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nlz (如来), 信区: Green
标  题: 二战经典战役:菲律宾战役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Wed Jan  7 09:20:05 2004), 站内信件

              菲律宾战役


  (1941~1942)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军于1941年12月~1942年5月在菲律宾群岛实施的登陆战役。

  菲律宾位于西太平洋,北望中国台湾,南临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扼太平洋、
南海和印度洋的交通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国在菲律宾的克拉克和甲米地建有亚洲
最大的空军、海军军事基地,构成日军南进的障碍并威胁日本本土安全。日军企图攻占菲
律宾群岛,夺取美军事基地,控制日本本土与东南亚之间的海上交通线,为进攻荷属东印度
创造条件。日军计划以驻台湾的航空部队实施航空火力突击,消灭美驻菲航空兵主力,夺
取制空权;同时先遣部队在海军支援下在吕宋岛多点登陆并占领机场,航空兵适时前移,
以保障陆军主力在林加延湾登陆并占领马尼拉;在南部占领菲律宾第二大岛棉兰老岛,随
后南北对进占领菲律宾全部岛屿。担任菲律宾进攻作战任务的是日本陆军第14集团军(司令
为本间雅晴中将,辖第16、第48师和第65旅,约5.7万人),负责支援的有海军第3舰队(司令
为高桥伊望中将)、第11航空舰队(司令为冢原二四三中将)和陆军第5飞行集团(司令为小冰
英良中将),共有作战舰艇50余艘、飞机500余架。菲律宾守军为驻菲美军和当地部队。为
加强防御、阻止日军南进,1941年7月美国在菲律宾建立远东美军司令部,由D.麦克阿瑟中
将任司令,同时向菲增加兵力并加紧构筑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的工事。作战开始时,美、菲共有陆军近14万人,其中美军1.9万人、菲军包括民兵共12万人,飞
机277架(其中可作战的142架),海军为1个混合舰队(司令为T.C.哈特上将),作战舰艇40余
艘。

  1941年12月8日,日军出动陆海军航空兵连续轰炸达沃、碧瑶、伊巴、克拉克等处美军
基地和机场,击毁B-17等作战飞机约100架,为登陆作战创造了条件。同日,日军一部攻占
吕宋岛以北的巴坦群岛。10~11日,日军第48师田中支队和菅野支队(共约4000人)分别在
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和维甘登陆并占领机场。12日,第16师木村支队(约2500人)在吕宋岛
南部的黎牙实比登陆,占领机场并进一步扩大战果。自11日起,第5飞行集团逐渐转移到吕
宋岛已占机场,掩护地面部队登陆和发展进攻。17日,美军仅剩的17架B-17轰炸机撤到澳
大利亚。从此,日军完全掌握制海制空权。22日,日军第48师主力在吕宋岛西岸林加延湾
登陆。24日,第16师在吕宋岛东南部拉蒙湾登陆。至此,登陆日军形成南北夹击马尼拉、
围歼美菲军主力的有利态势。26日,吕宋岛守军奉命撤往巴丹半岛预设阵地和科雷希多岛
,准备长期抵抗。日军从南北两面进逼马尼拉,但未能切断美菲军撤向巴丹半岛的退路。
次年1月2日,日军占领马尼拉,并以一部兵力占领甲米地和八打雁。

  日军认为菲律宾作战大局已定,将海军主力和第48师调往荷属东印度,将第5飞行集团
主力调往缅甸,而仅以第14集团军的剩余兵力清剿吕宋岛。1月9日,日军开始进攻巴丹半
岛,遭顽强抗击。美菲军与日军展开激烈的山地战、丛林战和阵地战。交战中,木村支队
被围,前来救援的日军被歼1个营。月底,日军因伤亡严重丧失攻击力,被迫转入防御,战
局一度陷入胶着状态。3月中旬,麦克阿瑟转赴澳大利亚,留守美菲军由J.M.温赖特少将指
挥。日军得到第4师增援后实力增强,并以航空兵和炮兵轰击美菲军阵地。4月3日,日军以
第4师、第65旅为主力对巴丹半岛再次发起进攻。双方在丛林中展开殊死战斗。美菲军既无
援兵又缺补给,在日军猛烈攻击下,巴丹半岛守军7.5万人(其中美军9300人)于4月9日投降
。10日起,美菲军战俘被押往邦板牙省的圣费尔南多,途中数千人死于饥饿、疾病或被杀害
,史称"巴丹死亡行军"。同日,日军占领米沙鄢群岛等战略要地。日军攻占巴丹半岛后,
对科雷希多岛连续实施炮击和轰炸。5月2日,日军对该岛实施火力准备,5日在炮火掩护下
分左右两路登陆,对岛上要塞发起攻击。1.5万名美菲军依托坑道工事抗击,并组织敢死队
展开白刃战。6日,日军后续部队投入战斗,温赖特率美菲军余部投降。7日,日军占领该岛。10日,驻棉兰老岛和北吕宋山区的美军投降。18日,驻班乃
岛美军停止抵抗。至此,日军控制菲律宾全境。

  此役,日军死伤约1.4万人,损失飞机80余架、舰船4艘;击毁美菲军飞机250余架、各型
作战舰艇8艘、商船26艘(美军资料为驱逐舰1艘、潜艇2艘、其他舰船2艘)。日军先发制人
,实施航空火力突击,夺取制海制空权;陆海军协同作战,多点登陆,迅速夺取敌基地和机
场;航空兵迅速前移,配合陆军地面行动;以及陆军先北后南、南北夹击的岛屿进攻行动等
,为达成战役目的提供了保证。

  (1944~1945)

    太平洋战争期间,美军于1944年10月~1945年7月在菲律宾群岛对日军实施的进攻战役


    1944年夏美军占领马里亚纳和新几内亚后,决定首先夺取莱特岛,尔后占领整个菲律
宾,以切断日本本土与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和缅甸的海上交通线,建立进军日本本
土的海空基地。日军大本营为固守这一战略基地,决定实施"捷1号"作战,与美军决一死战
。为此,日军在菲律宾成立陆军第14方面军,由山下奉文上将出任司令,下辖第35集团军
(司令为铃木宗作中将)等部队,计8个步兵师、1个坦克师、4个独立混成旅,共35万余人;
日本联合舰队(总司令为丰田副武海军上将)的第3、第2、第5舰队(航空母舰4艘、战列舰9
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35艘、潜艇17艘)和陆军第4航空军及海军航空兵提供支援。美军
由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D.麦克阿瑟上将统一指挥,参战兵力为陆军第6集团军(司令为W.
克鲁格中将,辖2个军)、第8集团军一部及特种兵部队共28万余人,由海军第3、第7舰队(司
令分别为W.F.哈尔西海军上将和T.C.金凯德海军中将,共有航空母舰35艘、战列舰12艘、
巡洋舰26艘、驱逐舰144艘、潜艇29艘、登陆舰和运输舰650艘)和陆军第5、第13航空队及
澳大利亚航空队提供支援,共有飞机约2500架。

    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美军航空兵连续空袭菲律宾、台湾和冲绳等地,炸毁大量日机,
夺得制空权。10月10~15日,美军先后从马努斯岛和荷兰迪亚(今查亚普拉)出发,17~18日
夺取莱特湾口3个小岛。20日,美军以第10、第24军各两个师组成北部和南部突击集团,分
别在莱特岛东岸的塔克洛班和杜拉格登陆,向守岛日军(第35集团军第16师及勤务部队,约
2万人)发起进攻。日军集中飞机几百架攻击美军登陆舰船,但收效不大。美军当日上陆逾
10万人,占领宽20公里、纵深18公里的登陆场,随后将日军分割于卡里加拉、布拉文等地
区。日军实施"捷1号"作战,调集陆海空兵力与美军决战。10月23~26日,双方海军在莱特
湾附近海域进行大规模海战,美军以较小代价取得重大胜利(见莱特湾海战)。10月底起,
日军第1、第26师和第68旅等部增援莱特,至12月初岛上兵力达7.5万余人,并有舰艇79艘和
飞机几百架配合作战。此时,美军已上陆2个军共17.4万余人,并有约700艘舰艇和4700架飞
机负责输送和掩护。日军在纵深顽强抵抗,并使用特攻飞机和特攻艇攻击美军舰船,战局
一度出现胶着状态。12月7日,美军第7师从西海岸奥尔莫克湾登陆,在海空军配合下东西
夹击,终于突破日军防线。25日,守岛日军大部被歼,结束有组织的抵抗。
美军占领莱特岛后,山下奉文将驻吕宋岛日军28.7万人编成3个集团,分别驻守北部和中南部
山区,企图以持久防御牵制和消耗美军。美军为取得进攻吕宋岛的前进基地,于12月15日
占领民都洛岛。1945年1月9日,美第6集团军约20万人在海空军支援下从吕宋岛西岸的林加
延湾登陆,尔后一路(第1军为主)向北吕宋进攻,另一路(第14军为主)向马尼拉方向推进。
为加快进攻速度,美军在向林加延湾增兵的同时,以第8集团军部分兵力分别在苏比克湾西
北的圣安东尼奥和马尼拉湾以南的纳苏格布登陆。各部队同时向马尼拉进逼,经1个月巷战
于3月3日攻占该市。随后,美军发展进攻,将残余日军压缩在吕宋北部、克拉克以西和马
尼拉以东山区。在美军包围下,日军供应断绝,疾病流行,大批减员(见吕宋岛战役)。与此
同时,美第8集团军还先后夺取菲律宾南部的巴拉望、棉兰老、班乃、内格罗斯等岛屿。至
7月上旬,菲律宾群岛的大规模战斗行动结束。

    此役, 日军被歼45万人, 损失舰艇68艘、飞机约7000架 (其中特攻飞机700余架);美
军伤亡6.2万余 人,损失大型舰只21艘、飞机900余架。美军凭借海空优势,采取集中兵力
、中间突破战术给日军以毁灭性打击,切断日本掠夺南洋战略物资的海上运输线,为盟军
进攻日本本土创造了条件。



--
http://lz.gs.edu.cn/~hnlz/backup/183.gif
http://nyxgb.hit.edu.cn/luntan/uploadface/v2.gif

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的伴侣,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如此而已。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 [FROM: 61.186.44.164]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333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