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ingle形象代表,以信立爱), 信区: Green
标  题: 东线战役(1944-1945)-序2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an 30 18:11:04 2003) , 转信



作者:Mars 
 
 
面对战争初期灾难性的局面,苏军采取了应急的措施,过于庞大的机械化军被拆散,既然
军队缺乏有经验的军官,那么一切作战单位的编制都被缩小,以让那些缺乏经验的指挥员
比较能控制,同时在西部的工厂企业被紧急运往乌拉尔山以东。即使采取了这样的措施,
最后能拯救了苏联的还是广大苏军官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以及他们几乎
可以忍受一切痛苦的意志。如果说苏军在1941年有什么成就的话,就是他们成功地把德国
人所计划的“闪击战”变成了一场持久战,从而为苏军本身的改革和为国家潜力的发挥争
取了时间。这个成就的代价是十分高昂的,苏军在1941年的6个月中,付出了人员损伤430
万人,损伤坦克2万两,飞机2万1千架的惨重损失。但这个代价不是白费的,德国既然未能
在1941年苏联最弱的时候使之屈服,那么她在战争中的前途就会变得十分暗淡,德国最终
战败的命运在我看来在1941年冬莫斯科城下就已经注定了。 

1942年,苏联的形势有所好转,迁移到东部的工厂开始开足马力生产,为了弥补惨重的装
备损失,苏联采取了牺牲质量以增加武器产量的措施,新武器的研制暂时停止了,一切技
术革新除非能有助于提高产量,一律不予采纳。于是,一方面苏联武器生产开始提高,另
一方面武器的品质大大下降,比如1943年前的T-34坦克一旦被击中,即使没有被击穿,坦
克内部也会“铁屑飞舞”,造成乘员受伤。直到1943年中,一支苏联坦克部队在野地中急
行军超过100公里后,即使未经战斗,也会有50%以上坦克因机械故障而退出战斗! 

虽然有以上种种缺陷,但苏军至少可以有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可以让他们试图再次实行
在41年被迫放弃的“大纵深”作战理论。在42年,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如坦克军,机械化军
和坦克集团军再次出现在苏军的作战序列中。对于苏军来说,他们在42年最大的问题是尚
未发展出一个结构合理的装甲部队模型,坦克军加上几个步兵师并不意味着装甲部队! 

另一个问题是苏联高级将领们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似乎未能搞清楚一个作战计划,不管听
上去多么合理,但如果超过了部队的能力,那么就会变得十分有害。于是在42年夏季的作
战中,苏军再一次遭受惨败,德军的攻势直到斯大林格勒才被阻止。1942年对于苏军来说
,是即充满了灾难也充满了希望的一年,在战争开始后头一次,苏军开始有能力对军队结
构进行改革,并试图重新采用战前的理论,虽然总的来说,42年的改革并不成功,但这个
势头一旦开始,就再也不会停止了。 

1942年11月起,苏军内部开始有计划的经验总结运动,每一次战役后,由部队作战部长负
责,在参谋长的监督下,每个部队都要解答类似以下的问题:如果是防御战斗,你是如何
部署兵力和武器的?你的预备队的位置在哪里?如果是进攻战役?你是如何进行侦察的?
战前采取了怎样的伪装措施?进攻中你的战斗队形是怎样?如何在战斗中保持通讯畅通?
你是如何和友邻部队保持联系的?你是如何步炮联合作战?如何和空军配合?你采取了怎
样的措施来保证后勤补给的?你是如何在复杂地形中有效使用工兵的?你的措施是否有效
?如果有,为什么?如果无效,为什么?经过战斗,你有什么建议,有什么教训?等等,
等等。通过这个总结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立刻在全军传达。这个运动极大地提高了苏军各级
军官的素质。 

1943年以后,对苏军来说,一切开始走上正轨,在43年,苏联的军事工业最终从战争初期
的打击中恢复了过来,从这一年开始,大量新式武器投入了战场,同时武器装备的质量也
大幅度提高了,同时来自美国的援助也开始大量涌入,自战争开始以来第一次,苏军可以
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装备部队。同时,从这一年开始,苏军从后方派往前线的新兵的训练水
准大为提高,从43年起派往前线的步兵平均受训时间是5个月,炮兵,工兵和装甲兵是10个
月,而飞行员的受训时间高达1年。 

对苏军来说,43年遭遇的最大问题是,他们开始感觉到人员短缺问题,他们再也经不起如
战争初期那样的惨重人员损失了,由于要确保装甲部队和炮兵部队等技术兵种的需要,在
44年后,苏联近卫步兵师和担负重要任务的平均人数为6000-7000人,而一般的步兵师的平
均兵力只有3000-4000人而已。由于在后方补充的步兵数量即不足,即使有也是优先补充近
卫部队,大多数苏军步兵师只能采用这样的办法补充兵力,一旦解放了某个地区后,所有
地方上服役年龄以内的男子一律应征入伍,在沿途解救出来的苏联战俘,在吃几顿饱饭,
休息几个星期后,立刻被补入作战部队,如果那些新兵运气好,那么在参加战斗前,他们
能在前线后方教导队中接受短期突击训练,但如果战况紧急,他们就会被立刻派往战场!
这导致苏联步兵的质量大为下降了。于是苏联在44年后越来越倚仗他们的装甲兵和炮兵,
从44年后,苏军以前在火力不足的情况下,经常采用的大规模步兵攻击,几乎不再出现于
战场。而苏军最高统帅部和各个方面军在策划进攻时,已经能有效地依据部队的能力来制
定作战计划,他们懂得了只有当部队在作战中能生存下来,才能取得胜利,于是在这个阶
段苏军的作战计划宁可采取比较保守的计划,只有在完成当前的任务时,才会试图继续扩
大战果,而一旦发现德军的抵抗过于强大时,他们也能掌握何时停止攻势的极权,从而避
免了象以前那样不顾自身的状况,一味要求突破的战法, 这样在44年后,苏军的每次攻势
几乎都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战果。 

苏军所采用的“大纵深”战术到44年,已经完全成熟了,它要求集中兵力于突破口,当突
破一旦形成,立刻投入装甲部队(坦克集团军或骑兵-机械化集群)向敌方防御纵深冲击。为
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突破,苏军总是把大量兵力和武器装备部署在选定的突破口上,在
43-45年的苏军发动的攻势中,苏军所占有的兵力优势远不如德国人事后所宣称的那么大,
通常苏军在人数上只占2:1到3:1的优势,在坦克上占3:1到5:1的优势,并没有超过理
论上进攻者所应有的3:1优势很多。但苏军在却能在突破口上集中起相对于对面德军6:1
-7:1的优势的兵力,为了在突破口增加火力上的优势,苏军一般不在步兵师中装备120毫
米口径以上的大炮,而将这些炮兵部队集中在独立的炮兵师和炮兵军中,这样每个重炮兵
部队有如一个个可以独立运作的“模块”,有利于苏军根据战况将其集中在最重要的地段
,也有利于根据情况变化迅速改变部署。这样我们会看到在发动一次大规模攻势前,在突
破口上苏军占有几乎压倒性的优势,而在战线其他地段,苏军兵力往往和德军相等,甚至
少于德军,为了以尽量少的兵力防守尽量长的防线,苏军在43年底开始在前线部署一种称
为“筑垒地域“的部队,这种部队兵力通常相当于一个加强团或一个师,主要由炮兵和机
枪营组成,它的火力极强而机动性极差,它的任务很简单,就是防守一个很宽的地段,以
释放尽量多的兵力以参加进攻。 

为了在突破口集中兵力,苏军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如何选定突破口?如何通过侦
察以发现德军防线上的弱点?如何向突破口集结兵力有不被敌人发现?一旦集中完成后,
应采取怎样的伪装措施?如何进行欺敌?如何把敌人的注意力从突破口引开?如果象在维
斯图拉-奥得河战役时那样,德国人已经知道了苏军大致进攻时间和突破地点的情况下,如
何通过欺敌,至少将敌人部分的注意力从突破口引开?攻击开始后,步兵如何和炮兵配合
?如何和坦克部队配合?如何和空军配合?等等,等等。到1944年时,苏军已经成了这方
面的大师。 

看苏德两军的攻防战是很有意思的,苏军往往在突破口上集中大量的炮兵,在进攻发起时
对德军防线进行毁灭性的炮击,对此德军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在预料到苏军即将发起进攻
时,将部队撤到第二线,在一线只留下少量兵力,这使得苏军炮弹白白浪费在无人地段,
而当苏联步兵开始前进时,德军迅速回到阵地上。苏军对德军新战术做出的反应有二:首
先苏军在轰击德军一线阵地一段时间后,假装开始火力延伸,同时步兵部队装做发起攻势
的样子,当德军回到阵地时,苏军炮兵便再次猛烈轰击德军阵地。另一个方法是苏军在大
规模进攻前一天,一线各个师每师抽调1-2个营,组成斥候部队,他们在比较短促的炮火准
备下,攻击德军一线阵地中各个主要据点,如德军主力在二线,苏军就能迅速占领德军一
线阵地,然后苏军主力就会跟上,而这些斥候部队继续想前试探进攻,当他们发现前面德
军兵力太强,无法再前进时,那么前面必然是德军的主阵地,早已准备好的苏联炮兵就可
以向那里倾泄炮火了。 

44年,苏军步兵部队的另一个特点是,苏军在重要的突破地段上部署了大量担负支援步兵
任务的独立装甲部队,另外为了提高苏军步兵防坦克能力,在各个步兵师中装备了大量反
坦克炮,这使得苏联步兵部队在突破能力更强,而在德国装甲部队的反击中,生存能力大
为提高。我在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1944年6月23日,苏第11近卫集团军在向Orsha发起进
攻的3个步兵师的队形是这样的,每个师前锋是10辆安装扫雷装置的T-34,后方150米是一
个装备21辆JS-2或KV重坦克的重坦克团,后方150-200米是一个重型工兵营,再后面200米
是一个装备21门JSU-152的自行火炮团,然后才是步兵部队。大家可以想象这个突击集团的
攻击能力! 

一旦突破形成,苏联坦克集团军就会投入突破口,苏联坦克集团军重建于1942年,在1943
年逐渐定形,它一般有2个坦克军和1个机械化军组成。在进攻中一般采取2个坦克军在前,
机械化军在后保护两翼和后方。1944年,苏联坦克集团军的坦克,机械化步兵,工兵,炮
兵反坦克和高射炮部队的比例更加合理了。在这时苏联坦克部队中原来臭名昭著的通讯能
力和机械维护修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在战争开始时,苏军只有在每个坦克连的连长所在
的坦克上才有无线电设备,而且这种设备还很不可靠。1944年初,苏军所用的无线电设备
性能已经大大提高了,并且普及到了坦克排,到1944年下半年,几乎每一辆苏联坦克都装
上了无线电。1943年前,苏军损伤坦克的报废率高达70%,现在随着苏联坦克工艺水准的提
高和机械维护能力的提高,60%以上损伤的坦克能在很短时期内重返战场。这使得苏联坦克
部队的冲力大为提高,1943年,苏联坦克集团军每次进攻一般能突破敌纵深100-150公里,
1944年这个数字上升到300-350公里,到1945年更上升到500-600公里! 

在进攻时,苏坦克集团军的每个军都会组织一个前锋部队,它一般由一个坦克旅,一个自
行火炮团,一个加强营或一个团的机械化步兵,再加上高射炮,反坦克炮,工兵部队组成
,一般是全军实力的三分之一,而且通过对空电台,接受空军的全天掩护。一旦突入敌军
后方,这个前锋部队就会一路横扫敌人的通讯和后勤设施,它的任务是找到敌军防线上的
弱点,为军主力开辟前进的道路。他们将夺占道路枢纽,攻克渡口,如果他们发现对面敌
人太强,就会绕过敌人,另外寻找新的前进道路,担任这些前锋部队的指挥官需要有高度
的主动性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到战争的这个阶段,苏军中已经有了大批这样的军官。这些
前锋部队一般保持在军主力前锋60公里左右,有时当前锋部队遭到德军装甲部队的全面反
击时,它就会就地占领阵地抵抗,由于当时苏联空军占有空中优势,以及苏军部队的火力
和反坦克能力已经大为提高,德军的装甲预备队在1942-43年可以在反击中 消灭苏联坦克
军乃至坦克集团军本身,但在1944年后,德军甚至很难消灭苏军的坦克旅,于是当苏军坦
克军主力赶到时,有时会向被围的苏军前锋部队提供帮助,但更常见的是,迅速组成另一
个前锋部队,然后绕过面前的德军,继续向前突破,把消灭德军的任务留给后方的步兵,
紧跟在坦克集团军后方的苏联步兵也会以手头的装甲部队和自行火炮部队组成他们的前锋
部队,以随时和坦克集团军保持接触,他们的任务是把被坦克集团军切成一块一块的德军
逐个吃掉,同时苏联坦克集团军继续向敌军纵深突破! 

在我这个系列中,我将叙述发生在1944-45年东线的几个典型战役,它们包括 
1冰原血战-齐克赛口袋之战 
2罗马尼亚战役 
3匈牙利战役 
3东普鲁士战役 
4维斯图拉-奥得河之战-第3帝国的末日 
如果通过这个系列,能使大家对发生在50年前的这场惨烈的战争有一个初略的了解的话,
我的努力就没有白费了。 


(本文由Mars提供,如欲转载,请注明作者Mars及摘自装甲战争网站)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124.1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5.970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