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pzq (关宁铁骑), 信区: Green
标  题: 勿忘珍珠港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4月22日09:38:39 星期天), 转信

勿忘珍珠港
作者:BLAKE CLARK
一位美国记者报道那个星期日清晨,炸弹降落夏威夷瓦胡岛的实况。
 我曾身历其境目睹美国最重要战役的可怕情景和光荣事迹。一切都在一个宁静和晴朗的
星期日清晨,在全世界最平静的地方发生。开头是一阵隆隆巨响,我猜那一定是海岸炮
兵在演习,接着广播电台就宣布:“请诸位保持镇静。瓦胡岛受到攻击。这不是演习。
来袭的飞机机翼上,见到有太阳标帜。”
卡涅欧赫海军水上飞机基地指挥官亲身遇到的事故,实在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偷袭。当时
,他正在进早餐喝咖啡,听到飞机声音,从窗于望出去,看到每队三架飞机的三个编队
低空飞过,右转进入湾口。
“这些笨蛋明知严格规定不准右转!”指挥官一面叫,一面跳起来。第一声警号是他从
高坡向行政大厦疾驶时,汽车轮胎所发出的尖响声。芥黄色的飞机一架跟一架低空飞行
,距离停泊湾内的水上飞机不及十六公尺。一百公尺外,有两艘满载年轻水兵的船只,
对驶而过。他们是那些水上飞机的换班人员。日本人开火了。机枪弹在海面上射起的长
串水花,一路奔向这两艘船只和停泊在海上的飞机,飞机立即著火。能逃生的士兵寥寥
无几。
在水上飞机停机区的码头上,枪炮手冲前从 燃烧的飞机里抢出机枪,架设起来。密集的
枪火集中射击来犯飞机。扫射攻击继续进行十五至二十分锺,日机不断飞上飞下,一次
又一次越过停机区的飞机。
 稍後炮火暂告沉寂时,地上的人员把所有可用的车辆,开到机场,左右交错地停在机场
上。如果敌机企图降落,就会撞毁在这些车子上。文职人员协助救火,用推土机把焚毁
的飞机推离飞机库。
 坐在惠勒机场军官俱乐部里的乔治.韦尔奇中尉和肯.泰莱中尉,看到俯冲轰炸机在弹
药库上空作低空投弹。他们赶快跑出去,跳上汽车,以一百六十公里的时速向他们的飞
机疾驶。他们没时间停下来察看敌机的大小或架数,毅然升空作战,一直冲向巴伯斯角
上空至少有十二架日本飞机的一个中队。直到他们不得不降落加油时,他们共击落三架
日机。
韦尔奇的三挺机枪中有一挺因过热卡了膛,泰莱的胳臂和大腿都受了伤。韦尔奇的机枪
还未冷却,泰莱也还未接受急救,第二批十五架日本飞机又呼啸而至。由於泰莱负伤,
人们劝他不可再升空,但是他和韦尔奇立即起飞迎敌。
日本机群不久就飞到泰莱飞机尾部。韦尔奇则在日机尾後机枪齐发,直射对泰莱最危险
的那架日机。敌机中弹起火坠毁,泰莱逃过大难。韦尔奇转向海上尾追另一架日机,就
在海岸外八公里的地方追上它,一阵扫射使机上两名日军葬身海底。
他们这两架战斗机并非孤军奋战。一位资深的陆军航空兵军官桑德斯中尉,率领四架飞
机升空,穿过一千八百余公尺高的云层。他看到一队六架日机正轰炸一处飞机场,于是
下令进击。日机看到他们,仓卒逃走。四架美机迅速掩至;桑德斯对领队机开火。日机
冒出浓烟,摇摇晃晃地坠落海中。
詹姆斯.斯特林中尉紧追一架敌机。另一架日机则跟在他尾后。这时桑德斯逼近,但是
日机已向斯特林的飞机开火,飞机马上着火燃烧。斯特林继续射击前面的日机,两架飞
机一齐向下俯冲,日机在前,斯特林仍不停向它射击;另一架日机跟在斯特林後面,而
桑德斯也一路追来。飞机都向下冲,马达全速开动发出吼声。四机之中只有桑德斯安全
飞出战团。
希卡姆机场上空,日机在第一次袭击中先攻击飞机库前面的飞机。在最具破坏力的第二
次袭击中,两排高空轰炸机向机场地面上建筑最稠密的部分投下重磅的爆破弹。炸弹落
下后好像足足一分钟毫无动静。随後,食堂(大小足能容下六个篮球场)、卫兵室、消
防站、大军营和一座大机库,似乎原封不动地整个从地面飞起,悬在空中,再跌回地面
,摔得粉碎。
 受创最重的战列舰[亚利桑那]号的炮塔里面,困住二十名炮手。一股热风把他们包围,
他们的耳鼓膜感受到一股压力;令人作呕的气味和烟雾使他们窒息。炮塔里一片混乱和
惊惶,但是一声“别吵”的命令下来,大家都不发一言。一名水兵拿出一支手电筒,他
们在浓烟中寻路到达扶梯口,费了很长时间,才把舱口打开,但大家都在浓姻中镇静等
待。
 战舰舰首部分一片火海,损毁不堪。甲板上死尸堆积。人们从火海里逃出,跌倒甲板上
,从舷侧跳入海中。日机低飞扫射逃生的舰员。在一片混乱中,人们听到镇定人心的讲
话声。
“不要紧张,不要乱动,离开这里到福特岛去。”这是位未遇难的高级军官。他冲进火
焰。许多随他逃出火海的人,都烧到重伤,仅能勉强站立。他们颠踬而行,凄惨无助,
但是没有一个人张皇失措。
 这位军官迅速而镇静地指挥著,不躲避日机不停的扫射。如果不是这位军官临危不乱,
许多受伤的和若干未受伤的舰员都难逃出这艘已成火海的巨舰。他的镇定使人们勇气倍
增,忘掉自身危险,转而援助他人逃生。直到最後一艘船装满受伤者离开後,那位军官
才跳到海里,游向岸边去。
 那个星期日我们在檀香山领悟到,在战时士兵与平民实在没有多大分别。轰炸开始後不
久,夏威夷医药协会总会便接到电话,电话里仅说:“珍珠港!救护车!看上帝分上!
快!快!”二十分钟内,医生和志愿工作人员已把各类型的运货车百余辆,装上担架,
直奔现场。
 汽车大队的妇女驾驶每辆可用的汽车,搭载兵员驰往珍珠港。三线公路上的情况真是一
言难尽。陆军卡车、官方及非官方应变车、救护车、红十字会车辆,和几百辆载送官兵
去战斗站的计程车,喇叭声响个不停地往返於十公里长的公路上。汽车大队的妇女真是
了不起,工作表现不让须眉。
 受伤的陆军人员被送往翠普勒陆军医院。医官金氏紧急徵召檀香山的医生参加外科医疗
队。天下真有这么巧的事,正当这时间,约五十名檀香山医生正在听纽约的约翰.穆尔
黑德博士讲演战时外科手术。听讲人立则一齐赶往翠普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as.hit.edu.cn]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1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