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英阿马岛之战(1)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r 19 02:41:26 2000), 转信

南太平洋上的一串珍珠
    在烟波浩淼的南太平洋上,有大大小小 200多个岛屿翡翠般地镶嵌在大西洋和南
极洲之间的广阔水域,这里企鹅成群,海豹出没,信天翁自由自在地盘旋飞翔,好一
派极地风光。岛上的居民过着恬静的生活,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块难得的净
土使人联想起富有诗意的英国乡村的田园风光。这些岛屿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那斯群
岛,而英国把它们叫做福克兰群岛,这可不是简单的称谓之争,而是蕴含着英阿两国
对这些岛屿长达几个世纪的主权之争。
    在地理大发现时代,西欧人带着狂热的淘金梦举帆远航,17世纪曙光初露的时候,
一个荷兰人最早发现了马岛,并将它命名为塞巴尔德群岛。30年后,一名英国人在南
大西洋航行时因避风暴也偶然发现了这群岛屿,随即给它们起名为福克兰群岛,英国
人至今沿用这个称呼,斗转星移,又过了一个多世纪,一批法国海军在该岛登陆,按
照当时的殖民主义惯例,谁发现了无主之地,谁就插上本国国旗,宣布该地为本国所
有。法军喜出望外,立即宣布法国拥有该岛主权,并改名为“马洛于安埃群岛”,马
尔维那斯群岛的名称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为争马岛主权,当时统治阿根廷的西班牙
和英法展开了一场争斗,后来法国曾以2.4万英镑将索莱达岛转手倒卖给西班牙,17
70年,西班牙人又将英国人赶走,从而控制了该岛。
    19世纪初,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1810年,阿根廷脱离西班牙,宣布
接管该群岛。1816年,阿根廷正式独立,把马岛定为阿根廷的第二十四省。4 年之后
阿根廷海军把国旗插上索莱达岛要塞顶峰时,鸣放了21响礼炮,宣布阿根廷拥有了马
岛的全部主权。
    阿根廷占领马岛,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岂肯善罢甘休,英国说是英国人最早发现了
马岛,要求阿根廷放弃马岛,阿根廷当然不认帐。于是,1833年英国派遣“史诗女神
”号护卫舰,用武力占领了马岛。之后,马岛成了英国的海外领地。岛上设置了总督
府及其他行政机构,英国移民也纷至沓来,挤走了岛上的土著居民。
    英国武力夺走马岛,阿根廷始终咽不下这口恶气,一直要求重新收回马岛。阿根
廷在1935年还发行了一枚地图邮票,表明马岛的主权仍然属于阿根廷。英国也于1946
年发行过福克兰群岛地图邮票,以此表明英国长期占领马岛的决心。
    英阿关于马岛的争执1953年被诉诸联合国,从那以后,联合国 4次通过决议要求
阿英双方通过谈判解决争端。但在多年的马拉松式的谈判中,双方针锋相对,各不相
让,谈判时断时续,争执也时起时伏。就这样,马岛被英国占领长达 150年之久。在
围绕马岛争端的过程中,英国还把南大西洋辽阔的水域占为己有,武装占领了南乔治
亚岛,并且控制了南桑德韦奇群岛。
    时至1982年 2月26日,中断了10年之久的谈判重又开始。这次阿方表现出异乎寻
常的热情,显示出一种从长计议和慢慢商量的友好态度,英国人不禁暗自得意。其实,
阿根廷自知谈判已不解决问题,指望英国殖民主义者自动放弃这一串美丽的宝岛,实
在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阿政府已决心用武力来结束英国对这群岛屿的统治,继续
与英国谈判则是武力解决之前的烟幕弹,意在迷惑和麻痹英方,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
    英阿谈判的同时,阿军方一项代号为“罗萨里奥”行动的计划正在悄悄地进行。
    人们不禁要问,这几个荒岛值得英阿两国你争我夺吗 ?马岛除东部的索莱达岛和
西部的大马尔维那斯岛有大约2000人居住外,绝大部分岛屿荒无人烟。这里地靠南极,
气候严寒,似乎不值得一争。其实不然,偏僻的马岛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地下还
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马岛西去 400公里,是举世闻名的麦哲伦海峡,这里是从大
西洋进入太平洋的航道要冲,又是通往南极的大门和前进基地。未来南极的开发未可
限量,马岛的战略地位自然更显重要。人们打开世界地图便可一目了然,马岛差不多
是这一纬度上的唯一土地,是任何想在大西洋地区扩大势力范围的国家极其重要的跳
板。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支英国舰队隐蔽在这里对一支经过附近水域的德国
舰队发动突然袭击,德军防不胜防,结果整个舰队覆没,有 4艘巡洋舰被击沉。这个
海战作为突然袭击的范例还写进了许多国家的海军教科书。最使人垂涎欲滴的是,近
年来在马岛大陆架发现了丰富的石油资源。西方估计,这里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科
威特”,预计蕴藏了20亿桶左右的石油。马岛主权之争顿时激烈起来。
    我们不是入侵,而是收复
    1982年 3月18日,一些阿根廷人到南乔治亚岛的利恩港,准备拆除一家鲸鱼加工
厂的陈旧机器,结果遭到驻岛英军的刁难,绝大部分被阻止上岸,但其中有39名阿根
廷工人冲破阻挠登上南乔治亚岛。他们在岛上升起了一面阿根廷国旗。谁知这次升国
旗事件竟成了英阿马岛之战的导火线。
    英国得知升国旗事件后,十分震怒,向阿方提出强烈抗议,还从马岛派遣了40名
海军陆战队员乘破冰船去南乔治亚岛“恢复秩序”。阿根廷人也不肯让步,决心乘此
时机一劳永逸地解决马岛主权之争。对于阿根廷人来说,马岛的主权是毋庸争辩的。
多少代阿根廷人隔洋遥望马岛,胸中萦绕着从孩提时代起就萌动的民族感情,这种感
情是不带任何政治和阶级偏见的。当他们一刷耻辱的激动人心的时刻就要来临之际,
阿根廷人空前地团结起来了。阿根廷海军的两艘导弹护卫舰迅速赶赴南乔治亚岛,把
留驻该岛的22名英军和13名英国考察队员统统抓了起来,被英国人降下的阿根廷国旗
再次在南乔治亚岛上空迎风招展。英国闻讯后气急败坏,急忙调派两艘军舰和一艘潜
艇前去扭转危局。霎时,南大西洋一隅战云密布。
    正当英国增援舰只赶抵南乔治亚岛时,阿根廷舰队却北上乌拉圭海域,参加预定
同乌拉圭海军举行的联合演习。神经高度紧张的英国马岛守军稍稍松了一口气。谁料
想,这是阿根廷海军的一次战略佯动。
    3 月31日晚,阿根廷海军突然退出演习,一支浩浩荡荡的舰队掉头向南,全速驶
向马岛。这支舰队以两艘42型导弹驱逐舰为主,包括一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服役的“
弗莱彻”级驱逐舰分舰队、一艘坦克登陆艇、两艘小型货船及几艘布雷舰。舰队还载
有800名海军陆战队员。“罗萨里奥”行动开始了!
    阿根廷如此大规模的举动当然不能不考虑英国和美国的反应。早在年初,阿根廷
总统加尔铁里及军政府的高级官员就认为,占领马岛不会被看作是宣战事件,英国的
反应可能仅仅是口头上的,也许伦敦方面已表示默认了,美国更不会狗抓耗子,多管
闲事。遗憾的是,加尔铁里总统对英国和美国可能的反应都判断错了,也许,这是一
场本来可以避免的战火。
    话说阿军舰队调头南下,直指马岛,吓得守岛英军魂不守舍,他们惊呼“我们上
当了” !急电传到伦敦,劳累了一天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正准备回府用晚餐,此消
息不啻一闷棍打在“铁娘子”的头上。女首相惊魂略定,火速通知国防部、外交部的
官员到首相官邸商讨对策。女首相当即决定先派在直布罗陀海峡值勤的一支小舰队去
马岛增援。为防鞭长莫及,撒切尔夫人又赶紧给里根写信,要求美国政府出面制止阿
根廷占领马岛。里根总统果然从命。
    4月1日晚,加尔铁里总统府响起了里根打来的长途电话的铃声。说客上门,加尔
铁里不猜便知里根要对他讲些什么了。铃声阵阵催耳,可他不忙去接,而是去找军政
府执政委员会的其他两位成员商量应付之策。此时,阿根廷政局动荡,军政府需要用
收复马岛、实现人民一个半世纪的民族宿愿来达到内部团结之目的,鸣金收兵只会功
败垂成,促发内部矛盾激化。但是,西半球霸主来电话不接不是上策。经过紧急磋商,
加尔铁里总算找到了一个对付里根的良策。
    堂堂美国总统里根破记录地在电话机旁足足等了20分钟,才听到了加尔铁里的回
音。里根先是对阿根廷的行动表示万分“惊讶”,继而又劝阿根廷不要干“蠢事”。
加尔铁里平静而又礼貌地回答里根:“舰队已经驶近马岛,那里风急浪高,同舰队的
通讯已经中断,我也无法同它联络,实在抱歉之至。”里根满怀信心要完成“铁娘子
”交待的任务,结果碰了一个软钉子,不免有点悻悻然。
    1982年4月2日拂晓,一阵枪声划破了马尔维那斯群岛黎明前的寂静。马岛居民早
晨起来在首府斯坦利港的大街小巷看到的竟是荷枪实弹的阿根廷士兵。原来,4月2日
零点刚过,加尔铁里总统下达了占领马岛的命令。阿军5000余人乘着夜色突然在马岛
登陆。大部队登陆前,阿根廷的“蛙人”乘橡皮艇首先登陆,夺取斯坦利港的灯塔,
以防英军发出警报。因为灯塔上装有通往英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电子警报系统。驻
守这里的7名英国皇家海军陆战队员和120名防卫队员仓促进入阵地,终因寡不敌众,
只抵抗了几个小时,就宣布无条件投降。马岛总督雷克斯·亨特,带领着英国文武官
员登上阿军为他们准备好的军用飞机,先送到乌拉圭,然后改乘英国飞机返回伦敦。
第二天,阿军又在南乔治亚岛登陆,岛上只有英军22人,稍作抵抗之后,便宣布投降。
可笑的是,马岛乾坤倒转、主权易手,阿根廷蓝白两色国旗时隔 150年后再一次在马
岛上空飘扬的时候,伦敦还蒙在鼓里,因为斯坦利港通信中心已被阿军炸毁,英国守
军无法与伦敦联系。
    天亮以后,阿根廷政府发表公报向全国宣布:阿军已经收复马岛。阿根廷首都布
宜诺斯艾利斯顿时群情激昂,人们奔走相告,热泪盈眶,数十万群众聚集在总统府所
在的“五月广场”上,高唱国歌,高呼“马尔维那斯属于阿根廷”等口号,沉浸在胜
利的欢乐之中。阿军收复马岛果然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一样的人民”( 美联社
语 )仿佛置身于疯狂的旋涡中不能冷静,民族主义的情绪高涨到了极点。阿根廷13个
持不同政见的政党发表联合声明:在此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停止原定的一切反政府行
动,共同对外。全国各地支持加尔铁里的电报与信件像雪片似的飞到总统的办公室。
在外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阿根廷外长门德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神采飞扬地
说:“今天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一天。”一位西方女记者问他:“阿根廷为什么要入
侵福克兰群岛 ?”门德斯大声纠正说:“不,女士,我们不是入侵,而是收复,是收
复 !”总统加尔铁里更是激动,他表示,阿根廷决不屈服于武力威胁,“民族的骄傲
和尊严,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地去恢复”。阿根廷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在阿根廷全国如醉如痴欢庆胜利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头脑是清醒的,那就是总统
的妻子。加尔铁里带着不可一世的神情回到家中后,妻子竟用这样一句冷冰冰的话迎
候他:“你有盲目乐观的情绪。”总统好像被泼了一盆冷水,忙问什么意思。妻子道:
“我担心你这件事做得不妥。我最清楚你的弱点。你是一个实干家,但没有远见,而
且,你太容易感情用事。狂热的民族再加上一个狂热的领导人,非坏事不可!”
    加尔铁里扭过脸去,心里不痛快极了,可是他明白妻子的话不错。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谁比妻子更了解他了,甚至连他自己也觉得这次行动带着感情冲动的色彩。
    “你发动了一场战争。”妻子继续说道:“可你根本不知道战争是什么样的。阿
根廷军队有150年不曾打仗了,而英国人则不是这样……”
--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4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