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zatt (lolo), 信区: Green
标  题: 莱特湾大海战  萨马岛海战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1年07月13日18:11:55 星期五), 站内信件

萨马岛海战
栗田在1 0 月2 4 日下午曾有过退缩,但在联合舰队司令丰田的严令下又再次向莱特湾
进发。
1 7 :1 5 分,借助夜色的掩护,栗田舰队驶入圣贝纳迪诺海峡,该海峡比苏里高海峡
更加狭窄,水流更湍急,白天航行也有一定困难。栗田既担心军舰在夜暗中发生碰撞或
触礁,又害怕遭到美军潜艇的伏击,所以命令航速降到1 6 节,排成单纵队鱼贯而行,
并加强反潜警戒。
1 7 :5 0 分,放心不下的丰田再次来电,要求栗田即使进入莱特湾的时间比预定的有
所推迟,也必须坚决进行攻击。2 0 :2 0 分,西村来电,通报他将于次日凌晨冲入莱
特湾。栗田计算了自己的航速,回电西村要求他放慢速度,于次日1 1 时和自己同时从
南北两路发起攻击。但这一电报西村没有收到,所以西村于当晚独自发起了攻击。
1 0 月2 5 日凌晨1 时,栗田舰队平安驶出圣贝纳迪诺海峡,将单纵队改为反潜队形,
小心翼翼地以9 5 °航向沿萨马岛北岸航行。4 时,加速到2 0 节并转为1 5 0 °航向
向萨马岛东南驶去。5 :2 0 分前后,相继收到西村舰队全军覆没和志摩舰队撤退的消
息,栗田决心不变,经苏禄安岛以东海域向莱特湾东口冲去。5 :3 0 分,快要日出了
,栗田没有小泽诱敌的消息,为防备美军在天亮后可能的空袭,栗田下令改为防空环形
队形。
6 :4 4 分,日舰“榛名”号发现2 架美机临空,立即开火。一分钟后,“大和”号的
了望哨在晨雾中发现东南方向出现美舰桅杆,不久判明是数艘航空母舰和大批巡洋舰驱
逐舰。要知道航空母舰在战列舰的炮火射程内是不堪一击的,栗田想到苦苦追寻的目标
终于到手,激动不已。他以为这是美国第三舰队的主力第3 8 特混舰队的航空母舰,其
实是美国第七舰队第7 7 特混舰队第4 大队的第3 分队,第4 大队是护航航空母舰部队
,任务是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分为三个分队,第1 分队在迪纳加特岛东南
,第2 分队在苏禄安岛东北,第3 分队在苏禄安岛北偏东。栗田遭遇的只不过是克利夫
顿·斯普拉格少将指挥的第3 分队,兵力编成是6 艘护航航空母舰,驱逐舰3 艘,护卫
舰4 艘。护航航空母舰是由商船改装的,最高时速1 8 节,没有装甲防护,一般载战斗
机1 2至1 8 架,轰炸机1 0至1 2 架,火炮只有1 门1 2 7 毫米大炮和几十门2 0 毫米
高射炮。平时水兵们将其戏称为“番茄罐头”或“吉普航母”。几乎没有对海作战能力
。当斯普拉格在6 :4 5 分接到巡逻飞机发现敌舰队的报告时,还以为飞行员搞错了。
6 :4 8 分,他亲眼看到了日舰的高射炮火和特有的塔式桅杆。他才意识到他的分队面
临着一场怎样艰巨和绝望的战斗,他所有军舰最大口径的火炮是2 9 门1 2 7 毫米炮,
而他的对手口径在2 0 0 毫米以上的火炮就有9 0 门。但他想到在莱特湾里有近百艘已
没有军舰保护的运输舰和登陆舰,毅然决定率领这支弱小的舰队去抵御日军舰队,以尽
可能吸引牵制日军,延缓其对登陆滩头的攻击,尽管这样自己的牺牲显然会来得更快。
于是他一面向金凯德和哈尔西发电求救,一面率领舰队向东南方向全速撤退,这样既可
以组织舰载机迎风起飞,又可以拉大同日舰的距离。
金凯德早就对圣贝纳迪诺海峡放心不下,在4 :1 2 分就发电询问哈尔西是否留下第3
4 特混舰队守卫海峡?但当时战斗紧张,电讯往来极其频繁,哈尔西直到6 :4 8 分才
回电答复第3 4 特混舰队正随他一起。金凯德得知后大为惊讶,还未来得及调整部署,
就收到斯普拉格的求救电,只好立即采取紧急措施,一面命令第7 7 特混舰队的第4 大
队的第1 第2 分队迅速起飞飞机支援,一面命令奥登多夫的炮火支援大队火速赶去守卫
莱特湾,但奥登多夫还要留一部分军舰守卫苏里高海峡,只抽出3 艘战列舰,5 艘巡洋
舰,而且因连日战斗弹药所剩无几,何况距莱特湾有近百海里,已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金凯德对斯普拉格分队的命运几乎不抱任何幻想了。
6 :5 8 分,日舰凭借速度优势,同美舰之间的距离缩短到3 2 0 0 0 米,栗田下令开
火。“大和”号首先开火,其他日舰也随即开炮。栗田在兴奋激动之余,在战术指挥上
出现了严重失误,他本应命令战列舰巡洋舰先用大口径重炮火力掩护驱逐舰实施鱼雷攻
击,再组织舰炮攻击,但他现在的命令,使还处在防空环形队形的日舰一拥而上,各自
追逐攻击美舰,展开了一场杂乱无章的混战,而且队形的混乱使日军的指挥更加困难,
还增加了遭受空袭的危险。日军的炮弹不断在美舰周围爆炸,掀起巨大的水柱。斯普拉
格沉着命令各舰施放烟雾,并全速驶入附近的雨区隐蔽。同时以明码呼救。他指挥舰队
先向南,再转向西南,以便接近莱特湾,尽快得到奥登多夫的援助。紧急起飞的美军飞
机向日舰发起了攻击,由于护航航空母舰的使命同大型航空母舰完全不同,所以飞行员
没有受过攻击军舰的训练,而且也没有装备攻击军舰的穿甲弹,只有杀伤弹、深水炸弹
和少量的鱼雷。当飞行员将杀伤弹和深水炸弹扔到有数十甚至数百毫米厚装甲防护的日
舰上,就像隔靴搔痒,毫无作用。而当这些弹药也用完后,飞行员仍不愿离去,对着日
舰进行俯冲,作出投弹的样子,迫使日舰频频转舵规避,以赢得时间掩护美舰撤离。不
久,第1 第2 分队的飞机也飞来助战,在空袭中“鸟海”号巡洋舰前机舱中弹,伤势严
重,“筑摩”号巡洋舰被鱼雷击中舰尾,尾部下沉,舵机损毁,在海上随风浪漂泊,“
铃谷”号巡洋舰先被水面舰艇击中左舷后部,推进轴被炸坏,加上油舱进水,掉队后又
被轰炸机击中起火,大火引爆了在鱼雷管中的鱼雷,终致沉没。栗田见美机越来越多,
更是相信遇上了哈尔西的航空母舰,紧追不舍。美舰刚驶出雨区,失去雨幕的遮掩,立
即遭到日舰的猛烈射击。“冈比亚湾”号护航航母轮机舱中弹,失去动力,成为日军集
中攻击的目标,连连中弹,多处起火,于9 :0 7 分沉没。“加里宁湾”号护航航母被
击中十三发2 0 3 毫米炮弹,斯拉普格的旗舰“方肖湾”号护航航母被击中四发2 0 3
毫米炮弹,“白平原”号和“基特坎湾”号护航航母也被击伤。只是凭借水兵们奋勇扑
救,都还能坚持航行。护航航母没有受到更大损失的另一原因是日舰也没想到会同没有
装甲防护的军舰交战,所使用的穿甲弹往往刚把美舰的一侧薄薄的舰壳击穿,还来不及
爆炸就从另一侧穿了出去。真可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7 :2 0 分,栗田派出数艘巡洋舰向东南迂回,以抢占上风位置,阻止美舰迎风起飞飞
机,然后兵分三路,从后面及左右追击,企图合围美舰。斯普拉格采取以攻为守的战术
,先派3 艘驱逐舰后又加派3 艘护卫舰进行反击。就像一位驱逐舰的舰长在进攻前激励
部下时所说的:“我们是同绝对优势的敌人作战,不要抱活下来的希望!”这几艘排水
量不足1 0 0 0 吨的小军舰正是以自我牺牲视死如归的精神向日舰冲去。“约翰斯顿”
号一马当先冒着日舰的炮火冲上去,一面施放烟雾掩护后续舰,一面发射十条鱼雷,其
中一条鱼雷击中日军“熊野”号巡洋舰,使其减速退出战斗,然后用1 2 7 毫米主炮同
日舰的4 6 0 毫米3 5 6 毫米重炮对射,该舰7 :3 0 分被日军“金刚”号战列舰的3
5 6 毫米主炮和1 5 2 毫米副炮齐射击中,上层建筑被炸得面目全非,机舱被毁,航速
减为1 7 节,借阵雨掩护,才没被击沉。后来发现日军“矢矧”号巡洋舰和4 艘驱逐舰
正准备对护航航母进行鱼雷攻击,立即冲过去以炮火进行拦阻,一连击中“矢矧”号十
二发炮弹,迫使日舰没有占据有利阵位就提前发射鱼雷,致使发射的鱼雷无一命中。但
“约翰斯顿”号随即遭这几艘日舰的围攻,该舰一直战斗到海水淹没炮口,最后于1 0
:1 0 分沉没,全舰官兵3 2 9 人中包括舰长在内1 8 6 人阵亡。“霍埃尔”号驱逐舰
发射的十条鱼雷无一命中,但该舰的主炮击中了“金刚”号战列舰的舰桥,使其航速减
为2 0 节退出战斗。“霍埃尔”号在日舰的集中攻击下中弹达四十余发,于8 :5 5 分
沉没。“罗伯茨”号护卫舰在战斗中被3 5 6 毫米炮弹击中,船舷被炸开长达十余米的
大破口,火焰和蒸气从破口喷涌而出,后于1 0 :0 5 分倾覆沉没。其他3 艘美舰也都
中弹多发,只因损管得力而未沉没。这次美舰的敢死攻击最大的成效,就是迫使“大和
”号战列舰为躲避鱼雷攻击而向北驶去,远离了战区,从而使栗田失去了同美舰的接触
,无法及时掌握战场态势。
9 :2 4 分,日军巡洋舰已切断美舰退往莱特湾的航道,而且距美舰仅9 0 0 0 米,眼
看美舰的厄运就要到来。奇迹发生了,由于根据日军条令,如遇空袭,各舰可自行机动
规避。在美军的不断空袭下,日军舰队的队形已经非常分散和混乱,栗田于9 :1 1 分
下令整理队形,各舰向“大和”号靠拢。日军巡洋舰接到命令转舵向北,放弃了攻击。
而斯普拉格还沉浸在残酷的战斗中,不敢相信这一情况,直到空中的飞行员一连串的报
告,才确信日军撤退的事实。但此时他的心情就如一个死刑犯在临刑前突然被停止执行
,搞不清楚到底是撤销了死刑还是缓期执行,在官兵们如雷般的欢呼声中,他在航海日
记中写下这样的字句:这无疑是上帝的恩赐。然后率领历经血战而满身伤痕的舰队向莱
特湾退去。
栗田为掌握战场情况,两次派出战列舰上的舰载侦察机起飞,都很快就被美机击落。1
 1 时,栗田将军舰集结起来,继续向莱特湾驶去。这时接到菲律宾基地的日机通报,在

萨马岛东北海域发现美军的航空母舰舰队,其实是误报。栗田考虑到,莱特湾里的运输
船一定接到警报撤离了,即使来不及撤船上所载的物资也已经卸载了四天,所剩无几。
就算击沉了这些船只对登陆也没多大意义,而一旦进入莱特湾的狭窄海域,如果被美军
的增援舰队堵在莱特湾里,就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还不如去攻击美军的航母舰队。所
以于1 2 :2 5 分下令北上,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胜利,尽管小泽,西村,志摩都以自己
的惨重损失为他的成功铺平了道路。这一命令成为莱特湾海战中一个谜。导致栗田作出
这一功亏一篑的命令的原因,战后根据栗田本人的回忆和史学家的分析研究,主要有以
下几条:
一,栗田的状态不佳,出战前,他患有登革热,还未痊愈就率部出征,在1 0 月2 3 日
又因旗舰“爱宕”号被美军潜艇击沉而跳水逃生,这一意外落水又加剧了病情,紧接着
连续三天的激烈战斗,使其体力过度消耗,精神过度紧张,已接近人的极限。在这样的
身体状况下,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二,战术思想错误,日军历来重视攻击敌作
战舰只,轻视攻击后勤船只。所以栗田更愿意去攻击美军的航空母舰舰队,认为这才是
主力舰队的真正使命,而不愿意去攻击运输船。三,日军通信能力,侦察能力都太弱,
使栗田对敌情得不到正确了解,也就无法作出正确判断。例如:小泽诱敌成功的重要电
报,栗田没有收到;栗田要求西村相互配合协同攻击的电报,西村也没收到。这就使栗
田不仅得不到友邻的配合协同,甚至无法利用友邻创造的绝好机会。加上丧失了战区的
制空权,无法通过空中侦察获取必要情报,根本不知道美军的部署和动态。既不知己,
又不知彼,又怎能作出正确决定?四,美军的英勇战斗,尤其是斯普拉格分舰队的殊死
搏斗,和美军之间的来往电讯,以及其他部队的支援,使栗田错误判断为遭遇的是哈尔
西的第3 8 特混舰队中的一支航空母舰舰队,而第3 8 特混舰队的主力就在附近,所以
他不愿深入到莱特湾,以免出现困在湾里任人宰割的局面。五,受战果的影响,由于战
场上施放的烟雾和炮火的硝烟,而美舰也大多起火,日军官兵又习惯于夸大战果,报告
的战果为击沉航空母舰4 艘,巡洋舰2 艘,驱逐舰3 艘,面对如此战绩,栗田已觉得不
虚此行。六,栗田本人的思想,他虽然受过长期的武士道精神的熏陶和培养,担任海军
的高级将领,但在他的思想深处仍有人性的理智,这与捷一号计划的同归于尽的典型的
武士道精神很有抵触。在1 0 月2 4 日下午的后撤已经有所体现,可以说在栗田的潜意
识里对这样的计划是有想法的,一旦有了外界的种种影响,就促使他作出了这一决定。
设想一下,如果是西村指挥的话,一定会坚决地冲入莱特湾。
随着栗田舰队的北撤,戏剧性的萨马岛海战也随之结束。在这场实力相差悬殊的战斗中
,美军被击沉1 艘护航航空母舰,2 艘驱逐舰,1 艘护卫舰,被击伤4 艘护航航空母舰
,1 艘驱逐舰,3 艘护卫舰。日军有1 艘巡洋舰被击沉,4 艘巡洋舰被击伤,其中的3
艘后因伤势过重而被日军自行击沉。总共损失4 艘巡洋舰。
而斯普拉格舰队的厄运并未结束,1 0 :5 0 分,第一支“神风特攻队”的9 架自杀飞
机向他们飞来。“神风特攻队”是由日军第一航空队司令大西泷次郎最先组织的,在战
争初期,曾有过日军飞行员在飞机受伤或无法返航时驾机撞向目标同归于尽的亡命战法
,而将这种自杀攻击作为有组织的战术来运用,大西泷次郎是始做俑者。所谓“神风”
是指公元十三世纪元朝忽必烈皇帝两次派出的远征日本的舰队,都在海上遇上台风而全
军覆没,后人便将此挽救了日本的台风称为神风。特攻则是特别攻击的简称,其战术是
让出动的飞机只带单程燃料,将多下来的载重量都携带炸弹,飞机以俯冲撞击敌舰,和
敌舰同归于尽。9 架日机采取低空飞行,美军雷达没能及时发现,直到快接近美军的航
母时,日机突然爬高,然后直向航母俯冲过去。美舰高炮这才猛烈开火,第一架日机朝
“基特尼湾”号直冲下来,擦着左舷翻滚入海,在左舷留下一道伤痕。第二、三架日机
对准“方肖湾”号俯冲,直到快要撞上航母才被击落。第四架日机已被击中,却一头栽
在“圣洛”号护航航母的甲板上,飞机上的炸弹爆炸开来,弹片穿透甲板,落到燃油舱
,引起大火,又引发一连串的爆炸,终于导致“圣洛”号于1 1 :3 0 分沉没。这是被
“神风敢死队”击沉的第一艘美国军舰。其余5 架都在撞击前被击落。第一次“神风特
攻”才告平息。1 1 :1 5 分,第二次“神风特攻”又来袭,撞伤了“加里宁湾”号护
航航母。第三次“神风特攻”则攻击了第七舰队的第7 7 特混舰队第4 大队第1 分队,
撞伤了两艘护航航母。由于“神风”机一再呈凶,斯普拉格将警戒舰只留下救助“圣洛
”号的舰员,率4 艘护航航母转向东南。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7.122]
※ 修改:·CF 於 07月13日18:28:39 修改本文·[FROM: 202.118.227.121]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6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