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itchcock (雨燕子), 信区: Green
标  题: 西方军事史--纳斯比会战(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08月25日09:56:03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当查理在诺丁汉升起他的王旗时,英格兰的西部和北部大致上都是拥护他的,
至于南部和东部则大都拥护国会。(注:英国人口此时约为五百万人,其中伦敦就
占了三十五万。)英国民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拥护国王的;拥护国会的;还有在
政治上保持中立态度但希望双方的斗争不要扰乱他们的生活。最后一部分人最多。
    制造业中心、海港和大城镇----最重要的是伦敦----大部分都属于清教徒,所
以在物资和财力两方面,都是国会占优势。也可以说金钱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要
从平民中召募军队并不困难,可是这些人多半只是为了军饷和抢劫才当兵。此外,
由于海军反对查理,所以国会能够获得海岸控制权,并且在这些港口中获得关税收
入,每年在250,000镑以上。
    在领导能力方面,最初无疑是查理方面占了优势,虽然他在数量上处于劣势,
可是在战争初期,缺乏人力并不太重要,因为双方都是乌合之众,谈不上有组织。
但是由于缺乏船只和金钱,使查理与法国和荷兰之间的交通以及从海外购买军需物
资的渠道都不畅通。所以,制海权对于他的最后失败是一个决定性因素。虽然如此,
因在战争初期国会方面采取一种委员会式的指挥系统,结果引发无穷的辩论,不仅
浪费了时间,而军事措施也都不彻底,所以这种优势大部分都被抵销了。
    查理在诺丁汉召集兵力,并任命林德塞公爵为统帅,这是一位六十九岁衰老无
能的将领。而叛军----号称圆颅党----则集中在北安普顿,由埃塞克斯公爵任统帅。
双方都感到缺乏金钱,不能按时发饷,所以部队纪律废弛,逃亡者很多。武器和弹
药也都不够用,一切工作都无效率可言。一方面是纷纷要求人马的补充;另一方面
是允许军官们自由招募新部队,而已有的旧部队则任其自行消失。强迫拉夫和征用
物资的办法一直持续到最后。双方军队都算不上是有组织的战斗力。在这种环境中,
突然上帝为查理送来一位救星----鲁普特亲王(1619—1682年)和他的兄弟莫里斯
从荷兰来到英国。
    鲁普特是那个不幸的巴拉丁选帝候的第三个儿子,所以也是查理的外甥,虽然
只有二十三岁,却早已是个有经验的老兵,因为他从十四岁起就一直参与丹麦和日
尔曼境内的战争。到英国之后,查理就命令他指挥骑兵,并很聪明的决定他与林德
塞保持相互独立的关系。这个人有无限的勇气,头脑顽固,性情活泼而暴躁。他对
科学和炮兵也很有研究,不仅是一个好军人同时也是一个好海员。他穿着猩红色上
衣,镶着银边,骑着黑马,走到哪里都带着一只猴子和一头白色哈巴狗。
    对王党而言,鲁普特正是他们所需要的领袖人物,他能给予他们精神鼓励,正
像以后的姆拉特一样,他是一个杰出骑兵将领,采用古斯塔夫式的冲击战术,横刀
跃马直向敌人冲去。虽然他比克伦威尔略为逊色,但在内战开始时,一切环境却都
与克伦威尔的成名时期有很大差别。和克伦威尔不同,鲁普特并没有时间来训练他
的部队----其中多数都是青年和头脑呆板的骑士。要指挥他们可说十分困难,在冲
锋时要想掌握他们就更不可能,这正好比滑铁卢之战中的情形。这些人是训练不足
而热心有余,所以鲁普特采取的战术就是为了配合他们的情况,领导他们对着组织
尚不够坚强的敌人进行旋风式的攻击。一时他的名声大振,使圆颅党望而生畏,好
象当年西班牙人看到追克一样。正如华尔维克爵士在剑桥近代史中所评论的:“他
使国王的军队获得了新的精神。使人人都奋勇向前。如果他的谨慎能与勇敢相称,
那么一定会战无不胜。”
    虽然这个战争的战略很复杂,但双方的战略目标却十分单纯。对国会而言,他
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坚守伦敦,这是他们的政治和行政基地。其次,为了使他们的
叛乱合法化,就必须俘虏国王,因为不利用国王的权威,他们的行为在人民眼中看
来总还是不合法的。所以埃塞克斯所得到的命令就是:“救出陛下本人以及威尔士
亲王和约克公爵等人,以免他们受失意分子利用。”反之,王党的目标就是要攻占
伦敦,因为这是叛乱的中心。可是要达到这个目标,既不能用封锁的手段----因为
查理没有舰队;又不能靠围攻----因为查理又缺乏攻城部队。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
引诱圆颅党离开伦敦城,在野战中将他们击碎,再趁他们失败颓丧之际,一鼓作气
冲入城中,不让他们有设防守城的机会。
    要执行这种战略,查理需要更多兵力。可是他现在在诺丁汉只有一万人,而埃
塞克斯在北安普顿却有两万人。所以查理决定向西移动,前进到谢里威萨布尼和威
尔士的边界,那里的人民都是拥护他的,所以可能召募更多兵力来对抗埃塞克斯。
为了训练和组织起见,他可能要稍息一下,接着就准备迅速直扑伦敦,在途中击败
埃塞克斯,并希望他的失败能够刺激城内的王党起事,于是里应外合攻克该城。这
虽然是个赌博,但却并非毫无希望。
    9月13日,查理从诺丁汉拔营启程,向谢里威萨布尼进发,并于9月20日到达该
地。一旦到了那里之后,他又夺占了切斯特,这个地方控制着到威尔士的道路----
这是他最理想的召募地区----并且从那里又可以与爱尔兰取得接触。因为行动诡密,
使埃塞克斯一时不知所措,直到9月19日,他才开始向沃彻斯特进发,目的是想使他
自己处在谢里威萨布尼与伦敦之间以掩护伦敦。在全国各地区都已有战斗爆发,朴
茨茅斯也被国王的军队占领。
    查理于10月12日从谢里威萨布尼出发,经过布雷德诺斯、伯明翰和肯尼沃思等
地前进。他的意图是想迂回埃塞克斯的北面侧翼,然后再一直前进到他后面,切断
他与伦敦的联系。国王的前进使国会大为震惊,于是一再命令埃塞克斯设法使国王
接受会战。同时,在伦敦城中经过训练的兵力,都集中起来由华尔维克公爵指挥,
开始准备守城。埃塞克斯转向东面,费尽心思以求与查理接触,于10月22日,到达
肯宁顿。此时,国王正在埃德科特,在他东面相距约7英里。
    10月23日就发生了埃吉山之战。虽然战斗颇为激烈,但却不具有决定性,但是
当埃塞克斯退向华尔维克和考文垂时,查理与伦敦之间就已经没有障碍物了。但是
他的陆军已经解体,弹药都已用尽,所以在他尚未建立一个基地之前是不可能向前
再推进的。因此他决定前进到牛津,于10月29日到达。到了之后他又犹豫不决,不
知道是应该宿营过冬还是继续前进。最后由于受鲁普特的催促,才决定继续前进,
但是已经损失了许多时间,所以埃塞克斯已经可以取道圣阿尔班,赶在他的前面先
到了伦敦。
    11月12日,鲁普特把叛军的前哨赶出了布伦福特,第二天在特恩汉森林与埃塞
克斯的主力遭遇。因为双方兵力的对比为二比一,使查理觉得对一个已经掘好工事
的敌人发动进攻所冒的危险实在太大。所以在经过短暂的炮战之后,查理仍然返回
牛津,以后在整个战争中,牛津一直都是他的司令部。
    因为伦敦具有如此重大价值,所以查理决定进行另外一次夺取该城的尝试。他
的计划是集中两支辅助军队与自己在牛津的兵力会合:一支由新堡公爵指挥,位于
约克;另一支由霍普顿爵士指挥,位于康沃尔。等三支兵力都准备周全之后,就以
牛津的部队取道泰晤士河谷前进到伦敦;而那两支兵力也分别由南北两面会师城下,
这两支兵力封锁泰晤士河上的一切船只,而国王的陆军则切断伦敦的陆上补给。
    理论上讲这是一个非常卓越的计划,但是凭查理率领的这种乌合之众却实在不
合适。局部地区的征兵都不愿离开家乡,因为害怕离去之后家乡会遭到敌人蹂躏。
进一步说,因为圆颅党在霍尔和朴里茅斯都占有坚强阵地,所以那两支兵力如果向
伦敦进发,就没有足够的兵力来掩护他们自己的家乡,除非他们能够先行解决敌人,
否则难免后顾之忧。
    正讨论这个计划时,王后也已经荷兰回来。在1643年上半年,全国之内到处都
有局部性的战争。7月26日,鲁普特攻下了布里斯托尔,这是英国的第二大城市,这
也使查理的威望上升到最高点。
    于是向伦敦发动三面攻击的机会似乎已经成熟。可是正当开始行动之际,新堡
公爵的部下却因为霍尔仍在国会军手中而不肯南行;同时霍普顿的人员也坚持必须
等到朴里茅斯攻下之后再向东进军。威尔士人对格罗切斯特仍有国会军驻守也感到
不放心,因为这里也威胁到南威尔士的王党。现在查理既然无法向伦敦进攻,所以
决定先攻取格罗切斯特。8月10日他开始围攻该城。埃塞克斯奉派赴援。
    9月5日,当埃塞克斯接近格罗切斯特时,查理解围转移到科特斯伍兹的阵地,
在那里由于受到敌军迂回,又退到纽布格。9月20日,双方发生激战,如果第二天查
理再继续压迫,那么埃塞克斯就可能会被击败,他与伦敦的联络也会被切断。可是
查理却于当夜退回了牛津,从此伦敦不再受到威胁。
    正当查理忙于作战时,议会却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自从1640年以来,反对党
领袖与苏格兰人之间一直暗中勾结。现在两院决定采取积极行动,派代表前往苏格
兰去寻求军事援助。8月7日国会的代表团到达莱斯。
    詹姆斯·格拉海姆,即蒙托斯侯爵,是苏格兰的王党领袖,一听到这个消息就
赶往格罗切斯特城下的国王营中。他劝说查理允许他集合在苏格兰境内忠于王室的
兵力抢先发动攻击。但是查理却拘于小节,认为这并不合法,拒绝了他的请求。
    当代表团在莱斯提出签订一个政治同盟的建议时,苏格兰人拒不接受,相反,
他们却主张建立一个与1638年相似的宗教条约,国会代表却马上加以接受。这就是
说取消主教制度,使英格兰教会改走苏格兰教会的路线。进一步说,也等于要毁灭
在爱尔兰的天主教。
    九月初这个协定完成了,9月25日,神圣集会和英国的众议院都宣誓接受,所以
违反了多数英国人和爱尔兰人的愿望,长老会在王国中成为国教,为了酬报如此巨
大的让步,苏格兰人同意派一支部队去帮助英国国会,而一切维持费仍由国会担负。
    这个条约从两方面来说,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一)它使国会赢得了第一次
内战,(二)它在宗教方面引起了所谓独立主义者,主张各教会应有自治权(即宗
教中的民主制度),结果造成了国会与陆军之间的裂痕。这又导致第二次内战,使
国王被杀,并建立了克伦威尔的护国制。
    1644年1月19日,苏格兰军共有步兵18,000人和骑兵3,000人,由列文指挥,渡
过了特维德河。为了封锁其进路起见,新堡公爵立即赶往北方以增援新堡的王党兵
力。他指挥的部队,步兵不多于五千人,骑兵不多于三千人。4月11日,在约克夏指
挥国会军的费尔法克斯勋爵父子向希尔拜进攻。因为害怕腹背受敌,新堡公爵自动
撤回,4月18日进入约克城防守。列文接踵追来,4月20日与费尔法克斯父子在塔德
卡斯特会合,不久即开始围攻约克城。6月2日,他们又与曼彻斯特公爵所率领的东
部同盟部队(约一万人)会合。
    查理在牛津感觉到如果约克城沦陷,那么整个北方也就完了。所以他必须援救
约克城。于是只好从南方抽调兵力去增援在谢里威萨布尼的鲁普特,并派他去解救
约克之围,这样做也就等于不惜使牛津丧失,因为埃塞克斯正在阿里斯布里,而华
勒尔也在法恩海姆。查理决心冒险,5月16日,鲁普特从谢里威萨布尼北上。2月13
日,蒙托斯侯爵也已奉派为英王在苏格兰的副将,此时率领了一支小部队,越过边
界以分散敌军兵力。
    虽然新堡公爵认为会战是不利的,但是鲁普特却性如烈火,他在7月2日前进到
了马斯顿荒原,面对国会军和苏格兰军展开了他的部队。敌军位于托克维兹与长马
斯顿之间。双方都各有骑兵约7,000人,但王党步兵仅11,000人,处于一对二的劣势。
    上午五时开始会战,结果是王军大败,主要原因是国会军的左翼骑兵在克伦威
尔指挥之下进行了很巧妙的运动。在这次战争中这是最大的一次会战,对查理而言
是一个最大的灾难。新堡公爵放弃了一切希望,辗转逃往欧洲大陆。鲁普特收集了
六千余名残余骑兵,退往里奇蒙,从那里再回到兰开斯特。7月16日,约克城投降了,
两天以后,王后从法尔茅斯前往法国,从此与国王遂成永别。
    现在战争的命运操在国会党手中,因为他们只要把费尔法克斯和列文的兵力向
南推进与正在牛津附近的埃塞克斯与华勒尔的兵力会合,就可以围捕查理了。可是
结果并非如此,在北方的三支兵力却分散了;列文去围攻新堡城;曼彻斯特回到林
可谢尔,费尔法克斯出发削平在约克夏境内的其他王党据点。在南方,华勒尔的部
队大部分由民兵组成,开始自动解散了;而埃塞克斯进入了康沃尔,于8月间在弗威
被困。9月2日,他的步兵都被迫投降了。虽然如此,对于国会方面而言,马斯顿荒
原会战在这次战争中依然是一个极大的转折点。因为最重要的是它使一位英雄人物
出头了。他就是奥利佛·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出生于1599年4月25日,祖先亦为贵族,他在1640年被选为剑桥的议员,
战争爆发时被任命为第67骑兵队的队长。在马斯顿战役之后,鲁普特给他取了一个
绰号,叫作“铁甲”,这个绰号是很适合的,等到战争行将结束之际,他的整个部
队也都号称“铁骑”了。他的出身和教育都是非军事性的,克伦威尔从未受过战争
训练。虽然如此,他却具有罕见的指挥能力和决断意识,这都不是可以通过学习得
到的。而且当他投笔从戎之时,他占了一个很大的便宜,他有许多亲属与他合作,
使他能以自己为核心组成一个克伦威尔系统的军事集团。他的儿子奥利佛是第8骑兵
队的指挥官;他的未来女婿伊尔顿是第58骑兵队的队长;他的表兄约翰·哈姆佩顿
是第20步兵团的团长;他的妻舅瓦尔顿是第73骑兵队的队长;他的表兄弟瓦列是第
6骑兵队的掌旗官;他的邻居曼德维里勋爵,就是未来的曼彻斯特公爵,是第10步兵
团的团长。在克伦威尔的精神领导之下,这个集团发生了联合的观念。正因为如此,
在1642年12月12日(埃吉山之战前夕),国会才通过组织地方防御同盟。于是才成
立了东部联防军,包括诺弗克,苏弗克,埃塞克斯,哈特福德谢尔,亨廷顿和林肯
等县,而以剑桥为核心----克伦威尔就是剑桥的国会代表。这个同盟以后变成了国
会军的骨干。
    克伦威尔虽然在精神上是这个同盟的缔造者,但他在第二天是否参加了埃吉山
之战却已不可考,不过大约是在此时,他曾经与哈姆佩顿进行过一次值得追忆的谈
话。十五年后他在他的第二次国会致词时还曾经提到它。他说:“当我第一次参加
战斗的时候,我看到我们的军队几乎到处在失败。我就对哈姆佩顿说:你的部队都
是些残兵败卒,而敌人的部队都是绅士出身的青年人。你想这些卑微的人在精神上
敢向那些具有荣誉、勇气和决心的绅士们挑战么?所以你首先应使部队具有精神,
否则失败是毫无疑问的。”
    这就是他的伟大观念,如果没有用纪律约束的群众,那么再卓越的领导能力也
毫无用处;而所谓纪律,不仅要求官兵应该知道他们是为什么而战,而且还要对
“他们所知道的事情产生热爱”,因为没有热情则纪律还是会落空。所以他告诉部
下应敬畏上帝,激发他们的良知。
    1643年1月,克伦威尔回到剑桥,开始对他的部队实行精神教育。3月,他的兵
力扩充为一个团,下辖五队,他自己升任团长(上校)。到年底,他的兵力增加到
九队以上。巴克斯特说:“他特别注意把有宗教信仰的人吸收到他的部队中去,这
些人比一般军人具有更多的了解,而不仅是为了金钱打仗。”另外有人在1643年5月
对他作了下述报导:“克伦威尔上校有二千名勇士,具有良好的纪律。凡是说下流
话的都要罚款12便士;酗酒的人都要受禁闭。若是谁喊他们为‘圆颅党’也要受罚。
他们到处都受到欢迎。如果所有部队都像他们这样有纪律那该多好呀!”
    1643年9月,克伦威尔曾经写了两封有名的书信,也可以说明他心中的想法。他
写信给斯普林格爵士说:“我希望你对骑兵队长的人选必须慎重。对骑兵而论,素
质要比数量更重要。如果你选择敬畏上帝的人当队长,那么全队中的忠实份子都会
追随他。”9月11日,他又写信他的朋友奥利佛说:“我已有了一些可爱的同伴,你
应该敬重他们,你知道他们是谁。他们是忠诚的基督徒,他们希望把他们当人来使
用!”这最后一句话也是克伦威尔在建立纪律时的全部秘诀。
    马斯顿会战之后,在1644年11月到1645年2月之间就继之以终归失败的和谈。克
伦威尔此时就认为非采取激烈手段不可,否则军事方面难有起色。长老会的领袖曼
彻斯特是主张和平的,克伦威尔也主张和平,但却认为应从胜利中寻求和平。当危
机加深之后,许多有思想的人都愿意接受克伦威尔领导。华勒尔早已向国会报告说,
一支由地方民兵组成的军队是永远无法赢得战争的。
    克伦威尔决定把将领的问题提到国会中去加以解决,并坚决主张肃清一切政治
将军,例如曼彻斯特和埃塞克斯等。这个提议的结果就成为“自动辞职的决议”。
所有上下两院的议员都一律免除军政职务。12月19日下院通过了,到1645年4月3日,
才勉强为上院所接受。同时在1644年11月23日,国会又决定组成两国(英格兰和苏
格兰)委员会以研究改革军制的问题。最后建议成立一支总数22,000人的陆军----
其中14,400人为步兵,7,600人为骑兵和龙骑兵----这些人员应有正规的薪饷,费用
由遭受战祸最少的地区担负。1月11日,下院通过了这个“新军方案”,2月15日也
为上院采纳。不久就成立了一支常备性的国家军队,这是职业化的部队,其纪律则
大致依照克伦威尔的观念。这个观念不仅仅是一种军事革命而已,因为正如哈里森
在克伦威尔传中所说:“以铁骑军为骨干而组成的新军,使全国的兵权都归入独立
派手中,使之能进行彻底改革。”因为新军不仅是一支军队,而且更是一队“圣经”
的战士。“它本身已经变成了一个国会,这个国会比起那个在西斯敏斯特教堂正式
开会的国会要更大更坚决,在精神上和意志上也更团结。从这时起,革命的动力就
已从下院转入军队手中。”
    一旦大家同意之后,在克伦威尔的提议下,国会任命小费尔法克斯为总司令,
他是一个纯正的军人,完全不带地方色彩,现年只有33岁。在他下面为中将级的骑
兵司令,少将参谋长及步兵司令等人。所有将领和军官都经过谨慎选择,但有人却
说他们与其是良好的军人,不如说是优秀的基督徒。他们可以完全靠薪饷维持生活,
那在当时是很宽裕的。
    步兵的召募却不能令人满意,虽然所需数量不过14,400人,但是华勒尔全军只
能供应600人,埃塞克斯约3,000人,曼彻斯特约3,500人。所以为了补足缺额,只好
采用强征的方式。尽管如此,到1645年5月,步兵总数比应有的编制额还是要少三四
千人。他们分编成十二个团,每团十个连,平均120人,又分为78名火枪兵和42名长
矛兵,在战斗时列成六个纵深的横队。骑兵的召募似乎比较容易,只需要6,600名骑
兵和1,000名龙骑兵(即乘马步兵)。前者分为十一个团,每团为六队,每队100人,
其装备为刀剑、两支手枪、一顶钢盔和只有胸背两面的轻甲。龙骑兵只有一个团,
共十连,所使用的武器为火枪。他们的正常战斗队形为十列,在战斗时,有一列人
负责守马。
    炮兵过去一直被忽视,现在也改组了。全军的火炮总数增到了56门,其中有许
多都是六、七英寸口径的,还有少数大到十二英寸----那是攻城用的臼炮。每门火
炮配用三个人员,一名炮手,两名弹药手。另外有两团火枪兵保护,但是操作人员
却还是和从前一样混杂。纵列中也有少数工兵,不过也还是和现在一样,英国军人
一向都不欢喜挖掘工事,但必须围攻时,像1650年对爱丁堡要塞的情形,英格兰和
苏格兰的煤矿工人就被迫来担负这种工作。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实:虽然红衣并未首先被认定为制服,但克伦威尔的步兵却
早已采用了,以后新军成立后就成为步兵的通用军服,一直沿用到1914年为止。这
些人员带有背囊,但无水壶,也有分拆成块的帐幕,主要口粮为面包和干酪。虽然
没有野战病院,但却有军法总监和宪兵司令,指挥少数的骑马宪兵以加强军纪和提
高士气。体罚是准许的,但不得超过六十鞭,虽然这个部队是由“圣人”组成,但
少数犯罪者也还是有的。
    这支新军规定只向国王与国会效忠,现在集中在温莎,由斯基彭少将指挥,穿
上他们的红衣,开始接受训练。
    当新军正在组织成形之时,在牛津的查理正焦急的向两个方向看去:向西为康
沃尔,德文,索默斯特和多尔斯特,目的是想在海上建立一个基地,并组成忠于国
王的西部同盟以对抗那个忠于国会的东部同盟。向北则为苏格兰,在那里蒙托斯侯
爵已获得胜利,使王党的希望增加了。为了执行前一个计划,他派了格林勋爵去围
攻陶顿,他于1645年3月11日到达该地,关于后一个计划,国王的军政部长华克爵士
曾说那是鲁普特的主意,因为他极想击败苏格兰人,以雪前一年失败的耻辱。
    为了准备北方的战役,鲁普特到格罗切斯特等地去强征兵员,而查理则在牛津
准备一切,以便与他会合,但是突然一切情形都发生了变化。4月20日,克伦威尔
(尚未解职)奉命前进到牛津以西以阻止查理与鲁普特的会合。他在以后七天之内,
连续攻下了几个王党的坚强据点,并扫清了骚扰四乡的零星骑兵。不久,国会对陶
顿的被围感到恐慌,命令费尔法克斯率领他尚未编训完成的新军约11,000人,从纽
布格前进去救援该城。费尔法克斯于4月30日出发,于5月7日到达布南德福德。
    克伦威尔的突袭已经使查理丧失了机动性,因为没有挽马,炮兵无法行动。所
以查理把鲁普特召回牛津,等发现他的骑兵实力还不够保护国王前进时,于是又召
回格林。格林把围攻的任务交给格林维里爵士,在费尔法克斯从纽布格出发的那一
天,格林也启程回牛津。5月7日,查理在牛津举行了一次战争会议。当时有人劝他
放弃北上计划,并用全部兵力打击正在布南德福德的费尔法克斯。鲁普特却表示反
对,主要原因是他手下的北方骑兵,在南格达里爵士指挥之下希望回家去,同时他
对于才智过人的格林感到妒嫉,不想在指挥上有这样一个对手。查理是一个不求甚
解的人,就决定采取折中方案,虽然可能会使双方都高兴,但却种下了最后失败的
根源。他全部兵力不过11,000人,居然还分为两部分,让鲁普特往北,而格林往西。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7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6.4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