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att (lolo), 信区: Green
标  题: 吉尔伯特群岛战役——战略进攻的揭幕战二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13日18:18:38 星期五), 站内信件

(二)
吉尔伯特群岛位于东经173度至175度,马绍尔群岛东南、所罗门群岛东北,横跨赤道,
正处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中间。是由十六个珊瑚岛礁组成,陆地总面积约43
0平方公里,这些岛礁土壤贫瘠,加上雨水和海水的冲刷,几乎没有什么植被。但珊瑚砂
质的地质,地形平坦,几乎每个岛屿都适宜建设机场。据战前最后一次人口统计,吉尔
伯特群岛有土著人2.6万,白人和华人约100人,人口密度是太平洋各群岛之最。
吉尔伯特群岛原为英国殖民地,1941年12月,日军占领了该群岛的主要岛屿,并在塔拉
瓦岛修建机场,在马金岛建立了水上飞机基地。起先日军对于吉尔伯特群岛并不重视,
守备部队也不多,美军1942年8月曾以潜艇运送一支小分队袭击马金岛,才引起日军警觉
,随即开始向该群岛调集人员和物资,大力修建机场和防御工事。1943年7月,日军第4
舰队第3巡防区司令柴崎惠次少将受命上岛,负责统一指挥该群岛防务。柴崎以塔拉瓦岛
和马金岛为重点组织防御,他一面加紧构筑防御工事,一面加强对部队的作战训练,使
守备部队的抗登陆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在塔拉瓦岛,守备部队包括工程兵部队共约4600人,其中主力是松尾敬公大佐的第6横须
贺陆战队和管井武男中佐的第7佐世保陆战队,是日本海军陆战队的精锐部队,战斗力很
强。配备203毫米火炮4门、140毫米火炮9门、81毫米火炮6门、127毫米高射炮4门、75毫
米高射炮8门、75毫米山炮12门、坦克14辆。柴崎考虑到由于岛屿面积狭小,所以采取滩
头防御,在海滩上布置了混凝土三角锥障碍物、带刺铁丝网和木制栅栏,防御工事用椰
子树木和珊瑚砂覆盖,有的则用混凝土和钢板加固。所有火炮掩体均用钢板和厚珊瑚砂
石覆盖,只有以406毫米重炮发射延时引信炮弹直接命中才能摧毁。全岛工事经过长达十
五个月的施工,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其坚固程度完全可以用铜墙铁壁来形容。柴崎
因此夸口,就是用一百万人花一百年也攻不下塔拉瓦。
马金岛的防御相对比较薄弱,包括工程兵部队和航空基地勤务人员,总共约690人,其中
受过正规战斗训练的很少,仅240余人,配备81毫米火炮6门、75毫米高射炮3门、37毫米
野炮6门。
日军在阿贝马马岛刚开始设防,在美军发动进攻时,只有海军观通站,守备兵力仅25人

尽管日军地面防御工事完备,但海空力量几乎没有。整个群岛没有一艘军舰,航空兵只
有一架战斗机和四架水上飞机,其中唯一的“零式”战斗机,也因缺乏零部件而无法起
飞。
美军参战部队是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指挥的第5舰队,投入作战的各种舰船约230艘,其
中航母11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58艘、大型登陆舰船50
余艘。作战飞机约1300架,其中舰载机920架,岸基飞机中B-24“解放者”重轰炸机约1
00架。
1943年8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将海军陆战队第2师和陆军步兵第27师调归第5舰队,准
备用于吉尔伯特群岛登陆作战。还将两个海军陆战队守备营和一个陆军守备营共7600人
调归第5舰队,准备担负被攻占岛屿的守备任务。上述地面作战部队编为第5两栖军,由
霍兰.史密斯少将任军长,分别集结于夏威夷、新西兰、萨摩亚和埃利斯等地备战。
参战部队由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统一指挥,编为四个特混编队:
第50特混编队,即快速航母编队,由查尔斯.鲍纳斯海军少将指挥,负责压制日军在马绍
尔群岛、特鲁克、瑙鲁等地日军机场,以保障吉尔伯特群岛登陆的顺利实施,并随时准
备迎击来袭的日军舰队。该编队下辖四个航母大队,共计11艘航母、5艘战列舰、6艘巡
洋舰和21艘驱逐舰,659架舰载机。
第52特混编队,即北部登陆编队,担负在马金岛的登陆,由第5两栖部队司令凯利.特纳
海军少将指挥,下辖运输舰大队、登陆舰大队、舰炮火力支援大队和航空火力支援大队
。其中运输舰大队由6艘运输舰、1艘船坞登陆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登陆舰大队由3艘坦
克登陆舰和1艘驱逐舰组成,负责运送履带登陆车等小型登陆工具;舰炮火力支援大队由
4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负责为登陆部队提供舰炮火力支援;航空火力
支援大队由3艘护航航母(载有48架战斗机和36架鱼雷机)、4艘驱逐舰和1艘扫雷舰组成
,负责为登陆部队提供直接航空火力支援。地面作战部队是步兵第27师的第165团和第1
05团的一个营,共6400人,由27师师长拉尔夫.史密斯指挥。
第53特混编队,即南部登陆编队,担负在塔拉瓦岛的登陆,由第5两栖部队副司令希尔海
军准将指挥,下辖运输舰大队、登陆舰大队、舰炮火力支援大队、航空火力支援大队和
扫雷舰大队。运输舰大队由16艘运输舰、1艘船坞登陆舰和7艘驱逐舰组成;登陆舰大队
由3艘坦克登陆舰和1艘驱逐舰组成;舰炮火力支援大队由3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9艘驱
逐舰组成;航空火力支援大队由5艘护航航母(载有80架战斗机、27架鱼雷机和27架轰炸
机)和5艘驱逐舰组成;扫雷舰大队只有2艘扫雷舰,负责清扫登陆海域的水雷。地面作
战部队是海军陆战队第2师,约1.8万人,由陆战2师师长朱利安.史密斯少将指挥。
第57特混编队,即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和陆军第7航空队各一部所组成的岸基
航空兵,由胡佛海军少将指挥,共350余架飞机,分别配置在富纳富提、努库费陶、坎顿
、贝克等地,负责侦察、轰炸吉尔伯特群岛,并为登陆部队的海上航渡提供空中掩护。

美军考虑到数百艘舰船在远离基地的海上将持续作战数周,后勤保障工作极其困难和复
杂。为此美国海军专门成立了为作战舰队服务的勤务船队,作为浮动的补给基地,由卡
尔霍恩海军中将指挥,至1943年11月,这支船队已拥有包括油船、供应舰、修理船、拖
船、浮动船坞等各种辅助船只约20余艘,后来随着战役发展而船只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
加,并配备一定的护卫舰、反潜舰和扫雷舰担任警戒。其使命就是随着战线的不断推移
,将后勤系统向前推,使得各种作战舰艇能够在靠近作战海域的地区得到急需的补给和
修理维护。
早从1943年夏季起,美军就已经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先通过原先在吉尔伯特群岛居
住过的英国人,了解水文、潮汐、地形等情况。从珍珠港出发的“舡鱼”号潜艇于9月2
5日到达吉尔伯特群岛,利用在潜望镜上安装的照相机对塔拉瓦岛、马金岛和阿贝马马岛
进行了照相侦察,将三个岛屿的海岸线完整拍摄下来。并实地勘察了接近岛屿的航道,
修正了旧海图上的不正确之处。通过航空侦察,发现日军塔拉瓦岛的防御重点都在堡礁
外侧,决定舰队直接驶入礁湖,从堡礁内侧登陆。但最大的困难是塔拉瓦岛上无规则的
潮汐和遍地的珊瑚,由于登陆艇只能在大潮时靠岸,而直到1944年春季,大潮都在夜间
或黄昏,夜间登陆无法得到舰炮和飞机的支援,黄昏登陆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夜幕降临
前巩固滩头。可如果等到1944年春季,日军的防御将更加坚固,那样美军的伤亡也会更
大,所以尼米兹经海军作战部长批准最后决定在11月19日登陆,后推迟到20日早晨的小
潮时刻登陆,由于美军不知道小潮高峰的确切时间,便将登陆时间定在8时30分。
尽管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所罗门群岛得到了很多实战经验,但像塔拉瓦岛这样复杂
的水文条件和坚固设防的岛屿,还是第一次。美军在装备和训练等诸方面都存在极大缺
陷。装备上,没有登陆战专用的指挥舰,只能用旧战列舰凑数,例如南部登陆编队司令
希尔的旗舰“马里兰”号战列舰,曾在1941年12月8日的偷袭珍珠港中遭到重创,虽然已
经修复,但舱室太小,容纳不下编队司令部全体人员,而且通信设备非常脆弱,战列舰
的406毫米主炮齐射所产生的震动和压力,就会使其失灵。登陆作战时能越过珊瑚,将人
员物资送上岸的装备就是履带登陆车,也就是LVT两栖车,其中LVT-1两栖车数量少,装
甲薄,速度慢,又没有武备。而LVT-2两栖车性能虽比LVT-1有提高,但数量更少,驾驶
员也没有完全掌握操纵技术。单兵使用的肩负式电台,体积大,又不防水,难以适应艰
巨的登陆战斗。登陆艇也没安装火箭炮,无法在登陆艇突击抢滩时提供不间断的随伴火
力支援。
训练上,海军没有进行过舰炮摧毁点状目标精确射击训练;舰载机飞行员只进行过攻击
军舰训练,缺乏对地攻击训练;地面作战部队中的陆战2师虽然在瓜岛战役中表现不凡,
但在新西兰长达七个月的休整中,主要进行的是丛林战训练,没有进行过岛屿两栖登陆
训练;陆军的步兵27师更是着重于陆军的常规训练,没有与海军陆战队的战术相融合。
而且参战部队集结地区,北起夏威夷,南到新西兰,距离遥远,没有举行过全程协同演
练,无论地面部队中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还是陆、海、空军三军的协同都不够默契。
上述这些缺陷,就埋下了美军在塔拉瓦岛伤亡惨重的隐患。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122]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3.192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