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glees (针叶林), 信区: Green
标  题: 海狼——大西洋反潜战(7)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4月04日23:06:40 星期四), 站内信件

(十)1942年7月至1942年12月
尽管英军在护航军舰和反潜飞机上装备了新型ASV雷达,但要发现并精确定位
夜间水面状态的潜艇,还是很困难的,特别是这种雷达具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
是雷达在距离目标1.2千米时会自动关机,因为在这样近的距离上雷达波束反射回
来,其强烈的脉冲波束将会把灵敏的接受机烧毁,所以雷达实际上在近距离根本无
法使用,当然也就无法确定潜艇的准确位置。英军海岸防空司令部行政军官汉弗莱
?利少校,他早在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多次驾驶飞机执行反潜巡逻任务,得知这一情
况后,就向海岸防空司令鲍希尔上将建议在反潜飞机上安装探照灯。
这一设想说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在鲍希尔上将的大力支持下,利少校选
择地面防空部队所使用的标准制式直径90厘米的大型探照灯,但这种探照灯体积大
,耗电大,使用时还散发大量的热量。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利少校进行了大量工作
,在飞机上加装90千瓦的发电机以提供电力,设计了液压系统来进行操纵,在其他
科学家的帮助下散热问题也得到了圆满解决。这种新型机载探照灯被命名为利式探
照灯,或称利光探照灯,首先安装在惠灵顿式轰炸机上。
1941年5月,利少校亲自操纵探照灯,与机载雷达配合进行搜索潜艇实验,取
得了巨大成功。接着利少校又进行了改进,以蓄电池取代了笨重的发电机,使整个
系统重量减少到300千克,完全可以在实战中灵活使用。
1942年5月英国空军第一七二中队在首批5架飞机上装备利式探照灯,飞行员也
随之开始进行雷达与探照灯配合使用的训练。
1942年6月4日凌晨,装备利式探照灯的英军飞机在比斯开湾西南海域发现了意
大利海军的“卢吉托拉利”号潜艇,意大利潜艇根本没有想到英军飞机会装备探照
灯,还以为是德军飞机,竟然发射识别照明弹表示身份,英机立即确定了潜艇位置
,用深弹和机关炮进行了攻击,将其击成重伤。
7月4日,在美国沿海取得了辉煌战绩的德军U—502号潜艇返航途中成为第一艘
被利式探照灯发现并被击沉的德军潜艇。
7月12日,德军U—159号被利式探照灯发现,遭到重创。
除此之外,被利式探照灯和雷达发现,并遭到攻击的还有U—165号、U—578、
U—705和U—751号。
6月和7月,装备利式探照灯的英军反潜飞机在比斯开湾共发现德军潜艇11次,
攻击6次,击沉1艘潜艇。给德军潜艇部队以巨大的心理打击,以往德军潜艇在夜间
以水面状态自由通过比斯开湾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德军潜艇部队的官兵满怀恐
惧地将利式探照灯称为“地狱之光”!邓尼兹认为夜间装备探照灯和雷达的飞机对
潜艇威胁已经大于白天的危险,因此下令潜艇必须在白昼上浮充电。这样一来,利
式探照灯终于结束了英军在黑暗中的苦斗,迫使德军潜艇在白天上浮,为反潜飞机
创造了战机。——8月英军发现德军潜艇34次,9月发现37次,共击沉3艘潜艇。而
在8月以前,一次都没有发现。
雷达装备在飞机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能给潜艇造成严重威胁,直至利
式探照灯研制成功,并与雷达协同使用后,才给德军潜艇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鉴于英军雷达的巨大威胁,邓尼兹召集了很多科学家研制雷达接受装置,终于
研制成功被称为ECM的反探测装置,能够接受到英军机载雷达在48千米之外发射的
雷达波,比雷达发现潜艇的有效距离远两倍。由于德国军事工业已经处于高饱和状
态,实在无力承担此项装置的生产,该装置便由法国的梅托克斯公司和格朗丹公司
生产的,又被称为梅托克斯装置。而潜艇部队官兵因为其接受天线是十字架形,便
形象地将之叫作“比斯开湾十字架”。自从部分德军潜艇从8月起开始装备该装置
后,就为没有该装置的潜艇护航,直至10月德军潜艇在比斯开湾航行时便再没损失
1艘。因为德军潜艇只要一接受到英军飞机的雷达信号后,反探测装置就会发出嗡
嗡的报警声,潜艇就能立即下潜,完全可以在英军飞机到来前下潜到安全深度,躲
避攻击。至年底,所有潜艇均装备了该装置,使德军潜艇再次获得了夜间通过比斯
开湾的自由。
随着战争的继续,双方的比拼不但是在武器装备方面,而且在战略战术上也日
趋激烈。
英国自1942年初起,根据德国潜艇的主攻方向转到美国沿海的变化,开始调整
船队航线,主要沿北海峡到纽芬兰的大圆圈航线航行,因为大圆圈航线距离较短,
可以节约航行时间,也就减少了遭遇潜艇攻击的危险。
7月19日,邓尼兹见美国海岸逐渐建立起护航体系,再要以较小代价取得较大
战果的目标难以实现,便果断改变战术,将潜艇作战的重点再次转移回北大西洋,
并制定了大西洋作战计划,首先从德国和法国基地出发的潜艇,前往大西洋东部海
域,在盟军驻爱尔兰和冰岛岸基反潜飞机作战半径以外海域,沿着护航运输船队可
能的航线游弋,如果发现西行的船队,就一路跟踪追击直至百慕大以东北海域,然
后接受补给潜艇的补给,再在纽芬兰沿海形成新的巡逻线,截击东行的船队,当燃
料和鱼雷消耗完以后,返回法国补充和休整。邓尼兹不同意德国海军总司令雷德尔
只有满载物资的东行船队才是值得攻击的观点,认为西行的空载船队也同样应予攻
击。其次邓尼兹发现英国船队沿大圆圈航线航行后,就把开往美国和从挪威返回法
国正好途经该海域的潜艇集中起来,沿大圆圈航线搜索同盟国船队,如果发现船队
就予以攻击,如果没有发现就继续开往美国或返回法国。
7月上旬,邓尼兹前往东普鲁士的洛明丁堡空军司令部,晋见空军总司令戈林
元帅。由于1941年1月邓尼兹为了得到空中侦察,曾通过最高参谋部获得了一个大
队的远程侦察机,引起了戈林的不满,此次邓尼兹为了能使潜艇部队得到必要的空
中掩护,克制住自己的愤恨,向戈林递交了一份热情洋溢的申请书,终于如愿以偿
得到了24架战斗机。
7月27日,邓尼兹发表广播,表示尽管潜艇部队取得了辉煌战绩,但正面临着
困难时期,应该把真相告诉正陶醉在潜艇部队所取得的巨大战果中的人民,他预言
随着同盟国技术装备的改进,潜艇将遭受严重损失。——英国海军认为,这番讲话
,预示着邓尼兹将指挥潜艇重返大西洋。
整个7月,德军潜艇战绩是击沉96艘,47.6万吨。
8月开始,德军每月新建成服役的潜艇数量达30艘,这就使得邓尼兹能拥有足
够的潜艇投入大西洋,而且还能派出数量可观的潜艇前往同盟国反潜力量比较薄弱
的海域,如特里尼达以东的加勒比海、弗里敦海域、开普敦海域甚至印度洋的东非
海域。
8月5日,U—593号潜艇在北大西洋发现了从加拿大开往英国的SC—94护航船队
,该船队由36艘运输船组成,加拿大海军的1艘驱逐舰和5艘护卫舰负责护航。根据
U—593号的报告,德军先后调集了16艘潜艇实施围攻,盟军护航军舰拼死掩护;8
月8日,又有英国和波兰各1艘驱逐舰赶来支援;8月9日护航船队还得到了从北爱尔
兰起飞的B—24“解放者”空中掩护。尽管盟军护航兵力多次将德军潜艇逐走,并
击沉U—210和U—379两艘潜艇,击伤2艘潜艇。但船队仍有11艘运输船被击沉,共
计4.9万吨。
8月13日,西大西洋上同盟国两支相向而行的船队WAT—13和TAW—12护航船队
均遭到德军潜艇攻击,共被击沉5艘运输船,共计2万吨。
8月14日,U—653号潜艇在中大西洋发现了从非洲塞拉里昂开往英国的SL—
118护航运输船队,随即召唤其他6艘潜艇赶来,组织集群攻击。在英军岸基航空兵
全力掩护下,德军潜艇多次遭到驱赶。但德军潜艇还是取得了击沉5艘运输船,共
计2.6万吨的战果。
8月中旬,邓尼兹根据吨位战的作战原则,决定向同盟国护航力量薄弱的南非
开普敦海域派出潜艇,他精心挑选了4名具有丰富经验艇长指挥的潜艇,加上1艘补
给潜艇组成代号为“北极熊”的艇群,从法国洛里昂出发。为了使此次破交作战出
其不意,邓尼兹特别指示在到达赤道以南550千米之前,不得攻击任何船只。
8月德军潜艇主要在同盟国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之外的海域(即所谓黑窟)活
动,创下了辉煌战绩,共击沉108艘运输船,计54.4万吨。
9月,德军潜艇数量继续增加,用于大西洋上的潜艇首次达到了创记录的100艘

9月12日,“北极熊”艇群的U—156号在南大西洋阿森松岛东北海域发现了英
国的运输船“莱肯尼亚”号,当时该船除载有900多英国和波兰人,还载有1800名
意大利战俘。U—156号对该船实施了鱼雷攻击,将其击沉。当U—156号救起第一批
幸存者后得知船上载有意军战俘,立即向邓尼兹报告并请示行止。邓尼兹复电继续
进行援救。U—156号一边进行救援,一边发出明码电文,注明了出事地点的具体位
置,以便附近船只救助。
德国政府获悉后,立即要求维希法国从临近的达喀尔派出救援船只。希特勒特
别强调救援工作绝对不能影响“北极熊”艇群的既定使命,根据这一指示,邓尼兹
命令除U—156号外,“北极熊”艇群其余潜艇按计划继续南下,而命令正在弗里敦
以北海域活动的U—506和U—507号及意大利“卡佩利亚”号潜艇前往救助。同盟国
方面,英国也火速从加纳塔科腊迪派出了辅助巡洋舰和运输船各1艘前去救援,驻
扎在阿森松岛的美军第一混合航空中队奉命出动为英军救援船只提供空中掩护,但
美军并不了解德国正在进行救援。
9月15日,德军U—506号和U—507号潜艇陆续到达现场,从U—156号上接受了
部分幸存者,然后向北航行。而U—156号上还有100多幸存者,并在艇后拖带满载
幸存者的救生艇缓缓北行。
9月16日,美军第三四三轰炸机中队的1架B—24“解放者”轰炸机发现了U—
156号潜艇,随即向附近的第一混合航空中队通报。随后第一混合中队出动2架B—
24“解放者”轰炸机,对U—156号潜艇进行了攻击,尽管当时U—156号悬挂着明显
的红十字标志,还是遭到了攻击,并被击伤。U—156被击伤后,便将艇上的幸存者
全部转移到救生艇上,迅速返航。
9月17日,邓尼兹根据U—156号的遭遇,向所有德军潜艇下令:禁止救援被击
沉船只的幸存者。这一命令以后导致了同盟国许多被击沉船只上的船员葬身大海。
这就是所谓的“莱肯尼亚”命令。
9月17日下午,维希法国的1艘巡洋舰、1艘护卫舰和1艘扫雷舰到达预定会合海
域,从U—506和U—507号及救生艇上接受了1041名“莱肯尼亚”号的幸存者。次日
这些法舰又从意大利潜艇“卡佩利亚”号上接受了42名幸存者。“莱肯尼亚”号共
有1083人获救,其中英国和波兰人800余人,1800名意大利战俘仅200余人获救。—
—“莱肯尼亚”号及其乘客的遭遇,在当时曾引起广泛关注和议论,史称“莱肯尼
亚”号事件。
9月中旬起,德军每天同时在北大西洋上活动的潜艇达到了20艘以上,对多支
护航船队进行了攻击,但由于大西洋上突发猛烈的风暴,双方的船只都全力与大自
然搏击,甚至有时双方接近到彼此目视都可以发现的距离内,都只顾与风浪搏斗,
无暇他顾,根本无法进行战斗。恶劣的天气对于护航船队而言,比起潜艇的威胁自
然是两害相比取其轻。
尽管有天公相助,同盟国在9月的船只损失还是达到了98艘,48.5万吨。
1942年下半年,同盟国将大西洋上的航线分为四段:西段即纽约至西经49度;
中段即西经49度至西经22度;冰岛段即冰岛附近海域;东段即西经22度至北海峡。
由于缺乏能为护航军舰提供海上加油的油船,在横渡大西洋过程中,护航军舰要替
换两到三次,以每月四支快速护航船队和两支慢速护航船队计算,共需要二十六个
护航军舰大队,以每个大队3艘驱逐舰和6艘驱潜快艇计算,总共需要78艘驱逐舰和
156艘驱潜快艇。而同盟国造船工业竭尽全力也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加上此时前往
苏联的北极航线和于11月发起的代号“火炬”的北非登陆战役,都需要大量的护航
军舰,这样在大西洋上,护航船队往往因护航军舰数量不足而缺乏必要的保护。而
同一时刻,德军潜艇的数量继续增加,特别是德国海军整体综合实力远远落后于英
国海军,当发现潜艇这一舰种能够非常有效打击对于英国至关重要的海上运输后,
德国更是将潜艇的发展列为军事工业的重中之重,虽然这样可以在最短时间里取得
最大的效果,但这种短视行为更加剧了德国海军的畸形发展,其水面舰艇部队更加
遭到轻视,从而与英国海军的整体差距越来越大。
10月中旬,德军每天能够同时在大西洋作战海域展开的潜艇数量达到创记录的
40艘!这样邓尼兹就可以在盟军岸基航空兵作战半径以外的海域即所谓的“黑窟”
海域东西两侧同时建立起一至两道潜艇巡逻线,如果在两道巡逻线中间发现护航船
队的话,就可以同时投入两个潜艇艇群,一次集中起15甚至20艘潜艇实施集群攻击
,这就给同盟国的海上运输造船了极大的威胁。
10月11日,德军U—258号潜艇发现了由48艘运输船组成的SC—104护航船队,
可惜发出的无线电信号由于受到干扰而只有U—221号接到,因此也只有U—221号于
12日晚对船队实施了攻击,一举击沉了3艘运输船。
13日在U—221的引导下,陆续有5艘潜艇赶来,但在护航军舰的严密保护下无
法接近船队,天黑后U—221乘护航军舰在船队后方驱赶其他潜艇的机会,再次攻击
了船队,又击沉2艘运输船。午夜后,其他3艘潜艇也突破护航军舰的警戒,对船队
进行了攻击,先后击沉了3艘运输船。
14日以后,刚结束对ONS—136护航船队攻击的多艘潜艇也闻讯赶来,但在护航
军舰和“卡塔林那”、“解放者”等反潜飞机的协同反击下,被击沉1艘,击伤3艘
,却一无所获。
几乎就在SC—104船队遭到德军潜艇攻击的同时,ONS—136船队也遭到了攻击
,由于船队遭遇了大风,德军潜艇难以实施接近船队,只攻击了一些掉队的船只,
英军第一二零中队的“解放者”反潜机于12日击沉了U—597号潜艇,这是英军自
1941年下半年装备“解放者”飞机执行反潜任务以来取得的首次战绩,这架飞机的
机长就是英军岸基航空兵部队中传奇式人物布洛克少校,一位杰出的飞行员,他在
驾驶“解放者”之前,曾在“桑德兰”式飞机上执行过2300小时的反潜任务,经验
丰富。在奉调到装备“解放者”的第一二零中队后,对这种性能优异的飞机进行了
仔细研究,以使之发挥出最大的威力。1941年10月至1942年8月,他的机组在反潜
巡逻中多次发现德军潜艇,并实施攻击,取得了击伤潜艇多艘的战果,比起他的很
多战友连一次都没有发现潜艇的记录来,简直是鹤立鸡群的佼佼者。但他没有满足
,反而开始研究为什么多次攻击虽将潜艇击伤,却无法将其干净利落地击沉?经过
分析研究,他改变了以往从潜艇正横垂直方向实施攻击的战术,而是从潜艇首尾方
向实施攻击,这样就可以使投下的深弹完全覆盖整艘潜艇,充分发挥出每颗深弹的
威力,但这对飞行员的飞行技术要求极高,因为只要稍有偏差,深弹就会远离目标
!——10月12日,他驾机发现了1艘德军潜艇,便沿艇尾到艇首方向一口气以最小
间隔投下六颗深弹,全部命中!潜艇的耐压艇壳被炸开数个破口,当即沉没!他在
1941年7月至1942年12月的一年半间,总共发现潜艇23次,攻击16次,击沉2艘击伤
多艘,这一辉煌战绩与同时期其他反潜飞机鲜有斩获相比,更显得特别出众,也使
他成为航空兵反潜的超级王牌。
10月间,多支横渡大西洋的护航船队都遭到了潜艇的疯狂攻击,共有94艘船只
被击沉,损失吨位达61.9万吨。
11月同盟国发起了北非登陆战役,为了保护登陆编队,盟军从大西洋护航船队
中抽调了大批护航军舰,直接导致了船队护航力量的削弱。但邓尼兹接到盟军在北
非登陆的消息后,迅速命令大西洋上所有燃料充足的潜艇都全速前往摩洛哥海域,
先后有9艘潜艇奉命赶到,还有16艘潜艇集结在直布罗陀海峡附近海域,但此时为
时已晚,盟军登陆已经基本成功,这些潜艇只能执行破坏盟军运送后续部队和物资
的任务。总共击沉了包括1艘护航航母在内的11艘舰船,击伤5艘,德军有1艘潜艇
被击沉,7艘被击伤。
尽管11月大西洋上盟军护航力量和德军潜艇力量都被北非战局所分散,但11月
德军潜艇仍取得了击沉运输船119艘,总计72.9万吨的开战以来最高记录。
11月英国还研制成功了机载反潜火箭,这种火箭弹重30千克,采用半穿甲弹头
,攻击时入水角度为13度,能将潜艇水线下方的艇体炸开一个致命缺口,给潜艇造
成巨大创伤。于1943年春起,陆续装备部队,成为德军潜艇官兵谈虎色变的武器,
为此邓尼兹特意下令必须用严格的纪律克服对反潜火箭弹的恐惧。
12月同盟国鉴于11月蒙受的巨大损失,加之北非战局也基本结束,从而能腾出
力量来加强大西洋的护航。而德军也从德国和法国派出了由结束休整潜艇所组成的
新艇群。
12月26日,从英国开往美国的ONS—154护航运输船队被德军U—664号潜艇发现
,该船队编有45艘运输船,由1艘驱逐舰、5艘护卫舰和1艘装备高频测向仪的救生
船担任护航。U—664号所在的艇群共有10艘潜艇,接到发现船队的报告后立即赶来
,而西面的另一艇群9艘潜艇也全速赶来。
从26日晚起,激烈的护航战就爆发了,德军以损失1艘潜艇的代价,击沉了4艘
运输船。
27日夜间,U—225号攻击了船队后,德军潜艇与船队失去了接触。直到18日上
午,U—260号才再次发现船队,迅速引导12艘潜艇赶来攻击。
28日晚,德军潜艇蜂拥而至,实施了连续攻击,接连击沉了8艘运输船。
29日,2艘英军驱逐舰赶来增援,有效驱赶了德军潜艇,只有U—435号实施了
水下鱼雷攻击,击沉了1艘运输船。
30日,U—435号又击沉了1艘运输船后,德军潜艇才停止了对ONS—154船队的
攻击,一些耗尽了鱼雷和燃料的潜艇则与U—117补给潜艇会合,接受海上补给。在
ONS—154船队护航战中,同盟国共有14艘船只被击沉,损失吨位7.5万吨,德军潜
艇无一损失。
12月,同盟国在海上运输中损失60艘运输船,计33万吨。
整个1942年,德军潜艇共击沉同盟国运输船1160艘,总计626.6万吨,是整个
战争期间年度最高战果!占德军潜艇、飞机和水面舰艇击沉运输船总数1664艘的
69.7%,击沉吨位总数779万吨的80.4%!而同盟国全年新建船只总共不过700万吨,
只相当于损失总吨位的89.8%!由于运输船的严重损失,英国全年物资进口量下降
到3400万吨,比1939年的进口量下降了几乎三分之一。英国供运输船使用的燃料储
备极其匮乏,全国库存仅30万吨,还不够三个月的正常消耗。
德军潜艇全年损失87艘,但凭借大量新服役潜艇,潜艇总数不仅没有减少,反
而增加到393艘,其中212艘完成了战斗训练,能够随时出海作战。因此1942年的大
西洋之战,德国毫无疑问是胜利者,但还远远没有到达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


--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
  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
  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伊曼努尔·康德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3.209]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05.53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