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att (lolo), 信区: Green
标  题: 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 十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13日18:38:42 星期五), 站内信件

塔萨法隆格海战
(一)
尽管日军在瓜岛以北海战中遭到巨大失败,但大本营仍不甘心,从11月起不断加强南太
平洋地区的兵力,在拉包尔成立第8方面军,由今村均中将任司令,下辖第17军和第18军
,第17军负责所罗门群岛方面作战,第18军负责新几内亚方面作战,并从本土调来了第
6飞行师团加强第17军,决定以陆海军协同行动,先压制所罗门群岛方面的美军航空兵力
,再运送部队和补给上岛,然后夺回瓜岛。11月26日起对东南前线行使全面指挥权的今
村要求瓜岛的部队坚决顶住美军的反击,坚守现有阵地,坚持到援军到达。
瓜岛上的日军所面临的最大困难,不是美军的反击,而是饥饿,日本海军由于在瓜岛以
北海战中惨重损失,山本不愿再派出大型军舰进入瓜岛海域,只使用驱逐舰采取夜间偷
运的“东京特快”运输方式,运送的补给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实际供应量只能维持标准
定量的五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由于长期补给不足,岛上官兵体力消耗殆尽,食品的极度
匮乏,甚至连蚊子都成为日军的美味佳肴,岛上热带疾病流行,伤病员因为缺乏药品,
大量死亡,更是加剧了日军的非战斗减员,每天因为病饿而死的人,多达百人。照此发
展下去,不需美军发动进攻,日军就将会被饥饿和疾病所消灭,为了维持岛上部队的战
斗力,日军竭尽全力确保物资供应。11月下旬,日军第8舰队发明并实验了“铁桶运输”
,也就是把粮食、药品等物资装入铁桶,但只装一半,以使铁桶能够在水中浮起,然后
进行密封,用绳索连接,固定在舰艇的甲板上,在指定海域投入水中,利用潮汐漂向瓜
岛,再由岛上的部队用小艇回收。自11月25日至30日,日军每天派出一艘潜艇,进行这
种运输,虽然都取得了成功,但运载量十分有限,仍然不能满足岛上部队的需要。鉴于
这种情况,日军决定组织一支驱逐舰部队来执行“铁桶运输”,这支驱逐舰编队由6艘驱
逐舰担任运输任务,共运载了1100个铁桶和少量部队,2艘驱逐舰负责直接掩护,由田中
海军少将指挥,11月29日二十二时三十分从肖特兰岛起航,为了避开美军的空中侦察,
田中绕道先向爪哇群岛航行,再经圣依萨贝尔岛以东前往瓜岛。
此时美军的情况已大大改观,亨德森机场已经拥有两条战斗机跑道和一条轰炸机跑道,
“仙人掌航空队”的实力也上升到120架飞机。美国海军尽管在多次海战中损失较大,但
由于修复和新建成的军舰大量服役而迅速得到补充,因此哈尔西对其所指挥的舰艇部队
的编制与部署进行了调整,以“企业”号和“萨拉托加”号航母为核心组成两个航母特
混编队,以“华盛顿”号、“北卡罗来纳”号和“印第安那”号三艘战列舰为主组成战
列舰编队,另外两艘战列舰“马里兰”号和“科罗拉多”号则在斐济作为后援,待命参
战。新建成的“阿尔塔马哈”号和“纳索”号护航航母,负责向新喀里多尼亚岛和圣埃
斯皮里图岛运送飞机。最后以5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第67特混编队,主要对付日军
可能的增援行动。
日军舰艇在肖特兰岛的集结,立即引起了美军的注意,哈尔西综合破译密码和空中侦察
所得到的情报,判断日军将很快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增援行动,因此命令刚接替金凯德担
任第67特混编队司令的赖特少将指挥编队于11月29日从圣埃斯皮里图岛出发,前往瓜岛
阻击日军的增援。
(二)
为了赶在日军之前到达瓜岛,赖特走得是最近的航线,经圣克里斯托巴尔岛以东向瓜岛
疾进,11月30日黄昏到达瓜岛东南,排成以4艘驱逐舰为前卫,5艘巡洋舰居中,2艘驱逐
舰殿后的单纵队,美军的5艘巡洋舰上都装备有舰载水上侦察机,但美军不仅没有使用这
些飞机来进行侦察,反而害怕在海战时中弹起火,将这5架水上飞机派往图拉吉岛待命。

30日白天,日军驱逐舰编队以双纵队队形到达伊萨贝尔岛东北,入夜后,改为间隔600米
的单纵队,二十时许,进到萨沃岛附近海域,田中派“高波”号先行,进行侦察警戒,
其余各舰以21节航速,到达瓜岛的塔萨法隆格附近后,各舰航速减为12节,准备投放铁
桶。就在这时,“高波”号报告:发现敌舰!接着,其他日舰也相继发现了目标。田中
立即下令停止投放铁桶,准备战斗。各舰迅速清理甲板,将铁桶搬入船舱,来不及清理
甲板的日舰,干脆把铁桶扔到海里,准备战斗。
日舰所发现的,正是美军第67特混编队。赖特除了在途中得知有十余艘日舰正在南下,
并未有其他具体情报。当他率领编队沿瓜岛北岸航行时,二十一时零六分,旗舰“明尼
阿波利斯”号的雷达在23000米距离外发现日舰,他仅通报各舰,并未有进一步的部署。
八分钟后,前卫的驱逐舰也发现了目标,立即做好了鱼雷攻击准备,二十一时十六分,
前导舰“弗莱彻”号驱逐舰通过雷达判明日舰在其左前方7000米,舰长科尔中校便请求
实施鱼雷攻击,但赖特认为日舰距离尚远,两人在报话机上进行了长达四分钟的交换意
见,赖特才相信日舰已经不远了,同意发射鱼雷,“弗莱彻”号随即实施了两次鱼雷齐
射,共射出了十条鱼雷,“珀金斯”号发射了八条鱼雷,“德雷顿”号看不清目标,只
对其中一艘日舰发射了两条鱼雷,而“莫利”号没有测定出日舰方位和距离,也就无法
发射鱼雷。由于双方速度较快,相对位置变换迅速,美军发射的二十条鱼雷无一命中。
日舰从美军驱逐舰的左前方疾驶到左后方,正好位于美军巡洋舰的左前方,赖特立即下
令开炮,5艘巡洋舰主炮一起开火,4艘前卫的驱逐舰也以尾炮射击,集中轰击距离最近
的“高波”号,2艘殿后的驱逐舰由于装备的是旧雷达无法发现目标,就用主炮向左前方
发射照明弹,为其他友舰指明目标,直到日舰进入目视距离才开始射击。“高波”号遭
到美军的密集轰击,尽管“高波”全力还击,仍被连连击中,中弹七十余发,最终被击
沉。
田中在出发前曾有指示,此次行动的任务是运送补给品,不到万不得以,不使用舰炮,
尽量用鱼雷攻击。战斗打响后,美舰炮口的闪光就成为日舰的最佳瞄准点,日舰对美军
的巡洋舰立即实施鱼雷攻击,美军旗舰“明尼阿波利斯”号正在进行舰炮齐射,忽然被
两条鱼雷命中,舰首被炸毁,船舱大量进水,航速锐减。在“明尼阿波利斯”号后面的
“新奥尔良”号为了避开失去控制的旗舰,急速右转,左舷正撞上一条鱼雷,爆炸随即
波及到弹药舱,引发了剧烈爆炸,裂开的破口一直到二号炮塔,航速锐减到5节,几乎失
去战斗力。第三艘巡洋舰“彭萨科拉”号为了避开前面的受伤友舰,向左急转,夹在日
舰和受伤起火的两艘美舰中间,在火光的映照下,分外醒目,马上成为日舰的攻击目标
,被一条鱼雷命中,机舱进水,主炮失去动力无法开火,全舰多处起火。第四艘巡洋舰
“檀香山”号吸取了“彭萨科拉”号的教训,向右急转,从两艘起火的友舰右侧通过,
没有暴露,它一面用主炮射击,一面向萨沃岛方向撤退。第五艘巡洋舰“诺思安普顿”
号也随着“檀香山”号从受伤友舰的右面通过,边打边撤,二十一时四十八分,被日舰
“亲潮”号发射的两条鱼雷击中,机舱进水,舰体倾斜,舰尾燃起熊熊大火,于次日凌
晨沉没。美军后卫的两艘驱逐舰遭到己方巡洋舰的误击,便迅速撤出战斗。
赖特因为旗舰受伤,就指定在“檀香山”号上的蒂斯代尔少将代理指挥,但蒂斯代尔没
有集合各舰,而是只率领“檀香山”号绕着萨沃岛搜索日舰,再未发现敌情,就指定了
驱逐舰打捞落水人员,率领其余军舰撤离了战场。
日军驱逐舰将所带的鱼雷发射一空后,没投放铁桶的日舰又驶近瓜岛将铁桶投放完,田
中这才率领编队于次日一时三十分返航。
这次海战,是日美双方为争夺瓜岛而进行的第六次较大规模的海战,也是最后一次,美
军兵力占有较大优势,以5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迎击日军的8艘驱逐舰,而且事先得到情
报,专程前来截击,又装备有新型雷达,在战斗中也是先敌发现,可谓一切都占据上风
,却在战斗中被击沉重巡洋舰1艘,重创重巡洋舰3艘,日军仅被击沉驱逐舰1艘,究其原
因,主要是临战指挥上的失误,一方面战术呆板,发现日舰后,没有及时派出前卫驱逐
舰实施鱼雷攻击,以打乱日军队形,巡洋舰再以舰炮火力予以支援,而是将驱逐舰束缚
在巡洋舰队列中,没有能发挥驱逐舰应有的作用,也使巡洋舰遭到了巨大损失;另一方
面指挥犹豫,当美军二十一时零六分发现日舰到二十一时二十分进行攻击,足足耽搁了
十四分钟,把装备新型雷达所带来的优势在犹豫不决中丧失掉了,如果美军能派装备新
型雷达的驱逐舰前出,进行早期警戒,就能更早发现日军,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然后
立即组织前卫驱逐舰实施鱼雷攻击,就可以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所以赖特的指挥上的
多处错误,是造成海战失利的主要原因。
日军田中少将指挥果断,处置得当,取得了以劣胜优的战果,还顺利完成了铁桶运输的
任务。但一次海战的胜利,仅仅是战术上的,局部的胜利,美军可以凭借其巨大的工业
能力,迅速弥补损失的舰艇,而瓜岛上日军的被动局面,丝毫没有改变。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12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43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