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Green
标  题: “9·11”,不只是美国的历史坐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9月13日19:45:14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南方周末    2002-09-12 10:15:04
  
  方舟评论

  □王双言

  世界,在“9·11”之后度过了悲伤、恐惧、愤怒以及充满轰炸声与争执声的一年。

  还在世贸双塔浓烟滚滚时,就有人断言那一天足以改变世界;但一年后的今天,也
有人反驳说世界并没有改变多少。两种论断显然都能找到强有力的论据。事实上,两者
的对立,正表明了“9·11”的价值所在———人类又走到了一个是“改变”还是“不改
变”的历史路口。
  每一场人祸,都有它正反两面的价值,留待人们去选择。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浩劫,
人们选择埋下“厚积薄发”的仇恨,灾难便在20年后加倍重现。二战之后,虽然冷战接
踵而来,但西方世界实现了和解。西欧一体化运动,第一次在没有炮火仇恨、没有阴谋
流血的背景下启动,到今天成绩斐然。苏东集团的外部压力,并不足以促成法德之间百
年世仇的化解,“斗则两败”的历史教训,才是促使两国寻求“合则双赢”道路的内力

  如同两次世界大战,“9·11”也使人类面临选择:是简单地以暴易暴积累仇恨,酝
酿下一场灾难,还是兼用和解的瓶塞去塞住恐怖主义的幽灵?
  虽然大部分美国人认定恐怖分子发动袭击,是因为仇视美国的自由,但任何理性的
分析都难以回避:美国对自身利益与意志的完全中心化,也伤害了某些其他国家民众的
感情与利益。那一天的悲剧在某种程度上表明,“斗则两败”的规律同样适用于强大的
美国。“9·11”已经在这个意义上成了美国历史的一个坐标。但美国如果在打击恐怖主
义的同时,能进行不懈的和解努力———不是同恐怖分子,而是同并不理所当然接受美
国意志的国家、民族,那这一美国历史的坐标就或许成为整个人类的历史坐标,因为它
致力的,不是简单地防止下一次恐怖袭击,而是永远杜绝恐怖主义。
  无疑,“9·11”并没有在根本上削弱美国。相反,各大国一致表态拥美反恐、阿富
汗战场上轻松取胜、中亚地区对美军开放,倒是令美国进一步地明白了自己力量的超强
绝伦。“9·11”之前,还有人用“一超多强”、“多极”来描述冷战后的国际格局,“
9·11”之后,就只有“帝国”的概念在流行了。“9·11”没有改变国际力量的对比,
但提前给了各国承认美国独大局面的机会。在这个层面上,说“9·11”是国际格局的一
个分水岭,并非夸大其辞。但这样的局面自然也会导致一种目前已现苗头的危险———
美国将更乐意诉诸强力来实现、贯彻自己的意志。
  可以说,“9·11”既给了美国自我控制“霸道”的启示,也给了它继续推行“霸道
”的诱惑。而美国以何种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将决定国际社会今后至少50年的基本生
态。对中国来说,这更是关乎民族复兴与国力腾飞的最关键外部因素。
  “9·11”甫发,中国就在谨慎地评估它对中国的影响。一年后再看,当时单纯认为
“9·11”事件有利于中国或不利于中国的观点都失之片面。即便到今天,“9·11”对
中国的客观影响都还在陆续地展开之中,各种有利、不利的方面相伴出现,使问题复杂
起来。
  因此,中国首先要做的,是要去除“9·11”带来的不利影响。“去不利化”,最重
要的是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着力营造有利于发展自己的国际环境。
  “9·11”给中国带来的最大正面影响是,反恐为中美提供了一个很可能长期合作的
课题。作为美国反恐的伙伴国,中国显然会有影响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机会和能力。
这次深入合作为建立、增进两国之间的信任提供了前提与场所,是一个展现外交智慧的
平台,中国当有所作为。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20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