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库尔斯克战役(苏军的反攻)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Jun 11 08:34:50 2006), 转信

作者:Mars

      来源:战争的艺术
       

     苏军的反攻计划始于一九四三年五月中旬,几经修改后,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一旦德军在库尔斯克的进攻被阻止,苏军将以西方方面军的左翼部队,波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在库尔斯克北部发动进攻,这次进攻将收复库尔斯克北部德军占领的奥勒尔突出部,摧毁德军第二装甲集团军,然后以中央方面军从正面,西方方面军和波良斯克方面军从北面两个方向夹击德第九集团军,这次攻势的代号为“库图佐夫”。

    当德军在库尔斯克北部的攻势于七月十日被阻止后,苏军最终决定于十二日发动“库图佐夫”战役,西方方面军左翼部队和波良斯克方面军将首先发起进攻,而中央方面军则在十五日加入。同时苏弗罗兹尼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也将组织一个更大规模的进攻,直指贝尔格罗德和哈尔科夫,为了掩护苏军兵力的集结,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将发动一场牵制性进攻,将德军装甲预备队从苏军主攻方向上引开〔这次进攻失败了,但确实达到了吸引德军注意力的效果〕。

     从四月起,苏联西方方面军和波良斯克方面军就开始准备对奥勒尔突出部的进攻,西方方面军将投入其左翼的第十一近卫集团军和第五十集团军,另外方面军所属的第一坦克军〔一百八十四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第五坦克军〔一百八十四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被配属于第十一近卫集团军,这使得苏军兵力达到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五十八人、七百四十五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四千二百八十五门大炮和迫击炮。计划中,第十一近卫集团军将作为进攻主力,打击在奥勒尔突出部的北部。在西方方面军二线,苏军部署了最高统帅部的预备队,第十一集团军〔六万五千人和三十辆坦克〕和第四坦克集团军〔六百五十二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司令是斯大林格勒的英雄巴达诺夫〕,随时准备用于扩大战果。

    在奥勒尔突出部的东部,苏联波良斯克方面军将发动对德军的正面攻势,苏军将以第三和第六十三集团军发动主攻,在北面第六十一集团军也将发动牵制性攻击,方面军预备队中的第一近卫坦克军〔二百零七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和第二十坦克军〔一百八十四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将支援苏军的突破,在波良斯克方面军的后方,是新组建的第三近卫坦克集团军,它的司令是苏联另一个著名的坦克专家雷巴尔科,该集团军拥有七百三十一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四百七十五辆T-34/76,二百二十四辆T-70,三十二门自行火炮〕。

    十五日苏联中央方面军的第七十、第十三和第四十八集团军也将加入攻击,它们将攻击奥勒尔突出部的南端,然后与从北往南进攻的第十一近卫集团军汇合。从而切断整个在奥勒尔突出内的德军。

    在奥勒尔突出部的德第二装甲集团军拥有第五十五军〔第三二一、三三九、一一○、二九六、一三四步兵师〕、第五十三军〔第二一一、二九三、二○八、一一二步兵师和第二十五装甲掷弹兵师〕、第三十五军〔第三十四、第五十六、第二六二、第二九九和第三十六步兵师〕三个军,集团军预备队有第五〔一百零二辆坦克〕和第八〔一百零一辆坦克〕两个装甲师,和负责后方警卫任务的第三○五和七○七警卫师。共有十六万人和三百二十五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德军的兵力居于劣势。不过一个有利的因素是第九集团军离它很近,只要第二装甲集团军能抵挡住苏军的最初攻势,增援部队就能很快赶到。而且苏军的进攻准备没能完全瞒过德军,防守奥勒尔突出部南部的德第三十五军军长伦德利克少将准确地判断出了苏第三和六十三集团军的进攻路线,于是他将他的二十四个步兵营中的六个,四十二个炮兵连中的十八个,四十八门八十八毫米高射炮中的二十四门部署在苏军的进攻地段上。十日第二装甲集团军的司令施密特中将因涉嫌反希特勒的行动被捕,摩德尔将军奉命临时代理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这个变动在最后一刻给德军的指挥系统带来了混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德军迎来了苏军的反攻。

    七月十二日三时三十分,苏军沿着整个前线发起了持续两小时四十分钟的猛烈炮击,六时零五分,苏西方方面军和波良斯克方面军的一线部队开始了进攻。在北方巴格拉米杨将军的第十一近卫集团军以六个近卫步兵师的兵力打击在由德军第二一一和二九三步兵师防守的一段十六公里的防线上,苏军取得了迅速的突破,德军两个步兵团被击溃,到十二日下午巴格拉米杨投入了他的二线步兵师以扩大突破口,同时第一和第五坦克军也向前运动,准备进入突破口。

    德第五装甲师及时投入了战斗,它的反击减缓了苏军前进的速度。傍晚苏第五坦克军进入突破口,并迅速突进德军防线十公里,但第五装甲师的反击终于使苏军坦克部队停止于德军第二条防线前。

    十三日晨,苏第五十集团军在第十一近卫集团军右翼投入战斗,当天十四时三十分巴格拉米杨把第一坦克军投入战场,苏军这两个坦克军合力击破了德军第二条防线,到十三日日终时,苏军在德军防线中形成了一个深十五公里、宽二十三公里的突破口。很显然在奥勒尔北部的德军已经无力独自阻止苏军的前进,只有等待援军迅速赶到,才能避免一场灾难。

    在奥勒尔突出部东部,伦德里克将军精心布置的防御措施起到了极大效果。苏军第三和第六十三集团军以六个步兵师对德第五十六和二六二步兵师的进攻几乎是一场灾难,在德军的阵地前,苏军损失惨重,经过一天激战苏军虽然得以突破德军第一条防线,但付出了极大代价,有高达六十辆支援步兵进攻的KV-1重型坦克被摧毁在德军阵地前,而德军只损失了三门八十八毫米反坦克炮。

    十二日晚,伦德里克把他的预备队第三十六步兵师投入战场以进一步迟缓苏军前进的速度,而德军第一批援兵,第八和第二装甲师正加速赶来。十三日苏军把第二线步兵师投入战场,此外第一近卫坦克师也于十三日中午投入突破口,但尽管如此,在德军顽强地抵抗下苏军的突破速度仍然很慢,这给德军调动部队争取了时间,而伦德里克因他的出色表现,而被提升为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

    摩德尔很清楚一旦苏军的攻势获得成功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他的反应非常快。在苏军发动攻势仅几个小时,他就从第九集团军中抽调了四个师去应付这个威胁。第九集团军的第二装甲师和第二装甲集团军的第八装甲师于十三日晚到达伦德里克的第三十五军地段上,而第十二、十八和二十装甲师则迅速向第十一近卫集团军前进方向集结。

    同时苏第六十一集团军也以第十二、七十六和七十七近卫步兵师向由德第五十三军第二○八和三十四步兵师的防线发起进攻,十三日第二十坦克军投入战斗,但德军在增援的第一一二步兵师和第十二装甲师的部份兵力情况下,使苏军只获得微小进展。

    在这种情况下,波良斯克方面军司令波波夫将军向最高统帅部要求把第三近卫坦克团军投入战斗。十三日晚最高统帅部同意了他的要求,但第三近卫坦克集团军要花两天时间才能赶到前线,在这段时间里,第三和六十三集团军反复攻击德军防线,但他们只能缓慢向前推进,而无法形成突破。而同时德国援军源源不断地赶到了。

    第三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司令雷巴尔科将军决心不从第三和第六十三集团军进攻方向突破,而另选突破口,他希望这将出乎德军意料,以次弥补他缺乏炮兵和工兵的弱点。十九日十时三十分,他的第十二和十五坦克军开始了攻击,这次攻击迎头撞上了德第二和第八装甲师,但苏军在空军的支援下到十九日晚仍前进了十二公里。这时德第八装甲师的一次反攻阻止了第十五坦克军,但第十二坦克军仍继续向前突破,二十日雷巴尔科投入了他的预备队第二机械化军企图强渡奥卡河并切断通往奥勒尔的铁路,但由于德军的抵抗和缺乏工兵的支援,苏军的强渡没有成功。

    二十一日三点,波波夫下令第三近卫坦克集团军以第十五坦克军和第二机械化军从奥勒尔东北部,第十二坦克军从南部向奥勒尔发动攻击,到二十五日苏军终于得以切断了奥勒尔-库尔斯克铁路,但德军的抵抗越来越强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雷巴尔科反复攻击德军,企图找出德军防线上的弱点,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弱点并不存在,于是第三近卫坦克集团军的进攻最终成为一场代价高昂的正面苦战。

    如上文所述,十三日希特勒命令摩德尔同时指挥第九和第二装甲集团军,并阻止苏军的奥勒尔攻势,十五日苏中央集团军也加入了攻势,但进展不快。摩德尔在衡量了整个局势后,发现最具威胁的是苏第十一近卫集团军在北方的攻势,该集团军已经突破了德军的防线,十七日巴格拉米杨把第二十五坦克军〔一百九十六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投入战场,希望给德军最后一击。摩德尔迅速把第九装甲师、第十装甲掷弹兵师和第二六六、第二十六步兵师部署在苏军前进路线上,同时第四四一和七○七警卫师虽然缺乏反坦克装备,也被派往该方向。同时德军还集中了空军向苏军猛烈轰炸,但由于苏联空军已经逐渐夺取了制空权,德国空军无法完全阻挡苏军的前进,虽然尽了最大努力,摩德尔只能做到迟缓苏军的攻势。至此,摩德尔意识到失去奥勒尔突出部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十六日他向希特勒请求撤往下一道防线〔“哈根”防线〕,但希特勒于二十日下令禁止第九集团军和第二装甲集团军进一步后撤,对次摩德尔和克鲁格再一次向希特勒请求希望允许他们进行“弹性防御”,二十一日苏第十一集团军进入第十一近卫集团军和第五十集团军之间的进攻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于二十二日同意了摩德尔的请求。

    七月二十五日,意大利国王下令逮捕了墨索里尼,意大利退出战争的迹象已经十分明显,希特勒下令第二党卫装甲军立刻起程前往意大利稳定那里的局势〔事实上只有“阿道夫·希特勒”师一个师成行〕,而为了缩短战线,奥勒尔突出部将被迫放弃,二十八日德国总参谋部发布了弃守奥勒尔的命令。

    在同一时间里,苏军继续向奥勒尔挺进,二十六日苏第四坦克集团军投入了战斗,虽然德第二十三和四十一装甲军顽强地抵抗,苏军仍能前进到了据重要的奥勒尔-波良斯克铁路线不到十公里的地方,只是在新赶到的“大德意志”师的反击下,才暂时阻止了苏军。

    德军从七月三十一日开始向“哈根”防线撤退,在此期间,德军在撤退途中进行了彻底的“焦土”政策,他们焚毁了一切农作物,并强迫二十五万苏联平民携带牲畜随之撤退。苏军很快意识到德军的后退,苏最高统帅部下令在德军后方的游击队采取一切措施延缓德军的退却,同时下令将第十一近卫集团军和第四坦克集团军转属给波良斯克方面军,把第四近卫坦克集团军转给中央方面军,命令这两个方面军从两个方向向德军包抄攻击,八月五日苏军攻克了奥勒尔,并继续向后退中的德军追击,但一切切断德军的企图都失败了,十六日战线再一次稳定了下来。

    在奥勒尔战役中,苏军沿一条四百公里宽的战线向西推进了一百五十公里,苏军得以收复了奥勒尔,拉平了库尔斯克防线,并为苏军下一步向波良斯克和白俄罗斯的进攻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出发点。但由于在进攻过程中,苏军未能达成一个成功的突破,这使苏军合围德军部队的企图未能成功,这使苏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苏军在“库图佐夫”行动中,共损失了四十二万九千八百九十人〔阵亡和失踪十一万二千五百二十九人,受伤三十一万七千三百六十一人〕,并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二千五百八十六辆,这真是一场惨胜。令人十分失望的,我再一次无法找到德军的伤亡数字。

        〔 Mars注:我现在来解释一下苏军损失统计的方法,苏军一般把人员损失归为永久性损失和非永久性损失,前者包括阵亡和失踪,关于失踪有以下几种情况:

        ⒈ 阵亡但尸体未能找到。
        ⒉ 被俘。
        ⒊ 逃亡。
        ⒋ 被德军切断和部队失去联系或加入游击队。

        ⒌ 受伤后送后再无音讯,可能因伤致死或残废。

    此外苏军把生病的军人和受伤的军人归于一类。

    苏军的坦克损失包括了所有战损和因机械原因引起的非战斗性损失,而战损坦克中即包括被击毁的坦克也包括只是被击伤,可以修复的坦克,而一旦一辆坦克被修复重新投入战斗,如果再一次被击中,将被再一次被列入损失名单中,比如第一坦克集团军在四三年八月三日到三十一日间,共损失坦克一千零四十九辆,而它原先兵力只有五百四十二辆坦克!在此期间由于苏军一直在向前迅速推进,他们接收的补充不会很多,那些数字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修复后再次损毁坦克的重复计算。

    另一方面,德国方面在大战结束五十年后,不知由于什么原因仍不能统计出东线每次战役的损失数字,我只知道在苏德战争中有三百二十万德国陆、海、空军人和党卫军、后备军在东线阵亡,至于每个具体战役德军损失数字,要么没有,要么很不可靠。而且德军的损失统计和苏军不同,比如德军坦克损失一般只包括战斗中被击毁的坦克,而且即使这样的数字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得到,所以有人把德军在战役结束后的坦克数减去战役前的坦克数,作为德军的损失,这很不可靠,因为它即不包括德军增援补充的坦克,也不包括修复的坦克,这真是一个遗憾。

    库尔斯克北部的战火逐渐平息了下来,朱可夫元帅对于这样的结果肯定感到十分失望,虽然在“库图佐夫”作战开始后不久,他就去了库尔斯克南部战线,但“库图佐夫”作战计划毕竟是在他的指导下制定的,他不能不关心这个计划的实行情况。自一九四一年冬莫斯科战役以来,朱可夫一直在寻找机会歼灭德军中战斗力最强,对苏军威胁最大的中央集团军群,可是一直未能成功,这一次德军又一次摆脱了覆灭的危险。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成了他个人的仇敌,朱可夫一向以意志坚强著称,他坚信终有一天,他会达到他的目的,事实上,朱可夫还将等待十个月之久,直到一九四四年六月著名的“巴格拉季昂”作战——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毁灭。

    在当前,朱可夫将主要精力集中在组织苏军在库尔斯克南部的大反攻,即“鲁勉采夫”作战,当德军在七月二十三日和苏军脱离接触时,斯大林便要求苏军立刻发动反攻,朱可夫不得不竭力使斯大林了解在经过将近二十天的战斗后,在发动攻势前,苏军必须要有一段时间来补充和修整,终于斯大林勉强同意把攻势延后到八月三日,虽然只有十天的时间来整补,朱可夫只能希望攻势的突然性可以抵消苏军准备的不足。苏军的“鲁勉采夫”作战,计划以草原方面军从正面共击贝尔格罗德-哈尔科夫轴线,以弗罗兹尼方面军从德军左翼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夫兵团的结合部实行突破,把德军一切为二,然后从西部包抄在哈尔科夫方向上的德军。

    同时,西南方面军也将以第五十七和第一近卫集团军从东北部向哈尔科夫攻击。在计划期间,苏第四十集团军司令莫斯卡连科将军,竭力主张弗罗兹尼方面军不应该实行段距离的包抄,而应该从波尔塔瓦实行突破,对德军实行远距离的包围,这样德军就很难及时把预备队调到苏军突破地点,朱可夫很欣赏他的建议,但朱可夫认为在经过长时间的战斗后,苏军部队已经很疲劳了,而且苏军的后勤单位很难承担对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作战行动的支援,所以他仍决定采用比较稳妥的段距离包围作战计划。

    苏军把进攻重点放在弗罗兹尼方面军的进攻地段上,该方面军的主攻由第五近卫集团军担当,第五近卫集团军的攻击将集中在一个宽仅十六公里的地段上,在这个地段上,该集团军将第三十二近卫步兵军〔包括第六十六、九十七近卫步兵师和著名的第十三近卫步兵师〕放在右翼,第三十三近卫步兵军部署在左翼,计划在攻势的第一天,集团军将前进十二~十五公里,一旦突破口被打开,第一坦克集团军将从集团军右翼一个宽四公里的地段,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将从左翼一个宽六公里的地段进入突破口。在击破当面的德军后,这两个坦克集团军将向左旋转,第一坦克集团军将形成对哈尔科夫的外层包围圈,而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将转属于草原方面军从西部包抄哈尔科夫,并形成对该城的内层包围圈。为了保证任务能够顺利完成,苏联最高统帅部优先对第一坦克集团军进行补充,在德军进攻终止时,第一坦克集团军只剩下不到三百辆坦克,现在该集团军得到了两百辆新坦克的补充,再加上修复的坦克,在八月三日进攻前,第一坦克集团军的兵力又上升到七百四十二辆坦克〔四百一十七辆T-34/76〕和二十七门自行火炮,同时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兵力也恢复到五百零三辆坦克和四十门自行火炮。

    在第五近卫集团军的右翼是第六近卫集团军,它也将担任重要的突破任务第五近卫坦克军将作为该集团军的装甲矛头。在第六近卫集团军右翼是第二十七集团军该集团军配属了两个坦克军:第四近卫坦克军〔一百八十辆坦克〕和第十坦克军,它的任务是保护担任主攻的第五和第六近卫集团军的右翼。

    在方面军的右翼苏第四十集团军和三十八集团军将分别于八月五日和八日发起攻击,其中第四十集团军辖第二近卫坦克军,从六日起第十坦克军也将转属于该集团军,它的任务保护方面军的整个右翼。

    在弗罗兹尼方面军的左翼,是草原方面军,它的任务十分艰巨,它将从正面向有完善的防御体系的贝尔格罗德-哈尔科夫轴线发动攻击,草原方面军司令科涅夫将军从左至右部署了第五十三、六十九和第七近卫集团军,他把手头唯一的装甲部队第一机械化军部署在第五十三集团军的地段上,而西南方面军的第五十七集团军计划在八日参加战斗。

    为了确保突破的成功,苏军在主攻方向上集结了大量炮兵,在第五和第六近卫集团军的地段上,苏军火炮密度分别达到了每公里一百一十三和一百二十九门大炮及迫击炮,在五十三集团军的地段上更达到了每公里二百四十二门大炮和迫击炮的程度。苏军的总兵力为九十万人和二千八百三十二辆坦克和自行火炮。

    面对苏军的德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夫兵团丝毫没有意识到苏军的大规模进攻近在眼前,它的许多单位尚未从对库尔斯克的进攻作战中恢复过来,优先整补的第二党卫装甲军又被调往他处,这使德军的防线十分脆弱。在苏军的进攻路线上的德军单位是第四装甲集团军的第五十二步兵军和肯夫兵团的第十一军,在弗罗兹尼方面军正面,德第五十二军的第二五五、三三二和一六七步兵师占据了防御位置,平均每师的防御地段宽度为十四~十六公里,在草原方面军前方是德第十一军的第一六八、第一九八和第一六六步兵师,每个师平均防守地段宽度为十六公里。德军的预备队为第十九装甲师〔四十九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和第六装甲师〔二十八辆坦克〕,以及第三二三步兵师和第五十二独立装甲营〔十辆“虎式”坦克〕,这是德军可以在战斗一开始就投入的兵力。而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夫兵团加上后来增援的“大德意志”师、“帝国”师和“骷髅”师,德军的兵力有三十万人,约六百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在兵力对比中,苏军在人数上有三比一的优势,在坦克上的优势更达五比一。

    在苏军选定的突破地段上,苏军的优势更大,如苏第五近卫集团军、第一坦克集团军和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将以十六万人、一千一百辆坦克的兵力在一个十六公里宽的地段上,攻击只有两个德国步兵团防守的地域,苏第六近卫集团军以八万五千人、两百辆坦克攻击也是由两个德国步兵团的防线,而第五十三集团军则以七万七千人、二百九十一辆坦克的兵力攻打由一个德国师防守的地段。苏军通过在重要地段上最大限度地集结兵力,以确保能顺利突破德军防线。

    在一切准备就绪后,苏军各个部队都在紧张地等待进攻时刻的到来。

    八月三日五点,苏军的炮群打破了早晨的寂静,在五分钟内把大量炮弹倾卸到德军第一六七、第一六八和第三三二步兵师的防线上,在接下来的三十分钟里,苏联工兵紧张地清除苏军攻击路线上的障碍物,并在雷区中开辟道路,三十分钟后,苏军的大炮又一次开始了怒吼,这一次炮击持续了两小时十分钟,最后以一阵“喀秋莎”火箭炮的齐射作为结尾,这时苏联坦克和步兵开始发起攻击。

    苏军的炮火使防守的德军损失惨重,尤其是德第三三二和第一六七步兵师的结合部上,德国防御工事大多被摧毁,幸存的德国士兵在炮火下发抖,更本无力阻挡苏军的前进,苏第六近卫集团军的先头部队首先突入德军防线达三公里。德军对苏军的炮击作出的第一个反应是将第十九装甲师第七十四装甲掷弹团和第五十二独立装甲营增援第三三二步兵师,以第六装甲师和第十九装甲师的第四装甲掷弹团支援第一六七步兵师,企图在最初阶段就阻止住苏军的突破。

    七点五十五分,苏军步兵在坦克支援下沿着一条四十公里长的战线向德军发起了全面攻势,由于出色的炮火准备,苏军得以迅速地攻入德军第一道防线。苏军中以担负着为两个坦克集团军开辟道路的第五近卫集团军的攻势最为猛烈,在集团军右翼,第三十二近卫步兵军以第六十六、第九十七和第十三近卫步兵师,在第九十三坦克旅和第一五四七自行火炮团的支援下很快就突破了德第三三二步兵师第一六四步兵团的防线,在集团军左翼,第三十三近卫步兵军以第六、第九近卫伞兵师和第九十五近卫步兵师三个师的兵力,在第二十八和五十七重型坦克团,第一四四○和一五四九自行火炮团的支援下,攻入了德第三三二和第一六七步兵师的结合部,由于德军尚未从苏军猛烈的炮击下清醒过来,苏军得以迅速占领了德军前三条战壕,只是在突入德军防线三公里后,苏军才遭到德军第一次反击,德国空军首次出动,轰击前进中的苏军,但这次空袭未能达到阻止苏军的目的。苏第三十二近卫步兵军一再痛击德第一六四步兵团,德军团部被快速前进的苏军俘虏,到中午第一六四步兵团已经被击溃了,十一时五十分,苏军发起攻击仅四个小时后,苏第一坦克集团军开始进入突破口。

    同时集团军右翼的第三十三近卫步兵军的攻击同样成功,第六近卫伞兵师迅速地突破了德第三三二步兵师的防线并于九点三十分强渡沃斯克拉河,接着该师又突破了德军第二道防线,在十一时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开始进入突破口,十五时整个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通过了突破口,开始向德军防线纵深前进。在第一天第五近卫集团军突入德军防线八~十四公里,而第一坦克集团军和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开始了向德军纵深的发展。

    三日晚,第一批德军增援部队赶到了,第十九装甲师的第七十三和第七十四装甲掷弹团先后到达了第三三二步兵师的后方,并开始对苏第一坦克集团军的第三机械化军发动反冲锋。

    在苏第一坦克集团军左翼,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以第二十九和第十八坦克军为前锋,第五近卫机械化军为第二梯队,在炮兵和苏联空军的支援下迅猛地向德军后方前进,他们一路上击破德军的抵抗,到三日晚已突入德军防线达二十六公里。

    正当第五近卫集团军、第一坦克集团军和第五近卫集团军在德军防线上打开一个大口子时,在第五近卫集团军的右翼,第六近卫集团军的第二十三近卫步兵军的第五十二和第五十三近卫步兵师首先突破德军防线,一直到三日晚,德军才能以第十九装甲师的一次反击把苏军阻止在离托玛洛夫卡四公里的地方,在第六近卫集团军的右翼,第五十一和七十一近卫步兵师的攻击则不够理想,一开始这两个师成功地驱逐了德第六七六步兵团,但德军以第五十二独立装甲营的“虎式”坦克和第二五五师的步兵向苏军不断发动反击,并最终阻止了苏军的前进,苏军虽然立刻投入了二线的第九十近卫步兵师和第五近卫坦克军,但德军的防守也越来越顽强,直到三日晚上,苏军仍未能达成突破。

    在苏第五近卫集团军左翼,苏草原方面军第五十三集团军和第六十九集团军的第四十八步兵军于三日八点发起了攻击,在德军方面,第一六七步兵师在第六装甲师的支援下顽强地抵抗着苏军的攻击,由于贝尔格罗德-哈尔科夫轴线是德军防御的重点,该地区的防御体系十分完善,而苏军的炮火给德军阵地造成的损害不大,苏军的攻势从一开始起就成了一场苦战,德军的每一个阵地都要经过激战才能夺得,当天下午科涅夫不得不下令提前投入第一机械化军,在它的协助下苏军在三日日终时,得以突入德军防线八公里。

    朱可夫有理由对苏军第一天的进展表示满意,这一天中,苏军第五、六近卫集团军和第五十三集团军都突破了德军第一道防线,第一坦克集团军和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都已投入战斗,其中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从德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夫兵团之间突入二十六公里,德军两个步兵师〔第三三二和第一六七步兵师〕遭到了重创,现在就要看苏军能否在四日继续扩大战果,和德军的增援部队能否及时堵住苏军的突破口。

    四日四时,在猛烈的炮火和空军的支援下,苏军继续他们的攻势,第六近卫集团军的第二十三近卫步兵军在第五近卫坦克军的支援下,一再攻击德军防线,但德军的顽强抵抗使苏军进展缓慢,在一天中只前进了四公里。同时第五近卫集团军的第三十二近卫步兵军于四时三十分发动进攻,其第六十六和第九十七近卫步兵师猛烈攻击由德第十九装甲师的侦察营、第七十三装甲掷弹团和第一六四步兵团防守的地段,但仅仅前进了一点五公里就被迫停了下来,只有第十三近卫步兵师的攻击比较顺利,该师和第一坦克集团军一起,切断了托玛洛夫卡-贝尔格罗德公路,从南面威胁到了德军重要据点托玛洛夫卡。在第三十二近卫步兵军的左翼,第三十三近卫步兵军继续他们的攻势,在四日他们把德第一六七步兵师残部和第六装甲师逐离了托玛洛夫卡-贝尔格罗德公路,在四日终了时,苏军已经在德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夫兵团间造成了一个宽二十公里的缺口。

    四日,苏第一坦克集团军继续它的攻势,卡图科夫命令第六坦克军将协同第五近卫坦克军从北和东北攻击托玛洛夫卡,而第三机械化军将从东南部向托玛洛夫卡后方迂回,对托玛洛夫卡的正面进攻再一次被德军挡住,但第三机械化军的迂回则获得了成功,该军一路克服了德军的抵抗,在一天中前进了二十公里,卡图科夫迅速利用了第三机械化军的成功,将集团军其他兵力:第六和三十一坦克军也投入这个方向,苏军的机械化部队迅速向德军托玛洛夫卡防线侧后迂回,德军觉察到了苏军的行动,但低估了苏军的兵力,所以德第十九装甲师和第二五五、第三三二步兵师仍然死守阵地,并未察觉自己即将陷入重围。

    苏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于四日五时发起了攻击,该集团军已经把第五近卫集团军的步兵抛在身后十公里,到九时第五坦克集团军的第十八和第二十九坦克军正好撞上了德第六装甲师,德军在空军的支援下,熟练地利用河流和村庄作掩护,成功地阻碍了苏军的前进,到四日晚,苏军的两个坦克军只前进了三~四公里,对此情况,罗特米斯特洛夫决定把第二梯队第五近卫机械化军投入战斗,该军将从德军左翼迂回突破,但在这个攻势启动前,由于苏草原方面军第五十三集团军屡次攻打贝尔格罗德不下,瓦杜丁命令将第五机械化军调往五十三集团军地段,从西方向贝尔格罗德进攻。正在失望之际,罗特米斯特洛夫得知了第一坦克集团军突破成功的消息,他立刻下令第十八坦克军从第一坦克集团军的突破地域向对面德军左翼迂回,而第二十九坦克军继续从正面向德军进攻。整个作战行动将在五日展开。


    到四日晚,防守托玛洛夫卡的德军在正面遭到进攻,右翼遭到迂回的情况下,又得知在其左翼苏第二十七集团军向德第四十八装甲军的第十一装甲师发动了试探性攻击,并突入德军防线数公里,很明显第二十七集团军即将投入战斗,这一行动将使守军的左翼也会受到威胁,并最终导致被合围。而这正是苏军五日的作战计划。

    八月五日晨,苏军第六近卫集团军的第五十二近卫步兵军、第五近卫集团军的第三十二近卫步兵军和第五近卫坦克军继续对托玛洛夫卡的进攻,在德军这个防御中心中的德军部队是第二五五和第三三二步兵师、第十九装甲师的主力和第五十二独立装甲营,共三个师的兵力。虽然兵力占劣势,德军的抵抗仍非常顽强,使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经过激烈战斗,到五日下午苏军终于到达了托玛洛夫卡北郊约四公里的地方,在这儿德第五十二独立装甲营的一次反击,再一次使苏军停顿了下来。苏军各个进攻部队中,只有第十三近卫步兵师的进展令人满意,它已经深深地突入德军防线后方,现在它开始向右旋转,威胁到德国托玛洛夫卡防线的后方。

    在步兵攻击的同时,苏联两个坦克集团军继续向德军的纵深挺进,第一坦克集团军开始向西南方向进攻,到五日傍晚它已经抵达克里莫夫地区,从而切断了德国托玛洛夫卡守军向南撤退的道路。

    在同一天里,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开始向德第六装甲师和第一六七步兵师左翼的迂回,发现了苏军的行动后,德军竭力延长他们的左翼,以阻止苏军突破,但由于兵力不足,德军的防线越延长,其防御就越薄弱,无法抵挡苏军的攻势,到五日晚,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已开始威胁到德军后方。而德国肯夫兵团已经没有预备队了,但这一天德军的援兵开始接近战场,第一个到达的第三装甲师已经抵达哈尔科夫南部,不过该师至少还需要一天时间才能赶到前线。

    按照苏军的计划,苏第二十七和第四十集团军于五日凌晨向德第四装甲集团军第四十八装甲军发起攻势,在前一天,第二十七集团军已经以精心挑选的精锐部队向德第十一装甲师〔五十辆坦克〕的前沿阵地发起了试探性攻击,苏军在炮火掩护下,顺利地清除了雷区,并夺取了德军第一道战壕。

    在五日晨,在猛烈地炮火准备以后,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一六三和一六六步兵师迅速通过前一天打开的通道突入德军防线,十点,第四近卫坦克军进入突破口,该军在一天里克服了地形的阻碍和德军的抵抗,前进了十三公里,德第十一装甲师发起了几次反击,但未能阻止苏军的前进。第二十七集团军的进展,从西面威胁到了托玛洛夫卡的德军守备部队,这支德军面对绝对优势的苏军,已经顽强地战斗了三天之久,现在他们终于到了无法再坚持下去的地步了,于是他们决定在五日夜晚,趁苏军的包围圈尚未合拢,从南部突围,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苏第一坦克集团军已经迂回到了他们的南部,苏军的包围圈已经合拢了,他们现在突围已经太晚了。

    在苏军的右翼,第四十集团军于五日五点十五分发起进攻,苏军的前锋第二○六和一○○步兵师在几个小时内就突入德第五十七步兵师的防线四公里,苏军的坦克部队第二坦克军进入突破口,当天第四十集团军前进了八公里,为了堵住苏第四十集团军打开的缺口,德第四十八装甲军的预备队第七装甲师〔五十八辆坦克和二十四门强击火炮〕被紧急调往该区域,五日晚第七装甲师开始了对苏第二○六步兵师的侧翼发起攻击,第四十集团军司令莫斯卡连科将军立刻把第一六一步兵师调往一线,他很满意德第七装甲师出现在他的地段上,因为这意味着在关键的战斗正在右翼激烈进行时,德第四十八装甲军无力抽调兵力前去增援。

    正当苏联弗罗尼兹方面军的攻势取得进展时,草原方面军四~五日的攻势则遇到了很大困难,四日草原方面军的第五十三和第六十九集团军于继续沿着贝尔格罗德-哈尔科夫公路进攻,而第七近卫集团军在当天稍后也加入了攻击,但在德军以第六装甲师、第一六八和第一九八步兵师,依托完善的防御体系,进行了坚决地抵抗,虽然苏军投入了第一机械化军,但一切试图快速突破的企图都失败了,苏军在四日的前进速度慢得令人恼火,为此草原方面军司令科涅夫一再向朱可夫求援,终于在四日晚,他得到了从第五近卫集团军转来的第五近卫机械化军,科涅夫决心将用第五近卫机械化军从西面向贝尔格罗德迂回。五日,在又一次猛烈地炮击后,科涅夫命令第五十三、第六十九集团军从正面,第七近卫集团军东面,第五近卫机械化军从西南面,向贝尔格罗德进攻,虽然德军的抵抗仍很顽强,但苏第五十三和第六十九集团军还是逐渐接近了贝尔格罗德,第七近卫集团军强渡了北顿涅茨河,从东面威胁到该城,而第五近卫机械化军也开始威胁到德军的后方,在这种情况下,曼斯坦因下令放弃贝尔格罗德,撤往哈尔科夫,五日十八时,苏军攻占了贝尔格罗德,不过德军主力得以避免了被合围的命运,有秩序地向哈尔科夫后退。

    这样到六日,苏军第一阶段的攻势获得了成功,贝尔格罗德和托玛洛夫卡都落入了苏军的手中,朱可夫下令实行下一阶段的战斗,科涅夫的草原方面军仍将从正面攻击哈尔科夫,而瓦杜丁的弗罗兹尼方面军将尽快以步兵消灭被围的德军,同时其坦克集团军将继续突破,并从西面迂回哈尔科夫。

    六日清晨,苏第二十七集团军首先在炮火掩护下发起攻击,苏军一路压迫德第五十七步兵师和第十一装甲师后退,德第十一装甲师连续发动反击,但都未能成功,到六日晚,第五十七集团军第四近卫坦克军的第十三近卫坦克旅强渡了佛斯卡拉河,在对岸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德军一切消灭这个桥头堡的努力都失败了。

    消灭被包围的德军的任务被授予了第六近卫集团军的第三十二近卫步兵军,该军在第一坦克集团军的部份兵力支援下,到六日晚上,已经牢牢地控制了德军向后撤退的道路。从托玛洛夫卡撤出的德军分为二路,第十九装甲师和第二五五步兵师向西南撤退,而第三三二步兵师则退向南方,七日天一亮,撤退的德军部队就遭到了苏联空军的猛烈攻击,由于苏联空军已经牢固地掌握了制空权,德军一路遭受了苏军飞机几乎不停顿的轰炸,不久苏军的大炮也开始对德军轰击,这使撤退中的德军遭到了惨重的伤亡。冒着苏军的炮火,德军反复地攻击苏军的包围圈,企图打开一条通道,但他们一再被击退,于是他们就转向另一个地段,试图找到一个薄弱环节,可是这样的薄弱环节并不存在,德军的指挥机构很快被打乱了,其部队漫无秩序地散布在苏军的包围圈中,在七日一天里,苏第三十二近卫步兵军杀死了五千德军,并俘虏了两千人,剩余的德军有的就地占据阵地准备战斗到底,有的化整为零企图偷越苏军防线,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只有少数一些德军能够回到德方战线,其余都被消灭了。

        〔 Mars 注:大家一定记得希特勒常常坚持不放弃任何要塞,即使它已陷入重围,这往往被解释成希特勒的愚蠢,但在我看来,至少有些时候与其说希特勒愚蠢,不如说他冷酷,因为在敌方占据了制空权,并且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占很大优势的情况下,要塞的守卫部队离开防御工事,在野地里生存机会有多大?以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那还不如命令他们死守要塞,战斗到最后一人,既然他们反正会被歼灭,那么在要塞里无疑能坚持更久一些,可以拖住更多的敌人,尤其是步兵和炮兵,这样就能给德军调集预备队争取时间。〕

    随着被围德军的毁灭,德军的形势越发严峻起来,德国第七和第十一装甲师在苏军第二十七和第四十集团军的攻击下步步后退,苏军主力已经越过了佛斯卡河。不过这时候,德军“大德意志”师〔一百四十辆坦克和强击火炮〕的先头部队约五十辆坦克抵达了第四十八装甲军的地段,在这个生力军的援助下,德军勉强建立了一条完整的防线。

    正当苏军步兵在加紧消灭被围的德军时,苏第一坦克集团军和第五近卫集团军则继续向德军后方挺进,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卡图可夫命令以第三十一坦克军一部协助第三十二近卫步兵军消灭被围的德军,以第六坦克军和第三机械化军向德军后方快速前进,到六日中午,苏军已经前进了五十公里,七日上午,卡图可夫接到瓦杜丁的命令,让他于七日攻占德军重要的后勤供应基地波格杜科夫铁路枢纽,在接到命令后,卡图可夫派出了侦察兵去侦察当地情况,当他发现防守的德军显然未能预料到苏军已经这么接近时,他立刻决定给德军一个出其不意,他命令以第六坦克军和第三机械化军奔袭波格杜科夫,以第三十一坦克军防护集团军的左翼,苏军于七日十五点出发,十七点,第六坦克军的第二○○和二十二坦克旅前进了十六公里,忽然出现在波格杜科夫,德军完全没有料到这次袭击,因而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苏军就完全控制了波格杜科夫,包括七百吨燃料在内的大量德军物资被苏军缴获。

    在第六坦克军左翼的第三机械化军却于意料之外的遭遇到党卫军“帝国”师,在意识到苏军进攻的规模后,曼斯坦因迅速把可以找到的预备队调往前线,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装甲军,包括第三装甲师,第二党卫军“帝国”师和第三党卫军“骷髅“师,其中第三装甲师于六日抵达,并立即被派往第六装甲师的左翼以阻止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的迂回,而第二党卫军“帝国”师的先头部队也在六日抵达,现在第三机械化军遭遇的就是这支德军,第三机械化军立刻向德军发起攻击,而第二党卫军“帝国”师显然并不想在全师兵力集结前和苏军打一场硬战,他们撤退了。

    在第一坦克集团军的左翼,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攻势不顺利,在得到第三装甲师的加强后,德军的防御变得十分坚强,只是在第五近卫机械化军回到集团军控制下后,苏军才得以继续前进,但快速突破的机会已经失去了。

    在六、七日两天里,由于苏军的机械化部队前进很快,也由于苏军步兵正忙于清除被包围的德军,苏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已开始脱节了。而曼斯坦因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这时他的援军开始陆续抵达,但除了第三装甲师以外,他并不急于把其余的兵力投入战场,他并不想犯苏军曾犯过的把坦克部队逐次投入战斗的错误,他需要时间来集结他的部队,同时他还要等待一个良好的时机,等苏军的坦克部队和步兵脱离,等苏军进攻能量逐渐消耗,这时他就会释放出他充份准备的反攻,打击苏军的装甲矛头,事实上,以前德军用这个方法,屡次消灭了苏军突入德军防线的坦克兵力,曼斯坦因坚信这一次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到七日为止,苏第一坦克集团军和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在德国第四装甲集团军和肯夫兵团之间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缺口,不过同时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由于由于机械化部队前进速度过快,也由于在托玛洛夫卡被围的德军的顽强抵抗,使苏军步兵被远远地甩在后面,而且德军在撤退时破坏了一切道路和桥梁,再加上苏军严重缺乏卡车,使坦克集团军所属的炮兵部队无法跟上坦克的前进,这使突前的坦克部队不得不在没有步兵跟随和缺乏炮兵掩护的情况下发动进攻,并因此遭到严重损失。这种情况引起了苏联最高统帅部的忧虑。八月七日,苏联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发电给瓦杜丁,敦促他加快步兵的前进速度。

    瓦杜丁对当前的形势十分乐观,他认为德军已到了崩溃的边缘,只要再给以坚决的一击,就能取得胜利。在催促步兵加快前进的同时,他命令卡图科夫和罗特米斯特洛夫继续攻击,攻击的重点放在第一坦克集团军的地段,该集团军将克服德军的一切抵抗,切断波尔塔瓦-哈尔科夫铁路。

    八日,第一坦克集团军队第三机械化军和第三十一坦克军的进攻被德第二党卫“帝国”师击退,而通过侦察,卡图科夫得知德军正在通过波尔塔瓦-哈尔科夫铁路把增援部队从顿巴斯源源不断地开来,他更觉察到切断这条铁路线的重要。九日,他把第六坦克军也投入了战场,但德第三党卫“骷髅”师也赶到了前线,苏军虽然获得了一些进展,但其强渡莫切克河的企图失败了,同一天,恼怒的瓦杜丁命令卡图科夫必须至迟于十一日切断铁路线。

    卡图科夫重组了他的部队,这时第一批步兵抵达,他立刻命令第十三近卫步兵师于十日加入攻击,十日下午,第六坦克军第一一二坦克旅渡河成功,该旅不等主力过河,立刻组织了一支由一个坦克营〔二十六辆坦克〕、一个装备自动武器的步兵营、一个反坦克炮连、一个自行火炮连、两门高射炮和一个工兵排组成的突击分队,向德军纵深突击,这个分队一路克服德军的抵抗,于十一日凌晨抵达集团军的目标伐索科坡里,德军在十一日下午对苏军发起了猛烈地反攻,苏军的突击分队虽然遭到了严重损失〔损失了十三辆坦克,一门自行火炮,两门高射炮,和百分之五十的步兵〕,但仍据守城市的北郊,直到第一一二坦克旅和第六摩托化步兵旅的主力赶到,十二日,经过激烈战斗,苏军再一次攻占了伐索科坡里。

    苏第五坦克集团军的攻击极不顺利,德第三装甲师和第一六七步兵师依托完善的防御工事,进行了有效的抵抗,苏军只能缓慢地前进,而十一日德第五党卫“维京”师抵达,更增加了苏军的困难,也就在这一天,朱可夫决定把坦克兵力集中在进展较顺利的第一坦克集团军的地段,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奉命撤出战斗,前往加入第一坦克集团军在波哥杜科夫南部的战斗,而我们很快就能看到这个命令会对战局起到多么大的影响。

    在苏军左翼,草原方面军对哈尔科夫的正面攻击遭遇到了极大苦难,由于缺乏机械化部队的帮助,草原方面军的进攻沦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式的残酷的阵地战,苏军每攻克一道德军的防线,就会发现前面又出现了一条新防线,离哈尔科夫越近,德军的防御就越坚强,苏军的损失很大,科涅夫急切地向朱可夫要求尽快把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转调给他。

    在苏军右翼,第二十七、第四十集团军继续他们的攻势,此外第三十八集团军于八月八日也加入了攻击,德军第十一和第七装甲师、“大德意志”师、第五十七和第六十八步兵师在苏军的攻击下,被迫缓缓向后退却,但苏军未能形成突破,德军在这个地段上投入了大量预备队,以求暂时稳住这个方向的局势,为德军计划中的反攻争取时间。

    到十一日止,苏军沿整条战线向前推进了六十~一百公里,在战线中部,苏军的坦克部队已接近对德军至关重要的波尔塔瓦-哈尔科夫铁路线。与此同时,曼斯坦因元帅正在紧张地调集兵力,准备对苏军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反攻。德军计划以第三装甲军于伐索科坡里向苏第一坦克集团军发动攻击,第二十四装甲军以“大德意志”师为主力,在北方发动攻势,曼斯坦因决心以这个反击,摧毁苏军的装甲矛头。但由于苏军的进展过快,曼斯坦因只能放弃同时发动这两个攻击的计划,而首先发动在南方的反击。

    十一日德军发动反攻前夕,双方兵力如下,德军第三装甲军辖第二党卫“帝国”师〔七十辆坦克和强击火炮〕,第三党卫“骷髅”师〔六十辆坦克和强击火炮〕和第五党卫“维京”师〔五十辆坦克和强击火炮〕,此外第三装甲师也将参加这个攻势,它经过连日的出色战斗,成功的阻止了苏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攻势,并使苏军受到了重创,不过它本身也受到了很大损失,只剩下不到三十辆坦克和强击火炮了。所以它只能担任一个支援性的任务,而最早参加战斗的第六装甲师基本已经打光了,无法担当起任何重要任务。德军的计划很简单,第三装甲师和“维京”师将牢牢抓住苏军,而“帝国”师和“骷髅”师将分别从左右两翼夹击苏第一坦克集团军,而同时德军将集中其空军的力量轰击苏军部队。

    苏第一坦克集团军和第五近卫集团军在连日的激战中已经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十一日第一坦克集团军的兵力为二百六十八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的兵力只剩下一百一十五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前者损失了近一半的兵力,后者的损失更高达百分之八十!这部份是由于苏军坦克部队在缺乏炮火和步兵掩护的情况下向德军完善的防御工事发起进攻的结果,部份也是由于有大量苏军坦克在复杂的地形下不断抛锚,在整个战役中,第一坦克集团军的坦克因机械原因退出战斗的高达三百三十四辆!

    如果从数目上看起来,苏军的坦克数量仍占二对一的优势,但德军已经集结完毕,并补充了充足的弹药和燃料,而苏军的坦克部队仍处于追击状态,各个部队分散很广,而且大部份步兵和炮兵仍为抵达,而且经过多日激战,苏军的弹药和燃料都已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苏军未能察觉德军的进攻准备,不可思议的是,瓦杜丁再一次犯了当年春季的同样错误,认为德军即将全线撤退,即使德军发动一场反攻,也不过是为了掩护其主力撤退而已。所以他一再命令卡图科夫不要理睬德军部队的“骚扰”性攻击,全力向前突破,切断德军后撤的道路。这样德军的反攻完全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八月十一日,苏第一坦克集团军第六坦克军的第一一二坦克旅切断了重要的波尔塔瓦-哈尔科夫铁路,在东面第四十九坦克旅、第十机械化旅和第一近卫坦克旅也深入了德军后方,这一方面严重扰乱了德军的后方,但由于苏军兵力的分散,也给德军提供了一个反击的良机,而曼斯坦因迅速抓住了这个机会。

    八月十一日十一时,德第二党卫“帝国”师和第三党卫“骷髅”师从两个方向向第一坦克集团军发起了进攻,苏军的各个先头部队立刻陷入了包围,苏第一一二坦克旅和第一近卫坦克旅经过苦战,于十一日晚终于突围成功,回到苏军防线,而第四十九坦克旅和第十七坦克团则没有那么幸运,他们在德军的包围中,奋战数日后,全军覆灭。


    苏第一坦克集团军在德军的重击下,在十一日一天中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坦克,而德军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决心在苏军能得到增援前首先消灭第一坦克集团军,而这时第一坦克集团军确实存在着被歼灭的危险。但有两个因素拯救了卡图科夫,首先是那些被围的苏军,没有向德军投降,而是战斗到了最后,这减轻了对苏军正面的压力,另一个原因是苏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及时赶到了。

    罗特米斯特洛夫率领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和配属他指挥的第五近卫集团军第三十二近卫步兵军的第十三和第九十七近卫步兵师于十二日四点抵达波格杜科夫南部,他立刻察觉出他正面临着德军的大规模攻击,于是他果断地更改了“于八点,通过第一坦克集团军的阵地,发动攻击”的命令,下令转入防御。

    虽然面临如此严重的局面,瓦杜丁仍坚持认为,德军的反攻不过是为了掩护其主力的撤退,因而他命令第一坦克集团军和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继续他们的攻击,尤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命令第一坦克集团军以一个旅的兵力再一次切断铁路,以“切断敌人撤退的路线”。卡图科夫无奈之下只能照办,第六摩托化步兵旅的第一、第三二个营经过激战,于十二日十三时,突入德军防线,切断了铁路,但“骷髅”师立刻封闭了突破口。随后苏第一六三步兵师的一个团在第二○○坦克旅一个坦克营十二辆坦克的支援下,企图与被围苏军汇合,这次攻击失败了,八辆坦克被击毁,只有四辆坦克和少量步兵冲入重围,与被围苏军汇合,那些被围的苏军一直坚持到十四日,才再接到卡图科夫的命令后,突围成功,抵达苏军防线。

    到十二日终了时,战场上的形势是这样的,苏军的进攻没有奏效,而德军继续发展他们的攻势,这一天他们迫使苏军后退了三~四公里。

    面对十一~十二日的战局,瓦杜丁做出的反应是命令第六近卫集团军向德军的左翼发动攻击,这个攻击将把德军从第一坦克集团军和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方向上引开。

    十三日五点三十分,第六近卫集团军和第一坦克集团军的第六坦克军发起了进攻,并很快对德军的左翼产生了威胁,其中第六坦克军前进了十公里,再一次攻占了伐索科坡里。但苏军的攻击并没有立刻产生效果,十三日九点,在经过六十分钟的炮击后,德军继续向第一坦克集团军和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进攻,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罗特米斯特洛夫不断受到瓦杜丁和科涅夫的催促,命令他“以果断的一击,摧毁当前的德军”,但这谈何容易!罗特米斯特洛夫并不是一个只知唯上级命令是从的将军,他清楚地知道现在最佳选择是暂时转入防御,等德军消耗掉他们的进攻能量,而苏军滞后的步兵和炮兵赶到,才能转入进攻。而一直到十三日晚,瓦杜丁才终于看清了形势,同意第一坦克集团军和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转入防御。

    十四日战斗继续进行,德军虽然尽了最大努力,但其前进速度逐渐缓慢了下来,而来自德军左翼的威胁越来越大,苏第六近卫集团军和第六坦克军于十四日前进了十~十二公里,已经严重威胁到德第三装甲军的后方,面临被包围的危险,德军别无选择只能首先应付这个威胁。

    十四日晚,“帝国”师和“骷髅”师秘密的从前线撤出,向西运动,这次机动极为成功,苏军毫无察觉。十五日凌晨,德军打击在第六近卫集团军的防线上,苏军遭到了重击,整个集团军被迫全线后撤,其第五十二和第九十近卫步兵师以及第六坦克军陷入重围,最后只有第五十二近卫步兵师突围成功。

    虽然第六近卫集团军遭到了惨败,但苏军至少达到了把德军从苏军正面引开的目的,虽然战斗还将持续到八月十七日,但在波哥杜科夫的战斗暂时平息了下来。

    双方都蒙受了重大损失,苏第一坦克集团军到十七日只剩下一百六十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损失较少,它在十七日的兵力为一百三十辆坦克〔显然一些修复的坦克重新加入了战斗〕,而德军“帝国”师的兵力为三十二辆坦克和十九门强击火炮,“维京”师剩下十八辆坦克和四门强击火炮。在继续战斗前,双方都需要一段时间补充消耗的兵力,朱可夫下令苏军在两天内做好继续进攻的一切准备。

    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陷入波哥杜科夫一带的苦战,直接影响到苏军队哈尔科夫的攻击,苏草原方面军第五十三、第六十九、第七近卫和第五十七集团军逐渐向哈尔科夫逼近,德军在哈尔科夫投入了第一六七、一六八、一九八、一○六、三二○、二八二、三十九和一六一步兵师以及第六装甲师的余部,此外第二二三和三五五步兵师也抵达哈尔科夫南部,这些部队依托完善的防御工事,使苏军的前进极为缓慢,经过激战,苏军于十二日抵达距哈尔科夫十公里的地方,在这里苏军的攻势再一次停顿了下来,虽然西南方面军的第一近卫集团军于十二日从哈尔科夫东南部发起了攻击,但在得到坦克部队增援前,苏军快速攻克哈尔科夫的可能行几乎不存在。

    到八月十八日,战场的局势是这样的,在德军右翼陷入僵持,而德军在中部的反击虽然给苏第一坦克集团军以重创,但消灭苏军装甲矛头的企图未能成功,这是第一次德军精心准备的反击未能摧毁苏军的装甲部队。

        〔 Mars 注:以后德军再也没能做到过〕

    这对德军极为不利,曼斯坦因原来的计划是先以两翼的部队拖住苏军,然后集中装甲部队先摧毁中部的德军,再向左旋转,以一个两翼的攻势毁灭苏军的右翼,要实现这个目的首先要做到的是在苏军能收敛分散的部队,和增援的炮兵和步兵赶上来前,先消灭苏军孤军深入的坦克部队,可是这个企图失败了,也许从这时起,曼斯坦因理解到这一仗输定了。不过他还有一线希望,也就是德军在其左翼计划中的由“大德意志”师为主导发动的反攻。

    到八月十八日,苏军对哈尔科夫的攻击被暂时阻止了,但德军为此付出了重大代价,防守哈尔科夫防线的德军各个师大多数只剩下团甚至营的规模,在该地的德军装甲部队第三装甲师只剩下十辆坦克,第六装甲师还有四辆坦克,第九○五和二二八独立强击火炮营分别只有五门和十七门强击火炮。可见德军的防御能力已经到了极限,能否守住哈尔科夫将取决于德军在北部的反击是否能得手。

    在战线北方,德第四装甲集团军从十三日起建立了一条比较稳定的战线,从那时起德军就开始聚集兵力,准备反击。第四装甲集团军司令霍特的计划是以第五十二军的第八十八、第七十五、第六十八步兵师和新到的第一一二步兵师以及第十一装甲师和第十九装甲师的余部继续抵挡苏军右翼第四十和三十八集团军的攻击,同时以“大德意志”师、第七装甲师和新到的第十装甲掷弹兵师组成一个突击兵团,向东南方攻击苏第二十七集团军和第六近卫集团军并和南方的德第三装甲军汇合,以一个传统的两翼包抄消灭大量苏军。为了实现这个计划,霍特面临的问题是他的部队经过长期的激战,已经受到了很大削弱,除了刚抵达的第十装甲掷弹兵师称得上齐装满员之外,“大德意志”师虽然一向得到优先补充,但现在兵力只有四十六辆坦克〔十五辆“虎式”〕和二十二门强击火炮,第七装甲师只剩下十七辆坦克,第十一装甲师只有六辆坦克,此外附属给“大德意志”师的第五十一独立装甲营也只有十三辆“虎式”坦克,虽然在最后几天德军极力对各个装甲师进行了补充,但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

    瓦杜丁预料到了德军的反击,并且他正确地估计到德军需要几天时间来补充部队,所以他决心发起一个先发制人的攻击以打乱德军的部署。在德军得到增援的同时,苏军也得到了二线部队的补充,苏军的援军远比德军的强大,八月十五日拥有六个步兵师和第三近卫机械化军〔二百一十三辆坦克〕的第四十七集团军在第四十和三十八集团军之间占领阵地,瓦杜丁命令该集团军于十七日发起攻击。这次攻击将由苏军第四十和四十七集团军的十个师的兵力,在二百五十~三百辆坦克支援下,攻击一段由德军三个步兵师防守的地段,很显然光靠当地的德军无法抵挡这样的攻势,而更重要的是苏军发起攻击的时间正好比德军早了一天。

    十七日七点,苏军在猛烈地炮火掩护下,迅速地突破了德军第六十八、第五十七和第一一二步兵师的防线,而德第十一装甲师的反击未能阻止苏军的突破,在这一天中,苏军攻击的主力第四十七集团军前进了八~十二公里。

    苏军的这次攻击给霍特造成了一个两难的局面,他有两个选择,或者放弃计划中的反击,把手头的兵力投入北方,阻止苏军的突破,或者他可以暂时不管北方的局势,按预定计划发动反击,希望在他左翼的德军防守部队能在他消灭当前苏军以前能守住防线。几经考虑,霍特决心把赌注下在他左翼的德军能坚守足够久的情况上。他的反击将按计划发动。于是十八日出现了苏军和德军在不同方向上同时发动进攻的情况。德军以“大德意志”师为装甲矛头,第七装甲师〔实力增加到了二十三辆坦克〕担任左翼的掩护,第十装甲掷弹兵师责负责德军的右翼,德军计划以一次强有力的指向东南方向的打击,切断苏军第二十七集团军和第六近卫集团军的大量部队,同时德第三装甲军的“骷髅”师〔三十九辆坦克和十六门强击火炮〕在第二二三步兵师两个团的支援下,向北强渡穆拉河与南下的德军汇合。

    在这一个地段,苏第二十七集团军部署了五个步兵师〔第一四七、第二四一、第一五五、第一六六和第七十一步兵师〕和第九十三坦克旅,苏军的侦察工作做得十分马虎,因此对德军的攻击准备缺乏准备。

    十八日九点,在一阵猛烈的炮火和空袭后,“大德意志”师攻击在苏第一六六步兵师的地段上,德军迅速地在苏军防线上打开了一个缺口,到十三时,“大德意志”师前进了十二公里,苏军第五十七集团军的大量部队已经被切断。面对这个威胁,苏军的反应很快,在瓦杜丁的总部里,朱可夫迅速地做出了决定:苏第六近卫集团军将坚决阻止南部的德军“骷髅”师北上,第二十七集团军将对南下的德军作坚决地逆袭,而第一坦克集团军将向当面德军,而最高统帅部预备队库利克中将的第四近卫集团军〔第五、第七、第八近卫伞兵师,第六十八、第六十九、第八十近卫步兵师,和第三近卫坦克军,八万人,两百辆坦克〕将投入战场,该集团军将首先阻止德军的进攻,并以强大的反击消灭德军。到十八日终了时,北方德军第四装甲集团军的部队在一个七公里宽的地段上突入苏军阵地二十四公里,而南方的德“骷髅”师强渡穆拉河的每一次企图都被苏第六近卫集团军瓦解,这为苏军集结兵力赢得了时间。


    十九日德军的攻击遭遇到苏军越来越顽强的抵抗,事实上第一支第四近卫集团军的部队第八近卫伞兵师于十八日晚就已经投入了战斗,十九日晨它的两个姐妹师第七和第五近卫伞兵师,当天十七点三十分,第八近卫伞兵师转守为攻,成功地突入“大德意志”师后方数公里,这个攻势有效地迟滞了德军的前进速度,库利克将军为这个战果所鼓舞,下令于二十日把整个第三近卫坦克军投入于这个地段。这个库利克是苏军诸将领中一个奇特的人物,在战前他本是苏军五大元帅之一〔另四个元帅是伏罗希罗夫、布琼尼、铁木辛哥和沙波什尼科夫〕,但由于他在战争初期的拙劣表现,他被剥夺元帅军衔,降为少将,现在他总算又升为中将,本来这是他的一个重新证实自己实力的机会,但可惜事实证明他仍不能算一个称职的指挥官。

    二十日,德军“骷髅”师的攻击终于有了一些进展,在苏第六近卫集团军第五十二近卫步兵师的防线上打开了一道狭窄的走廊,并于德第四装甲集团军的第十装甲掷弹兵师建立了联系,这样苏第一六六步兵师和第四近卫坦克军陷入了包围,虽然被围的苏军蒙受了重大损失,比如第一六六步兵师的第四三二步兵团只剩下了五十二个人,但德军也已经精疲力竭了,虽然包围了苏军却已无力消灭他们,被围的苏军坚守在他们的阵地上,直到二十五日苏军迫使德军解围为止。

    同一天,苏第四近卫集团军发动了强大的反击,只是由于库利克的拙劣指挥,才阻止了苏军取得更大的成果〔比如,在攻击前,库利克竟然省略了敌前侦察这个步骤〕,但德军的攻势终于被阻止了,德第四装甲集团军的部队被渐渐地向北赶去,二十一日苏第四近卫集团军沿着一条十八公里宽的地段继续向德军攻击,但由于各个部队协调极差,苏军只能迫使德军后退,而不能击破他们,而且苏军本身也蒙受了很大损失,二十一日晚库利克下令终止了进攻,不久斯大林下令解除库利克的职务,并且直到战争结束,他再也没有得到过任何指挥军队的机会。

    在德军的攻势逐渐瓦解的同时,苏军在北方的攻势却不断取得进展,苏第三十八、第四十七和第四十集团军越来越深入德军后方,十九日苏军已攻抵普赛尔河畔,德军虽然不断发动逆袭但只能延缓而不能阻止苏军的突破,在激战中,德军第十一和第十九装甲师合起来只剩下十三辆坦克和十六门强击火炮,形势越来越紧急,最终德军于二十一日被迫把第十装甲掷弹兵师和新抵达的第三十四步兵师以及有三十一门强击火炮的第二三九强击火炮营转移到苏军突破口,才再一次暂时稳住了战线。

    而德军的这一次反击的失败也就注定了哈尔科夫的命运。

    正当弗罗尼兹方面军陷入苦战时,科涅夫将军的草原方面军正在准备继续攻击由德第八集团军守卫的哈尔科夫,在德军依托极其完备的防御设施进行顽强抵抗的情况下,科涅夫意识到任何正面的进攻都很难取得成功,更糟的是由于德军在弗罗尼兹方面军地段的反击,使得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无法及时转到他的地段,于是经过仔细研究形势,科涅夫决定把进攻的主力放在他右翼的第五十三集团军的地段上,第五十三集团军将在十八日的进攻中,绕过德军的防线,从德军左翼迂回,切断哈尔科夫-波尔塔瓦铁路,断绝德军的后方交通,然后从西部和西南部攻击哈尔科夫,同时第六十九、第七近卫、第五十七和第一近卫集团军将继续向当面的德军进攻,以阻止德军任何把兵力调往第五十三集团军突破口的企图。

    十八日十六时四十五分,苏军的进攻开始了,在四十五分钟猛烈的炮击后,第五十三集团军的第一线部队第二九九、第八十四和第一一六步兵师从德第三装甲师和第一六八步兵师的结合部突破了德军防线,在这第一天中,苏军前进了三公里,当第五十三集团军司令马那格洛夫将军发现初步达成了突破后,他立刻投入了二线的第二五二步兵师以加快苏军前进的速度。德军虽然发动了连续的逆袭,但未能阻止苏军的前进,十九日苏军已抵达哈尔科夫西部最后一道天然屏障乌迪河北岸,并于二十日成功地在河南岸建立了一个桥头堡。为了帮助第五十三集团军扩大战果,科涅夫立即把第六十九集团军的第四十八步兵军转交第五十三集团军。同时苏第六十九、第七近卫、第一近卫和第五十七集团军也向当面的德军发动进攻,由于德军的顽强抵抗,苏军只能缓缓向前推进,局势至此已很明朗,哈尔科夫接近地的战斗结果将由第五十三集团军的攻势决定,一旦第五十三集团军形成突破,整个哈尔科夫城内的德军将陷入重围,由于曼斯坦因已经下了放弃哈尔科夫的决心,所以对德军来说至关重要的是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苏第五十三集团军的突破,以保住德军撤退的通道。

    二十日,科涅夫终于盼来了他等待已久的好消息,朱可夫鉴于弗罗尼兹方面军的形势已经稳定,同意把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调往草原方面军,科涅夫立刻决定把它投入由第五十三集团军打开的突破口,当时第五坦克集团军的实力为一百一十一辆坦克〔其中有九十七辆T-34/76〕。

    二十一日九点,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投入了战斗,但从一开始它的攻击就极为不顺,当第五坦克集团军抵达乌迪河北岸时,它立刻陷入由一场大雨形成的泥泞中,接着罗特米斯特洛夫惊讶地发现在乌迪河上并未架设好足以承受他的坦克的桥梁,更糟的是德军埋设的雷区也没有清除,他的数辆坦克立刻被地雷炸毁,而德军发现了苏军坦克出现后,马上集中炮火向此地轰击,几分钟内十一辆苏军坦克起火爆炸。无可奈何下罗特米斯特洛夫下令后退,显然对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来说,出其不意的效果已经丧失了。

    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的退出使得突破德军乌迪河防线的任务落在第五十三集团军的身上,冒着德军的猛烈炮火,苏第二十八近卫步兵师成功地扩大了河南岸的桥头堡,这使苏军于二十日把第二五二和八十四步兵师运过河去,当晚一条载重六十吨的浮桥架设成功,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终于在二十一日渡过了乌迪河。

    面对这个危险,曼斯坦因把一切可以抽调的机动兵力投入苏军的突破口,除了原先防守哈尔科夫西部的第一六八和一九八步兵师以及第三装甲师〔十三辆坦克〕、德第二党卫“帝国”师〔三十八辆坦克和十九门强击火炮〕和一个由四十二辆“豹式”坦克和八门强击火炮组成的党卫军独立装甲营被立刻投入该方向。于是从二十二日起,哈尔科夫西部的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经过一天的苦战,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终于切断了哈尔科夫-波尔塔瓦铁路,但这时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了,显然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已经无力完成迅速从西部包围整个哈尔科夫守军的任务,事实上,到二十五日战斗结束时,一度那么强大的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只剩下五十辆可以操纵的坦克了。

    虽然苏军从哈尔科夫西部包抄德军以切断其退路的企图未能成功,但由于德军把最后的预备兵力投入了该方向,苏军在其它的进攻方向上取得了越来越快的进展,二十二日晚第五十三集团军的第八十九近卫步兵师和第一○七步兵师率先攻入哈尔科夫西城,二十三日二点,苏第六十九和第七近卫集团军也攻入市区,这时德军开始了全面撤退,当天中午哈尔科夫被苏军攻克。

    哈尔科夫的陷落标志着库尔斯克战役最终以苏军的胜利而告终,别无选择,曼斯坦因只能下令后退到下一道防线:第聂波河。为了阻碍苏军的前进,曼斯坦因下令实行彻底的“焦土”政策,在顿涅茨河与第聂伯河之间,一切可以被苏军利用的建筑物将被焚毁,一切公路、铁路、桥梁将被彻底破坏,农作物被付诸一炬,水源被污染,粮食被强行征收,来不及带走的一律烧掉。此外所有的牲畜、机械装置和所有“适合于服役年龄”的男子〔说明白一点,所有六十岁以下的男子〕都被强行带走,其中许多人将死于路上。这个命令是极为残酷的,虽然我不得不承认它在军事上有其合理性。但问题在于曼斯坦因在其著名的回忆录中谈到这个问题时称苏联人民为了逃避某种“共产暴政”自愿毁掉家园跟随德军撤退,而在撤退过程中,德军无私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在过了第聂伯河之后德军甚至还为他们提供了食宿,因而“同饱受轰炸的德国人民相比,他们是多么幸运啊!”他的这个辩解是如此出色,以至除了“下贱”这个形容词以外我想不出其它词句来形容他。

    曼斯坦因本来可以以类似于“我清楚地知道我的命令会给苏联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但当时的军事形势使我别无选择,作为一个德国将领我不得不首先考虑我对祖国担负的责任,所以我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但我的良心将终生为此感到不安”的解释,这样将无损于他的英名。可惜的是一旦涉及德军的战争罪行,你就不用指望曼斯坦因说实话。比如他在回忆录中绝口不提他在克里米亚所发出的要求第十一集团军的官兵积极协助党卫军肃清犹太人的命令,如果在这里他还不过是“述而不作”的话,那么他在回忆录中声称他在他的部队中取消了臭名昭著的“政委命令“的叙述则是公然说谎了。也许有一点曼斯坦因没有预料到,那就是当那些普通的苏联士兵们在一路经过那些被彻底毁灭的城镇乡村时,心中的想法如何?也许就因为这个原因,我一点也不对苏军在德国境内的暴行感到惊奇,而德国人所遭遇的苦难也不能引起我丝毫的同情。

    德军的撤退直接引发了苏军所称的“向第聂伯河的赛跑”,九月二十一日苏军成功地在第聂伯河西岸建立了桥头堡,十一月三日瓦杜丁的第一乌克兰方面军一举突破了第聂伯河防线,十一月七日基辅光复,为此苏军在十一天内在一个宽三百二十~五百公里的地段上,前进了一百五十公里,仅付出了伤亡三万零五百六十九人的代价〔阵亡和失踪六千四百九十一人,伤二万四千零七十八人〕,对于曼斯坦因来说,自库尔斯克战役后,他的将星变得暗淡了,他再也没有赢得任何一场战役,他似乎失去了所特有的对战场形势的准确的判断力,这表现在他屡次不可原谅地误判苏军主攻方向上,他只能做到避免德军全军覆灭,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明显的失去了信心,这样直到一九四四年四月,希特勒彻底地对他失望,将他免职为止。

    苏军的胜利得来不易,在八月三日~二十三之间,苏弗罗兹尼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共损失了二十五万五千五百六十六人〔阵亡和失踪七万一千六百一十一人,伤十八万三千九百五十五人〕,德军的损失不详。这场胜利对苏军有着巨大意义,在这场战役中,德军的战略预备队损失殆尽,从那以后一直要到一九四五年春德军才有能力在匈牙利对苏军发动一场战略进攻,而且虽然那一次德军以其最精锐的部队面对苏军二流部队第二和第三乌克兰方面军,却很快遭到了失败。

    德军在库尔斯克的失败是德军闪击战第一次在战役领域里遭到了挫败,这打破了前两年德军在夏秋进攻,而苏军在冬季反攻的东部战场模式,这使苏军的自信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苏军的各级军官和士兵都得到了锻炼,斯大林开始对他的军官们越来越有信心,他开始学会少干预对军队的具体指挥,这样苏军各级军官的主动性越来越得到了提高。与此相反,希特勒和德国军官团之间的信任越来越小,这一方面导致了一些德国军官于一九四四年七月二十日对希特勒的暗杀,另一方面希特勒逐渐对他的军官们失去了信心,因此他变得越来越固执,听不进手下军官们的进言,这显然无助于德军战斗力的提高。

    苏军在这次战役中也暴露了许多不足,其主要有缺乏迅速突破德军防线的能力,步兵,炮兵和机械化部队配合不良。机械化部队要迅速向德军纵深发展就难免会把步兵和炮兵抛在后面,而战争到了一九四三年,任何以为仍能象战争初期那样只要坦克部队一突入敌后,敌军防线就会崩溃的想法都是不切合实际的,这时候不论是苏军还是德军都已经熟悉了大规模机械化战争,部队中配备了大量的反坦克武器,一旦坦克部队和支援的步兵、炮兵分离就会十分危险,这可以从苏军第五近卫坦克集团军的惨重损失上得到验证。后来苏军是通过在部队中大量装备美制卡车来解决这个问题,而美制卡车被认为是西方盟军对苏联最重要的援助,如果没有它们,苏军的机动性将大打折扣,而在战争后期苏军所形成的各个包围圈中,至少会有部分德军能得以逃脱。而为了取得胜利,苏军将付出更大代价。

    虽然苏军在这次战役中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它还需要在战争中学很多东西,而苏军将继续在战争中成长,如果说一九四三年的苏军只是一个大学新生的话,它将在一九四四、一九四五年得到它的博士学位,那首先将表现为著名的苏军一九四四年十次打击上,苏军将最终从质和量两方面超过德军,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修改:·trigger 於 Jun 11 08:49:27 2006 修改本文·[FROM: 219.217.251.153]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63.43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