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坦克战(巴尔干战局)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20 18:40:40 2005), 转信


冯·梅林津 [德国]  
[出自《坦克战》]  
两个战局之间  

   1940年夏天对德军来说,是战争中最痛快的时日,因为我们赢得了自拿破仑时代以
来没有先例的一连串的胜利。凡尔赛之辱总算是洗雪掉了。我们看到的前景,是无忧无
虑的、兴盛的和平时期。我们的占领军在法国和荷兰驻下来,开始过着和平时期平静的
军中生活。骑马、打猎活动也搞起来了,还传说,我们的家属还可以来队探亲。  

  最高统帅部实际已在着手准备解散大量的陆军师,一些重要的武器订货也取消了。
然而,英国拒绝了希特勒的建议,邱吉尔宣布了他的国家要把战争继续打下去的不可动
摇的决心。这时我们才如梦初醒。德军在匆忙中拟制了“海狮”作战计划 [ 译者注:指
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 ] 。德国空军奉命在英吉利海峡以及大不列颠和爱尔兰之间的海
峡夺得制空权。我们的空军在对法国进行的闪击战中曾建立卓越战功,但那时主要是支
援地面作战。不久就清楚了,从我空军实力来看,对拥有优越雷达设备的英皇家空军进
行艰苦作战,难以维持几个星期。那时,随着我军损失的不断增加,横渡海峡的前景是
不妙的。  

  这年夏天,我获良机来研究法国和荷兰的情况。战局结束时,我师调到布雷达地区
,德军在那里有礼貌的行为举止,给荷兰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被安排在一所前荷兰
殖民军军官的房子里住下。我回想起在这个殷勤好客、有教养的家庭里渡过的几周恬静
的生活,总是心怀感激之情。遗憾的是,盖世太保的官员和党阀们不久就在占领军和居
民之间制造了障碍。他们那种无头无脑、冷酷无情的行为,使许多可能成为朋友的人同
我们疏远了。可悲的是,这些官僚们缺乏在国外顺利开展工作应具备的最起码的文明和
教养。  

  我在荷兰呆了几个星期以后,又被调到驻在洛林的第1集团军司令部当情报处长。我
们在南锡的哥德式古城堡里有一座营舍。我在柏林服役时的老军长冯·维兹莱伯元帅,
这时是第1集团军司令官。又能在他手下工作,我深感荣幸。  

  因工作关系,我常接触法国政界和商界的许多要人。我发现,对于在绝对平等的原
则下建立统一的欧洲,他们有进行合作的真诚愿望。这种合作精神,由于德国占领军的
良好纪律和温和态度而得到进一步加强和鼓舞。但是,希特勒对法国实行明确的缓和政
策却一直举棋不定。比如,我们不让曾居住在松姆河以北地区的法国难民回到他们的家
乡,而法国的整个北部和比利时还在军政府管制之下。从这些措施中,我们还能嗅到“
大佛兰德主义” [ 译者注:佛兰德指欧洲中世纪伯爵领地,包括现比利时的东佛兰德省
和西佛兰德省以及法国北部部分地区。 ] 的味道。  

   1940年秋天,第1集团军司令部拟制了迅速占领法国其余地区的计划。拟制这个计
划,除了因为同波坦因政权有摩擦以外,还因为我们预定要通过西班牙全境去占领直布
罗陀。然而,佛朗哥并不认为英国已处于绝境。因此,他大耍外交手腕,对希特勒敬而
远之。  

   1940年11月,我作为热那亚团的客人在罗马呆了几天。这个团是个颇负盛名的老牌
骑兵部队。我感觉这里是一派宁静的和平气氛。意大利骑兵军官非常殷勤好客,他们带
我到了托德昆特的马术学校。他们问我是否乐意骑马跳几个障碍,我同意了,他们就交
给我一匹膘壮的纯种马。我看得出,他们在用怀疑眼光看我作试跳准备。确实,他们对
一名德国军官的马术指望不那么高,这是很难责怪的,因为我没有讲过,我还干过多年
的骑兵,而且还参加过一百五十次赛马会。当我利索地跳过了所有障碍以后,看见他们
那种惊奇的样子,我感到很得意。  

  我在意大利停留期问,还同我国驻罗马的那位精干的武官伦特林将军讨论了形势。
后来我在隆美尔麾下服役时,曾遇到他好几次。他对形势的看法是暗淡的。在北非,迪
腊济亚的进攻已经完全停止。在他看来,对整个战役的指挥是缺乏魄力和决心的。一九
四O年十月,墨索里尼对希腊的进攻,使用兵力之不足,达到可悲的程度。只经过一个星
期的战斗,希腊人就夺得了主动权,而在阿尔巴尼亚的意军,不久也处境很不妙了。  


  希腊事态的发展使德国最高统帅部非常不快。英军已获得在希腊登陆的权利,而对
德军至关重要的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特油田,也已在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机的控制之下。
我们一直不想让巴尔干卷入战争,但在十二月初。最高统帅部却不得不准备在希腊作战
。  

   1941年1月,我回到南锡的第1集团军司令部。参谋长卢里赫特上校告诉我,希特勒
和莫洛托夫十一月份的柏林会谈彻底失败了。希特勒所瞩望的三国条约不但没有签成,
据说,莫洛托夫还耍了个敲诈的花招,而且有关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土耳其的问题,
还提出一些根本办不到的要求。希特勒的对策是,令德军为推行入侵俄国的“巴巴罗萨
”作战计划而作好准备。进攻开始之日最后确定在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把进攻日
推迟,是因为先要征服希腊,尔后再把装甲师由巴尔干调到俄国。  

  德国最高统帅部计划于四月初拿下希腊。一九四一年一月,德军开始在罗马尼亚集
结。罗马尼亚和匈牙利都在几个月以前参加了三国条约。三月一日,保加利亚也成为缔
约国之一。德军当即进驻保加利亚,此举使南斯拉夫在战略上的处境十分不利。于是,
保罗亲王的政府决定于三月二十日加入三国条约。但是,西蒙维克将军三月二十七日的
政变导致了南斯拉夫政策的大转变。因此,希特勒下令在向希腊进攻的同时入侵南斯拉
夫。  

 

入侵南斯拉夫  

  一九四一年三月末,我被任命为第2集团军情报处长。该集团军当时驻在奥地利南部
的克拉根富特和格拉次之间。我马不停蹄地穿过整个巴伐利亚,来到格拉次,向集团军
司令霍维赫斯将军、参谋长维兹莱伯上校报到后,马上进入了情况。  

  南斯拉夫军队编成三个集团军群。第1集团军群驻扎格列布,沿国境一线与我对峙;
第2集团军群守卫与匈牙利之间的国境线;第3集团军群的主力配置在罗马尼亚、保加利
亚和阿尔巴尼亚边境一带。南斯拉夫所处战略位置极其不利。交战开始时,他们的二十
八个师和三个骑兵师,只动员起了三分之二。他们没有什么现代化装备,根本就没有坦
克,空军只有三百架飞机。  

  南斯拉夫在政治、宗教、民族方面存在的分歧,使其军事上的弱点更加突出了。在
民族方面,除了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人这两大种族以外,还有数百万的斯拉夫人、日耳
曼人以及意大利人,各有各的民族愿望。只有塞尔维亚人是敌视我们的。我们的宣传方
针是给予其他民族以自由,特别要照顾克罗地亚人。集团军司令部成立了一个宣传队,
由我主管,队里编了一些熟悉各种语言的人。我们听说,我们当面的敌军主要是克罗地
亚人,其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名义上服从动员令。宣传队从速进行工作,准备了小册子
,并录制了便于播放的唱片,以鼓动敌人投降。  

  德国入侵计划是这样的:第2集团军向扎格列布前进,尔后进入波斯尼亚高原,直指
塞拉热沃;同时,以一个突击坦克群经由匈牙利向贝尔格莱德实施突击。为了从保加利
亚实施主要突击,集结了第12集团军和克列斯特坦克群。坦克群通过尼什,由南面攻打
贝尔格莱德;第12集团军同时突入希腊以北和塞尔维亚以南地区。由于第2集团军尚未完
全展开,第12集团军于四月六日开始行动。我们从北面开始行动的时间是四月八日。  

http://www.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panzer_battle/images/004_s.jpg
图4 巴尔干战局(1941年)  

  第12集团军的进展很快,于四月十日攻入斯科普里,一个装甲师向西南挺进,不久
即与意军在阿尔巴尼亚会师。第12集团军的左翼胜利地攻进了希腊,而克列斯特的坦克
于进攻第一日就冲进了南斯拉夫军的阵地。克列斯特全然不顾威胁其翼侧的南军,于四
月九日攻入尼什,这时南军已处于全面的瓦解状态。克列斯特的坦克沿摩拉瓦河河谷,
迅猛向贝尔格莱德实施突击。四月十一日,坦克群距南首都只剩下六十英里了。  

  第2集团军的第46坦克军由西北面攻打贝尔格莱德,所遇抵抗微弱,进展很快。该军
遇到的主要是克罗地亚人。这些人很容易接受我们的宣传,有些部队倒戈了,象对“解
放者”那样对待我们。第46坦克军的主力于四月十二日进入贝尔格莱德。这时,该军的
另一个装甲师占领扎格列布,受到居民的热情迎接。与此同时,第2集团军的步兵师由北
面在宽大正面上前进,只遇到南军的微弱抵抗,这股南军部队很快就被打散了。  

  第46坦克军继续向塞拉热沃进攻,于四月十三日粉碎了敌人最后的有组织的抵抗。
四月十一日,我们的集团军司令部进驻扎格列布。我们发现这里的居民对德国人都很友
好,这无疑是一九一四年以前奥帝国有效统治的结果。遗憾的是,我们的一些政界要人
却迎合墨索里尼的野心,认为应当把这一地区转让给意大利。意大利人则筹建起一个完
全依附他们自己的克罗地亚国家,不久,使我们的一些好朋友同我们疏远了。  

  四月十四日,第2集团军司令部移驻贝尔格莱德。南斯拉夫的政局非常不稳,西蒙维
克将军已经辞职,新政府则呼吁停战。第2集团军司令官奉命拟制停战条款,草拟工作由
我担任。但此事并无先例可循,所幸我临时拟就的草案却被司令部所接受。  

  停战日确定在四月十七日。我们煞费心机地安排在漂亮的保罗王宫举行一个仪式。
南军所有的将军都聚集在王官的大厅里。一切就绪以后,维赫斯将军步入大厅,在无数
蜡烛的照明下宣读了停战条件。在签署文件以后,由“大德意志”团的乐队在官外奏起
了礼乐。  

  德国人认为,征服南斯拉夫只不过是一次阅兵式。而在希腊,战斗就有些艰苦了。
不过在希腊的一些行动,从军事上看是颇有教益的。  

 

希腊战役  

  我们的部队于四月六日越过希腊国境线时,意军当面敌军的部署是:配置在阿尔巴
尼亚的希腊军队有十四个师,只有七个半希腊师掩护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的国境线。这
七个半师中,有三个半师扼守斯特鲁马河和土耳其边界之间的所谓梅塔克萨斯防线;有
两个师占领斯特鲁马河和瓦达河之间的阵地;有两个师在瓦达河以西,试图掩护英军沿
阿利亚克芒河一线集结。英军包括新西兰第2师、澳大利亚第6师和英国一个装甲旅,统
一由威尔逊将军指挥。  

  从整个战争中英国的多次出征情况来看,出师希腊远征,用纯军事观点难以说明它
是正确的。希腊人在阿尔巴尼亚,仗打得很好;但在冬季战役中,他们损失惨重,的确
没有条件去抵抗德军的全面进攻。英军派兵去支援他们,这可使韦维尔 [ 译者注:当时
中东地区联军司令。 ] 丧失了夺取的黎波里的绝好机会。英军的支援兵力从陆战标准来
看,只能算是沧海一粟。回顾起来,似乎不可思议的是,英军拟制作战计划的人竟然设
想,以四个联军师 [ 注:澳大利亚第7师和一个波兰旅原打算派往希腊,后因隆美尔在
昔兰尼加的进攻而作罢。 ] 在希腊对拥有无限资源的德军进行持久的对垒。在这一点上
,我完全赞同古茵甘德少将在《战役的胜利》 [ 注:古茵甘德著《战役的胜利》于一九
四七年在伦敦出版。 ] 一书中所作的批评。  

  实际上,英军部队还在没有深深卷入战斗以前就处境不妙了。四月六日,我第12集
团军越过边界。该集团军拥有十个师,其中有两个装甲师。四月七日,在几处同时突破
梅塔克萨斯防线;四月九日,第2装甲师占领萨洛尼卡,分割了斯特鲁马河以东的所有希
腊部队。四月十日,第12集团军的右翼占领了塞尔维亚南部地区,在莫纳斯提尔以南越
过国界。希军在这一地区的抵抗很快就被粉碎了。我军继续前进,通过弗洛里纳,直指
品都斯山,大有使阿尔巴尼亚战场的所有希腊师陷入罗网之势。四月十三日,希军开始
由阿尔巴尼亚撤退,但为时已晚,我军装甲部队很快就切断了它的所有退路。正当这些
决定性的行动顺利发展的时候,英军则在通往奥林匹斯山的接近地上构筑防御阵地。  


  四月十六日,一切情况已经明朗,希腊军队面临的灾难已成必然。英军指挥部下令
向塞莫皮莱防线撤退。希腊政府急于解救无辜的国民,赞同英军在塞莫皮莱建立桥头阵
地,并尽量使他们的部队上船。后卫部队的行动,会使愿意研究山地坦克战的人大感兴
趣,下面我就详细谈谈这个问题(见图5)。  

http://www.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panzer_battle/images/005_s.jpg
图5 奥林匹斯山战斗  

  占领萨洛尼卡以后,我第18军军长毕麦将军奉命在奥林匹斯山的两侧进攻,并占领
拉里萨,从而切断马其顿中部地区英军和希军的退路。毕麦将军决定展开第2装甲师和第
6山地师,其部署如下:  

  右翼为第2装甲师的一个战斗群,在奥林匹斯山以北,向埃拉松前进。防守埃拉松的
是澳大利亚部队。左翼为该师的另一个战斗群,沿山和海之间的铁路线进攻,力争穿过
坦姆培山的峡谷,攻打拉里萨。中路是第6山地师,该师直接翻过奥林匹斯山,插到防守
坦姆培峡谷之敌的后方。谈到随后发生的事,我利用了巴尔克将军提供的材料。巴尔克
当时是第2装甲师所属第3装甲团的团长。  

  四月十五日,巴尔克接任第2装甲师左翼战斗群的指挥。战斗群通过了卡特里尼,但
被横在奥林匹斯山与海之间的山脊挡住了去路。有炮火支援的敌军占领着山脊,我第2摩
托车营已被阻于英军阵地前的浓密灌木林中。敌人伪装得很好,我们的支援炮兵根本找
不到目标 [ 注:防守阵地的是由一个炮兵连和一些工兵支援的新西兰第2师的第21营。
事后得知,由于他们认为地形不便坦克行动,因此没有配反坦克武器。 ] 。德军的增援
部队已经调上来,它们是第3装甲团的第1营、第304步兵团的第2营和一个工兵连。这里
是大起伏地,到处是茂密的灌木丛,极不便于坦克通行,坦克只能沿道路行进,而侦察
得知,道路早已布了雷。  

  经过详细侦察以后,巴尔克判定,只有以步兵实施深远的迂回才有成功希望。奥林
匹斯山山坡上的地形简直坏极了,步兵都会望而生畏。但是,也正因为这样,敌人的防
御也未必很坚固。据此,坦克只是虚张声势,并不出动,以火力掩护步兵行动。在坦克
火力掩护下,第2摩托车营编好队形,没有乘车,徒步出发了,准备完成深远的迂回行动
。随后跟进的是第304步兵团的第2营。该营向更右边插过去,在到处是灌木丛、乱石,
并被沟壑隔绝的生疏地形上,进行艰苦卓绝的行军。在夜暗中,只留下一个工兵连守卫
火炮和坦克。  

  四月十六日早晨,我步兵平素一丝不苟的训练和强壮的体魄显示出了力量。这时,
当面敌人出现了要撤退的征候。巴尔克立即令坦克前进,不顾地形艰险,追歼敌人。我
摩托车分队攻打新西兰部队的左翼,步兵则由右边绕到敌人阵地后面,出敌不意地攻占
了这块阵地。敌人仓惶向南逃窜,抛下了重武器、运输车辆和装备。  

  步兵一夜的行军,已经筋疲力尽,追击成了问题。眼下又不能让坦克和汽车去走那
些马拉大车走过的小路。那些还有点体力的人,被派去侦察由东面接近坦姆培峡谷的路
线。这时工兵已开始大规模的爆破,以便为坦克开辟一条道路。  

  四月十七日中午,两个坦克连抵达坦姆培峡谷的谷口。这是一个非常狭窄的峡谷,
两边峭壁参天,皮尼斯河在当中奔流而下。河的北岸是萨洛尼卡到雅典的铁路,南岸有
一条公路,但很难过河,因为没有桥梁,而且架桥器材还没有运到。  

  一个坦克连沿着铁路线细心地寻找能过河的地方。他们被告知说,千万不能一个紧
挨一个地穿过狭窄的通路,否则只要英军打几发炮弹,就可以给他们造成很大的损失。
起初,沿着路轨走,还算顺利,因为第一个隧道完整无损。第二个隧道中问部分已经被
炸塌,坦克不能继续前进。侦察发现,皮尼斯河中问有个地方露出一块小土地,估计坦
克可以在这里徒涉渡河。  

  巴尔克决定,好歹先派一辆坦克试试看,真的过去了。随后又有两辆渡了过去。但
这种徒涉毕竟是很艰险的,每辆坦克渡河都需要半小时到一小时。有的坦克,发动机灌
进了水,当时修复不了。尽管如此,第一批三辆坦克渡河后仍沿公路前进了,不久,前
面出现了被敌人破坏了的地段,有澳大利亚部队防守着。由于澳军没有反坦克火炮,他
们一见到坦克就逃跑了。步兵团派出几个小组,到前边去修筑道路。虽然敌军于四月十
七日夜以炮火猛轰峡谷,但我损失甚微。  

  日以继夜地在抢渡皮尼斯河。四月十八日下午,巴尔克在坦姆培峡谷的西谷口已经
集结了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步兵营。轮式车辆都不能过河。但是有四门100毫米火炮被履带
牵引车拖过河去。对具有巴尔克这样脾气的人来说,这已经很够了。于是,他就派这些
分队去攻击掩护坦姆培峡谷西谷口的澳军。  

  澳军第16旅在防守通往拉里萨的接近地。翻过奥林区斯山群峦的第6山地师和位于埃
拉松的第2装甲师右翼战斗群,对该旅不断施加重压。巴尔克部下通过了貌似不能通过的
地形,给这次行动定了局。坦克很快就开到了开阔地,迅速向拉里萨挺进,直到天黑才
不得不停下来。澳军当夜就撤退了。四月十九日拂晓,巴尔克的战斗群攻入拉里萨。  


  落到我们手中的一份英军情报是这样说的:“德军第3装甲团不怕艰险,它能够通过
被看成是坦克绝对不能通过的地形。” [ 注:见利德尔·哈特著《山那边》第8页。新
西兰官方出版的这本书谈到巴尔克部下在奥林匹斯山区的行动时说:“坦克强行通过这
样难行的地形,而步兵在经过五百公里的行军以后,又在那样恶劣的条件下迅速前进,
这在战争中是罕见的,这样的记录,每个军人都会引以为荣。” ] 此外,巴尔克的成功
还要归结于,他大胆地使步兵脱离他们的运输车辆,派他们去实施深远的迂回行动,而
这种任务照理应当交给训练有素的山地部队来执行。巴尔克在他的报告中指出,只有坦
克和履带式牵引车才通过了如此难行的地形。他的结论是,装甲师里所有的轮式车辆都
应当淘汰,甚至后勤运输车辆也应当是履带式或半履带式的 [ 注:这是一个经验教训,
后来在俄国的作战中,这一点愈加明显了。 ] 。他说,在占领拉里萨之前,后送伤员和
前送汽油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只是利用小船渡过皮尼斯河运了几桶汽油,后来还用牛和
驴运送了燃料。所幸我们不久就占领了拉里萨机场,最高统帅部派了几架运输燃料的飞
机,这才使部队能够继续进攻。  

  希腊战局很快就要结束了。四月十六日,由马其顿向前开进的德军坦克部队到达品
都斯山的山口,切断了由阿尔巴尼亚撤出来的希腊师的退路。他们继续抵抗已是徒劳无
益,四月二十三日在萨洛尼卡签署了投降书。  

  然而,我们未能歼灭英国远征军。地形极不便于坦克行动,而在奥林匹斯山区以及
后来在塞莫皮莱阵地的英军后卫部队,在指挥上也是很高明的。德军伞兵部队夺取科林
夫地峡非常成功,但没能阻止住英军由雅典和伯罗奔尼撒半岛撤出四万三千人。毙、伤
和被俘的英军共约一万二千人。他们的船只损失很大,但是他们不顾飞机的猛烈轰炸,
总算把部队的主力撤走了。驻亚历山大港的英皇家海军舰只,不顾损伤地抢运部队,他
们在占压倒优势的德国空军面前采取的这一行动,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新的使命  

  当时,我正在贝尔格莱德,留在维赫斯将军的司令部里。维赫斯将军那时已被任命
为南斯拉夫军政府的首脑。我们参加了同意大利第2集团军司令部关于划分德意管界问题
的会谈。意方分得了包括萨格勒布在内的克罗地亚和整个达耳马提亚滨海地区。从意军
在南斯拉夫战役中所起到的微不足道的作用来看,分得这样的地盘,实在是意大利政治
上的重大胜利 [ 注:意军第2集团军从的里雅斯特地区向东南推进,是缓慢而踌躇的。
 ] 。  

  德军的管制纵然未必很得人心,但总还算是得力的。然而,意大利的统治却被巴尔
干国家看成是耻辱,主要原因是意军被人看不起,这一点无疑就助长了游击活动。  

  四月末,维赫斯将军率部下,乘保罗亲王的专列进行了一次非常愉快的巡视。我们
经过尼什和斯科普里直到萨洛尼卡。在贝尔格莱德,建筑物和一些市民风习,都打上了
土耳其长期统治的深深烙印;而在斯科普里,当我们看到那么多的清真寺,男人们戴着
土耳其帽,女人们戴着面纱,真好象是来到了东方。而在爱琴海心旷神怡地游泳和在奥
林匹斯山观赏风景,真使我们一时间忘却了战争。  

  五月初,我被任命为驻在里耶卡的意大利第2集团军的德军联络处主任。我和司机在
没有警卫的情况下,驱车通过一片乡野,过了几个月就在这块地方展开了游击战。到了
里耶卡,我向意大利第2集团军司令官安布罗秀将军报了到。这位将军在墨索里尼辞职后
当上了意军总司令。随后的几个星期,我和意军一起参加演习,对他们有了很好的了解
。使我惊奇的是,他们的武器和装备都很陈旧,他们的下级军官素质也很差。兵员质量
很不一样。那些阿尔卑斯师与意大利南部的部队相比,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顶好的。在一
次野外演习以后,安布罗秀将军独自和我去观光伊宗佐河畔的烈士公墓,这是安葬第一
次世界大战中死难的德意军人的地方。他表示希望说,但愿我们彼此永远不再打仗。  


  在同意大利人共同渡过的这段时间里,有时去达耳马提亚海滨游览一番,并多次到
“蓝色的亚德里亚海”去洗澡。到了五月末,我奉召即刻去慕尼黑,这段生活就这样结
束了。我被任命为“非洲”坦克群司令部的情报处长。该群当时正在巴伐利亚组建。我
乘一架功率很大的“摩西得”飞机,经威尼斯、波尔萨诺和因斯布鲁克到达慕尼黑。在
威尼斯一家旅馆用餐的时候,我和司机同桌,这使意大利人惊异不已。一般来说,军官
和士兵们是分开进餐的。然而,象这次这样,官兵共同执行一个任务,在一起用餐应是
理所当然的。现在跟一九一二年可不相同了,军官和士兵应该是一致的,这已经成了我
们的信条,而且从来还没有破坏过。直到一九四五年,在德军中也未见有恢复腐朽制度
的征候。  

  我由因斯布鲁克去了一下米屯瓦德,我的妻子和五个孩子为逃避对柏林的轰炸来这
里暂住。  

  在慕尼黑,我会见了“非洲”坦克群的作战处长维斯佛尔中校。不几天,坦克群司
令部人员都到齐了。大家对我们的新式热带军服都感到有些新奇。六月十日,维斯特佛
尔和我乘火车去罗马,会见坦克群参谋长高斯少将。伦特林将军向我们介绍了北非情况
。次日,我们乘意大利飞机飞往西西里,随后去的黎波里。  

  在这次飞行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地中海并不完全是“我们的海”。英国的战斗
机曾数次出现在地平线上,迫使我们的飞机贴着海面飞行,以防不测。  

  在的黎波里,我们下塌在一个漂亮的旅馆里。不过,难以习惯的热带炎热使我们很
难受,简直难以入睡。但是,以后这些豪华的旅馆也就成了记忆中的事。如今我们住的
却是帐篷和装甲车辆,我们投身在西沙漠的怀抱里,而且久久没有离去。  



--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
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
http://ark.hit.edu.cn/luntan/attachments/forumid_13/1dTW3cfF_JNpHJGF7UILC.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11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