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IOU (*……不带口罩不吃药♂水族……*), 信区: Green
标  题: 远东第一铁甲舰“定远号”传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06日18:47:25 星期二), 站内信件

做了一晚上,主要是文字录入比较辛苦……      -____-#
也算是我对asc功能的一种尝试吧:实用。
比较分特的是随手画的吉野号画得比定远好看:(
-----------------------------------------------------------------------------

                      |~ -  _
                      |        ~  -  .                  |
                      |                ~  ヘ - ﹒ . _   |
                ______|                                ̄|       定    遠
                 ╲ -==-_/                             /|
                   ╲|| /|                            -==-      by:chine
           _______ ╱||/        ┌┐ ┌┐            ╲|| ╲
          _▁_▁_  \ || _▁_▁_ ││ ││|~|__ ________||   ╲
 -┌-┐__╰───'┌\||╰───'││>│ >[ ̄ ̄][ ̄ ̄]==|| __|▔|    ┌-┐-_▏
 |───────╯ ̄ ̄ ̄\  ̄ ̄ ̄ ̄ || ̄||` ̄ ̄| ̄ ̄ ̄| ̄ ̄/_| ̄| ̄ ̄ ̄| ̄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永不沉没的定远
                                                                作者:朱世巍
                                                                录入: synyan
自鸦片战争以来,落后的清军水师所旧有的风帆、前膛炮木质战船,远不能抵御西方的近
代战舰,导致中国屡遭来自海外的侵扰。面对这样的形势,中国士大夫阶层中一些开明人
士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巩固国家的根基。这些主张
引起了清政府部分要员的重视。

到了1861年末,为了从水上攻打太平天国据守的天京,清政府在英国人李泰国(时任中国
海关总税务司)的建议下,委托二人从英国购买了火轮船7艘。这7艘火轮船由英国海军军
官阿斯本指挥,所有船员均为外国人,组成中国第一支近代化舰队,史称阿斯本舰队。由
于李泰国等人包藏有控制中国海军的祸心,加上中国官僚内部的争斗,舰队最终被清政府
遣散,所有舰艇被变卖。更可悲的是,中国人自始至终都未能登上这些战舰。尽管如此,
阿斯本舰队仍然成为中国建立现代化舰队的开端。

此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中国人开始建立近代工厂,其中李鸿章建立的江南制造总局
和左宗棠设立的福建马尾船政局都有制造军舰的能力。到1874年,两船厂共制造兵轮、炮
舰、运输船21艘。这些自制舰艇大都为木制,且多数只有几百吨,最大也只有2,800吨。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对急于建立海军的清政府来说,他们显然不足以满足要求,向国外
购买军舰已经势在必行。

就在洋务运动兴起的同时,中国的邻国日本正在进行明治维新,其意在效法西方的政治经
济制度,实行所谓“脱亚入欧”。在军事上,早在1870年,日本兵部省就提出要建立一支
拥有大小200余支舰艇,实力赶超英国的庞大海军。后由于财政等多方面原因,这一计划在
当时并未得到批准。但从该计划可以看出,日本人很早就致力于建立一支攻击型的远洋舰
队。虽然在当时,日本制定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对付俄国,但对于已经把“富国强兵”、
“布国威于海外”作为基本国策的日本来说,中国无疑是其侵略扩张的首要目标。

1871年,54名琉球船民在台湾被当地山民所杀。1874年,日本以此为借口,宣称琉球是日
本领土,要为在台湾被杀的琉球人“报仇”,并派兵入侵台湾。但在台湾山民和清军的英
勇抵抗下,占不到便宜的日本人只得回到了谈判桌上。然而由于美国在暗中对日本的支持
,加之满清政府的软弱妥协,这一事件最终以日军撤出台湾,中国向日本付出白银50万两
,变相承认琉球为日本所有而告终。但它也成为中国再次建立近代海军的契机,事后不到
一个月,清帝即发出上谕,命李鸿章等迅速筹办铁甲船、水炮台及应用军械等件。

在此之前,当年曾参与策划过阿斯本舰队的赫德(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正向李鸿章大
肆兜售“蚊子船”。照赫德等人的描述,这是一种可以与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铁甲舰对
抗的舰艇,“守海口最为得力”,“新式炮艇和大炮将无敌于海上”。事实上,所谓“蚊
子船”其实是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股东斯图尔特·伦道尔设计的一种炮艇,其排水量只有
300~400吨左右,但却装有一门280毫米口径(11英寸)或305毫米(12英寸)的前膛炮(
炮身不能转动),属于典型的小船装大炮。由于其吃水太浅,不适合远洋航行,因此在包
括英国本国在内的各海军大国中不受重视,可是清政府竟然在赫德的愚弄下购买了11艘之
多。

不过这和中国当时的海军建军思想也是分不开的。在1871年,江南制造局译书馆出版了普
鲁士人希里哈撰写的《防海新论》18卷,书中认为海上防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以强大
的舰队封锁敌方港口,二是退而保卫本国海港。第二种专守防御的海上思想在西方并未得
到重视,却在中国找到了市场。因为对于清政府而言无论是洋务派还是所谓守旧派,归根
到底,都没有想过让中国像其他大国那样参与国力范围和疆域。两派的不同仅在于,前者
主张用学习西方的技术以及与西方进行“友好”的政治和经济交往的方式来抵御西方的入
侵,以化解西方的野心。后者则死板的主张关住大门,依靠已经完全不中用的祖宗之法来
抵抗西方。而在国家的根本战略上,双方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同,在这种思想的知道下,《
防海新论》自然也被视为海军的首选。

但是洋务派的一些官员还是比较清醒的,在蚊子船到达不久,他们便发现它并不具有赫德
所宣传的那种威力。用沈葆桢回复李鸿章的话来说“此间实不需要此物”。1877年日本在
英国购买了铁甲舰“扶桑”号,其排水量达3,777吨,航速13节,装有4门240毫米口径主
炮,在炮塔和舷侧敷设有厚重的装甲(炮塔200~300毫米,舷侧150~230毫米)。无论是
蚊子船,还是中国自制的木质兵轮,都不是这型铁甲舰的对手。加上日本同期购买的“金
刚”、“比睿”(排水量2,284吨)号装甲巡洋舰,亚洲海上力量的天平迅速向日本方面
倾斜。

为了向中国炫耀实力,日本驻英公使特地邀请中国出使英军大臣出席“扶桑”舰在英国的
下水典礼。此前就已经感到蚊子船不能胜任未来海战任务、打算购买铁甲舰的洋务派官员
在日本人的刺激下,迅速坚定了购买铁甲舰的决心。用李鸿章的话来说:“近来日本有铁
甲三艘,遽敢藐视中国,耀武海滨,至有台湾之役、琉球之废。彼即挟所有以相陵侮,我
亦当觅所无以求自强。”

由于李鸿章以赫德等人为顾问,因此英国成为中国购买铁甲舰的首选国。1877年5月28日
,李的代表在英国参观了原为土耳其人定购的两艘老式铁甲船“柏尔来”“奥利恩”。在
这位北洋大臣看来,土耳其铁甲舰式样过于老旧,价格也不便宜(英国人要价200余万两
白银),显然不是最佳的选择。另一方面,英国人以当时中俄存在纠纷为由,也不愿意将
这两艘舰卖给中国。因此,赫德极力向李鸿章主张干脆在英国制造两艘新铁甲舰。

1880年7月13日,李鸿章致电外交官李凤苞,令其在英国定制两艘铁甲舰,而装备则打算
采用当时“制造精良,湛甲天下”的德国克虏伯炮。可是事情却并没有完全按李鸿章最初
的意图发展,26天后奉命在欧洲考察技术的驻德使馆二等参赞徐建寅等人参观了德国Vul-
kan造船厂的“萨克森”级铁甲舰。这艘排水量7,400吨,以所谓“铁甲堡”保护锅炉等要
害的德国最大最新铁甲舰给徐建寅留下深刻的印象。9月16日,他与李凤苞来到英国,要
求参观此前中国政府在英定购之军舰,遭到拒绝。此事给两位中国官员留下了非常不好的
印象。加上英国造船费用高昂,本来就对赫德等人垄断中国对外购置事务极端愤慨的李凤
苞等人决心在德国制造铁甲舰。

12月2日,李凤苞与德国Vulkan船厂草签了建造一艘铁甲舰的合同,其舰体价格为620万马
克(1,166,336两白银)。另加火炮弹药(4门300毫米炮,2门210毫米炮及每门炮炮弹300
发),价值256,701两。李鸿章在这一时期大概也听说了一些关于英国制造的战舰低劣的
传言,因此认可了这一合同。1881年1月8日,定购铁甲舰的合同正式签字。按照要求,新
舰的排水量在7.000吨以上,建成后,将成为当时亚洲有史以来名副其实的第一巨舰。7个
月后,这艘在建中的铁甲舰被李鸿章命名为“定远”号。

实际上定远号并没有完全按照萨克森级设计来建造。还在该舰合同签订之前,既是外交官

,又是科学家的徐建寅还曾考察过英国制造的“式最新,甲最厚,炮最大”的铁甲舰“不
屈”号。“不屈”号(旧译“英弗来息白”)铁甲舰排水量11,800吨,高出“萨克森”号
的7,400吨。其舰体防护方式和“萨克森”号一样采用“铁甲堡式”(central citadal)
其主机舱外设一层长36米、宽24.5米的装甲带,最厚处采用635毫米的铁板(“萨克森”
号的装甲要薄得多)。该型舰和“萨克森”号最大的区别在于火炮。“不屈”号装有4门
口径406毫米(16英寸)的前膛火炮,采用成对角布局的两座旋转炮塔,前后主炮可同时
射击。其缺陷是旋转炮塔的装甲厚达406毫米过于沉重,“若被敌人大炮击坏,必致旋转
不灵”(徐建寅《欧游杂录》),且炮管升降受炮塔口限制。“萨克森”号装有6门口径
260毫米的火炮,炮塔外用装甲环绕,本身不转动,炮塔内的火炮可以自动旋转,没有炮
罩,设计灵便。缺陷是火炮口径不大,尤其是装有四门火炮的后台易遭攻击:“倘一弹入
,则四炮之人皆将受伤。”

经过反复比较,徐建寅决心要“集二者之长,去二者之弊”。在舰体装甲上,他采用“萨
克森”的厚度,以减轻舰体重量,保证战舰吃水不会太深。在火炮上决心采用和英舰406
毫米前膛炮威力相当的德制305毫米新式后膛炮,装在和“不屈”号类似德两个圆形炮塔
内,但是不安装炮罩。徐建寅相信“如此经营,似可列于当今遍地球第一等铁甲舰”,这
也正是当时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心声。

清政府和洋务派对“定远”号同样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为了不像日本的“扶桑”号那样受
厂主欺蒙,李鸿章先后派出魏翰、陈兆翱、郑清濂和管轮学生陆麟清带领工匠领头黄带、
林祥光、陈和庆等10人驻在工厂监督战舰的制造,还令专人仔细查看造舰用的铁甲。而好
不容易才从英国人手中夺得这笔生意的德国也颇为重视该舰的制造质量,因为这关系到能
不能将中国这个大买主完全拉过来。为此德国首相俾斯麦据说还给Vulkan厂发去公文:
“卓越的和准时的执行中国这一次订货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各方关注下,“定远”号自1881年2月正式动工,于当年12月22日下水,李凤苞与德国
海军部的卡普里非将军出席了下水仪式。1882年4月10日,李凤苞致电李鸿章,称“定远
”号将在7月竣工,8月即可验收。到了5月,李鸿章派出的刘步蟾就赶赴德国验收“定远
”舰。

1883年6月6日,“定远”号开至斯德纳明德海域试航,航速达15.3节,超过“不屈”号
(12.8节)和“萨克森”号(14节)。第二年初,在德国制造的“定远”姊妹舰“镇远”
也建成完工。本来早该开回到中国,但1884年法国对华的战争挑衅却使二舰迟迟难以成行
。清政府军机处曾命令李凤苞督促二舰回国参战,李鸿章也曾询问如果两舰遭法国舰队拦
截,德国能否保护——结果被德方拒绝。李鸿章不得不在当年11月1日致电李凤苞,令二
舰待事态平息后再开赴回国。


1885年6月11日,清光绪帝发出上谕:中法条约已定,定、镇、济(“济远”,德国造)
三舰着即驾驶来华。7月3日,定远等三舰悬挂着德国商船旗,分别由德国人伏斯、密拉、
阿诺尔德驾驶德国水手驾驶,从基尔港出发,踏上来华之路。11月17日,三舰抵达中国天
津大沽港,在这里“定远”第一次挂上了清政府的黄龙旗,也第一次向它的祖国展示了它
的巍峨身躯。

                     ▕╲
                     ▕  ╲
                     ▕    ╲
                     ▆ ︳   ╲             遠東第一鐵甲艦
                      ▍ )     ╲
        ╰╮          ▍(       │             定    遠
          ╰╮  ◥︳  ▍╰╮    ┼
            ╰  .∧ _ ▍__╰    ▆ ︳     1879.12.2-1895.2.10
         ╮    / __\\-▍## __(   ▎
         ╰-╮┃ ╲[ ]  ▋ ## __ ▎ \
         -╮   \ |┌  ╲▋ ▋|]─▎ ┊\ \
          ╰╮ |\  ╲ __╲ ▋|╲▄ .  ((  \
            ╰ ╲╲  [ ⌒ ] ˇ╲ ▍   \ ) (  \
     ╰╮╰╮ ╰╮ ╲╱╱﹉,╲__|▍╲ \┊ )  ┊
        ╰╮╲    ╲ ╲  ╲ ╲||║\╲╲  ╯╭╯
             ╲   ╲   ╲  ╲ __ '   ╲╲  ┊
             ╲╲    ╲  ╲  ﹨﹨  ╲﹨﹨╲ ┊
              ╰─ ╲   ╲ ╲\><    ___×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ヽ,|;╯
                                           |  by:synyan

“定远”在全世界范围内也算一艘先进而强大的战舰。其标准排水量7,144吨,满载排水
量7,335吨(一说7,500吨),舰长90.98米,舰宽19.5米,吃水5.97米,型深8.3米。动力
装置采用2台平卧式往复蒸汽机,锅炉8座,烟囱2个,装煤700吨(最大1000吨)。主机推
进功率6,200马力,在中国试航的航速为14.5节,续航力10节4,500海里。另配有8千瓦和2
千瓦探照灯各一具装于舰桅,60瓦照明灯240盏,由3台发动机提供70千瓦电力。舱内淡水
柜20具,其造淡水机器每日可供300人实用。编制舰员329人。

在具体的防护布置上,“定远”号舰体中腰机器舱和弹药舱外用复合装甲环绕为堡,堡长
43.5米,从舰桥、中央炮台一直延伸到主炮。水线上装甲厚356毫米,水线下装甲厚305毫
米,装甲带内侧还有一层厚度206~305毫米的柚木层。甲板76毫米,舰桥203毫米,炮塔
侧壁装甲355.6毫米,还装有一个厚25毫米,直径9米的钢制外壳。全舰装甲总重1,464吨
,占全舰重量20%。为提高战舰抗沉性,上下甲板之间还设有200多个水密隔舱。综上,
“定远”号的防护能力在当时远东海军中是超群的。

“定远”号主炮非常强大,为克虏伯25倍305毫米后膛钢制巨炮,单炮重32吨,共计4门,
装在2座水压动力驱动的双联装炮塔内,穿甲弹和通常弹均重329公斤,抛射火药91.99公
斤,初速500米/秒,射程3海里(5,500米),射速10分钟3发,其威力可称远东第一。附
炮为首尾各一门克虏伯150毫米炮,炮弹重51公斤,射速10分钟10发。75毫米炮2门,37毫
米5管格林旋回炮8门以及后膛连珠枪525杆。380毫米固定单装鱼雷发射具3具,其中舰首
左右各一具,舰尾1具,全舰携带21条鱼雷。此外“定远”号还装备舰载鱼雷艇2艘,分命
名为“定一”、“定二”,艇长19.7米,排水量15.7吨,艇首装380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
为了装卸鱼雷艇,该舰还配有4台蒸汽动力吊杆。

1886年7月,“定远”号与“镇远”、“济远”、“威远”、“超勇”、“扬威”诸舰开
往形势动荡的朝鲜。8月7日,开赴日本长崎,名为修理,实为宣扬武力。果然巨舰的到来
让日本人感到极大震撼,而当时日本海军拿不出一艘能与之抗衡的舰艇。8月15日,一些
水师官兵上岸嫖妓,与警察发生冲突,造成日警一人重伤,中国水兵一人轻伤。第二天双
方冲突加剧,中国水兵遭日本警察和长崎市民围殴,被打死8人(其中“定远”舰4人),
伤50人(“定远”舰25人)。日方死2人,伤27人。这就是著名的“长崎事件”。最后以
双方互相陪偿死伤人员抚恤金告终。“定远”号等舰则在事后离开日本开往朝鲜。

出于对定、镇二舰的恐惧和仇恨,日本国内掀起了叫嚣击沉“定远”的宣传狂潮。另一方
面日本政府紧缩开支,千方百计募集资金充作海军军费,为此日本天皇拿出30万日元(当

时币值)。不到三个月,即募集103.8万日元。

尽管如此,以当时日本贫弱的财政状况,想要定购“定远”那样的巍峨巨舰,仍然不易。
日本人只好退而求次,购买建造了所谓的“三景舰”——“岩岛”、“松岛”和“桥立”
号。三景舰吨位为4,278吨,舰体防护颇为薄弱,唯独各舰装有一门口径320毫米的火炮,
专门用于对付定、镇二舰。该炮穿甲弹重450公斤,抛射火药160~220公斤,初速650米/
秒,超出“定远”号。但此炮射角过小,炮身近乎固定,质量也不可靠。在黄海海战中三
门320毫米炮全部只放了13发炮弹就无法使用了,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不过,日本还购置了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舰“吉野”号(航速达23节),并在甲午战争爆发
以前建立了一支以3000~4000吨级中型巡洋舰为主的舰队。其舰艇普遍较新,发射速率为
中国同口径炮的5~8倍,各舰综合战斗力超过除定、镇二舰以外所有舰艇。到甲午战前,
虽然不能说日本舰队对中国占有绝对优势,但至少也是具有了与曾经占有绝对优势中国舰
队进行势均力敌较量的能力。

                                                       │
                         │                            ┼
                         ┼          吉    野          ||╱
                         ||╱                        ─╂─
                       ─╂─        by:synyan         ┃
                        _┃_                          _┃_
                       ╰┼╯     ▁       ▁        ╰┼╯
                     『  ┃      | |      | |          ┃
                  T | ̄| ┃      | |      | |         /┃\
   |●       __  (| ̄ ̄//┃\   『| |▁_▁_| |▁_▁_  / ┃-\-┐ _______
   |\      -/ _| | ̄ ̄ ̄ ̄ ̄| ̄ ̄ ╰─── ╰───' ̄ ̄ ̄ ̄`|╰-|-|-┘__
   | ̄ ̄ ̄ ̄ ̄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就在日本举国一致大办海军的同时,李鸿章也在继续惨淡经营他的北洋舰队。到1888年该
舰队正式成军为止,这支以定、镇二舰为核心的舰队已拥有大小舰艇近50艘,总吨位5万
吨。虽然北洋舰队并不是一支真正的远洋舰队,但仅从规模上看完全可称远东第一舰队。

在舰队建立过程中,李鸿章本人及其手下的手显然也不干净。以“定远”及“镇远”的建
造为例,当时就有人指责经手该舰的李凤苞从中得到了德国人60万两银子的回扣。然而成
军之后,中国的海军建设却停滞下来。这其中不乏慈禧挪用海军军费的因素,但更主要的
是自太平天国以来,中央政府控制能力下降,地方实力派逐渐抬头。在创建海军问题上,
李鸿章把北洋舰队视为私产,而对此不满的各地方督抚则千方百计拖欠、截留中央派给各
省负担的海军费用。在种种压力下北洋舰队无以为继,自成军以后到甲午战前,未添一舰
一炮,甚至联李鸿章拟为“定远”、“镇远”二舰换装12门120毫米新式速射炮的计划最
终也未能实现。而日本同期却先后从英国、法国购进舰艇5艘,并且在本国建造了11艘。
随着时间退役,中国海军舰艇逐渐趋于老化,“定远”号铁甲舰的航速由原来的14.5节下
降到12节。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事件。对侵华蓄谋已久的日本一面诱使清政府出兵朝鲜,一面派
出“吉野”、“浪速”和“秋津洲”三舰对中国运兵船实施偷袭,击沉了“高升”号运兵
船,俘获“操江”号。8月1日,中日正式宣战。从两国国力来说,日本当时当然不具备打
垮中国的实力,而由于缺乏拥有厚重装甲和重炮的铁甲舰,单凭中小口径的速射炮,日本
舰队想要在海战中消灭拥有“定远”号铁甲舰的中国舰队,难度较大。1894年9月17日,
星期一,天气晴朗。上午8点,“定远”舰挂出返航的信号旗。9点,舰队开始例行操练。
与此同时,由12艘战舰组成的日本舰队正向中国舰队所在区域逼近。10时23分,日先头舰
“吉野”发现黑烟。10时50分,日舰确认与中国舰队遭遇。11时,中国舰队也发现了日舰
队,“定远”根据丁汝昌的命令发出信号“各舰备实弹,准备战斗”。

12时,中日两国舰队开始接近,中国舰队呈人字型(大雁阵),“定远”作为旗舰居于舰
队中央,“镇远”、“来远”、“经远”、“超勇”、“扬威”在其右,“靖远”、“致
远”、“广甲”、“济远”在左。日本舰队则呈一字型纵队向北洋舰队前进的方向驶去。
双方舰队的距离越来越近。12时50分,伴随“定远”主炮的一声怒吼,宣布了黄海海战的
开始。“定远”这一炮是在305毫米主炮最大射程距离约5,300公尺上发射的,炮弹落在“
吉野”舰左舷100公尺处,虽未命中,但也可见“定远”主炮炮射训练水平还不算太低。
可是这一炮却将“定远”舰飞桥震塌,正在上面观察的水师提督丁汝昌跌落受伤,海战改
由刘步蟾指挥。

在日本方面,其第一游击战队向左大拐弯,避开强大的“定远”和“镇远”,扑向北洋舰
队右翼。跟在第一游击战队后面的联合舰队本队则于12时55分左右在距我舰约3,500公尺
处集中火力射击“定远”。“定远”信号桅被毁,由于事先未能指定预备指挥舰,北洋舰
队各舰陷于各自为战的境地。面对不利局面,“定远”奋勇还击,重创敌舰。12时04分,
“定远”命中日旗舰“松岛”号第七号炮位,当即炸死一人,炸伤三人。接着,“定远”
1发305毫米主炮炮弹击中日舰“比睿”号,该舰下甲板后部全部毁坏,19人被炸得粉碎(
据日方记述),32人受伤,重创并燃起大火,只好退出战列。13时25分,“定远”又以尾
部150毫米炮的一发炮弹打中日舰“赤诚”舰桥右侧的47毫米速射炮,打死炮手2人,舰长
坂元八太郎也被弹片打穿头部,当场毙命。不久“赤诚”也退出战列。

就在“定远”屡屡重创日舰之际,日第一游击战队已将性能差,舰龄在13年以上的“超勇
”、“扬威”两舰击毁。在看到旗舰“松岛”号发出的第一游击队回航的信号后,第一游

击战队以全速向北洋舰队正面驶去,本队则转右舵绕到北洋舰队背后形成夹击之势。在日
舰装备的速射炮打击下,“致远”舰和“经远”舰也先后战沉。“致远”吨位小,防护力
薄弱,力战而沉不足为奇。但“经远”作为一艘防护装甲达240毫米,抗沉性能优良的德
制装甲巡洋舰,一般情况下速射炮莫可奈何,却也沉没,就连日方也视为不解之谜。“广
甲”舰未受任何损伤,却也逃出了战列。海战至此,北洋舰队只剩下“定远”、“镇远”
、“来远”、“靖远”、“济远”五舰还在作战。而日本舰队仍有10艘。

此时日本联合舰队以第一游击战队对付其余三舰,而本队“松岛”、“千代田”、“岩岛
”、“桥立”、“扶桑”五舰则从3时20分全力对“定远”、“镇远”两舰实施猛烈攻击
。此前,“定远”于15时04分被日舰一炮击中起火,遭到速射炮集中攻击后,舰上顿时燃
起大火,甲板上各处设施全被损坏,但仍然具有还击能力。


                            “浪速”号巡洋舰
                    │                             ~│
                    │       舰长:东乡平八郎         ┼
                    ┼                               ╪
                    ╪        Pic by: synyan       ─╂─
                  ─╂─                             ┃
                   _┃_                 ▁▁        _┃_
                  ╰┼╯                |  |       ╰┼╯
                    ┃                  |  |         ┃
             _______┃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                  ●|
        ___ └-|-|-╯└-|-|-╯└-|-|-╯ |  |『__|『/ ┃-\-┐ ___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时30分,当日舰“松岛”与“定远”相距约2,000余米时,由“定远”射出的1发305毫
米炮弹命中“松岛”右舷下甲板,炸毁了该舰第四号速射炮,并引起堆积在甲板上的弹药
爆炸。据日本出版的《日清战史》描述,当时“松岛”舰“如百电千雷崩裂,发出凄惨绝
寰的巨响……死尸纷纷,或飞坠海底,或散乱甲板,骨碎血溢,异臭扑鼻”。被重创后的
“松岛”号死伤113人(占定员的32%),舰上燃起熊熊大火,舰体倾斜约5°,秩序也一
度陷于混乱。坐镇该舰的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只得将军乐队拉上来凑数。

鉴于“定远”威力惊人,16时10分,“松岛”挂出“各舰自由运动”的信号,随即与其余
4艘日舰向东南方向撤退。“定远”及“镇远”则发起追击,迫使日舰在4~5公里距离上
回头迎战。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炮战,两舰再度给日舰一定的杀伤,但由于弹药耗尽,始终
未能击沉一艘日舰。约17时许,“来远”、“靖远”等舰与定、镇二舰汇合,北洋舰队声
势为之一振。日联合舰队无力应战,加上害怕遭到中国鱼雷艇袭击,不等第一游击分队前
来汇合,便向南撤退。中国舰队因航速较慢,在追击数海里后逐渐失去了联合舰队的踪影
,随即转舵开回旅顺。(从此可看出,北洋舰队主力仍存)历时4小时40分的黄海海战结
束。

黄海海战中,“定远”虽中弹159发,却没有一发能打穿该舰装甲,造成重大损害。据当
事人描述,“定、镇二舰受伤较轻,铁甲之处均作浪纹……盖为敌炮入,因甲厚不能入故
成斯状”。从人员伤亡来看,“定远”仅阵亡17人,伤38人,相形之下,日舰“松岛”被
“定远”命中二弹,死伤人数达117人,也足以显示“定远”防护之强。但“定远”在海
战中也未能击沉一艘日舰,究其原因是当时的穿甲弹关键技术——风帽和弹底短引信问题
尚未解决。

在整个海战中,定、镇二舰305毫米舰炮一共发射197发,但据日本出版《二十七、八年海
战》统计,其中仅有10发命中目标,且分布于数艘日舰,当然不足以将其击沉。命中率如
此之低,和北洋舰队水兵素质以及日舰高速不无关系。

海战的结局是中国损失5艘,其中3艘战沉,1艘焚毁,1艘触礁后炸毁,阵亡600余人;日
方无一艘沉没,战死115人。其中中国方面损失的都是一些二类战舰,主力尚存。但在朝
廷和社会上一些不负责任言论压力之下,李鸿章勾结丁汝昌、刘步蟾诬陷“济远”管带方
伯谦临阵脱逃(实际上“济远”中炮70余发,火炮全部受损才撤出战列),甚至说“扬威
”也是“济远”击沉的。1894年9月24日清晨5时,方伯谦被有私人恩怨的丁汝昌用倭刀私
刑处死。讽刺的是,真正不战而退的“广甲”管带吴敬荣却仗着和丁汝昌私人关系得以活
命。此事伤透了众官兵的心,又加上李鸿章不许北洋舰队再与日舰决战,此后“定远”一
直在威海卫附近游弋。

1895年1月20日,日本陆军在山东半岛荣成湾登陆。2月5日凌晨1时,日军第二、三鱼雷艇
队实施偷袭,其中一艘22号艇被发现遭到炮击,“定远”闻炮声发现了9、10号鱼雷艇。1
0号艇冲到300公尺处发射了一枚鱼雷,命中“定远”尾部但没有造成太大损害。9号艇则
冲到50米处发射了鱼雷,被暴怒的“定远”将其打得粉碎,但同时“定远”也被鱼雷命中
舰底,舰体迅速倾斜。丁汝昌下令砍断锚链,将战舰驶向刘公岛南岸沙滩搁浅。

第二天,陷入绝境的舰队官兵和岸上的陆军开始动摇,士兵涌到丁汝昌处“哀求生路”。
已抱定“船没人尽”决心的丁汝昌为了不让象征着中国海军灵魂的“定远”落入敌手,下
令将这艘旗舰炸毁。1895年2月10日中午,“定远”管带刘步蟾在战舰中部装上火药,将
这艘威震远东,无舰能敌的战舰彻底摧毁。当天夜里,刘步蟾服鸦片自尽。

1895年2月17日,日军正式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typewriter:synyan)

--

※ 来源:·BBS 大话西游站 bbs.zixia.net·[FROM: 202.112.11.199]

--
  ╭  ◢███◣                    ◢███◣  ╮    
  │  █████____            ____█████  │      我左看右看        
      ██  ██____╲        ╱____██  ██           上看下看         
      ██  ██    ╲╲    ╱╱    ██  ██         原来每个人物
      ██  ██      ╲╲╱╱      ██  ██           都真可爱:)       
      ◥███◤        ╲╱        ◥███◤           ═ OvO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0.46.78.17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76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