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库尔斯克战役(战前态势)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un 11 08:31:44 2006), 转信

作者:Mars
      
      来源:战争的艺术
 

    一九四二年十月,在计划斯大林格勒大反攻的同时〔“天王星”计划〕,苏军还制定了“火星”计划,该计划的目标为消灭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在面对莫斯科的勒热夫突出部,其目的有三:

        ⒈ 消灭那个从一九四一年冬起,就威胁着莫斯科的德军突出部。
        ⒉ 防止德中央集团军群抽调兵力增援斯大林格勒。
        ⒊ 为下一步对斯摩棱斯克的进攻准备一个出发点。

    苏军在这次攻势中投入了西方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的第四十一、第二十二、第三十九、第三十和第三十一集团军,该攻势由朱可夫协调,〔“天王星”由华西列夫斯基协调〕,本来定于十月十二日发动攻击,但由于天气的恶劣,最后,延迟到十一月二十五日。他们的队手就是莫德尔和第九集团军。

    进攻之初比较顺利,但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那些被包围的德军部队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仍坚持战斗到底,而突破口两侧的德军部队拼命守住阵地,使得苏军无法扩大突破口,这使得突破的苏军机械化部队聚集在有限的几条道路上,从而遭到德军炮火的大量杀伤,对苏军来说,更不幸的是,当时天气情况极差,这使苏军无法快速运动,所以苏军的进攻很快就缓慢了下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军的预备队逐渐赶到了,在德军的反攻下,苏军伤亡惨重,十二月底,朱可夫被迫下令,中止了这场攻势。在这次攻击中,苏军唯一值得一提的战果是攻占了险要的路切萨山谷,为以后的进攻准备了一个出发点,除此以外,苏军只在战线不重要的地方前进了数公里而已,苏军为这次失败的攻击付出了伤亡二十一万五千六百七十四人〔阵亡和失踪七万零三百七十四人、受伤十四万五千三百人〕的代价。德军的损失不详,但应该也很严重,因为此后德中央集团军群即无力派兵增援斯大林格勒战场,而后也无力协助曼斯坦因的春季攻势。最后,由于受到的损失,德军不得不收缩战线,于几个月后,主动放弃了勒热夫突出部。

    另外,朱可夫在西洛高地并没有吃败仗,只能说他为了取得胜利付出了个过高的代价,以后有机会我会谈谈柏林战役的情况。我在写有关历史的文章时,会尽量不带感情色彩,因为公正是研究历史的出发点。

    在苏军于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发动的代号“天王星”进攻中,德国第六集团军全部和第四装甲集团军的一部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与此同时苏军最高统帅部正在积极准备发动第二阶段战役,在这个代号为“土星”的战役中,苏军准备动用〔从北到南〕弗罗兹尼方面军的第六集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第一近卫、第三近卫和第五坦克集团军〔这时苏联的坦克集团军的编制和一九四三年夏以后的坦克集团军编制有很大不同,该坦克集团军有九万人,但坦克数量只有一百八十二辆〕将突破防守德军防线左翼的意大利第八集团军和霍立德兵团〔罗马尼亚第三集团军残部和德国第四十八装甲军〕的防御,然后苏军将投入马利诺夫斯基将军指挥的兵力强大的近卫第二集团军直扑罗斯托夫,这个计划一旦成功,苏军将以一个更大的包围圈把整个德国在苏联南方的兵力都包围在其中。

    与此同时,德军也在积极准备发动解围行动,十一月二十七日曼斯坦因元帅接任了担任解围任务的顿河集团军群司令。十二月十二日,代号为“冬季风暴”的德军斯大林格勒的解围战役开始了,德军准备工作之快大大出乎苏军的意料,在德军攻击正面上,苏军只部署了第五十一集团军〔三个步兵师、两个骑兵师和一个坦克旅〕,虽然苏军进行了顽强地抵抗,但这点兵力实在无法阻止德军前进,十二月十九日,德军已突破至斯大林格勒的最后一条天然屏障——米什克瓦河,与被围德军只有四十公里。为了因应曼斯坦因的进攻,苏军改变了他们的计划,雄心勃勃的“土星”计划被放弃,苏军的预备队近卫第二集团军将立刻调往德国顿河集团军群正面,以阻止德军的前军,其余的部队将发动“小土星”计划,他们的目标将只限于毁灭意大利第八集团军和德国霍立德兵团,苏联人意识到一旦这个目标达成,曼斯坦因在后路被切断的威胁下,将只有撤退一途。

    十二月十六日,苏军发动了进攻,在进攻的正面上,苏军投入了四个集团军三十七万人,坦克一千一百七十辆,而担任德军左翼防御的德国和意大利军队的实力为二十一万人和一百二十辆坦克。

    苏军在兵力上有一点八比一的优势,而在坦克上的优势更达十比一。所以苏军的进攻十分成功,至十二月二十九日战役终止时,意大利第八集团军和霍立德兵团已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德军对斯大林格勒的供应线基本上被切断,而为了挽救整个战线免于崩溃,曼斯坦因被迫中止了对斯大林格勒的救援行动,德军部队不得不赶到战线的北部,以阻止苏军的前进。在这次战役中,双方都蒙受了重大损失,意大利第八集团军共有八万四千八百三十人阵亡和失踪,二万九千六百九十人受伤,从此意大利军队在东战场上再也不能作为一支军队存在了。而德国第三八五、三八七、六十二、二九四步兵师和第二十二和二十七装甲师遭到了毁灭,此外第十九、十一和第六装甲师、第三山地师、第三○四和三○六步兵师遭到了重创。苏军的损失也非常惨重,从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九日苏军发动斯大林格勒大反攻到一九四三年二月二日德第六集团军投降,苏军共付出了伤亡四十八万五千七百七十七人的代价〔十五万四千八百八十五人阵亡和失踪,三十三万零八百九十二人受伤〕。

    如果说德军在这场战役中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通过几乎是超人的努力,德军终于能重新建立了一条战线,并为陷入高加索的德国A集团军群撤出赢得了时间,德国在苏联南部的战线能免于崩溃得归功于曼斯坦因的卓越的指挥能力,归功于那些勇敢和富于牺牲精神的德国普通官兵们,那些被包围的德军部队拒绝投降,顽强地战斗到最后一刻,那些被逐次派往苏军突破口的德军增援部队,不顾力量的悬殊,前赴后继地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冲锋,他们并不能改变战斗的结局,但他们增加了苏军的伤亡,降低了苏军前进的速度,为德军兵力调整赢得了时间。

    而在苏联一方,把第二近卫集团军派到曼斯坦因攻击正面的决定在事后受到了很多苏联军史学家的批评,因为事实表明德军只是勉强稳住了战线,而苏军部队在突破德军左翼后,如果立刻投入第二近卫集团军这支新锐部队直扑罗斯托夫,由于当时德军的后方十分空虚,该集团军很可能不受阻碍地达成目标,而一旦罗斯托夫被攻克,德军的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都将陷入包围之中,而德军在苏联南部的军队将全部被消灭,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苏军应该冒让曼斯坦因和被围的第六集团军汇合的危险。这个假设并非没有道理,但仍有两个问题,首先苏军有没有足够的后勤能力来进行这场直径达四百公里的包围战,即使苏军成功地包围了德军,这时的苏军是否已强大到能一次吃掉那么多的德军?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结束,苏德前线并没有沉寂下来,一月十三日,苏联弗罗兹尼方面军攻击并毁灭了匈牙利第二集团军和意大利亚尔平军,在短短十五天内苏军俘虏了八万人,突破轴心国防线正面一百五十公里,并向西前进了约一百公里。在同一时间,苏联最高统帅部正在计划以弗罗兹尼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发动一个联合攻势。西南方面军将从斯塔罗贝尔斯克向东南进攻,把德国顿河集团军群切断在顿巴斯盆地中,行动代号为“骏马奔驰”,稍后,弗罗兹尼方面军也将发动自己的进攻,目标是夺取哈尔科夫,代号为“星”。

    苏军在其进攻的正面聚集了大量的兵力,西南方面军投入了〔从北到南〕第六、第一近卫、波波夫机械化集群、第三近卫和第五坦克集团军〔该集团军名不符实,因为它没有一辆坦克〕共三十二万五千人,坦克三百二十五辆,其中波波夫机械化集群是苏军机械化部队的试点,它辖四个坦克军〔第四近卫和第三、第十、第十八坦克军〕、三个步兵师〔第五十七近卫、第三十八近卫和第五十二步兵师〕、两个坦克旅〔第九和第十一坦克旅〕,五万五千人,二百一十二辆坦克,它将作为此次进攻的装甲矛头西南方面军所面对的德军部队为兰斯集群的部份兵力,第一装甲集团军和霍立德兵团,共十六万人,一百辆坦克。而弗罗兹尼方面军将投入〔从北至南〕第四十、第六十九、第三坦克集团军〔一百六十五辆坦克〕,共二万一千人,六百一十五辆坦克。而其面对的德军为兰斯集群的主力,和第一党卫军装甲军的两个师〔“阿道夫·希特勒”师和“帝国”师〕,共七万人,二百辆坦克。苏军的兵力占有很大优势,但苏军最高统帅部这一次并不掌握任何战略预备队来应付突发情况。

    一月二十九日,西南方面军首先发动了进攻,在一开始,苏军的进展十分顺利,波波夫机械化集群于二月初成功地越过顿涅滋河,二月十二日抵达德军的后方重镇克拉斯诺伏斯克,三天后,西南方面军司令瓦杜丁将军投入了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两个坦克军〔第二十五坦克军和第一近卫坦克军〕,二月十九日,苏军已逼近了查波罗齐,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总部所在地〔当时,希特勒本人正在那里〕。

    二月二日,弗罗兹尼方面军也发动了进攻,但他们的进攻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很大困难,德军依托精心构筑的工事,进行了顽强抵抗,苏军正面的进攻一再被击退,并蒙受了重大伤亡,但该方面军右翼的由莫斯卡连科将军〔他后来成为苏联元帅〕指挥的第四十集团军的进攻比较顺利,虽然苏军的正面进攻进展迟缓,但四十集团军逐渐迂回到德军的侧后方,使德军有被包围的危险,于是,德军开始了逐渐撤退,并在沿途以优异的逐次抵抗来阻滞苏军的前进,二月十六日,苏军攻占了哈尔科夫。

    在苏军看来,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但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他们已逐渐陷入了曼斯坦因精心布置的陷阱中。在苏联进攻开始后,曼斯坦因就开始计划德军的反击计划,他决定首先以撤退来拉长苏军的补给线,当苏军的兵力拉长以后,他将以精锐的第一党卫装甲军为主力,首先击破苏西南方面军,然后再向北转,击破弗罗兹尼方面军。为了诱敌深入,有许多地方必须放弃,而为了能逐个击破敌人,也为了为集结兵力赢得时间,在北面的德军将作坚决地抵抗,经过艰苦的努力,曼斯坦因说服了希特勒采纳了他的计划。

    在苏军不断进攻中,他们的战线越拉越长,而德军却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曼斯坦因以第一党卫军“阿道夫·希特勒”装甲师和著名的“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为主力继续拖住弗罗兹尼方面军,以第二党卫军“帝国”装甲师和第三党卫军“骷髅”装甲师为北集团,以第四装甲集团军第四十八装甲军〔第七和第十一装甲师、第五党卫军“维京”装甲掷弹兵师〕为南集团,于二月二十日,发动了对西南方面军的反击,至三月二日,苏西南方面军遭到了重创,其波波夫机械化集群遭到了毁灭。为了挽救危机,苏联最高统帅部下令把弗罗兹尼方面军左翼的第三坦克和第六十九集团军转交西南方面军,他们从二月二十三日起,不断攻击德军左翼,但进展甚微,在击败西南方面军后,德军主力转向北方,首当其冲的第三坦克集团军立刻陷入包围之中,至三月五日,除了第六近卫骑兵军以外,基本被消灭。

    三月六日,德军开始了向哈尔科夫的进攻,三月十四日,德军攻克了哈尔科夫。得手后的德军继续前进,以图在春季泥泞季节开始前,占领尽可能多的地盘,为了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最高统帅部不得不中止了计划中在列宁格勒的进攻,把第一坦克集团军南调,此外第二十一和第六十四集团军也被火速从斯大林格勒调往前线,但这些部队最快也只能在三月下旬赶到,而当时哈尔科夫东面只有第一近卫骑兵军一个部队,但正是他们顽强地进行了三天的阻击战,使苏军得到了集结兵力的时间,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苏军得以投入了西南方面军和弗罗尼兹方面军的预备队——第二和第三近卫坦克军和步兵第二○六、一六七、一一三师,而这时,德军在集战后已疲惫不堪了,由于缺乏一支新锐的装甲部队去扩张战果,德军不得不以击溃苏军进攻部队的同一支部队进行追击,由于战损和劳累,德军的进攻越来越弱了,因此随着苏军援兵的赶到和泥泞季节的开始,德军的进攻中止了。

    德军在哈尔科夫战役中只所以未能歼灭苏军,就是由于装甲兵力严重不足,事实证明,当第一线的机械化部队突破敌人防线过程时,其本身也会被严重削弱,如果这时没有第二线的机械化部队投入,就无法有效地扩大战果。因而德军只能击溃苏军,而无法象战争初期那样大量地歼灭苏军。

    在这次战役中,双方都蒙受了重大损失,苏军的损失为阵亡和失踪十万零六百九十四人,伤十三万九千三百三十六人,坦克和自行火炮一千三百四十五辆,大炮五千二百九十一门,飞机四百一十七架。德军的伤亡不太清楚,不过从第一党卫装甲军损失了一万两千人上看,其损失是相当大的〔可笑的是,随着冷战的结束,苏联的许多档案公开了,我几乎可以提供苏军在二战中任何一次战役中的伤亡情况,而资料相对公开的德国,由于战败后资料散失等原因,反而无法做到这一点〕。

    哈尔科夫战役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形成。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修改:·trigger 于 Jun 11 08:59:55 修改本文·[FROM: 219.217.251.153]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7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