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itqiqi (祺祺^_^), 信区: Green
标  题: 转自盛唐: 外公第一次杀鬼子*****绝对好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3年08月16日18:08:30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外公特自豪:我可是连里的技术能手、新兵的“三项教官”(射击、投弹、拼刺刀),别
看没立过功,可连里、班里都拿我当主力呢。 
    可一提起第一次杀鬼子,外公就特郁闷,说:多半年了,一个鬼子都没打死,看着一
块来的新兵立功的立功、受奖的受奖,还有人当上了副班长……,特没脸见人。 
    外公说:其实这半年多里,也有好几次机会杀敌,可就是命不好,老差一点。 
   (我十分惊异外公认为自己命不好,半年多,连里伤亡几十号,可外公一个新兵蛋子却
毫发未损,用现在的词来形容,简直就是“幸运星”啊。可外公却一点也不觉得幸运,反
而因为没亲手打死鬼子,会怨自己命不好。真的搞不懂那时人的心理) 
    外公说:有三次,我不仅没杀成鬼子,还挨了严厉批评,差点受处分。 
    一次在一个麦场(老乡晒麦子磨面的地方)拼刺刀时,一个小鬼子眼看就招架不住了
,踉踉跄跄的直往后退,我正要突刺,恰在这时小鬼子一脚拌在一个废磨盘上,摔了个仰
吧跤子,我顺势往下戳了一刺刀,小鬼子一轱辘,我一刺刀戳在磨盘上,刺刀当时就断了
。我抡起枪砸了一枪托,鬼子又一轱辘,我一枪托砸在磨盘上,枪托也碎了。接着我又抡
起枪往鬼子身上拍……,可一楞神的工夫,小鬼子三轱辘、两轱辘,爬起来拖着枪就跑,
我拔腿就追……。啪!一声枪响,鬼子倒地。鬼子让赶来的班长干掉了。 
    外公说,这时我手里握的枪,没刺刀、没枪托,枪管是歪的,还真不如根烧火棍呢。
抡着这样的“武器”追全副武装的鬼子….想想就后怕。用班长的话说,叫:你找死啊!以
后,一到兄弟部队互相介绍英雄事迹,战友们都要拿我打哈哈:不如你呀!拿着根烧火棍
就能追得端三八大盖的鬼子满街跑。 
    回来后,外公因为损坏了武器,受到领导的批评。 
    还有一次,外公的部队打了胜仗,正追杀残余鬼子。正巧,一个鬼子小队长骑马逃跑
,经过外公所在的班。击毙鬼子小队长(那时,一般抓不到活的鬼子),这可是个立大功
的好机会。外公举轻就打,枪响马倒(外公为了保险,先瞄着马给了一枪)。不等鬼子爬
起来,外公照着鬼子一扣扳机——靠!瞎火。 
    我说:快再打一枪啊! 
    还来得及等你打呀,别的战友的枪早响了。外公说:就这样,这立功的大好机会让其
他战友“抢”走了。不过,全连的战友都感谢我——有马肉吃了。 
    最难忘的是班长牺牲的那次。外公已经代理副班长了。一次,鬼子依托一堵半截墙顽
抗待援。八路军必须尽快歼敌,撤出战斗。 
    外公的班已经突到距敌六、七十米的田边,再往前就是开阔地了。鬼子的机枪突突作
响,班长这时决定用手榴弹。大家都看着外公——这么远投弹外公自然是众望所归,一般
情况下投弹,外公不用助跑,甩手就六、七十米。可当时情况不同——爬在田边洼地沿后
,别说站起来,一弓身子就成鬼子活靶子了。爬着投弹,使不上劲呀! 
    外公使劲投了两弹,都差二十几米呢。后来外公一咬牙,趁着鬼子火力稍迟疑,站起
身来投了一弹,大家眼见手榴弹勉强越过了墙头——唉,没响,外公一急,没拉弦就扔了
。 
    小鬼子也一楞神,火力顿了一下(他们哪知道扔过去的手榴弹没拉弦啊),还是班长
反应快,趁着火力一停顿(也就一、两秒),站起身来,紧跑了几步(班长投弹得助跑才
能扔六、七十米),连扔了两棵手榴弹,就在手榴弹爆炸前,鬼子的机关枪又响了,班长
倒在血泊中。 
    战后,外公被连里点名批评,代理副班长也撤了,并降到留守处(地方部队)转移伤
员。 
    每提起此事,白发苍苍的外公都眼泪汪汪:唉,要不是忘了拉弦,既炸死一片鬼子,
班长也不至于牺牲。 

    在转移伤员途中,一次意外,外公终于迎来杀敌机会。 
    留守处一个排受命保护伤员转移,连带运送子弹。地方部队的一个排,不到30人,还
不是人人都有枪。转移途中在一个村子休息,不想,由于汉奸告密,遭到鬼子偷袭。由于
有伤员,突围是不可能了,只能固守待援(好在弹药充足)。外公属于刚犯了错误的,没
有枪,只好看护伤员、运送弹药。 
    外公说:村东头的是伪军,主要由民兵对付。西南是百十个鬼子,由八路军顶着。听
着前面枪声跟爆豆似的,心里那叫急呀。 
    最紧急的时候,鬼子一度突进了一块阵地,几个战士和十几个鬼子肉搏。渐渐鬼子占
了上风。此时,外公送弹药恰巧赶到,二话不说,拣起一只步枪就杀了进去。 
    外公说:我当时就觉得血往上涌,两眼发直,看见鬼子就想杀。 
    外公认准一个鬼子,三下两下就把他逼到一棵老槐树下,一个突刺、刺进鬼子胸时一
扭手腕、鬼血喷了一身……外公几次使劲都没把枪拔出来——把鬼子钉在槐树上了。 
外公说:那一刻,我浑身轻松,好象所有的晦气都随着鬼血冲掉了。 
    看着外公就神采飞扬的讲述、闭着眼的回忆、特畅快的感觉,我理解,这就是我们今
天常说的——爽! 
    外公扭下死鬼子手里的三八大盖,转身又向别的鬼子杀去。一口气又刺倒三个、刺跑
两个。接下来,外公和阵地上活下来的两个战士一直坚守到增援部队赶到。 
    战后,外公立了功,并且又回到了主力部队。 




    外公一点也不牛,还曾是个逃兵,一听鬼子投降,说什么不愿再打仗了(有战争残酷
,怕死的成分),没办复员手续就跑回老家种地了。外公大名程万春,原河北省肃宁县大
徐庄人,后来地名改叫什么公社(乡)之类的。 
一点不吹,外公打过鬼子,父亲打过鬼子,唉,惭愧啊,到我这辈子却要与鬼子友好。 

/*这篇文章至少说明八路并非游而不击,相反却打的
http://202.118.238.73/bbs/UploadFile/200381311413962924.gif
http://202.118.238.73/bbs/UploadFile/200381311414462540.gif
http://202.118.238.73/bbs/UploadFile/200381311414996120.gif
http://202.118.238.73/bbs/UploadFile/200381311415563271.gif
http://202.118.238.73/bbs/UploadFile/20038131142012146.gif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50.20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02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