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坦克战(阿尔萨斯-洛林之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20 19:27:03 2005), 转信


冯·梅林津 [德国]  
[出自《坦克战》]  

巴顿进攻  

  十月十八日,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在布鲁塞尔开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会
议。 [ 注:维尔莫特:《为欧洲而战》原文第562-563页。 ] 会上同意再次攻打鲁尔区
。主要任务分配给了美军第1和第9集团军,其行动由布莱德雷将军协调。巴顿的第3集团
军则在“后勤补给允许的情况下”,向萨尔进攻。十月二十一日,布莱德雷给这三个集
团军下达了命令:第1和第9集团军于十一月五日发起进攻;巴顿于五天以后投入战斗。
然而,十一月二日,第3集团军即接到命令,一旦天气放晴,即发起进攻。  

  巴顿当时向布莱德雷保证,他只用三天就可以打到萨尔,并“轻而易举地突破‘西
部壁垒’”。第3集团军编有6个步兵师和3个装甲师,再加上两个机械化兵群(即旅),拥
有官兵号称25万人。它的对手,德军第1集团军总共有8万6千人,8个师中有7个师一线配
置在75英里的正面上,唯一的预备队是仅有69辆坦克的第11装甲师。在德军分散进行防
御的情况下,巴顿却拥有制空权和充分的地面机动兵力,能够在他选择的任意一点集中
优势兵力。从实力总的对比看,巴顿在兵力上拥有3:1的优势,坦克是8:1,而在“炮兵
方面也占有很大的优势”。 [ 注:维尔莫特:《为欧洲而战》原文第564页。 ]  

  十月下旬,我已明显看出,对我防线的又一次大举进攻即将来临。我们后撤了莫泽
尔河西岸的前进哨所,这时美军的火炮在持续不断地进行测距射击。在莫松东南展开小
规模激战,并有在梅斯以北蒂翁维尔地域集结重兵的迹象。我们判断,美军的突击,一
路即可能自蒂翁维尔发起,预料另一路大规模突击可能在圣萨林地域发起,目的是直取
萨尔布吕肯。这两路突击的共同目标是攻占梅斯要塞。  

  虽然,我们没有空中侦察,但是情报还是很灵的。根据侦察的报告,我们能清楚地
知道美军的准备情况 [ 注:然而,美军情报机关欺骗了我们,使我们相信,他们的第1
4装甲师在蒂翁维尔,实际上这个师根本就不在法国境内。 ] 。我们的无线电侦听队再
一次发挥了作用,因为美军在有线通话和无线电保密方面都是不很注意的。但是,他们
十一月八日发起进攻时,对我们第一线部队来说仍然是突然的。这是因为天气对我观察
很不利,我们没有能了解到敌人的最后准备情况。  

  十一月五日,一场暴雨使地面一片泥泞,使一些小河和溪流涨成了大河。即使履带
车辆行驶起来也非常困难。而且莫泽尔河的所有桥梁几乎都给冲垮了。美军第20军预计
在梅斯地带进攻,其第12军则在30英里宽的地段强渡塞列河,直取萨尔布吕肯。第12军
军长埃第将军具有很站得住脚的理由来推迟他的进攻,但是,巴顿不听这一套。第12军
的步兵于十一月八日拂晓,在猛烈的火力支援下发起进攻。  

http://www.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panzer_battle/images/057_s.jpg
图57 美军第12军的进攻(1944年11月8-16日)  

  我已经说过,这次进攻对我们的第一线部队来说是很突然的。这些部队没有能执行
巴尔克的计划,这个计划规定要进行弹性防御,并把第一线部队撤到后方阵地。美军第
12军攻击了我第48和第559师,以及第361师的右翼。这几个师在敌人炮击下遭到重创,
美军在若干地点渡过塞列河。埃第将军以第26、35和80步兵师实施突击,把第4和第6装
甲师留作预备队,用于发展胜利。  

  十一月九日,美军坦克投入战斗,但是条件是很不适于使用坦克的。坦克离不开公
路,其中一部分坦克被我88毫米炮击毁。不管怎么说,我认为装甲师投入战斗为时过早
。埃第将军如能等他的步兵更深地突入我主要防御地带再使坦克进入战斗,那会更好些
。然而,美军第4装甲师是一支顽强而有经验的部队,尽管天气十分恶劣,他们的“B”
战斗群指挥部得以插入第48师的左翼,夺取了安诺库尔和威维尔斯。  

  十一月十日,我们唯一的坦克预备队第11装甲师实施反击,夺回了威维尔斯。雨雪
交加,美军飞机不能起飞,他们的车辆和坦克也不能行动。这时我们富有经验的装甲部
队完全处于有利地位,一天之内就击毁美军30辆坦克。十一月十一、十二日,第11装甲
师掩护大大削弱的第559师撤退,并在莫兰什附近的高地上占领了新的阵地。第4装甲师
的“A”战斗群指挥部在圣萨林以东投入战斗,于十一月十一日抵达罗达尔布,在这里被
反坦克炮兵火力和地雷场所阻。美军第6装甲师行动也很顺利,十一日下午在挺进中夺占
了汉苏尔尼德附近的桥梁。  

  十一月十二日,第11装甲师由莫兰什对第4装甲师的“A”战斗群指挥部进行反击。
我们的坦克兵已习惯于泥泞地和雪地的战斗,于十三日夺回罗达尔布,并俘获美军一个
整营。于是,我们争取了时间,可以重新调整部署,并调来预备队。  

  美军继续挺进,决心很大。“B”战斗群指挥部和第35步兵师由西面攻击莫兰什,第
6装甲师则力图通过福尔克芒直取萨尔布吕肯。我们把第21装甲师和第36师调到这个地带
 [ 注:第21装甲师只有19辆坦克和4个装甲步兵营,每营约有60-70人。 ] ,这时,第
11装甲师正坚守莫兰什附近的高地。十一月十五日,我们撤下了第48师和第559师的余部
,把他们编成一个战斗群。  

  十五日晨,我们的部队由处于危险境地的莫兰什撤出。这时,美军的顺利前进暂告
一段落。这一天,美军第12军被迫暂停前进,除了损失惨重和地形条件太差这些原因以
外,还由于美军第20军前去包围梅斯,而使第12军的北翼暴露。  

 

梅斯陷落  

  十一月八日夜,第20军向梅斯发起进攻。美军第90师的部队乘突击艇在蒂翁维尔以
北强渡莫泽尔河,使德守军完全出乎意外。 [ 注:美军第90师由范弗里特将军指挥,他
后来曾在朝鲜享有盛名。 ] 九日傍晚,该师的8个营都过了河,并建立起坚固的登陆场
。在这一地域我们有两个师,第416步兵师和第19国民掷弹兵师,抵抗是微弱的。他们的
战斗力不强,而且他们的展开正面也太宽。 [ 注:第416师当时从丹麦调来,该师士兵
的平均年龄38岁,没有一个参加过战斗。师里没有突击炮,炮兵编有一些过了时的要塞
炮和缴获俄国的122毫米炮。 ]  

  我们身在“G”集团军群指挥部,对蒂翁维尔登陆场的迅速扩大深感不安。第1集团
军当时没有预备队,我们只得向伦斯德再要一个装甲师。但是这位西线德军司令官却无
权决定此事,他把这个问题提请希特勒解决 [ 注:伦斯德曾经说过,战争进行到了这一
步,他所能调动的部队只剩下他司令部门前的卫兵了。 ] 。与最高统帅部的商谈持续了
一天多,最后把第25装甲步兵师调给我们。该师这时在特里夫斯以东,等待补充,由于
没有汽油,直到十一月十二日以后才参加战斗。贻误战机是顶糟糕的事。由于莫泽尔河
水流急湍,再加上德军炮兵的精确射击,使得美军第90师直到十一日傍晚才架了一座桥
,而且三天当中,美军步兵都没有坦克和重型反坦克火炮支援。尽管如此,他们的抵抗
是顽强的,打退了我们步兵(我们没有一辆坦克)的反击,并于十一日下午以强攻夺得麦
特里赫和柯尼斯马赫两要塞。  

  十一月十二日拂晓,第25装甲步兵师以10辆坦克和两个装甲步兵营实施反击。当他
们与头天夜里渡过莫泽尔河的美军坦克和步兵遭遇时,打得还不错。这时,位于河西岸
的美军炮兵进行了猛烈的射击,我反击部队遭受很大损失,停止了反击。十一月十二日
下午和十三日一整天,都在进行艰苦的战斗,有些居民地曾多次易手。  

  十一月十四日下午,美军第10装甲师渡过莫泽尔河,它的“B”战斗群指挥部向萨尔
河畔的麦尔吉格实施突击,而“A”战斗群指挥部则向保宗维尔进攻,以期切断通往梅斯
的公路和铁路。梅斯城受到了美军第95师和第5师的直接威胁。第95师正在莫泽尔河以西
前进;第5师正从南面接近该城,遇到了党卫军第17装甲步兵师的强烈抵抗。我们已经意
识到,梅斯城很快就会被合围。  

  伦斯德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他在十月间就曾建议放弃梅斯突出部。巴尔克的看
法是,只好让美军来攻打梅斯,而守军则及时放弃该城。十一月七日,希特勒强调梅斯
是座要塞,必须坚守,直战斗到最后一人。我们的作法是,尽量使这道命令造成最小的
损失,于是,我们只把二流部队留在梅斯,而且没有给他们一辆坦克和一门突击火炮。
  

  十一月十六日傍晚,巴尔克和我讨论了“G”集团军群当面的形势。我们决定,不能
让第1集团军为防守梅斯而作出更多的牺牲,要准备一直退到尼德河一线。我们的决定受
到了我第19集团军危急情况的影响,该集团军从十一月十一日起就受到巴卡拉地域内美
军第7集团军的重压,并且还要对付法军第1集团军于十四日向贝尔弗特山口发起的进攻
。  

http://www.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panzer_battle/images/058_s.jpg
图58 “G”集团军群(1944年11月)  

  梅斯是一座古城堡,大部份的防御工事还都是一九一四年以前修建的。要塞中大部
份炮兵都移到了“大西洋壁垒”,只有30门火炮还留在要塞炮台上。我们让第462国民掷
弹兵师留守梅斯,兵力约有1万人,多半都是上了年纪的士兵,根本不能适应这样艰苦的
现代战斗。他们没有一辆坦克,只有一个反坦克炮营和一个高射炮兵营,弹药也很少,
但粮食倒充足,可以用四个星期。德国居民已于十一月十一日撤离梅斯。  

  十一月十七日夜,第1集团军把守军留在要塞,退到尼德河一线。这一行动伪装较好
,高度保守了秘密,封锁梅斯的美军第20军没有能够干扰撤退。十一月十九日,美军部
队多路突入梅斯城,十一月二十一日占领了要塞指挥部 [ 注:要塞司令部凯特尔将军亲
临第一线作战,负了重伤。作为梅斯的守卫者,比他的前任巴扎尼元帅作出了更好的榜
样。 ] 。守军大部退入内堡,坚持抵抗。  

  美军的目的就是封锁住整个要塞,等待守军弹尽粮绝自动投降。十二月十三日,最
后的金尼阿克堡守军投降,从而结束了对梅斯的围攻。  

  梅斯守军兵力虽弱,但他们抵抗非常顽强,牵制了美军的大股兵力。  

 

施特拉斯堡的陷落  

  十一月十一日,美军第7集团的第15军在马恩-莱茵运河以南的巴卡拉地域发起进攻
。这一新攻势的目标是北孚日山脉的萨维恩山口。这个山口是通向施特拉斯堡的大门。
这次打击的对象是第553和第708国民掷弹兵师,前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而后者还没有
打过仗,刚调到前线来。况且,美军是向第1集团军和第19集团军的接合部实施突击的。
根据我们吃过的苦头,我们懂得,在两个集团军的接合部实施突击,这对防者来说是一
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十一月十三日,我们把第553师调归第19集团军指挥,形势仍然是很
紧张的。第15军继续向布拉蒙实施猛烈进攻;与此同时,法军第1集团军于十一月十四日
发起的进攻,大有突破贝尔弗特山口打进阿尔萨斯南部之势。  

  十一月十四日,我们令第19集团军的右翼撤进北孚日山区;撤退工作组织得很周密
,美军的追击显得犹豫不决而且过于谨慎。十一月十六日夜,集团军的左翼部队也同样
进行撤退。不幸的是,第338师师长在贝尔弗特山口阵亡,因而对退却部队的指挥有些紊
乱。后卫的兵力过于薄弱,法军机动部队几乎与第338师主力同时抵达新的地区。法军坦
克进行了非常勇猛的冲击,这正反映了他们的集团军司令官塔西格尼将军的暴躁性格。
十一月十九日,法军坦克共前进25英里,突入上阿尔萨斯,在巴塞尔以北进至莱茵河一
线。  

  十一月二十一日,经一场激战后,贝尔弗特被攻占;同一天,法军坦克开进了默卢
兹。第19集团军已经没有机动预备队,在阿尔萨斯南部的第53军则把各种闲杂部队收拢
在一起,其中也包括党卫军第30师的俄国人,在莱茵河和孚日山之间临时组织了一道防
线。以突击火炮加强的第198步兵师,奉命由阿尔吉尔赫实施反击,进抵瑞士边境的德列
,从而分割默卢兹的法军。与此同时,第106装甲旅则由洛林前往加强第53军。十一月二
十日,我们在“G”集团军群指挥部判明,敌人正在发动大规模的钳形攻势,目的是歼灭
第19集团军。正当法军第1集团军由南面突入阿尔萨斯的时候,美军第7集团军则准备强
行攻占萨维恩山口,并由北面进攻施特拉斯堡。  

  由于洛林方面情况的恶化,我们的处境愈加困难了。美军第3集团军右翼的第12军于
十一月十八日重新发起进攻,第7集团军的第15军继续向萨维恩山口方向施加重压。这时
天气转睛,美国空军加强活动。尽管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第553国民掷弹兵师还是被一步
一步地赶回到萨尔堡。十一月二十日,100多辆坦克突破了进来,包围了这个久经考验的
师。看来这个师已陷于绝境,但在十一月二十日夜里,布隆将军趁夜暗和大雨,率领他
的部下穿过美军封锁线,占领了一道新防线,截断敌人去萨维恩的道路。然而,美军占
领萨尔堡后,继续向我第1和第19集团军之间楔入。这样,“G”集团军群就有被一分为
二的危险。  

  我们认为,敌人进攻萨维恩是最危险的。十一月二十日,我们向伦斯德建议,第19
集团军应集中在默卢兹以北,并放弃一切在莱茵河上游合围法军的打算。这就是说,第
198师和第106装甲旅北调,加强萨维恩山口的防御。这一计划提交给了希特勒,他断然
否定了这个计划。他命令,萨维恩方面“寸步不让”,并要求以第198师的兵力由阿尔吉
尔赫向瑞士边境实施反击。我们别无他法,只得按这个精神下达命令。  

  作为一种安慰,伦斯德让我们以一个装甲教练师由北面向萨尔堡实施反击,但这只
能到十一月二十三日才能开始行动。无论怎么说,想恢复萨维恩地域的态势已为时过晚
,因为十一月二十一日法军第2装甲师(属美军第7集团军,师长是莱克拉克将军)突破了
我萨维恩南北兵力薄弱的掩护部队阵地。十一月二十二日,第15军的法军和美军部队包
围了萨维恩。他们突入该地后合围了第553师和第89军军部。然而,我守军士兵没有丧失
信心。十一月二十二日夜,他们以小群突围,并在比特什地域集结起来。  

  这时,第11装甲师猛烈抗击了第12军由莫兰什向萨盖明的进攻。该师扼守15英里宽
的防御正面,掩护部队很薄弱。在掩护阵地以后,配置有集群坦克和装甲步兵,准备从
侧后抗击前进的美军。美军的第35和第26步兵师在中路进攻,左翼为第6装甲师,右翼为
第4装甲师。在这样优势兵力面前,第11装甲师挡住了敌人的突破,并使敌遭到很大损失
。第4装甲师向萨尔运河开进,只遇到第361国民掷弹兵师微弱的抵抗,于十一月二十二
日强渡了运河。第4装甲师受领的命令是,渡过运河后向北推进,但是由于这里没有能通
行的道路,地形也不利于坦克行动,师长伍德将军便决定继续东进,强渡萨尔河,尔后
调头向北,继续前进。十一月二十四日,该师在费涅特兰什渡过该河。  

  法军第2装甲师在萨维恩毫无耽搁,继续发展胜利,并直向施特拉斯堡开进。我方只
有第256国民掷弹兵师的一些部队还能抵挡一阵。这些部队刚从荷兰调来阿尔萨斯北部;
施特拉斯堡城防司令官所属的一些高炮分队和混编部队也参加抗击法军。但是要进行象
样的城防准备,既无时间,也无兵力。法军坦克于十一月二十四日晨进入施特拉斯堡。
  

http://www.warstudy.com/history/world_war/panzer_battle/images/059_s.jpg
图59 施特拉斯堡的失陷(1944年11月)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决定撤销计划之中的以装甲教练师向萨尔堡实施的反击,令
该师通过法尔斯堡直取萨维恩山口。如此举成功,我们就能够分割法军的第2装甲师。我
们这个装甲教练师经诺曼底一战已有很大削弱,十一月初曾进行整编,准备参加阿登地
区的进攻。全师尚有30辆T-IV型坦克和35辆“豹”式坦克,还有两个兵力不足的装甲步
兵团。当我们发现这个师如此之弱,认为必须得到新的加强,才能取得反击的胜利。第
25装甲步兵师的一个战斗群奉命由第1集团军的右翼转移到萨尔茵昂,但直到十一月二十
五日才到达。  

  装甲教练师于十一月二十三日在萨尔茵昂集结。该师由拜尔林将军指挥。他在西沙
漠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尽管还有两个营的步兵和两个连的突击火炮没有到达,该师于当
天下午十六时开始进攻。十一月二十四日晨,装甲教练师在萨尔堡东北对第15军的翼侧
掩护部队实施突击。这支掩护部队由侦察部队和美军第44师之一部组成。拜尔林本可以
插向萨尔堡-萨维恩公路,但遗憾的是,它的翼侧遭到美军第4装甲师的攻击。我已经说
过,该师在费涅特兰什渡过了萨尔河。十一月二十四至二十五日展开激战。艾森豪威尔
将军正好在十一月二十四日视察前线部队,他同意了巴顿的建议,即令第15军停止向东
开进,调头向北,支援萨尔河一线巴顿部队的行动。这就是说,拜尔林左翼的美军部队
得到很大的加强,实际上,装甲教练师受到了两翼包围的威胁。  

  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我亲自到拜尔林的指挥所,我亲眼看到他的处境危急到何等
地步。美军第44师集中的炮兵射击,使我们遭受很大损失,第4装甲师的“B”战斗群指
挥部猛烈攻打贝兰道夫村。拜尔林建议停止进攻,我完全赞同这一建议。但最高统帅部
则坚持要装甲教练师继续执行没有获胜希望的任务。不管怎样,拜尔林于十一月二十六
日也只能转入防御,所幸他有第25装甲步兵师的战斗群来保障他的东翼。十一月二十七
日,美军把装甲教练师击退到萨尔茵昂以东的出发线。这时,最高统帅部又令该师去参
加阿登战役。二十七日夜,由第25装甲步兵师把它替换下来。  

  这样,我们在阿尔萨斯北部恢复原态势的一线之机也不存在了。很明显,我们面对
在炮兵、坦克、飞机方面都占有压倒优势的美军,已没有什么获胜的希望。但正在这时
,艾森豪威尔却下令,让第15军调头向北,去支援巴顿,这使阿尔萨斯南部的我军减轻
了负担,使得我第19集团军能够在科尔马突出部巩固下来。艾森豪威尔在他的报告中说
,这个登陆场将对他的尔后行动产生“意义深远的、不利的影响”。  

 

“西部壁垒”的防御  

   “G”集团军群整个防线不断地受到敌军的攻击。敌军已经取得重大战果,但是我
军的主力还总算保全了下来,并缓慢地向“西部壁垒”退却。必须强调指出,我们整个
行动的目的是争取时间,以使最高统帅部能够集结预备队,在比利时大举反攻。我认为
,如果巴顿能把第4和第6装甲师编在一个军里,并以法军第2装甲师予以加强,结果会更
好些。这些师都是富有战斗经验的部队,它们的指挥官也很有才能。第4装甲师师长伍德
将军是坦克战术专家;法军第2装甲师师长莱克拉克将军在向施特拉斯堡进军中表现非常
勇敢。我想,美军的一个大错误,是过于把坦克和步兵拴在一起。如果把3个装甲师编在
一个集团军里,统一由一个指挥官指挥,他们可以更有把握地突破我们的防御。  

  当一场大战正在洛林中部激烈展开的时候,第20军则由蒂翁维尔向萨尔河下游开进
,后在“奥肖尔兹屏障”一带受阻,这个“屏障”是由反坦克壕和混凝土工事构成的坚
固防御阵地。美军侦察机构对此屏障几乎一无所知,因此他们企图突破我军防御实施的
首次冲击,被轻而易举地击退了。担任快速预备队的第21装甲师成功地实施了反击。十
一月二十五日,第20军停止向“奥肖尔兹屏障”进攻,令其第10装甲师在麦尔吉格进至
萨尔河一线。美军将该师分割使用,在军的整个正面上分头出击,这是很错误的,后来
又令他们集中起来,攻打麦尔吉格已为时过晚,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  

  十一月二十八日,我们向伦斯德建议,“G”集团军群应得到大力加强,以便由第1
和第19集团军向萨维恩山口实施兵力集中的反击,夺回施特拉斯堡,消除敌在这一地域
的突出部。如果我们能有3个装甲师和两个步兵师,上述行动看来是可以实现的,但是最
高统帅部驳回了这个建议,这是因为每一个行动都要从属于阿登这场大战。  

  十一月二十八日至十二月一日,在萨尔隆以西展开激战。美军第95师正竭力向前推
进,前进中不断抗击我第21装甲师的反击。十二月一日,第95师的部队由西面突入萨尔
隆,第21装甲师主力向萨尔河东岸退去,我们的一些步兵在西岸只占有一块小登陆场,
还有一座桥梁完整地保留下来,已作好了炸桥的准备,一有信号,工兵立刻就可以把桥
炸掉。  

  十二月二日下午,美军的一架侦察机报称,萨尔河上的这座桥梁仍完整无损。这时
第95师便准备以突然袭击夺占该桥。三日凌晨,美军步兵和工程兵乘坐突击船,在雾和
雨的掩护下,开始强渡该河。我们的守军与敌兵力悬殊,这座没来得及炸毁的桥梁被敌
人夺占。敌人立即利用了这一战果。美军第379团利用这座桥渡了河,当晚,夺得了“西
部壁垒”的第一批地堡。  

  这件事对高层人士触动很大。希特勒盛怒之下,要求给他一个全面的报告。他弄不
明白,他十分重视的“西部壁垒”怎么会让敌人吃掉一块。最高统帅部已经完全忘记,
“西部壁垒”并不比倒霉的“大西洋壁垒”好多少,它的工事已经过时了。反坦克障碍
是紧靠主要防御阵地前面设置的,那些炮台对于新式的重型反坦克火炮来说显得太小了
。没有铁丝网,有线通信也不顺畅,而且复杂的火力计划并没有什么用场,因为大部分
的部队是没有经过训练的。元首要求人们作出牺牲,很有才能的第1集团军司令官诺贝尔
斯道夫当了牺牲品。我个人深感悲痛,因为我很尊敬这位果敢而卓越的指挥官。在俄国
作战时,我们曾共同经受了许多艰苦考验。  

  这时,我的“G”集团军群参谋长的职位已经当到了头。十二月五日,我奉命把这个
职务交给斯泰德克少将。让我离开长期愉快相处的巴尔克将军,对我来说是非常痛苦的
。当我得知他对我的调动无能为力时,就越发地痛苦。事实上,到了战争的这一阶段,
希特勒及其亲信们在实行真正的政治迫害,他们在为最高统帅部铸成大错的人们寻找替
罪羊。  

  我非常悲伤地离开了“G”集团军群。但当我听说,我们已经完成了任务,在几个月
的过程中,一直牵制了敌人向“西部壁垒”进攻的兵力,我又心安理得了。十二月初,
我们许多师的处境都是很悲惨的,但美军也遭到重大损失,没有取得什么重大胜利。德
国最高统帅部的战役预备队保全了下来,如果运用得当,仍能对整个作战的进程产生重
要影响。  

  巴尔克将军在“G”集团军群也没有比我多呆很久。先是元首下令,把第19集团军调
归希姆莱直接指挥,随后就是一系列令人生厌的阴谋,最后到十二月中旬把巴尔克革了
职。所幸的是,古德里安插手了这件事,把巴尔克重新作了安排,担任驻匈牙利的第6集
团军的司令官;但是,十分明显,希特勒认为,洛林战役在指挥上是很糟糕的,为此他
撤了所有高级军官的职,以发泄他的不满。希特勒的非难并无损于巴尔克的威望。  


--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
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
http://ark.hit.edu.cn/luntan/attachments/forumid_13/1dTW3cfF_JNpHJGF7UILC.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15.30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