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itchcock (雨燕子), 信区: Green
标  题: 西方军事史---斯鲁伊斯海战和克勒西会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8月25日09:37:58 星期五), 站内信件

    爱德华三世于1312年11月13日出生于温莎,他是爱德华二世的儿子,他的母亲
----法国的伊莎贝拉----是查理四世的姐姐,查理于1322年继承其兄菲力普五世为
法王,所以爱德华是查理的外甥。1325年,为满足伊莎贝拉的要求,爱德华二世将
奥斯坦德公国交给他的儿子统治,查理四世也欣然同意,因为他可以获得移交费六
万利弗尔。
    9月10日,这位年轻的王子接管了这个公国,变成查理的属臣,象他的父亲、祖
父和曾祖父与前几代法兰西国王的关系一样。十五个月之后,爱德华二世被迫退位,
于是在1327年1月13日,他的儿子----当时只有十五岁——被拥立为英王,于1月29
日加冕,就是爱德华三世。
    差不多一年以后,查理四世逝世,留下妻子和一个女儿,并没有儿子。他的妻
子虽有孕在身,但是1328年4月1日又生下一个女儿。此时菲力普四世的侄子,法罗
的菲力普----即查理四世的堂兄弟----以继承人只应限于男性为由,获得法兰西贵
族议会的承认,于5月29日在莱门斯加冕为法兰西王,就是菲力普六世。
    他当选的消息传到英国之后,伊莎贝拉大感不悦,因为她的儿子在开普坦世系
中要更有理由获得法王的继承权。为了争夺这个权力,在菲力普加冕之后,英国派
了一个使节团从伦敦前往巴黎为爱德华提出继承权要求,并对菲力普的篡位表示抗
议。但英国宫廷却没有贯彻这项要求的实力,所以抗议也只是一纸空文。不久,菲
力普利用英国的弱点开始进行报复,他也派出一个使团到伦敦对爱德华说:在菲力
普的所有臣子中,只有他还没来朝贺,希望他也能照办。因为英国政府采取敷衍政
策,所以给了一个模糊的答复。
    菲力普马上又派出第二个使节团,带去一个最后通牒,说如果爱德华不向法王
宣誓效忠,那么奥斯坦德领地将予以没收。这个威胁使爱德华不能不就范,因为这
时他并没有用武力保卫他的公国的能力。1329年4月14日,他回信给菲力普,说一等
他国内的困难情形略有改善就渡海来朝。6月6日,他如约入朝,在亚眠大教堂中,
他正式成为菲力普的臣子。
    在这种往来中,我们已经触及百年战争的主因----实际上与法国王位继承权的
问题并无直接关系,反之主要是由于爱德华身为奥斯坦德公爵,造成一种不正常的
臣属关系。对一个普通的法国臣子,法王可以用威胁的手段使之屈服,但是因为爱
德华又身兼英国国王,若如此待他,则难保不会引发大规模的国际战争。换句话说,
从法理上来说国王可以做另一个国王的臣子,但事实上国王就是国王,彼此是平等
的,进一步说,只要爱德华还是奥斯坦德公爵,则他不仅还是法国国王的属臣,而
且可以在法国境内为英国人保持着一个桥头堡。而且除非他诚心臣服,否则他并无
任何道义上的的束缚,可以尽量的扩张这个桥头堡。菲力普也明白这一点,如果他
不能把英国人赶出奥斯坦德,那么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则必须坚持爱德华的臣属关
系应该愈紧密愈好。反过来说,爱德华也明白,如果他不能完全取消这种臣属关系,
为了他自己的利益,则应使其尽量只保持有限形式。最后当菲力普命令没收格伊内
时,正如佩罗教授指出的,正是走向对爱德华宣战的道路。于是后者遂以王位继承
权要求者的姿态出现,因为在封建冲突中他居于劣势,而在王朝斗争中他却可以与
对方平起平坐。
    除了封建性事务以外,还有其他的因素搀杂在一起,终于使这个冲突成为定局。
在这些因素中,比较重要的是在十三世纪中神圣帝国已经崩溃,而教廷自从迁到埃
菲格伦之后,也已日渐式微,所以英国与法国之间,无论是在世俗和精神方面,都
已经丧失了平衡力量,没有人来给他们排解纷争。另外还有一个苏格兰问题。自从
1295年以来,苏格兰就与法兰西缔结了同盟关系,后者也利用这个关系来牵制和削
弱英国人的力量。对弗兰德的关系也是一样,自从1328年卡塞尔之战以后,这个地
区也已经完全与法兰西国王发生了联系。虽然爱德华无法破坏这个同盟,但他却想
到了一个很聪明的方法来削弱它,那就是使弗兰德的纺织工必须依赖英国的羊毛。
    所以总起来说,百年战争的起因并不仅限于王朝和封建的问题,而是那个时代
中各种条件所造成的。教皇的权威已在消亡之中,帝国的影响已经趋于湮灭;王国
开始兴起,贸易逐渐成为王国之间的主要竞争手段;制海权的问题开始出现了;从
十字军时代产生的骑士精神也经演变成了好勇斗狠的风气;而最重要的却是西欧太
小了,不能供两个强国发展。这一切因素,以爱德华的继承权的面目出现,造成所
谓百年战争,这是中世纪的一大浩劫,尽管有它带来的愚蠢和灾难,但却为更加伟
大的英格兰和法兰西撒播了种子。
    在这个长期斗争中,严格说来并没有一个真正伟大的决定性会战,可是战术性
的胜利却并不少见,尤其是以在战争开始时和将要结束时更为突出。
    当爱德华被迫在亚眠向菲力普表示臣服之后,法国政府就算赢得了第一个回合,
因为英国的软弱使他们受到了鼓励,就开始想赢得第二个回合。于是就发生了爱德
华宣读誓词的内容问题,事实上,它固然不像其他法国诸侯所宣读的那样“正确”,
但与爱德华二世,爱德华一世,和亨利三世等宣读的并无太多差异。它仅是简单的
臣服,而无效忠的意义。于是没有经过进一步磋商,法国政府于1330年7月28日命令
爱德华到法国宫庭中来当面解释他的“臣服”是具有效忠的意义。
    此时英格兰的伯爵们正在造反,反对伊莎贝拉和她的男宠莫提美尔。爱德华对
母亲训政也感到十分厌恶,于是与这些贵族同心协力废了他的母后,并在特布恩将
莫提美尔处死。因为国内混乱之际,他无力拒绝法国人的无理要求,于是在1331年
3月30日写信给菲力普说:“我们承认在亚眠的宣誓具有效忠的意义。”四天后,他
又亲自访问法国,在这个短暂逗留中,菲力普认为这个书面的承诺可以令他满意,
于是两国间又恢复了友善关系。这个问题似乎解决了,于是菲力普着手准备参加十
字军,因为欧洲正在宣传这种运动。虽然如此,只过了一点时间,这场巨大火灾的
第一个火花就被点燃了----不是在海峡那边,而是在特威德河以北(指苏格兰)。
    当罗伯特·布鲁斯----1314年布莱克本的胜利者----于1329年6月7日逝世之后,
苏格兰的王位就传给他的儿子大卫,他还只是一个五岁的小孩,依照1328年5月订立
的北安普敦条约,被爱德华承认为苏格兰王。这个条约也规定过去在苏格兰有领地
而被没收的人,除三个人例外其余都应该予以发还。
    1331年11月,大卫在斯科尼加冕,爱德华的宠臣巴列欧就出发去收复他丧失的
领地。(注:他是约翰·巴列欧的儿子,在1291年,爱德华一世强迫苏格兰人接受
他为国王)。1332年7月31日,他率领一小队士兵和弓箭手侵入苏格兰,8月11日他
在都柏林莫尔击败了苏格兰的摄政,获得了一个惊人的胜利。此时,爱德华得知大
卫正在接受菲力普的资助,于是自动废除了他本来喜欢的这个北安普敦条约,率兵
北上包围贝尔维克,并于1333年在哈里登丘陵彻底击败了苏格兰人。大卫逃往法国,
受到菲力普的优待。他表示除非爱德华的部队撤出苏格兰,否则他拒绝停止援助苏
格兰人。
    当情况恶化之后,教皇本尼迪克特十二世自告奋勇出面调解。1335年11月,他
劝说爱德华和大卫两人同意作短期休战,以此作为调处他们争端的第一个步骤。不
久他又对菲力普说,希望能获得全面和平,否则十字军行动只好暂时延期。这却使
菲力普大为恼火,因为他早已决定领导这次冒险,于是为了对爱德华施加压力,就
不由分说命令他本来集中在马赛准备输送十字军前往圣地的舰队开往诺曼底,好像
他是准备介入战争支援苏格兰一样。
    这个行动马上使英格兰有了反应。英国议会认为英国有受到入侵的威胁,便于
1336年9月投票表决筹募战费,同时命令舰队集中在英吉利海峡。对这个反挑衅的答
复是菲力普把部队开到格伊内边界,并于1337年5月24日采取决定性的行动,宣布没
收格伊内地区。
    此时又发生了一个意外事件,加速了战争爆发。1332年,菲力普的妹夫罗伯特
被指控毒杀了他的妻子,于是被判剥夺其爵位财产,放逐出国。他首先在海纳德避
难,但是菲力普宣布谁收留他就对谁兵戎相见,于是罗伯特在1336年底渡海赴英,
爱德华待以殊礼,他劝说爱德华反抗菲力普,并再次提出对法国王冕的要求。如果
以奥斯坦德公爵的身份,爱德华受到誓约束缚,他不能支持罗伯特反对其合法的长
上,不过如能宣布菲力普的嗣位为不合法,那么他就可以无所顾忌了。工具是现成
的----就是他对继承权的要求。所以1337年11月1日他派林肯主教到巴黎去,带去一
份最后通牒,在这个文件中他称菲力普为法兰西的“自立为王”者。虽然他尚未立
即要求法国王冕,可是这样的称呼就表示菲力普是篡位者,所以他在亚眠的宣誓已
经没有遵守的价值。所以,在1337年秋天爱德华赢得了第三个回合,这个从1328年
以来已经冷却的冲突现在升温到了沸点。
    如果按照现在的字义来解释,要想征服法兰西----那就是说要加以占领----应
该是一个不在考虑之列的问题。不仅因为十四世纪的法兰西王国是一个巨大而繁荣
的国家,而且它也差不多有两千万左右的人口。但在1377年,经过了1348到1349年
间的黑死病之后,英国的人口却只不过是三百七十万人而已。而对这个优势,我们
却应记住在法国仍然保持着封建制的战争观念,就是以精选人员为基础,而不是依
赖广大的人力。虽然法国的骑士在数量上也多于英国,但纪律却较差,而且仍然认
为步兵在战场上出现是有辱尊严的。
    与法兰西作一对比,英格兰是个比较统一的王国,爱德华有一个好得太多的财
政制度,可以使他方便地召募和维持兵力。为了赢得他的会战,他惟一需要关心的
就是击败法国的骑士。法国人的封建战术还是设法将敌人挑下马来加以生擒以便勒
索赎金,而爱德华却比较注重“杀伤”。在观念上,他的战术要比封建式更为“近
代化”一些。由于他的祖父曾从威尔士人那里学会了使用长弓,这种兵器使他可以
把“火力”当作战术基础,而不仅限于冲力。所以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那么在战
术上法国人是处于劣势的。但是由于法国面积巨大,连相当长期的占领都是不可能
的,当然更不必说永久性占领。
    遵照他的祖父在1297年拟定的计划,爱德华决定经过低地国家进攻法兰西,目
的是牵制菲力普的兵力,使他不能去夺取奥斯坦德----也就是说把战争拉向北线。
虽然与弗兰德伯爵路易缔结同盟是无需考虑的问题,但是利用金钱收买----总数为
三十万弗罗林----他赢却得了布列坦尼公爵约翰三世、莱茵河上帕拉廷伯爵雷格那
德和巴伐里亚的路德维希皇帝等人的支持。此外,他又与海纳德、吉尔德斯、林堡、
尤里尔斯和布拉班特等诸侯签订了条约。
    此时,弗兰德的路易----他本是法国人----为了表示他对菲力普的效忠,已经
在坎德萨岛上----在斯鲁伊斯下方----设置了一支强大的守军,足以明显阻碍英国
与低地国家之间的海上交通。爱德华就以这件事为借口,派出一支远征军去攻占该
岛。1337年11月11日,在箭雨掩护之下,德贝公爵和马麦率领他们的部队在该岛登
陆并毁灭防御工事。百年战争自此开始,一直延续了116年之久。
    同时,为了使弗兰德内部发生混乱,爱德华禁止英国羊毛输出。由于这个原因,
那些弗兰德人在亨特的纺织业公会领袖阿特维尔德领导下推翻了路易伯爵,并与英
格兰缔结了一个商业同盟。在这次成功之后,皇帝卢德格也责备菲力普霸占了某些
本来属于帝国的封地,并要求他把法兰西王国交还给其合法主人----英格兰的爱德
华。最后,皇帝又任命爱德华为帝国总督,统治莱茵河以西各省,并要各省都向他
效忠。
    为了扩大其同盟圈子,爱德华已经负担了巨额的战争债务。此时菲力普却不声
不响忙着对英吉利海岸作战。他利用诺曼底人、西班牙人、不列颠人和热那亚人的
舰队扫荡海峡,早在1336年,英国到加斯戈尼之间的商船就已经要采取护航的方法
了。1337年,海峡中各岛及威特岛都遭到蹂躏;次年,朴茨茅斯、普利默斯和南安
普敦都被焚毁。1339年5月,黑斯廷斯的大部分也被焚毁,到7月底,法兰西和热那
亚的联合舰队不仅使多佛尔、桑德维斯、切尔西和莱伊等地受到巨大损失,而且也
更紧密地控制着海峡,没有一艘离开英格兰的船只不被抢劫,所有人员不是被杀就
是被俘。这些损失中的最著名的是克里斯托弗号和爱德华号两艘大船,都是运送羊
毛前往弗兰德的。同时在格伊内,拉佩尼城自1338年4月被围,到1339年也沦陷了。
    为了挽回这种颓势,并且使自己所借的重债能有点保障,1339年7月16日,爱德
华发表了一个宣言,送给教皇和各枢密主教,提出他对法国王冕的要求。其次他在
维尔沃敦和布鲁塞尔与他的那些并不太热心的同盟军会合,一共约为15,000人。为
了向他们表示决心,他正式宣布撤消他对菲力普的臣属关系,于是将这个封建性斗
争转变成王朝性的战争。接着为了表现其真正的侠士精神,他率领四千骑长枪兵以
最高速度前进,突袭位于斯卡伯河和谢尔德河交点上的蒙塔格纳要塞。他未能攻下
该要塞,又继续挺进,突袭在康布雷附近的伊维科。
    因为对秋季战役没有准备,菲力普就在圣昆丁召集贵族开会,而爱德华则前进
到康布里西斯,沿路蹂躏。当他于9月25日到达马可营时,菲力普已经移到佩龙尼。
10月18日,他从那里致书向爱德华挑战,请爱德华自己选定任何一个“公正的战场”,
以便进行一次正常会战。但是爱德华却退向拉卡培里附近的弗拉门戈纳,于是菲力
普也跟进到布伦菲沃斯。10月23日,两军准备会战。爱德华准备还是像在哈里登丘
陵时一样,采取防御行动,并无攻击意图,菲力普与他的顾问商量一番,认为这天
星象不利,所以也等候对方进攻。结果是双方都按兵不动,到傍晚时候,爱德华退
往阿费斯尼斯,11月1日回到了布鲁塞尔。所以这就是爱德华为了争取法国王冕进行
的第一次战役,结果虽未流血,但所费不少。他已经举债三十万镑,并且糟踏了教
皇的美意。此时在加斯戈尼,法国人已经攻占了贝叶和伯尔涅,而波尔多也受到直
接威胁。
    虽然如此,爱德华却并不灰心,为了使他与弗兰德人的关系“合法化”,因为
他们还是应该效忠于法国王室的,所以在1340年1月25日,他公开宣布自己兼任英法
两国的国王,并且在他的御甲上,把百合花标志扣在狮子旁边。弗兰德人解除了向
菲力普效忠的誓词,承认爱德华为法国国王。2月21日,他回到英格兰。
    一旦回国之后,爱德华最迫切的问题就是筹措金钱以继续战争,但是不等议会
通过新的战债,他又准备返回弗兰德。因为菲力普已经在那里向爱德华的同盟军发
动攻势,两军正在谢尔德河上对峙。此时,教皇也并未停止活动,在菲力普主使下,
他对背叛的弗兰德人宣布给予弃门的处分。为了安抚他们,爱德华写信给他们说只
要他一过海之后,他会从国内带来一批神父来为他们做弥撒,不管教皇怎么说。
    为了不使他的敌人重返欧洲大陆,菲力普集中了一支强大舰队,由海军将领库
尔特、贝胡切特和热那亚海上职业军人巴巴内罗三人统率,监视英吉利海岸,防止
爱德华渡过海峡。如果他敢冒险,就将他活捉。当这个消息传到英格兰之后,虽然
违反本意,爱德华还是听了忠告,暂时不出发,等到在奥威尔所集中的同样强大的
舰队准备就绪后再渡过海峡。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而且西风也开始吹拂,于是大约在1340年6月22日星期四一
点钟左右,爱德华上了战船托马斯号,全部舰队都出发了。〔注:这种船为两头稍
平的宽底船。现在还叫作“雄鸡船”〕可能一共有船147艘,分三个支队,分别由莫
莱爵士、亨廷顿公爵和阿伦德公爵三人统率,爱德华亲任最高统帅。跟着走的还有
一个运输船团,以补给仍留在亨特的菲莉帕女王的宫廷。
    星期五快到中午时分,当他们驶近弗兰德海岸时,可以看见集中在斯鲁伊斯港
中的法国舰队----依照当时的历史家弗罗萨特的记载----桅杆好象树林一样。6月2
8日,在他写给他的儿子康韦尔公爵的一封信上,爱德华估计敌人的实力为190艘,
共有人员35,000人。虽然时间还早,由于潮汐的关系,英国舰队并未驶向在东面十
英里远的斯鲁伊斯港(注:这个港口已经淤塞,现在的斯鲁伊斯是一个内陆城市),
而在布兰肯堡投锚,另外派了一队骑兵上岸侦察敌人。他们回来报告说:敌方舰队
中有十九艘特别巨大,其中有一艘就是被俘的克里斯托弗号。
    6月24日星期六拂晓时,双方舰队都准备采取行动。巴巴内罗是一个职业军人,
力主进攻,但是那两位法国海军将领却坚持要在港内进行消极防御。最后选择了一
个折中方案,法国舰队前进到港口坎德萨岛的附近(注:该岛现已与大陆连接),
而巴巴内罗则率领他的快速支队出海迎敌。一旦到港口之后,把最大的船放在前面,
因为他们的侧翼是有安全保障的,为了使正面不至被突破,他们又用铁链和绳索将
前排船只联在一起。在船上顶层的堡垒中准备好了石块和投掷兵器。在前列中有克
里斯托弗号,上面载满了热那亚弓手,在它的附近又有爱德华号、卡瑟琳号和攻瑰
号,这三艘船也都是从英国人手中俘虏来的。
    爱德华的舰队也分为三列,最大的船只在前,由莫莱爵士指挥。每三艘船中,
一艘载着重装甲兵,两艘载着弓手,互相间隔,似乎有些船上还装有原始的火炮和
抛石机。后方还有一个预备支队,也由弓弩手负责,另有三百名重装甲兵奉命保护
装载妇女的船。
    因为爱德华握有主动权,他对风向、潮汐和日光都可以等待,直到中午过后,
潮流才合用,于是斯鲁伊斯会战开始了。
    在军乐声中,莫莱爵士背对太阳,直向法军前列冲去,一面高呼着:“圣乔治,
前进!”另一面则高呼“法兰西!”当他的船只在投锚地撞上法国舰队之后,英国
的弓弩手就不断发箭以掩护装载重装甲兵的船只,当后者抓住敌船之后,就跳过敌
船,用肉搏战来肃清敌人。从船顶上投下了大批石块,打击那些在下层交战的人员。
大船克里斯托弗号、爱德华号和玫瑰号马上都被英国人夺回,卸下法国旗,升上了
“雄狮与百合”的英国旗,弓弩手们马上驾驶着克里斯托弗号,去攻击热那亚快船。
法国人在战斗中也表现出其传统勇气,据说有整船的英国兵,都被石块击毙。但是
决定性的兵器却还是弓箭,在多数情形中,都是它们扫清了法国船只的甲板。
    在会战之前,爱德华曾经从布鲁日和邻近城镇中召集拥护他的人前来助战。依
照弗罗萨特等史学家(但非全体)的记载,他们都欣然应召而来。他们乘着小船从
后面攻击法军。巴巴内罗认为大事已去,率领他的二十四艘快船向公海中逃走,躲
过了这场屠杀。
    当第一列战败之后,法军放弃了一切希望,第二和第三两列的人员,在恐怖中
纷纷下小船逃走,人多船少,挤在一起,许多都翻了。虽然如此,这场血战还是继
续打到日落时才停止。按照爱德华自己说的,直到深夜才将法国的三列舰队都全部
歼灭。
    爱德华在托马斯号上停了好几天,奏乐设宴以庆祝胜利。当他登陆时,为了使
他的诺言兑现,让三百名神父列队游行,到阿登堡的圣母大教堂举行盛大的弥撒。
其次,他又前往肯特去看望菲莉帕女王和她新生的儿子,根据他的出生地,给孩子
取名为戈特的约翰。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7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3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