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axs (要走到那里), 信区: Green
标  题: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述略(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1日09:58:41 星期一), 站内信件

二 远征以前种种
修筑滇缅公路和铁路
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者蔑视中国人民英勇无敌的力量,满以为在短期
内完全可以使中国屈膝;那知打了一年、两年、三年,伟大的中国人民不但没有
屈服,反而愈战愈强,正循着毛主席在七七事变后指出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个方向发展着。这时日军妄想从沿海包围截断我国际交通
线,迫使蒋介石投降,于一九三九年冬在广西钦州、防城登陆,侵占南宁,截断
我通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一九四○年九月间又侵入越南。至此,我滇越路国
际交通线已被截断,所可依靠的仅有滇缅路。
早在一九三八年春,我国即开始修筑滇缅公路,于是年十二月间初步通车,以后
陆续加以修改,成为支援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的交通动脉。可是通车不久,即被
英国殖民主义者不断留难,甚至在一九四○年七月十八日英日正式成立封锁滇缅
路协定,自是日起英国封锁滇缅路三个月,到十月才又开放。
虽然我们祖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的是人民群众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可是也不
能全无外援。外援的最可靠的力量是苏联,而且苏联是抗日一开始首先援助中国
抗日的社会主义国家。但蒋介石只相信他自己和依靠资本主义国家。记得在一九
四○年底有一次“官郾会报中,蒋介石对一位交通部次长(姓名已忘记)说:“
苏联担任的西北运输工作应全部停止。”这位次长吞吞吐吐地说,新疆尚有许多
物资未曾运完,而且都是急要的。蒋介石一听,怒气冲冲地命令他:“你照我的
意思办不会错,你不要再想运了,再这样下去,都成他们(指中共及苏联说的)
的世界了。”我当时听到有些诧异,觉得苏联援助我国抗日的飞机、坦克、枪炮
等都需要大量的油料、弹药补充,为什么要停运呢?特别是我所带第五军的坦克
等装备迫切需要苏联的补充,可是慑于蒋介石的淫威,始终未敢出声。
蒋介石坚决站在反共反苏的立场上,当时断然拒绝了苏联的援助。他集中全力经
营滇缅公路,任命宋子良为滇缅运输总局局长,设立许多汽车保养站,集中主要
车辆担任运输。
由于宋子良搞得一塌糊涂,以后改由交通部部长俞飞鹏亲自兼任总局长,后来并
有美国人参加整理,也都不见起色。一九四一年春又发行修筑滇缅铁路公债一千
万美元,发动当地民众日夜赶修路基,很快即将大部路基修好。昆安(昆明至安
宁)段于一九四一年四月通车。
修筑这段铁路时,当地人民激于民族义愤,情绪非常高涨,参加筑路的工农劳动
人民极为踊跃,有许多还是由原来津铺、平汉等铁路撤退下来的老工人。修筑这
条公路和铁路对于抗日战争起了一些作用,并不是一件坏事。可是主持筑路工程
的各级人员贪污腐化、剥削压榨,使广大劳动人民受到重重的灾难。可以说,滇
缅路的建筑是染满了劳动人民的血汗的。
蒋龙各怀鬼胎
在蒋介石集中全力经营这条国际路线时,他同统治云南的龙云发生着尖锐的矛盾
。蒋、龙各怀鬼胎。蒋介石企图利用抗日幌子,处心积虑“统一”云南;而龙云
则处处防备蒋介石的这一手,坚持龙氏小王朝独揽云南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的局面
。关于云南的政治蒋介石不能过问;经济方面一直到一九四一年前后,云南仍使
用它自行发行的“滇币”;军事上则中央军不能入境。
蒋介石这时对龙云所运用的政治手腕是:一面派中央大员如宋子文等人向龙云多
方疏通、拉拢,一面以准备远征为理由,将他的嫡系部队先后向滇黔、滇川、滇
康边境陆续集中。计先后集中的部队有:滇黔边境:在兴仁、兴义附近整训的为
第六军甘丽初部三个师(第四十九师、第九十三师、暂五十五师);在安顺、盘
县附近整训的为第五军杜聿明所部三个师(新二十二师、第九十六师、第二百师
)及机械化部队。
滇川边境:在泸州、叙永附近整训的为七十一军钟彬部两个师(第八十七师、第
八十八师);另有新二十九师马维骥部。
滇康边境:在西昌、会理附近为第七十一军等三十六师。
滇桂边境:为第五十四军黄维(以后为阙汉骞)部的第十四师、第五十师、第一
九八师。
川黔境内:为第二军王凌云部的第九师、第七十六师、第三十三师;税警总团孙
立人部(一九四一年底编为新三十八师),新二十八师刘伯龙部——这两个单位
以后编为第六十六军,属张轸部(另外有远征以后增调的部队未列入)。以上部
队大概是自一九四○年九月间日寇侵入越南时即开始集中,但因蒋、龙间的矛盾
,长期未能入滇。一直到一九四一年中英军事同盟酝酿期间,准备双方协力保全
滇缅路及仰光国际交通线,蒋龙之间经过长期曲折的商讨,这年秋冬间,第六军
四十九师彭璧生部先开滇缅路担任护路,第五军也开入云南杨林、沾益、曲靖等
处。不久蒋介石在云南成立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以林蔚任团长,并成立昆明
防守司令部,以我兼任司令。接着第六军九十三师陆续开往车里、佛海布防。至
十二月间又将新二十八师、新二十九师、新三十八师三个师编为六十六军,以张
轸任军长,准备参加缅甸远征。
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
英国是一个老牌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十分自高自大。它向来惯用两面手
法控治欧洲大陆,挑拨战争,从中渔利,这是它的拿手好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后不久,英国为了同法国争夺欧洲霸权,就逐渐支持德国法西斯主义,并妄图怂
动希特勒进攻苏联。正是玩火者必自焚,希特勒并未完全依照张伯伦的意图首先
进攻苏联,相反地是在并吞了一系列小国之后,于一九四○年先下手它的老伴法
国。五月十日张伯伦垮台,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克尔克丢盔弃甲大撤退,伦敦一
时张皇失措。可是英国并未接受这一教训,对日本法西斯主义者的疯狂侵略提高
警惕,积极在缅甸布防。反而幻想仍用两面手法敷衍日本,以保全它在远东殖民
地的大后方,七月十八日同日本正式成立封锁滇缅路三个月的协定。但日本法西
斯主义者并未因英国的拉拢而停止它独霸亚洲的野心,相反地正是利用这一协定
看破英国的弱点,于九月间侵入越南,并与泰国签订友好条约,直接威胁到马来
亚、新加坡、缅甸等英国殖民地。
这时英国看到中国抗战以来愈战愈强,而且八路军的游击战深入晋冀鲁豫敌人的
大后方,建立抗日政权,不断打击敌人,收复失地。英国认为这是了不起的抗日
力量,较之英法在欧洲战场上的狼狈现象,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于是英国对中国
的态度开始转变,首先于一九四○年十月间重开滇缅路,接着派了一些在敦克尔
克撤退下来的残兵败将来中国学习游击战(当然,他们在蒋政权中是学习不到人
民的游击战的)。一九四一年一月,英政府又任命丹尼斯少将为驻重庆陆军武官
,开始和中国酝酿中英军事同盟,第一个步骤是通过中国对缅印马的军事考察,
两国共同商定保全缅甸的具体军事计划。经过协商,“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
于一九四一年一月间产生。考察团的成员如下:团长商震,副团长林蔚;团员:
陆军杜聿明、侯腾、冯衍、唐保黄、刘方矩、空军王×赞,海军周应聪,外交郑
康祺,秘书刘耀汉。考察团于同年二月初出发,到缅甸、印度、马来亚考察约三
个月之久,搜集有关缅印马经济政治军事资料,编成“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
告书”,计三十余万言(当时有油印本),其中最主要的是中、英、缅甸共同防
御计划草案。
这个草案是根据缅、马地形交通及估计日寇战略战术而拟定的。我们当时根据日
本军国主义者已经吃了中国人民的苦头的情况及其政略、战略、战术上的特性,
妄图独霸亚洲的野心,同时并考虑到英国军队不堪一击的情况,认为日本对于中
国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将不是从中国境内截断,而是配合它对亚洲的政略战
略整个策划;一旦日寇与英国开火,势必先击败英军进而侵占马来亚、缅甸。这
样,日寇既击败英军而夺了它的殖民地,又可以封锁中国,获得一箭双雕的效果
。但是由于当时中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英国,因而就不敢正
面向英方提出如上所述的判断,而只能含糊其辞。草案的内容略如下述:(一)
敌情判断1#敌情:日寇陆军既具优势,又有作战经验,以日军侵占越南并与泰国
成立友好条约的情况来判断,它已在积极准备与英国挑衅。一旦日寇发动侵略缅
马军事,可能以海军、空军掩护陆军沿泰马交界进军,先侵占马来亚、新加坡,
然后乘战胜之余威回师北上,进攻缅甸。敌人可能使用兵力三至五个师团和优势
的空军与海军。2#地形:中、缅、老(老挝)边境车里、临江一带山峦重叠,交
通不便,易守难攻;而且瘴气特甚,对于大兵团尤其现代化部队运动限制很大。
缅泰交界景东以南经登劳山脉、亘萨尔温江下游至毛淡棉(即摩尔门)一带,虽
有崇山峻岭和萨尔温江之险,但景东、克耶邦特别是毛淡棉附近皆有公路与泰国
境内公路相衔接,为可攻可守的决战地带。
(二)共同防御意见
1#中英两军为确保仰光海港之目的,应集结主力在缅泰边境毛淡棉,登劳山脉及
景东以南地区预先构筑阵地采取决战防御,并将重点指向毛淡棉方面。另以一小
部在中缅边境车里、临江间担任持久防御。以一部配合舰艇在仰光及仰光海面警
戒。
2#指导要领:(1)中英两军在车里、临江以南亘景东以南克耶邦缅泰国境至毛
淡棉一带构筑纵深的据点式堡垒群阵地,吸引敌人于我主力阵地前,以强大之火
力摧毁敌人之攻击,不失时机转移攻势,将敌人包围歼灭于我主阵地前,再一举
出击来侵之敌。(2)敌人主力如从中央来犯,我利用既设阵地消耗敌人至一定
程度,由景东及毛淡棉两翼先击破敌人,将其包围而歼灭之。(3)敌人主力如
由毛淡棉附近来犯,我军应利用萨尔温江天险及据点工事吸引敌人于我主阵地前
,以强大之火力摧毁敌人攻势,配合我左翼部队击破一部敌人,将敌人主力包围
于毛淡棉海岸附近而歼灭之。(4)敌人主力如由景东来犯,我军应吸引敌人于
山岳地带内,以正规战与游击战并用,竭立迟滞敌人,主力从毛淡棉附近出击,
先击溃敌之一部,截断敌人后路,包围而歼灭之。
3#兵力部署:(1)预定英缅军二至三个师,中国三至五
个军。(2)布置中英两军主力(二至三个军)于毛淡棉、克耶邦、景东间地区
,并在毛淡棉附近形成重点,构筑半永久性的纵深据点式堡垒群,形成坚固的主
阵地带,在主阵地前选择要点构筑据点式前进阵地,吸引敌人于我主阵地前,以
强大之火力摧毁敌人攻势,不失时机转移攻势,将敌人包围歼灭于我主阵地前。
(3)以一小部(一团至一个师)位置于景东亘临江、车里以南地区,构成据点
式野战堡垒群,形成纵深的主阵地带,在主阵地前构筑星罗棋布的前进阵地,采
用游击战与阵地战相配合的战略战术。依据中缅交界山岳地带的特性,以主阵地
为根据地,用一小部兵力警戒,以大部兵力担任游击,适时深入泰缅境内袭击敌
人后方。(4)仰光及仰光海面由英军及舰艇担任警戒。(5)控制强大机动性
预备队(一个半军至二个半军)于同古(即东瓜)、平满纳(即平马纳)、瓢背
、麦克提拉(即敏铁拉)间地区,不失时机增援第一线与敌决战。(6)其他:
构筑工事材料及交通、通讯器材等由英方筹备;详细作战部署待双方政府协定后
另行拟定。
中国这个意见是在缅甸考察之后所拟的初稿,以后经过部分的修改补充。接着我
们到了马来亚,见了英国当时驻新加坡总督波普汉,谈到这个问题。波普汉很同
意中国军事考察团的意见,希望商震抄一份初稿给他。可是商震的英文是半瓶醋
,只是唯唯的答应,并不明白对方的要求。商震的秘书刘耀汉因为商直接与波普
汉谈话,正闹情绪,也未提醒商的注意。到两天以后,波普汉请吃饭,又问到这
件事,商瞠目不知如何回答,反而问刘,刘说有这回事。商这时显得十分尴尬不
安,马上表示道歉,并补抄一份送给波普汉。这里说明商震为个人出风头,在正
式外交谈话中不用秘书翻译,既违外交惯例,又把事情弄错;而刘则为个人情绪
,故意让商在外交上丢一次脸。
可是英国除少数人如波普汉、丹尼斯之外,对于当时局势的看法与中国大有出入
。他们幻想以大英帝国的招牌吓唬日本。他们说英国有雄厚的力量,认为日寇不
敢轻于向他们挑衅;如果日寇要截断滇缅路的话,必然从中缅或中老(老挝)边
境,而不会经过缅甸。
因此,当一九四一年夏间中国正式提出中英缅甸共同防御意见书时,英国仍然坚
持它的主观谬见,一再强调中国应在中老、中缅边境布防,以防止日寇截断滇缅
路,而不允中国军队及早入缅布防。同时英国心中也明白:日寇一旦侵袭它的远
东殖民地,它没有任何的防御能力,所以也不敢正面否认中国提出的意见,只是
强调时机未到,不同意中国军队先行入缅。不过英国仍然要借中英合作的声势,
进一步唬住日本,于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下旬成立中英军事同盟,签订中英共同
防御滇缅路协定。当然英国还有它不可告人的目的,留待下面揭露。
中英共同作战的准备
中国方面:中国在这期间(一九四一年六月至十二月间)对于英共同防御滇缅路
方面,作了必要的准备:(1)成立军事委员会驻滇参谋团,以林蔚为团长,萧
毅肃为参谋处长,及参谋若干人,策划中英有关作战的一切业务。(2)先准备
三个军(即第五军、第六军、第六十六军)动员入缅与英军并肩作战,详细位置
已如前述。(3)对远征各军充实装备,如第五军成立炮兵团等,并令加紧训练
。(4)其他集中滇川、滇康、滇黔边境各部队亦在暗中准备动员(详见前述)
。(5)其他炮、工、通、辎等部队亦作了必要的准备。
但对于缅甸境内的交通运输、通讯补给等则完全依靠英方,毫无准备。
英国方面:(1)任命胡敦为英缅军总司令。(2)增加兵力:一九四一年春中
国军事考察团在缅甸考察时,英国在缅甸仅有英缅军第一师,而且尚未装备训练
完成。到珍珠港事变前后,除这一个师装备完成外,并增加了英印军第十七师、
英澳军第六十三旅及装甲第七旅(坦克一百五十辆),并有炮兵、空军等部队。
(3)对缅泰边境防御工事、交通、通讯等完全无准备,但对于主副食、医药等
有一定的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8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