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另一场战争--希特勒核他的将军们(上)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at Jul  1 19:39:56 2006), 转信


来源:《兵器知识》

http://www.cngc.com.cn/upload/兵器知识06.03/另一场.jpg

    在二战中,阿道夫?希特勒常常不信任他的将领们,他总是斥责他的将军, 这种情况在德军遭遇了东线失败之后更为严重。实际上,早在德军凯歌高奏的1940年,希特勒的将军们就已经和他们的元首之间产生了诸多分歧。 

  1924年希特勒写作《我的奋斗》时,曾把一战时的德军总参谋部视为“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强权机构”,但当他攫取了国家最高权力成为“元首”后,他很快发现总参谋部并不愿意成为他的新政策的工具,他们有着自己的原则。希特勒还懊恼地发现,总参谋部拒绝转变,也拒被利诱收买。由于要依靠总参谋部扩充军备,因此希特勒不得不违心地支持这一群自己所鄙视的人。但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尽管总参谋部有自己的办事原则,但他们同样希望德国能够重新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也同样相信希特勒所说的,通过有限的征服行动可以重建德意志帝国的霸主地位。正因如此,总参谋部中大多数人都仍然支持他们的元首,也同意其提出的领土扩张要求。 

  起初,希特勒的将军们反对任何可能引起第三帝国社会结构变化的侵略行动,但当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之后,大多数人都转而同意希特勒在领土扩张问题上越来越大的胃口。然而,当希特勒于1939年10月提出在西线发动进攻的方案时,还是引起了相当多人的忧虑。 

黄色方案 

  1939年10月19日,总参谋部极不情愿地发布了第一份发动西线攻势的“黄色方案”(Plan Yellow)计划书。将军们绝非真正的和平主义者,他们只是不相信德国能够迅速击溃法国,他们以为德国要想发动欧洲攻势,还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似乎更多的是在充当一个喋喋不休的督战者。希特勒在总理府作了一次长篇演说,其中他蔑视总参谋部对于西线攻势的悲观情绪,并公然宣称他所害怕的是如果黄色方案不能够立即实施,那么“在一个晴朗的冬夜,不列颠和法兰西可能就会兵不血刃地到达缪斯河”。他宣称,他的将军们应该和每一名士兵一样恪尽职责。他深知“措森精神” ( the Spirit of zossen ,措森为柏林以南16英里处的一座小城,是德军总参谋部所在地)深深地影响着高级将领,他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思想的存在。在希特勒眼里,不能在他所要求的时间内发动战争,就是对元首的不忠。因此,他认为那些坚持继续扩军做好准备后再发动攻势的将领们是他的“反对者”。 

  在凯特尔元帅面前,希特勒赤裸裸地表达了自己的这些疑虑,并且愤愤地斥责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OKW)“和其他将领合谋反对元首”。他坚持要求凯特尔接受他的观点并忠实代表其意志,而不要考虑战争部的态度。当凯特尔突然转向他要求调离时,希特勒忍不住跳了起来并且告诉他那是一个“荒谬的想法”,他还告诉凯特尔,他必须理解他所面临的困境。希特勒说,他的将军们如果不是优柔寡断的顾虑外交问题,而把更多的精力用来研究如何尽快为一场战争备好他们的铠甲的话,一切就会好办得多。 


  几天后在总理府,在他的那些局促不安的将军们之前,希特勒兴奋地把他的进攻方案送达陆军总司令部。布劳希奇显然对此十分惊讶,立即表达了自己观点。他担心法国人不会自动穿越比利时,而是据守原地直到他们觉察出德国的突破行动。到11月初,由于德军内部高层仍然弥漫着对西线攻势的忧虑,布劳希奇设法获得了一次向希特勒坦陈的机会,以期改变元首的决定。开始时,希特勒还能耐着性子听来自他的陆军总司令的反对意见,但当布劳希奇批评德军在波兰战役中的恶劣行径,甚至提到某些部队的叛乱时,希特勒再也忍不住了,他突然大吼着命令布劳希奇说明这些发生在哪里,具体是哪支部队,他的脸气得发紫。他喘着粗气冲着布劳希奇咆哮,从他发抖的手中抓过那可怜的备忘录拼命撕扯着,那种愤怒的程度真是前所未有。 

http://www.cngc.com.cn/upload/兵器知识06.03/另一场1.jpg

    希特勒大叫着要求布劳希奇拿出他所指责的“丑闻”的证据,他满嘴白沫地叫嚷着说,“军队的统帅们根本不想打仗”。这一次,“措森精神”及总参谋部里的小集团再也不能阻止希特勒了。希特勒离开了房间,房间里只剩下脸色苍白、神经紧张的陆军总司令。关于此事,后来希特勒向他的秘书弗劳林?克里斯塔?施罗德尔口述了一封措施强硬的信件,他把布劳希奇的意见描述成彻头彻尾的谎言,随后就口授命令要求解除其职务,好在后来凯特尔说服了元首收回成命。 

  “黄色方案”仍然在继续延迟,统帅部(OKW)和陆军总司令部(OKH)之间的意见分歧日益尖锐,即使在OKW内部也分化为两派,至少有两位将军——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和托马斯将军,和大多数的军官一样站在陆军的一边。 

  1939年11月23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大厅内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演讲,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在惯用的低沉语调中开始演说,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推测和看法。随后他用激动的语气描述道,即将到来的战争将是一雪上次世界大战中德意志所遭受耻辱的“光辉的复仇火炬”。他继续用充满敌意的语气谈起他那些懦弱的军事将领们的防御战略,“如果他们耐心读一读毛奇的著作,他们就会明白只有通过进攻才能决定战争的结局”。他赞扬了空海军所表现出的进攻精神,嘲笑陆军将领们,说他们和1914年一样缺乏赢得一场战争所必需的勇气和能力。希特勒重申他要坚决消除陆军高层蔓延着的失败主义的顽疾。 

  当天傍晚,神情沮丧的布劳希奇再次出现在元首面前,他冷冷地告诉希特勒如果他对自己没有信心,他会递交辞呈。但希特勒拒绝接受布劳希奇的辞职请求。他轻蔑地把辞呈推到一边,提醒他“一名将军应该像其他的士兵一样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一天是德国军事的耻辱日,弗朗茨?哈尔德将军在日记中把那天描述成“危机四伏的日子”。从那天起,公开抵制希特勒的西线进攻方案的企图彻底失败,尽管仍然有少数将领持反对意见,但是陆军总司令部的落魄结局让他们大为惊骇,让他们明白反对意见根本不可能被采纳。 

  于是总参谋部就只能采取消极抵制的办法,希特勒仍然怀疑将军们在背后不执行他的命令。更为糟糕的是,德国《德意志讯报》此时偏偏刊登了一篇关于元首总部的颇为敏感的文章。希特勒看到此文勃然大怒,指责该报说“总参谋部是历史的缔造者”,而不是他。 

  数月之后,希特勒终于发动了入侵法国和低地国家的“黄色方案”,而他的总参谋部也很快发现,元首的计划正在变成一次伟大的胜利。总参谋部的多数人都对西线战事的结果感到满意,而且已经准备停止进攻,保卫已经取得的胜利成果。但是希特勒并不满足于此,他的头脑中已经产生了更大的征服计划。 

入侵苏联 

  1940年晚些时候,面对西线的节节胜利,被那些把他标榜为“有史以来最为伟大的战略天才”的宣传口号深深麻醉的希特勒决定趁苏联先动手前和苏联摊牌。但实际上即使在研究侵苏方案的最后阶段,德国对苏联红军仍然十分无知。希特勒的参谋人员所能依赖的只有一些零散的情报,而情报的获得也极为困难。但是这一次仍然是希特勒的总参谋部使他相信,斯大林所指挥的苏联红军在德军面前不堪一击。 

  在制定入侵苏联的作战计划全过程中,没有证据表明总参谋部曾经反对过希特勒的侵苏决定。后来,沮丧的哈尔德撰写了一本充满对希特勒指责的书——《元首冒险的侵苏行动》,书中他宣称军事将领们从一开始就反对希特勒的这一计划。但根据那些曾经跟随哈尔德并经常看到他和希特勒在一起的工作人员回忆,哈尔德给人的印象是他对自己所谓的“冒险行动”报以极大的热情,而正是他本人负责制定了入侵苏联的作战方案。 

  1941年2月1日,陆军元帅冯?博克到总理府向希特勒报到,准备讨论关于进攻苏联的问题。博克同样坚信如果像红色潮水一般的苏联红军和德国军队进行对抗,他们一定会被击溃。然而哈尔德,尽管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苏联军备专家,却信心十足地告诉希特勒,苏联的装甲车辆全都是些老旧不堪的杂牌货,根本无法和德国装甲兵相提并论。 

http://www.cngc.com.cn/upload/兵器知识06.03/另一场2.jpg

    正是由于来自总参谋部的这些信心十足的观点,希特勒侵略苏联的野心极度膨胀起来。最初根据德军的估计,苏军总兵力大约为155个师,但到1941年4月,这一数字已经上升到了247! 4个月后,苏军总兵力的准确数字已经为366个师,而此时德军要想从苏联撤退,一切都已经太迟了。 

苏联人的反攻 

  1941年6月22日,德国终于发动了入侵苏联的战争,每个人都焦急地等待着,好像“巴巴罗萨”的胜利就在眼前。到7月,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已经势如破竹,横扫俄罗斯广裹的土地。然而,尽管希特勒对胜利充满信心,但很快就有大量证据表明,虽然苏联红军遭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损失,却仍然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特别是坦克部队依然数量庞大。希特勒的野战专家此前根本没有提到过苏军坦克部队的具体数量。8月4日,在视察中央集团军群时,希特勒表情凝重地告诉他的一名最优秀的装甲部队指挥官——海因茨?古德里安,“如果我当时知道苏联人有如此之多的坦克,我会重新考虑我们的作战方案”。 

  8月的第一周,来自苏联战事的压力加上他的东部大本营“狼穴”周围的沼泽疟疾,使得希特勒在五年中第一次病了。更糟的是,希特勒的病情刚有好转,他和他的将领们之间就又发生了尖锐的冲突。一天中午,在希特勒地图室举行的一次会议上,希特勒表示希望由南北两个集团军群实施一次大规模穿插机动,从莫斯科的后方对其发起进攻。但布劳希奇和他的参谋们却成功利用了元首身体的虚弱,坚持建议由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发动直接进攻。对此希特勒警告陆军总司令及其支持者,如果直接进攻不能奏效,战局将会陷于胶着,而且俄罗斯的冬季很快就要来临了。但是将领们仍然争辩,坚持对莫斯科发动正面进攻。争论的结果希特勒更加虚弱,不得不回到床上休息,他的病情使得布劳希奇、哈尔德等人获得了和元首战略相抗争的机会。他们偷偷地背着希特勒,将自己的计划付诸实施,也许就是这次战略上的分歧彻底葬送了苏联战役。 

  一周以后的8月18日,当希特勒康复后,最高统帅部内又是一阵骚动。他们接到希特勒发来的一份冗长的备忘录,命令在莫斯科正面的博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进行防御,同时他命令在北方孤立列宁格勒,在南方夺取克里米亚、顿涅茨克的煤炭和工业区以及高加索的产油区。对此布劳希奇很快提交了自己的书面意见,特别要求立即恢复对莫斯科的攻势。希特勒再次拒绝了这一要求并且补充道,“在冬季到来之前我们所要达到的最为重要的目标并不是莫斯科,而是克里米亚。”对此他说,这里是苏联的原料产地和军火工业地区。对于这一宏大的战略构想,即便是希特勒最信任的两位装甲部队指挥官霍斯和古德里安也不能认同。他们提交了很有说服力的报告,告诉元首他们的坦克部队亟需休整,但希特勒却选择了漠然处之,并将其斥为“失败主义论调”。 

http://www.cngc.com.cn/upload/兵器知识06.03/另一场3.jpg

    接下来的几周内,希特勒的军事统帅不断试图说服元首对莫斯科发动进攻。这当然引起希特勒的愤怒,在一份备忘录中,希特勒指责那些将领们全是被自私的骄傲情绪和草率的决定所支配,他把陆军总司令部的官员说成是“在过时的理论中腐朽至极”。哈尔德为此相当不安,准备提出辞职,但布劳希奇告诉他那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台风行动 

  1941年9月下旬,德军攻克基辅并一举俘虏苏军145000人,希特勒公开宣称苏联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被这一系列旋风般的胜利所鼓舞,希特勒开始花费大量时间策划对莫斯科的全面进攻。但这一次,就在几周前还要求希特勒发动对莫斯科攻势的博克元帅却不同意这一计划。他告诫元首,现在这个季节进攻莫斯科已经太晚了。希特勒恼火地回答道,“在我成为总理以前,我常以为总参谋部像一头凶猛的猎犬,如果我不紧紧地拉住它的项圈,它就会噬咬它所看到的任何人;但现在看起来我想错了,它恰恰缺少凶猛的性格。他们从一开始就反对我的计划,他们反对重整军备,在进占莱茵地区问题上犹豫不决,反对进入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甚至对波兰战役也抱有怀疑。我必须要让这些大人们清楚,是我在不断地驱赶着这头猎犬向前”。他对博克的意见置之不理,并且告诉后者,“巴巴罗萨”行动的最后一幕将在莫斯科城外完成。 

  在德军展开对莫斯科的攻势(代号“台风行动”)几周内,博克的部队就陷入了积雪、烂泥和积水中动弹不得。在连续作战中已经疲惫不堪的德军拼尽全力向前进攻,但是俄罗斯大地上海洋一般辽阔的沼泽却迟滞了德军装甲部队的行动。客观地说,布劳希奇和哈尔德都应对“台风行动”的后果承担责任;正如后来戈林在纽伦堡审判时所说的,如果不是他们当初在希特勒生病期间消极对待元首最初的计划,“东线的战事最迟在1942年初就已经完结了。”但实际的情况却是,希特勒眼睁睁看着他那些晓勇的德意志军团被严寒冻僵直至死亡。 
http://www.cngc.com.cn/upload/兵器知识06.03/另一场4.jpg

    德军在中路进攻受挫之后,南路的伦德施泰特也被迫撤离高加索的门户罗斯托夫,并后撤30英里。希特勒闻讯怒火中烧,立即电告伦德施泰特固守原地,不许后撤。伦德施泰特电复希特勒的东普鲁士大本营,称固守原地是疯狂的举动,如果元首不能收回成命,那么请让别人来代替自己充任南路德军指挥官。电报最后这句话激怒了希特勒,也决定了这位陆军元帅的命运。当天傍晚,在没有咨询过布劳希奇的情况下,希特勒做出如下答复,“我同意你的请求,请交出你的指挥权。” 

  沮丧和失望的情绪在德国最高统帅部内蔓延开来。患病的陆军总司令冯?布劳希奇被莫斯科城下的失利弄得心力交瘁,希望能够辞职。就连希特勒自己也陷入了迷茫,在将军们面前,他常常忧郁地思考。将军们不断请求撤退,并认为这是唯一的选择,即便是布劳希奇自己现在也要退却,这对于希特勒而言是失败主义的表现。这位陆军元帅显然已经失去了继续战斗的勇气。12月19日,在一次两小时的争论中,希特勒解除了他的职务,然后对总参谋部宣布由自己兼任陆军总司令。希特勒随后决定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他将博格元帅调离,并让冯?克鲁格元帅代替他。在圣诞节那天,希特勒解除了古德里安的指挥官一职。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70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