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oxin (披着狼皮的狐狸), 信区: Green
标  题: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腐败是罪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Fri Sep 20 10:28:25 2002) , 转信


史海钩沉:108年前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腐败是罪魁!


战之胜败与国之安危

  历史上的今天

  1894·9·17


  1894年,日本人决心与大清国一战,以在英、法之后,瓜分到它在大清国国土上的利
益。日本人已经等得馋涎欲滴了——“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务之急。为实行此事,可以
采取任何手段。”

  -北洋舰队——悲壮的黄海海战

  1894年9月17日,大清国北洋舰队从朝鲜返航至鸭绿江口外的黄海时,等候在那里的日
本海军舰队迎面而来。

  中午时分,阳光照射在海面上,海水泛着耀眼的波光。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
远”号主炮首先开炮,炮弹呼啸着从日舰“吉野”号上方飞过。几分钟之后,北洋舰队“
镇远”号的炮弹击中了日舰“先锋”号。日本人用四艘快速舰死死缠住北洋舰队中火力最
弱的“超勇”号和“扬威”号,致使两舰最终中弹起火。这时,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被炮
弹巨大的爆炸震落于指挥台下,这位大清国的海军将领拒绝进舱避弹,坐在甲板上继续指
挥战斗,然而旗舰上的信号系统已被打坏,丁汝昌的指挥口令已无法发出。混战中,几艘
日舰绕到了身后,北洋舰队开始两面受敌。然而,与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中每战必败的陆
军不同,北洋舰队所有的水兵没有怯战。日舰“赤城”号被猛烈的炮火轰击,包括舰长板
元在内的所有官兵全部死亡。北洋舰队中弹起火的“超勇”号直到沉没的最后时刻,火炮
依然还在发射。

  海战持续到14时20分时,北洋舰队炮弹已经打光的“致远”号与日舰“吉野”号迎头
相遇。“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五短身材,头发稀疏,人称“邓小辫子”,打仗时爱犬跟
随身边。他知道“吉野”号是日舰主力,于是下达了撞沉“吉野”的命令。中国近代史上
极其珍贵的一幅壮烈画卷展开了:“致远”号大副陈金揆亲自操作鼓轮,那些还活着的清
军水兵全部站在前甲板上,等待着与日舰同归于尽的时刻。那个时刻没有到来,“致远”
号中了水雷,除7名水兵获救外,全舰官兵全部殉国。邓世昌的尸体漂浮于海面,爱犬衔住
他的辫子不放,直到尸体被打捞上来。

  在“致远”号中水雷的同时,一发炮弹落在了北洋舰队“经远”号的指挥舱内,管带
林远升的头颅被炸碎,几乎全舰水兵随舰沉入海底。15时30分,北洋舰队坚持作战的军舰
仅为4艘,而日舰为9艘。日舰以其中的4艘围攻北洋舰队的“来远”号和“靖远”号,5艘
围攻“定远”号和“镇远”号。“定远”号和“镇远”号都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型铁甲
舰,日本海军决心将这两艘军舰击沉,以实现“聚歼清国海军于黄海”的预谋。可就在这
时,从“定远”号上射来的重磅炮弹击中了日军旗舰“松岛”号上的弹药舱,黄海海面瞬
间响起十分恐怖的巨大爆炸声,“松岛”号上113名水兵被炸上了天空,而舰上的炮手全部
死亡。日舰当即下达了退出战斗归航的命令。

  -孤军作战——北洋舰队亡于威海卫

  就在北洋舰队与日本海军血战的时候,防守大清国东北边境的清军却在一发不可收拾
地逃跑,以致日军仅放了一排枪就渡过了鸭绿江,然后长驱直下攻占金州、大连、旅顺、
海城。大清国辽东尽失之后,1895年2月7日,日军20多艘战舰开始对驻防威海卫的北洋舰
队进行最后的攻击。由于威海卫南岸炮台已被日军占领,北洋舰队不得不腹背受敌地作战
。两天以后,北洋海军鱼雷舰队避战逃跑,解除了鱼雷威胁的日军趁势轰击刘公岛,史书
记载为“炮弹如雨”。威海卫大势已去。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李鸿章命令丁汝昌率领舰队
突围。这时候,美国人浩威和严威德受大清朝廷的指派出现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是这样向
大清国描述自己的绝技的:我们能够设计一种战船,“轰击敌舰时,无论敌人停泊还是行
驶,都能将其击沉”;我们能让“我方鱼雷靠近敌人舰队时敌人没有察觉”;我们能够轻
易把普通商船“改造成标准的战舰”;我们能够在48小时之内把海面布置成天罗地网而“
不用水雷”,我们能让烟雾缭绕于海面使敌人“闻而气闷即退”。于是,大清皇帝亲自颁
发了让他们“顾问”北洋海军的任命。而当威海卫海战打响后,这两个洋顾问只忙碌着一
种“绝技”:迫使丁汝昌投降。北洋舰队孤军作战,丁汝昌悲愤已极,最后时刻,为不使
“定远”号和“靖远”号落入日军之手,遂下令将其炸沉。然后,大清国北洋海军提督丁
汝昌自杀,丁汝昌的副手刘步蟾自杀,刘公岛护军统领张文宣自杀,“镇远”号管带杨用
霖拒绝出面接洽投降,自杀。

  1895年2月17日16时,雨雪交加,日本联合舰队开进威海卫。

  大清国北洋海军舰队全军覆没。

  中日甲午战争至此结束。

  -一篇奇文——甲午之败的根源

  浩浩大清国败在一个弹丸小国的手里,这一事实让甚至没把日本人当洋人看待的清廷
难以置信,清廷所能摆出的惟一姿态是:立即免了当初惟一反对中日开战的李鸿章的官职


  关于大清国甲午战败的原因,百年以来众说纷纭。

  咸丰、同治两朝,从太平天国起义到外国势力入侵,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事变使隔岸
观火的日本人明白了一个道理:避免外敌入侵的最好的办法,并不是提心吊胆地关着国门
,而是要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与中国历代皇帝实施“海禁”政策相反,日本明治天皇在
他即位的那一天就宣布了“开拓万里海疆,布国威于四方”的国策,日本开始了使其变为
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明治维新。而在大清国,闭关锁国和故步自封已令这个国家犹如一条
破旧的大船,哪怕是一股小小的风浪,都可能令它面临倾覆的厄运,更何况是在爆发了战
争的情况下。

   1894年11月7日,大清国逃得没有了一兵一卒的大连城陷落。风雪中日军开始屠杀中
国百姓,中国百姓的血流进护城河,融化了河面上的薄冰。同是这一天,北京紫禁城内正
在庆祝大清国皇太后的“万寿吉日”,内务府的账本上记载清廷为此花费的银两为1000万
两。但是皇太后还想修建一座私人花园,于是挪用海军军费、各省解缴、户部拨发、官员
敬献,那个叫做颐和园的地方所需白银达3000万两。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舰价格约为
50万两,北洋舰队鼎盛时军舰也仅为25艘左右,这样算来,4000万两的白银足以让大清国
拥有3支由最先进的战舰组成的北洋舰队。

  大清国北洋海军遭遇覆灭之灾的前夕,提督丁汝昌收到了日本海军司令伊东佑亨的一
封信。此信名为劝降,但没有一句劝说,可谓一篇奇文,虽写于百年之前,但是依然值得
百年之后的国人细读深思:“……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之因,苟能虚心平气以察之,
不难立睹其致败之由……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
变之所由致也……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之辛酸……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
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今贵国亦不可以不去旧谋为当务之急,亟从
更张。苟其遵之,则国可相安;不然,岂能免于败亡之数乎?”无法得知这位日本军人怎
么会在如此时刻与自己的战争对手恳谈仗之胜败、国之安危的根由所在。只是,在19世纪
与20世纪相交替的日子里,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变,对于愚昧落后但依然妄自尊大的大
清国来说,的确急需“国可存立”之“要图”。否则,它失去的就不只是北洋舰队了,而
是拥有了260多年的江山。

  作为索取赔款的依据,日本究竟支出了多少军费?

  马关议和时,日方代表曾设计了两个支出数字:一是5亿日元;一是3亿日元。其实,
这两个数字不过是日本政府为索取高额赔款而虚拟的,可置之不论。至于日本军费实际支
出的数字,大致有三种意见:(一)2.5亿日元;(二)2.2 5亿日元;(三)2亿日元。2
.5亿日元是日本临时议会通过的预算案,包括临时军费1.5亿日元和军事公债1亿日元。但
1亿日元的公债并未全部售出,故实际军费支出不可能达到2.5亿日元。2.25亿日元是日本
战后公布的临时军费决算收入数目,尚未全部花完,故实际军费支出也达不到2.25亿日元
。2亿日元则是日本战后公布的临时军费支出数目,但收支决算的终止时间是1896年3月,
其中不仅包括日本对朝鲜和中国大陆用兵的军费支出,而且还包括以后对澎湖和台湾用兵
的军费支出。所以,日本从开战到马关议和时的军费支出必定低于2亿日元这个数目。当时
中国议和代表估算日本军费支出不超过1.5亿日元之数,折合库平银约1亿两,是接近于事
实的。

  日本实际从中国得到的赔款有多少?

  对此,一般有两种说法:一是库平银2亿两;一是库平银2.315亿两。根据《马关条约
》第四款规定,中国将库平银2亿两交付日本,作为军费。这是前说之所本。但是,《马关
条约》所附《另约》第一款又规定,日军在威海卫的驻守费用要中国支付,每年库平银50
万两,三年计库平银150万两。此外,根据《辽南条约》第三款,中国还要支付日本赎辽费
库平银3000万两。三项合计,共为库平银2.315亿两。这是后说的所本。从条约本身看,两
说都是确有所据的。

  其实,问题并不这样简单。因为《马关条约》换约后,日本为向中国尽可能榨取更多
的实际赔款,便以库平银成色不足为由,提出要“库平实足”。所谓“库平实足”,实际
上是要另行规定库平银的成色。库平原为清政府所规定的国库收支银两的计算标准,银两
的标准成色为935.374,即每千两纹银含有935.374两纯银。但是,日本方面却以“库平实
足”为借口,要求中国所赔之库平银应按成色988.89来计算。在日本的压力下,清政府只
好接受。这样一来,中国实际交付的库平银数目便多支出1325万两。

  不仅如此,日本为在战后实行金本位打下财政基础,还要中国在伦敦用英镑支付赔款
。由于连年以来金价上扬,银价跌落,故银镑兑换比率虽偶有波动,但镑价上扬的势头是
难以遏制的,这就形成了“镑亏”。据计算,仅此一项,日本就又从中国轻易地多得了库
平银1494万两。由此可知,日本实际从中国得到的赔款应包括五项:

  (1) 军费库平银2亿两;

  (2) 赎辽费库平银3000万两;

  (3) 威海卫驻军费库平银150万两;

  (4) 以“库平实足”为借口向中国勒索的库平银1325万两;

  (5) 从“镑亏”一项多得的库平银1494万两。

  以上五项,合计为库平银2.597亿两。

  还应指出,以上数目尚未将日本通过这次战争从中国掠夺的财物计算在内。据统计,
日本通过甲午战争从中国所得的赔款及财物,总计约合库平银3.4亿两,折合日币5.1亿元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数目是日本实际军费支出的3.4 倍,也是日本当时全国年度财
政收入的6.4倍。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1.0.8.3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96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