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库尔斯克战役(苏军的准备)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un 11 08:33:20 2006), 转信

作者:Mars

      来源:战争的艺术
       

     一九四三年四月十六日,正在列宁格勒的苏联元帅朱可夫接到了斯大林的电话,在电话中,斯大林下令取消计划中的对列宁格勒的解围战役,“我们需要你去哈尔科夫一次”。两天后,朱可夫抵达弗罗尼兹方面军总部,但局势已无法挽回了。他所能做的只是把尽可能多的部队调到德军进攻方向,以阻止局势进一步恶化。

    在泥泞季节来临后,前线沉寂了下来,而苏联方面也开始思考德军下一步的行动。显而易见,库尔斯克突出部是德军最理想的目标。从四月初起,苏军高级将领们对如何应因德军的计划展开了一场争论,斯大林和弗罗兹尼方面军司令瓦杜丁倾向于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以打乱德军的进攻准备并夺回在三月份失去的战略主动权。而朱可夫、瓦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则认为苏军应先保持防御状态,以坚强的防御消耗掉德军进攻能量,摧毁其装甲兵力,然后再发动自己的战略进攻。在四月二日,苏军总参谋部发布的命令反映了这个争论,它一方面要求“在泥泞季节中,各部应加强防御工事,尤其是反坦克工事的建筑,应在德军可能的进攻方向聚集预备队。并加强对部队的训练”。另一方面它也强调让各个部队加强进攻的准备。四月三日,瓦西列夫斯基下令各个方面军和各级情报机关加强对德军下一步行动的侦查。根据这个命令,从苏军各个方面军的侦察部队到苏联在海外的谍报网都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四月八日,朱可夫首先向最高统帅部提供了他的保告,他预计德军将首先攻击库尔斯克突出部,然后包围在突出部南部的苏军,最后发动向莫斯科的进攻。最后,他写到:“我不认为有必要发动一场先发制人的进攻,我们应首先以坚强的防御消耗德军的力量,尤其是摧毁他们的坦克,然后,我们可以预备队发动发动全面反攻,以摧毁德军的主力”。接着于四月十日和十二日,苏中央方面军参谋长马里宁中将和弗罗兹尼方面军司令瓦杜丁分别向最高统帅部送交了他们的报告,在报告中,他们都预计德军下一步的攻势会指向库尔斯克突出部,其可能的发动日期为五月中旬。“在其他方向,德军不大可能在近期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他们要求最高统帅部尽快在受威胁的战线后方建立一支强大的预备队。

    四月十二日,在莫斯科,斯大林召见了朱可夫、瓦西列夫斯基和安东诺夫,在这次会议中,斯大林最终被说服,决定采纳朱可夫的计划。于是从这时开始苏军在库尔斯克转入了以防御为主的准备工作。

    一九四三年起,苏军的结构有了很大变化,尤其在其机械化部队上,在三十年代,以苏联元帅图哈切夫斯基为首的一群苏联军官中的精英,根据他们的战争经验和对未来战争的思考,发展出了被称为“大纵深”作战的理论,这个理论要求把步兵、机械化部队、炮兵和空军在战争中密切配合:在进攻中首先应由步兵在炮兵,工兵和独立的坦克部队的支援下,在敌军的防线上打开突破口,然后投入第一线机械化部队以扩大突破口并对敌人进行浅纵深分割、包围,最后投入第二线机械化部队,它们将通过突破口对敌人进行长距离、大纵深的追击和包围,与此同时,空军将和突破的机械化部队保持密切协同,对敌人后方目标进行大规模轰炸,并辅之于空降兵的突袭。整个战争将着眼于运动战,而不是一战时流行的堑壕战。

    根据这个理论,苏军在一九三二年建立了两个机械化军,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以军的规模建立机械化部队,而那时德国的装甲部队还没影子呢!

    “大纵深”理论虽然先进,但那时还处在婴儿期的坦克却不能满足实现这个理论的需要,当时的坦克火力弱,机动力差,防护能力也不足,这一切都给了军队中保守派反对的口实,一九三八年,斯大林对红军的清洗又给了这个理论最后一击。虽然,包括图哈列夫斯基在内的许多高级将领被处决,但他们播下的种子已经在年青一代的苏军军官们心中生了根,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开花结果。

    在战争处期,苏军所蒙受的灾难性的损失使苏军内部进行了痛苦的反省,结果就是开始“回归”三十年代的“大纵深”理论,可是在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苏联无法向前线部队提供足够数量的坦克,所以不得以,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只能拆散成旅或团的规模,担任步兵支援任务。这个情况到了一九四三年,终于有了改观,搬迁到乌拉尔山以东的苏联军火工业终于开始达到并超过战前水平,而西方的援助也开始大量抵达,这使苏军第一次有能力组建理想中的机械化部队。

    一九四三年夏季以后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可分为三种:

        ⒈ 担任支援步兵角色的坦克旅〔六十五辆坦克〕和坦克团〔三十九辆坦克〕,它们被配属于步兵军或师。
        ⒉ 担任战术性突破的坦克军〔一万零九百九十七人,二百零九辆坦克〕和机械化军〔一万五千零一十八人,二百零四辆坦克〕。它们的突破纵深为德军后方五十~二百五十公里,它们被配属于集团军。
        ⒊ 担任战略突破的坦克集团军,它的突破纵深是德军后方二百~五百公里。一九四三年下半年以后,苏军坦克集团军的组织结构如下:两个坦克军、一个机械化军、一个摩托化团、一个高射炮团、一个反坦克团、一个榴弹炮团、一个火箭炮团、一个通讯团、一个工兵营、一个运输团、两个机修营、一个独立坦克旅,四万六千~四万八千人,近八百辆坦克,五百~六百门火炮和迫击炮。


    这样的坦克集团军苏联最后一共建立了六个,它们是苏军机械化部队的核心。〔要注意的是苏军的装甲部队的兵力比同等单位的德军装甲部队小,一般说,在满员情况下,一个苏联坦克军的兵力相当于一个德军装甲师,一个苏联坦克集团军的兵力相当于一个德国装甲军〕

    一九四三年,苏军的主力坦克仍然是装备着七十六毫米炮的T-34,在德国人把“虎式”坦克投入战场后,苏军发现T-34的七十六毫米炮无法在远距离对“虎式”坦克造成威胁,于是苏联紧急研发了最新型的T-34坦克,把一门八十五毫米炮安装在T-34上,这就是被认为在二战中最好的中型坦克T-34/85,它的八十五毫米炮相当于虎式坦克的八十八毫米炮,但他的机动性能要好的多。

    另一个苏军的新武器是SU-152自行火炮,把一门一百五十二毫米榴弹炮安装在KV-1重型坦克的底盘上,它后来以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一个“动物猎杀者”的绰号。不过,这两种新式武器都无法在一九四四年三月前投入战场,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苏军仍将用他们原有的装备作战。

    苏军在整个库尔斯克突出部进行了精心的防御准备,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通过情报机关的努力,苏军几乎能同步得到德军发动进攻的日期,怛在猜测德军主攻方向时,苏军犯了错误,由于德中央集团军群实力强劲,而且他们所占据的位置威胁着莫斯科,苏军认为那里将是德军主攻方向,因而苏军把最精锐的部队安排在库尔斯克北部,朱可夫元帅也在此指挥,以协调西方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的作战,〔华西列夫斯基则负责协调弗罗兹尼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的作战〕但事实上德军的主攻方向将由曼斯坦因的德南方集团军群发动,直指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部。

    苏军计划在库尔斯克战役中动用五个方面军的兵力:西方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弗罗兹尼方面军、草原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其中直接投入到库尔斯克防御战的是防守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的中央方面军,防守突出部南部的弗罗兹尼方面军和担任预备队的草原方面军,其余苏军将在德军进攻遭到顿挫后投入苏军的反攻作战。

    苏军的计划如下:

    在最北方,索克罗夫斯基指挥的苏联西方方面军准备投入两个集团军:巴格拉米杨将军指挥的实力强大的近卫第十一集团军〔十二个步兵师、四个坦克旅、两个坦克团,十三万五千人,六百四十八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三千门大炮和迫击炮〕将为进攻的主力,其左翼为博尔金将军的第五十集团军〔五万四千零六十二人,八十七门坦克和自行火炮,一千零七十一门大炮和迫击炮〕,他们的任务是一旦德军的进攻被阻止,就发动进攻,攻占德军占据的奥勒尔突出部,从北方切断深入库尔斯克的德军。

    在西方方面军的左翼是由波波夫指挥的苏布良斯克方面军,该方面军的任务为配合西方方面军的奥勒尔攻势,他们将向奥勒尔突出部的正面发动进攻,投入这场战役的苏军兵力为第三〔六万人,一百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六十三〔七万人和六十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第六十一集团军〔八万人和一百一十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方面军的预备队中,包括了第二十五步兵军和第一近卫坦克军〔二百零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一些独立炮兵和机械化部队,使其总兵力达到四十三万三千六百一十六人,七千六百四十二门大炮和迫击炮,八百四十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西方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背后,苏联最高统帅部还布置了强大的预备兵力,准备用于下一阶段的攻势,包括第十一集团军〔六万五千人〕,第三近卫坦克集团军〔七百三十一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第四坦克集团军〔六百五十二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及第二十坦克军〔一百八十四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二十五坦克军〔一百九十六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第二近卫骑兵军。

    在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左翼,正对着德军第九集团军的进攻方向的是由罗克索夫斯基将军指挥的中央方面军,该方面军包括五个集团军〔第七十、十三、四十八、六十、六十五〕和第二坦克集团军。

    罗克索夫斯基把第七十、十三和四十八集团军布置在德第九集团军的进攻方向上,在德军最可能的主攻方向上的是第十三集团军〔十一万四千人,二千九百三十四门大炮和迫击炮,二百七十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其左翼为第七十集团军〔九万六千人,一千六百七十八门大炮和迫击炮,一百二十五辆坦克〕,右翼为第四十八集团军〔八万四千人,一千四百五十四门大炮和迫击炮,一百七十八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突出部的顶端,罗克索夫斯基布置了第六十〔九万六千人,一千三百七十六门大炮和迫击炮,六十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第六十五集团军〔十万人,一千八百三十七门大炮和迫击炮,一百二十四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以应对德第二集团军的进攻。

    方面军二线部队为第二坦克集团军,该集团军由第三和十六坦克军、近卫第十一坦克旅组成〔缺了一个机械化军〕共三万七千人,四百七十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该集团军的预备队还包括第九〔一百六十八辆坦克〕和第十九坦克军〔一百六十八辆坦克〕在内的一些独立部队。中央方面军的总兵力为七十一万一千五百七十五人,一万一千零七十六门大炮和迫击炮,二百四十六门火箭发射器,一千七百八十五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南部,面对着德第四装甲集团军的是瓦杜丁的弗罗兹尼方面军,瓦杜丁的兵力部署方式和罗科索夫斯基非常相似,他把主力放在突出部肩部的中、左翼,尤其是在由哈尔科夫经奥波杨到库尔斯克的公路上,那时通往库尔斯克的捷径。负责阻止德军向奥波杨前进的是第六近卫集团军〔七万九千九百人,一千六百八十二门大炮和迫击炮,一百五十五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该集团军的左翼是近卫第七集团军〔七万六千八百人,一千五百七十三门大炮和迫击炮,二百四十六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其右翼为第四十〔七万七千人,一千六百三十六门大炮和迫击炮,二百三十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第三十八集团军〔六万人,一千一百六十八门大炮和迫击炮,一百五十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这四个集团军后方,瓦杜丁部署了第六十九集团军〔五万二千人,八百八十九门大炮和自行火炮〕。作为方面军预备队的第一坦克集团军〔辖第六和三十一坦克军、第三机械化军,四万人,四百一十九门大炮和迫击炮,六百四十六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步兵第三十五军〔三万五千人〕。其方面军总兵力为六十二万五千五百九十一人,八千七百一十八门大炮和迫击炮,一千七百零四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在中央方面军和弗罗兹尼方面军的后方是科涅夫将军的草原方面军,它的任务是当前方两个方面军形势吃紧时,向它们提供增援兵力,万一库尔斯克防线被突破,它将成为最后一道防线,而当苏军转入反攻时,它将提供新鲜的兵力。该方面军辖五个步兵集团军:第四近卫〔七万人,一百七十八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五近卫〔八万人,一千九百五十三门大炮和迫击炮,一百八十五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二十七〔七万人,九十二辆坦克〕、四十七〔六万五千人〕和第五十三集团军〔六万五千人,七十八辆坦克〕。另外还包括了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第十八、二十九坦克军、第五近卫机械化军,三万七千人,五百九十三辆坦克和三十七辆自行火炮〕,第三近卫、第五近卫和第七近卫骑兵军,第四近卫坦克军〔一百八十九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三近卫机械化军和第一近卫机械化军〔各有约二百辆坦克〕。该方面军的总兵力为五十七万三千一百九十五人,八千五百一十门大炮和迫击炮,一千六百三十九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最后,将在苏军反攻中担任助功的苏联西南方面军第五十七集团军〔六万五千人,八十辆坦克〕和第二坦克军〔一百六十八辆坦克,该军于七月十一日转入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

    经过几个月的补充,苏军的近卫师达到了八千人,而普通师也达到了七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苏军师的满员率会越来越低,到一九四四年下半年,苏军的近卫师和担任重大任务的师平均兵力为六~七千人,而其他的师平均兵力为三千人,我们常常听到一个满员的德军精锐装甲师在反击中能击退五、六个苏联师,其奥秘多源于此〕。

    从而使参加第一阶段库尔斯克战役的苏联中央方面军,弗罗兹尼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对德国第九和第二集团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夫兵团在兵力上占二点四比一的优势〔一百九十一万零三百六十一人对七十八万零九百人〕,在坦克上占一点九比一的优势〔五千零四十辆对二千六百九十六辆〕。

    苏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内的每个步兵集团军都构筑了三条防线,前二层是主战区和二线战区,组成一个深达三英里的战术防御地带,第三部份是集团军防御区。在两个方面军后面,是由草原方面军构成的两道防线。总计苏军在库尔斯克共有八道防线,其纵深超过一百英里。

    主战区是构筑工事最多的地方,具有五道战壕,彼此由交通壕构成的网路连接。到处散布着据点和反坦克阵地,为了防止德国炮兵的射击,它们都设在地下的碉堡里,火力点的布置都是环形的,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开火,而且特别注重彼此能连成一片火网。战壕可以提供守军在不被敌人目视观察的情况下方便的调动。苏军的防御还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在德军最可能的进攻方向上,聚集了大量的兵力和装备,比如在中央方面军的第十三集团军的防线上,苏军每公里平均部署了四千五百人,四十五辆坦克和一百零四点三门大炮和迫击炮〔相对于方面军的平均每公里八百七十人,四点七辆坦克,十九点八门大炮和迫击炮〕。而在南部的弗罗兹尼方面军的近卫第六和第七集团军的防线上,平均每公里兵力为二千五百人,四十二辆坦克,五十九门大炮和迫击炮。苏军防御的另一特点是极其重视对德军坦克的防御,苏军的反坦克作业是以火力据点为中心,辅以反坦克壕和反坦克地雷区,它们将把攻击部队逼到据点的火力范围内。

    据点还配置了机枪巢和迫击炮以对付敌人的步兵。每一个被称为“PTOP”的这种据点相隔约半公里,它们构成纵深五公里的防御网。每一个“PTOP”阵地通常部署了五门七十六毫米反坦克炮,五支战防枪,一组工兵,一个冲锋枪班,有的还有坦克和自行火炮的支援。将各个“PTOP”阵地配属于团级指挥下,就构成了“反坦克地带”。而在敌人威胁大的地方,还有“机动阻塞组”,由营级的摩托化工兵组成,并有步兵伴护,他们随时准备开往敌人入侵的方向上,就地埋设地雷。所有反坦克据点,雷区迫击炮和机枪阵地都以极高明的技巧伪装,当德军开始攻击时,他们将什么也看不到,直到最前面的坦克被击中爆炸为止。

    虽然做了如此周密的准备,苏联最高统帅部对即将来临的决战仍无必胜的把握,要知道德国的闪电战在从前还从未在战役范围内被阻止过,这不能不对苏军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五月二日、八日和十九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多次向前线各部发出了德军即将发动进攻的警报,但这些日子都平安地渡过了,在前线除了双方的空军对对方目标发动了袭击以外,显得十分平静,时间到了七月,德军攻击的时间近了,而苏军从七月一日起,进入了全面戒备,他们静静地等待着一场大战的到来。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修改:·trigger 於 Jun 11 08:43:40 2006 修改本文·[FROM: 219.217.251.153]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0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