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dragon (海狼), 信区: Green
标  题: 走向太平洋——南海舰队征战史(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0年11月06日13:59:45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挥师南沙
南沙海区。
1988年1月23日。我军552编队在大浪大涌中航行3天,终于到达祖国的南沙群岛。
编队掠过北子岛湾面,一群越南士兵蹲在沙地上,向我军舰探头探脑,两挺机枪撂在一
边,无人问津。编队驶近南子岛。这时,一名越军士兵跑到沙滩上观望一阵,便无精打
彩地回到工事。
中午时分,编队巡逻在太平岛附近海面。
太平岛,是南沙群岛中第一大岛,面积0.443平方公里,岛上植被茂密,阔叶树高达3O多
米。有码头、环岛防御工事和楼房,这里驻守着国民党海军官兵400余人,也是中国唯一
占据的南沙岛屿。
这时,太平岛码头有一艘登陆舰正在卸物资,港外有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护舰炮舰执行警
戒。国民党海军官兵年复一年地驻守在这遥远的孤岛上,这种爱国之心和顽强的毅力令
人钦佩。
“我们向驻守太平岛的官兵致以问候。”宜宾舰的水兵们提议.
于是,552编队拉响了汽笛。
浑厚的汽笛声沟通了海峡两岸水兵的心。在维护祖国西沙、南沙的领土主权问题上,炎
黄子孙立场一致,相辅而行,早已为世人所公认。
1945年抗战胜利后,我国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协定,决定收复被日寇侵占的西沙、南
沙群岛。1946年10月,当时的中国政府派林遵上校率领“太平”、“中业”、“永兴”
、“中建”4艘军舰分赴西沙、南沙进行接管。林遵上校是著名爱国将领林则徐的侄孙,
曾任驻德国海军联络官和驻美使馆武官。
11月23日,永兴、中建两用高榆林开赴西沙,在永兴岛立主权碑,并派兵驻守。
12月12日,太平、中业两舰抵达南沙太平岛,举行了接收典礼,并成立了  “南沙群岛
管理处”,留有百余人驻守,先后在太平、北子、南子、中业、南钢等岛上建立了主权
碑。
至此,飘零海外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56年,当一些国家公开叫嚣要对南沙拥有主权时,国民党海军再次进驻太平岛,组建
了南沙守备区,建有威远楼、王玺楼和孙中山塑像一座。30余年来,风风雨雨,坎坎坷
坷,驻守在太平岛的国民党海军官兵,一颗头颅为国门而悬,成为历史最有力的见证。

如今,南沙群岛已经探明有230多个岛屿、礁滩和沙洲,其中32个主要岛礁有31个被越南
等国所占,一些国家的石油公司已在南沙群岛及海城打出油、气井数百口,每天有上千
吨的石油从海底涌出流走。
1988年1月31日,我宜宾舰接到考察永暑礁的命令,副导弹水雷长段成清率领6名官兵,
驾驶小艇,登上永暑礁。
下午4时,第一面五星红旗在永暑礁上空升起。
中国在南沙建立海洋观测站,越南则把它视为眼中钉。加紧进行破坏捣乱。2月初,越南
海军171舰队、125运输旅派出大批舰船窜到南沙,抢占我礁盘。
2月17日,是中国龙年的初一,祖国人民正欢天喜地庆贺佳节,我海上162编队和南拖14
7船接到先敌登礁的命令,使火速赶往指定海区。当时,华阳礁上白浪问滚,只有我国的
主权碑时隐时现。
18日下午,越军的橡皮舟和我小艇几乎同时冲到礁盘边缘,正当橡皮舟上的越军在寻找
航道时,林书明等6名勇士跳下小艇踩着珊瑚沙,跨过礁盘边缘的浪花区,然后又驾着小
艇直抵我主权碑。林书明当即将一面五星红旗,展示在主权碑前。越南士兵见状,使退
缩到礁盘边缘的浅水区,插上一面越南旗。
天黑之后,海上潮水上涨,风大浪高,天上又下起倾盆大雨。淹在海水中的越南士兵受
不了这份罪,卷起旗子走了。而我登礁人员毅然在这里坚守。海水灌满小艇,他们用钢
盔一点一点地舀出去;冷了就把救生衣吹起来穿在身上;饿了就啃几口被海水打湿的方
便面。就这样,他们在齐胸深的海水中泡着,用血肉之躯护着祖国的主权碑,护着五星
红旗。
1988年3月12日,风浪稍有减小,南浚613船便第三次进军永暑,进行海洋观测站的施工

3月14日,越南士兵趁夜间低潮时登上赤瓜礁,清晨还在不停地向礁上运兵。从604船到
赤瓜礁,一条木船装载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和构筑工事用的材料,用缆绳从两端拉来拉去

“李政委,你带人去把缆绳砍断,把敌人的旗子拔掉。”7点50分,海上指挥员向502舰
政委李楚群下达命令。
李楚群操起一把菜刀,带领7名战士,驾着小艇绕过敌船,驶向礁盘,越方船头的两挺机
枪已瞄准小艇。
“冲上去,砍断缆绳!”平时说话都有点害羞的李楚群这时高声喊道。
小艇驶近缆绳,距礁上的越军也只有十几米远。战士龙田山挥起菜刀砍了几下,湿水的
缆绳十分坚韧,来回弹动,难以砍断。战士吴海金急忙赶过来协助,缆绳终于被破成两
节,越南的小船在风浪里任其飘流。
赤瓜礁上,一侧屹立着护卫五星红旗的58名中国士兵,一侧站着看守旗子的43名越南士
兵。荷枪实弹的双方在相距150米的礁盘上对峙着。冰冷的海水,汹涌的波涛,以同样的
力度扑向他们。
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
8点10分,越军开始向我撒尿、怪叫、飞吻、吐口水,做污辱性动作。
“把他们挤走!”海指发出命令。
“带匕首的上。”王正利语气沉稳、坚定。“把敌人的旗子拔掉。
话音刚落,只听副枪炮长杨志亮说:“我有刺刀,我上!
身材高大、魁伟的杨志亮第一个站出来,他是在6点20分率领第二登礁小组上礁的。战士
黄国平、洪家杜立到跟了上来。
身体瘦小的李克贵毫不犹豫,“我有水果刀,我也上。”
于是,十几名中国士兵蹚着哗哗的海水,向着敌阵走去……
杜祥厚一把将插在竹杆上的越南旗子按在水中,竹杆弹了一下,歪倒了。杜祥厚抓起竹
杆,用力一折。这时,一名越军举枪向杜祥厚瞄准,被杨志亮抢先一步挺身拦住。
“不许动,动就打死你!”杨志亮低声喝道。
这名越军转过身。杨志亮伸出左手去推开抵在自己胸膛的敌人枪管,这时,枪响了。
杨志亮感觉到左臂一热,象被人猛推一把,倒在水中,顿时,海水被鲜血染红。
早有准备的敌6O4船上的机枪响了,子弹呼啸着向我礁上人员扫射过来,水面上激起一片
水柱。
“打了打了。”我方502舰上的指挥员清楚地看到我守礁人员倒下一片。6O4船上的高射
机枪同时向我502舰扫射过来。此时是8点47分10秒。
“还击,打沉它!”陈伟文挥着拳头高喊。
8点47分30秒,502舰机枪开火。紧接着,前主炮射出第一发炮弹,炸飞了敌船上的机枪
。敌604船的舷窗口伸出一枚火箭筒,我机枪手曾俊明一个点射,火箭筒退了回去。这时
,502舰上的37炮、100炮一齐开火,7分钟后,敌船起火下沉。
在赤瓜礁伺机的越505登陆舰和605武装船听到枪声便向我531、556舰开火,两舰奋起还
击,502舰击沉604后,赶来支援。
9时整,中弹13发的越南  505登陆舰终于打出一面白旗。这艘舰是中国在1974年3月无偿
援助越南的。14年后的今天,舰上的菜盘、茶杯、桌椅上还保留着“中国人民海军南海
舰队”的字样。但是,投降用的白旗却是他们自备的。
到6月底,永暑礁建站工程进入最后阶段——码头护岸工程。
混凝土浇铸开始了。没有搅拌机,他们就人工搅拌水泥,几十名干部战士光着膀子扛水
泥袋。5天下来,人人都脱了一层皮。海上施工,要赶潮汐。白天他们在烈日下扎钢筋,
制木模,到晚上10点退潮时,全体人员一齐上,背水泥,推斗车,搞震动,一直干到凌
晨4点多。
日复一日。高强度的劳动使人们变得有点神经质了。助理工程师肖添标晚上作梦还在干
活,竟爬起来夜游一样跑到工地上握钢筋,手扎破了才醒来。技术员裴伟学从建材架上
打盹掉下来,再爬上去继续干。助理工程师廖仁喜晚上审核图纸,5+6等于多少,脑子怎
么都转不过来。一位领导干部起床时说:“我不知怎么搞的,睡下象死了一样,竟尿了
一床单。”
酷热的天,标明摄氏50度的温度计拿出来一挂就爆,别说干活,站在那里人人都大汗淋
漓。
多么需要绿荫和清风啊。
来了,舰队幼儿园的小朋友捎来18O个小纸扇,红的、绿的,五彩缤纷,那纸扇能发出凉
爽的风;
来了,舰船捎来一封封信件,母亲的嘱托,妻子的叮咛,似一片片绿荫展现在水兵的心
田。
三亚市的夏天干旱缺水,但人们宁肯自己少用,确保去南沙的舰船;湛江拿出最好的大
米、白面,支援在南沙执行任务的部队;吴川县渔民在出海忌日,启封船只,为去南沙
的部队抢运蔬菜;广东省一支民工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南沙守礁战士建起一个
个高脚屋;沈阳胶管厂赶制南沙急需的码头护圈,长驱7000公里,用专车将货物及时运到
码头……
绿荫与清风还来自台湾。据报载,3月14日,中国海军在南海群岛对越南的侵略挑衅进行
严惩,台湾民众非常兴奋。在台北故宫旁边的一家邮局里,几名学生拖着装有慰问品的
包裹,查询能否寄到南沙,慰问驻守太平岛的将士。当得知可以支付少量邮费寄到太平
岛时,他们欣喜万分。3月14日南沙武装冲突事件之后。
台湾各大报纸也纷纷发表报道和文章,重申南沙群岛为中国固有国上。一则未经查证的
消息说,台湾有关人士曾表示,一旦大陆海军收复南沙,台湾方面将给予协助。
南沙,并不遥远。
中华民族的海洋国土意识正在苏醒……  
--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5.4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57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