。美国人的倡议一出笼,苏军总参谋部就敏锐的意识
到其中的文章:美国即将部署一种飞行高度极高的新式飞机。其最高升限至少不
会低于美国提出的领空高限,也就是在两万五千米以上。此时此刻,在洛克希德
公司的沙漠基地里,SR71“黑鸟”式战略侦察机即将诞生。这种使用了多种
高新技术的飞机首次实现了“双三”飞行——飞行高度三万米,速度三倍音速。
美国人确信,“黑鸟”将带来前所未有的情报优势,所以在SR71尚未服役的
情况下就提出了“领空高限”。

  莫斯科,苏联米高扬设计局最精锐的设计师们接到命令:迅速研制一种新式
高空飞机,升限一定要超过美国人。这是极为艰巨的任务。美国已经抢先起跑,
而在一系列技术上美国都占据着优势。但这又是一场决不能输的竞赛。只要苏联
的升限稍微低一点,美国就会把领空高限相应的加以提高。奇迹终于出现了。正
当五角大楼的将军们为SR71的研制成功洋洋得意之际,从俄罗斯传来的情报
令他们目瞪口呆:米格25的升限竟然比SR71还高出一千多米!米格25的
速度虽略微逊色,但也超过了两倍半音速。随着米格25在这场高度大战中神奇
的取胜,领空高限也就只能灰溜溜的收场了。不过,领空高限虽然未能“合法化”

但超级大国却倚仗技术优势长期享有这一特权。美国使用SR71对伊朗和北越
进行穿幕飞行是公开的秘密。苏联也曾多次出动米格25对以色列进行高空侦察。

以军的F4战斗机和霍克式地空导弹对其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

  围绕侦察飞行规则的争夺最为激烈的还是近海侦察。随着照相侦察任务日益
由侦察卫星承担,飞越对方领空已无必要。但是贴近对方领空侦听对方的电子信
号却具有很高的情报价值。这不仅是因为距离近,还因为这样做可以测试对方的
反应速度和雷达频谱。一方进行侦察,另一方当然要派出战斗机跟踪监视。其结
果是双方摩擦不断,空中险情连连发生。再加上双方的海军舰只也经常闹出擦边
事件,建立游戏规则管理此类活动遂成为美苏谈判的重要组成部份。经过长期的
讨价还价,美苏终于在一九七二年尼克松访苏期间正式签署了“美苏海事协定”。

代表美国在协定上签字的是时任海军部长,现任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沃纳。协
定的核心内容就是“十二海里准则”。

  按照十二海里准则的规定,美苏双方的军用飞机未经特许不得进入对方的领
空,其中包括十二海里领海范围。海军舰艇也不能进入十二海里领海,唯在特殊
地段拥有无害通过权。协定自始至终没有提到二百海里的问题。美苏海事协定生
效后,两国又在七八十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会谈并达成了多项正式协议与非正式
谅解。但是十二海里准则的基础地位一直没有动摇。

  那么苏联是不是执行了“投降主义路线”才接受了十二海里准则呢?恰恰相
反,十二海里准则从一开始就是苏联的谈判立场。美国作为海上大国,主张最大
限度的扩充公海压缩领海,因此美国提出的版本是两海里领海;发展中国家希望
最大限度的扩充领海压缩公海,因此提出的是二百海里领海;联合国海洋公约规
定了十二海里领海和二百海里专属经济区,因此美国拒绝签署。当时的海事准则
谈判也是类似的。美国提出两海里而苏联坚持十二海里,最终美国接受了苏联的
条件。至于二百海里谈判中连提都没提过。

  恰恰正是因为美国坚持近海侦察飞行“合法”的全部“法理依据”都来自于
美苏共同制订——严格的说是苏联坚持,美国接受——的十二海里准则,这就决
定了莫斯科在这场中美对峙当中只能装聋作哑。倘若俄国不知好歹的站出来支持
中国,美国只要亮出当年的协议文本和会议记录,就足以让克里姆林宫陷入自打
嘴巴的尴尬境地。

  眼镜蛇、熊和007

  可是苏联为什么不坚持二百海里而选择了十二海里呢?原因在于苏联意识到
十二海里准则更加有利于自己对美国的情报收集。看一下地图就可以知道,美国
在苏联周围有许多盟国,而苏联除了古巴没有接近美国的盟友。即使苏联能迫使
美国放弃二百海里内的侦察飞行,美国照样可以通过部署在盟国的监听站对苏联
进行电子侦察。十二海里准则的确立固然使北约可以对苏联进行例行侦察,却也
为苏联对美国进行侦察飞行开了大门。鉴于北约可以出动战斗机保护己方侦察机,

苏军战斗机却对美国近海鞭长莫及,侦察飞行的“合法化”对苏联更为重要。最
后一点,由于苏联的电子技术落后于西方,一百八十八海里的差别对苏联的意义
非同小可。

  随着苏军逐步换装新式战略轰炸机,老式的图波列夫95相继被改装成电子
侦察机。美国人给这种庞大的四发飞机起了一个“熊”的代号。“熊”的巨大航
程足以完成从苏联本土到美国近海的长途侦察飞行。冷战时期“熊”经常飞临北
美探头探脑,尤其是八十年代冷战重新进入高峰后,“熊”更是三天两头登门拜
访。“熊”的航线主要有两条。一是从苏联西部起飞,沿北冰洋航线擦过英国和
冰岛,经格凌兰岛和加拿大东岸南下,从美国东岸最北的缅因州一直飞到南端的
佛罗里达。必要时可在古巴降落加油。“熊”沿途飞经纽约、波士顿、诺福克军
港和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外海,情报价值不言而喻。另一条航线是从西伯利亚起飞,

擦过阿留申群岛的西缘,然后或飞往阿拉斯加,或飞临夏威夷,也有时飞近美国
西海岸,或者在日本附近转个圈子。美国太平洋舰队显然是电子侦察的主要目标。

进行这些侦察飞行的同时,苏联还广泛使用海洋调查船、远洋渔轮和潜艇靠近美
国监听电子信号,并在古巴设立了地面监听站。“熊”究竟搞到了多少情报很难
估计,但其存在给美国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却是不争的事实。由于担心计算机漏出
的电磁辐射被苏联截获,秘密研制B2轰炸机的诺思罗普公司不得不进行极为严
格的电子屏蔽。集结在美国东岸外海的苏联K-49渔船队也曾迫使美国三度推
迟“三叉戟”导弹发射试验。

  对俄国的侦察,美国当然并不痛快。为此美军专门在阿拉斯加和东海岸北部
派驻F-15战斗机对“熊”进行跟踪监视。但在十二海里准则的约束之下,只
要图95没有进入十二海里之内,美军不能驱逐,更不能开火攻击。而“熊”这
个庞然大物体重上百吨,美军战斗机连碰都不敢碰。对在美国东西两岸外海大摇
大摆的“熊”,美国人毫无办法,只能采取“默认”态度。

  美国人当然不至于白白吃亏。他们之所以能容忍“熊”的放肆,最重要的原
因还是美国对苏联的电子侦察技术更加先进,规模也大得多。从太空中的“白云”

侦察卫星到设在中国西北的地面监听站,从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上林立的窃听天
线到部署在美国本土的阵列式接收器,美国在全球撒下了一张大网。无论是何时
何地,任何有起码可疑色彩的电子信号都很难逃过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
的耳目。据称,美国大使馆甚至曾窃听过克里姆林宫外一辆小轿车里的谈话!还
有一次美国人在莫斯科市郊的树林里装了一个假树墩,里面全是高精度监听设备。


  美国及其北约盟国的航空电子侦察重点在欧洲和远东两部份,和“熊”的两
条飞行路线遥遥相对。欧洲方向北约的P3、A6、F111系列电子战飞机以
及用U2改装的TR-1高空侦察机经常沿着苏联及华约成员国的十二海里界线
飞行,刺探对方航空兵、地空导弹、高炮、海军舰艇和坦克部队的电子信号。最
让美国人感兴趣的则是苏联战略火箭兵的特定频谱。由于苏联在挪威附近驻扎着
庞大的北方舰队并设有远程导弹试验基地,巴伦支海上空的飞行极为频繁。

  一九八七年九月十三日,挪威空军的一架P-3B飞临苏联外海。苏军最新
式的苏27战斗机首次战斗出动。双方相持十七分钟后,苏27突然从P-3B
右下方掠过,垂直尾翼象尖刀一般把P-3B右外侧的发动机短舱“开膛破肚”,

并把一片螺旋桨叶打断。破碎的叶片象子弹一样打入P-3B的机身,发动机很
快停车漏油。受损的P-3B惊慌失措的逃回基地。西方从此知道苏联部署了一
种空气动力性能极高的新式战斗机“侧卫”。不过,巴伦支海上的空中接触直到
九十年代方才公开。因此西线飞行次数虽多却并无名气。而美国在东翼的“眼镜
蛇眼球”行动却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就是大韩航空KAL007航班被
苏联防空军击落事件。

  一九八三年八月三十一日,大韩航空公司的KAL007航班从纽约飞往汉
城,中途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机场降落加油并更换了机组成员。谁知,007
航班从安克雷奇机场起飞后大约两小时后,就和航空管制当局失去联系,神秘的
失踪了。第二天人们才得知,007航班中途不知道为什么偏离了航线,向苏联
椹察加半岛飞去。在局势高度紧张的冷战年代,那是有去无回的死亡空域。

  里根政府上台后,美军积极推行前沿战略。RC-135电子侦察机频繁出
没于苏联远东沿海。美国对椹察加半岛的浓厚兴趣不仅来自于彼得罗巴甫罗夫斯
克的潜艇基地,而且还因为它背后的鄂霍次克海是苏联试验远程弹道导弹的弹头
落点区域。每当挪威那边侦听到的电子信号显示苏联准备进行发射试验时,装备
高性能电子接收设备和合成孔径雷达的RC-135就会迅速从阿拉斯加起飞,
赶到阿留申群岛西缘外海进行观测。这些侦察飞行的代号就是“眼镜蛇眼球”行
动。

  美国承认,在007航班出事的那几个小时里,确有一架美军的RC-13
5电子侦察机在椹察加半岛一带飞行。据美国公布,事发当天RC-135是接
到挪威方面的通报后出动的。但苏联最后并未进行试验,RC-135在空中转
了两个多小时后返回了阿拉斯加。而苏联公布的情况是雷达发现两架侦察机飞临
椹察加半岛,先是平行飞了大约一小时,然后一架掉头返航,另一架折向西南,
进入了苏联领空。007航班是波音747客机,而RC-135是由波音70
7改装的,两者的尺寸差别并不大。在国际空域贴近民航机来躲避雷达跟踪又是
侦察机常玩的把戏。美苏的说法大体吻合。

  凌晨两时许,007客机飞越椹察加半岛,向萨哈林岛飞去。苏联防空军的
四架苏15战斗机紧急升空,地面上的萨姆-5地空导弹也进入了战备状态。苏
15升空约八分钟后便发现了目标,并用无线电向其发出警告,但未得到回答。
苏15又发出迫降信号,并发射了一百二十发拽光弹,但航班依然毫无反应。三
时二十七分,007航班再过几分钟就将飞出萨哈林岛,重新进入国际空域。苏
军指挥官终于下达了“消灭入侵者”的命令。苏15领队长机奥西波维奇上校向
007客机发射了两枚空空导弹,其中一枚命中左侧发动机,另一枚正中乘客舱。

007客机坠入莫涅龙岛附近的日本海,机上二百六十九人全部丧生。

  航班被击落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但其真相依旧扑朔迷离。007航班为
何会莫明其妙的偏离航线?航空管制当局又怎么会不明不白的丢失了007航班?

苏军雷达手为何没有识别出007航班的民航呼号?苏15飞行员又为何未能认
出波音747的民用航行灯和两侧舷窗?而最令人费解的是装备先进导航设备,
机组人员经验又极为丰富的007航班如何能偏离航线五百公里长达两个多小时
而不自知?又为何对苏15的反复警告毫无反应?难道机上人员全抽了海洛因甚
至成了死人?但如果飞机无人驾驶,那又如何解释007航班在鄂霍次克海和萨
哈林岛上空的两次突然转向?能够回答这些问题的只有007航班的机长,可是
他却已经把秘密永远锁进了水底的坟墓。

  在两大强国长达四十年的殊死较量当中,这不过是众多恐怖场景里的一幕。
尽管美苏冷战始终没有升级为热战,但这丝毫没有减少超级大国政治的冷酷无情。

在十二海里准则的保护之下,美苏间谍机的飞行员们虽然险象环生却大都安然无
恙;而007航班上的二百多条性命却稀里糊涂的葬身于寒冷的冰海之中。

  蓝天谍影下的超级大国政治只有一条基本规则:强者强运。
  
原载:《枫华园》

--
   (___)
   (o o)_____/\
    @@ `     \         不要弹琴!
     \ ____, /              弹我也不懂 
     //    //                  hehe.如果是谈情的话!呵呵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pe6.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49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