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坦克战(回顾)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ue Dec 20 19:32:07 2005), 转信


冯·梅林津 [德国]  

[出自《坦克战》]  

结束语  

  德军总部的军官被监禁了两年半,但是,铁丝网中的生活并不是完全无聊的。在俘
虏营期间,我结识了一些人,象凯特尔在最高统帅部的代表瓦利蒙特将军,财政部长施
威林勋爵,粮食供应国务秘书巴克以及重工业部门的代表和海、空军高级军官等。我曾
和滑翔机驾驶员安娜·雷西进行了长谈。她曾驾驶“斯图卡”飞机把格雷姆将军送进柏
林,当时柏林的大部已被俄军占领,她对希特勒在德国元首府地下室渡过的最后几天作
了戏剧性的描述。我还和希特勒的私人医务顾问哈塞巴赫教授进行了谈话,也得知许多
关于元首的私人生活情况。我在这些谈话之后,当即把所有的要点都记录了下来。  

  我们直到被关在铁丝网里,才听说最高元首的罪行。这种罪行使我们深为震惊,也
正是这期间,我听到了关于隆美尔惨死的真相。  

  由于我同希特勒身边的人和在军事、工业和经济部门占有重要职位的人多次接触和
交谈,我对斗争的全过程有了清晰的了解。我获释以后,又读了一些英、美的资料,使
我的认识就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了。  

  在监禁期间,总有人提出并反复谈论一个问题,那就是德国失败的原因。许多人的
看法是,德国所以失败是由于高层人物的叛变行为,我们为了已经死去的战友和那些浴
血奋战到底的人们,应当把这个问题认真加以澄清。我们必须弄清楚,德国是否真有打
赢这场战争的可能,叛变行为是否破坏了这种可能性。  

  有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要把希特勒个人性格的因素考虑进去,因为他作为国家的最
高统治者,要负主要责任,他在军事方面常常亲自调动一个师、团甚至是一个营。  

  无论是把希特勒美化成一贯正确的天才,说他的宏伟计划是被叛变行为给葬送了,
或者是把希特勒谴责为罪魁祸首,都是不负责任和粗率的。  

  不可否认,希特勒是一个机敏异常的人,有超人的记忆力,而且具有非常的意志力
和冷酷无情的性格。他是一个卓越的演说家,他的话对他身边的人能产生一种迷人的影
响。在政治和外交方面,他对敌手的弱点有非凡的鉴别力,并善于充分利用对方的疏漏
之处。他素来身体健康,喜素食,不抽烟,不喝酒,但是他却常用安眠药和兴奋剂来毁
坏他的身体,特别是战争的最后几年更是如此。虽然他的身体越来越坏,他的精神状态
一直到死都很机警而活跃。 [ 注:详见《希特勒指挥战争》一书“他的军事会议”部分
。 ] 本书不想详述他战前在政治上取得胜利的原因,他的成功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
后盟国实行了错误的政策。盟国从凡尔赛和约和占领鲁尔区起直到莫名其妙和缺乏远见
的慕尼黑,犯了一系列的大错误。重大的政治上的胜利完全冲昏了希特勒的头脑,使他
失去了判断力。他不曾想起俾斯麦的格言:“历史告诉人们,谨慎从事会取得更多的成
果。”  

   1939年,希特勒决定同波兰打仗,因为他认为,这场战争是局部性的。这里低估了
英国对波兰的保证,诚然,这件事从来没有被重视。鲍尔·施密特博士曾描述了英国宣
战时希特勒的反映:“希特勒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过一会儿他向里宾特洛普问道,‘
现在该怎么办呢?’”在宣战以前,同我们唯一的盟国——意大利,没有进行过认真的
会谈。施密特博士援引墨索里尼1939年八月二十五日写给希特勒的一封信的内容说,墨
索里尼指出,意大利没有作好战争准备,意大利空军只有三个月的燃料。  

  战争就这样根据一时的决心爆发了。希特勒被初战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而且他的那
些非职业外交家们又对国际形势作了错误的估计。从各方面看,德国无论在陆军、海军
和经济方面,远远没有作好全面战争的准备 [ 注:1939年九月三日,海军总司令雷德尔
海军上将在备忘录里写道:“今天,对法、英的战争已经爆发。根据元首先前的主张,
这场战争不应在1944年以前开始”。(《元首海军会议文件》) ] 。  

  虽然德国陆军能够应付1939和1940年的任务,但德国空军的准备情况是不能令人放
心的。1939年,德国空军只有供前线作战的飞机,各种飞机都没有储备,甚至各种配件
供应也不足。在空军只执行有限任务的时候,这些缺点还不算明显,虽然遭到一些损失
,补充也困难,但工厂还可以给补充起来。在对英作战开始以后,德国空军不得不进行
两线作战,形势的严重性就突出了。  

   1939年末,德国政治地位是稳固的。同意大利结盟,同俄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保
障了我们翼侧和后方的安全。然而,英、法很可能要求援于美国。另外,绝大多数国家
都已不大愿意听命于希特勒。德国的经济形势也显著恶化。  

   1940年末,德国在军事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对政治前景并没带来什么好处。
德、意、日三国条约确实表明具有世界范围联盟的性质,但是我们从两个盟友这里得到
的实际援助是很小的。意大利的参战对我们是不幸的。从战略上看,它是牵制了美国;
但从经济上看,它却提出许多要求,这是德国所不能满足的。不属于三国条约国的俄国
,自从吞并了波兰东部、比萨拉比亚、布科维纳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以来,越来越强盛
了,它的势力范围在危险地扩大。1940年7月,希特勒向英国提出的和平建议遭到了拒绝
,因为他的诺言和保障,西方国家已不再相信。相反地,英国抵抗到底的决心却由于不
列颠战役的胜利和德国入侵的惨败而无限增强。美国的援助已经成了欧战中非常重要的
因素,并且这还预示着美国的参战。  

  从纯军事观点看,1940年是德国的胜利年。我们占领了丹麦和挪威,这对英国来说
,我们是捷足先登,从而使我们的北翼获得充分的保障。而且德国经济上急需的生铁和
镍也有了保障,向法国大举进攻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使我最高统帅部头脑发胀起来
。但是,五月二十四日,希特勒却干扰了勃劳希契的命令,使德军装甲部队在敦刻尔克
当面停止下来,纵使英军21万5千人,法军12万人得以逃脱。维尔莫特说得很对;“德国
的失败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 [ 注:见《为欧洲而战》第18页。 ]  

  入侵英国,先是定了下来,作了准备,又推迟了,再定下来,最后取消了。放弃“
海狮”行动的原因是英国海军的绝对优势和不列颠战役的失利。在该战役中,1940年7月
10日至10月31日,德国飞机就损失1733架。德国空军再也不能从这次巨大的损失中恢复
元气。使人焦虑的是,我们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国在雷达方面占有技术上的优
势。在这方面,我们赶不上他们。1943年潜艇作战的失败,也是由于同样的原因。  

  但是,甚至在1940年以后,如果希特勒准备作出一些牺牲,或有真诚的和平愿望,
结束战争还是可能的。哪知,希特勒却在拟定“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准备进攻俄国。
如果,当时不进攻俄国,而全力以赴地对付地中海地域,即对付马耳他和非洲,事态的
发展会是完全两样的。然而,希特勒征服大陆的观点是与此格格不入的。  

  从1941年的政治形势来看,德国的处境是很不利的。当俄国和南斯拉夫签订不利于
德国的友好条约以后,事情已经很清楚,德俄友好关系的建立,已无任何基础可言。西
班牙拒绝站到德国一边来,向直布罗陀的进攻计划破产了。大西洋公约的公布,表明美
英在进行紧密合作。日本和美国参战以后,战争即扩大到了世界范围,一切把战争局限
在欧洲的希望都破灭了。  

  虽然德军在1941年取得了一些战术上的胜利,但战略形势却显著恶化了。这些军事
上的胜利,包括隆美尔在非洲的胜利,以及由于对南斯拉夫和希腊取得的胜利,得以迅
速解决了巴尔干问题。德军占领克里特岛,使英国在地中海的影响减到自1797年以来的
最低水平。我们的潜艇破坏对英伦三岛的补给,也取得了效果。  

  根据英国官方的海军史书 [ 注:罗斯吉尔:《海上战争》第615-616页。这些数字
包括不明原因的损失。 ] ,被击沉的主要作战舰艇的数字如下:  

   1939年:222艘,合755,397吨;  

   1940年:1059艘,合3,991,641吨;  

   1941年:1299艘,合4,328,558吨。  

  潜艇和飞机的联合行动使德国完全能够打垮英国,但是希特勒对于这样的战争是缺
乏耐性的。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俄国。从这一天起,斗争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们开始在两线作战,执行一项力不从心的任务。  

  诚然,这些宏伟的作战行动,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实行起来也卓有成效。俄军在波
罗的海到黑海的全线遭到惨重失败。在初战中吃了败仗的红军已经无力在漫长的战线上
守住所有的要点。俄军重兵集团集中在莫斯科地域,以保卫俄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
心。多数的德军首脑人物都认为,进攻莫斯科并歼灭这一地域的俄军集团军,是具有决
定的重要意义的。然而,又是在这关键的时刻,希特勒插了一手,就象在敦刻尔克的作
法一样,他下令要先打基辅战役,消灭布琼尼元帅的方面军。这个目的是达到了,但继
续向莫斯科进攻,却被拖延了好几个星期。再向莫斯科进攻时,已为时过晚。秋季的泥
泞和冬季过早的到来,给受挫的朱可夫军队带来了好处。克里姆林官的尖塔已经遥遥在
望,但进攻行动到此被阻住了。德军全然没有冬季作战的装备,遭受了惨重的、不可弥
补的损失。  

  这是战争的转折点,从此以后,我军已无望获胜了。  

  攻打莫斯科的悲剧发生以后,随之而来的种种事件,带来了严重的后果。陆军总司
令勃劳希契元帅被撤了职,希特勒自任总司令。从这以后,集团军群和集团军司令官就
没有再收到一项综合性的指令。却常常接到包括一些细节的命令。  

   1941年末,德军在经济上处于严重困境。我们不能为进行世界规模的战争而保证必
要的石油供应。东线作战要求补充大量的汽车、坦克、反坦克炮和各种备件。然而,《
租借法案》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俄国已经由英、美的无穷资源中,获得了武器和装备
。  

   1941年末,德国打赢这场战争已经是不可能了。不过,利用外交手腕和灵活的战略
还可以把这场战争打成平局。到了1942年“闪击战”已经是时过境迁,机不再来。年末
,主动权已经操在敌人手里,德军被迫转入防御。  

  军事上的失败,使我们的国际地位大为降低。即便再能取得一些军事胜利也不能挽
救德国的命运。隆美尔进攻非洲失败于阿拉曼之战。盟军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登陆,
由德国手里夺过了主动权。1943年5月,我们丢掉了北非。  

  在俄国,如果希特勒不是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这两个主要方向上分散兵力,德军
1942年的夏季攻势是可以取得重大战果的。结果是,德军到达了高加索,但是没有拿下
油田,到了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却没有占领这座城市。俄军不但没有被击败,而
且能够以前所未有的优势兵力和兵器实施反击。  

   1943年初,在斯大林格勒的悲剧中葬送了第6集团军。对库尔斯克发起的夏季攻势
遭到失败,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俄军的反攻把我们南部的各集团军赶过了第聂伯河。
德军在激烈的防御战中大大削弱了。盟国在卡萨布兰卡提出了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外交
不再发挥作用,而代之以蛮横的实力政策。  

   1944年,德国的危机日趋严重,盟国在全线取得了更大的胜利。6月,盟军在诺曼
底登陆以后,德国的命运已经注定。东线德军在向西败退。战争已跨过了德国国界,只
是由于艾森豪威尔的慎重策略和斯大林的政治奢望,才使战争结局推延到1945年的5月。
到了1944、1945年,我们打赢战争的一线希望也不存在了。  

  希特勒直接指挥的办法,加速了德国的失败。“为争夺每寸土地而战”的命令具有
灾难性的后果。但是,除了战略以外,他的控制措施也影响着整个战争机器。在民主国
家里,各军、兵种与军事经济和工业各部门之间是互相协调的,但在德国,它们却是各
成独立体系的。陆军、海军、空军、党卫军、劳工组织、民社党、军粮供应部门以及许
多经济部门都是各行其是,但是又都直接按希特勒的手令办事。  

  不管在后方和前方,这些部门都不协调工作,按自己的意志行事,根本不考虑其它
部门的需要。产生这种怪诞的现象,无疑是由于希特勒的权欲心理和对各种势力的不信
任。按“分而治之”这句老话行事,简直是荒谬之极,为控制住军队,专门成立了党卫
军。  

  德国要打一场世界大战,兵力显然是不足的。陆军实力自1941年冬季开始逐渐减弱
。人员补充弥补不了损失。  

   1941年12月至1942年9月,东线各集团军群的损失和补充情况如下。  

集团军群            损失      补充  

“南方”集团军群  547,300人  415,100人  

“中央”集团军群  765,000人  481,400人  

“北方”集团车群  375,800人  272,800人  

总计             1,688,100人  1,169,300人  

 

  这样看来,补充只是需要量的69%。1943年的补充能力就更差了。从7月到9月底这3
个月中,东线各集团军的损失和补充情况如下:  

月份  损失  补充  

7月  197,000  90,000  

8月  225,000  77,000  

9月  232,000  112,000  

总计  654,000  279,000  

这几个月,补充数只占损失数的43%。1941年6月东线的兵力约为300万人,战争结束时只
剩下150万人。  

  德国的军事工业对于我们的失败是没有责任的。尽管敌人飞机于1942年开始进行大
规模轰炸,而且越来越厉害,直到大战结束,但由于军工部门非凡的努力,直到1944年
秋天产量一直在增长。不过,我们的军工生产是实验的多,定型的少。在某些方面,德
国的科学成就在世界处于领先的地位,如在发展高速潜艇和喷气式飞机方面是领先的,
但由于缺乏协作,而且上层思想混乱,使我们失掉了优势。  

  德国当时的军工部长斯皮尔在向纽伦堡国际法庭作证时,当问到什么时候他认为战
争注定失败了,他回答说:  

  就武器、弹药的保障情况而言,1944年秋天以前还看不出一定失败,因为尽管飞机
在轰炸,军工生产还在继续上升。如果用数字来说,军工生产是很可观的。就拿1944年
来说,我可以装备130个步兵师和40个装甲师。就是说,可以使200万人得到新的武器装
备。如果没有飞机轰炸,产量还可以提高30%。整个战争中,我们弹药生产的最高峰是在
1944年8月,飞机产量的最高峰是1944年9月;火炮和新潜艇的生产是在1944年12月。几
个月以后,即在1945年2月或3月,又可以出现新式的武器。关于新式武器,我这里只提
出已经公开报道的喷气飞机、新潜艇、新的防空设施等等。然而,飞机轰炸是非常影响
这些新武器的生产的,这些新武器在战争最后阶段本来是可以改变形势的,但是,由于
轰炸干扰,生产不了那么多,也就不足以对付敌人。自从1944年5月12日开始,一切打算
都破产了,因为我们的燃料工厂已成了空中集中攻击的目标。  

  从这以后,失掉了90%的燃料,这对我们真是个大灾难。敌人飞机的轰炸使我们输掉
了这场战争,武器生产再多也无济于事,因为新式坦克和喷气飞机没有燃料是没有用的
。 [ 注:《纽伦堡国际法庭记录》第十六部分第484页。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希特
勒于1942年占领了高加索油田,对红军来说将发生什么情况;如果这些油田用原子弹把
它毁掉,又会发生什么情况。 ]  

  斯皮尔的另一次作证也是颇有意味的:  

  问:海尔·斯皮尔,假如这里不谈对形势的估计,你和希特勒的部下们仍尽一切努
力继续把战争打下去,可能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斯皮尔:在战争的这一阶段,希特勒把我们全都骗了。自从1944年夏天以来,他通
过外交部的海威尔大使散布说,我们已开始与敌国谈判。我来到法庭后约德尔才向我证
实了这件事。日本大使曾几次拜访了希特勒,这就被说成是我们通过日本大使在同莫斯
科谈判。还传说,在这里作证的纽巴奇部长曾受命在巴尔干同美国会谈。也有的说:原
苏联驻柏林大使受命在斯德哥尔摩准备进行初步的会谈。  

  直到1944年秋天,军工生产在持续增长,确实是令人惊异的事实。但是这并不能满
足前线的需要,每一个前方士兵都能证明这一糟糕的事实。在俄国和诺曼底的激烈战斗
和1944年夏天灾难性的退却所造成的损失,是后方所不能弥补的。据斯皮尔供认,油料
供应终止,而交通线又被英美军的空袭破坏以后,就一切都完了。即便德国拥有武器和
弹药,也无法运到前线,至少是不能把足够数量的武器和弹药运到前线。  

  另一方面,盟国却拥有所需要的一切物资,而且英、美还控制着大量的储备品,可
以把无限的作战物资提供给俄国。况且,俄国在生产火炮和坦克方面,已经超过了它的
西方盟国。  

  敌人在经济上占有压倒的优势,我们又不能对付他们的空袭,这就使我们丧失了打
赢这场战争的任何可能性。我这里并不责怪德国的工业,它的成绩是可观的,但是这些
成绩与美、英、苏合起来的实力相比,就不足挂齿了。一个德国同时与三强对抗,确属
鲁莽之举,只能是死路一条。  

  至于说如果没有叛国行为和内部的破坏,我们就能够打赢战争,这种说法从上述一
些情况来看是不能成立的。即便我们真的认为内部破坏起了作用,我们必须承认,所谓
的破坏只能加速了战争的失败,而决不是我们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说抵抗运动一方的
破坏者作了大量的坏事,造成了德国的失败;还有的说他们破坏军工生产,制造假命令
,同敌人保持接触,阻挠给前线部队运送补给品等。但是,包括敌方作家写的作品在内
的全部关于抵抗运动的材料,没有提供一条证据,说明他们曾在前线造成破坏。在大战
开始前不久,在法兰西战局开始时和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抵抗运动的一些成员曾与敌
人进行政治接触,以便达到某种目的,但这只是一些个别的情况而已。  

  关于这个问题,哈尔德将军说:  

  当我的总司令和我认为希特勒的决定不利于德国和军队时,为阻碍他的决心的实行
,我们曾同他进行斗争。但是,战斗部队完成其艰巨的任务所必需的物资我们一定设法
给他们运到前线。凡是可能危害前线士兵的事情,我们从来不跟着希特勒去作。 [ 注:
见彼得·鲍尔著:《同哈尔德的谈话》 ]  

  有人说,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部队没有得到什么补充,步兵装备被运到了装甲师
,而步兵却收到了装甲部队所需要的燃料。凡是在前线服役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发生这些
情况的原因。在战争的最后几个月里,交通线完全被破坏了,要想把补给品送到预期的
地点,简直是不可能的。战斗群指挥官把经过他们驻地的东西统统抓到手,并且都控制
了许多火车车皮。更有甚者,我们还清楚地知道,为前线运送的补给品、武器和燃料被
地方长官截了去,给国民突击纵队使用。  

  下面再谈谈我们对谋杀希特勒的1944年7月20日事件的态度。我是在激烈的利沃夫战
斗中由广播听到这个消息的。前线的反应是明确的,当我们听说一个德国军官竟然有谋
杀的企图,特别是东线士兵正为阻挡俄军的前进而拼死战斗的时候,真有些惊呆了。我
们熟知纳粹党员、特别是“帝国”政工人员的陋习,以及这些人们的傲慢行为和党卫军
突击队的罪行,不过这些事情在前线是很难感受到的。党阀们在前线是不受欢迎的。在
战斗间隙期间,大家对这些“先生们”大发牢骚,而每个人都认为,象这些事情战后要
立即加以澄清。然而,前方士兵(当然我们总参谋部的军官也荣幸地属于前方士兵),听
到谋杀希特勒的消息,是愤慨的。士兵的态度是奋战到底。  

  直到我们被关在集中营内,才更多地听到一些关于谋杀希特勒的缘由。我们必须承
认,肇事人员是胸怀最高理想和为国家命运着想才走这条路的。施陶芬堡上校和他在最
高统帅部的同事们认为,希特勒的制度会把德国引向灭亡。他们深信,杀死希特勒就可
以使德国不致再流血牺牲。但是,若谋杀希特勒成功,其结果还会导致同党卫军的一场
血腥的搏斗。在外交方面也不会取得任何成功。敌人提出了“无条件投降”的政策,根
本不管德国是否有一个民族社会主义的政府。罗斯福宣布这一政策以后,加强了每一个
德国人反抗的意志,这象德国的政界领袖在俄国所犯的错误是一模一样的。因为这些德
国人把共产主义和俄国人民不加区分。如果谋杀希特勒成功,所有的德国人都会因德国
战败而归罪于德国的军官们,特别是德军的总参谋部。  

  无论如何,我们都不应忘记,这场战争并不是因1944年7月20日事件而输掉的。  

 

结束语  

  这是从头到尾谈论战事的一本书。我作为一名德国军官,深切地关心德国的荣誉和
威望。对纳粹德国不管作了怎样的历史裁决,都必须承认,德国国防军是有很大功绩的
,称得起是坚持了德国民族的伟大传统。但是,我不想颂扬这场战争,也不想鼓励复仇
的思想。相反,摆在西欧各国面前的严重问题,是要求现实地去解决和平与战争问题。
  

  我在这本书里试图提出1939-1945年战争中暴露的一些主要战术问题,特别想强调摆
在我们面前的庞大而组织严密的苏联军队的危险性。该是认真思索欧洲形势的时候了。
的确,如果我们要维护我们的文明,作为我们过去的敌人的西方列强必须忘掉过去,而
着眼于未来。我真诚地希望,我的这本书会对欧洲的防务和互相谅解作出一些贡献。  


 




--
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红旗指处乌云散,解放区人民斗倒地主把身翻,
人民的军队与人民共患难,到这里为的是扫平威虎山。
http://ark.hit.edu.cn/luntan/attachments/forumid_13/1dTW3cfF_JNpHJGF7UILC.jpg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17]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2.26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