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聚焦抗战胜利日:日本侵华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Sep  3 08:36:18 2006), 转信


来源:新华网  作者:白瑞雪 李宣良

http://mil.eastday.com/m/20060902/images/00754335.jpg
左图:老将军李水清,中图:老红军袁林,右图:老红军夏精才。 新华社记者摄 

  从1931年到1945年,大半个中国被践踏,930余座城市被占领,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
3500多万人或伤或亡…… 

  翻开中国抗战史,一组数字浓缩着侵华日军带给中国的巨大灾难。 

  抗战史专家认为,因为日本的侵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被延缓达半个世纪之久,并且至
今还面临着一系列未解决的战争遗留问题。 

  日军针对平民的残杀手段达数百种 

  【声音】 

  “邻村的寸长宝在探亲路上被日本人抓去带路,日军要他去找葱姜,找来后,日军突然
把他绑在树上,用刺刀在他的肚脐上下猛地划开,肠子全部落地,心肝被日军掏出来和着葱
姜炒着吃……” 

  ——云南省腾冲县72岁的段培东说。1942年,日军入侵滇西,8岁的段培东目睹了日军
占领腾冲后的种种暴行。 

  【事实】 

  从1937年到1945年的8年间,日军在中国制造了数万起杀害平民的血案,其中较大规模
的不下4000起,遇难的中国同胞达数千万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卞修跃博士的研究表明,日军对中国人民采取的残杀手段
多达250多种。平顶山惨案、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手无寸铁的平民沦为日军练习刺
杀的活靶、细菌武器研究的实验品、开发矿山的人肉机器。 

  “日军的残暴程度,超乎人类理性所能想像。”卞修跃说,更令人发指的是,这些残杀
手段同样用于妇女和儿童。 

  中国经济损失是1936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2310倍 

  【声音】 

  “日本人开采中国煤矿是破坏性的,就像我们有些人吃枣,只把中间的枣肉吃掉。本溪
80%的煤都被他们拉走了,他们把煤拉到日本沉入大海放着,而我们的煤矿已被挖光,停了
产。” 

  ——辽宁省本溪市77岁的郭金秀说。9岁时,他随父母从山东被骗到本溪煤矿当劳工。
 

  【事实】 

  在疯狂侵略的同时,日军对中国进行了史所罕见的掠夺和破坏。 

  多达33万多人的日本“开拓团”抢占了东北的黑土地,迫使500万中国农民流离失所,
还有一些则是在日本组建的1.2万多个“集团部落”中饱受屈辱、忍饥挨寒;侵华日军从中
国掠走钢铁3350万吨、煤炭5.86亿吨、木材1亿立方米,而这些资源中的相当一部分,今天
仍储存在日本这个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里……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抗战期间,中国遭受的直接财产损失高达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达
5000亿美元。两个数字的总和,相当于1936年即全国抗战开始前一年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2
310倍。 

  战争创伤至今未平 

  【声音】 

  “每次有人来采访或者看了有日本鬼子的电视,晚上就要做噩梦。去东京法庭告状败了
的话,我还要告。” 

  ——海南省三亚市82岁的林亚金说。抗战期间,她被日军掠为“慰安妇”长达两年。2
006年8月30日,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判决,中国海南省林亚金等8名“慰安妇”诉日本政府案
败诉。 

  【事实】 

  “硝烟已经远去,但战争留给中国人民的创伤至今仍未平复。”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
究所研究员高洪说。他认为,日本侵华遗留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劳工问题、“慰安妇”问题
和遗留生化武器问题。 

  被掠往日本的4万多名中国劳工中,近7000人死在日本。而究竟有多少中国妇女遭到蹂
躏,至今没有确切数字,其中公开“慰安妇”经历的幸存者今天仅剩下数十人。多年来,在
日本境内起诉日本政府的案件无一胜诉,而遗留在中国境内的日军生化武器已经接连造成多
起伤人事件。   永远的“八一五”老红军老将军回眸抗战胜利时刻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那一天,是农历七月初八。”对于89岁的李水清将军来说,61年前的“八一五”和7
0年前的长征会师那天一样,是与生命同样重要的日子。 

  为了这个令中华民族含泪欢笑的日子,李水清和他的长征战友们付出了太多太多…… 


  “民族独立,那是我们自打当红军就有的理想。” 

  参加过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老红军袁林还记得,早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
九一八”事变的第3天,中国共产党就发表了抗日宣言;诞生不久的红色政权还面临着国民
党军队重重“围剿”,杨靖宇、赵一曼等共产党人已被派往东北组织抗日斗争;中央红军长
征前3个月,“抗日先遣队”红7军团突围北上……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6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