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varargin (varargout),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日甲午战争之平壤战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5月19日14:06:29 星期一), 站内信件

  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军在朝鲜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陆战。
  清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前,为加强驻朝兵力,清廷派遣卫汝
贵(约1836―1895)的盛字军、马玉昆(?―1908)的毅字军、左宝贵(1837―1894)的奉军和
丰升阿(?―1909)的奉天练军盛字营及吉林练军等共32营、1.3万多人赶赴平壤驻守。中
日宣战后,叶志超、聂士成又率领牙山战役败退下来的清军3000多人赶来会合,平壤清
军总兵力增达1.6万余人,另有朝鲜军队千余人协助守卫。叶志超在牙山战役后战败夸胜
,谎报战功,受到奖赏,七月二十五日(8月25日)奉命统率平壤诸军。消息传出,“一军
皆惊”。他根据李鸿章“先定守局”的消极作战部署,派多数兵力在平壤城内赶修工事
,未能主动进攻尚未集结完毕的日军,丧失了挫败敌人的良好时机。日军按照早已制定
的作战方针,向朝鲜大举增兵,企图将清军驱逐出朝。七月中旬,担当朝鲜境内攻势作
战的日本第一军1.6万多人集结完毕,陆军大将山县有朋(1838―1922)任司令长官,从汉
城和元山分兵四路进犯平壤,于八月十六日(9月15日)前完成了对平壤的包围,同时切断
清军的退路,于是日凌晨发起总攻。激烈的战斗在平壤城东南、城北和西南三个战场同
时展开。日军混成第九旅团在少将大岛义昌指挥下,进攻平壤城南门(朱雀门)。马玉昆
毅字军和盛军一营驻扎在朱雀门南、大同江西岸。日军首先进攻大同江东岸的清军桥头
堡,遭到清军猛烈还击,大同江西岸的清军也隔江发炮,暴露在开阔地带的日军进攻部
队伤亡颇重。但日本指挥官下令宁死勿退,驱赶士兵拼命冲击。堡内清军与江西岸清军
密切配合,顽强抵抗。不久,清军增援部队赶到,士气大振。大岛义昌被迫于午后1时下
令撤退。此战日军死伤430多人,平壤守军取得初步胜利。日本朔宁支队和元山支队700
0多人为日军主力,主攻平壤城北牡丹台与玄武门(北门)一线。左宝贵奉军和江自康军二
营在此坚守,丰升阿之盛字营为应援。这是平壤战役最为激烈的战场。清晨5时,日军集
中炮火轰击牡丹台外侧的四座清军堡垒,掩护步兵冲锋。清军凭垒据守,顽强抵抗,终
因火力不敌,至上午8时四座堡垒全部失守。日军随即推进牡丹台。牡丹台是平壤城的制
高点,也是全城的命脉所在。清军在左宝贵指挥下,用大炮和速射枪奋勇还击,与敌力
战。突然,日军炮火击中牡丹台垒墙,清军大炮被毁,无法压制敌炮火力,部队伤亡甚
重。日军乘势冲锋,蚁附而上,牡丹台失守。在玄武门指挥作战的左宝贵见此情形,知
势已瓦解,决心以身殉国。他穿上御赐黄马褂,在玄武门上指挥士兵射击敌人,拒绝部
下劝他下城躲避的要求,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身上负伤多处,仍奋勇撑持。清军
部下感奋,皆激昂作战。左宝贵被流弹击中胸部,壮烈牺牲,成为甲午战争中为国捐躯
的第一位清军高级将领。不久玄武门即被日军攻占。驻防平壤城西南、大同江北一线的
清军是卫汝贵的盛字军。野津道贯率领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亦于十六日晨7时发起进攻,清
军马队反击,遭到敌人伏击,200多名骑兵全部牺牲。此后,清军凭借坚固阵地顽强防守
,日军几次进攻均未奏效,遂暂停攻城,与清军相持。中午过后,两军处于休战状态。
平壤城西静海门至七星门一线由叶志超率芦榆各营(牙山军)防守,此日无战事。一天激
战,中日双方伤亡基本相等,胜负未分。平壤城北玄武门虽然失守,但日军也未敢贸然
入城。此时作为平壤守军最高指挥的叶志超却贪生怕死,惊骇万分,不与众将商议,擅
自决定放弃平壤城。午后4时,他在七星门上悬出白旗,派人向日军要求停战。晚8时许
,当叶志超指挥清军纷纷从平壤城七星门和静海门涌出、准备弃城逃跑时,遭到日军伏
击,死伤近2000人,500多人被俘,军火、辎重损失无数。叶志超率军狂奔不止,经顺安
、肃州、安州、义州等地,一直跑过鸭绿江。十七日,日军占领平壤。平壤战役是甲午
战争爆发后中日陆军第一次大兵团作战。此战日军伤亡约700人;清军伤亡2000多人,5
00人被俘,超过日军伤亡人数2倍多。日军乘胜推进,完全控制了朝鲜半岛,此后更加猖
狂,很快将战火烧向中国境内。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8.9.122.6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8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