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坦克战(曼斯坦的伟大成就)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20 19:08:06 2005), 转信


冯·梅林津 [德国]  
[出自《坦克战》]  

向北顿涅茨河退却  

  回想起来,那是十二月二十二日,第48坦克军军部和第11装甲师接到命令,要他们
放弃齐尔河防线,加速向西边约九十英里的塔钦斯卡亚开进。这是因为意军在顿河中游
被击溃,曼斯坦不得已方采取了这一步。俄军近卫第1集团军趁机冲入这个缺口,圣诞节
那天,其先头部队距罗斯托夫只有八十英里了。(见图32)  

  我们受领的命令是指挥第6和第11装甲师,恢复塔钦斯卡亚以北和以西的防线,这里
正有俄军一个近卫坦克军向北顿涅茨河开进。我带领军部的作战组急忙来到塔钦斯卡亚
,并立即开设了指挥所。圣诞节前夕,俄军夺占了塔钦斯卡亚以西的一个大型机场,我
们曾用这个机场给斯大林格勒守军运送补给品。这里发生了一场残酷的屠杀。在我们夺
回这个机场以后,发现我们许多弟兄们的尸体,他们的眼睛被挖掉,耳朵和鼻子被割掉
。  

  第6装甲师奉命在塔钦斯卡亚以北实施反击,封闭防线中的缺口,从而切断已经突进
来的近卫坦克军的退路。第11装甲师则负责对付这支被分割的俄军。积了雪的平坦草原
是坦克自由行动的理想地形,两个装甲师以老骑兵团的勇猛精神疾驰前进,去执行受领
的任务。第11装甲师包围了近卫坦克军,该军发出急电求救,多数电文都是明语。它们
的呼唤完全是白费力气。巴尔克将军和他的部队算是尽到责任,被围敌军全部被歼或被
俘。  

  取得这样的胜利以后,罗斯托夫东北的燃眉之急总算是解除了。哪知,在这宽广战
线的其它地段又出现威胁我们的新危机。由于第11装甲师的撤退,齐尔河畔的阵地就守
不住了,十二月的最后几天,抵抗终于瓦解。霍里德战役群在齐尔河以西三十英里的齐
姆利亚河一线建立了一道临时防线,俄军有3个集团军投到这里来对付这道防线。在顿河
以南,霍特将军的第4坦克集团军的余部被赶出科捷里尼科夫斯基,退到萨尔河一线。俄
军在该方向的前进,从南面威胁着罗斯托夫。这样就大有切断克列斯特元帅集团军群的
退路之势,这时该群正在设法从东南约400公里的高加索解脱出来。  

  曼斯坦面前摆着的是历史上极少见的复杂战略问题。他镇定自若而又极富判断力地
掌握着情况,机智地估计每一个危机,根据情况的变化,把他的兵力微薄的预备队调来
调去。要找出同类防御战略的另一个例子,我们必须追溯到1864年李将军在弗吉尼亚指
挥的一次战役。  

  一月,高加索各集团军的处境仍然十分危急。第17集团军退到了库班登陆场,而第
1坦克集团军开始向罗斯托夫推进。与此同时,第48坦克军和霍里德战役群已被俄军推到
伏罗希洛夫格勒东南的北顿涅茨河一线。归第48坦克军指挥的,有第6和第17装甲师,以
及刚从法国调来的第302步兵师,该师于几个月前曾在第培经受了炮火洗礼。  

  我们使用这些部队,在一月的后半月成功地抗击了俄军沿北顿涅茨河的进攻。  

  第11装甲师已经由第48坦克军调出,被派到顿河以南,去支援第4坦克集团军掩护德
军由高加索退却。就在这一地域打的一场饶有趣味的仗,很值得详细加以叙述。  

 

马内契斯卡亚的战斗  

  一月间,第4坦克集团军被赶出萨尔河两岸的阵地,退到罗斯托夫东南的马内契河一
线。叶列缅科将军指挥的俄军部队扫荡该河两岸我军阵地,直推进到该河与顿河的汇合
点,这里距罗斯托夫约二十英里。不仅如此,他们还在马内契斯卡亚强渡马内契河,并
占领了位于河西岸的这个村镇。尔后,他们又向罗斯托夫疾进,并切断了第1坦克集团军
的退路。  

  恢复原态势是很重要的。一月二十二日,曼斯坦把第11装甲师调到顿河的南岸,去
支援第4坦克集团军的反击。下面的情况是根据巴尔克将军个人提供的材料写成的。  

http://www.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panzer_battle/images/037_s.jpg
图37 马内契河之战(1943年1月25日)  

  一月二十三日,第11装甲师协同第16步兵师向进攻的俄军部队实施突击,并把它们
击退到马内契斯卡亚的桥头阵地。二十四日,德军攻击了该村,但被击退。把这个地方
和马内契河的公路桥攻下来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攻不下来,敌军随时都有可能再次攻
打罗斯托夫。一月二十五日,第11装甲师奉命不惜任何代价清除该桥头阵地,因为第4坦
克集团军的右翼再次出现危机情况,急需该师去支援。  

  桥头阵地上构筑了坚固的工事,房子之间许多不动的坦克发射点,既难发现,又难
对付。在他们这种压制不了的火力之下,我们的第一次冲击没有成功。不过,我们的损
失不大,因为部队反应很快,见势不妙就收拢了回来。  

  要进行第二次冲击,必须设法把主要是隐蔽在村落南面的俄国坦克从窝里引诱出来
,为达此目的,把全部炮兵火力都集中在村镇的东北部,并以装甲车和半履带式车辆在
烟幕掩护下对该点实施佯攻。尔后再突然将师炮兵火力引向村镇的南部,并集中猛烈火
力打击我们准备突破的地段。射击的速度提到了最高的程度,只留下一个炮兵连使用烟
幕弹继续支援佯攻。  

  炮轰还在继续的时候,第15装甲团的坦克由南面冲向村镇,夺取了防御阵地。转移
到村镇北部的俄军坦克,遭到我从后方的攻击,经一场激战,俄军坦克被我军坦克击毁
。俄军步兵逃过了马内契河,甚至没有来得及破坏掉桥梁。村镇内还在进行激烈的坦克
战,第61摩托车营前去截击这股步兵。  

  起初,师部在马内契斯卡亚以南的高地指挥战斗,尔后即跟随先头坦克进行指挥。
德军的损失是亡1人,伤14人;俄军方面损失20辆坦克,伤亡五、六百人。这场战斗清楚
地表明,如果进攻部队之间能周密协同,并善于因势利导,就可以用最小的损失去夺取
胜利。在这种情况下,巴尔克将军决定还在原来攻击失败的地段进行突破,这样一来他
指挥的佯攻完全愚弄了俄军。  

  至于俄军的行动,最好不要把坦克配置在第一线作为不动的发射点,而把它们集中
在预备队里,用于实施反击。  

  第11装甲师周密计划的这次进攻,对粉碎俄军从南面向罗斯托夫的进攻是具有重要
意义的。  

 

曼斯坦的反击  

  一月十五日,俄军最高统帅部发动了另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这次进攻是针对沃罗涅
日以南匈牙利第2集团军的。整个进攻行动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负责来协调,瓦杜丁元帅
 [ 译者注:当时华西列夫斯基和瓦杜丁的军衔都是上将。作者误说成是元帅。 ] 也调
到了这一地区。匈牙利的军队在质量上优于罗马尼亚和意大利的军队,但是他们也顶不
住俄军进攻的洪流。俄军纵队拥进了175英里宽的突破口,于一月末占领库尔斯克,并在
哈尔科夫东南渡过北顿涅茨河。尽管高加索各集团军已顺利撤出,但在曼斯坦的面前出
现了另一个斯大林格勒的阴影。俄军的矛头不祥地指向第聂伯河的扎波罗日渡口,扎波
罗日是“顿河”集团军群的主要补给中心。(见图38)  

  曼斯坦的这种处境对他是很不利的,但是他觉得,如果他能获准根据需要机动兵力
,甚至必要时放弃一块地盘,那么,他就完全可以对付形势。不过这也恰恰是希特勒永
远不会妥协的一点。希特勒想的是1914年至1918年西线作战的那种防御战形式,强调固
守阵地,寸土不让。而在1941年冬天对俄军作战时他在战略上的成功,使他的上述信念
更加强了。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他拒绝了大规模撤退的请求,而后来的事态表明他是正
确的。曼斯坦当时已将第1和第4坦克集团军调到顿河北岸,他有这些突击部队,如果能
将部队从北顿涅茨河防线撤下来,并撤离罗斯托夫,而沿缪斯河一线占领防御,这一线
正是一九四二年发起进攻时的出发线,正面不要铺得太宽,就有充分信心阻止住俄军的
进攻。希特勒断然拒绝了这种作法,但是形势逼人,随便处置是不行的,于是,曼斯坦
就要求希特勒接见他。二月六日,希特勒来到扎波罗日附近曼斯坦的司令部,他们进行
了长时间的紧张商谈。  

  或许6天前保卢斯的投降,使得元首的头脑清醒了许多,不管怎么说,他是同意了曼
斯坦的请求,于是,曼斯坦可以毫无干扰地来制定自己的计划。  

http://www.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panzer_battle/images/038_s.jpg
图38 北顿涅茨河之战  

  二月的上半月,一切对俄军似乎都很有利。“霍里德”战役群在北顿涅茨河下游放
弃了阵地,并通过罗斯托夫和塔甘罗格撤退到缪斯河沿线的防御阵地。二月十日,第48
坦克军击退敌人几次的冲击以后,从北顿涅茨河一线撤下来,并在顿涅茨工业区的心脏
斯大林诺以北集结,等待新的行动。  

  二月十六日,“凯木甫”战役群被迫撤离哈尔科夫,因其北翼受到贝尔果罗德方向
敌军的包围。这时,在“凯木甫”战役群和位于北顿涅茨河沿岸的伊玖姆附近的“弗利
特皮科”战役群左翼之间造成了一个缺口。俄军利用这一有利形势从巴尔文科沃向南,
并通过洛佐瓦亚向西南推进。二月二十一日,俄军坦克抵达第聂伯河一线,甚至由扎波
罗日的曼斯坦司令部管界内就可以观察到俄军坦克了。  

  曼斯坦镇定自若,他甚至是以得意的心情来注视着俄军的前进。二月十七日,希特
勒再次来到他这里,催他赶快收复哈尔科夫。曼斯坦辩解说,俄军重兵越继续向西和西
南开进,越有利于我们对他们进行反击。他把俄军诱进一个对他们最危险的口袋里,因
为这时的“凯木甫”战役群由于得到了包括“大日耳曼”师在内的兵力加强,已经在克
拉斯诺格拉德站稳脚跟。  

  二月二十一日,“霍里德”战役群和第1坦克集团军已牢固占领缪斯河及斯大林诺东
北的两防线。在该城西北,第4坦克集团军已作好反击的准备;第48坦克军在右翼,编有
第6、第11和第17装甲师;党卫军坦克军在左翼,编有“莱什坦达特”装甲师和“莱赫”
装甲师 [ 注:每个党卫军装甲师和“大日耳曼”装甲步兵师都编有一个新式“虎”型坦
克营。 ] 。  

  二月二十二日,这5个装甲师开始向西北进攻。这是一次向心突击,是在严格的协同
指挥之下进行的。第48坦克军向巴尔文科沃实施突击,它的快速推进,完全出乎俄军的
意料。几天以后,在右翼进攻的第17装甲师占领了北顿涅茨河沿岸的伊玖姆至普罗托波
夫卡一线,而党卫军坦克军则夺得了洛佐瓦亚,并与从西面发起进攻的“凯木甫”战役
群建立了联系。  

  地形几乎是完全开阔的,略有起伏,有几条小溪纵横其间,当时已经完全冻结了。
这里很象斯大林格勒以西那一带,也很象北非沙漠地。向北倒流的俄军纵队,看上去相
距也就是8-12英里,已经在我炮兵有效火力的控制之下,有些俄军部队得以逃脱罗网,
而近卫第1集团军和波波夫坦克群,在兵力兵器方面都遭到严重损失。三月六日,俄军几
支较大的坦克兵团和一个骑兵军,完全被第4坦克集团军的“凯木甫”战役群所分割,俄
军损失坦克615辆,火炮1000余门。第48坦克军在哈尔科夫以东向前推进。三月中旬,我
军重新在北顿涅茨河一线巩固下来,防御正面仍然朝东。党卫军坦克军继续胜利进军,
三月十五日,德军的战旗再次飘扬在哈尔科夫中心广场上。  

  在里西强斯克和伊玖姆之间的第1坦克集团军地带内,俄军也被击退,并且退过了北
顿涅茨河。这样,在几星期之内,曼斯坦得以顺利撤退,并大举反击,消除了被围的威
胁,使胜利在望的敌人遭到惨重损失,并重建了由塔干罗格到贝尔果罗德的南部绵密防
线。师的数量对比是八比一,俄军占优势。这些行动再次表明,只要有能正确运用战术
原则的指挥官,而放弃那种束缚手脚的“拚命死守”的刻板原则,德军部队是能够干得
很好的。  

   1942年12月至1943年2月,曼斯坦面临的问题是很复杂的,可以认为,他能把德军
从高加索撤出并向哈尔科夫反戈一击,这一胜利是伟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还没有
任何一位将领取得这样的成就。德国军事评论家里特·冯·施莱姆说这是“北顿涅茨的
奇迹”,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奇迹,胜利是由于指挥官善于判断和深思熟虑才取得的。  


  第4坦克集团军在二、三月的反击中,值得提出的有以下几点:  

   1.高级指挥官没有限制坦克兵团的行动,而给它们赋予了“大纵深的任务”。  


   2.坦克兵团对于它们的翼侧没有顾虑,因为上级指挥部掌握有现代化的步兵,可
以保障翼侧。  

   3.包括坦克军在内的所有坦克兵团指挥官都在第一线指挥战斗。  

   4.实施的攻击无论在时间和地点上都是出敌不意的。  

  下面不妨看看,俄军对这次出乎意外的攻击是怎样反应的。俄国军人在性情上是不
稳定的,他们打仗是靠大家的一股冲劲,因此从胜利前进一下子变成仓卒的退却,他们
是受不了的。在反攻期间,我们亲眼看到俄军中那种无比惊慌的情景,但是俄军却善于
在有计划、有组织的防御中进行顽强、甚至是疯狂的抵抗,这一点是令人惊异的。确实
,俄军防御上很细密,在集中兵力的进攻上却不讲究,一旦遇到突如其来的、没有预料
的情况,就很容易陷入混乱。曼斯坦的这次行动表明,要用机动作战对付俄军集中兵力
的进攻,而不能采取阵地防御的办法。俄军的弱点在于不能应付突然情况,这是他们最
虚弱的一面。曼斯坦认清了他们的弱点,他还认识到我们的强点在于所属的指挥官都训
练有素,而且能够独立行动并善于指挥。这就使得他所属的师顺利撤退几百英里,随后
又用这些师进行了有力的反击;致使手足无措的对手遭到沉重的打击。  

 

政治问题  

  哈尔科夫反攻以后,有三个月的时间是相对平静的。我利用这一间歇时间,直接研
究了一下俄国共产主义问题。我得机会就去访问斯大林诺和哈尔科夫的工厂,并尽我的
可能去了解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这些活动有它轻松的一面,我学会了许多欢快而喧闹
的乌克兰农民舞蹈。  

  我还算走运,没有碰上游击队员。游击队有时就在紧靠前线的地区活动,乌克兰大
草原不适于游击队活动。然而,俄国中部和北部的密林区,是很便于游击队活动的。至
于对待游击队问题,我们军队所采取的原则,当然这也是各国军队所公认的原则,那就
是不择手段地保护自己部队不受游击队的侵犯。自从十七世纪开始,就制定了交战双方
都应遵守的法规和惯例,但这些不适用于游击队活动。对此,那些蓄意组织和支持这种
恐怖作战形式的政府应负重大责任。苏联在平时就全面训练和组织游击队。然而他们的
成功,主要是依靠当地居民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在乌克兰肯定是找不到的。  

  一九四三年春天,我亲眼看到,德军受到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人友好的迎接,教堂重
新开放了,已经加入集体农庄当了工人的农民在期望收回他们自己的农庄。居民们再没
有秘密警察的监视,也不要经常害怕被送到西伯利亚的强迫劳动集中营了。经过对数千
战俘的询问和长时间跟他们谈话,使我深信,一般俄国人都不信任共产党,许多人非常
怀恨它,特别是怀恨共产党的官员,有成千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甚至在德军于一
九四二年冬天遭受惨重的、灾难性的挫折以后,还拿起武器,要把俄罗斯从共产主义的
桎梏下解放出来。  

  希特勒把俄罗斯从共产主义桎梏之下解放出来,而给它建立起帝国制度。乌克兰人
特别厌恶那些臭名远扬的省长,俄国人希望有一个反对斯大林及其一伙的俄罗斯政府。
但是这些都没有实现。集体农庄还继续存在,只是改了名字,叫做“公产”;没有建立
起俄罗斯军队,因为如果这样做了,希特勒就要被迫承担某种与他的政治计划相对立的
责任,只是勉强同意建立一些哥萨克人和乌克兰人的地方师。俄国人只能成为“自愿提
供支援者”,这已经是恩赐了。这样我们的政界领袖们就不要承担什么责任,成千的俄
国男女,不送西伯利亚了,但却派到德国来,被称为“东方劳工”,他们实际上是奴隶
。  

  这就是对俄国人民的“解放”,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是把德军作为朋友和恩人来
欢迎的。  

  苏联的宣传机构,很快就利用了希特勒及其帝国政府所犯下的这种惊人的心理错误
。斯大林却非常巧妙地利用了俄国人对“俄罗斯祖国”固有的爱,他们的宣传机器不久
就成功地灌输一种思想,即战争乃是为“祖国”而斗争。过去沙皇军队的传统作法全部
复活了。不久,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近卫师和近卫旅。军官们骄傲地炫耀着他们那闪光的
肩章,而那些共产党员老战士把这都看成是极端保守的象征。这时甚至还同教堂签订了
协议。  

  德国政治是使游击战强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德国军人都为此身受其害。大量的有爱
国热情的俄国人,由于德国政治机关无情地对待他们而感到失望,被迫参加了游击队。
终于,到了一九四四年九月,当德军都已离开了俄国国土,才允许弗拉索夫将军 [ 注:
弗拉索夫是很有能力的指挥官,他在一九四一年十一月的莫斯科防御中战绩卓越,于一
九四三年二月在曼斯坦反攻时被俘。战后,他和他的主要伙伴被俄国处死,据估计,约
有四十万俄军俘虏编入了德国国防军。 ] 建立一支俄罗斯军队,但已为时过晚。  

  德国政界领袖们把借用俄国军队的力量消除俄国共产主义这样一个天赐良机给失掉
了。  


--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
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
http://ark.hit.edu.cn/luntan/attachments/forumid_13/1dTW3cfF_JNpHJGF7UILC.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9.30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