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trigger (打虎上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激战南太平洋(中)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Apr 19 08:46:51 2007), 转信


来源:二战历史网

五、新乔治亚岛登陆战

    美军在占领拉塞尔群岛之后,为下一步夺取新乔治亚岛,不断组织对日军机场、港口的
空袭和补给运输线的攻击及布雷,在这些行动中,美军发现日军在伦多瓦岛的防御相当薄弱
,而伦多瓦岛北面距离新乔治亚岛西南仅九千米,如果在伦多瓦岛上建立火炮阵地,所发射
的炮火不仅可以非常有效地掩护登陆作战,而且远程炮火甚至可以打到蒙达机场,对于即将
在新乔治亚岛的登陆作用很大,因此哈尔西决定首先攻占伦多瓦岛,并责成第三两栖作战部
队司令特纳少将具体指挥。

    岛上日军仅有陆军第二二九步兵联队的第七中队约150人和海军守备分队约140人
,总共不超过300人。美军投入第三两栖部队的海军陆战队和陆军部队共约6000人,
由31艘登陆舰艇、8艘驱逐舰、24艘鱼雷艇和5艘辅助船只组成登陆编队,另有梅里尔
海军少将指挥的3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将在登陆发起前炮击肖特兰岛,牵制吸引日军注意
,并担当海上警戒,美军还出动布雷舰在伦多瓦岛以东海域布设雷区,以阻止日军可能的增
援。

    就在哈尔西抓紧进行战役准备时,盟军设在布干维尔岛上由澳大利亚陆军上尉唐纳德·
肯尼迪指挥的海岸监视哨报告日军正在加紧向新乔治亚岛运送部队和物资,而且还在蒙达角
以西约七千米处加紧修建机场,一旦这个新机场建成,将严重威胁美军即将开始的登陆作战
,鉴于这些情况,哈尔西决定提前发起进攻。

    6月29日,美军登陆编队从瓜岛出发。当日深夜登陆编队驶入伦多瓦岛和新乔治亚岛
之间的布兰奇水道,次日凌晨,美军派出快速运输船和扫雷艇各1艘运载第一六九步兵团的
两个连在布兰奇水道中的两个珊瑚礁登陆,以控制水道。日出后,美军第一七二步兵团开始
换乘登陆艇,向伦多瓦岛发起冲击。日军部署在蒙达角的岸炮部队最初以为美军是要进攻蒙
达机场,准备等美军编队再靠近一些后才开火,直到美军换乘完毕并开始冲击,才搞清美军
企图,这时才匆忙开始射击,美军驱逐舰立即开火,压制日军岸炮,掩护登陆部队向海岸冲
击。“格温”号驱逐舰在炮战中后甲板中弹,机舱受损,只好后撤至运输船停泊区,但美军
其他驱逐舰很快将日军炮火压制下去,步兵第一七二团在舰炮有力支援下,顺利登陆,由于
伦多瓦岛上的日军兵力单薄,又没有火炮,根本不是登陆美军的对手,大部很快被歼,伦多
瓦岛也随即被美军占领。

    考虑到伦多瓦岛距离日军布干维尔岛机场只不过二十分钟的飞机航程,美军预计登陆开
始后不久就会遭到空袭,所以特意从瓜岛派来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但出乎意料的是日军却
没有出动飞机,原来日军已将布干维尔岛上的飞机全数撤往拉包尔,所以直到中午前后,才
有27架飞机前来,但遭到美军飞机拦截,大多被击落,没有给登陆部队造成损失。

    15时许,美军登陆编队将所有物资卸载完毕,便在16架战斗机的掩护下起锚返航。
半小时后,日军25架鱼雷机和24架战斗机向编队发动攻击,美军战斗机全力拦截,但还
是有多架日机突破拦截对编队进行了攻击,特纳的旗舰“麦考利”号运输船被击中,机舱和
货舱进水,失去机动能力,特纳和指挥部人员转移到“法伦荷尔特”号驱逐舰,“麦考利”
的船员大部分被接到“利布拉”号运输船上,并由“利布拉”号拖带继续航行,日军损失1
7架飞机。

    17时,日军8架飞机再次来袭,被击落4架,没有取得战果。

    天黑后,美军鱼雷艇部队将“麦考利”号误为日舰,将其击沉。

    日军意识到伦多瓦岛对于新乔治亚岛防御的重要性,多次从拉包尔出动飞机对岛上进行
空袭,并派“夕张”号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对岛上美军阵地进行炮击,但美军仍按照计划于
7月1日建立起火炮阵地,并开始对蒙达机场实施炮击。

    7月2日,伦多瓦岛上的美军开始进攻,相继占领了蒙达角以东的罗维亚纳珊瑚礁和蒙
达角东南的安巴安巴珊瑚礁,并在蒙达角东部的赞纳纳地区登陆。

    7月3日,哈尔西命令安斯沃斯指挥3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掩护7艘快速运输船运
载着2600名地面部队在蒙达以北的赖斯湾登陆,安斯沃斯编队于4日午夜驶抵赖斯湾,
经过舰炮火力准备,登陆部队便乘着夜色开始冲击,天亮后登陆部队就已全部上岸。

    鉴于美军连续在蒙达地区实施登陆,并对蒙达机场形成夹击之势,新乔治亚岛守军急需
支援,拉包尔的日军陆海军最高指挥官第八方面军司令今村均陆军大将和东南舰队司令草鹿
任一中将经过协商,决定从布干维尔岛等地抽调4000名陆军,由海军用驱逐舰分批送到
科隆班加拉岛,然后再用小型舟艇转运至蒙达。

    7月4日晚18时40分,金冈国三海军大佐率领“长月”号、“皋月”号、“新月”
号和“夕风”号驱逐舰运载1300多名陆军和15艘摩托艇从布因启航,经希瓦泽尔岛、
科隆班加拉岛东岸于5日凌晨驶入库拉湾,不久即发现左侧约万米距离之外有炮火闪光,这
是美军安斯沃斯编队正在进行对岸火力准备,日军见美军编队占有较大优势,不敢展开对战
,便乘夜暗接近至6000米距离实施鱼雷偷袭,“长月”号发射六条鱼雷,“新月”号和
“夕风”各发射四条鱼雷,然后立即掉头返航,于5日8时许安全回到布因。

    美舰雷达刚发现西北方向出现可疑目标,日舰发射的鱼雷就已经悄然临头了!“斯特朗
”号驱逐舰被击中一条鱼雷,机舱进水,舰体右倾,迅即失去航行能力,仅半小时后就沉入
海中。安斯沃斯派出了2艘驱逐舰前来救援,遭到日军岸炮的射击,这2艘驱逐舰随即兵分
两路,1艘压制日军岸炮掩护救援,1艘靠近“斯特朗”号接下214名舰员。安斯沃斯编
队仍按照原定计划为登陆部队提供了舰炮火力准备,并炮击了附近的巴洛科和韦拉两地的日
军阵地,随后经新乔治亚海峡返回图拉吉港。

    尽管日军增援编队实施的鱼雷偷袭得手,击沉美军1艘驱逐舰,但运送增援部队的任务
却没有完成。而美军7月5日凌晨在赖斯湾登陆,蒙达机场的局势进一步恶化,迫切需要增
援,因此日军于5日上午再次组织增援编队前送援军,第三驱逐舰战队司令秋山辉男海军少
将亲自指挥10艘驱逐舰运送2400名陆军和180吨补给品。于5日中午从布因出发,
在肖特兰岛稍事停留,19时30分从肖特兰岛出发。增援编队分为三部分:第一运输队由
“望月”号、“三日月”号和“滨风”号3艘驱逐舰组成;第二运输队由“天雾”号、“初
雪”号、“长月”号和“皋月”号4艘驱逐舰组成;掩护队由“新月”号、“凉风”号和“
谷风”号3艘驱逐舰组成,其中“长月”号、“皋月”号和“新月”号刚结束4日的运输,
当天下午从布因驶往肖特兰岛加入此次增援编队。

    日军的增援编队刚一出海,就被盟军的海岸监视哨发现,根据海岸监视哨的报告,哈尔
西立即命令刚返回图拉吉港的安斯沃斯编队再次出海截击。安斯沃斯指挥3艘巡洋舰和4艘
驱逐舰起锚出航,编队以29节的高速通过新乔治亚海峡,驶往库拉湾。

    日军增援编队于5日24时许驶入库拉湾,秋山命令第一运输队的3艘驱逐舰继续前进
直驶岸边卸载人员物资,第二运输船和掩护队则在库拉湾口展开担负警戒。6日1时45分
,秋山又命第二运输队驶往岸边卸载,而自己率领掩护队继续在库拉湾口进行警戒。

    1时许,美军编队也驶入库拉湾,并完成战斗准备,航速降至25节,搜索前进。1时
40分美军凭借雷达发现日军掩护队,安斯沃斯便率领编队转向西北,以抢占有利阵位准备
战斗。

    1时48分,日军掩护队发现右前方出现可疑目标,秋山判断是美军编队,随即率掩护
队将航速增至30节,并命令刚与掩护队分开的第二掩护队掉头向掩护队靠拢,准备集中兵
力进行海战。

    1时57分,美军编队与日军掩护队距离已缩短至6200米,安斯沃斯下令开炮,美
舰火炮由雷达导引,射击相当准确,巡洋舰主炮的第一次齐射就命中了秋山的旗舰“新月”
号,秋山少将当场被弹片击中要害身亡,“新月”号舵机失灵,只得退出战斗;“凉风”号
前主炮中弹,机关炮的弹药箱起火,舰体多处被击穿;“谷风”号锚链舱中了一弹,幸未爆
炸,粮食舱进水。但美舰没有使用无焰火药,火炮炮口在射击时产生大量的火焰,在夜色中
非常醒目,成为日舰理想的瞄准点,日舰虽然连连中弹,但还未丧失战斗力,迅速发射鱼雷
进行还击,“凉风”号和“谷风”号将鱼雷管中的所有十六条鱼雷全部射出!

    当时美军编队正以单纵队航行,“尼古拉斯”号和“奥邦农”号驱逐舰为前卫,“檀香
山”号、“海伦娜”号和“圣路易斯”号巡洋舰居中,“勒金斯”号和“雷德福”号驱逐舰
断后,队列中央的“海伦娜”号正是日舰瞄准的基点,先后被四条鱼雷击中,军舰前甲板被
炸断,舰体大量进水。

    日舰“凉风”号和“谷风”号射完鱼雷后,见美舰炮火既猛又准,深知如果进行炮战根
本不是对手,遂果断施放烟雾向西北后撤。安斯沃斯失去这两个目标后,又发现日军第二运
输队正在驶来,便指挥编队进行转向机动,经过巧妙机动终于占领了舰队海战最理想的“T
”字横头阵位,使各舰均可发扬全部火力,集中火力对第二运输队进行攻击,日军第二运输
队航行在前面的“天雾”和“初雪”号遭到美舰集中攻击,由于位置不利,只有前主炮能发
挥作用,形势相当被动,“天雾”号连中四弹,“初雪”号也被三发炮弹命中,两舰不敢恋
战,分别向左、向右转沿科隆班加拉岛海岸后撤,而跟在后面的“长月”号和“皋月”号见
美舰火力相当猛烈,前面的两舰又已撤退,更不敢接战掉头后撤,直接驶往岸边卸载。这样
一来,四艘日舰有的转向借助海岸雷达杂波的掩护,有的后撤驶出美舰雷达有效范围,美舰
雷达失去目标,安斯沃斯便命令“尼古拉斯”号和“奥邦农”号驱逐舰救援“海伦娜”号,
其余军舰向东撤出战斗。

    “尼古拉斯”号和“奥邦农”号驱逐舰抵达“海伦娜”号附近时,该舰已经开始下沉,
除了舰首外,大部分舰体已经沉入海中,舰员则在海面挣扎,“尼古拉斯”号和“奥邦农”
号驱逐舰立即开始打捞落水舰员,不久两舰雷达发现西面有两个可疑目标逐渐接近,美舰正
准备迎战,这两个目标又逐渐远去——这两个目标正是日军掩护队的“凉风”号和“谷风”
号,两舰撤出战斗后重新装填了鱼雷,再返回战场准备实施第二次攻击,此时美军编队主力
已经撤离,而美军打捞落水的两艘驱逐舰因日舰雷达性能落后,在夜暗中没能及时发现,日
舰只得悻悻而返。

    日军第二运输队与美舰脱离接触后,便迅速驶向岸边卸载人员和物资,“长月”号误入
浅水海域而搁浅,尽管舰上运载的人员和物资由小艇分批驳运上岸,但军舰却没能摆脱搁浅
,“皋月”号拖带其离浅的努力也未成功,于天亮后被美军飞机击沉。“皋月”号和“初雪
”号迅速卸下所载人员和物资,乘着天色未明立即起锚,为了尽快离开美军飞机的作战范围
,两舰果断地从美军布有水雷的捷径布拉基特海峡后撤,幸而没有触雷安全回到布因。“天
雾”号只卸下部分人员和物资,见天色将明担心天亮后遭到美机空袭,便匆匆沿科隆班加拉
岛海岸后撤,途经刚才的海战海域,发现还有“新月”号的幸存者在海中挣扎,便停车施救
。而距离“新月”沉没地点仅12000米处就是美军“海伦娜”号沉没之处,美军正在进
行救援作业的“尼古拉斯”号和“奥邦农”号驱逐舰发现“天雾”号,立即赶来迎战,“天
雾”号随即发现美舰逼近,被迫停止施救,且战且走,双方以鱼雷和火炮相互攻击,由于双
方都以高速航行,所发射的鱼雷均没命中,倒是美舰因有雷达导引,舰炮射击非常准确,接
连击中“天雾”舰桥和上层建筑,“天雾”号不敢再战慌忙施放烟雾全速逃脱。

    日军第一运输队“三日月”号和“滨风”号卸载完毕之后,冒着触雷的危险走捷径布拉
基特海峡返航,“望月”号因在卸载作业中耽误了时间,直到6日天亮后才开始返航,途中
又与美军“尼古拉斯”号和“奥邦农”号驱逐舰相遇,双方又是一场短兵相接的混战,“望
月”号被炮塔和鱼雷管被击伤,只得施放烟雾逃之夭夭。“尼古拉斯”号和“奥邦农”号驱
逐舰见天色大亮,担心日机来袭,便留下4艘救生艇继续救助落水官兵,掉头返航。

    此次海战,史称库拉湾海战,日军“新月”号和“长月”号2艘驱逐舰被击沉,另有5
艘驱逐舰受伤,包括第三驱逐舰战队司令秋山在内300多人丧生。但有1600多陆军和
90吨补给物资送到岸上,加强了蒙达地区日军的力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蒙达日军危急形
势,基本完成了预定目的。对于美军而言不但没能阻止日军的增援行动,还损失了1艘万吨
级的轻巡洋舰,是一次失利的海上阻援。

    尽管日军7月5日的增援行动,基本获得成功,但蒙达地区的日军与进攻的美军相比仍
处劣势,局势并不乐观,面对美军的巨大压力,区区1600名援军只是杯水车薪,没有多
大作用。为了确保蒙达机场,日军决定继续运送增援部队和补给物资。日本海军第八舰队司
令鲛岛具重海军少将为保证运输编队的航行安全,决定亲率巡洋舰编队伴随出航,加强运输
编队的护航力量,并伺机消灭企图截击运输编队的美军舰艇,为以后的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7月9日19时,日军编队从布因出航,此次编队由三部分组成,“鸟海”号和“川内
”号巡洋舰为主队;“雪风”号、“夕暮”号、“谷风”号和“滨风”号4艘驱逐舰为警戒
队;“皋月”号、“三日月”号和“松风”号3艘驱逐舰为运输队,运送1200名陆军和
85吨补给物资。

    日军编队进入库拉湾后,鲛岛命运输队驶往科隆班加拉岛的韦拉港,卸下所搭载的人员
和物资,自己率领主队和警戒队继续南下寻找美舰,一直行至新乔治亚岛西北的博利角附近
海域,仍未发现美军舰艇部队,鲛岛只得指挥编队炮击了岸上的美军阵地,悻悻返航。

    次日上午9时许,鲛岛编队顺利完成运输任务安全回到布因。

    由于此次运输顺利完成,加之前线迫切需要增援,鲛岛回到布因后稍作休整,就重新调
整兵力,编组新的运输编队。这次运输编队由第二驱逐舰战队司令伊崎俊二海军少将指挥,
分为两部分,警戒队由伊崎亲自率领,由“神通”号轻巡洋舰、“清波”号、“雪风”号、
“滨风”号、“夕暮”号和“三日月”号5艘驱逐舰组成;运输队由金冈国三海军大佐指挥
,编有“皋月”号、“水无月”号、“夕风”号和“松风”号4艘驱逐舰,运送第四十五步
兵联队第二大队和一个炮兵中队,共1200名官兵和20吨弹药。

    7月12日5时30分,伊崎指挥警戒队从拉包尔启航,同日20时40分,金冈指挥
运输队从布因出海。

    盟军海岸监视哨随即发现日军编队,并立即发出报告,哈尔西接到报告便电令安斯沃斯
指挥所部前往截击,此时安斯沃斯编队已得到瑞安海军上校指挥的第十二驱逐舰大队的加强
,共有3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番号为第十八特混编队,安斯沃斯接到哈尔西的命令后
,于12日17时从图拉吉港出发,沿圣伊萨贝尔岛西岸北上,午夜前后斜穿新乔治亚海峡
驶向韦苏韦苏角。

    13日0时许,美军夜航侦察机报告:在编队西北二十六海里处(约合4.8万米)发
现日军巡洋舰1艘,驱逐舰5艘正以127度航向30节航速航行——侦察机报告非常准确
,这正是日军的警戒队。安斯沃斯立即下令编队从航行队形改为战斗队形,麦金纳尼海军上
校指挥第二十一驱逐舰大队的“尼古拉斯”号、“奥邦农”号、“泰勒”号、“雷德福”号
和“勒金斯”号5艘驱逐舰为前卫,安斯沃斯指挥第九巡洋舰分队“檀香山”号、“林德”
号和“圣路易斯”号3艘巡洋舰为本队,瑞安上校指挥第十二驱逐舰大队“塔波特”号、“
布坎南”号、“格温”号、“莫里”号和“伍德沃斯”号5艘驱逐舰为后卫,各舰依次排成
单纵队,以28节航速向西北搜索前进。

    一小时后,即13日1时许,安斯沃斯的旗舰“檀香山”号上的新型雷达首先发现日军
编队,安斯沃斯立即命令前卫以最高速接敌,实施鱼雷攻击;接着指挥本队右转30度,以
便最大限度发挥各舰炮火威力。

    1时零9分,美军前卫5艘驱逐舰发射鱼雷,紧接着美军本队巡洋舰的主炮也开始射击
,安斯沃斯以为己方军舰装有先进的雷达,能够占有先机,一定可将日舰打个落花流水!可
惜他的如意算盘错了,日军虽没装备高性能雷达,却装有可接受雷达脉冲的装置,因此更早
就发现了美舰,并根据美舰运动航向开始接敌,由于知道美舰航行方向,训练有素的日军了
望早在1时零8分就用肉眼发现了美舰,伊崎随即下令打开探照灯,开始鱼雷攻击和舰炮射
击,这样实际上双方几乎是同时开火!

    日军“神通”号因为打开探照灯,成为美舰集中射击的最理想目标,在极短时间里,美
舰就向其发射了230发230毫米炮弹,加之美舰使用雷达指引火炮射击,又有夜航飞机
在空中进行校正射击,射击非常准确,“神通”号接连中弹,仅锅炉舱就被命中十弹,又被
美军驱逐舰所发射的一条鱼雷击中后机舱,机舱被彻底炸毁,舵机失灵,旋即丧失机动能力
。日军“清波”号等5艘驱逐舰将发射管里的鱼雷全部射出后,便掉头退出战斗,准备与美
舰脱离接触后重新装填鱼雷,再杀个回马枪。

    美军“林德”号巡洋舰被日军驱逐舰所发射的鱼雷击中,无线电天线也被弹片炸断,,
 阵亡28人,失去战斗能力,安斯沃斯命“雷德福”号和“勒金斯”号2艘驱逐舰护送其
返航。瑞安上校指挥的后卫驱逐舰也赶来参战,发射的鱼雷却无一命中。

    美军夜航飞机报告日舰已高速向北撤退,安斯沃斯认为日军这是败逃,遂命麦金纳尼指
挥前卫驱逐舰前去追击,此时麦金纳尼已有2艘驱逐舰护送“林德”号返航,只剩下3艘驱
逐舰,追击不久便发现已经无法航行的“神通”号,随即向其实施鱼雷和舰炮攻击,一条鱼
雷命中“神通”号中部第二个烟囱下面舰体,顿时产生巨大爆炸,猛烈的爆炸几乎将军舰炸
为两段,很快就沉入海底,包括伊崎少将在内的482名舰员随舰沉没。麦金纳尼击沉“神
通”号之后再没发现其他目标,他以为安斯沃斯已经返航,便指挥所部向东经新乔治亚海峡
返航。

    事实上,安斯沃斯并没有向东返航,而是向西航行准备与前卫驱逐舰协同配合,夹击日
舰,争取全胜。1时56分,美军“檀香山”号雷达在左前吩正在掉头转向,这下敌我顿明
!安斯沃斯立即下令右转60度,开火射击!说时迟那时快,美舰还未来得及开炮,了望就
发现鱼雷航迹正在逼近,原来日舰掉头是因为刚发射完鱼雷企图溜之大吉,5艘日舰共发射
三十一条鱼雷,美舰真正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再要进行规避为时已晚,“檀香山”号巡洋舰
被两条鱼雷击中,舰首下沉;“圣路易斯”号巡洋舰被一条鱼雷击中,舰首扭曲,航速大减
;“格温”号驱逐舰机舱中雷,引发大火迅速蔓延开来,由于火势很大抢救工作相当困难,
军舰开始下沉,“塔波特”号驱逐舰只得靠上前,接下舰员后将其击沉。美军驱逐舰也对日
舰发射了鱼雷,因日舰已转向,距离迅速增大,无一命中。

    “檀香山”号和“圣路易斯”号经过紧急抢修,控制了伤势,都可维持12节至15节
的航速,安斯沃斯只好下令返航,由于受伤的巡洋舰只能以12节至15节的航速航行,整
个编队的速度就只能保持12节至15节,这样天亮前编队就无法驶出日军飞机的作战范围
,为了防止日军飞机来袭,安斯沃斯急电瓜岛要求天亮后派出战斗机掩护。果不出所料,天
亮后日军20架零式战斗机掩护18架鱼雷机前来攻击,幸亏美军战斗机已经到达,一番空
战将日机击退,安斯沃斯编队才得以于13日下午安全返回图拉吉港。

    就在日军警戒队与美军编队激战之时,日军运输队顺利驶入科隆班加拉岛的阿里耶尔锚
地,卸下所运送的1200名陆军和20吨弹药,返航途中还一度抽出2艘驱逐舰前去救援
“神通”号的落水官兵,但毫无所获。

    13日晨,日军警戒队回到布因;中午日军运输队也平安回到布因。

    此次海战,因交战海域在科隆班加拉岛东北,又是在夜间,故史称科隆班加拉岛夜战,
日军仅有1艘轻巡洋舰被击沉,运送任务顺利完成。而美军虽然兵力占优,却遭到较大损失
,有1艘驱逐舰被击沉,3艘巡洋舰遭重创,其中“檀香山”号和“圣路易斯”号经过数月
大修才重返战场,而“林德”号则直至战争结束也没能参战。美军失利的原因主要是战术指
挥不当,首先是过于相信雷达优势,以为雷达是独有的法宝,殊不知日军已装备了接受雷达
脉冲的装置,失去了先发制人的先机;其次又过于依仗主炮威力,企图在一万米距离以内,
凭借主炮口径与数量上的优势,再加上雷达指引的准确性,一举击沉日舰,却轻视鱼雷攻击
,没有组织舰炮与鱼雷的协同攻击,同时又忽视了对日舰鱼雷攻击的防范,结果在日军采取
的重新装填鱼雷二次攻击战术面前,遭到沉重打击。

    尽管海战中美军受挫,但并没有放松陆地上对蒙达机场的攻势,7月14日,美军在蒙
达机场附近的雷安纳地区实施登陆,形成了对蒙达机场的围攻态势。

    尽管日军的输送行动接连取得成功,但这些战术上的小胜利,却对整个战略战局产生了
适得其反的效果,因为日军目前坚守的中所罗门群岛,并不是对于整个战争进程至关重要的
决定性地区,本来就不应投入过多的兵力兵器。如今随着增援行动的一再得手,日军指挥部
大受鼓舞,继续运送更多的人员和物资,而这些增援根本无法扭转中所罗门群岛的战局,反
而将日军本来就不多的宝贵的人力物力消耗在并不重要的战役中,并在日军一旦决定放弃中
所罗门群岛后,给日军组织后撤带来更大的困难。战争的发展也证实了日军此种增援的不明
智与不理智,日军在争夺中所罗门群岛的战斗以及相关的增援与撤退行动中,所损失的飞机
、舰艇、人员和物资,是其在短时间里难以补充和恢复的,这也对日军下一阶段的作战,造
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日军早一点以壮士断腕的大气,早一点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实力,
主动放弃中所罗门群岛的争夺,收缩兵力加强重要岛屿的防御,战局的发展应是另外一种情
景了。因此,日军此种自以为得计的增援行动,实在是“鼠目寸光”之举!由此看来日军将
领根本不懂“人亡地存,人地皆亡;人存地亡,人地皆存”这一军事真理。

    而美军通过几次海战的失利,痛定思痛,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很快走出了失败的阴
影,在以后的海战中倒一点点成熟起来,最终赢得了胜利。

    海战的同时,岛上的地面战也在激烈进行中,坚守蒙达机场的日军在佐佐木少将指挥下
,早已将蒙达机场周围建设成被美军称为“蒙达硬骨头”的坚固防御体系,火力点和工事全
部是在珊瑚礁上深挖1.5米,再用水泥和木头垫高,并加以巧妙伪装,使之成为名副其实
的堡垒,日军凭借这些工事顽强抵抗美军的进攻,而此种抵抗是毫无战斗经验的美军第四十
三步兵师所难以克服的,该师刚由新英格兰的国民警卫队改编而成,只经过数周的丛林战训
练,面对日军的殊死抵抗,显得束手无策。而一旦夜幕降临,对这些新兵而言,简直是地狱
噩梦,日军的袭扰使得他们心惊胆战,几乎崩溃,“战地神经症”患者竟然超过了在战斗中
负伤的人数!哈尔西不愿新乔治亚岛上的战斗演化为一场旷日持久的相持战,断然采取措施
,7月15日他指派陆军第十五军军长奥斯卡·格里斯沃尔德少将登上新乔治亚岛督战,并
由经历过瓜岛战斗的约翰·霍奇少将接替赫斯特担任第四十三师师长,指挥对蒙达机场的攻
势。

    新乔治亚岛上的热带丛林,比起瓜岛的丛林,更茂密、更潮湿、也更恶劣,对于美军而
言,绝对是一种磨难。美军第四十三步兵师的安东尼·库里斯上士,随着他所在的连队在丛
林中艰难行进了十二小时,才前进了十一千米,他对这一经历有过极其生动的描写:

    “我们时而四肢着地翻过山梁,时而连滚带爬地滑下山坡,涉过无数条小溪,其中三条
比较大的溪流是泅渡过去的,虽是热带丛林,但溪水依然冰凉彻骨,没完没了在荆棘丛中用
砍刀劈路前进、连绵不断的淫雨、蚊虫叮咬,这一切没有尽头的折磨几乎达到了人体所能忍
受的极限,丛林的险恶以及沉重的单兵负荷、饥饿、干渴还有不时射来的冷枪,每一天是怎
样捱过来的,连自己都说不清,晚上每个人都疲乏到了极点,根本没有警戒和设岗,在丛林
中倒头就睡,嘴巴里还在喃喃说着上帝保佑就进入了梦乡。”

    就是在如此险恶的丛林中,美军官兵以超人的毅力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不仅要面
对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和穷凶极恶的日军作战,战斗的艰巨无法用语言描述。

    日军认为经过7月13日的科隆班加拉岛海战,美军在所罗门群岛海域的水面舰艇部队
已经遭受沉重打击,几乎没有可以出海作战的巡洋舰,正好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加紧向所
罗门群岛中部运送援军和物资,并在运送过程中伺机进一步打击美军舰艇部队。因此日军第
八舰队于7月15日又编组了一支作战编队,称为夜战部队,由西村祥治海军少将指挥,分
为三部分,主队由“熊野”号和“铃谷”号2艘巡洋舰组成;驱逐舰战队由伊集院松治海军
少将指挥,编有“川内”号巡洋舰、“皋月”号、“水无月”号、“雪风”号、“滨风”号
、“清波”号和“夕暮”号6艘驱逐舰;运输队由安武史郎海军大佐指挥,由“三日月”号
、“夕风”号和“松风”号3艘驱逐舰组成。

    7月16日傍晚,“初雪”号和“望月”号驱逐舰从拉包尔出航,17日晨7时驶抵布
因港,分别靠上“水无月”号和“皋月”号,将所运载的物资转到“水无月”号和“皋月”
号上,当日军正在紧张进行物资转运作业时,美军瓜岛航空队近200架飞机大举来袭,日
军立即起飞战斗机拦截,就在双方战斗机空战正酣之时,美军72架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避
开了日军战斗机拦截,对布因港内的日军舰船进行了空袭,日军“初雪”等4艘驱逐舰正两
两靠帮在一起,无法进行机动,只能听任美机轰炸,结果“初雪”号被炸沉,“水无月”号
和“皋月”号被炸伤。美机空袭之时,日军夜战部队主力正在从拉包尔南下布因途中,日军
东南舰队司令草鹿中将认为美军还会组织空袭,运送编队的兵力还需调整,便于8时45分
下令运输行动暂时取消,西村遂率16日午夜出航的编队调头返航,于17日21时回到拉
包尔。

    7月18日,草鹿将“鸟海”号巡洋舰也编入主队,驱逐舰战队的“皋月”号因伤无法
出海,另将刚刚修复17日空袭创伤的“水无月”号代替运输队的“夕风”号,同时下令次
日各舰从各自驻泊港出发。

    7月19日,各舰根据草鹿的命令各自起航,19时许主队、驱逐舰战队和运输队在海
上会合,一起驶向科隆班加拉岛,不久就被美军“卡塔林那”夜航机发现。23时,运输队
与主队和驱逐舰战队分开,单独驶入韦拉湾,美军夜航机紧盯着运输队,一路跟踪并于午夜
前后对其进行了攻击,“水无月”号和“松风”号均被击伤,20日1时许,运输队抵达科
隆班加拉岛锚地,卸下所运送的102吨粮食和弹药、60桶燃油和582名陆军,便迅速
返航。

    主队和驱逐舰战队与运输队分开后,便驶向库拉湾寻找美军舰艇,至20日1时仍无发
现,只得返航。

    20日2时30分,美军瓜岛航空队根据夜航机的报告,派出了6架“复仇者”鱼雷机
挂载着重达一吨的重磅炸弹前来攻击,美机对日军主队和驱逐舰战队实施了超低空轰炸,投
弹高度只比军舰桅杆略高,故称“平桅轰炸”,这种轰炸方式命中率较高,“夕暮”号中弹
,由于美军投下的是一吨重的重磅炸弹,威力极大,“夕暮”号当即被炸沉。西村命“清波
”号驱逐舰搭救“夕暮”号的落水舰员,自己率其他军舰返航。

    随后,美军又有5架鱼雷机和8架俯冲轰炸机飞来攻击,“熊野”号巡洋舰被击中一条
鱼雷,航速大减。

    天亮后,美军飞机第三次前来攻击,担负救援任务的“清波”号遭到B-25的集中攻
击,也被击沉。

    黄昏时分,主队、驱逐舰战队及运输队的残余军舰陆续回到拉包尔。但是日舰的厄运并
没有结束,入夜后,美机借助明亮的月色,夜袭拉包尔,使已经回港的军舰又有多艘受伤。


    经过此次运送作战,草鹿感到使用巡洋舰和驱逐舰遂行运输任务,在美军航空兵和水面
舰艇的封锁下,损失较大,有些得不偿失,便逐步改变战术,虽然有时还使用驱逐舰进行运
输,但次数越来越少,规模也小,运输任务主要由渔船和小型舟艇承担,美军发现日军这一
战术变化,也改变原先出动巡洋舰和驱逐舰编队进行拦截的方法,特意调来数十艘鱼雷快艇
,专门用以拦截日军的小型舟艇。

    7月23日3时,日军“雪风”号、“三日月”号和“滨风”号驱逐舰运载陆军第三十
八师团的一个大队约800人,从拉包尔出发经韦拉拉韦拉岛和格农格岛之间的威尔逊海峡
驶向科隆班加拉岛。

    19时30分,遭到了美军飞机的空袭,随后又遭到12艘鱼雷艇的攻击,日舰以火炮
和鱼雷反击,击沉1艘、击伤2艘鱼雷艇,日舰仅有轻微损伤。21时30分,日舰进入科
隆班加拉岛亚利埃尔锚地,随即开始卸载,就在卸载作业即将结束前,又发现美军飞机来袭
,日舰为避免损失遂停止卸载开始返航。返航途中还是遭到了美军飞机的鱼雷攻击,侥幸未
受损失,于24日14时回到拉包尔。

    7月25日,在新乔治亚岛上,美军第四十三步兵师经过短暂休整,在新师长霍奇指挥
下重新发起攻势,虽然日军拼死顽抗,但美军用坦克、火焰喷射器、炸药包将日军从坚固的
据点中赶出来,再以惨烈的白刃战将其消灭,就这样一步一步将日军逐渐压缩到蒙达机场附
近的狭长地带。

    同日22时30分,日军以“荻风”号、“岚”号和“时雨”号3艘驱逐舰组成运输队
运载100名陆军、54吨粮食和18吨弹药从拉包尔出航,于27日0时许抵达圣伊萨贝
尔岛西北部的瑞卡塔锚地,卸下所运送的人员和物资,接着再将一个步兵大队820人和火
炮连夜运到布因,3艘驱逐舰完成这一任务后于28日16时安全返航出发港拉包尔。

    蒙达机场日军在美军猛烈攻势下,处境越来越危急,迫切需要增援。为解前线部队的燃
眉之急,日军于7月31日匆忙以“荻风”号、“岚”号和“时雨”号3艘驱逐舰再次组成
运输队,运载着54吨军需物品和763名海军,在“天雾”号驱逐舰的护卫下,从拉包尔
起航,于当晚午夜抵达布因,卸下所运送的人员和物资,再装上53吨补给品和900名陆
军随即从布因出发,驶往科隆班加拉岛。

    8月1日21时许,日军的2架侦察机在运输队航行前方的法喀森海峡发现美军3艘鱼
雷艇,立即对其实施攻击,战果不详。

    22时,运输队航行至吉奏岛以东海域,与美军5艘鱼雷艇遭遇,担负掩护的“天雾”
号立即出列迎战,掩护3艘运载着人员和物资的驱逐舰驶往科隆班加拉岛的维布斯塔河口,
顺利卸下所运载的人员和物资后返航。而“天雾”号在与鱼雷艇的战斗中击沉1艘鱼雷艇后
也脱离接触,后与运输队在海上会合,于8月2日17时一起回到拉包尔。被击沉的PT-
109号鱼雷艇的艇长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他在鱼雷艇沉没前跳海逃生
,在漆黑的海水里还救起了一名部下,在海上漂泊四小时后获救。

    日军原计划将这批部队再用小型舟艇运到新乔治亚岛,但岛上战斗的发展非常迅速,美
军于8月4日攻占蒙达机场。第十五军军长格里斯沃尔德在夺取了机场后,向哈尔西发出了
报捷电:“我军今天从日军手中夺取并全面占领了蒙达,谨将它奉献给您!”——一星期之
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机就开始从蒙达机场起飞,而海军修建大队也在加紧进行机场扩
建的工程,以便能够起降大型飞机。

    新乔治亚岛的日军虽在美军巨大压迫下放弃了蒙达机场,但残部在佐佐木少将的指挥下
,退守蒙达西北的巴洛科港,继续负隅顽抗。而拉包尔日军第八方面军认为蒙达机场虽然失
守,但只要牢牢控制巴洛科港以及科隆班加拉岛,仍可对蒙达机场构成威胁,伺机还可以将
机场夺回,因此决定一方面要求佐佐木继续坚守巴洛科港地区等待增援,一方面从第六师团
抽调部队迅速驰援。

    美军驻瓜岛水面舰艇部队指挥官威尔金森海军少将根据日军最近的活动情况,判断日军
仍将向新乔治亚岛继续派遣援军,只是因为在科隆班加拉岛夜战中3艘巡洋舰均遭重创,现
在手中已没有可以出海作战的巡洋舰,只好命令第十二驱逐舰分队指挥官穆斯布鲁格海军中
校指挥第十二和第十五驱逐舰分队共6艘驱逐舰出海截击日军运输船队。而在此之前,美军
历来是将巡洋舰和驱逐舰混合编队,驱逐舰主要担负巡洋舰的警戒,通常不单独出动驱逐舰
。而穆斯布鲁格对此很有看法,他一直渴望能像日军那样单独使用驱逐舰作战,并一直在进
行单独使用驱逐舰的战术研究。此次能有这样在实战中一展身手检验自己战术理论的机会,
当然非常兴奋,因此他欣然领命。出发前他召集6艘驱逐舰的舰长传达了作战计划,他根据
各舰武器装备情况将6艘驱逐舰分为两队,“邓拉普”号、“克雷文”号和“莫里”号3艘
鱼雷武器较强的驱逐舰为第一队,由他亲自指挥,这3艘驱逐舰装备3座或4座四联装53
3毫米鱼雷发射管;而“兰格”号、“斯特勒特”号和“斯塔克”号3艘火炮武器较强的驱
逐舰为第二队,由第十五驱逐舰分队指挥官辛普森海军中校指挥,这3艘驱逐舰只装备2座
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但却增加了4门40毫米火炮。根据穆斯布鲁格的设想,如
果日军运输队是以驱逐舰组成的,则由第一队首先发起攻击;如果日军运输队是以小型舟艇
组成的,就由第二队首先攻击。就这样各舰舰长对作战方案都了然在胸。

    8月6日凌晨,日军组织了两支运输队先后从拉包尔出航,其中布因运输队由“川内”
号巡洋舰组成,运送450名陆军和130吨补给物资,于21时40分抵达布因,卸下所
载人员和物资后返航,于7日14时30分回到拉包尔。而科隆班加拉岛运输队由“荻风”
号、“岚”号和“江风”号3艘驱逐舰搭载940名陆军和90吨补给物资,由“时雨”号
驱逐舰护航,组成运输队,由有贺幸作海军大佐指挥。

    同日9时30分,美军穆斯布鲁格率6艘驱逐舰从瓜岛图拉吉港起航,经拉塞尔群岛和
新乔治亚岛以南驶往吉佐海峡。

    中午时分,美军侦察机在布喀岛以北海域发现日军4艘驱逐舰正高速向南航行,可惜这
一敌情通报穆斯布鲁格直到日落之后才收到,他立即推算日舰的航行航速,估计日舰将在午
夜前后进入韦拉湾。

    22时30分,美舰以15节航速通过吉佐海峡驶入韦拉湾,穆斯布鲁格下令改为战斗
队形,第一队在前,第二队在右后,相距约3700米,各队均以单纵队航行,然后转为1
24度航向,对瓦纳瓦纳岛和科隆班加拉岛之间的布拉基特海峡进行搜索。

    23时20分,美舰又转为30度航向,沿科隆班加拉岛西海岸搜索前进。十余分钟后
,穆斯布鲁格的旗舰“邓拉普”号雷达首先在西北十多海里(约合1.9万米)外发现日舰
,穆斯布鲁格立即用报话机将敌情和作战方案通知各舰,随即率领第一队左转,与目标进行
相向运动以便实施鱼雷攻击,而第二队也跟着第一队左转,仍在其右后航行。

    由于当天下午阴雨绵绵,能见度很低,此时雨停云散,但夜空中没有月亮,海天漆黑一
片,伸手不见五指。日军以为布拉基特海峡入口才是美军舰艇经常出没的危险海域,此地还
比较安全,因此尚未进入战备状态,也没有加强了望。双方舰艇之间的距离只有四海里(约
合7400米),日舰仍没发现。

    23时41分,美军第一队距日舰仅5700米,穆斯布鲁格下令发射鱼雷,3舰各发
射八条鱼雷,然后迅速右转,成单横队向东撤退,脱离接触。因为美舰鱼雷发射管均装有消
焰器,发射时没有火光,所以日军对此毫无察觉。

    23时42分,日军了望隐约发现在科隆班加拉岛背景中似乎有黑影在移动,仔细辨认
终于判断出是美军驱逐舰!有贺立即下令准备战斗!舰员正在手忙脚乱地进行鱼雷发射准备
和火炮射击准备,了望发现急速弛来的鱼雷航迹——由于双方是在进行相向运动,美舰发射
鱼雷时距离有5700米,而鱼雷实际航行距离还不到4000米——日舰赶紧进行规避,
为时已晚!“荻风”号和“岚”号是左转时中雷,被击中的部位都是锅炉舱,随即起火爆炸
;而“江风”号是在右转时中雷,命中的部位是弹药舱,因此引发了连锁爆炸,舰首也被炸
飞,受伤更重。只有殿后的“时雨”号福星高照,美军发射的鱼雷因定深太深从其舰体下面
穿过而逃过一劫,“时雨”号向右急转,连射八条鱼雷后便施放烟雾向西北撤离,以便脱离
战场重新装填鱼雷后再来杀个回马枪,“时雨”号射出的八条鱼雷因美舰高速撤离而无一命
中。

    穆斯布鲁格率第一队向东脱离时,辛普森指挥第二队则转向西南疾进,以抢占海战中最
有利的“T”字横头阵位,当占领有利阵位后,第二队立即以127毫米主炮猛烈开火,“
斯塔克”号还发射四条鱼雷,“江风”号再次中雷,舰体折断,开始下沉。

    此时,第一队也转舵南行,从东北方向对日舰实施炮击,这样一来,日舰陷入了来自西
南和东北两面的交叉火力,已经受伤的“荻风”号和“岚”号虽然还能以舰炮射击,但被美
军猛烈集中的炮火打得晕头转向,根本搞不清美舰方向,只能向四周盲目射击,穆斯布鲁格
见这情景知道2艘日舰已构不成多大威胁,便命令辛普森指挥第二队继续轰击这2艘日舰,
自己率第一队向西北航行,以截击日军可能的后续军舰,并防备日军的回马枪战术。

    果然不出所料,日军“时雨”号不久便重新装填鱼雷后返回战场,准备实施再次攻击,
就在这时,“岚”号驱逐舰弹药舱中弹,发生大爆炸,“时雨”号舰长山上龟三郎海军少佐
听到空中飞机的轰鸣,以为“岚”号是遭到空袭,自己继续前进也是凶多吉少,便调头返航
,后与“川内”号巡洋舰会合,于次日回到拉包尔。

    美军第二队的攻击仍在持续,美舰不仅进行舰炮射击,还不时发射鱼雷,“岚”号又被
六条鱼雷命中,很快沉没。而“荻风”号在“岚”号沉没前几分钟就已被美军炮火击沉。

    第一队没有再发现其他日舰,而战场上也没有可以攻击的目标,穆斯布鲁格便与辛普森
会合,于7日凌晨返航。

    此次海战,日军称为“韦拉湾夜战”,美军则称为“韦拉湾海战”,海战中,美军参战
军舰毫发无损,而4艘参战日舰3艘被击沉,这3艘驱逐舰都是刚服役不久的新舰,尤其是
“荻风”号和“岚”号,都只有两年舰龄。日舰上所运载的940名陆军,820人随舰沉
入大海,只有百余人或游泳或乘救生艇登上附近的韦拉拉韦拉岛,可以说此次运输行动彻底
失败。

    日军使用驱逐舰采取夜间高速航行通过美军封锁海域,向前线运送人员和物资的做法起
源于瓜岛战役,日军将此种运输称为“老鼠运输”,而美军则称之为“东京特快”,对于这
种运输方式,从一开始就遭到日本海军中某些人的反对,认为这是驱逐舰使用的误区,驱逐
舰上满载人员和物资,尤其是运载燃料或弹药的话,一旦遭遇美舰截击更是成为一碰即炸的
炸药筒,极大影响了驱逐舰的作战,而在运输中损失的驱逐舰则是最不值得的无谓消耗!此
次海战之后,反对用驱逐舰执行运输任务的呼声高涨,而驱逐舰部队的官兵对此更是怨声载
道。

    在以往的几次海战中,无一不是双方互有损伤,即使是在美军取胜的战斗中,美军也付
出了相当的代价。而此次海战,首开毫无损失而全胜的先例,不仅单独使用驱逐舰的战术逐
渐为美国海军所肯定和采纳,而且海战胜利的经验也成为以后作战的宝贵财富,综观此次海
战,美军获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穆斯布鲁格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又有合理划分部队,
并密切协同;还有充分发挥武器装备的优势;最重要的是临战指挥果断准确,战术灵活。从
此后美军逐渐摸索到了对付日军擅长的夜战的方法,掌握了克敌制胜的策略。

    六、韦拉拉韦拉岛登陆战

    根据美军原先的作战计划,夺取蒙达机场之后,应接着在紧邻的科隆班加拉岛实施登陆
,夺取该岛东南部的韦拉机场。而日军也是如此判断,所以在争夺蒙达机场的后期,日军东
南太平洋的陆海军首脑就开始有计划地向科隆班加拉岛增派部队调集物资,以加强该岛的防
御力量,而且还有部分原准备经科隆班加拉岛再转运新乔治亚岛的增援部队也因种种原因滞
留在科隆班加拉岛,这样该岛的日军力量大大增强,日军也希望能以坚守该岛来消耗美军有
生力量甚至拖延美军的反攻步伐,为其他地区的防御赢得宝贵的时间。尼米兹和哈尔西发现
这一情况后,决定效仿麦克阿瑟的“蛙跳战术”,对日军重兵防御的科隆班加拉岛围而不攻
,直接进攻在其北面的防御薄弱的其他岛屿。这一战术也称“越岛作战”,区别于美军在战
争初期所进行的逐个岛屿争夺的“逐岛作战”,也就是以封锁手段监视或围困某些日军严密
防御的岛屿,跳过这些岛屿,进攻日军防御薄弱的岛屿。这一战术遵循了“避实就虚”的军
事原则,体现了“军有所不击,域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的军事思想,其优越性表现在既
减少了部队伤亡和损失,又节约时间,缩短了战争进程。当然,实施“蛙跳战术”的前提是
所跳过的这些岛屿,没有强大的海空力量,无力破坏或阻挠美军对其他岛屿的作战。

    哈尔西选择的下一个进攻目标是位于科隆班加拉岛和肖特兰岛之间的韦拉拉韦拉岛,该
岛与科隆班加拉岛和肖特兰岛的距离几乎相等,都是约一百千米,岛上多山,地势起伏崎岖
,又没有比较适宜船只停泊的锚地,因此日军认为军事价值不大,加上临近的科隆班加拉岛
和肖特兰岛都有机场,如果美军要在韦拉拉韦拉岛登陆,将遭到来自这两岛屿岸基航空兵的
夹击,所以日军没有在岛上部署守备兵力,只在该岛东北部的霍拉纽设立了兵站,作为向科
隆班加拉岛等地进行海上运输时的中转站。此时岛上只有兵站人员近百人,以及百余在韦拉
海战中因军舰沉没而就近上岸的幸存者。

    哈尔西任命南太平洋两栖部队司令威尔金森海军少将为登陆总指挥,计划投入地面部队
包括陆军第三十五步兵团、第六十四野战炮兵营、第二十五骑兵侦察队、海军陆战队第四防
御营、海军工程兵第五十八营和海军基地勤务大队等部,共约4600人,登陆编队由7艘
快速运输舰、3艘坦克登陆舰和12艘步兵登陆艇组成,由12艘驱逐舰和2艘猎潜艇担负
护航。登陆作战代号“乐天行动”。

    美军为确保登陆作战的顺利实施,掌握确切的第一手资料,于7月21日从陆军、海军
和海军陆战队中抽调精兵强将组织联合侦察分队,乘坐鱼雷艇从伦多瓦岛悄然潜入岛上,进
行了整整六天侦察,不仅摸清了岛上日军兵力,还勘测了可供登陆的海滩和建造机场的场址
,于28日返回伦多瓦岛。

    根据侦察分队的报告,威尔金森决定在韦拉拉韦拉岛东南部的巴雷科马湾的比洛亚海滩
实施登陆,登陆日期为8月15日。登陆计划随即获得了哈尔西和尼米兹的批准。

    为避免登陆编队航渡途中由于船只航速不同而产生混乱,威尔金森特意根据船只的航速
将编队分为三部分,航速最慢的3艘坦克登陆舰由2艘驱逐舰和2艘猎潜艇护航,编为慢速
编队;航速中等的12艘步兵登陆艇由4艘驱逐舰护航,编为中速编队;航速最快的7艘快
速运输舰由6艘驱逐舰护航,编成快速编队。

    慢速编队于8月14日凌晨最先从瓜岛起航,中速编队则于上午起航,快速编队最晚直
到下午才起航。三个编队采取同一航线,均经布兰奇水道和吉佐海峡北上。

    经过近一天一夜的航行,8月15日凌晨快速编队已经超过先出航的慢速编队和中速编
队,最先抵达韦拉拉韦拉岛海域,驶入预定登陆海域后,便开始组织登陆部队换乘,并向登
陆地域发起冲击,早晨7时前,首批登陆部队就已顺利上岸。随后到达的是中速编队的12
艘步兵登陆艇,由于登陆海滩比较狭窄,无法同时接纳12艘登陆艇靠岸,只得分批靠岸,
因此比预定上岸时间有所拖延。此时日军侦察机已经发现了美军的登陆行动,日军指挥部接
到侦察机报告,立即从布因机场派出6架九九式轰炸机和48架零式战斗机前来攻击,美军
雷达及时发现这批日机,立即从瓜岛起飞数十架战斗机前去迎击,8时许,双方战斗机就在
登陆海域上空展开激烈空战,日军6架轰炸机在战斗机的大力掩护下,突破美军战斗机的拦
截,对正在接近韦拉拉韦拉岛的慢速编队进行了攻击,日机狡猾地从东面低空进入攻击,借
助初升太阳刺眼的光芒掩护,使得美军舰船上的高射炮手难以瞄准,包括威尔金森旗舰在内
的2艘驱逐舰和1艘坦克登陆舰都被击伤,好在这三舰伤势都很轻。

    9时,步兵登陆艇终于完成了卸载,坦克登陆舰随之开始驶近海滩,离岸不远就将推土
机放出,使其涉水上岸,随即就在海滩上将沙土推积起来,以便垫起登陆舰的前门,使之能
直接向岸上卸载。

    11时,日军从布因再次起飞11架九九式轰炸机和48架零式战斗机,于12时许飞
抵登陆海滩上空,美军驱逐舰雷达首先发现日机,立即指引战斗机前往拦截,此次担负空中
掩护的美军战斗机拦截出色,无一架日机能突破拦截实施投弹,因此美舰无一损伤。

    18时,日军第三次派出8架九九式轰炸机和32架零式战斗机前来空袭,美军战斗机
和舰艇部队协同作战,对空火力相当炽热,日机仅向登陆海滩投下了炸弹,使海滩几处起火
,而停泊在海面进行卸载作业的舰船没有损伤。

    日军三次空袭只造成美军3艘舰船轻伤,船上人员和海滩人员轻微伤亡。而日军却有8
架轰炸机和9架战斗机被击落。

    美军登陆部队上岸一面向纵深推进,一面在滩头构筑环形防御阵地,入夜后,美军即进
入防御阵地严密戒备日军在反登陆作战中所惯用的夜袭,但出乎意料的是,无论是兵站人员
还是上岛的陆海军幸存者,都没有发动夜袭,使美军度过了一个难得的平安夜。

    天亮后,由于韦拉拉韦拉岛在日军飞机作战半径范围之内,日军飞机多次来袭,使登陆
部队的物资卸载作业受到不小影响,但这些袭扰性质的空袭并不能阻止美军的登陆,美军逐
步向岛上扩展,并开始修建机场。

    8月17日和20日,美军第二、第三批登陆部队陆续登岛。至8月底,美军已有63
00名官兵和8626吨物资上岛,建立起巩固的登陆场,开始稳步向北推进。

    日军大本营陆军部和海军部于韦拉拉韦拉岛登陆战前的8月13日达成一项关于南太平
洋战局的协议,规定中所罗门群岛各要地依靠现有守备部队进行防御,由海空部队反击美军
的进攻,联合舰队负责确保各岛屿的后勤补给。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将陆续放弃中所罗
门群岛各要地,将守备部队撤往后方其他要地。根据这一协议,拉包尔的日本陆海军首脑今
村和草鹿都无意派出部队重夺韦拉拉韦拉岛,但是该岛的霍拉纽兵站对于维持科隆班加拉岛
的海上运输以及日后海上撤退,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必须在实施撤退前予以确保,因此决
定向霍拉纽运送增援部队。

    此次运送任务由第八舰队承担,第八舰队司令鲛岛指派伊集院松治海军少将指挥,运输
编队分为两部分,夜战部队由伊集院亲自率领“时雨”号、“滨风”号、“矶风”号和“涟
”号4艘驱逐舰,运输部队由丹羽海军少佐指挥,编有包括舰载驱逐艇4艘、登陆艇15艘
、猎潜艇2艘及装甲艇1艘等在内的22艘小型舟艇,运送陆军两个中队和百余海军陆战队
共四百余人。

    8月17日5时,日军夜战部队从拉包尔起航。四小时后,运输部队从布因出航,两支
编队在海上会合南下。当天下午,美军侦察机在肖特兰岛以南海域发现日军编队。

    威尔金森接到侦察机报告,便命令瑞安海军上校指挥4艘驱逐舰前去拦截。瑞安率领驱
逐舰以32节的高速经新乔治亚海峡北上。

    23时30分,美军驱逐舰驶抵科隆班加拉岛以北海域,发现西北方向有高射炮射击的
火光和硝烟,原来是美军8架"复仇者"式鱼雷机正在攻击日军编队,而日舰也以猛烈的高射
炮火还击,一场混战双方均无损伤。 美舰借助雷达首先发现2万米开外的日舰,瑞安决定
先攻击日军驱逐舰,便指挥编队高速接敌,而此时日军夜航的水上飞机也发现了美舰,并报
告了伊集院,伊集院立即指挥夜战部队转向东南,企图插在美军与运输部队之间,掩护运输
部队。

    18日1时许,双方接近到8000米距离,日舰首先发射鱼雷,4艘驱逐舰总共发射
三十条鱼雷,由于双方都是在高速运动中,所以无一命中。稍后,美舰也发射鱼雷,同样毫
无收获。接着,双方便展开炮战,数十分钟的混战中,不分伯仲,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战果,
只有日军“滨风”号驱逐舰中弹起火,伊集院考虑到日军在南太平洋能够出海作战的驱逐舰
已经不多,惟恐宝贵的驱逐舰再受损失,竟置运输部队于不顾,率领夜战部队以35节的全
速向北撤退。瑞安见日舰败退,便指挥所部乘胜追击,又将日军“矶风”号驱逐舰击伤。但
就在这一有利情况下,美舰“薛瓦利埃”号液压系统故障,只能保持30节的航速,瑞安为
了避免该舰落单,只得将整个编队的航速控制在30节,这样一来,与日军驱逐舰的距离逐
渐拉开,瑞安见追赶不及,只好放弃追击,转头去收拾日军运输部队。

    乘着刚才双方驱逐舰混战之际,日军运输部队全速向韦拉拉韦拉岛驶去。当美军驱逐舰
调头过来时,日军负责掩护的2艘猎潜艇、2艘登陆艇和装甲艇、舰载驱逐艇各1艘勇敢地
出列迎战,自然是一边倒的战斗,结果日军2艘猎潜艇和1艘登陆艇被击沉,1艘驱逐艇因
伤搁浅,后被自己焚毁。也正是由于这些掩护艇的勇敢阻击,使得运载援军的小艇得以逃出
美军炮口,美军驱逐舰肃清日军掩护小艇的阻挠后,已不见其他小艇的踪影,美舰搜索片刻
后仍无发现,眼看天色将明,瑞安不愿驱逐舰在天亮后遭到空袭而受到不必要的损失,便指
挥驱逐舰返航。

    18日5时许,日军运输部队的小型舟艇终于抵达霍拉纽西北海滩,但没有与霍拉纽的
部队取得联系,只好隐蔽在附近港湾,直到19日天黑后才继续向东南航行,最终与兵站取
得了联系,将所运送的390名官兵送上岛。

    七、“塞号作战”

    美军在韦拉拉韦拉岛登陆后,封锁科隆班加拉岛就提到了议事日程,因为科隆班加拉岛
的日军对美军补给线是严重的威胁。为此美军接连在科隆班加拉岛附近的多个小岛如沃德佛
德岛、亚伦德尔岛等实施登陆,并在这些岛屿上建立火炮阵地,炮火覆盖了科隆班加拉岛南
部的韦拉机场和锚地,再加上美军航空兵的空中封锁,科隆班加拉岛的日军遭到了严密的火
力封锁,机场、港口都难以使用,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不要说攻击韦拉拉韦拉
岛,连自己的补给都面临的巨大困难——从8月23日至9月8日,日军向科隆班加拉岛运
送各种补给物资220吨,只有区区14吨送到岛上,仅占运送总量的6%!岛上日军的生
存也开始成为难题,拉包尔的日军指挥部根据8月13日的大本营协议,决定于9月下旬起
组织科隆班加拉岛的守军撤退,撤退行动代号“塞号作战”。日军担心韦拉拉韦拉岛的美军
攻占霍拉纽兵站,因此准备了两个撤退方案,一是经霍拉纽撤往布干维尔岛,二是当霍拉纽
失守后,则先撤往希瓦泽尔岛的宋北角,再撤至布干维尔岛。9月中旬,日军东南舰队就开
始为撤退行动集结兵力,日军投入撤退行动的舰艇部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伊集院海军少
将指挥的袭击部队,下辖13艘驱逐舰;二是种子岛海军少佐指挥的种子岛部队,编有登陆
艇、鱼雷艇、驱逐艇等小型舟艇约50艘;三是陆军舰艇部队第十七军海战部队,拥有各种
小型舟艇约50艘。

    9月20日草鹿向各部队下达正式命令,各地日军往来电报频繁,积极进行各项作战准
备。

    美军根据多种迹象,准确判断出日军即将组织大规模撤退行动,9月22日梅里尔海军
少将率领2艘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前往新乔治亚海峡,执行巡航任务,以截击日军船只。2
5日“哥伦比亚”号巡洋舰遭到日军潜艇的攻击,虽没有损伤,但美军感受到了日军潜艇的
威胁,威尔金森不愿让巡洋舰在敌方潜艇出没海域活动,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便将编队
召回。

    但美军仍未放弃巡航任务,9月27日吉兰海军上校指挥5艘驱逐舰进入新乔治亚海峡
,继续执行巡航。

    日军撤退各舰船在27日前就已开始在拉包尔和宋北角集结,为了不被美军发现,日军
特意将部队上船点选择在科隆班加拉岛北部、东部和西部的几处偏僻的小港湾。

    9月27日19时,日军种子岛部队从宋北角起航,驶抵科隆班加拉岛以北海域时,正
好遇上了吉兰编队,美舰立即开火,击沉4艘登陆艇,其余船只乘着夜色摆脱美舰的攻击,
于拂晓时分抵达科隆班加拉岛北天角附近的几处偏僻港湾。

    9月28日拂晓日军袭击部队从拉包尔出发,经过一天的航行于深夜时分到达科隆班加
拉岛附近海域,伊集院命令4艘担负运输的驱逐舰驶入北天角接运部队,其余驱逐舰则在附
近展开警戒,种子岛部队的小艇则从偏僻的小港湾中将1950名官兵转运到驱逐舰。29
日凌晨,4艘驱逐舰接上撤退人员,驶离北天角与警戒驱逐舰会合,一起返航,于29日1
4时回到拉包尔。而种子岛部队的小艇完成转运任务后便再隐蔽在偏僻的小港湾里,直到当
天天黑后,11艘登陆艇满载着1100名官兵在数艘鱼雷艇和驱逐艇的掩护下,驶离科隆
班加拉岛,一路上上没有遇到美军,顺利地于30日5时回到宋北角。

    29日,美军沃克海军上校指挥4艘驱逐舰接替吉兰编队,在新乔治亚海峡巡航。

    种子岛部队另外4艘登陆艇由于机械故障,没能与大队同时返航,直到30日黄昏才搭
载着325名官兵返航。途中与美军沃克编队遭遇,日军登陆艇被击沉、击伤各1艘,受伤
的登陆艇虽有人员伤亡,但并无大碍仍可与另2艘一起航行,于10月1日回到宋北角。

    日军首次撤退相当成功,共有3375人登船,其中3200多人顺利撤回。日军深受
鼓舞,决定乘热打铁,立即再组织第二次撤退。为了掩护撤退,伊集院于10月1日3时派
出4艘驱逐舰前往韦拉拉韦拉岛东北海域,以吸引美军驱逐舰编队。

    美军根据这几天日军的行动,派出柯克海军上校和拉逊海军中校各率领3艘驱逐舰于1
0月1日进入新乔治亚海峡。

    10月1日晚,日军种子岛部队9艘登陆艇、8艘鱼雷艇从宋北角出航,尽管途中遇上
了美军驱逐舰,但损伤轻微,于2日时抵达科隆班加拉岛。

    伊集院率领袭击部队其余的9艘驱逐舰于10月2日5时从拉包尔起航,午夜后抵达科
隆班加拉岛,4艘担负运输的驱逐舰驶入北天角,迅速从种子岛部队的小艇上接上1450
名官兵返航,3日零时许,与美军驱逐舰遭遇,双方随即展开战斗,互相以鱼雷和舰炮攻击
,日军“五月雨”号驱逐舰被击伤。此时担负警戒的5艘驱逐舰由于距离较远,难以识别敌
我,无法加入战斗,直到战斗结束后才与运输驱逐舰会合,中午时分回到拉包尔。

    种子岛部队完成向驱逐舰的转运任务后,搭载着670名官兵返航。也与美军驱逐舰遭
遇,其中5艘击沉,其余小艇于3日早晨回到宋北角。

    日军第十七军海战部队的小艇也从科隆班加拉岛撤出七千名官兵,而且基本未遭损失。


    10月3日后,日军集中种子岛和第十七军海战部队的小艇将撤至宋北角的八千多官兵
,分批撤往布因,至13日“塞号作战”全部结束。

    日军“塞号作战”非常成功,科隆班加拉岛上的1.2万守军有1.1万人安全撤回,
损失的船只也不过沉6艘登陆艇,伤驱逐舰和登陆艇各1艘。

    美军出动多艘驱逐舰,才消灭日军千余人,仅占日军撤退总数的8%。美军此次截击失
利的主要原因一是侦察不力,没能及时察明日军撤退航线;二是使用兵力兵器不当,美军主
要使用驱逐舰,攻击日军的小型舟艇,用127毫米主炮射击的话,难以击中灵活的小艇,
而用40毫米副炮射击,又由于40毫米炮没有穿甲弹,只有瞬发引信的爆破弹,即使击中
日军小艇,也至多杀伤一些艇上人员,难以将其击沉。美军在该海域不仅部署有鱼雷艇部队
,还有水上飞机部队,完全可以使用水上飞机进行侦察和引导,以鱼雷艇为主,驱逐舰为辅
实施拦截,则可收到更好的效果。美军之所以没有组织多兵种协同,是因为此前美军多兵种
夜战,曾发生过误击。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担心误击而不组织多兵种协
同作战,颇有些因噎废食。反观日军,水上飞机使用照明弹和发光浮标将接近的美舰标示出
来,使己方的舰船得以避开,多兵种协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日军自从瓜岛、基斯卡岛,直到此次的科隆班加拉岛,似乎成为撤退组织与实施的“专
业户”,撤退的技巧和战术相当纯熟,一次次从美军的眼皮底下撤出。但日军依靠接二连三
成功的撤退是无法扭转太平洋上日趋不利的战局,因为战争不是靠撤退来取得的。 

    “塞号作战”结束后,韦拉拉韦拉岛上的日军也就没有必要再坚持下去了,其实早在9
月14日,美军就已攻占了霍拉纽兵站,岛上日军已撤至岛西北的马尔夸纳港湾,这些部队
既有兵站的海军陆战队守备部队和后来增援上岛的陆军,还有从沉没军舰上幸存的陆海军,
总数约600人,编制混乱,后来鹤屋陆军大尉主动挺身而出,将这支杂牌军组织起来,并
与拉包尔的日军指挥部取得了无线电联系,可以得到有关的指示和少量补给。

    9月28日后,日军集中力量实施“塞号作战”,对韦拉拉韦拉岛的鹤屋部队,只能派
出水上飞机在夜间进行空投补给,补给物资数量很少,无法保障部队作战所需。

    10月3日,“塞号作战”基本结束,日军第八舰队司令鲛岛少将便决定尽快撤出韦拉
拉韦拉岛上的日军。鲛岛非常重视此次撤退行动,投入舰艇兵力分为三部分,一是伊集院少
将指挥的袭击部队,共6艘驱逐舰,负责掩护运输船只,迎击可能拦截的美舰;二是金冈国
三海军大佐指挥的运输部队,共3艘驱逐舰、6艘登陆艇和30艘折叠式冲锋舟,负责运载
撤退官兵;三是片山海军少佐指挥的收容部队,由5艘猎潜艇、1艘登陆艇和5艘舰载驱逐
艇组成,负责将撤退官兵从岛上转运至运输部队的驱逐舰上。鲛岛还派出第二十六航空队和
第九三八航空队的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

    10月6日拂晓,日军运输部队从拉包尔起航,行至布喀岛以北便转向东南;稍后袭击
部队也从拉包尔出航,沿相同航线航行。当天下午两支编队在布干维尔岛以北海域会合,一
起向韦拉拉韦拉岛航行,随即被美军侦察机发现。

    接到侦察机的报告,威尔金森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日军刚结束科隆班加拉岛撤退行动
后会立即又组织新的行动,此时他的手中只有6艘驱逐舰可供调遣,其中3艘是刚从新乔治
亚岛返回希瓦泽尔岛,由沃克上校指挥的;另3艘是由拉逊中校指挥的,当时正在新乔治亚
岛附近海域掩护运输船队。威尔金森命令沃克分队火速出航,横穿新乔治亚海峡前往韦拉拉
韦拉岛;拉逊分队则立即北上,经加囊加岛与沃克分队会合,共同截击日军编队。

    18时,日军为迷惑美军,伊集院将袭击部队兵分两路,“时雨”号和“五月雨”号驱
逐舰掩护运输部队直驶韦拉拉韦拉岛,其余4艘驱逐舰则向布因驶去。

    黄昏时分,日军收容部队从布因出发,直驶韦拉拉韦拉岛。

    18时40分,运输部队发现约30架美机飞来,立即掉头驶入附近的暴雨区隐蔽,远
远看到美机向布因飞去,才恢复原航线。

    19时许,日军侦察机发现已经行至韦拉拉韦拉岛东北的沃克分队,但侦察机将美军兵
力误报为1艘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伊集院认为既然韦拉拉韦拉海域出现美军巡洋舰与驱逐
舰的混合编队,撤退行动已无可能,便命令运输部队迅速向肖特兰岛返航,而“时雨”号和
“五月雨”号驱逐舰则迅速归建,与袭击部队主力会合。美军驱逐舰通过雷达发现两群目标
,这正是“时雨”号和“五月雨”号驱逐舰和袭击部队主力会合之前,不久这两群目标突然
转向后撤,沃克认为这是日军因前一时期军舰损失较多而为了保存有生力量竭力避战,便不
等拉逊分队到来,就下令航速增至33节前去追击,同时用报话机与拉逊联系,此时拉逊分
队距离尚远,还在报话机有效范围之外,所以没有回应。

    随着双方距离不断缩小,日军了望也用肉眼发现了美军,但伊集院担心这是日军从布因
驶来的收容部队,为了辨清敌我,伊集院下令主队4艘驱逐舰转向西行,“时雨”号和“五
月雨”号则在主队右后方航行,如果这支编队不进入马尔夸纳港湾,继续西行就可以肯定是
美军了!

    正如伊集院所分析的,沃克一路追来,让日军顿时分清了敌我,22时50分伊集院指
挥主队左转,准备迎战。由于日舰转向双方距离不断缩小,22时55分,美舰在6300
米距离上首先开始攻击,发射14条鱼雷,随后以127毫米猛烈开火。而日舰转向后形成
方队队形,“夕云”号位于最左翼,距离美舰最近,遭到的攻击也最为集中,而在该舰右侧
的其他三舰,惟恐误伤,不敢发射鱼雷,“夕云”便冒着美军密集炮火,继续左转单独出列
,为后续军舰让路,一面用主炮还击,一面全速接敌,逼近到2500米距离上发射8条鱼
雷。其他三舰中的“风云”号也随之左转,伊集院则率领另两舰仍以原航线前进,见美舰已
经发射了鱼雷,并改为单纵队以火炮轰击,伊集院知道鱼雷攻击的时机已经错过,只好率领
两舰右转,以重新抢占有利发射阵位,“风云”号迅速转向跟在两舰后面,“夕云”号虽已
中弹起火,仍在坚持战斗,刚开始抄近道追赶主力,却正撞上一条鱼雷,一声爆炸之后,五
分钟之后就沉入大海。

    而“夕云”号沉没前发射的八条鱼雷,有一条鱼雷击中了美军“薛瓦利埃”号,鱼雷爆
炸波及到弹药舱,引发连锁爆炸后致使该舰航速锐减,舵机失灵。在该舰后面航行的“奥邦
农”号驱逐舰由于前主炮射击时产生的硝烟弥漫,遮掩了视线,没有及时发现前面操纵失控
而航速锐减的“薛瓦利埃”号,一头撞了上去,“薛瓦利埃”号是雪上加霜,舰尾右侧被撞
毁,海水大量涌入。“奥邦农”号伤势虽不重,但航速大减,已无法继续追击日舰,这样美
军就只剩下沃克的旗舰“塞尔弗里奇”号仍在追击日舰,而在其左前方行驶的是日军正全速
与主力会合的“时雨”号和“五月雨”号,由于这两舰还在美舰鱼雷射程之外,沃克只得下
令以舰炮轰击,但日军鱼雷的射程比美军大,因此日军两舰突然右转一口气射出十六条鱼雷
,“塞尔弗里奇”号急忙机动规避,还是被一条鱼雷击中左舷,舰体进水航速锐减,失去战
斗力,沃克只得用报话机呼叫拉逊迅速前来接应。

    正在赶来的拉逊分队在航行中被日军侦察机发现,但日军侦察机将其误报为3艘巡洋舰
,伊集院接到报告,认为美军实力强于己方,为避免不必要损失,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迅
速率领编队向西北撤出战斗。日军编队在撤出战斗的途中,“秋云”号、“矶风”号和“风
云”号还向受伤的两艘美舰发射了二十四条鱼雷,但无一命中。

    23时40分,伊集院命令运输部队返回拉包尔,自己也将袭击部队重新集结,开始返
航,于次日清晨回到拉包尔。

    姗姗来迟的拉逊分队接近战场时,还能隐约看到双方炮战的炮口闪光,赶到战场时,战
斗已经基本结束,在战场附近海域搜索约半小时,没见日舰踪迹,便开始救助受伤的友舰。
“薛瓦利埃”伤势严重,已是奄奄一息,便将舰员转移到“奥邦农”号上,然后用鱼雷将其
击沉。拉逊分队三艘驱逐舰护卫着沃克分队两艘受伤的军舰开始返航,由于两艘受伤的驱逐
舰只能以10节航速航行,所以整个编队也就只能以10节航速航行。天亮后美军航空兵应
召赶来,为编队提供空中掩护,美机击退了来袭的日机,使美舰未再受损,于8日回到图拉
吉港。

    而日军收容部队6日从布因出海,乘着袭击部队与美舰交战之机,于当晚22时抵达韦
拉拉韦拉岛。岛上的日军鹤屋部队从6日白天就开始一面发动反击,以迷惑当面美军,一面
有计划地收缩阵地。鹤屋天黑后便将残部集结起来,退往预定地点,待收容部队船只靠岸便
迅速上船,至7日3时许,鹤屋部队的残部589人全数上船,收容部队就立即起航,于上
午10时50分回到布因。鹤屋部队上船过程中,日军先后出动数十架战斗机和水上飞机对
美军阵地进行火力压制,有效掩护了鹤屋部队的上船。

    此次海战,日军顺利撤出了韦拉拉韦拉岛的部队,仅损失1艘驱逐舰,美军沉驱逐舰1
艘,伤驱逐舰2艘,又未能阻止日军的撤退,可以说是一次失败。日军第八舰队司令鲛岛喜
出望外,对参战官兵大加奖赏。但随着日军撤出韦拉拉韦拉岛,美军控制了中所罗门群岛全
境,并在这些岛屿上建立五个机场,为下一步进攻北所罗门群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至10月9日,美军占领了新乔治亚群岛全部,在整个新乔治亚岛作战中,美军阵亡1
136人,伤3800余人,损失舰艇8艘,其中巡洋舰1艘、驱逐舰3艘,飞机141架
。日军伤亡约2500人,损失舰艇19艘,其中巡洋舰1艘、驱逐舰9艘,飞机790架


    鉴于东南太平洋战局日渐恶化,日军大本营决定从中国战场抽出第十七师团调往拉包尔
,编入第八方面军序列,加强北所罗门群岛的防御力量。

    9月20日开始第一批运输,参加运输的1艘水上飞机母舰、5艘驱逐舰和3艘运输船
在上海集结,编成护航运输船队。9月23日,第十七师团5940名官兵、650辆车辆
及6800立方米物资全部装船完毕。9月24日船队从吴淞口出海,10月2日晨安全抵
达特鲁克。    经稍事休息,船队从10月2日傍晚再从特鲁克起航,于10月5日上午到
达拉包尔,卸下运载的部队和物资后,便出海返航,于10月9日回到特鲁克。船队在从特
鲁克至拉包尔的航行途中,多次遭到美军空袭,只有1艘运输船被击伤,损失相当轻微。

    10月5日起,日军开始组织第二批运输,共分为三个运输船队。

    第一运输船队由“多摩”号巡洋舰和“木曾”号运输船组成,10月12日从上海接上
976名官兵和300立方米物资出海,19日抵达特鲁克。船队加入“卯月”号驱逐舰后
从特鲁克起航,驶往拉包尔。拉包尔日军派出“五月雨”号驱逐舰前来前来接应,途中船队
遭到了美机轰炸,“多摩”号巡洋舰和“木曾”号运输船都被炸伤,但总算还是驶入拉包尔
,卸下人员和物资。

    第二运输船队由“那珂”号和“五十铃”号巡洋舰、“山云”号驱逐舰、“护国丸”号
和“清澄丸”号运输船组成,10月21日从上海运载413名官兵和4800立方米物资
出航,28日抵达特鲁克。

    第三运输船队由“野分”号和“蒙风”号驱逐舰、“日枝丸”号和“粟田丸”号运输船
组成,10月20日载着3320名官兵和6500立方米从上海出发,途中只有“粟田丸
”号于22日凌晨被美军潜艇击沉。原本准备直接驶往拉包尔,后因敌情变化而于30日驶
入特鲁克。    由于美军10月下旬起因即将发起布干维尔岛登陆战,逐渐加强了对拉包尔
附近海域的空袭,日军为保障船队航行安全,对第二和第三运输船队的编成进行了若干调整
。第二运输船队由“浦风”号和“矶风”号驱逐舰代替“山云”号,于11月1日从特鲁克
驶往拉包尔。11月3日,船队被美军侦察机发现,随即遭到美军约40架次飞机的猛烈袭
击,“那珂”号受伤,“清澄丸”均遭重创,丧失航行能力。拉包尔的日军派出“夕张”号
巡洋舰和“水无月”号驱逐舰前来接应,鉴于美军巨大的空中威胁,第二运输船队只得改变
计划,先驶入卡维恩。11月4日,船队驶入卡维恩,将“清澄丸”号所载的人员和物资转
移到其他舰船上,当晚“那珂”号和“五十铃”号巡洋舰以及从拉包尔前来接应的“夕张”
号巡洋舰和“水无月”号驱逐舰驶离卡维恩,乘夜色掩护于5日清晨抵达拉包尔。而其他舰
船则将人员和物资就在卡维恩就地卸载,准备再由拉包尔派出“筑紫”号和“龙王山丸”号
运输船将这些人员和物资转运回拉包尔,但这两艘运输船在驶往卡维恩的途中触雷沉没。

    第三运输船队增加了“舞风”号、“山云”号驱逐舰、“日威丸”号和“神风丸”号运
输船,于11月3日从特鲁克出海。次日下午即被美军侦察机发现,接着遭到美军潜艇的多
次攻击,“日枝丸”号被击伤。 

    至此,除了部分人员和物资滞留在卡维恩外,第十七师团主力约一万人被送到拉包尔,
基本完成了这次海上运输。

    八、布干维尔岛登陆战

    布干维尔岛位于所罗门群岛西北部,这个长240千米,宽37至65千米,呈提琴状
的岛屿总面积约3500平方千米,是所罗门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日军俾斯麦群岛防线
东南最重要的堡垒,岛上有六个机场,四个在南部的布因,两个在北部的布喀和布宁,驻有
较强的航空兵力。日军在岛上部署有六万余陆海军,其中包括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有着"野
兽军团"之称的第六师团,该师团是日本陆军的精锐师团。

    尽管日军在该岛驻有重兵,但美军却不准备越过,似乎与美军一贯采取避实就虚的越岛
战略有所矛盾,仔细分析一下,可以看出布干维尔岛对于美军有效封锁拉包尔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封锁拉包尔主要依靠航空兵,虽然像B-24这样的重轰炸机从所罗门群岛中部的蒙
达机场甚至南部瓜岛的亨德森机场起飞,都能到达拉包尔,但是数量更多的中型和轻型轰炸
机以及为轰炸机护航的战斗机,必须要从更近距离的机场起飞,而布干维尔岛上的机场是最
理想的,因此美军为了更有效地封锁拉包尔,就必须要啃下布干维尔岛这块硬骨头。

    美军计划先在谋诺岛和希瓦泽尔岛实施登陆,以夺取前进基地,并作为佯攻吸引日军注
意,然后在日军防御薄弱的中部地区实施登陆。正如美国海军陆战队盖格少将所形容的那样
:整个作战先是一连串急促的右刺拳,吸引对手的注意力,然后突然向中腹部打出致命的左
钩拳!

    谋诺岛位于布干维尔岛西南,拥有天然良港布兰奇港,美军认为对于以后作战具有重要
意义,因此必须攻占。美军早在8月22日就派出侦察分队由“鲦身鱼”号潜艇秘密送上岛
,对登陆地区进行地形勘测。10月21日又用鱼雷艇将第二支侦察分队送上岛,主要侦察
日军的防御情况。美军通过侦察发现岛上日军兵力薄弱,总兵力不超过200人。实际情况
是,日军在谋诺岛只有海军布因巡防区派出的少量警备部队,没有陆军。直到10月22日
深夜,日军才因形势紧张而向该岛增派部队,也不过区区24人和1门75毫米山炮,至1
0月27日,日军在谋诺岛上总兵力仅189人,由中濑古海军中尉指挥。

    美军登陆部队总数达6300人,从瓜岛和拉塞尔群岛出发,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
于10月27日抵达谋诺岛附近海域,随即登陆船队中的火力支援军舰和飞机开始实施炮火
准备,接着登陆部队开始抢滩登陆,尽管日军以刚运来的山炮进行顽强抵抗,但毕竟众寡悬
殊,很快被美军所消灭。美军登陆顺利登岸,不久便占领布兰奇港,运输船随即直接驶入港
口卸载物资,大大加快了卸载速度。第二、第三梯队相继到达,迅速肃清了岛上日军,还乘
胜扫荡了附近的斯特林岛。美军占领谋诺岛后,很快就建立起鱼雷艇基地和雷达站,并开始
修建机场,使该岛成为进攻布干维尔岛重要的前进基地。

    日军指挥部得知美军在谋诺岛登陆后,立即命令第二十五航空战队改编成的第五空袭部
队和第二十六航空战队改编的第六空袭部队派出飞机前去攻击,当天中午前后,这两支航空
兵部队从拉包尔起飞40架零式战斗机、6架九九式轰炸机和2架“彗星”攻击机,在临近
谋诺岛时遭到美军数十架战斗机的拦截,日军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拼死掩护下,突破美机拦截
对滩头的美军舰船进行了轰炸。日军飞行员声称击沉轻巡洋舰和运输船各2艘,击伤重巡洋
舰1艘。而实际上美军只有“康尼”号和“菲利浦”号驱逐舰遭到集中攻击,“康尼”号尾
部中弹,左舷机舱进水,死8人,伤10人,后由“阿帕奇”号拖船拖回图拉吉港。其他舰
船均无损伤。空战中美军损失战斗机2架,日军损失飞机12架。

    入夜后,日军第九三八航空队先后出动14架次水上飞机对谋诺岛美军登陆滩头和船只
进行空袭。

    日军东南方面舰队司令草鹿与第八舰队司令鲛岛商议后决定,以第五战队为主组成第一
袭击部队,以第三驱逐舰战队为主组成第二袭击部队,并将两支部队合编为联合袭击部队,
由大森仙太郎海军少将指挥,准备迎战美军。同时决定放弃谋诺岛,撤回守备部队。28日
和29日夜,日军两度派出舰船驶抵谋诺岛附近海域,并用无线电与守备部队联络,却无回
应。因为此时岛上日军已基本被歼。

    为了使日军进一步相信美军攻击目标是肖特兰岛,美军于27日午夜组织第二空降营由
4艘快速运输舰搭载,在希瓦泽尔岛西海岸登陆。次日天明后,上岛的美军发起战斗,消灭
岛上部分日军,并彻底摧毁日军运输中继站。希瓦泽尔岛南部日军随即被美军吸引,开始向
北推进,美军见吸引牵制日军的目的已经达到,便于11月4日将空降营撤回。这一招确实
迷惑了日军,因为进攻希瓦泽尔岛的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进攻肖特兰岛的前奏!日军立即
变更部署,全力加强肖特兰岛的防御。

    而此时,美军进攻布干维尔岛的计划正在紧张制定中。考虑到岛上南部地区有多个机场
,日军必定驻有重兵,而岛上国王山脉和王子山脉,绵延起伏,丛林茂密,将成为在南部登
陆后向北推进的巨大天然阻碍,因此哈尔西决定在岛中部地区进行登陆。

    9月下旬,美军派出“加托”号和“鹤鱼”号潜艇,运送两支侦察分队分别对岛中部东
西两岸进行秘密侦察。通过这一侦察行动,美军了解到东岸的基埃塔地区海滩下有大量水下
障碍物,岸上土质也不适合建造机场,而如果要在东岸实施登陆,还必须先夺取希瓦泽尔岛
,以控制布干维尔海峡。西岸的条件则有利的多,西岸最理想的登陆海滩是托罗基纳角,因
为那儿的港湾是绝佳的避风锚地,水下也没有障碍物和水雷,守备部队只有第六师团的第二
十三联队,区区三千人。更有利的是托罗基纳角海滩不远就是遍布丛林的连绵群山,将是阻
止日军反击的天然障碍,虽然海滩后面的平原是沼泽,修建机场困难较大,但哈尔西看到这
么多的有利条件,而且相信海军修建大队的杰出工程能力,可以迅速克服这一困难建起机场
,所以果断拍板:“就在托罗基纳角登陆!”并亲自为登陆作战选定了浪漫的“樱桃花”作
为战役代号。

    由于此时美军正在准备中太平洋的反攻,不能向南太平洋投入更多的部队,能够使用的
部队只有美军第三十七步兵师、海军陆战队第三师和新西兰第八步兵加强旅合编而成的第一
两栖军,军长就是瓜岛英雄范德格里夫特少将,总兵力约3.4万人。登陆编队由南太平洋
两栖部队司令威尔金森指挥,由12艘快速运输舰、11艘驱逐舰和一些小型登陆舰艇组成
,由于船只运力不足,只能采取分批运送的方法。海上掩护编队是由梅里尔海军少将指挥的
第三十九特混编队,共有4艘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好在太平洋战区司令尼米兹上将临时从
中太平洋抽出第三十八航母特混编队前来支援,才不至于使参战兵力显得那么寒碜。第三十
八航母特混编队由谢尔曼海军少将任司令,下辖舰队航母1艘、轻型航母1艘、巡洋舰2艘
、驱逐舰10艘。

    日本海军联合舰队于10月初制定了“吕号”作战计划,这实际上是山本“伊号”作战
的翻版,就是将舰载航空兵转场至岸上,与岸基航空兵协同攻击美军海上运输线。

    美军也是针锋相对,在登陆发起前首先尽全力削弱日军的航空兵力。为此,美军所罗门
航空队10月21日将指挥部从瓜岛亨德森机场前移至新乔治亚岛的蒙达机场,所属的轰炸
机部队也随即进驻蒙达机场和韦拉拉韦拉岛的巴雷科马机场。这一部署刚刚完成,美军航空
兵就大举出动,对拉包尔、布喀、布因等地日军机场进行频繁空袭,使日军在上述地区五个
机场无法使用。西南太平洋战区的第五航空队也于10月23日起连续出动飞机对拉包尔进
行空袭,其中10月29日更是达到高潮,出动飞机高达近千架次,给日军航空兵造成了不
小损失。

    10月31日深夜美军第三十九特混编队对布喀和博尼斯等地日军猛烈炮击,天亮后又
马不停蹄对肖特兰岛进行了炮击,第三十八航母特混编队也出动舰载机对布喀和博尼斯进行
了反复轰炸。布喀岛日军遭到美军的炮击和轰炸后,竟然慌张地向上级报告美军开始登陆!
更是严重干扰了日军指挥部的分析判断。

    10月31日,美军从圣埃斯皮里图岛、埃法特岛和瓜岛等地出航的12艘运输舰、1
1艘驱逐舰、7艘布雷舰、2艘拖船和8艘扫雷舰艇,在新乔治亚岛海面会合,组成登陆编
队,于11月1日凌晨驶入布干维尔岛奥古斯都皇后湾,随即开始组织登陆部队换乘,向海
滩发起冲击。5时23分,第一登陆梯队就已经登上托罗基纳角海滩,当地日军仅300余
人,重武器也只有1门75毫米山炮,尽管全力抵抗,击沉美军4艘登陆艇,击伤10艘,
但终究寡不敌众。日军在海滩上构筑有巧妙隐蔽的防御工事,给登陆部队造成了不小麻烦,
罗伯特·欧文斯中士指挥部队用手榴弹将其一一摧毁,而他本人也在激战中阵亡,为表彰他
的英勇,海军陆战队追授他国会荣誉勋章。好在登陆地区日军兵力薄弱,否则美军登陆胜负
难料。黄昏时分,美军首批登陆部队1.4万人全部上岸,6000吨补给物资也已卸下,
美军伤亡仅70人。

    拉包尔日军获悉美军在奥古斯都皇后湾登陆后,立即作出反应,6时20分就派大庭良
夫中尉率领44架零式战斗机和9架九九式轰炸机起飞,这一机群在托罗基纳角上空遭到美
军P-38“闪电”和P-40“战鹰”各8架的拦截,损失12架零式和3架九九式,仅
击伤1艘运输舰。

    11时30分,高泽谦吉中尉率领42架零式和7架九九式再次起飞,遭到美军34架
战斗机的拦截,3架战斗机和2架轰炸机被击落,只击沉数艘登陆艇。日军两次空袭战果微
不足道,但却迫使美军运输舰不得不两次中断卸载作业,驶往开阔海面进行规避,从而耽搁
了卸载时间,导致4艘运输舰没有按时完成卸载。

    由于托罗基纳角距离拉包尔仅390千米,威尔金森担心日军会出动舰艇部队进行夜袭
,便于18时率领登陆编队返航。范德格里夫特认为4艘没有能完成卸载作业的运输舰上装
载着登陆部队急需的物资,即使冒一定风险也要留下来完成卸载,所以这4艘运输舰在跟随
编队起航后不久又再度返回。为了防备日军夜袭,威尔金森特意命布雷舰在奥古斯都皇后湾
外侧布设水雷。

    正如美军判断的,日军侦察机10月31日就在所罗门群岛北部发现美军舰船编队,草
鹿当即命令联合袭击部队出海。此时联合袭击部队部分驱逐舰已经出海在执行运输任务,大
森便率领尚在拉包尔的2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于16时30分起航,以
20节航速南下,次日凌晨2时行到谋诺岛以西海域,此时距离威尔金森的登陆编队仅55
千米,只是由于夜暗才没有发现。大森便率领舰队转而去寻找向布喀岛执行运输任务的“卯
月”号驱逐舰所发现的美军另一支编队,即梅里尔的第三十九特混编队,但直到日出前后也
没有发现,只好返回拉包尔。

    就在大森舰队返航时,拉包尔的日本陆海军决定以第十七师团和第三十八师团各一部组
成决死队,由海军运送对托罗基纳角实施反登陆。同时将“阿贺野”号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
组成第三袭击部队,也归大森指挥。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19.217.251.153]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22.97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