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ippen (single形象代表,以信立爱), 信区: Green
标  题: 东线战役(1944-1945)-冰原血战(三)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Thu Jan 30 18:13:59 2003) , 转信

作者:Mars 
   
1月24日上午,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战线上苏军的大炮开始怒吼,这一场炮击持续了几个小
时之久,不过由于当时天气条件不佳,原来计划中的苏联空军的轰炸计划被迫取消,由于
当时苏联空军已经在东部战场取得了制空权,这个变化自然对德国人有利。 

当炮声逐渐平息了下来时,第2乌克兰方面军第4近卫集团军和第53集团军的4个军12个步兵
师,离开了自己的战壕,向德军防线冲去,在这里科涅夫以第53集团军第75军的3个师攻打
德第3装甲师的阵地,集中其余3个军9个步兵师攻击德第389步兵师的防线,攻击的结果让
科涅夫十分震惊,在苏军的反复攻击下,德国第389步兵师犹如海中的巨石一样,屹立不动
!直到24日夜晚,苏第53集团军最右翼的26步兵军和第4近卫集团军最左翼 的第21近卫步
兵军只前进了约2公里,其它地段苏军几乎没能前进一步!第389师的防线虽然略微向后弯
曲,但总的说,苏军在第一天的攻势中完全没能达成突破。 

24日晚,科涅夫第一次修改了作战计划,由于在第一天未能按计划达成突破,于是他命令
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第20和29坦克军于25日直接投入战斗,这两个军将分别从第26步兵军
和第21近卫步兵军之间一个宽4公里的地段上进入战斗。同一天,德第8集团军也开始调整
部署,第11和14装甲师开始向苏军突破方向移动。 

1月25日,苏军的攻势进入了第二天,在一整天中,德第389步兵师遭到苏军几乎不停顿的
攻击,但几乎每次攻击都被389师击退,一直到傍晚,苏第20和29坦克军终于在第389师的
防线上突穿了2个小口子,于是这两个坦克军开始自这两个口子强行突破,在这个过程中,
苏军遭到德军从两翼发出的密集火力射击,损失惨重。同一天,德第11和14装甲师仍在苏
军突破口南部集结,而在北方的第8集团军第11军第57步兵师接到命令准备南运动,以作为
预定于26日发动的德军反击的北方攻击主力。 

1月26日,德第389步兵师的防线终于被撕裂,苏第20和29坦克军全部进入德军后方,但德
第389步兵师仍然死死拖住苏军的步兵,使之无法前进。在战役开始以来,德第389步兵师
以一个师的力量,抵抗苏军2个坦克军和9个步兵师的集中打击,竟能阻止苏军的前进几乎
达3天之久,这个师的战斗力之强让人难以置信。苏军攻击受挫除了是由于德军的顽强抵抗
,另一个原因是当地地形十分恶劣。在双方老兵的回忆中都提及了这点,苏联坦克军官Dm
itriy Loza这样回忆道“这里根本不存在道路,有些地方的泥浆可以深达膝盖,所有的轮
式车辆几乎无法前进,为此部队征用了几乎所有能在当地找到的牛,马,驴等牲畜来拖带
大炮,弹药和给养,我们的坦克也好不了多少,在路上经常有坦克陷入泥潭,动弹不了,
只能靠别的坦克把它拖出来”Loza所在的部队是位于突出部左翼的第6坦克集团军第233坦
克旅,而在突出部右翼的道路情况要比左翼还要恶劣。 

科涅夫在得知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完成了突破,以及步兵尚无法赶上的情况后,他立刻命令
罗特米斯特洛夫将军立刻向德军后方突进,同时由于步兵的滞后,他决定第20和29坦克军
全力向Shpola前进,在攻占了该地后,第29坦克军将单独向南旋转以建立外层包围圈,而
第20坦克军将继续前进和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部队会合,并建立对内包围圈。 

道路情况的恶劣是一个双刃剑,它同时也使得德军用以反击的第11和14装甲师行动十分困
难,直到26日下午,德军的反击才开始了,这场反击以德第11和14装甲师在南,第57和38
9步兵师在北,夹击苏军突破口的两翼,经过激烈的战斗,27日上午苏军的突破口在德军的
猛烈攻击下被关闭,苏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的2个坦克军被切断在德军后方,同时由德第14
装甲师的10辆坦克,一个装甲步兵营和一些突击炮组成的一个德国战斗群成功地和第57步
兵师会合。 

在这个情况下,科涅夫面临了一个选择,他是否应该召回罗特米斯特洛夫?科涅夫最后的
选择是不!他“感觉”到德军的这个反击的力量并不太大,他有把握依靠手头的力量化解
这个危机,于是他再次命令罗特米斯特洛夫:“不要管你的后方和两翼,前进!”然后他
命令他的预备队第18坦克军和第5近卫骑兵军进入战斗。于是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开始了向
德军后方的迅猛前进,由于德军在纵深地带部署的兵力十分薄弱,苏军的前进速度非常快
,28日凌晨,第20坦克军攻克他们第一个目标Shpola,然后继续向"大奖"Zvenigorodka急
进。 

在第2乌克兰方面军的突破口上,苏第18坦克军经过苦战于28日再次打开了突破口,接下来
这个突破口越来越大,德军一切企图封闭它的行动都失败了,在激战中德第14装甲师几乎
损失了所有的坦克(它的那个战斗群被切断)从此它只能担任保卫德军侧翼的任务,而第11
装甲师尚保持了相当的战斗力,仍能在重新集结后,再次投入战场。 

同一天,德第8集团军命令在南部的第320步兵师北移,在苏军突破口以南占领阵地,这是
为德军下次反击,预备一个出发阵地。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在28日最后的一个行动是以第5
近卫骑兵军迅速通过突破口向Shpola前进,这个军将接替第20坦克军担负的建立对内包围
圈的任务。至此,苏第2乌克兰方面军完成了它的突破。

现在我们转过头来看看第1乌克兰方面军的攻势,1月26日苏第40集团军第104步兵军2个步
兵师在第6坦克集团军的支援下,反复攻击德第34步兵师的阵地,但一整天,苏军的进展微
乎其微,全线推进了2-3公里,德军的防线远远没有破裂。在104步兵军的左翼苏第40集团
军的第47步兵军的攻势则比较顺利,在这里苏军以2个步兵师攻击德第198步兵师的防线,
苏军在这里前进了7-8公里,苏军进展最大的是第27集团军的第337和180步兵师,他们攻击
的德第88步兵师的防线过于漫长,苏军因而能突入德军防线约12公里。 

在当天晚上,第6坦克集团军司令克拉夫岑科将军在衡量了整个局势后,向瓦杜丁建议于第
2天将他手头的预备队第233坦克旅投入第47步兵军的地段,如果达成突破,他将会把整个
第6坦克集团军从104步兵军的地段上撤下,投入到第47军的方向上。瓦杜丁立刻批准了这
个建议,并把第47军也划归克拉夫岑科将军指挥。 

27日,第233坦克旅在第47步兵军的地段上投入战斗,其结果是“如快刀切入了奶油”,德
第198步兵师的防线立刻被突破,该旅迅速地和被包围在德军后方的苏军会合,然后向德军
后方迅速推进,于当天晚上占领了苏军第一个目标Lysyanka。同时苏第6坦克集团军的第5
近卫坦克军和第5机械化军开始撤出第104步兵军的地段,向北运动,他们计划在28日通过
第233坦克旅突破造成的缺口。整个苏军坦克部队的行动显得干脆利落。这种敌前机动本来
是德国人的拿手好戏,现在苏联坦克部队也已经能熟练地掌握它了。 

在这个关键时刻,苏军忽然采取了一个奇怪的措施,大家一定记得在苏军发动这次战役的
同时,在其他战线上的苏军奉命继续向当前的德军施加压力,现在某个地段上的苏军遭到
了一个危机,于是第6坦克集团军第5机械化军奉命立刻前往那个地段。这是一个莫名其妙
也可以称得上愚蠢的命令:在苏军主攻方向即将达成突破的关键时刻,几乎一半的坦克部
队竟然被派往别的地段!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第5机械化军抵达那里时,那个危机却已经
过去了,于是第5机械化军又奉命返回原地。就这样在战斗关键时刻的整整3-4天内,第5机
械化军在无所事事的武装大游行!我不知道是谁应该对这个命令负责,可能是瓦杜丁,也
可能是朱可夫,但即使是瓦杜丁发出的命令,如此重大的决定不可能没有经过朱可夫的批
准,我无法知道朱可夫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苏军十分幸运,他们所犯的这个错误被德国人犯的一个更大的错误抵消了,读者一定发现
了自战役开始以来,德国人对苏军进攻所做出的反应都是来自当地的第1装甲集团军和第8
集团军本身,那么德国南方集团军群的预备队在哪里呢?在这场战役中,德国南方集团军
群司令曼斯坦因元帅的反应之迟钝让人难以理解,自24日苏军发动攻势以来,他几乎没有
做出任何反应!笔者曾反复思考过这个问题,我最后觉得这只有一个解释,由于当时苏军
在所有的战线上都在发动规模不一的攻势,在决定投入手中掌握的预备队前,曼斯坦因必
须找到苏军的主攻方向,由于齐克赛地区当时天气和道路情况十分恶劣,曼斯坦因不认为
苏军会把主攻方向放在那里,而苏军最初攻势的受挫更坚定了他的这个看法。 

28日,突出地区德军的形势急转直下,在左翼,第5近卫坦克军进入突破口,第233坦克旅
继续向前突击,28日1100时该旅抵达Zvenigorodka,并和几乎同时到达的第2乌克兰方面军
第5近卫坦克集团军第20坦克军会合,在比计划晚了24小时后,苏军两翼的铁钳在突出部德
军后方合拢了。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曼斯坦因元帅终于觉察出了苏军的企图,于是在28日他做出了向齐克
赛突出部投入手中所有可以调动的预备队的决定:第13和24装甲师将投入到突出部的右翼
,第16,17,第1党卫军“阿道夫 希特勒”装甲师,第1装甲师和贝克独立重装甲团将投入
突出部的左翼,晚了,太晚了! 


(本文由Mars提供,如欲转载,请注明作者Mars及摘自装甲战争网站)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18.8.124.1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55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