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坦克战(在隆美尔指挥部)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20 18:42:08 2005), 转信


冯·梅林津 [德国]  
[出自《坦克战》]  
隆美尔  

  一九三八年夏天,我在驻柏林的第3军司令部工作。当时我还是一名年轻的骑兵上尉
,从军事学院直接调到这里,这是第一次担任参谋工作。一天,一位上校来到我的办公
室,这人很结实,机警而精力充沛,他的脖子上系一枚令人羡慕的普鲁士最高十字勋章
 [ 注: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维克托利十字勋章。 ] 。人们都称呼他埃尔温
·隆美尔上校。他刚刚被指派为希特勒青年团的军训监督。他常参加关于柏林区行政管
理和纪律方面的一些琐事的讨论。这就是我乍一见到这位指挥官时的情形。后来我跟他
在非洲共同艰苦作战的15个月当中,建立了非常亲密的关系。在我眼里他是当代的一位
杰出将领,我爱戴他,尊敬他。他是坦克兵的塞得利兹 [ 译者注:原普鲁士骑兵名将,
以善长骑兵战术而出名。 ] ,也许是德国军史上一位最有胆略、最能干的指挥官。  

  一九三八年,隆美尔在德军中就很有名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作为一个团职
军官的卓越领导才能,就预示他将在最高统帅部有所建树。他发表的关于步兵战术的一
本颇有价值的小册子,引起了希特勒的重视。他被任命为希特勒青年团的军训监督,显
然是他尔后担任指挥要职的进身之阶。后来我听说,他被任命为军训监督曾大为不悦,
他跟帝国青年团的领导人施拉赫不断地争吵。这个人从来不是一个军人。他主张由年轻
人来领导年轻人。正如隆美尔所形容的那样,十六岁的傲慢青年,摆出一付军长的架子
,坐着大型的、明光光的“摩西得”汽车指挥他们的团队。不久,隆美尔好歹算是卸了
任,原因是看不惯施拉赫那种令人不能容忍的态度。  

  一九四一年六月,我到了非洲。当时我是在德国组建起来的坦克群司令部的成员。
后来这个司令部的全体人员都到了利比亚,为隆美尔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作战指挥部。那
时,隆美尔仅仅是德国非洲军的军长。他一九四一年四月的赫赫战功,使他肩负的责任
越来越大,因此拥有一个象样的指挥部,成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起初,隆美尔把这件事
看得无足轻重,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在甘布特接见我们的时候那种缄默而冷淡的表情
。我们差不多都是总部的军官,对于非洲,我们是新来乍到。隆美尔这位前线指挥官,
是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加之,他没在总部呆过,显然会担心,我们可能要监督他
,甚或要排挤他。隆美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一天,高斯将军带着许多参谋人
员来到非洲。他奉命来此检验一下在非洲使用庞大兵力的可能性,并作好向埃及进攻的
准备。高斯将军从德军最高统帅部受领的命令,虽然明确规定他不受我指挥,但当我告
诉他,我奉命统管德国在非洲的驻军时,他还是愿意归我指挥”。 [ 注:见隆美尔著《
无仇之战》。 ]  

  事实上,这里根本不存在我们怀疑隆美尔的指挥权问题;我们来到非洲,就是要帮
他干事情的,不久,他也明白了,没有我们的协助,他也不能指挥这样庞大的军队 [ 译
者注:北非德意联军当时编成一个坦克群,称“非洲”坦克群。共有六个意大利师(包括
“阿里埃特”装甲师和“的里雅斯特”摩托化师)和德国非洲军(编有第15和第21装甲师
以及第90轻装师)。 ] 。  

  我们到非洲的时候,军事形势是这样的:在迪腊济亚的军队垮台以后,英国韦维尔
发动进攻以前,德军最高统帅部不得不介入非洲。一九四一年二、三月间,第5轻装师(
后改为第21装甲师)被调到利比亚,随后又调去了第15装甲师。但隆美尔并没有等到它到
来,也不顾意大利最高统帅的反对,于三月末即发起了进攻。隆美尔在卜雷加港打进了
利比亚的“瓶口”,这完全出乎英军的意外,并压制住了昔兰尼加西部的英军。四月四
日德军装甲车辆开进班加西,隆美尔继续麾师前进。他常常乘坐一架能在网球场降落的
小型“鹤”式飞机视察部队。有一次,部队正开进的时候,他在飞机上看见一支队伍无
故停在那里,他下令说“要不赶紧给我走,我就要降落了!隆美尔。”  

  隆美尔经由梅西里古城堡,穿过沙漠,又夺回了昔兰尼加,生俘好几名将军并官兵
两千多人。这次进军绕过了“昔兰尼加凸出部”和阿克达山,这里的地势是无法阻挡来
自东面和西面的进攻的,因为进攻者常常可以穿过沙漠取捷径前进。四月十日,我军占
领了巴尔迪亚,并在塞卢姆越过埃及国境线。托卜鲁克还在坚守着,守军于四、五月间
击退了几次猛烈的攻击。德军虽说是兵力薄弱,但再次攻占昔兰尼加全境达十二天之久
。  

  这一辉煌胜利使非洲战况出现新的局面。然而,隆美尔于五月三日攻打托卜鲁克失
败以后,就只得转入防御了。五月末,韦维尔攻击我们卡普措和哈勒法附近的阵地,被
我击退。六月中旬,他发动了一个野心更大的所谓“战斧”行动,结果在卡普措和西迪
奥马尔附近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坦克战,致使非洲军的坦克遭受很大损失,但在隆美尔的
果断指挥之下,又使第7装甲师 [ 注:战争中英国最出名的装甲部队,其队徽是“沙漠
鼠”。 ] 拜了下风,非洲军取得赫赫战果。这以后西沙漠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是平静的,
六月到十一月没有发生什么激战。  

  在“十字军”和贾扎拉这些规模较大的战役中,以及在我们由托卜鲁克向阿拉曼进
军的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坦克战史中一些最富戏剧性和启示性的事件。在叙述这段经历
以前,我先谈谈我对隆美尔的印象和在他的指挥部中的一段生活,还要谈谈有关沙漠战
的一般情况。  

http://www.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panzer_battle/images/006_s.jpg
图6 托卜鲁克接近地  

  隆美尔不是一个好侍候的人。他要求他周围的人象要求他自己那样严格。跟他一起
工作需要有一付钢筋铁骨和坚韧的意志。但是,我必须着重说一下,虽然隆美尔有时候
由于心直口快而使他的下级指挥官为难,只要他一旦领悟到他跟前的一些人确有才能而
且忠心耿耿,他永远也不会对他们口出不逊的 [ 原编者注:隆美尔说话时常是直截了当
的,当我们问梅林津将军,你觉得詹姆斯·麦森先生在影片“沙漠之狐”里的演技怎样
时,他笑了笑说:“总的是太斯文了”。 ] 。  

  隆美尔对司令部工作原则有些奇怪的想法。本来是参谋长负责的具体事情,他也要
过问,他这种作法特别令人厌烦。通常,隆美尔愿意让参谋长陪同他一起到前线去视察
,还经常到战斗的最前方去。这和总参谋部的规定可不一样。总参谋部要求在司令官外
出时由参谋长代理他。但是,隆美尔却喜欢让他的参谋长在跟前,作他的主要助手,一
旦他负了伤,以便就地代替他 [ 注:一九四二年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一日在被称为“釜”
的战斗中,参谋长高斯将军和作战处处长维斯特佛尔上校都负了伤。 ] 。  

  在战斗紧张时节,隆美尔和他的参谋长何止是一天,有时甚至是好几天都不在司令
部,这时属下的参谋们,特别是作战处长,就要肩负重担了。我们倒也乐于承担,因为
我们知道,隆美尔总是支持我们觉得应当作出的任何决定的。最令人着急的一次,是一
九四一年十一月,“十字军”战斗打得正紧张的时刻,他不在位,十一月二十三到二十
八日,坦克群司令部的工作完全由作战处长维斯特佛尔和我(情报处处长)负责。维斯特
佛尔为收回隆美尔的一个最重要的命令而感到为难。但当司令官回来的时候,虽然明知
道这种作法是违背他原先的命令的,但他却表现了宽宏大量,保证让维斯特佛尔继续实
现自己的意图 [ 注:维斯特佛尔曾撤销要第21装甲师进入埃及进行追击的命令,并把该
师调回巴尔迪亚。 ] 。  

  一九四一年八月到十一月这一期问,我对隆美尔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前线的战斗
停了下来,但这并没使司令部和部队缓口气。隆美尔令部队拚命加固国境线一带的阵地
,在西迪奥马尔和塞卢姆之问布设了最难对付的地雷场,并为攻取托卜鲁克进行准备。
就在这几个所谓平静的星期里,隆美尔每天早晨五点钟就到作战处长的装甲指挥车里了
解最新的情况报告,尔后他给司令部下达命令,并由一名参谋陪同到塞卢姆或托卜鲁克
前线去,他在这里一呆就是一天。  

  通常,陪同的参谋是可以当向导的。但是,隆美尔对方向和地形的辨认是惊人的,
因此总是自任向导。在他到前线视察期问,他要滴水不漏地过问每一件事情。一门炮伪
装不够周密,布设地雷的数量不足,甚或一个警戒哨的弹药不足,隆美尔都要过问。每
到之处,他都要亲自了解,他的命令是否在准确无误地贯彻执行。虽然,他同士兵和军
士们的关系都很好,可以跟他们大开玩笑,但是如果他们的做法使他不顺意的话,他就
会开诚布公地对他们的指挥官加以训斥。但事过之后,他又平心静气地听听随行参谋人
员为不幸遭到责备的人的辩护。如果指责真是不公正的,隆美尔就在下一次视察时加以
纠正。  

  隆美尔的精力是令人惊异的。他常常整天在下面视察,对于酷热毫不在意。夏天的
月份,有时荫暗处的温度都达到华氏一百一十度。午餐就在汽车里吃几块夹心面包,喝
一口装在瓶子里的茶水。晚餐跟斯巴达人没有什么两样。隆美尔时常独自吃晚饭,或跟
几个亲近的参谋一起吃。晚饭时,他才喝杯葡萄酒。他要求,无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参
谋人员,饮食标准都要同部队一样。在北非,可没有很顺口的饮食。常常几个月吃不到
新鲜蔬菜,只能吃点罐头,另外,水总带咸味,甚至咖啡和茶也带咸味。我们有许多人
因得英国人所称的“吉波肚”病(系热带的一种腹疾)而死亡,我也因得了阿米巴痢疾而
于一九四二年九月离开非洲。  

  隆美尔不总是严厉的指挥官,当他休息的时候,他是一个招人喜欢的伙伴。《隆美
尔战时文件》中,他给妻子的一封信里有这样一段话:  

   “一九四一年九月十日。昨天晚上,我同冯·梅林津少校和施密特少尉(随从副官
)去打猎。这是最令人兴奋的事情。终于我从车里打到一只奔跑的小羚羊,我们取它的肝
作晚餐,是很美味的”。  

  我对这位战地将军隆美尔的印象,在以后几章中还要提到。我认为,他是沙漠战的
一位理想的指挥官。他亲临前线指挥的习惯,偶尔也收到相反的效果:涉及整个军队的
决心,有时过份受到局部胜利或失败的影响。另外,他有一种令人吃惊的本领,他常在
关键的时刻和地点出现。他亲临危急地点,就可以使他的计划适应新的情况,而在西沙
漠情况瞬变的条件下,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在计划一次行动时,他考虑非常周全。他
在战地定下决心时,敏锐而果断,善于机敏地选择在战斗起伏之中进行大胆攻击的时机
。我最赞赏他的胆略和智谋,以及在最不利的情况下那种永操胜算的决心。一九四二年
一月,他向阿杰达比亚成功的回师一击,就表现了他的这些特长。这意外的一击,使胜
利在握的第8集团军乱了阵脚。他的特长还表现在随后的六月里,他陷入“釜”中眼看被
击败时而镇静自若,也表现在一九四二年七月阿拉曼之战中,预备队和弹药都消耗殆尽
时,他仍持有坚定的信心。  

  隆美尔和他的部队之间,存在着无需加以解释的互相了解,这是一种天赐之缘。隆
美尔引到哪里,非洲军就跟到哪里,他兢兢业业地统率着这支军队。这支军队始终就是
那个拥有三个师的非洲军,无论是在西迪拉杰格和阿杰这比亚,还是在骑士桥和阿拉曼
。官兵们公认,隆美尔严于责己,并总是和士兵们在一起。他们感到,“这是我们自己
的长官”。  

 

战斗中的一天  

  我在这里详述一下,隆美尔指挥部在激战期间怎样渡过一个昼夜,或许是很有意思
的。我选的是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五日十八时到六月十六日十八时这二十四小时。这一天
的情况大体上是这样的:  

  非洲军于六月十二日在骑士桥和阿德姆之间的坦克大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后,向
北实施突击,于六月十三日粉碎了骑士桥地域英军的抵抗,六月十四日,里奇决定由贾
扎拉阵地撤退其军队;这一天,非洲军继续向托卜鲁克以西推进,并爬上能俯视巴尔比
亚公路和大海的高岭。六月十五日晨,隆美尔判断,切断南非第1师的主力已为时过晚,
因该师已由贾扎拉沿巴尔比亚公路向扎卜鲁克撤退。他令第15装甲师下岭,抵近海岸,
分割南非师的后卫,而让第21装甲师向阿德姆方向实施深远迂回。阿德姆有印度第29旅
占领工事坚固的支撑点。隆美尔认为,不让英军趁机在托卜鲁克以南构筑新的阵地至关
重要,因此他令第21装甲师和第90轻装师夺取阿德姆和贝尔哈迈德,尔后夺取甘布特,
从东面断绝托卜鲁克与外界联系,这就是我要谈的二十四小时的背景。  

  时间是十八点十五分,地点是位于雷法井的战斗指挥部。总司令隆美尔上将和参谋
长拜尔林上校从前线巡视后回来,走进我的装甲战斗车 [ 注:维斯特佛尔上校于六月一
日负伤后,我接替他的作战处长职务。 ] ,跟我在一起的是沃司中尉。  

  总司令从第15装甲师驻地(巴尔比亚公路附近)回来谈到,虽然南非第1师后卫的一部
已被我俘获,但贾扎拉守军的主力得以逃脱。因此,第21装甲师于当日中午受命,调头
向托卜鲁克以东追击敌人。  

  我报告情况如下:第21装甲师先头部队已进至埃德杜达以西地域,在这里遭到敌人
由埃尔杜达和贝尔哈迈德筑垒地域防御部队的猛烈射击。第90轻装师的报告称,虽然该
师在阿德姆据点以东和以西都有局部突破,但并没有粉碎敌人的全面抵抗。德军的三支
侦察队报告称,在阿德姆以南和东南地域,击退了敌侦察分队,意大利第20(摩托化)军
集结于骑士桥附近,意大利第10和第21军正通过贾扎拉向东推进。  

  敌情:敌军避开了我军的钳形攻击,从贾扎拉阵地撤退。这股兵力(南非第1师和英
军第50师)和属于第1和第7装甲师的那些已经没有战斗力的装甲旅,集结在利比亚和埃及
国境线一带;空中侦察得知,敌军正在由托卜鲁克向东运动;无线电截获的情报称,南
非第1师和英军第50师以及两个装甲师位于国境线附近 [ 注:这一点不完全正确,但是
当时的报告是这样说的,我是这样记的。 ] 。因此,在托卜鲁克地域,数得出来的,只
有南非第2师,印度的第11和第29旅位于要塞的远接近地上。  

  总司令示:“我意以强攻夺取托卜鲁克,为此目的,应立即占领托卜鲁克的外围地
域,即该要塞以南和以东地域,迫使英军第8集团军再向东移。”  

   “六月十六日,我命令(隆美尔在作战地图上划出几条线,以说明他的意图):  

  德国非洲军以第21装甲师夺取埃尔杜达和贝尔哈迈德,位于托卜鲁克以西的第15装
甲师由意军(“的里雅斯特”师)替换,并开到阿德姆地域,“阿里埃特”装甲师在阿德
姆西南地域掩护南翼,第90轻装师夺取阿德姆据点,意大利第10军向前推进,由西南围
攻托卜鲁克,意大利第20军则在西面围攻该要塞。  

   “请求驻非空军于六月十六日对阿德姆-埃尔杜达地域进行主要突击。”  

   (这些命令内容以单独命令形式,用飞机分送给有关各军。那几天没有下达统一的
作战命令,只有六月十八日那天,下达了强攻托卜鲁克的命令)  

  十九时三十分,总司令在他的大篷车里吃晚饭,并邀请参谋长和我作陪(通常隆美尔
独自进餐,或同他的副官一起进餐)。先是说些有关维也纳新城守备部队生活的旧话,也
谈到隆美尔所热衷的滑雪活动。但不一会儿,话题就转到了托卜鲁克。对隆美尔来说,
就是一个心思:攻下托卜鲁克。同一九四一年十一月的计划一样,这回还是从东南面攻
打托卜鲁克。参谋长开始判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估计着敌人的对策。正说着,他停了
下来,因为他看到隆美尔已经坐在椅子上进入梦乡了。原来这样一位久经锻炼的人,也
要受自然规律的制约。这也难怪,他从早上五点钟就开始在阵地上跑来跑去了。  

  到了午夜,各军的晚报告才逐渐汇齐,由沃司中尉校核以后,把一份综合报告用无
线电发给德国陆军总部。设在坦克集团军的意军联络处也收到一份综合报告,以便转给
罗马的意军最高统帅部。  

  六月十六日四时三十分,值班的作战参谋把早报告标在作战地图上。  

  四时五十分,司令官来到作战处长的装甲战斗车里。我报告早晨的情况。这时请来
了坦克集团军的炮兵司令克劳斯少将,令他午间集中炮兵主力支援第90轻装师的进攻。
随着就是司令官和工程兵主任亥科上校交谈,令他查明托卜鲁克东南接近地上的地雷场
。  

  行政处长舒尔特-休豪斯上校奉命在紧靠阿德姆西北地域内勘察一个新的指挥部驻地
。  

  六时,司令官和参谋长到第90轻装师指挥所去。他的路线是从那里到非洲军前进指
挥所,再到第21装甲师指挥所。他随带几名无线电员,以便随时收听非洲军通信线路来
往文电情况,并同所有的军、师保持联系。  

  八时四十五分,非洲军报称,第21装甲师夺占了坚固支撑点埃尔杜达。  

  九时,敌人战斗轰炸机在非洲军和第90轻装师驻地上空频繁活动,坦克集团军的指
挥部曾数次遭到敌机袭击。  

  十时十五分,集团军军需主任奥托少校来见我,我给他介绍了情况,并将向托卜鲁
克进攻的计划告诉他。他抱怨说,上星期为德军运输补给品的船只大大减少了,因为意
军最高统帅部正把意军“里托利奥”装甲师用船运来非洲,因此,补给情况是极其严重
的,尤其是燃料十分不足(随后几天,在甘布特附近缴获大量汽油以后,这种情况才大见
好转)。  

  十时三十分,无线电侦听队报告,截获了敌印度第29旅和第7装甲师之间的明语对话
,得知阿德姆据点的守军正准备于六月十六日夜里突围,这一情况立即报告给了隆美尔
和第90轻装师。  

  十一时三十分,隆美尔下令给第90轻装师:“立即停止进攻,力求合围阿德姆据点
,并令集团军的炮兵对该据点增强火力。”  

  十一时三十分,情报处长佐林少校同我研究情况。经进一步证实,第8集团军的主力
已经退到边境。南非第2师还留在托卜鲁克,这说明,这个要塞还要继续防守下去。  

  十二时十五分,集团军通信主任毕赫廷上校报告称,新的战斗指挥所的通信联络将
于十五时三十分接通,届时指挥所即开始工作。  

  十二时四十分,意军联络处处长巴拜斯蒂将军同我讨论形势,他报告说,“里托利
奥”装甲师正在途中,其先头部队将于当夜到达贾扎拉。但是,意军最高统帅部还没有
正式命令该师参加战斗。  

  十二时五十分,意大利第21军用无线电报告称,滨海地域的第15装甲师所属部队已
全部换班。  

  十三时十五分到十三时五十分,接到意大利“阿利埃特”装甲师和第3、第580侦察
队的几份报告称,英军第7摩托化旅在阿德姆以南和东南的几次骚扰性攻击都被击退了。
  

  十五时,我同作战处部分参谋去新开设的指挥所。途中,受到来自南方的炮击,还
受到敌机几次低空袭击。  

   (情报处长和作战处其余参谋留在原来的指挥部,直到我通知他们,新指挥所已开
设好,他们才能离开)  

  十五时四十五分,我到了新指挥所,发现司令官已经先我到来了。  

  十六时十五分,司令官和凯塞林元帅在我的装甲战斗车里研究情况。隆美尔报告了
情况,并说明了他打算从东南攻打托卜鲁克的意图。凯塞林答应用他控制下的所有飞机
支援这次进攻。他解释说,昨天,甚至是今天,他的飞机要同正在去马耳他途中的英军
护航队作战,不能支援坦克集团军。  

  十八时十五分,第21装甲师攻占了西迪拉杰格。  

  十九时,我向隆美尔报告情况。他下达了六月十七日的命令:“继续扫荡托卜鲁克
外围守敌,完成对该要塞的合围,并在东面和南面堵截敌人。”  

 

武器和装备  

  隆美尔在他的回忆录里说:  

   “有充分理由证明,北非是以最新形式进行战争的适宜战场……战前从理论上探讨
的坦克作战原则,只有在沙漠地才能充分运用和全面发展。只有在沙漠地才能展开有大
兵团参加的真正的坦克战” [ 注:见隆美尔著《无仇之战》原文第118页。 ] 。  

  如果不弄清双方武器和装备情况,就不能很好地了解西沙漠大规模坦克战的实质。
同一般所认为的情况相反,德军的坦克同其对手相比,在质量上不占什么上风,数量上
也经常处于劣势。英军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的“十字军”进攻作战中,参战坦克有748辆
,其中“马蒂尔达”和“范伦泰”坦克213辆,“克鲁塞德”坦克220辆,比“克鲁塞德
”老一些的巡洋坦克150辆,还有美国“斯图亚特”坦克165辆。抵御这次进攻的我坦克
群拥有德国坦克249辆,意大利坦克146辆 [ 注:我没有把意大利的L3坦克和英国的“马
克”VIB计算在内,因为这些坦克只装备机枪,而且装甲也薄,没有什么用处。 ] 。意
大利坦克装甲薄,装有初速低的47毫米火炮,远远比不上英方任何一种坦克,而且在技
术性能方面也是不可靠的。  

  德国坦克有70辆是T-II型,它只装有一挺重机枪,在坦克战中起不了什么作用,只
能当侦察车使用。我方的坦克主力是35辆T-IV型坦克和139辆T-III型(还有五辆英国的“
马蒂尔达”,我们对这几辆车是很重视的)。T-IV型坦克在英军当中有一种令人生畏的名
声,主要是由于它装有一门75毫米火炮。然而,这种炮是初速较低的火炮,穿甲能力差
。尽管如此,我们在坦克战中还是使用了T-IV型坦克。它发射榴弹支援步兵是比较有效
的 [ 注:一九四二年六月,我们开始装备T-III特型坦克,该车装有初速较高的75毫米
火炮。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坦克,大大优于以前的一些坦克。一九四二年五月,我们开始
装备装有50毫米高速火炮的T-III特型坦克。这是一些极好的坦克。 ] 。我坦克群在“
十字军”战斗中所使用的T-III型坦克只装有低速的50毫米火炮。英国专家们认为,这种
火炮还不如他们的发射两磅炮弹的火炮。在装甲厚度方面我们的坦克也不占什么优势。
英国的重型步兵坦克“马蒂尔达”和“范伦泰”在这方面都超过了我们。甚至“克鲁塞
德”和“斯图亚特”在防护方面也比我们的T-III型强。比如,我方参加“十字军”战斗
的T-III型坦克装甲最大厚度为30毫米,而“克鲁塞德”炮塔和车体的前装甲厚47毫米,
“斯图亚特”也有44毫米 [ 注:根据对俄作战经验,一九四二年我们把T-III和T-IV型
坦克的装甲厚度实际上增加了一倍。一九四一年,T-IV型坦克薄弱的侧装甲,铆上了一
层附加装甲板。T-III和T-IV型坦克驾驶员前面和辅助机枪手前面的装甲也同样得到了加
强,这种变化并没有多大意义。到了一九四二年我们开始装备新型的T-III和T-IV型坦克
。它们采用了表面硬化的特种装甲,这一反攻中,在坦克质量上占了优势,但是到了一
九四二年五月,英国装备了“格兰特”坦克以后,第8集团军的坦克实力又占了上风。 
] 。  

  那么非洲军的辉煌胜利又是怎样得来的呢?我认为,我方的胜利决定于三个因素:
第一,我们的反坦克火炮在质量上占优势;第二,我们系统地采用了诸兵种协同作战的
原则;第三(当然重要性不是第三位),就是我们有高明的战术手段。英军用他们的威力
很大的3.7英寸高炮,只局限于打飞机,而我们使用88毫米高炮,既打飞机,又打坦克。
一九四一年十一月我们只有35门88毫米高炮,但是由于能与坦克密切协同,这些火炮对
付英军坦克起了很大作用。不仅如此,我们的初速较高的50毫米反坦克炮,大大超过了
英军发射两磅炮弹的火炮。装备这些反坦克火炮的炮兵连,常常伴随我们的坦克作战。
我们的野战炮兵也进行了与坦克协同的训练。简而言之,德军装甲师是高度机动的诸兵
种合成兵团,无论是进攻或防御,都要依赖于炮兵。与此相反,英军把反坦克炮看成是
防御性武器,而且没有能够充分利用他们强有力的野战炮兵,本来野战炮兵是可以用来
消灭我方的反坦克炮的。  

  我们的坦克战术是由古德里安将军在战前的年代里发展起来的。隆美尔对古德里安
的原则心领神会,并把它用于沙漠作战之中。这些战术原则的价值,已经在一九四一年
十一月十八日展开的大规模作战中充分得到证实 [ 注:虽然我们在坦克数量上总的来说
是劣势,但在作战指挥上却是成功的,这表现在我们能把优势的坦克和火炮集中使用在
关键地点(或者是主要突击方向上)。 ] 。  

 


--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
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
http://ark.hit.edu.cn/luntan/attachments/forumid_13/1dTW3cfF_JNpHJGF7UILC.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0.04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