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itchcock (雨燕子), 信区: Green
标  题: 西方军事史--斯鲁伊斯海战和克勒西会战(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8月25日09:42:12 星期五), 站内信件

    说起来似乎很奇怪,这次胜利从战术上来看,可算是英国舰队有史以来所获得
的空前胜利。但是对于谢尔德河上的战役,却并无太大影响。他本应该在战略方面,
扩张这一战果,可是爱德华并不如此,反而决定围攻托尔莱,很明显是由于他有诺
言在先,为了使弗兰德人承认他为法兰西国王,这个城市也是代价之一。7月23日,
他把司令部设在柯尔泰与托尔莱之间,并开始围攻后者。此时,菲力普的陆军扎营
在亚耳与阿门特里斯之间。菲力普并没有急于进攻的必要,因为事态发展对他有利:
在加斯戈尼,他的兵力正在迅速发展,在苏格兰,苏格兰人也已收复佩斯。托尔莱
的围攻进行了差不多两个月,并且曾用火炮轰击。因为缺乏金钱,已经无法使他的
杂牌部队再团结一致,于是爱德华被迫解围而去。9月25日,他勉强同意签订了埃斯
普里切休战条约,它的有效期到1341年6月22日为止。
    斯鲁伊斯会战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对爱德华第二次弗兰德战役的影响,这次胜
利使英国人直到下一代都能完全保有海峡的控制权。若非如此,那么战争可能不会
拖这么久,而在心理上具有决定意义的克勒西会战,甚至可能不会发生。
    11月30日,爱德华回到了英格兰,到1341年,当他在苏格兰的战事日趋恶劣之
际,大陆上又发生了一件大事,迫使他不能不向南看。4月,布列塔尼公爵约翰三世
死了,没有子嗣,于是又发生了继承权的争执。争这个位置的人有两个:(一)查
理,菲力普四世的侄子,他曾经与约翰的侄女结婚;(二)蒙特弗伯爵约翰,约翰
的异父兄弟。菲力普支持前者,爱德华则希望成立一个盎格鲁不列颠同盟以对抗法
兰西苏格兰同盟,所以支持后者,结果使英法之间又发生了新的战争,一打就是二
十年。依照拉姆西爵士的说法,它使百年战争变得有可能了。
    虽然菲力普并未正式参加这个战争,但是他的儿子诺曼底公爵和他的兄弟阿伦
肯伯爵却与查理合作。11月21日,他们迫使南特投降,并侥幸俘获了约翰。但是他
们没想到约翰的妻子伯爵夫人却具有“男人的勇气和狮子的雄心”(弗罗萨特的说
法)。她可算是圣女贞德的先驱,她对亨内伯特堡垒的英勇防御,是百年战争中的
大事之一。它激起了爱德华的侠义精神,1342年5月,当这位伯爵夫人已经面临最后
关头时,爱德华就派曼尼爵士率领三百名骑士和二千名弓弩手去救援她。曼尼解了
该城之围,但兵力却不够强大,不敢冒险向内陆推进。所以在北安普敦公爵和罗伯
特率领之下,又派了一支部队前往。罗伯特在凡内重伤殒命,而9月30日北安普敦公
爵却在莫莱克斯苦战获胜。这次胜利使爱德华受到了鼓励,于是10月23日,他渡海
到达布列斯特,决定他的第三次战役准备在布列塔尼进行。还是和上两次一样,仍
然毫无结果,1343年1月19日,在马勒斯托伊特签订了一个为期三年的休战协定,包
括苏格兰、海纳德和弗兰德都在内。
    双方都利用这个休战期间来推动自己的利益。当教皇克莱门特六世看到最后解
决的希望已经化为乌有,于是劝说双方于1344年10月到11月间,在埃菲格伦举行一
次会议。在会议中,爱德华首先提出对法国王冕的要求。他要求扩大格伊内的范围
和完整的主权----解决一切臣服关系。
    虽然菲力普的顾问们力争奥斯坦德的没收已经无可改变,可是菲力普却同意归
还这些领地----包括爱德华现在正占领的地区在内----甚至于扩大范围,惟一条件
却是必须臣属于他。
    因为双方都不肯让步,所以战争又继续下去,于是爱德华决定从布列塔尼和格
伊内两面同时攻击法兰西。1345年6月,蒙弗特伯爵(他已从法国逃回)和北安普敦
公爵被派往布列塔尼,不久之后,德贝公爵也乘船前往波尔多。爱德华听到阿特维
尔德的统治权已经发生动摇,所以在7月5日他也出发往斯鲁伊斯。7月7日,他在斯
鲁伊斯遇到阿特维尔德,可是当阿特维尔德返回亨特时却被刺杀。7月26日,爱德华
又回到英国。
    9月,蒙弗特伯爵死在布列塔尼,而北安普敦公爵也没有很多成就就宿营过冬了。
反之,在南面的德贝公爵却比较成功,原因是他采取温和的手段获得民心。他攻下
了伯格拉克,在一个卓越的作战中解了奥伯罗彻之围。在这些成功之后,安格拉姆
和许多其他的城市就都开门迎降。于是他回到波尔多,去渡过1345-1346年间的冬天。
    这许多的损失使得菲力普不能不采取行动,1345年年底他召集了诺曼底、皮卡
迪、勃艮第、洛林、普蒂芬斯和朗格多等地的民兵,集中在陶劳斯,由诺曼底公爵
担负指挥。1346年的初春时节,这位公爵出发了,4月间开始包围“锥石”要塞---
-在加伦河和罗特河的交汇点上----由许多英军所据守。这个要塞非常坚强;不久这
次围攻就变成了整个战争中最著名的一战。一直压迫到8月20日,这位公爵却突然解
围而去。因为在那天从北面有惊人消息传来,说爱德华已经再次侵入法兰西了。德
贝----现在升为兰开斯特公爵----也听到了英王登陆的消息,认为“锥石”现在已
经安全了,就率兵向桑顿基和波-陶进攻以牵制法军并与爱德华相呼应。
    从斯鲁伊斯回国之后,爱德华马上就开始组织一支新军,以推进在加斯戈尼境
内的战争,因为从过去的经验上他知道封建式民兵不适合于欧陆战争,所以他决定
用所谓委派制度(即相当于配赋制)来召募一支精兵,这种制度他的父亲和祖父也
都曾偶然使用过。依照这个制度,每个地区的地方官和召募委员,首先造出一份全
部地主名册:凡是地租价值五镑的地主,就应负责担负一名弓弩手;十镑的负责一
名骑马步兵;二十五镑的负责一名重装甲兵,至于最大的封建地主则应供给整队的
人员。例如理查德负责供给了十四名骑士、六十名骑马步兵和八十二名弓弩手。牛
津公爵负责供给了二十三名骑士、四十四名骑马步兵和六十三名弓弩手。地主们自
己不能服役的,可以自由寻找替代人,如果交不出人来,则处以罚金。弓弩手一镑,
骑步兵三镑六先令八便士,重装甲兵六镑十三先令四便士。弓弩手是从自由农民中
去召募,这个阶级是完全在农奴之上的。(注:英国自从被诺曼底征服之后,就以
射箭作为“国技”,所有自由农民均有弓箭,所谓自由农民实际上是一支常备民兵。)
法国人因为缺乏有训练的本国弓弩手,只好雇用热那亚人和其他十字弩手。
    这里对所谓“长弓”也应略加说明。这种兵器一直支配着法兰西战场,直到阿
金库特之战为止,此后也就迅速被淘汰了。这是爱德华一世从南威尔士学来的。它
是用六英尺的榆木制成,箭长三英尺。与诺曼底人的短弓相比是一个威力远为强大
的兵器,又比“十字弩”轻便得多,它的箭能透过双层的锁子甲。
    1298年,爱德华一世首先在福尔柯克以华莱士所率领的苏格兰人为对象来试验
这种兵器,结果效力非常惊人。爱德华在布莱克本却未使用,结果被布鲁斯击败,
1332年在杜布林莫尔之战中,长弓又再度被英格兰人学会了。这一战是由爱德华、
巴列欧等人为收复失地而与苏格兰的摄政唐纳德交战的。前者的总兵力为500名骑士
和1,000名到2,000名弓弩手。后者所指挥的据说有2,000名骑士和二十万步兵(这是
过份夸大的数字)。
    因为明白认识到在数量上是处于劣势,所以英国人首先乘黑夜向唐纳德进攻。
但是拂晓之后,他们发现敌人已经严阵以待,于是在一个丘陵地的斜坡上占领阵地。
除了四十名骑士以外,其余都完全下马,排成方阵,弓弩手在两翼向前伸出。唐纳
德完全没有注意这些弓弩手,直向中央冲锋并突入敌阵。于是两翼上的弓弩手向内
旋转,发射出非常强烈的“火力”,结果苏格兰军秩序大乱,几乎被全歼。英军上
马追击,大获全胜。1333年,爱德华在哈里登丘陵之战中也是采用这种战略。此后
约有一百年,一直是英国人的基本战斗模式。
    爱德华把兵力集中在朴茨茅斯,依照莱门爵士的记载,这支兵力一共有3,680名
英格兰弓弩手,3,500名威尔士兵(一半弓弩手一半长矛兵),2,743名骑马步兵和
1,141名重装甲兵(骑士),总数约为一万人。这是一支有纪律有组织的精兵,由国
王发饷。在战术方面,他们较优于法军。因为在英军方面,“火力”和冲力已经结
合在一起,而法军却完全只靠冲力。爱德华的战术是防御性的,而菲力普的则是攻
击性。前者是先用弓矢去使敌军丧失“组织”和“士气”,然后再加冲锋来竟全功。
后者还是跟哥特人的战术一样,从头到尾都以冲锋为主,而每次冲锋,其秩序都会
比前一次更为混乱。因为在摧毁敌人组织和士气的阶段,骑兵很少担负决定性任务,
所以爱德华通常总是命令重装甲兵的大部分下马组成方阵,以抗拒敌人的骑兵攻击
和保护他自己的弓弩手。他的正常阵形,是分为三个“单元”,两个单元下马在前,
中间隔有一个间隔,另一个单元在后,骑马或准备乘马作为预备队。弓弩手则从前
排两单元侧翼成角度伸出。若是可能,这个外翼总是倚托着一个障碍,例如森林、
河川或村落为原则。为了自卫,弓弩手都是就地挖掘堑壕,并在他们阵地前插上铁
头栅栏。因为这些障碍物再加上弓箭“火力”,法国的骑士总是避开弓弩手而向下
马的重装甲兵冲锋,当他们冲过来时,弓弩手就从两侧加以袭击。552年在塔吉纳之
战中,也是使用这种战术。此外,专门攻击下马的重装甲兵也有另外一个理由:依
照骑士的规则,攻击步兵对骑士来说是有失尊严的,而且步兵也没有勒索赎金的价
值。通常在胜利后,对敌人的步兵一律加以屠杀,以免他们变成土匪。在十四世纪
根本就没有收容俘虏的集中营。
    他在作军事准备的同时也发动了宣传战,他诋毁菲力普是想彻底根绝英国人,
这个宣传文件在英国各地散布着。此外,他拒绝教皇的调解,凡此种种都使菲力普
看出大规模的入侵已经迫在眉睫了。所以菲力普就致书苏格兰王大卫,请他不要丧
失这个打击英国人的机会。
    1346年7月11日,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远征军出发了。依照弗罗萨特的记载,
原定的目标为加斯戈尼(因为英王知道在“锥石”要塞中的英军的处境是如何窘迫,
所以决定亲率大军去解围)。但是正当渡海之时,却有一位流亡的诺曼底人戈德弗
雷向爱德华进言说,如能在诺曼底登陆将更为有利。因为这个省份是世界上最肥沃
的地区之一,而诺曼底人久不习武事,而其全部骑士必已随其公爵去围攻“锥石”。
爱德华接爱了这个忠告,命令舰队向科汤坦半岛的圣瓦斯特-拉-霍格驶去。究竟他
的真正战略目的是什么,还是很难猜透。正如阿曼爵士指出的那样,从爱德华对于
克勒西战役的指导就可证明他并没有任何合理计划,所以我们可以获得结论:这次
远征不过是一个“骑士式的冒险”而已,或者是故意深入法国以激怒其国王。
    第二天,7月12日,爱德华在圣瓦斯特-拉-霍格登陆,为了卸载在那里停留了六
天。7月18日,他开始向瓦洛内斯进发,取道卡朗坦、圣洛和弗特莱,于7月26日到
达克恩。爱德华本意是让那个要塞闭关自守,但这个城却没有城墙,于是遭到彻底
的洗劫。爱德华命令把所有负伤人员和战利品都送上船去,这时他的舰队已移到奥
恩河河口,但舰队却突然叛变,并已扬帆回国。似乎这个丧失纪律的事件反而帮助
爱德华解决了他的战略问题。因为没有交通线,他不可能再留在现有位置,如果向
南去和兰开斯特公爵会合,一定会一头撞上诺曼底公爵的优势兵力,所以只能向北。
惟一可行的路线是再向东走,以便在弗兰德建立一个基地。
    他7月31日从克恩出发,于8月7日达到了埃尔博。他发现在罗恩的桥已经拆断,
于是前进到塞纳河西岸寻找渡口。8月13日,他到了巴黎附近。在他行军时,对于所
过地区都采取极其野蛮的蹂躏手段,而法军却在塞纳河东岸观望。他到达了波以西,
修复了那里的桥梁,于8月16日强渡塞纳河,并挺进到格雷塞。此时,菲力普非但不
阻止他渡河,而且使巴黎的人民感到震惊的,却是菲力普反而向圣丹尼斯退却。
    从格里赛,爱德华再用强行军向北走,于21日到达艾莱尼斯,该地在索姆河以
南约十英里处。在那里,他的侦察人员发现在阿伯维利的一切桥梁和徒涉场,不是
被破坏就是有法军据守。菲力普已经到了亚眠,他的兵力也一天比一天强大。
    因为不能在艾贝纳里渡河,爱德华就向阿切克斯推进,于8月23日到达那里。于
是他悬赏征求能为他指点徒涉场的人。有个蒙斯村的土著叫作戈宾的跑来应征,他
说在阿伯维利以下十英里远的地方有一个叫作“白醋牛肉”的徒涉场,在落潮时可
以渡过。因为菲力普正在跟踪而来,所以一分钟也不能丧失,爱德华于午夜出发,
在8月24日清晨到达该地。他停了一两个小时等待退潮,接着在弓弩手掩护下,全军
强渡过河。等菲力普赶到,潮水已经涨起,隔断了他的进路。当天晚上,爱德华到
了诺耶里斯,第二天上午继续退却,到达克勒西森林和村落。此时,菲力普回到了
阿伯维利,并从那里的桥上渡过了索姆河。
    在到达克勒西后,爱德华决定接受会战。他说因为爱德华已经到了他祖母遗留
的地区,所以他决心保卫它。此外,他也发现这个位置适合于他的战术。另外有些
作家认为他是被迫挺身而斗,否则士气即将崩溃。这种说法却不可信,因为克勒西
距弗兰德只有三天行军距离,而菲力普在他后方又隔了一天的行军距离。
    因为他猜到菲力普一定会采取从阿伯维利到赫斯丁的道路前进(事实的确如此),
而且除非他绕到敌人的左面(这是不合于骑士风度的),否则必定被迫进行正面攻
击。爱德华选择了一个位置来等候敌人,并且同时适合他的战术和兵力。这是夹在
克勒西村与瓦迪科特之间的一个平缓高地,今天还是和当年一样的景象。(注:作
者曾访问过这个古战场,发现村落的位置还是与十五世纪地图所标示的差不多。)
在高地东面----就是爱德华最理想的作战正面之前----有个洼地,称为“克勒西谷
地”,在它的另一面就是艾斯提斯村,在它南面为芬坦村,在阿伯维里-赫斯丁大路
的西面。从芬坦村有一条小溪梅耶向西流经克勒西,在它南面就是克勒西大森林。
从克勒西到瓦迪科特的距离约多于三千码。
    爱德华的陆军还是照习惯分为三个单元,两个在克勒西-瓦迪科特大路东面高地
的前沿,中间留了一个空隙,后面一个单元可以假设是在大路上。右前方的这个单
元----就是靠近克勒西的这一个----名义上由威尔士亲王指挥,他还是一个十七岁
的年轻人,所以实际负责指挥的是华威克和牛津的哈尔科特两位公爵,左面则由北
安普敦和阿伦德公爵指挥。爱德华亲自指挥第三个单元,将指挥所设在靠近克勒西
这一端的一个磨坊里,那个磨坊所在的圆丘直到今天还可以看见。为了保护他的右
翼,爱德华掘了一连串浅壕,在右前方的正面上也掘了堑壕。
    弓弩手的部署还是像上文所述与正面成斜角。外面两个侧翼与克勒西与瓦迪科
特两个村落相连接,里面两个侧翼则掩护中间的空隙,构成一个V字指向东面。
    依照弗罗萨特的记载,右面一个单元约有800名重装甲兵、2,000名弓弩手和1,
000名威尔士人。左面为800名重装甲兵、1,200名弓弩手。后面为700名重装甲兵、
2,000名弓弩手,共计8,500人。虽然兵种的区分不一定正确,但总数似乎还合理,
因为在圣瓦斯特-拉-霍格登陆时,爱德华的战斗兵力不过一万人。
    在战线后方,爱德华在森林附近设立了一个大辎重场,把所有的行李车辆和马
匹都集中在这里,据说爱德华还有三门火炮,可能位于弓弩手一翼。摆阵完毕之后,
爱德华由他的两位元帅随护,骑马缓行视察部队,鼓励人员努力作战。接着他们奉
命吃午餐,吃饱休息之后,再列成阵势,大家都坐在地上,将头盔和弓弩放在前面,
当敌人到达时,他们的体力和精神都可以很饱满。
    此时,菲力普已经在阿伯维利集中了他的部队。同他在一起的有:瞎眼或半瞎
的波希米亚国王约翰和他的儿子查理,就是罗曼斯王;马约卡国王詹姆士三世;菲
力普的兄弟----阿伦肯的查理;菲力普的侄子路易;弗兰德的路易;海纳德的约翰;
洛林公爵鲁道夫和法国骑士的大部分。在中世纪,从来没有在一个战场上集中过这
样多的骑士。依照罗特估计,法国共有重装甲兵8,000人,支援他们的是4,000名步
兵,其中包括一批热那亚十字弩手,由多里亚和格雷马蒂分任指挥,法国的骑士
(重装甲兵)也分为三个集团,第一队由波希米亚王和阿伦肯及弗兰德两伯爵指挥;
第二队由洛林公爵和布罗斯伯爵指挥,第三队则由菲力普和罗曼斯王指挥。(注: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法军在数量上处于优势。)
    因为不能确定英军位置,所以在8月26日,菲力普沿着阿伯维利-赫斯丁大路前
进,另派莫尼勋爵和三个骑士先去侦察敌情。他们回来后,莫尼报告说爱德华正在
克勒西,建议国王暂停前进,宿营过夜,以便后队可以赶上来,然后在次日上午再
用全军进攻。
    菲力普命令照这个建议行事。于是弗罗萨特这样记载道:“前面的人停了,可
是后面的却说必须前进到与前排平行的位置再停止;由于后面在推进,所以前排也
就停止不了,国王和元帅们都无法使他们停下来。于是他们虽未奉命,还是照样前
进,直到看见敌人为止,当最当面的法军看到英军后,马上秩序大乱向后倒退,这
又使后面的部队受到惊骇,以为已经发生了战斗。于是在阿伯维利和克勒西之间的
道路上,到处都挤满了人,虽然距离敌人还有三个“里格”(约等于三英里),他
们却拔出刀剑,大声喊杀,好像疯了一样。除非在场的人,否则很难想象其混乱情
形。”
    黄昏时候(下午六时),天突然变黑,大雨倾盆,加上雷声怒吼,并发生了非
常恐怖的日蚀现象。在大雨之前,有一大批乌鸦在部队头上飞过,发出极大躁音,
大雨来得快也去得快。太阳又露了出来,但是法军却面对着它,而英军则背向着它。
此时,热那亚人已经稍为恢复了秩序,被调到前面,由阿伦肯和弗兰德两位伯爵的
兵力跟随在后面,开始向洼地中央进发。但他们接近英国人时,高声大喊着恐吓他
们,但是英军沉静不出声。他们再喊一次,英军还是不动,当他们大喊三次之后,
就开始发射他们的方头箭。于是英军的弓弩手都前进一步,用力迅速的射出他们的
箭,好比雪片一样的飞来。热那亚人感受到这些箭的威力----它们射穿了他们的手
臂和头部,透过了装甲,甚至割断了弓弦,于是他们纷纷向后奔逃。看到这个情形,
法国国王不禁怒吼道:“给我杀掉那些流氓,因为他们挡住我们的进路……”
    英军弓弩手继续发射,不久他们的箭就射到法国骑兵的身上,使他们的马乱跳
乱跑,又践踏在那些逃走的热那亚人身上。为了想抢上前去,彼此互相竞争,法国
的骑士们就用他们的刀剑在乱军中砍路前进。英军弓弩手又将箭转向法国骑士射击,
关于这个战斗的情形,我们可以将阿曼的《战争艺术》中的话引述一段如下:
    “弓弩手就把箭向他们中间射去,几乎不需瞄准就可箭无虚发,每一箭都可以
射中人或马,射透他们的头、臂或腿,并使马发狂。有的站立不动,有的向两边冲,
有的回过头来跑,于是秩序大乱。所有第一批的法国骑士们都溃散了,或死或逃,
甚至于根本没有看见杀戮他们的人。”
    在被击败之后,法军第一列并未让出正面好让第二列来进攻。于是当第二列冲
锋时发生了极大的混乱,瞎眼的波希米亚王就这样死于乱军之中。每当法国骑士退
却之后,爱德华军中的威尔士人,就挺着长刀冲上去杀人,被杀死的有许多公侯贵
族,以后使英王感到非常后悔,因为对于杀死的人就不能再勒索赎金。
    关于阿伦肯伯爵和弗兰德伯爵所作的突击,弗罗萨特有下述颇饶兴趣的记载。
因为他们的马匹躲避敌方的弓矢,所以把他们的主力自动的拖到了英军下马骑士的
面前。尤其是在英军右翼方面更是如此。威尔士亲王的部队受到很大的压力,于是
华尔维克派人到磨坊去向英王求援。当听说亲王还安然无恙,爱德华就向使者说:
“回去代表我告诉那个差你来的人,在今天之内不要再派人来求救,而且不管情况
如何,只要我的儿子活着,我就决不会来,好让他自己经历一点磨练。”话虽如此,
他还是派了杜汉主教率领三十名骑士去增援他的儿子。
    或许他不派较多兵力的原因,是因为他看到了左翼的英军,在北安普敦指挥之
下,已经向右旋转,攻击法军的侧翼了。当这批法军被逐退之后,菲力普所率领的
第三批兵力又到了,结果只是增加了混乱。
    从头到尾,据英国人计算,他们一共遭受了十五次单独或连续的突击,最后一
次已经是午夜了。在整个会战中,法军完全没有一个具体的计划,每批骑士都只有
一个观念,就是接近敌人,所以自始至终,一直混乱不堪。根本上就不存在追击的
问题。爱德华始终控制着他的部队,整夜严阵以待,到第二天拂晓,包费斯和罗恩
两地区的兵员还不知道会战已经失败,仍然继续前进,于是很容易就被英军击溃了。
这一战中菲力普头上受了箭伤,他的坐骑也中了箭。海纳德伯爵劝他离开战场。他
骑马回到布洛叶要塞,在那里休息了半夜之后,才又前往亚眠,于拂晓到达。
    到8月27日上午,当最后一批法军都已被击退之后,爱德华才允许他的部下解散
行列,去搜劫死人身上的财物。这时才发现被杀的人中有波希米亚国王、洛林公爵
和弗兰德以下十位伯爵,以及1,542名骑士,普通士兵可能在一万人以上。英军的损
失据报非常轻微,共为两位骑士、一位乡绅、四十多名士兵和几十名威尔士人而已
(这个数字当然不可靠)。
    8月28日星期一,爱德华从克勒西前进到蒙特埃尔,从那里又安闲的进入了加来,
9月4日他到达该地城外。这个要塞有两道城墙和一道护城河围着,所以无法进攻,
于是爱德华决定在向陆地的方面将其包围,因为他是海峡的主人,所以又可以从海
上加以封锁,除非有外力解围,否则这个要塞的沦陷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此时的法王菲力普,似乎因为战败而灰心,在六个月之内毫无行动。更使他精神颓
丧的是苏格兰国王大卫,因为支援他而入侵英格兰,并已经前进到了杜汉,可是在
1346年10月17日,却在“内维里路口”受到了决定性挫败,并且本人也被俘了。直
到1347年6月,诺曼底公爵才在战场上出现,于7月27日向加来前进。但是当他发现
爱德华太强大了,于是不敢进攻,六天后自动退去。8月4日,戴维尼开城投降了。
9月28日,双方同盟国之间签订了一个休战条约,有效期到1348年7月9日为止。10月
12日爱德华返回英国。
    加来是这个战役的惟一战略性收获,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也是整个百年战争
中英国人的惟一收获。它的确是一个重要收获,正好像以后的直布罗陀对英国一样。
爱德华一方面使它变成了一个坚强堡垒,另一方面也使它成了一个高度运转的商业
中心,因为他命令所有英国输入欧洲大陆的货物,必须经过加来。这个要塞不仅使
他和他的后代在法国获得了一个桥头堡,而且正如罗特斯雷将军指出的那样,在蒸
汽船尚未发明之前,只要能坚守加来,就可以使英格兰永远免除被入侵的危险。这
个要塞保留在英国人手中达两百年以上,直到1558年1月8日被格斯公爵攻陷,于是
英国才再次面临一连串的入侵威胁,于是只不过三十年之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出
现就使之成为现实了。
    不过克勒西一战对战争的最大影响还是使英国变成了一个军事强国。从此以后,
英格兰的国威上升到了如此高度,使英国人必须永远加以保持,不敢丧失。正如阿
曼爵士所说,英吉利人对威尔士人和苏格兰人的胜利,在欧洲大陆上很少有人注意。
而亨利三世和爱德华一世所指挥的法兰西战争,也根本上未能使他们获得些许荣誉。
但克勒西之战却是一个启示,不仅对法国人如此,对英国人也一样。法国是被它打
晕了,而英格兰却被它灌醉了。所以它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就是它成了百年战争的
精神基础,战争将会一直拖下去,直到另一次精神上的“惨败”出现后,才使它结
束。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7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8.14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