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mikadoswine (钓鱼台), 信区: Green
标  题: 八年血路——抗战八年中的忠义救国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Aug 17 08:29:01 2003)

八年血路——抗战八年中的忠义救国军 
消息源:历史评论 
北京娱乐信报报道的《阿庆嫂戏说变成“风流女”》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读者
对小说《沙家浜》创作者将阿庆嫂戏说成“风流成性,可以令人丧失理智”的女人表示不
理解。而笔者以为小说的不足却在于它和样板戏《沙家浜》一样,是不符合历史环境的精
神产品,把当时活动在江南地区的国民政府忠义救国军部队说得一无是处,违背了历史的
真实。 

一、 八年血路 

苏浙行动委员会下设动员部和游击总指挥部,淞沪别动队归游击总指挥部管辖。游击
总指挥部总指挥刘志陆原属桂系陆荣廷部,后投奔蒋介石。被刘珍年打败后,他便到上海
作了寓公。刘志陆与杜月笙关系甚好,游击总指挥部总参谋长杨仲华也是杜月笙的门生。
新建立的别动队下辖五个支队,其中有半数是杜月笙的门徒。第一支队经向海潜提名,由
脚跨青洪两帮的军统特务何行建(即何天风)任队长。第二、第三支队的队长均由杜月笙
提名,分别由恒社骨干陆京士和朱学范担任。第四支队队长张业、第五支队队长陶一珊均
为戴笠部下。各支队编制为一千五百人,下设三个中队,各中队下设三个区队,各区队下
设三个分队。别动队组建后分布于浦东、奉贤、南汇和上海县等地,接替国民党正规军驻
防。1937年11月9日,第一、二、三支队开始投入阻挡日军精锐的猛攻,第三、第
五支队配合国民党正规军五十师某旅坚守南市三天。11月11日,日军在金山卫登陆后
,第三支队第九大队在国民党军撤退的情况下,曾在青浦阻击过日军,但因敌我力量对比
悬殊,被敌击溃。上海失陷后,别动队除四支队在苏州河北岸全部阵亡,五支队化整为零
转入地下外,一、二支队开赴浦东打游击。三支队一部撤回租界搞地下抗日工作。根据当时担任苏浙行动委员会人事科科长的文强先生的统计,在1937年八·一三
中日淞沪会战中,别动队官兵牺牲1500人以上,受伤的人数在500人左右。 

第二阶段:从皖南祁门改编到1940年孝丰整编 
为了适应1937年年底南京失陷以后的江浙皖沪抗日战场的局势,最大限度地动员这个
地区的抗日力量投入抗战,1938年1月,军统局负责人戴笠在皖南祁门宣布,将苏浙行
动委员会别动队从淞沪战场上撤出的佘山教导团和五支队残部整编为“忠义救国军”教导
一团(亦称“第一支队”)。戴笠自兼团长,俞作柏(一则)任副团长。同年3月,戴笠
又在汉口宣布成立忠义救国军总指挥部,由戴笠和俞作柏分任正副总指挥,参谋长是徐光
英。忠救军教导一团则由俞作柏兼团长,原别动队在江西、浙江的部队改编为忠救军教导
二团(亦称“第二支队”),由王春晖担任团长,别动队在上海的残部后改为忠义救国军
淞沪区指挥部,何行建任总指挥,后改任副总指挥兼第一纵队司令(此人后于1943年在苏
南率部向日军投降)。武汉失守后,总指挥部移设浙江孝丰,戴笠辞去总指挥兼职,派副
总指挥俞作拍接任,参谋长也改由尚望担任。改编以后的忠义救国军,其主要任务是在华
东敌后收容、整训国民政府正规军被日伪打散击溃的部队,并在敌后袭击、骚扰日伪军,
同时,也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搞磨擦、抢地盘。 
在抗日民众的大力支持下,这时候的忠义救国军,就象燎原的火种一样,迅速在江浙
皖沪敌后发展起来,由于部队收容、整训了大批江浙皖沪抗日战场上溃退的正规军官兵,
加上国民政府为这支部队派来了俞作柏、戴笠、周伟龙、阮清源等受过正规训练的高级军
官,战斗力有了提高。例如1938年秋,日军上海派遣军一部进攻金山县韩家坞(当时属江
苏管辖),忠义救国军第九支队第四大队姚杏林部500余人与敌激战一昼夜,日军死伤多人
后撤退。翌年春,日军炮艇3艘途经泖桥,被姚杏林部击沉2艘,日军死伤数十人。日军进
行报复,姚部撤到钱圩李家廊下,联合田峋山、沈俊生部,击毙日军30余人(《无锡市志
·大事记·民国二十七、二十八年》)。至1939年春,忠义救国军已发展到拥有十六
个支队,四个直属大队、两个教导总队,号称五万人。 

第三阶段:从1940年孝丰整编到1945年“八·一五”抗战胜利 
1940年春,忠义救国军在浙江孝丰进行整编,以周伟龙为总指挥(1942年1月,周
调重庆中英特种技术合作所、总指挥一职由阮清源代理)、尚望为参谋长,保留四个教导
团(后发展到六个)和两个训导队,其余改编为小型的行动队(或别动队),任务除在华
东敌后收容、整训各类抗日地方武装部队外,还专门从事情报收集、暗杀、爆破等特务工
作。 
这里,还有这样一段小插曲。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一直在上海遭到日本人监视的英
国驻华情报首脑门德内哥罗来到重庆(此人逃离上海就是忠义救国军的杰作之一),他以
英国大使馆商务参赞的名义提出与中国合组中英特种技术合作所,并表示愿意援助武器装
备和派专家帮助中国组建、训练一支敌后游击部队。于是,军统局在1941年9月进行了研究
,即在重庆近郊沙坪坝红槽房建立起了中英特种技术合作所,1942年1月又在沙坪坝小龙坎
成立了军统局属下的别动军司令部,将忠义救国军改名为“军事委员会别动忠义救国军”
,中英合作所主任及别动军司令均由前忠义救国军总指挥周伟龙担任。戴笠以忠义救国军
为基础,又在汤恩伯、李仙洲等集团军中挑选了部分官兵,组成了七个纵队的别动军。后
来,军统局在援助及训练等问题上与英方意见严重分歧,这一合作于同年4月夭折(据蒋介
石侍从室情报组组长唐纵 1942年4月日记中记载:“英国与我国特务工作之合作,我始终
认为英国另有企图……其目的在取得我特务工作之掩护,以便各地活动。周伟龙得我指示
后,已渐渐发觉其真面目矣。英人想在第三战区设立爆破训练班,已令顾长官制止。别动
军之工作,已严令约束英人不得自由活动……”)。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以后,忠义救国军分四路重回宁沪杭沦陷区,第一路苏嘉沪
区挺进纵队,以第三支队阮清源部及淞沪行动总队为基干,由孝丰附近向太湖以东的苏州
、嘉兴与上海之间的地区活动;第二路澄锡虞区挺进纵队,以第一支队郭墨涛部为基干,
由孝丰向阳澄湖、常熟、昆山之间的地区行进;第三路锡武宜区挺进纵队,以第二支队文
德部为基干,由广德沿太湖西岸向宜兴、无锡、苏州、江阴之间的地区行进;第四路京丹
溧区挺进纵队以南京行动总队(总队长管容德)为基干,进出南京、江浦、丹阳等地。但
由于其时日伪大力开展“清乡”活动,部分忠救军官兵叛变投敌,再加之忠救军在与共产
党武装的磨擦中屡占下风,忠义救国军虽屡败屡战,但其在沦陷区的活动能力大为削弱,
不得不于1942年底前后退回浙江天目山游击区整训,任务除继续从事情报收集、暗杀、爆
破等特务工作而外,主要负责游击区的防务安全(翁养正:《我所知道的忠义救国军》)
。1943年,国民党和美国海军创建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以后,军统局负责人戴笠又报请
蒋介石,请求扩大和强化江南敌后的忠义救国军。在得到蒋氏首肯以后,他调代理总指挥
阮清源少将去将官班受训,请黄埔一期的马志超中将(甘肃平凉人)出任忠救军总指挥,派郭履州少将(黄埔六期,浙江宁海人)为参谋长。同时还加强了官兵战
技教练及政训,轮流抽调各部员兵到皖南雄村军统特训班接受美、中教官的特种训练,学
习爆破、擒拿、情报、电讯等技术;对所收编的地方游击支队派去副指挥或参谋长,建立
政训室,希望通过政训,给官兵灌输反共法西斯思想,使忠义救国军效忠蒋介石,成为党
化特务部队。其时,总部先驻安徽广德县王岭,后移浙江昌化河桥,不久又加派王春晖少
将为副总指挥。到1944年春,忠义救国军共拥有三个纵队,五个行动总队、若干地方支队
独立大队,官佐员兵三万一千余人。由于忠义救国军在戴笠的精心策划之下,获得了大量
的美式装备和整训、学习的机会,官兵的素质和装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其时,在浙西天
目山游击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挺伯伯,忠爷爷,28军小兄弟”,可见忠救军在当时浙
西民众中的地位。 
1944年,忠救军的活动地区在长江以南以京沪杭金三角为重点的苏南、浙江敌后地区
,这一地区在当时是国民党的第三战区辖地,因而,忠救军也受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
节制。当时日本败象已露,美军曾计划在我东南沿海登陆,为策应美军,1944年末,中美
双方商定对忠救军作强势备战部署,主要任务是确保京沪铁路、沪杭铁路沿线以及杭甬路
西段交通安全,控制浙赣铁路北段,并在江、浙一带对日军进行情报收集、暗杀、爆破之
类的特种战争。其主要方案为:一、在浙江于潜县方元铺设忠救军前进指挥所,由马志超
坐镇,指挥所部对日军作战,确保苏南、浙江铁路沿线交通安全。二、在浙江瑞安县玉壶
设忠救军温台指挥部,派郭履州(忠救军少将参谋长)为指挥官,张为邦(忠救军浦东行动总
队长)为副指挥官,在浙东、浦东、崇明对日军进行特种战争。三、在浙江分水县合村设忠
救军淞沪指挥部,派阮清源为指挥官,指挥淞沪附近地区游击队防堵日军。四、在浙江桐
庐设立忠救军鄞杭指挥部,派鲍步超(忠救军第三纵队少将司令,黄埔六期,浙江淳安人)
为指挥官,在富春江及杭州湾一带防堵日军。五、以上温台、淞沪、鄞杭三个指挥部统一
归总指挥马志超指挥。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戴笠正偕美国梅乐斯将军在浙江前线视察,听到消息,立即电告马志超:“日本投降,战事结束
。但国内问题很多,一时尚难解决。吾人责任,尚异常艰巨!”并对忠救军下达如下命令
:一、淞沪指挥部部队,担任警戒上海近郊的浦东,防堵不明部队(按:指中共武装)向上
海郊区渗入;二、第三纵队立即挺进富阳、杭州;三、京沪行动总队负责维护京沪铁路沿
线交通畅通和安全;四、沪杭行动总队负责维护沪杭铁路沿线交通畅通和安全;五、第二
纵队、第五纵队仍遵照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命令,防守与维护天目山区的治安,保护当地
民众安全。在戴笠的命令之下,忠义救国军鲍步超部火速开进杭州市,并与汪伪浙江省长
丁默村配合阻止别的部队进驻杭州,郭履州部光复了温州和海门;“被不明部队包围”的
崇明岛,则由张为邦派兵“解围”。在上海,国民党中央军尚未抵沪前,阮清源把淞沪指
挥部所属部队部署在沪郊,并派特务队大队长裘雨萍率部进入上海市区,协同周佛海(重
庆8月12日已电令,任命大汉奸周佛海为上海行动总队总指挥)所部伪军警备市区,联络日
军驻沪十三军松井中将司令官,阻抗中共武装进入上海。 
抗日胜利后,忠义救国军以及军委会别动军(总司令周伟龙)、交通巡察部队、中美
合作编练的教导营以及周佛海的汪伪税警总团,合并成立了交通警察总局,编成十八个交
警总队(特种团),进驻铁道、公路等部门,维护交通。另有一部分不愿离乡背井的忠义
救国军官兵就地转业,自谋生计(大部被编入当地的保安团、队)。至于后来在三年国共
内战当中,马志超和郭履州(郭已任交警副总局长)率五个交警总队参加国共淞沪大战,
以及上海及江苏、浙江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依托忠救军旧部,成立“东南人民反共救
国军”,妄图制造宁沪杭甬动乱,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那就不在本文所述及的范围之内
了。 
 



--
  http://photos.gznet.com/photos/1089505/1089505-Zj3hlFzrKHt48ONQqg8abRG1ECZGe!.gif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210.46.69.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