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坦克战(红军)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20 19:23:19 2005), 转信


冯·梅林津 [德国]  
[出自《坦克战》]  

在这一章里,我想总的谈谈对红军的印象。自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在同俄军打仗
时所获得的经验,在价值上将逐渐降低,这就需要对俄军的能力有新的估价。然而,俄
国军人的特点和素质以及其作战方法,未必有什么本质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
,对正确估价俄国的军事力量,是一个可靠的根据。  

 

俄国军人的精神状态  

  西方文明人士,可以说没有一个人会了解俄国人的性格和灵魂 [ 注:当然,我晓得
,斯拉夫人是从西方移居俄国的,原来都是欧洲人。但在蒙古于1241年入侵并连续统治
了两个世纪后,给俄国人的观点和性格掺上了亚洲人的特点,并使俄国得到发展,这一
点是沙皇政权也承认的。 ] 。其实,只有了解俄国人的性格,才能真正了解俄国军人的
素质以及他们在作战中表现出的各种优点和战斗方法。战士的坚强性和他们的精神状态
,永远是作战中的首要因素,常常比兵力兵器的数量都重要。自古如此,第二次世界大
战也不能例外,我想,将来打仗恐怕也会是这样的。  

  永远也不能事先猜出,俄国人要干什么!他们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根
据经验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出,任何一个国家的军人将作些什么,但是对于俄国军人可
是例外。俄国人的天性不寻常、而且是复杂的,就象他们的辽阔的、难以捉摸的国家一
样。很难想象,他们有多大的忍耐力,他们无比英勇顽强,但有时又表现十分懦弱。竟
有过这样的情况,俄军部队不怕流血牺牲一次又一次地击退德军的冲击,但是遇到对方
一个小小的突击群,却突然逃窜。有时,俄军的步兵部队刚听到枪响就慌了神,但第二
天同是这个部队又勇猛顽强地投入了战斗。俄国人是反复无常的,今天他可能根本不考
虑翼侧的安全,明天他可能又害怕翼侧受到威胁。他们对一般战术原则采取玩忽的态度
,对他们的条令则字字信守。这或许是因为,他们不善于独立思考,对自己的行为也并
不检点,只是根据他们的情绪来行事,这是西方人所不能理解的。从本质上看,俄国人
生性骁勇,但是又受着一定的感情和本能的制约。他们的个性是不稳定的,很容易受群
众的影响,而他们的吃苦耐劳却是从长年累月的病苦和穷困中磨练出来的。由于具有这
些固有的特点,俄国军人在许多方面都优于更有觉悟的西方军人;而西方军人只能以智
力和精神上的优越性来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  

  俄国军人的另一特点是,他们置生死于度外,这对西方人来说是很不理解的,俄国
人踏过他们许多同志的尸体时,可以无动于衷,他们常常以漠不关心的态度埋葬他们死
去的同胞,而对待他们自己的死,也并不动心。对他们来说,生命没有什么特殊价值,
象一件普通的东西,可以随便抛掉。  

  俄国军人以同样冷漠的态度忍受寒暑和饥渴的痛苦。天大的困难也不会对他们的精
神产生影响,他们缺乏虔诚的宗教式的稳定情绪,他们喜怒无常,时而象野兽一样残酷
,时而又出现了纯朴的仁慈,他们有同伙在一起时,对敌人表现出满腔仇恨和无比的残
忍,但在同他们个别相处时,他们又表现出友好和宽厚。具有这些特点的俄国人,多半
是他们国家亚洲部分的俄罗斯人、蒙古人、土库曼人、乌兹别克人以及乌拉尔山以西的
斯拉夫人。  

  俄国军人有一种“狭隘俄罗斯祖国”观念,因此,他们可以为共产主义制度而战,
但是,一般说来,他们并不是热心于政治的人。我审问俘虏时常常发现他们对共产党和
它的官员们意味深长地不信任,有时甚至是抑制不住地憎恨。但是,事实仍然是,党和
它的机构在红军中却享有全权。政委几乎无例外地都是城里人,出身于工人阶级。他们
的勇敢接近于卤莽,他们明智而果断。他们在红军中维护了铁一般的纪律,这在第一次
世界大战时是没有的。我相信他们的军纪是任何国家的军队都忍受不了的。他们可以利
用纪律把无组织的人群变成不寻常的强大战斗力量。纪律是共产主义的一张王牌,是军
队的动力,也是斯大林取得巨大政治和军事成就的决定性因素。  

  俄国军人不受季节或周围环境的影响,无论在什么地方和任何条件下都是好兵。他
们是指挥官手下的驯服工具,指挥官可以毫不踌躇地让他们经受欧洲人所远远不能忍受
的痛苦。这在原子战争时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俄军的主要优点之一,就是他们经受
得住大规模的破坏和屠杀,军队可以向当地居民和作战部队提出苛刻的要求。  

  对俄军指挥部来说,给养问题是很次要的,因为他们的士兵实际上不依赖于军队的
食物供给。别国军队几乎把野炊车奉为神明,对俄国士兵来说,如果它偶然看到炊事车
,也表示欢迎,但是如果没有它,也可以几天、几周地过去,他们有一把玉米或大米就
很满足了,甚至说大自然能提供给他们什么,他们就享用什么。他们是非常能适应自然
条件的。俄国军人是进行伪装、掘坑、挖洞等土工作业的能手。在一般短得出奇的时间
内,他完全可以藏到地里去,采取挖洞或巧妙利用地形地物的方法,使你几乎找不到他
的阵地。俄国军人非常善于掩蔽,适应大地的环境并进行周密的伪装,从这方面看,俄
军是加倍危险的敌人。有时甚至经过长时间的仔细搜查,都发现不了他们的阵地。因此
,甚至在已经没有敌人的地面上,也要倍加小心。  

  由于苏联大力实现工业化,红军获得了大批新式装备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俄国人
很快就掌握了新式武器,而且事实证明,他们很善于使用复杂的技术装备作战。他们把
精心挑选的技术人员分配到士兵中间去,教他们使用最复杂的武器和装备。他们取得了
显著成绩,特别是在掌握通信设备方面。战争拖的时间越长,俄军掌握电台的能力就越
强,他们在无线电窃听、干扰和欺骗等方面的水平就越高 [ 注:经查阅美国对俄国的军
援材料,俄国人曾从美国人那里获得大量的通信设备。到一九四四年四月三十日,给他
们提供了245000个电话机和768000英里电话线。到大战结束时,这些数字大为增加。 ]
 。  

  在某种程度上,俄国人的良好军事素质,被思想僵化和天生的懒惰所抵销。但是,
在战争期间,他们一直在提高自己,高级指挥官和司令机关,从德国人那里和自己的经
验中学得了许多东西,他们变得适应性很强,精力旺盛而坚决果断。俄国拥有象朱可夫
、科涅夫、瓦杜丁和华西列夫斯基这样高水平的集团军和方面军指挥官。初级军官和许
多中级军官仍然是笨拙的,还不善于定下决心,因为有严厉的军纪,他们都怕担负责任
。单纯、刻板的训练强使这些低级指挥官去顺从条令和教范,剥夺了他们对于运用战术
至关重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士兵中间,群居的本性是很浓厚的,单兵总离不开“同伙
”。俄军士兵和低级指挥官本能地认识到,如果他们离开集体,他们就会被遗弃。根据
这样的群居本性,就可以找出他们失群就惊慌的根源,也可以明白他们那种非凡的英雄
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是从哪里来的。  

  然而,尽管有这些缺点,俄国人能够训练出色的士兵,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些士兵
在卓越的指挥官掌握之下,是我们非常危险的敌人。即使他们还不很适应由现代军队打
的现代战争,但低估他们将是严重的错误。西方军人士兵的力量,决定于他们个人的素
养,他们高度智力和精神境界,他们的独立行动能力以及他们丰富的文化知识。要求一
个俄国士兵有独立活动的能力,这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老兵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是
,俄国人的行为举止是充满矛盾的,也可能他们有一种潜在的能力未得发挥,如果不去
考虑他们这些素质,也是错误的。自从一九一七年以来,共产主义的巧妙而能坚持下去
的方法已经使俄国出现了令人吃惊的变化。毫无疑问,俄国人已经变得更加清醒了,他
们的教养在稳定地提高。完全有可能,经过长期的和平时期的训练,俄国人也会发挥出
主动精神。  

  军事当局对这样的进步必然会十分重视,使其进一步得到发展。俄军最高统帅部当
然最了解自己军队的情况,他们深知红军的弱点,他们要尽一切努力克服这些弱点。据
说,他们的训练方法目前是针对提高单兵的个人战术动作和鼓励低级军官能机断行事。
对共产主义制度来说,提高个人动作和发展自由思想,被认为是真正的危险;因此,这
种倾向同他们那种要无条件执行的纪律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如果有一个较长的和平时
期,红军就会找出一种妥协的解决办法。  

 

俄军的战术  

  俄军作战,特别是进攻,特点是大量集中使用兵力兵器。俄军可以毫不犹豫地把大
量兵力兵器投入战斗。而且还往往取得一定战果。俄国人常把生死问题置之度外,共产
主义制度正好利用了这个特性。俄军集中兵力的冲击,目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见效。
已经发起了两次冲击,还要不顾损失地发起第三、第四次冲击,而且第三和第四次,还
跟第一或第二次一样,呆头呆脑,不顾一切地向前冲。这种方法是非常残酷无情的,同
时也是消耗最大的作战方法。  

  直到大战结束,俄军都没有放弃他们的波浪式进攻的方法,他们一直让士兵们几乎
是肩并肩地去冲击。由于他们群居的本能,再加上下级指挥官不会机断行事,只得采取
密集队形实施冲击。多亏他们占有数量优势,因此也能取得多次的胜利。但是,经验表
明,如果防御一方的军队训练有素,拥有大量的武器,而且指挥官也果断,那么,这种
密集队形的进攻,是完全可以摧垮的。  

  俄军编制人数很多的师,常常在狭窄的正面上实施进攻。防者阵地的前面,很快就
会出现黑压压的俄军,他们象是从地里钻出来一样,形如潮涌,势不可挡,我们用炮火
打开的大缺口,刹时间就封闭住了。他们后浪推前浪地前进,直到兵力接济不上为止。
或许也有退潮现象。但是,在许多情况下,他们是不后退的,而是以不可抑制的锐势冲
向前去。要想击退这种进攻,不光是兵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精神因素的作用。只有那些
久经沙场的老兵才能克服紧扣心弦的恐惧心理;只有意识到本身职责和有自信心的士兵
,那些善于掌握自己行动的士兵,才能抵挡得住俄军密集队形进攻的势头。有时,俄军
的突击部队领到一些伏特加酒,在进攻的前夜,常常听到他们阵地上野兽般地一片吼叫
。  

  一九四一年以后,俄军给集群的士兵增添了集群的坦克。这样的进攻就越发难以对
付了,面对这种进攻,也越发使人精神紧张。  

  虽然,俄军并不善于随时整编部队,但是他们懂得应经常掌握有新部队,以便能及
时替换那些在战斗中被击溃或消耗殆尽的部队。他们常以惊人的速度替换已经消耗差不
多了的部队。但是他们的作法是残酷无情的,典型地反映了俄国人的思想。有时,俄军
竟然征召整个街区或整个城镇的男性居民参军,不管他们的年龄、民族或职业。只经过
几天的训练或全然不训练,就把他们投入战斗。这些人没有军装,有时甚至都没有武器
。他们学习在战斗中需要的一切,他们在战场上捡起倒下去的战友的枪。俄军的军官们
也深知,这些人的军事价值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他们可以用于堵口子,这样也就算达到
了使用他们的目的。  

  我已经说到过俄军渗透的天才。渗透是一种作战形式,搞这种活动,谁也比不过俄
国人。我还强调过,他们对建立桥头阵地和其它的前进阵地,都有强烈的兴趣。我必须
着重指出,俄军一个登陆场并不止起一次作用。一个登陆场将不断地接受新部队、新坦
克、新火炮,直到它完全没用了为止。  

  俄军喜欢让部队夜间转移,而且行动起来很高明。但是,他们不喜欢在夜间进行大
规模的进攻,这似乎是因为,他们的下级军官还没有受过充分的夜间训练。不过,他们
有时也进行有限目的夜间进攻,或者是为了收复失地,或者是为了更好地实施昼间进攻
。  

  跟俄国人打仗,必须惯于采用新的作战方法。仗要打得无所顾忌,而且要灵活。无
论什么时候也不能麻痹大意,必须准备随时应付突然的袭击,不要光靠众所周知的战术
原则去战斗,因为谁也不得而知俄军会作出何种反应。面对包围,突然袭击和欺骗行动
,说不上俄军会有什么反应。在许多情况下,俄军都是靠本能的反应,而不是靠战术原
则。必须承认,他们的本能的反应,经常比军事学院教出来的那些东西对他们还有用。
乍看起来,他们采取的办法似乎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却经常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俄军有一个战术上的错误,但是尽管有惨痛的教训,他们也不愿意纠正这个错误,
我指的是他们一味地相信高地的重要性。他们拚死拚活地去攻打高地,扼守高地,根本
不管这块高地是否重要。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占领某高地在战术上并不是有利的,但
是俄军却理解不了这一层,拚命去夺高地,以致遭到很大损失。  

 

各兵种的特点  

  我前面所说的,主要涉及到俄军的步兵。他们的步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全面地
保持了苏沃洛夫和斯科贝列夫的伟大传统。尽管在战争中使用的技术装备已经有了巨大
的变化,俄国步兵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他们之所以那样难以对付,是
因为他们最能适应自然环境。天然障碍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在话下,他们在密林里、沼泽
湿洼地以及在没有路的大草原活动就象在家里一样。他们用最简单的就便器材就可以渡
过宽阔的河流。他们到处都能修筑道路,几天的功夫,他们就可以在难以通过的沼泽地
修筑几英里的木排路。冬天,他们用横十人,纵百人的方队到积雪的森林里去开路,这
一千人在半小时内就可以踏出路的痕迹来,然后再派一千人换班踏路,几小时后,就出
现了一条道路。而根据任何西方的标准,这一地段似乎是不能通过的。他们有无数的人
力,不要任何运输车辆,就可以在各种地形上拖运大炮和其它武器。此外,俄军的装备
是非常适应他们的需要的。他们的汽车是最轻型的车辆,体积也很小,他们的马匹能吃
苦耐劳,不需要多少照料,他们不受辎重的拖累,使西方国家军队受到拖累的那些物资
,他们根本就不携带。  

  俄军步兵装备有很好的武器。俄国人和他的反坦克武器是分不开的。有时,好象每
一个步兵都随身携带一支反坦克枪,或掌握一门反坦克炮,他们使用反坦克武器得心应
手,并且带到各处使用。俄军具有低伸弹道和高精度的反坦克火炮,是便于在各种战斗
中使用的武器。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俄军步兵不善于调查情况,他们的侦察一般是很弱的。即
使是专业的侦察分队发挥作用也不大。原因多半是他们不愿意独立行动,另外他们也不
能把侦察结果以情报形式反映出来。  

  俄军的炮兵,象步兵一样,也是集中使用的。步兵很少不经炮火准备就发起冲击,
但是为达成突然性,他们对短促的火力急袭是不很重视的。他们有的是火炮和炮弹,他
们喜欢浪费炮弹。在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中,俄军在每半英里的正面上,就有200门火炮 
[ 注:这一数字包括重迫击炮,但不包括火箭。 ] ,如果认为需要,可以增加到300门
,但是总不会少于150门。炮火准备一般持续两小时,炮手们得到的命令是,在整个炮火
准备阶段,可以消耗一至一日半用量的弹药。另一日份的弹药则准备用于突击的第一阶
段。弹药储备则控制在后方。经这样集中的射击,薄弱的德军阵地在短时间内就会被打
得乱七八糟。重武器,特别是反坦克火炮,不久就对残存的兵器进行射击,不管是精心
配置的,还是进入掩体的兵器,都在被打击之列。随后集群的士兵和坦克就冲入被压制
了的阵地。如果防者拥有机动的预备队,还可以不费多大力气恢复原态势,但德军一般
是没有预备队的。全要靠幸存的前沿部队来承受这样的战斗重担。  

  俄军的炮兵还能消灭我们防御纵深的司令部和指挥所。他们常常不专门集中火力,
也没有明确的重点目标,对整个防线都进行同一强度的炮击。俄军射击计划的死板,有
时是惊人的,炮兵在配合前进的步兵和坦克行动上,也不够灵活。火炮跟进缓慢,常常
是原地不动,因此,一波一波的冲击部队,在完成深远突破以后,在一段长时间内没有
炮兵的支援。  

  因此,德军坚持扼守大规模楔入的俄军的两翼的办法,是很大的错误,而且常会使
防御者遭到失败。我军经常接到的命令是拼命死守翼侧,以便仓促调上来的预备队能直
接攻击突入之敌的翼侧,并将楔入部队从根部切断。显然,集中在敌人突破部队翼侧的
预备队就会完全暴露给俄军,成为俄军火炮攻击的重点,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打垮。因为
德军战术上的错误,不够机动灵活的俄军炮兵反而占了上风。看来对楔入的俄军翼侧的
攻击,应尽量靠后一些,而且要在俄军火炮射程以外。同时,要将配置到俄军这些“边
角石”翼侧的部队收拢回来,而不让它们去参加损失很大的战斗。有的时候,不按上级
的坚守翼侧的命令办,一切都很顺利。这时就会有可能阻止没有炮兵支援的俄军步兵和
坦克的前进,并建立起新的防线,这时,俄军会被迫拟制新的火力计划,并寻找新的炮
兵发射阵地,这就使防御者获得了喘息时机。  

  对付俄军密集炮火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惜弹药立即实施炮火反击。俄军展开这样规
模的炮兵并储备大量的弹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有时要好几个星期的时间。尽管他们
伪装得很好,我们的空中侦察和空中照像通常可以发现他们的准备情况,并查出其展开
情况。每天夜里,俄军都要构筑新的发射阵地,但是几天之内这些阵地一直是空的。不
一定哪天早晨,你会发现有几个阵地上已经有了火炮,进攻以前的两个夜晚,他们的火
炮全部进入阵地。少数情况下,当我们拥有足够的火炮和弹药时,趁俄军开始配置火炮
之机,进行有组织的炮火反准备,这样会取得极好的效果。对其实施空中突击,证明也
是非常有效的办法。有时,空中突击能全面破坏俄军炮兵的展开。  

  俄军炮兵采用的进攻战术,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有了很大改进,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他们的炮火准备形成了真正破坏性的急袭火力。特别是,他们采用了在非常狭窄的地
带内进行间断射击的技术,这一狭窄地段有时宽不超过一百米。同时,还对其余整个防
御正面进行猛烈的射击,这就给对方造成一种印象,即炮火准备还正在全线进行,而实
际上,他们的步兵已经在这一狭窄地段发起了冲击。  

  俄军炮兵尽管有许多缺点,但不失为强大的兵种,斯大林对它的称赞还是恰如其分
的。战争期间,红军在战场上使用的重型火炮比任何敌国都多。  

  下面谈谈俄军的坦克兵。俄军拥有的T-34坦克大大优于德军任一型号的坦克,因此
坦克兵在一开战时就占有很大优势。对他们一九四二年使用的“KB”重型坦克也不应低
估。后来又生产了T-34改进型坦克,最后,到了一九四四年,又生产了斯大林号重型坦
克,这给我们的“虎”型坦克增添了新的麻烦。俄国的坦克设计师精通他们的坦克事业
,他们集中精力解决几个主要问题:火炮威力,装甲防护力和越野能力。战争期间,他
们坦克的避震系统比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都先进。  

  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俄军的坦克战术是很死板的。坦克以小分队为单位分散使
用在宽大正面上,到了一九四二年夏天,俄军统帅部吸取了前段作战中的教训,开始组
建编有坦克军和机械化军的坦克集团军。坦克军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方面力量是不很强
的,其任务是协助实施突破的步兵师。机械化军的作用则是向纵深发展突破并追击敌人
,据此,它拥有与坦克军同样数量的坦克,只是没有重型坦克。此外,机械化军编有大
量的摩托化步兵、炮兵和工程兵。俄军坦克兵就是自从这样的改编以后才发展壮大起来
的。一九四四年,坦克兵已经成为俄军在战争中最强大的进攻力量。  

  俄军的坦克集团军,由于缺乏经验,起初曾遭受重大损失,特别是他们的中下级指
挥官不甚懂得,也不甚适应坦克战。他们在使用坦克方面不够大胆,缺乏战术眼光,不
善于迅速定下决心。坦克集团军最初的一些战役是完全失败的。他们把坦克密集地使用
在德军的防御正面上,他们的行动迟疑不决,完全没有计划。成群的坦克互相干扰,常
常碰上我们的反坦克炮;在突破我们的防御阵地以后,本来应当继续发展胜利,它们却
停顿下来。这可正是德军单个的反坦克火炮和88毫米炮大显身手的好时机。有时,一门
火炮一小时之内就能毁伤30多辆坦克。我们曾经想过,俄国人既然自己制造了这种武器
,为什么又不去学会使用它。直到一九四二年冬天,俄军的坦克战术才有所改进。  

  对于俄军坦克兵来说,一九四三年仍然是见学的一年。德军在东线的惨败,不是由
于俄军战术的高明,而是由于德军最高统帅部战略上的错误,以及俄军在兵力兵器上的
巨大优势。直到一九四四年,这些坦克和机械化大兵团才发挥了高度的快速力和突击力
,并成为勇敢而有才能的指挥官手中的强大力量。甚至下级军官也起了变化,他们已能
机断行事,而且愿意承担责任。我“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罗特米斯特罗夫元帅的坦
克由第聂伯河向维斯瓦河的进军,标志着红军历史中一个新时期的开始,这也是对西方
的严重警告。后来,在一九四五年一月俄军的大举进攻中,我们再次领教了俄军坦克的
迅猛行动 [ 注:提到红军不断增长的力量,及其坦克兵实施远距离、高速度作战行动的
能力,我们应当注意一九四五年八月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向满洲的大举进攻。 ] 。  

  俄军坦克兵突飞猛进的发展,值得研究战争的人予以重视。没有人会怀疑,俄国能
造就象塞得里茨、穆拉特或隆美尔这样的人。他们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间的几位将领
就达到了这样的水平。然而还不只是成长起来几个有才华的人。在这过程中俄军中一群
冷漠而无知的人,既没有经过训练,也没有什么本领,却成了有头脑、有才干的人。经
过战争的严峻考验,红军的坦克乘员比原来的水平提高了许多。这样的发展要求有高标
准的组织和计划工作。当然,这样的发展也反映在其它方面。例如,他们的空军和潜艇
舰队等都在发展,俄军最高统帅部将采取各种可能的手段促进其发展。  

  从彼得大帝到一九一七年革命,沙皇军队是一支庞大的、装备笨重、行动迟缓的军
队。在芬兰战役和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二年的作战行动中,对于红军可以作出同样的评价
。俄军坦克兵的兴起改变了所有这些情况。现时,任何涉及欧洲防务的计划,都必须设
想到,苏联的强大机群和坦克集团军袭击我们,其速度和猛烈程度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的闪击战大为逊色。  

 

没有辎重的军队  

  俄军的一个特点是,即使是他们的坦克师,所拥有的车辆也要比西方军队少得多。
如果把这归咎于俄国汽车工业的生产能力差,那是错误的,因为即使是装备有马拉运输
车辆的步兵师,其牲畜和四轮货车的装备数量也是很少的。而且,俄军任何一个团或师
在人数上,都大大低于西方军队的同级单位。但是,俄军任何部队中的战斗分队的人数
,却同西方的水平差不多。这是因为他们的后勤和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要少得多。俄军
除注意保持军官、军士和专业人员的额定标准外,不会为争别的人员名额而伤脑筋。当
部队需要补充时,往往要补充大量的士兵。红军的后勤机关不要担心服装、帐篷和毯子
以及西方军队认为十分重要的其它物资。在部队开进中,他们可以丢开给养不管,因为
部队是“就地取食”的。补给部队的主要任务是运送油料和弹药。甚至这些物资也时常
用战斗车辆来运送。在俄军的摩托化师里,士兵除了他自身携带的东西以外,再没有别
的行李。但是,士兵却常常挤到运送油料或弹药的车上,聊以代步。  

  缺乏运输汽车有双重的影响:战术上的和精神上的。由于摩托化师的车辆比西方军
队少得多,因而它行动起来更加灵活,而且便于指挥、伪装和铁路输送 [ 注:俄军以铁
路输送部队的能力是很强大的,他们没有什么“铁路运输图”,也没有象西方军队司令
部门制定的那样精确的计算,但是他们从一地向某地输送部队时,总是没有什么时间上
的耽搁。 ] 。精神方面的影响也值得注意。每个西方士兵都与后勤休戚相关,因为后勤
可以给他们带来食物和使他们得到安慰的东西,这样就使他们的艰苦生活能够过得去。
若某部队在战斗中被歼了,幸存者常常聚集在野炊车或载有辎重的火车周围,一方面躲
进一下,再者可以找些安慰物。甚至开小差的和患弹震休克的人通常也会以某种借口出
现在这些地方。这一点跟俄军士兵是不一样的。俄军士兵只有他的武器,后方没有什么
吸引物,没有野炊车,也没有行李车,能保护他的只有他的火炮、坦克或机枪,如果他
失掉这些,就等于失掉了一切。如果是负伤到了后方,迟早也要再次被召上战场。  

  这就是俄军装备车辆少给他们带来的重要好处。俄军最高统帅部深明其士兵的心理
,并正在设法变其弱点为强点。  

 

红军的空军  

  一九四一年六、七月间,红军空军遭受了破坏性的挫败,损失惨重,看上去似乎再
不能崛起了。但是,随着这场灾难而来的却是意想不到的大规模的复兴,只有这样辽阔
的国家取之不尽的资源才能使这成为可能。  

  苏联空军所克服的困难,要比陆军大得多。飞机工厂遭到很大破坏,在德军的进攻
之下彻底垮台了。把这些工厂转移到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就大大耽误了生产。有经验的
空、地勤人员的伤亡非常严重,以至于为培养飞行员和技术人员而临时制定训练大纲都
有很大的困难。但是,苏联却完全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巨大任务,当然英美两国在这方面
所给予的援助也是很重要的。  

  苏联空军从来没有完全从空中消失,甚至在一九四一年冬天,他们也实施了几次有
效的突击。一九四二年,德国空军仍享有制空权,但是他们并不能控制广阔战场的所有
地段,俄军时常握有局部的制空权。到了一九四三年,形势开始有所变化,到了秋天,
德军第一线飞机有1500架,俄军却有14000架,后来的数量对比就更不利于德军了。  

  应当指出,红军空军的作战效力同它的兵力数量相比是不相称的。在战争初期的几
个月,他们损失的空勤人员一直没有补充起来,另外,他们成批生产的飞机要比我们的
逊色得多。高级军官看来还没有很好地掌握现代条件下的空军作战原则。  

  俄军实际上没有战略空军。俄军远程航空兵所实施的突击,没有使我们遭受多大损
失。有时,侦察飞机可以飞越我们的防线30-60英里,但轰炸机和歼击机飞越我军防线超
过20英里都是少见的,这对德军十分有利,因为即使是在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我们的部
队和后勤补给单位都可以顺利地在后方地域内活动。  

  俄军的飞机在战场上只执行战术任务。自从一九四三年夏天以来,在战场上空从早
到晚都有他们成群的飞机飞过。他们装有厚厚装甲的强击飞机专门用于低空袭击,他们
的飞行员都表现非常英勇。他们的夜间轰炸机通常单独出来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扰乱我
们部队的休息。他们的地空协同在不断地改进,他们技术上的劣势也逐渐消失,而在战
术上,他们总属于劣势,他们的飞行员是比不过我们的飞行员的。  

  俄国是尝试大规模空降和伞降作战的第一个国家。他们的“苏联国防航空化学后援
会”在战前培养了成千上万的伞兵。尽管出现了一些有利时机,特别是一九四四至一九
四五年,他们从没有进行一次空降着陆。然而,他们却常常用飞机补给和加强游击队。
  

  红军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是很难预料的。看来,地面作战仍然是主要的,而地
面作战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进行反坦克作战。无论如何,过低估计他们的空军力量是
不明智的。一九四一到一九四五年间,他们的空军还在不断地改进。从中国人在朝鲜使
用的飞机的质量来看,红军空军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当前,他们已把注意力放在发展战
略空军方面,对他们的远程轰炸机切不可等闲视之。  

 

红军是不能战胜的吗?  

  德军在俄国取得的战果清楚地证明,俄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一九四一年秋末,尽
管俄国有辽阔的国土,泥泞的大地和冬季半融的冰雪,而我们装备又不足,兵力数量上
也属劣势,但德军确曾胜利在望。即使在危急的一九四四年和一九四五年,我们的士兵
从来也没有感到比俄军差。但是,虚弱的德军,就象海洋里的礁石,被无穷无尽的士兵
和坦克的浪涛包围着,冲撞着,最后被它们淹没掉了。对于俄军,自然是不能低估的,
对它们的强、弱点要慎重而冷静地加以分析。就他们的作战能力而言,如果认为兵力对
比悬殊,俄军就是不可战胜的,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战争经验表明,德军曾以一比五的劣势兵力取得胜利,当然我们参战的部队必须是
接近于齐装满员的。有时,在兵力对比更加悬殊的情况下,我们也取得了胜利。在这方
面,其它西方国家军队未必能比我们强。  

  俄军的地面作战能力最强,海空军不算怎样强。尽管战后取得一些成就,俄国空军
要达到西方国家空军的水平还不是那么容易的。毫无疑问,俄国海军还需要学习许多东
西。未来战争中,俄国的主力军仍然是地面部队,特别是数量最多的坦克部队。我们预
期他们要以闪电般的速度实施深远的进攻,并与西欧国家共产党同情者培养的叛军相配
合。至于原子战会对他们这样的行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不能预料。但是,假如真的
到了互掷原子弹的地步,俄国的辽阔国土和掩蔽它的活动的秘密屏幕,将使俄国成为西
方的强大敌手。  

  不管多么强大的空军也不能阻止俄军的进军。西方世界的军队最迫切需要的是出生
入死的步兵,它们应准备以反坦克武器阻止俄军的突击,西方也需要有强大的坦克和机
械化部队,以对入侵的俄军实施反击,并将其击退 [ 注:虽然我在战争年代几乎一直在
坦克部队服役,但我仍强调需要步兵。 ] 。  

  西方军队的士兵应为这场决定命运的战斗而进行认真而系统的训练。不仅战术上,
而且体力上的训练都安排计划好,以使我们的部队能在对等的条件下与俄军交锋。我们
必须考虑俄军战斗方法的特点,并作好相应准备。重要之点在于有勇气,善于机断行事
,并准备担负重大责任。同俄国人打仗,严格的纪律也是很重要的。而正在加强的体力
的训练,还不足以使士兵去应付十分激烈的斗争。  

  最重要的因素是精神因素。我们需要有不屈不挠的意志,以保护西方文明不致遭到
苏联人的破坏。  

 


--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
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
http://ark.hit.edu.cn/luntan/attachments/forumid_13/1dTW3cfF_JNpHJGF7UILC.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2.896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