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ugemouse (爱谁是谁), 信区: Green
标  题: 解密:最早轰炸日本的是中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8月31日16:27:22 星期五), 站内信件


2001年,电影史上耗资最大的影片《珍珠港》在全球公映后引起了轰动,在京城也赢得
不凡的票房业绩。《珍珠港》其形象逼真的三维电脑动画、曲折缠绵的三角恋爱情节、
惊心动魄的立体声音响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现了60年前那场举世震惊的战争灾
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个真实的事件——英、德间的“不列颠之战”、日军
偷袭珍珠港和杜立特首炸东京。
  ■最早轰炸东京的并不是杜立特航空队,此前四年,中国空军就“轰炸”了日本列

  轰炸东京是该片的重头戏之一。历史上,詹姆斯·杜立特将军也是因此战而成名的
。但二战中,美国并非第一个空袭日本的国家,早在杜立特航空队轰炸东京之前四年,
中国空军的轰炸机就“光顾”过日本列岛。
  1938年5月19日夜,中国空军第十四飞行中队队长徐焕升、第十九飞行中队副队长佟
彦博,带领机组人员,各驾驶一架美制“马丁”B-10B型轰炸机,从宁波机场加油后起航
,越洋飞往日本本土。他们于20日凌晨抵达长崎、福冈、九州等地上空,从3500米的高
空散发传单百万份,并投下了照明弹。然后,两机组安全返回南昌和玉山基地。传单警
告日本军国主义者:“尔再不训,则百万传单,将一变为千吨炸弹,尔再戒之。”这就
是曾轰动中外的、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著名的“纸片轰炸”。
  当月30日,中国空军再次派出飞机,示威性地飞至日本九州,侦察敌情。
  此一远征日本的军事行动,大大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给扶桑岛国的民众
造成了心理上强烈的震动。
  “马丁”B-10B是由美国于1932年开始研制,1934年装备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中国
于1935年即向马丁公司订购了9架该型机。它的最大飞行速度较高与国民党空军现役的战
斗机差不多,属于当时中国空军最先进的轰炸机。因而,用它担当了“空袭”日本的重
任。
  ■选中杜立特任轰炸领队,原因之一是他曾担任广东空军司令部的顾问
  ■行动的关键,是如何保证大型陆基飞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
  与国民党空军“象征性的远征”行动相比,美军对日本人可就没有那么客气了。19
41年12月8日,为了报日军偷袭珍珠港的一箭之仇,罗斯福以最高统帅的名义,向美国陆
军和海军下达了军令:不惜一切代价,回击日本。
  但那时海军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吨位小、航程短,要想用舰载机去轰炸东京,航空
母舰必须跑到靠近日本列岛的水域。而在日本周边800公里的范围内,日本海军布置了大
量的巡逻艇。为防止被敌发现,美军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必须在880公里以外的区域起飞,
往返就是1760公里。对此,海军的舰载机无能为力。
  何况,为了保证航空母舰的安全,舰载机起飞后,航母必须立即撤离。
  这样,舰载机一离舰,就等于自杀。当时,唯一的办法就是用陆军的远程双发中型
轰炸机B—25B进行改装。
  经缜密的研究,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将军和海军上校弗兰西斯·劳同时提出了一
个大胆的设想:跨越太平洋,用航空母舰搭载中型轰炸机,对日本本土进行惩罚性轰炸
。这一任务交给了阿诺德的参谋官美国陆军航空兵中校杜立特。
  时年45岁的杜立特是美国陆军当时最杰出的飞行员之一,他保持有9项飞行速度的纪
录,并且是美国第一位实施“盲目”着陆、第一位在12小时内飞越美国大陆的人。1936
年,杜立特曾来华担任广东空军司令部的顾问,对中国大陆和远东地区的情况颇为了解
。由他担任空袭日本的领队是最为合适的人选。
  此次轰炸东京行动的关键是,如何保证大型陆基飞机从海军的航空母舰上安全起飞
。因为,“大黄蜂”号航母的飞行甲板的长度不过150米,在这样短的跑道上满载升空是
极为困难的。B—25B型机与其它型号的B—25相比,机载自卫武器较少,重量较轻,但仍
嫌太重。因此,改装工作主要是拆除机上对作战使用和飞行安全影响较小的次要设备,
以减轻飞机的起飞重量。而训练工作则主要集中在练习从短跑道上起飞的技术。这在《
珍珠港》一片中,有较精彩的描绘。
  ■关于轰炸的电报其实早为日军截获
  ■“日东丸”号已用明码电报向指挥部发报:发现美国的航空母舰
  1942年4月13日,“大黄蜂”号航母编队与从珍珠港出发的第16特遣舰队会合。早在
4月10日,两支舰队间的电报往来就被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电讯人员截收。日军正确推测
出,美国人可能会用航母舰载机袭击日本。但他们判断,美军的航母要靠近日本后,其
舰载机才能出动。只要尽远派出海上巡逻监视哨,便有足够的时间来拦截敌机。
  4月14日,在“大黄蜂”号上举行了一个特别的仪式。该舰舰长米切尔海军中校将5
枚日本政府颁发给美国人的勋章移交给了杜立特因为这些勋章的得主要求将它们绑在炸
弹上送还给日本人。
  4月18日凌晨3点,美国特遣舰队发觉前方有军舰活动,后查明是两艘日本海军的小
型巡逻艇,其中一艘是“日东丸”23号。舰队司令哈尔西海军上将当即下令:迅速将敌
舰击沉。但此时,“日东丸”号已用明码电报向日军指挥部发报:在离东京1120公里处
发现美国的航空母舰。
  经与杜立特商量之后,哈尔西命令:为了达成攻击的突然性,B—25B飞机提前几个
小时起飞,由黄昏攻击,改为白天轰炸。这样一来,按照原先的计划勉强够用的燃料,
可能因增加800公里的航程而难以维持。为保证飞机在执行完任务后,能从日本飞到中国
大陆,他们决定,除将油箱全部加满外,每架飞机还把部分机枪拆掉,并在机舱内另外
放置10桶罐装的汽油,以便途中补充。
  ■杜立特第一个强行起飞后,一开始是冲向了大海
  ■轰炸当天,日军巡逻机发现了美机,但报告传到了东京,无人相信该机是美军
  ■就在几分钟前,东京刚刚结束了一场大规模的防空演习
  8时18分,带队机长杜立特第一个起飞。由于他驾驶的飞机排在第一位,因此,可供
使用的跑道长度最短。何况,驾驶B—25B从航母上起飞,以前从未有人尝试过,其危险
性可想而知。果然,加大马力的飞机冲到航母甲板的尽头,仍无法拉起。飞机离舰后立
即下沉,使众人惊出一身冷汗。所幸,航母的飞行甲板离海面尚有几十米的高度,飞机
在下坠的过程中,积累了速度,升力逐渐增大,才最终被拉起。
  后续的B—25B轰炸机,因可用的跑道较长,起飞倒还算顺利。9时21分,最后一架B
—25B成功离舰。根据已拟定的计划,整个机群不进行编队,各自单独活动。
  日军在接到“日东丸”23号巡逻艇的报告后,已知道美国人的空袭不可避免,但他
们依照美军舰载机的性能分析,断定美国的航空母舰必须驶到离日本550公里处的海域,
其舰载机才能起飞。对付美机,应该还有一天的准备时间。日军已为此而调派了200来架
作战飞机进行拦截和抗击。还计划出动十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袭击美国舰队。然而,人
算不如天算,日本人判断失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4月18日9时40分左右,日军的海上巡逻机发现在距日本本土960公里的上空有一架双
发飞机在向西飞行。报告传到了东京,但无人认为该机是美军飞机。因为到那时为止,
美国的航空母舰从未装备过双发的舰载机。
  凑巧的是,为了应付美国可能进行的空袭,当天上午,东京地区刚刚举行了一场大
规模的防空演习。防空演习大约在中午时分结束。几分钟后,杜立特机队就抵达了东京
上空。多数市民见到低空飞过的飞机时,仍以为是在演习,一些人还向B—25B招手欢呼
呢。
  更巧的是,日本首相东条英机陆军大将当时正搭乘一架美国制造的民航机去外地视
察,刚好在空中与美军的B—25B相遇。东条英机的秘书西浦大佐从舷窗内向距离不远处
的飞机望去,觉得这架飞机的样子很奇怪。等他定睛一看,才不禁大吃一惊,该机竟涂
有美国陆军航空兵的标志!可惜,美军飞行员不知道旁边那架民航机上坐着什么人,没
有开火就飞走了,丧失了一次极好的立功机会。
  领头的杜立特于12时30分左右到达东京市区上空,轰炸员普雷默用轰炸瞄准具瞄准
目标后,投下了第一枚复仇的炸弹。随后跟进的各机也一一掠过东京上空,陆续将其所
带的4枚炸弹和燃烧弹投向地面,整个过程历时不到一分钟。另外3架B—25B则按照原计
划,分赴神户、名古屋等地执行了攻击任务。
  此次空袭,由于提前行动,大大出乎日本军方的意料,从而达成了奇袭之效。在《
珍珠港》一片中,这次空袭行动遭到了日军高射炮火的猛烈还击,形势甚为紧张。实际
情况并非如此。由于杜立特机队突然而来,出乎日本人的意料,所以,16架美军轰炸机
几乎未遭抵抗就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由于原计划改变,中国方面措手不及
  ■60余名飞行员被中国军民救出
  由于提前起飞,造成了与中国方面的联系出现误差,使得由“大黄蜂”号上起飞的
16架B-25B飞机多数在中国迫降时大多数被毁。但这一军事行动达到了战略上的目的,它
极大地振奋了美国的民心士气,为日后美军取得太平洋海战和登陆作战的胜利,奠定了
基础。杜立特也因这一出色的军事行动而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在《珍珠港》一片中,只反映了一两架迫降在中国大陆的B—25B飞机机组人员与侵
华日军斗争的情况,对参与救援美国飞行员的中国军民却很少着墨,片中出现的中国人
仅仅是几个模糊的身影,而且只说了一句话:“美国人,我们是中国人。”事实上,杜
立特航空队的大部分队员能够生还,与中国军民的救助是分不开的。
  按照与中国当局事先秘密商定的计划,杜立特航空队在完成空袭日本的任务后,将
直接飞往中国浙江衢州的丽水机场或江西的南昌机场着陆。然后,在中国地面勤务人员
的支援下,迅速加油挂弹,对华东和台湾地区的日军航空设施进行连续轰炸,以夺取局
部制空权。
  为了便于与盟军飞行员联络与沟通,国民党空军指挥部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密令,特
地抽调了英语口语好的几位大学毕业生,到空军基地担任翻译和联络工作。由于遇到意
外情况,轰炸东京的行动提前,而当时的通讯系统和引导设备又不够完善,等消息传到
成都的空军总部,再转发给备降机场时,连续飞行了13个小时的杜立特航空队的飞机,
大部分已燃油耗尽。时值晚上9点多,天气不好,又因联络中断,找不到机场,飞行员们
只好跳伞或迫降。
  参加轰炸东京的16架B—25B飞机中,有一架飞往远东的海参崴,被苏联当局扣留。
其余的15架飞机,均因负伤、故障、油料耗尽而迫降或坠毁在中国的沿海和大陆。5名飞
行员在跳伞、迫降中牺牲,8名飞行员被日军俘虏(后来,1人死于狱中,3人被日军杀害
),剩下的60余名飞行员包括杜立特在内,均在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区被中国军民救
出。
  由杜立特中校亲自率领的一号机组,在衢州以北112公里的地方跳伞。机组成员分别
被当地农民和自卫队发现。获救后的杜立特对帮助过他们的小学教师朱学三说:“美国
人永远也不会忘记救援过自己的中国恩人。”
  由飞行员胡佛任机长的二号机组在宁波附近成功迫降,机组人员无一受伤。他们意
外地遇到了当地游击队。在清华大学毕业的刘同生等人的协助下,该机组于5月14日被护
送到了重庆。二战后,刘同生赴美留学,后加入美国籍,现为轰炸东京人员协会的名誉
会员。
  而由哈尔马克任机长的6号机组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其座机迫降在浙江沿海,两名机
组人员受重伤,还没游到岸边就淹死了。剩下的3个人——哈尔马克、梅德和尼尔森虽然
上了岸,但很快就被日本人俘虏,押到上海审讯。迫降时,机长哈尔马克已负伤,不久
即被日本人枪杀。梅德在恶劣的环境下死于狱中。只有尼尔森侥幸生还,二战后被释放

  ■每隔十年或五年,杜立特们都要聚会一次,纪念那光荣的日子
  ■B—25B现在已是稀世之珍
  1942年4月底,宋美龄代表中国政府向安全抵达重庆的杜立特等美国陆军的飞行人员
授勋。5月5日,杜立特奉命先行返回美国,受到热烈的欢迎。他被美国国会授予了最高
荣誉勋章,并破格由中校晋升为准将。
  1952年,杜立特航空队的幸存者们举行了战后的第一次团聚。以后,每隔十年或五
年,他们都要聚会一次,以纪念那光荣的日子。
  1990年9月,杜立特将军和44名尚健在的袍泽,委托一个5人调查团,联袂来华寻访
救助过他们的恩人。在浙江省对外友协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们终于找到了数十位曾
经营救过美军飞行员的中国公民。
  1992年,在杜立特航空队轰炸东京50周年之际,美国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当时
的美国总统布什和杜立特将军分别致信祝贺,并向“保护过美国飞行员的中国公民致以
特别的问候”。
  同年,杜立特的侄女代表杜立特到中国访问,希望能在大陆找到一架轰炸东京后迫
降在中国的B—25B型飞机的残骸。结果,仅在浙江地区的一座山上发现了一台破损锈蚀
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成为目前唯一保存的历史见证。
  在浙江象山港访问时,当地渔民说有人曾在退潮后的港口外海面,见到过一架飞机
残骸的尾部。不久,中国航空博物馆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派人到这一带海域搜寻,未
果。

--

                         故国虽大  好战必亡
                         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我是一只大老鼠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6.22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26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