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flaxs (要走到那里), 信区: Green
标  题: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几次著名的空战(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7月01日10:24:54 星期一), 站内信件

武汉空中保卫战
  1938年春。本该是花红柳绿、鸟鸣莺啼的季节,然而,日寇铁蹄践踏下
的中国大地,山河破碎,到处是战火,到处是狼烟。上海大火燃烧了半个多月,
绵延数公里;南京被夷为一片废墟,大街小巷,陈尸遍地……
  中国军民没有被吓倒,他们在呼喊,在战斗。
  继笕桥空战取得6比0大捷之后,在沪、宁保卫战中,中国空军一个多月内
连续击落日机60余架,使侵略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效地遏制了日本空军的
嚣张气焰。1938年春天,中国空军的勇士们再接再厉,在武汉上空驱云逐雾
,再次让日本侵略军闻风丧胆,取得了令国人引以为豪的战绩。
          苏联空军雪中送炭
  1937年11月,上海、杭州相继陷落,中国守军被迫后撤,日军乘势直
逼南京,华东地区的形势越来越对中国军队不利。此时,英、美等国不仅坐视不
救,反而企图同日本妥协。最后,还是社会主义的苏联首先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

  早在1934年10月,蒋介石考虑到一旦抗战全面爆发,中国将难以从海
上获取外援,因而私下派清华大学教授蒋廷黻赴苏,同苏联外交副人民委员斯托
莫里雅科夫密谈,希望改善中苏关系,从苏联获得军事援助。之后,蒋介石又多
次派人同苏联方面接触。苏联从自身防卫的需要出发,也愿意援华抗日。
  1937年4月,苏联驻华大使波戈莫洛夫通知中国政府,苏联已决定向中
国出售飞机和坦克,并提供5000万美元的贷款。但中国方面却没有回音。
  直到"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感到形势严峻。1937年8月20日,蒋介
石致电驻苏大使蒋廷黻:"沈德燮处长想已到莫(斯科),请兄介绍其与俄政府洽
商飞机交涉,现最急需用者为驱逐机200架与重轰炸双发动机100架。"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后,苏
联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并派遣军事专家和志愿航空队参加中国
的抗日战争。
  1937年10月,从苏联的阿拉木图经兰州到汉口的航线通航。10月下
旬,第一批苏联志愿航空队先后到华。第一批共有空、地勤人员254名,分别
组成以基达林斯基领导的轰炸机大队和库尔丘莫夫为首的战斗机大队。途经凉州
时,库尔丘莫夫不幸因飞机失事殉职,普罗科菲耶夫接替指挥战斗机大队。此后
,苏联志愿航空队的兵力不断扩充,最高峰时,达到战斗机、轰炸机各4个大队

  苏联志愿航空队的成员采取轮换形式,先后在华参战的有2000多人,像
日加列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波雷宁、特霍尔、赫留金、布拉戈维申斯基
等著名空军将领都曾来华与日军作战。
  苏联的援助,对中国空军来说,真可谓雪中送炭。当时,中国空军的飞机在
淞沪会战中几乎拼光,急需补充。本来中国空军已向欧美国家订购了363架飞
机,但到1938年4月仅得到85架,其中还有13架未装好。而在这关键时
刻,苏联的大批飞机却源源不断运进中国。到1938年2月止,苏联出售给中
国的飞机为232架,合2254万美元。其中战斗机156架,轻轰炸机62
架,重轰炸机6架,教练机8架。
  得到苏联援助的中国空军实力大增,到1938年2月,共有作战飞机39
0架。其中,驱逐机230架,轰炸机160架。
  中国空军装备的驱逐机大部分是苏联援助的И-15和И-16。И-15
为双翼驱逐机,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但航速较慢。И-16是单翼驱逐机,
航速达到每小时480公里,但机动性差。两种驱逐机都装有4挺"司卡斯"高射
速机枪,这种机枪每分钟可发射1800发子弹。
  空战时,通常И-15和И-16联手迎敌,一般是И-15与敌机缠斗,
И-16从高空俯冲,追歼逃敌。
  中苏空军联袂作战,士气大振,使日本陆、海军飞机损失剧增,日本航空队
被迫将基地后撤500公里。
  1938年3月,为了充分发挥空军的威力,配合陆军作战,中国空军在南
昌设第1路司令部,协同第3、第5战区作战;在广州设第2路司令部,协同第
4战区作战;在西安设第3路司令部,协同湖北、四川以北地区的中国军队作战
。张廷孟、刘牧群、田曦分任各路司令。
  航空委员会不久也进行了调整。周至柔调任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钱大钧接
任航空委员会主任,毛邦初任军令厅厅长,黄光锐任军政厅厅长,黄秉衡任总务
厅厅长,黄镇球任防空厅厅长,简朴任政治部主任。此外,航委会特务团扩充为
特务旅,万用霖任少将旅长。航委会机关初设汉口,后移衡阳,再迁贵阳。
  调整后的中国空军更加精干。此后不久,中苏空军勇士在武汉上空并肩作战
,给予日本侵略者迎头痛击,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12分钟击落12架敌机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国民党政府被迫迁都重庆,但国民党
政府军事委员会和一些机关仍留在武汉。作为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抗战物资集
散地的武汉三镇,这时已成为日本侵略军攻击的主要目标。
  侵华日军占领南京之后得意忘形,更加肆无忌惮,拟制了一个进一步溯江西
犯攻占武汉三镇的作战计划。在他们调集大军向徐州进攻的同时,日军航空兵开
始了对武汉的空中轰炸袭击,企图摧毁中国军队的作战指挥机构、军工生产基地
、空军机场等,以瘫痪中国军队的交通运输,为日军地面部队大举进攻武汉创造
条件。
  1938年2月18日,武汉地区晴空少云,宽阔的长江上空空气清冷,江
面上风平浪静,舟楫稀疏。地处中原地区的武汉市,虽然离当时的抗日前线还有
几百公里,但这年的春节,当地老百姓根本没有心思过。日本侵略军的飞机不时
地靠近武汉进行侦察骚扰,空袭警报声不绝于耳,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武汉三
镇。武汉军民也在加紧进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准备。
  就在这一天,日军开始了对武汉的大规模空中袭击。中午12时许,日军的
26架战斗机和12架轰炸机,在安徽和江西的交界处会合后,摆着长蛇阵直扑
武汉。
  日军用于这次空袭的轰炸机和战斗机,都是刚刚装备部队不久的新式飞机,
其中九六式战斗机1936年才正式投产。该机长7.71米,翼展11米,乘
员1人,最大时速409公里,最大航程1311公里,机上装有两挺口径为7
.7毫米的机枪,并可携带两枚小型炸弹。
  敌机来袭的消息迅速传到设在汉口机场的中国空军第4大队指挥所,大队长
李桂丹急令第4大队所属的第21、22和23三个中队,立即全部起飞,迎战
日机。
  尽管这已不是第一次出战,但李桂丹此时此刻心情仍很激动,他的脑海中不
禁浮现出自己的同乡、好友,第4大队前任队长高志航惨死在日军轰炸之下的悲
壮情景。
  第4大队组建于1936年10月15日,原驻扎在河南周家口机场,19
37年8月14日,在大队长高志航的率领下开赴华东抗日前线。同一天,第4
大队在杭州首次与日机交战,就取得6比0的战绩。此后,第4大队越战越勇,
又连续击落几十架日机。不幸的是,11月21日,高志航大队长正准备率
领转场至周家口机场的第4大队起飞迎敌时,一群日军攻击机突然飞临机场上空
。罪恶的弹片射进高志航的身躯,鲜血染红了座舱。高志航英勇献身,牺牲时,
他的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
  高志航牺牲后,李桂丹接任第4大队大队长的职务,他把第4大队改名为"志
航大队",立志要为死去的同乡、战友报仇。
  机会终于来了。
  12时45分,第21中队的10架И-16驱逐机首先从汉口机场起飞。
接着,李桂丹率领第22中队的11架И-15驱逐机跟随起飞。与此同时,第
23中队8架И-15驱逐机也从湖北孝感机场起飞。
  然而日机来得太快,第4大队刚在汉口上空集合,尚未编好队,大批日机已
逼近武汉上空。平方位为武汉东南,高度约4000米。李大队长当机立断,指
挥战机立即投入战斗。第22、第23中队担任主攻,第21中队负责掩护。顷
刻之间,一场激烈的空战打响了。
  中国空军使用的И-15和И-16驱逐机是清一色苏制装备,与日军的九
六式战斗机相比,各有千秋。И-15和И-16的火力要比九六式强,И-1
6的速度也超过了九六式,但И-15和И-16的机动性要稍逊于九六式。
  第4大队的空中勇士们驾驶战机,以一个军人对国家和民族安危的责任感,
勇敢地冲入敌阵。
  第21中队的董明德、杨弧帆、柳哲生、刘宗武组成的4机编队首先咬住一
架日本九六式战斗机。4个人驾机互相掩护,协同作战,一阵穷追猛打将其击落
。柳哲生协同战友首开纪录后,随即又发现多架日机正在跟踪中国空军的飞机编
队,情况万分危急。他毫不犹豫地一个急转弯,调转机头,加大油门,咬住其中
一架日机,一阵猛射,把这架日机打得凌空爆炸。这时,他的另外3名战友又各
有所获,一人又击落一架日机。
  在第21中队与日机缠斗的同时,第22中队的И-15机群也与12架日
军飞机遭遇。6架日机从尾后咬住了第22中队的前6架飞机,另外6架日机咬
住了后面的5架飞机。这时候,日机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而且在战术位置上也
居主动地位。
  面对不利的形势,大队长李桂丹沉着冷静,指挥第22中队与日机周旋。他
们凭借И-15的火力优势与日机展开空中格斗。一两个回合后,就形成了单机
混战的态势。中队长刘志汉首先击落一架日机。其他飞行员也英勇作战,或智取
或强攻,相继击落日机4架。
  从孝感机场起飞的第23中队的8架И-15驱逐机编队在索敌时,发现多
架日机正向第22中队的飞机进行攻击,中队长吕基淳当即率机群向日机猛扑过
去。一番混战,23中队也击落2架日机。
  这是一场机群对机群的大规模空战,双方几十架飞机混战在武汉上空。从高
度5000米到几百米,上下翻飞,相互追逐缠斗。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枪炮
声、爆炸声交织在一起,空中硝烟翧E翧E。一架架日机拖着浓烟坠入田野、江中
,一顶顶降落伞摇晃着从空中飘落到地面。
  整个空战历时12分钟,第4大队击落日机正好是12架,真是奇妙的巧合

  然而,这一胜利来之不易,第4大队也付出了血的代价。大队长李桂丹在掩
护战友攻击日机时,不幸被一架从后面偷偷摸过来的日机击中,当场阵亡。中队
长吕基淳,飞行员巴清正、王怡、李鹏翔4人也血洒长空,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
命。飞行员张光明的飞机被日机击中29处,自己身负重伤,但仍以顽强的毅力
驾机返回机场。
  12分钟击落12架日机的胜利喜讯迅速传遍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百万军
民无不欢呼雀跃。2月21日,武汉各界民众万余人举行集会和游行,"庆祝空捷
,追悼国殇"。中共中央和驻武汉的第18集团军代表周恩来、陈绍禹、董必武、
叶剑英等出席集会并敬送挽联,上书:“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有
四百兆同胞艰辛奋斗,胜利可期。"这情真意切的挽联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
为民族献身的空军烈士的
崇敬和悼念之情。
          血 染 碧 空
  "2·18"空战的失利,使日军的嚣张气焰收敛了好一阵子。但日军并不甘
心失败,而是处心积虑地寻找机会,以图报复。
  4月29日,是日本的"天长节"。据说这一天是日本国的象征——天皇的生
日,因而也成了日本的大庆纪念日。侵华日军头目企图在一天之内一举消灭驻武
汉的中国空军主力,为天皇祝寿,邀功领赏,于是,急忙调来海军"左世保"第2
航空队来完成这一"神圣"使命。
  然而,日军的这一意图已预先被中国空军获悉,4月20日,1架日本双座
侦察机在湖北孝感上空进行侦察时被击落,在死去的日军飞行员身上搜到1个笔
记本,上面披露了这一重要情报。中国空军立即做好迎战准备。
  但日军并不知晓这些情况。4月29日下午2时30分,日本海军第2航空
队按预定计划出动36架重轰炸机,在12架战斗机的掩护下,一路杀气腾腾直
奔武汉。
  早有准备的中国空军第3、第4、第5大队的19架И-15驱逐机和苏联
志愿航空队的45架战斗机此刻已占据有利高度,等待日机进入布好的口袋。中
苏空军的作战方针是:以И-15驱逐机群在武汉东北巡逻,相机与日战斗机缠
斗,迫使其战斗机与轰炸机分离;И-15机群负责保卫武汉市区,重点打击日
轰炸机。
  日机群刚一进入武汉上空,中国空军第4大队的9架И-15首先迎了上去
。此时,敌我飞机数量之比为4∶1。第4大队的空中勇士们不畏强敌,奋勇突
入敌编队之中,与敌展开空中"肉搏"战。
  开战不到5分钟,少尉飞行员陈怀民首先咬住1架日机。“哒哒……"一条无
情的火舌舔向敌机。刹那间,敌机中弹起火,旋转着坠落地面,空中留下一翧E浓
烟。这是陈怀民击落和重创的第3架日机。半年前,日军出动300余架飞机空
袭南京时,陈怀民驾驶2405号“霍克"飞机,与战友们一起与敌机格斗拼搏,
结果击落敌机1架,击伤4架。陈怀民被4架敌机包围,仍奋勇冲杀,最后油箱
被敌机击中起火,迫降长江,鼻骨折断。伤愈后,母亲对他说:"怀民,杀敌报国
,无尚光荣,妈不扯后腿,可我有个心愿,为了咱陈家不断香火,你先同女友结
婚吧。"
  "我正在作战,如果结了婚,会增加心理负担,这件事以后再说吧。"他违拗
了母亲的心愿,驾机重返蓝天。
  2月18日,日机偷袭武汉,陈怀民随队长吕基淳由孝感飞武汉应战,座机
被敌击中,岂不得已跳伞,腿部负伤。4月10日,他驾机飞台儿庄低空侦察,
返航途中与日机遭遇,他孤军奋战,以座机撞毁一架日机,自己又一次跳伞成功

  几次死里逃生,不仅没有使陈怀民胆怯,反而更锻炼了他那倔强的性格。
  首开纪录后,陈怀民一拨机头,又盯住了另1架敌机。然而,他那出色的战
斗动作引起了敌人的注意。5架日机发疯似地扑了上来,猛烈地向陈怀民射击。
陈怀民的战机多处中弹,已难以操纵。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本可再次跳伞求生
,但他看到敌机逞凶一时,不禁怒火中烧,毅然放弃了求生的机会,开足马力,
向附近的一架敌机机背高速撞去。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两条火龙翻滚着落向地
面。陈怀民的英雄壮举,使日军飞行员为之丧胆,使地面上观战的中国军民为之
动容,使仍在空中激战的战友为之骄傲!
  在陈怀民英雄壮举的鼓舞下,中苏空军勇士们越战越勇,经30分钟激战,
一举击落日机21架,其中战斗机11架,轰炸机10架,取得抗战以来最辉煌
的胜利。
  空战结束后,武汉三镇顿时沉浸在一片祝捷的热浪之中,人们纷纷涌向王家
墩机场,热情慰问凯旋的飞将军。4月30日,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为陈怀民的
壮举感动,赋诗一首,以纪念"4·29"空战,缅怀英烈。诗中写道:"舍身成仁
同归尽,壮烈牺牲鬼神气。"
  战后,在清理被陈怀民撞落的那架日机残骸时,发现了该机驾驶员日本海军
二级航空军士高桥宪一的妻子美惠子的照片及美惠子写给日夜思念的丈夫的信,
信中充满了凄凉、孤独和对丈夫的缱绻之情。陈怀民的妹妹陈难读完该信后,挥
笔写下了《一封致美惠子女士的信》。信中,她愤怒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制
造侵华战争的滔天罪行,表达了对美惠子的关切之情。这封用血泪写成的信,牵
动了亿万人的心弦。武汉各报相继刊登,并被电台译成多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
。香港《读者文摘》把美惠子和陈难的信一起刊出,并介绍她们通信,建立联系
。这事轰动了全世界,形成了强大的反法西斯舆论,引起了日军方的极大恐慌。

  日军遭到重创后,在1个月内再未敢进犯武汉,直到5月31日,才又恢复
了对武汉的空袭。
  5月31日上午,日本海军第12航空队的11架战斗机袭击武汉。苏联志
愿航空队"正义之剑"大队的21架И-15和10架И-16立即升空,爬到1
500米高度,作为主力迎敌。与此同时,中国空军第3大队的4架И-15、
第4大队的8架И-15和6架И-16也爬上了2400多米的空中,构成了
立体纵深的空战态势。
  12时许,日机窜入武汉上空,见中苏空军已排好迎战队形,急忙掉头回窜
。中苏空军勇士气能放过这一歼敌良机,近50架驱逐机如猛虎下山一般扑向日
军机群,当即击落日机数架。苏联飞行员古班柯在击落一架敌机后,机枪子弹已
打光。他不甘撤离战场,遂开足马力,猛地向一架日机撞去,将这架日机的机翼
撞断。失去一条"翅膀"的日机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头栽向地面。而古班柯却以高超
的技术操纵负伤的飞机安然返回。
  至此,中国空军在武汉上空进行的"2·18"、"4·29"、“5·31"3
次大空战中,共击落日机40余架,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取得空前胜利。
为了悼念在空战中牺牲的陈怀民等中国空军的英灵,6月5日,国民政府在汉口
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那天,武汉三镇万人空巷,人们纷纷涌向会场,默默悼念
为中华民族的安危献出生命的烈士。中共中央代表陈绍禹、周恩来、博古等亲临
会场,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驻汉办事处献上花圈和写着"义薄云天"的横幅,挽联
上写的是“捐躯报国"4个大字。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天外飞仙]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8.37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