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我想天天打羽毛球), 信区: Green
标  题: 对德国的错误判断——欧洲轰炸(1)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Sun Dec 30 13:41:51 2001) , 转信

    英国皇家空军导航部队指挥官、空军副元帅唐纳德·贝内特在1944年11月3日在写给轰
炸航空兵司令部的一封半官方的信中,提到了一些机组人员在一次次地要求他们攻击其不
感兴趣的目标时表现出极大的不情愿,甚至“畏缩不前”。

    唐纳德·贝内特还从来没经历过这种情况。在提到1943年对埃森和1943年底和1944年
初对柏林的持续轰炸时,他特别指出了许多飞行员并不是竭尽全力轰炸柏林,而是将总重
达4,000磅的炸弹和燃烧弹中的大部分扔到了北海和丹麦。他本应加上这一点显然由于迷
失航向或飞机被击中,盟国的飞行员降落在瑞士的机场并被拘禁;这类飞机的数量不断增
加致使这些机场拥挤不堪。因此,飞行员缺乏勇气就被作为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而加以长
期研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盟国空军,尤其是轰炸航空兵,竭尽全力试图通过直接炸毁
德国的心脏地区并建立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空中优势来赢得这场战争。

    盟国在1943年1月举行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决定实施轰炸进攻,并在1943年11月至194
4年3月对柏林轰炸期间达到一个高潮。在那次会议上,除了其事项外,罗斯福总统、邱吉
尔首相和美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特别为结束战争制定了一个方案,决定首先赢得大西洋之
战的胜利,此外,还要对俄国提供物质援助,加强在太平洋和远东对日本的进攻。然而影
响最大的还是罗斯福在记者招待会未预先充分考虑的声明:同盟国将坚持要求轴心国无条
件投降。这一轻率的讲话等于提出了一个延长这场战争的政策,因为它给敌人提供了宣传
机会,使其人民由于害怕灭绝而坚定其血战到底的决心。卡萨布兰卡会议决定实施的著名
的联合轰炸进攻计划,加剧并充分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该计划命令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
陆军航空部队对德国境内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目标实施全面轰炸。其中特别提到了柏林,
“……当形势适于达成对敌士气不利或对俄国士气有利的特别有价值的战果时,必须轰炸
柏林。”

    战前,英国人比美国人或德国人,正如前文所提——更加坚信仅靠轰炸进攻就能赢得
战争,在30年代,英国把一支强大的轰炸部队当作防止他国轰炸其本上的威慑力量。与此
同时,德国人由于缺乏资源,并且完全正确地认识到仅凭现有的技术,在寻找目标、命中
目标方面难于达到足够的准确性,因而他们抛弃那种观念。至于美国,一直犹豫不决。到
1938年,罗斯福才在专用于支援陆军作战的编队之外又大力扩充陆军航空兵并开始组建四
引擎轰炸机大队。首先,鉴于昼间最易保证攻击的准确性,以及大力强劲的快速轰炸机能
够在速度和作战性能上略胜歼击机一筹,主张实施单独轰炸进攻的人们坚持认为轰炸机无
所不能。但是,正如本书已经阐述的那样,在昼间,除非轰炸机有己方歼击机的掩护,否
则,极易遭到敌方歼击机的攻击。而且,这两种飞机在速度和性能方面的差异,在30年代
中期由于单翼机取代双翼机而极大地扩大了。轰炸机密集编队的防御能力,甚至象英国装
备有机动多管炮塔的轰炸机的防御能力,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40年代初期没有装备炮
塔的“美国空中堡垒”轰炸机便令人失望地处于一种劣势,根本名不符实。从1940年6月至
1941年6月英国独自坚持作战,而且直到1943年7月进攻西西里之前,只能运用空中力量对
欧洲大陆的轴心国实施直接打击。然而英国发现,由于轰炸机极易遭到攻击,自己的这一
努力受到了很大限击。英国轰炸机试图在歼击机的有效掩护范围之外对德国境内目标实施
昼间低空精确轰炸,但结果证明代价昂贵——正如德国空军对英国进行的类似轰炸所遇到
的问题。夜间远距离轰炸的确曾鼓噪一时,并被轰炸航空兵司令部和英国的吹鼓手们充分
发挥。

    但除此之外并无其它实质性收效。作为坚不可摧的信念的一种表现,这一努力的确宏
伟壮观。但是,作为摧毁精确目标的手段,轰炸进攻则就显得收效甚微了。因为在1939年
以前并没有真正认真地研究过这种作战方法。对于这一失误,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将领应负
有责任。内在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经济和工业资源,原因之二是各军种间的争斗引起了内部
不和。

    世界和英国正在从衰退中复苏。皇家海军当然需要空军为其几乎所有的作战行动提供
空中支援。陆军也是如此。皇家空军中的一批军官们自以为是,竭力游说以使他们这一新
组成的军种保存下来,并且理所当然地想把空军上升为战争中决定胜负的一个兵种。其中
他们唇枪舌剑的战果之一就是大大地夸大轰炸机的破坏威力。

    空军上校亚瑟·哈里斯于1934年在空军任计划处副处长,负责协助制定政策以及实施
上述政策所需要的具体飞机类型,特别是发展关于大携弹量四引擎远程轰炸机的作战思想
。他对海军和陆军的要求不怀好意地加以反对(某些皇家空军的司令部的要求除外)。但
是,当空军上校贝内特于1937年接任计划处副处长时,他发现“……我们似乎正在忽视有
关炸弹类型和战术的实际研究和试验,以便能够以最小的代价摧毁各种目标。”4年后,道
丁可能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排除了对受控试验的种种限制。这也正是R·V·琼斯博士的
本意。他曾写到轰炸航空兵存在着抵制科学的现象,并指出这与道丁指挥的歼击航空兵形
成鲜明对比。1940年,琼斯不顾一些科学家和飞行员的怀疑态度,设法用一项实际的调查
来证明德国正在使用无线电信号作为辅助手段,在夜间发现并攻击英国的目标。当道丁得
到这个报告后,便立即下令实施干扰。结果,德国在以后的无线电战中便连续遭到挫折。


    以最小的代价摧毁目标并不是这次轰炸进攻中唯一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对摧毁每个目
标需要多少炸药必须作出评估的作战研究也没有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上进行。而一些人为的
因素,如1937年德国轰炸机摧毁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再加上在计算中倾向于把爆炸造成的
最严重破坏统计在内而又不排除掉种种失效的概率,终于使皇家空军很快积累了大量“证
据”,夸大了在各种情况下轰炸可能造成的破坏。这种缺乏事实根据的各取所需的做法,
不可避免地使人们对轰炸产生恐惧,进而造成严重的政治后果。它吓坏了那些在与轴心国
进行外交谈判的时候必须做出重大决策的政治家们,使他们犹豫不决并产生错误印象,从
而不能正确地估价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而且,它也增强了那些真诚倡导裁军运动队伍的力
量,因而削弱了对轴心国威胁应采取的防范措施,并怂恿了独裁者。但是,皇家空军自信
有能力对德国实施夜间轰炸攻势,是由于他们相信天文导航和推测领航是发现目标的有效
工具。同时,美国陆军航空兵则相信,最新式的、火力更加强劲的“空中堡垒”轰炸机能
够突破拦截,并使用诺尔登轰炸瞄准具对目标实施极为精确的轰炸。他们曾在理想的条件
下进行过这种演练。他们或许会说:“谁还会要求有比这更好的装备呢?”R·V·琼斯博
士引用空军副参谋长哈里斯的1941年2月的记录:”我们自己没有使用任何无线电波束,但
是,我们的轰炸与德国的轰炸一样成功,而且深入到德国的纵深。”这种观点如果不能说
是带有偏见,至少也是令人惊愕。

    不仅是因为已有许多情报资料使人怀疑皇家空军也许并没有击中其目标,而且作为曾
经参加过第一次大战的对夜间飞行作战具有丰富经验的战斗机驾驶员,哈里斯本人完全清
楚夜间在敌国领空飞行导航所面临的一切困难。他本人肯定知道、就是1939年和平年代的
白天云上飞行演习中,如果飞机依靠推测导航器抵近目标误差不超过50英里也是万幸了,
而且,不管是否使用了波束导航,德国空军的夜间轰炸的精确性也毫无任何值得吹嘘的东
西。

    情报报告证明,皇家空军关于命中并摧毁目标的热情洋溢的反复宣称是虚假的。尽管
有点为时已晚,但D·M·B·巴特(国防部长温斯顿·邱吉尔的科学顾问弗雷德里克·林德
曼教授的秘书,一位公正的文职官员)还是不顾轰炸航空兵的反对,从航空照片中找到充
分的证据,表明轰炸机只是偶尔击中目标。——因为此时已不顾飞行员的反对仍然在轰作
机上装上了照像机。飞行员们非常憎恶别人指出他们谎报战果,认为是对他们的诬蔑。19
41年8月,巴特的报告——并非完全以照片为依据——指出只有1/3的炸弹落在目标附近5
英里的范围内,在防御相当严密的鲁尔上空,只有1%的轰炸机飞抵目标附近5英里的范围。
邱吉尔此时已成为神气不起来的“空军参谋”。他与科学家之间的争论确实产生了一些结
果,而且这位“空军参谋”还被迫承认战前对轰炸效果过分夸张的估计,的确是有些一厢
情愿。能认识到这一点固然不错。但正如邱吉尔在给空军参谋长查尔斯·波特尔空军元帅
的一封尖酸刻薄的备忘录中所指出的那样,对空中打击的这种描述已经导致为防止空袭造
成的伤亡而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给制定战前政策的政治家们造成了巨大压力,并且“直
接促成了在1938年8月抛弃捷克斯洛伐克”,以及其它许多恶果。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28.12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32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