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henry (尽管上帝发笑, 人类仍要思索), 信区: Green
标  题: 诺曼底登陆(下)
发信站: 紫 丁 香 (Tue Oct 26 16:58:11 1999), 转信

登陆前奏

  
  盟军的航空兵是登陆作战准备中举足轻重的力量,早在1943年6月英美就开始对德国的
空军基地和航空工业实施战略轰炸,投弹约七万吨,给德国军事工业和空军很大打击。
为确保登陆地区的制空权,在D日前三星期就对登陆点为圆心200公里为半径范围里的德
军40个主要机场进行猛烈突击,共出动轰炸机3915架次,投弹6700吨,基本压制了战区
内的德国空军。D日后盟国空军又扩大攻击范围,对登陆点为圆心470公里半径里的德军
59个机场进行集中轰炸,使盟军完全掌握制空权,德国空军丧失了组织有效抗击的能力
,只能进行一些小规模的骚扰。

  
  为阻止德军向诺曼底的增援,盟国空军又实施代号为“运输作战”的空中封锁,这一
行动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从D日前三个月到D日,对德国西北部的39个铁路目标和法
国的33个铁路目标进行轰炸,以彻底封锁这一地区的交通线,盟军在三个月里出动2万架
次,投弹7.6万吨,其中用于攻击铁路枢纽7.1万余吨,用于攻击桥梁4400吨。共摧毁50
处枢纽,重创25处枢纽,炸毁桥梁74座,塞纳河上的24座桥梁中被炸毁18座。另外法国
境内2000个火车头被炸毁1500个,火车车厢被炸毁16000节,导致铁路运输量下降62%,
有1600列火车其中600列满载德军补给品,因此被迫滞留在德法边境,无法进入法国。5
月26日从巴黎到沿海地区的所有铁路交通全部中断,德军只好用汽车运输来替代,但白
天在盟国空军猛烈攻击下,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运输。正是这场空中封锁,使得德军修
筑海防工事因缺乏钢筋、水泥等原料大受影响,并迫使德军将原用于修筑海防工事的2.
6万名劳工转用于抢修铁路,从而使海防工事的进展十分缓慢一直达不到预定要求。正是
这场空中封锁,使德军的增援部队无法及时抵达诺曼底,最典型的是2个从苏联战场抽调
下来的装甲师,从苏联横跨欧洲到达法国,行程数千公里,才花了三天;而从法国东部
边境到西部沿海地区,数百公里的路程却足足花了七天,而且是不成建制的零散进入战
场,战斗力大打折扣。盟军在瘫痪了法国北部的铁路、公路交通后又建立了两道空中封
锁线,重点阻滞德军第十五集团军的增援。第二阶段是从D日到D日后的55天,主要封锁
塞纳河和卢瓦河,不让德军增援渡过这两条河,在这一阶段,盟军出动3万架次,投弹6
万吨,不仅给德军补给造成严重困难,而且使德军的调动受到极大限制,白天无法机动
整天进行隐蔽防空,夜间由于铁路中断,公路多处被毁,加上缺乏卡车等运输工具,许
多部队只能徒步或利用自行车、兽力车行军,速度极为缓慢,严重影响德军战斗力的发
挥。

  
  此外在侦察与反侦察战斗中,正是由于盟军战斗机部队的出色表现,完全阻止了德军
飞机对盟军登陆部队集结地区的侦察和袭扰,德军在六周里出动525架次侦察机,绝大多
数遭到有力拦截,只有极少数飞临英伦三岛,但在盟军战斗机的前堵后追下,也无法进
行侦察,使德军丧失了空中侦察这个最重要的情报来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盟国空军在登陆前的对德战略轰炸中,还重点对德国V—1导弹和
Me—262喷气飞机的研制基地、生产工厂实施集中而猛烈轰炸,迫使德军将这两项新式武
器的生产研制单位进行疏散转移,从而大大延缓投入实战的时间。V—1导弹和Me—262喷
气飞机分别于1944年6月12日和1944年7月才用于实战,使德军利用这两项先进技术装备
抗击盟军登陆的企图落空,艾森豪威尔在战后的回忆录中说如果德军能提早五十天将这
两项武器用于实战,将对盟军的登陆准备和作战带来巨大阻碍和困难,甚至无法组织登
陆。

  
  盟军的海空军还从1944年4月17日起对法国沿海联合实施攻势布雷,到D日前共出动2艘
布雷舰和6个鱼雷艇支队在空军掩护下,布设多达6859枚水雷,封锁荷兰艾莫伊登至法国
布勒斯特之间的港口,以阻止德国海军可能的出击。

  
  由此可见,盟国空军是诺曼底登陆中盟军赖以取胜的坚实基础。

  
  空降作战

  
  在诺曼底登陆中盟军空降兵的任务是在登陆滩头两侧距海岸10—15公里的浅近纵深空
降,阻止敌预备队的增援,并从侧后攻击德军海岸防御阵地,配合海上登陆。由于在最
初的一二天里,盟军只登陆6—8个步兵师,只有在建立起可供装甲师展开的大登陆场后
,才将装甲师投入作战。如果在装甲部队上陆前德军突破了登陆部队的防线,将会给登
陆带来灭顶之灾。所以空降兵的行动在登陆初期对于登陆胜利是至关重要的。

  
  参战的空降部队是美军第82空降师,第101空降师,英军第6空降师。这是盟军在欧洲
全部空降兵力。由美军第9运输机联队和英军的2个运输机大队担负空中运输,共有运输
机1800架,滑翔机1200架。以英国南部的15个机场为出发机场,空降距离200—250公里
。各空降师均分为突击、后续、海运三个梯队,由伞兵团组成突击梯队于登陆前五小时
伞降着陆,滑翔机机降步兵团为后续梯队于突击梯队伞降后十五小时机降着陆,空降师
建制里的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及其余部队组成后续梯队在登陆场巩固后海运上陆。计
划空降时间为6月6日凌晨一时,登陆时间为6月6日六时三十分。

  
  6月5日二十时,盟军出动2775架轰炸机,在诺曼底海岸96公里登陆正面投弹9267吨,
进行长达两小时直接航空火力准备。由于夜色沉沉加上天气恶劣,未取得预期效果,只
对德军防御阵地起到暂时的压制作用。

  
  6月5日二十二时,盟军起飞两批飞机,第一批24架于6日一时零十分在勒阿弗尔至莱塞
广大地区空投2000具假伞兵和一支8人的特别小分队,假伞兵一落地就自动点燃鞭炮模拟
射击的枪声,特别小分队落地后设置音响模拟器,发出事先录制好的枪声、炮声、军官
的下令声、士兵的讲话声、汽车行驶声等各种声音,造成到处都有空降的声势。各地的
德军纷纷向指挥部报告,一时间德军指挥部收到大量报告,有的报告盟军空降兵着陆,
有的报告盟军空投假伞兵,真假难辨前后矛盾,严重干扰影响德军指挥部的判断。第二
批26架飞机,每架载13人的空降引导组,于6日零时十六分在各预定地区空降,除了两个
组被德军消灭,一个组未及时到达,其余二十三个组都按时设置引导信号,标示出空降
场,为接下来的大规模空降做好准备。

  
  6月5日二十三时,3个空降师的突击梯队共24个伞兵营,17210人,分乘1038架运输机
起飞。艾森豪威尔亲自到第82空降师的出发机场为出征将士壮行。所有飞机的垂直尾翼
上都涂有三道白杠作为识别标记,采取九机品字形密集队形,以36—45架组成梯队,飞
行高度1500—1800米,由于航行途中天气恶劣,编队偏离预定航线,而且队形混乱。到
达诺曼底上空又遭到德军高射武器射击,使得跳伞高度由预定的150米增加到500米,飞
行时速由180公里增加到330公里,地面风速高达每秒10—15米,所以伞兵着陆非常分散
,还有很多人在着陆时受伤。加上德军事先打开科汤坦水坝的闸门,河水淹没了大片草
地,空中侦察没有发现被青草遮盖了已不是草地而是沼泽,不少预计在草地上降落的伞
兵陷入沼泽。尽管在着陆时伞兵遇到不小麻烦,但仍按计划立即投入战斗。

  
  各空降师战斗详情如下:

  
  美军第82空降师的突击梯队由伞兵第505、507、508团和加强分队组成,共6800人,由
师长李奇微少将指挥,搭乘369架运输机,计划在圣曼伊格里斯以西的梅特勒河西岸空降
,任务是攻占圣曼伊格里斯,控制梅特勒河上从拉菲埃尔至薛夫杜邦之间桥梁和渡口,
保障美第7军通过梅特勒河。

  
  第505团由威廉·埃克曼上校指挥,计划在梅特勒河东岸着陆,以3个伞兵营分别攻占
拉菲埃尔、诺维尔奥普兰、圣曼伊格里斯。第1营由于飞机偏离了航线,空降时又极为分
散,着陆后营长凯拉姆少校只集合起极少数人,在向拉菲埃尔前进途中遭德军阻击,营
长、代理营长先后阵亡,没能完成占领拉菲埃尔的预定任务。第2营在预定地点着陆,营
长范迪沃特中校在着陆时踝骨骨折,他让士兵用手推车推着他坚持指挥,集合起一半人
,完成向诺维尔奥普兰的进攻准备,正要发起攻击,接到团长的紧急命令,由于没有第
3营的消息,为确保团的主要任务攻占重要交通枢纽圣曼伊格里斯的完成,第2营改变原
定任务代替3营去夺取这一重要目标。范迪沃特留下特纳中尉率42人监视诺维尔奥普兰之
敌,自己率其余人立即向南进攻圣曼伊格里斯,特纳的小分队后来顽强战斗八小时,击
退德军向圣曼伊格里斯北翼的反击,保障了主力坚守住了关键的圣曼伊格里斯。第3营在
预定地点着陆,营长克劳斯中校集合了180人,在当地法国向导的带领下,借助夜色掩护
,以偷袭手段一举攻占圣曼伊格里斯,只是由于通讯中断无法及时向团报告,随后和赶
来的第2营一起组织防御,击退德军多次反击,牢牢控制住这一重要的交通枢纽。 

  
  第507团由乔治·米利斯上校指挥,计划在梅特勒河西岸着陆,夺取勃凡斯,控制从西
北通向梅特勒河的道路。因为引导组被德军消灭,没有标识出空降场,空降兵大多错降
在沼泽里,第1营仅集合了100人,向拉菲埃尔进攻。第2营营长蒂姆斯中校集合50人,向
恩第雷维尔进攻,但因兵力太少,进攻失利被迫就地转入防御。第3营着陆极为分散,根
本无法发动有组织的进攻。尽管该团团长在着陆后第二天被俘,由2营营长蒂姆斯率领全
团残余人员集中在拉菲埃尔附近,全力夺取梅特勒河上的桥梁,经数小时激战,未能完
成预定任务,但该团仍夺取了几个重要高地,牵制了德军的兵力,破坏了德军防御的稳
固。 

  
  第508团由林奎斯特上校指挥,计划在杜佛河以北着陆,占领邦拉佩,控制杜佛河上的
渡口,第3营作为师的预备队。由于运输机在空降时遭到德军防空火力的射击,只好在高
空高速投下伞兵,致使空降兵着陆很分散,师长李奇微也就是后来朝鲜战争中的美军总
司令,他回忆当时空降落地后既没有遇到部下,幸运的是也没有遇到敌人,还好很快就
集合起师部的部分人员,只是军官人数大大多于士兵。他只好自嘲地说:“从没见过这
么多军官带领这么少的士兵作战。”508团团长和少数部队错降在拉菲埃尔附近,随即被
师长调往就近的渡口参加战斗。第1营和第2营大部分降落在德军一个坚固设防区,伤亡
惨重,第1营营长巴切勒中校阵亡,第2营营长香利中校率领两个营的残部浴血奋战,终
于占领了薛夫杜邦渡口。第3营在预定空降区东南1600米处着陆,全营非常分散,最初的
一天都忙于集合部队,作为师的预备队,未能投入作战。 

  
  6月6日凌晨二时,第82师后续梯队220人及部分重装备分乘52架滑翔机飞来增援,由于
云层太厚以及德军高射炮火的射击,只有一半人在预定地区着陆。下午又有1174人和部
分重装备分乘176架滑翔机增援,但着陆场被德军火力所控制,被迫改在其他地区着陆,
未能与师突击梯队会合。至6月6日黄昏,82师共空降8100人,伤亡约500人,失踪约750
人,集合起约2000人,占领圣曼伊格里斯和薛夫杜邦渡口,未完成师的全部任务。6月7
日十七时与从海上登陆的部队会合。 

  
  美军第101空降师的突击梯队由伞兵第501、502、506团及加强分队组成,共6500人,
由师长泰勒少将指挥,搭乘432架运输机,计划在卡朗坦以北着陆,夺取犹他海滩后方的
四条通路,控制杜佛河河上的桥梁和渡口。 

  
  第501团计划以第1、2营夺取杜佛河上桥梁,第3营则作为师的预备队。不幸的是第1营
正好降落在德军的反空降地区,遭到很大伤亡,营长、连长非死即俘,团长霍华德·约
翰逊亲自指挥该营的残部约150人,先占领卡朗坦水坝的水闸,再收拢一些零散人员后,
企图夺取杜佛河上的桥梁,在途中遭德军阻截,无法继续前进,约翰逊利用团部的海军
联络员同海面上的美军“昆西”号巡洋舰建立了无线电联系,这是当天为数极少的有效
海陆联系,他借助巡洋舰的炮火击退德军的反击后,见兵力太少无法按计划夺取桥梁,
便指示巡洋舰炮轰桥梁,企图摧毁桥梁,可惜射程太远未能如愿。第2营营长巴拉德中校
集合起大部分人,却因德军顽强抗击,也无法夺取桥梁,只得凭借有利地形组织防御,
就这样没能完成团的任务。第3营作为师的预备队,原是警戒师的后续梯队机降地区。师
长发现全师着陆情况非常混乱,为确保完成师的主要任务,命令第3营立即夺取海滩后的
一号通路。3营在营长尤厄尔中校的指挥下于6月6日早八时占领了一号通路,并击退德军
的反击,不久与海上登陆部队会合。 

  
  第506团由罗伯特·辛克上校指挥,计划夺取第一、二号通路,炸毁勒波特附近的两座
桥梁。由于该团着陆情况非常糟糕,在81架运输机中只有10架将人员空投在预定地区,
其余都偏离目标很远,最远的距离达32公里。第1营营长只集合了50人,赶到一号通路时
发现已被501团3营占领,便返回团部待命。第2营错降在第502团地区,营长斯特雷耶中
校集合了200人,因电台丢失,无法与团部联络,仍按照预定计划于下午赶到霍登维尔,
夺取了二号通路。第3营的任务是夺取或炸毁勒波特附近的两座桥梁,由于预定空降地区
地形平坦,德军料到盟军必定会在此空降,进行了反空降部署,落在空降场的伞兵一着
陆就遭到德军猛烈射击,包括正、副营长在内几乎全部阵亡。万幸的是大部分飞机因迷
航而偏离航线,所空投的伞兵都落在空降场外,侥幸逃过这一劫,但失去指挥没能集合
起来,只有营的作战参谋谢特尔上尉集合了54人,越过沼泽,一举攻占了两座桥梁,并
按规定做好了炸桥准备,一旦发现德军增援就立即炸桥。 

  
  6月6日一时二十分,101师的后续梯队152人及反坦克炮等重装备分乘52架滑翔机起飞
,于四时许在预定地区着陆。当天下午第二批后续梯队157人及补给分乘32架滑翔机前来
增援,由于降落地区有德军设置的反机降木桩,使滑翔机受到很大损失。至6月6日黄昏
,第101师共空降6800人,阵亡182人,伤557人,失踪501人,集合起2500人,夺取了海
滩后面的四条通路和勒波特附近的两座桥梁,完成了师的任务,并在6日下午与美第7军
的先头部队会合。 

  
  英军第6空降师突击梯队由第3、5旅组成,共4300人,由师长盖尔少将指挥,搭乘237
架运输机,计划在冈城东北着陆,夺取奥恩河、卡昂运河上的桥梁、渡口,摧毁德军在
莫维尔的炮兵阵地。 

  
  第3旅由希尔准将指挥,辖英军伞兵第8、9营和加拿大伞兵第1营,任务是摧毁莫维尔
的炮兵阵地,占领杜佛河上的5座桥梁。英军第9营的任务是摧毁德军的炮兵阵地,因为
这个炮兵阵地设在有坚固防护的工事里,飞机轰炸和军舰炮轰都难以将其消灭,而这个
炮兵阵地的4门150mm火炮对“剑”滩头的登陆部队威胁很大,所以必须要空降兵在登陆
前予以解决。第9营营长考虑到光用空降兵攻击,困难较大,要求同时派滑翔机机降突击
队配合作战获得批准。该营在空降时遭到德军高炮猛烈射击,飞行员为躲避炮火,偏离
了预定航线,都降落在远离目标的地方,营长集合了150人从三公里外跑步赶来,因为9
营在空降时丢失了信号装置,无法标识机降场,随后飞来的滑翔机没有发现地面信号,
只好改在别处降落。这样营长只好率领150名空降兵单独投入战斗,他们炸开铁丝网,冲
入炮兵阵地,与德军展开白刃格斗,经激烈搏斗,以伤亡过半的代价占领了炮兵阵地。
英军第8营和加军第1营由于运输机飞行员在夜暗中分不清奥恩河和杜佛河,把伞兵都空
投到奥恩河附近,但伞兵们着陆后迅速集合,赶到杜佛河,而德军因未发现附近有盟军
空降,戒备松懈,被伞兵乘虚而入一举夺取了杜佛河上的5座桥梁,完成旅的任务。 

  
  第5旅由波埃特准将指挥,计划夺取奥恩河大桥,并开辟机降场,保障师的后续梯队第
6机降旅的机降。盖尔师长对战争初期德军成功夺取比利时埃本·埃马尔要塞所采取的机
降突击,印象非常深刻,决定如法炮制对奥恩河大桥实施滑翔机机降突击,他从全师抽
调出180人的精兵强将,组成突击队,由约翰·霍华德少校任队长,在大桥附近机降进行
主攻,第7伞兵营则空降着陆进行支援。由于战前反复演练,加上精心挑选出的滑翔机驾
驶员技术高超,载着突击队的滑翔机在仅距大桥数十米处着陆,突击队从下飞机到发起
攻击仅用三十秒,德军措手不及,突击队只以亡2人,伤14人的轻微代价夺取了大桥。第
7营在奥恩河以东900米处着陆,立即集合赶到桥边,与突击队会合,一起构筑防御工事
,守住了大桥。 

  
  第6师的第一批后续梯队493人及装备乘98架滑翔机在6月6日拂晓机降,由于机降时地
面正刮大风,有20架滑翔机的拖索被风刮断,无法着陆。第二批256架滑翔机中有246架
在预定地区着陆为第6师运来了援军和补给。第三批50架滑翔机于午夜时分进行空投补给
,空投时遭到德军高炮射击,使得飞机一边躲避炮火一边空投,地面上的伞兵只得到20
%的补给,大部分都丢失了。后来又进行过四次小规模的空投补给,倒很成功。第6师共
空降4800人,伤亡约550人,失踪约350人,集合约1800人,完成了师的预定任务,并于
6日黄昏与英军第2集团军先头部队会合。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空降作战中,共空降35000余人,其中伞降17600人,还空降了50
4门火炮,110辆轻型坦克,1000余吨补给。使用运输机2400余架次,滑翔机1130架次。
在战斗中空降兵伤亡约8200人,占空降总人数的23%,大大低于战前预计。运输机被击落
42架,击伤510架。美第82师占领圣曼伊格里斯和梅特勒河上的渡口,美第101师控制了
海滩后的四条通路和杜佛河上的渡口,英第6师夺取了奥恩河上的大桥,而且都很快与海
上登陆部队会合,并作为步兵师继续作战。 

  
  盟军空降作战成功的原因是:一是有效的伪装和欺骗,隐蔽了战役企图,造成德军指
挥判断上的错误。二是重视战前训练,参战官兵熟悉战区情况和本单位的作战使命,预
计师空降面积为36平方公里,而实际上82师和101师的空降面积高达100平方公里,各级
指挥员边集合部队边组织战斗,师、团长只集合起营或连规模的兵力,仍主动灵活地完
成了主要任务。 

  
  但也反应出不少问题:一战前侦察不够周密,给作战带来不小困难,如未掌握德军防
空火力的配置,使运输机在空降时遭到猛烈的高炮射击,被迫增加飞行的速度和高度,
甚至在躲避炮火时偏离了航线,导致伞兵着陆极为分散;再如未查清奥普兰是德军的反
空降区,致使在该地区空降的伞兵蒙受了巨大伤亡。二引导小组出发太迟,加上气候恶
劣和德军抵抗,没有充足时间设置器材开展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续部队的空降。
三空降兵的随伴火力太弱,难以抗击敌装甲部队,再加上伞兵着陆分散,有些地方甚至
敌我混杂,无法得到海空火力的有力支援,使得有些部队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四通信
联络太差,指挥员无法了解部队具体情况及作战进展,只能凭个人的经验去指挥,使得
师级战斗实际上成为营级的战斗,降低了空降突击的威力。 

  
  尽管盟军的空降存在不少问题,但仍取得了很大成功,说明艾森豪威尔的观点是正确
的。盟军的空降,在登陆的最初时间里夺取了至关重要的交通枢纽、桥梁、海滩通路,
摧毁了德军的炮兵阵地,破坏了德军防御的稳定性,牵制了德军的预备队,使德军处于
被动局面。为登陆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 

  
  激战滩头 

  
  6月1日,第一批登陆部队在英国南部的15个港口开始集结上船。原计划是6月3日启航
,6月5日登陆。由于天气恶劣,登陆被推迟了二十四小时。6月4日二十二时,航程最远
的在犹他海滩登陆的U编队首先启航,其他编队随后也按计划陆续启航。6月5日登陆编队
开始横渡英吉利海峡,从15个港口出发的所有舰艇先在怀特岛以南代号“Z区”的海域会
合,然后分为五个编队沿五条被清扫干净水雷的安全航道向五个滩头驶去,过了海峡中
心线后,各编队由一条航道改为两条分别供快速舰艇和慢速舰艇使用的航道,以保持编
队航行队形。在航渡途中,盟军出动大批反潜飞机和军舰实施严密反潜警戒,还派出95
架轰炸机和375架战斗机担任空中掩护。由于盟军准备充分,组织周密,整个航渡过程未
遭任何损失。实际上,盟军安全顺利航渡的最主要原因是恶劣天气帮了大忙,德军的气
象人员没能像盟军斯塔格气象小组那样预报出6月6日的短暂好天气,发布了连续数日将
会是暴风雨的天气预报,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盟军不可能在这样的天气发起登陆,诺曼
底地区德军戒备状态很低,甚至连一些例行的飞机舰艇的巡逻都被取消了,这就使德军
对盟军登陆编队的航渡毫无察觉。 

  
  6月6日凌晨二时三十分,庞大的登陆舰队到达距法国海岸11海里的换乘区,士兵们从
运输船上沿绳网下到登陆艇,然后登陆艇编成艇波,劈波斩浪向登陆滩头冲击。上陆时
间因各滩头潮汐不同而各不相同,最早的是犹他滩头六时三十分,最晚的是朱诺滩头八
时。 

  
  火力准备从6月5日午夜就开始了,第一批约1000架重轰炸机向德军通讯枢纽、指挥中
心、海岸炮兵阵地等目标投弹约5000吨。第二批约1600架中型轰炸机于6月6日五时向德
军防御阵地投弹约4200吨。这两次航空火力准备共出动飞机2775架次,投弹9276吨,在
登陆正面平均每公里投弹约96吨。第三批为战斗机主要以低空扫射直接掩护登陆艇抢滩
。 

  
  五时三十分,由7艘战列舰、24艘巡洋舰、74艘驱逐舰、2艘浅水炮舰组成舰炮火力支
援舰队,对80公里登陆正面实施了长达四十分钟猛烈舰炮火力准备。而当登陆艇接近海
岸时,舰炮火力开始延伸转为火力支援,直接火力准备接着由登陆艇中的火炮登陆艇和
火箭炮登陆艇承担,继续向登陆滩头射击,掩护登陆艇抢滩上陆。整个火力准备过程,
密集,猛烈,持久,基本上压制住德军火力,为登陆部队顺利上陆创造了条件。 

  
  各滩头战斗情况如下: 

  
  犹他海滩 

  
  犹他海滩是科汤坦半岛东岸从奎内维尔以南到卡朗坦河口以北的一段长14.5公里的海
滩,是一片坡度不大的沙坡,德军在沙坡上设有几道障碍物,沙坡后是一片干沙滩,然
后是90—180米宽的沙丘,德军在沙丘上筑起了混凝土堡垒,海滩后是宽1.5—3公里不等
的沼泽,只有数条通路可以通行,美军第101空降师要夺取的就是其中的四条。德军在纵
深部署了28个炮连,其中8个炮连是隐蔽在暗堡工事里,共111门火炮,在111门火炮里中
最大口径为210mm。 

  
  在此登陆的是美军第7军第4师,师长是罗斯福总统的小儿子小罗斯福准将,运送该师
的是由穆恩海军少将指挥的U编队。6月6日二时三十分到达换乘区,四时零五分开始换乘
,士兵们沿绳网从运输船爬到登陆艇上,当时海上风大浪急,登陆艇非常颠簸,但士兵
们经过多次演练,换乘仍比较顺利,总共编成了26个艇波,驶向海滩。为保障对登陆部
队的不间断火力支援,在第一艇波中编有8艘坦克登陆艇,共载有32辆水陆坦克。由于风
浪太大,坦克登陆艇到达坦克预定下水处比计划晚了半小时,如果仍按计划让速度较慢
的水陆坦克下水,那么到达海滩就会比计划更晚,也就失去了及时提供火力支援的作用
。所以在指挥艇上的指挥员决定让坦克登陆艇继续航行,直到距海岸仅1海里处才放坦克
下水。五时零五分,德军岸炮开始向盟军的扫雷舰开火,五时二十五分,盟军舰炮火力
支援军舰比计划提前25分钟开炮还击,紧接着约300架B—26轰炸机飞来向德军阵地投弹
约1000吨,然后“喷火”式飞机赶来为舰炮火力提供校射,并于六时十分起施放烟雾,
掩护登陆艇抢滩。不料有1架施放烟雾的飞机被击落,使得烟雾中出现一块缺口,正好把
“科里”号驱逐舰暴露了出来,立即成为德军岸炮集中轰击的目标,“科里”号在进行
规避时误入未清扫水雷的海域,触雷沉没。 

  
  登陆艇由于受到一股强劲的东南方向潮汐的影响,使抢滩地点比预计登陆点南移约18
00米,这个意外反而给盟军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在预定登陆点有德军一个团的兵力,
还有两个炮连可以用火力压制海滩。实际登陆点德军仅一个连,防守力量薄弱。罗斯福
将军当机立断,下令将这里作为登陆点,还树立起巨大指示牌标明登陆点。水下爆破组
很快清理出通道。六时三十分,登陆兵上陆,八时三十分,第一梯队先头团突破德军防
线,向内陆发展,九时三十分,初步建立起团登陆场,十时,已上陆两个团的兵力,基
本肃清德军在这一地区的守军第709师,加上空降部队已夺取了四条通路,保证了登陆部
队迅速推进。至日落时,第4师的三个团全部上陆,共上陆21328人,1742辆车,1695吨
物资,建立了巩固的正面宽4公里,纵深9公里的师登陆场,先头部队已到达卡朗坦至圣
梅尔的公路,并与空降兵会合。D日全天,第4师阵亡仅197人,为预计伤亡的10%,损失
极小,是盟军五个滩头中最顺利,损失最小的。 

  
  奥马哈海滩 

  
  奥马哈海滩同犹他海滩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是五个登陆滩头中损失最惨重的,有
“血腥的奥马哈”之称。正因为如此,1994年纪念诺曼底登陆五十周年的会址就设在奥
马哈海滩上。 

  
  奥马哈位于犹他海滩的东面,科汤坦半岛南端维尔河口到贝辛港之间长6.4公里的海滩
,海岸是三十多米高的悬崖陡坡,有四个被海水冲刷出的深谷,成为通向内陆的天然出
口,海滩上高低潮之间的落差约为270米,海滩是硬质沙地,上面筑有高耸的鹅卵石堤岸
,后面是沙丘,草地,树林,唯一通向内陆的道路沿途有三个小村子,村舍都是用厚石
砌成,四周是一片田野,田间土埂上长满了小树,这就是诺曼底地区特有的树篱地形,
易守难攻。德军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地形构筑防御工事,在低潮线到高潮线之间设置了
三道障碍物,还混杂有大量水雷,在卵石堤岸上筑有混凝土堡垒,在堡垒前有蛇腹形铁
丝网和地雷,四个出口都用地雷和钢筋水泥障碍物封死。海岸上有16个坚固支撑点,配
有机枪和反坦克炮,悬崖上还构筑暗堡,内有威力极强的88mm火炮,炮火杀伤范围可以
覆盖整个海滩,在霍克角悬崖上还有6门155mm海岸炮,对海上军舰的活动构成极大威胁
。 

  
  盟军之所以选择这里登陆,是因为从维尔河口到阿罗门奇之间正处在美军犹他海滩和
英军海滩当中,位置非常重要,而这段32公里长的海岸只有这一段还勉强可以登陆,其
余地段都是悬崖绝壁根本无法登陆。此外盟军认为这里的守军是第716海防师的一个团,
既无装甲部队,又无机动车辆,士兵又多是后备役,战斗力很差。实际上,3月中旬隆美
尔为加强诺曼底地区的防御力量,从圣洛调来精锐的野战部队第352步兵师,该师的一个
主力团就部署在奥马哈,而盟军情报机关直到登陆部队出发后,才查明第352师的去向,
为时已晚。 

  
  在奥马哈登陆的是美军第5军第1师和第29师的各一个团。由霍尔海军少将指挥的O编队
负责运送。6月6日三时到达换乘区,当时海面上风力五级,浪高12米,有10艘登陆艇因
风浪太大而翻沉,艇上所载300名士兵就在海面上挣扎。没有翻沉的登陆艇上的士兵绝大
多数人都晕了船,再加上海水打进艇内,士兵们又冷又湿,当到达海滩时,士兵们已经
精疲力尽。 

  
  更糟糕的是盟军在登陆前的火力准备中,最初为达成战术上的突然性,在预先航空火
力准备时没有对这一地区进行轰炸。6月6日五时五十分,由2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2
艘驱逐舰组成的舰炮火力支援舰队实施四十分钟的舰炮火力准备,可由于害怕霍克角德
军岸炮射击,军舰只是在远距离上进行射击,准确率很低。六时由480架B—26轰炸机对
德军防御阵地进行直接航空火力准备,投弹达1285吨,但当时云层又低又厚,飞行员怕
误伤己方部队,故意延迟30秒投弹,结果1285吨炸弹都落在5公里外。所以德军的防御工
事和火力点大都完好无损,当盟军的火力准备刚一结束,德军的炮火就开始射击了。 

  
  计划伴随登陆兵上陆提供及时火力支援的水陆坦克,在西段的32辆中有27辆在下水后
的几分钟里就因风浪太大而沉没,余下的5辆有2辆是驾驶员技术高超战胜风浪驶上海滩
的,另3辆要归功于一位坦克登陆艇长的主动精神,他见第一辆坦克刚下水就在风浪中沉
没,立即命令关上艇首门,将余下的3辆直接送上海滩。在东段指挥员见风浪太大,水陆
坦克无法下水,就命令将坦克直接送上海滩,但这样一来到达海滩的时间提前了,为了
等待配合作战的装甲车辆,坦克登陆艇不得不在海岸附近徘徊等待,德军抓住机会猛烈
炮击,击沉了2艘坦克登陆艇,直到六时四十五分,水陆坦克和装甲车辆才驶上海滩,可
刚上海滩,就被德军炮火摧毁了好几辆。接着第一波1500名士兵开始突击上陆,因为海
中有一股向东的潮汐,以及岸上迷漫的硝烟,使得士兵难辨方向,队形也变得混乱。上
陆时士兵们要先趟水涉过1米多深,50—90米宽的浅水区,再要通过180—270米宽毫无遮
掩的海滩,才能接近到堤岸,而且这一切都在德军密集而猛烈的炮火下。所以在最初的
半小时里,这1500名士兵根本无法投入作战,只是在浅水中,海滩上为生存而苦苦挣扎
。在第一批登陆的8个连中只有2个连登上预定海滩,但也被德军的火力压得抬不起头。
由工兵和海军潜水员组成的水下爆破组,伤亡惨重,装备丢失损坏严重,但仍克服困难
冒着德军炮火开始清除障碍物,在东段开辟出两条通路,在西段开辟出四条通路,可惜
在涨潮前来不及将通路标示出来,后续登陆艇一直找不到通路,拥塞在海滩上听任德军
炮击。 

  
  第二波于七时到达海滩,正逢涨潮,德军炮火非常准确猛烈,完全将登陆部队压制在
狭窄的滩头。两小时里美军在西段没有一个人冲上海滩,在东段也仅仅占领9米宽的一段
海滩。海面上挤满了登陆艇,秩序异常混乱,海滩勤务主任只好下令只许人员上陆,车
辆物资一律暂时不上陆。此时美军第1集团军司令布莱德利根据几份零星的通信和军舰了
望哨的报告,知道登陆遇到极大困难,胜利几乎不可能了,他打算放弃在奥马哈的登陆
,让美军第5军后续部队在犹他海滩或英军的滩头上陆。 

  
  然而就在这时,局势发生了转机,担任舰炮火力支援的美国海军见陆上的官兵死伤累
累,岸上火力控制组和海军联络组都没有消息,意识到海滩上形式已极为严峻,17艘驱
逐舰充分发挥主动精神不顾搁浅、触雷和遭炮击的危险,驶到距海滩仅730米处,进行近
距火力支援。海滩上有150名别动队员艰难地爬上了霍克角,发现所谓的155mm海岸炮竟
然是电线杆伪装的,消除了海岸炮的威胁,美军的驱逐舰大发神威,向海滩上德军火力
点逐一开火,强大的火力打得德军毫无招架之力,只得挂白旗乞降。然后驱逐舰又向每
一个新发现的目标射击,并且只要见陆军用曳光弹射击,就把它当作是在指示目标,马
上进行轰击。正是驱逐舰的积极援助,逐步压制住德军的火力,为海滩上的美军攻击创
造了条件。在滩头上的美军指挥官也努力激励部下,如第29师副师长科塔准将在弹片横
飞的海滩上大声说:“留在海滩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已经死的人,另一种是即将要死的
人。来啊!跟我冲!”第1师16团团长泰勒上校也鼓励士兵:“呆在这儿只有死,要死也
要冲出海滩!”在他们的带领下,海滩上的美军尽管伤亡惨重,但毕竟是久经战阵的王
牌之师,尤其是第1师,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起就立下赫赫战功,在美军中有“大红一师”
的美誉,组织残余部队前仆后继,连续爆破炸开封死的出口,终于冲过堤岸。布雷德利
闻讯后,感慨地说:“幸亏第1师在那!” 

  
  中午时分,第二梯队三个团的生力军提前上陆,在舰炮和坦克支援下,一步一步扩大
登陆场,接着在“喷火”式飞机的校射指引下,美军战列舰和巡洋舰上的重炮也加入对
岸射击,更是炸得德军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天黑时,第1师和第29师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占领正面6.4公里,纵深2.4公里的登陆场
,到夜间登陆场正面进一步扩大到8公里,上陆人员共3.5万人。D日全天,美军第5军付
出的代价也极为惨重,光阵亡就达2500人。当夜,第5军军部上岸,开设前进指挥所。军
长罗杰少将向布雷德利发出的第一封电报就是:“感谢上帝为我们缔造了美国海军。”
 

  
  金海滩 

  
  金海滩位于贝辛港以东,从拉里维埃到阿罗门奇共长5.2公里,这是一片低平的海滩,
基本上是海拔10米左右的沙质陡坡,德军在此设置的障碍物多达2500个,几乎达到每0.
5米就有一个的密度,还构筑了很多坚固支撑点,部署的火力可以纵向覆盖整个海滩,但
是支撑点的分布很不合理均衡。大部分集中在拉里维埃、勒阿米尔、阿罗门奇三处,其
他地方很少。 

  
  在金海滩登陆的第一梯队是英国第30军的第50师,加强有第79特种装甲师的一个坦克
旅。第二梯队是英国第7装甲师,这是盟军在D日登陆的唯一一个装甲师,该师参加过北
非战役并打败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是盟军装甲部队中的王牌。负责运送登陆部队
的是由英国道格拉斯·彭南特海军准将指挥的G编队。 

  
  6月6日四时五十五分,编队到达换乘区。由于金海滩的卡尔瓦多斯礁脉在低潮时是露
出水面的,所以登陆时间必须在涨潮后的六十分钟,这样登陆时间就定为七时二十五分
,也就使英军的火力准备时间比较充足,舰炮火力准备长达一百分钟,持续而猛烈的炮
击收到了很大效果,德军几个主要的支撑点都被摧毁。由于风浪太大,登陆指挥员临时
决定水陆坦克不下水,由坦克登陆艇直接送上滩头,这就避免了像美军那样的损失。再
加上德军支撑点的火力只能纵向射击海滩,无法向海上目标射击,就使得英军登陆部队
抢滩冲击时没有遭到炮火射击,冲上海滩进入德军炮火射界后又得到水陆坦克和特种坦
克的有力支援,很顺利地控制了登陆场。尤其是特种坦克发挥了巨大作用,迅速清除了
德军设置的大量障碍物,为步兵的推进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英军的推进非常顺利,
一直到勒阿米尔村才遭到较猛烈的抵抗,步兵被德军纵深火力所阻遏推进受阻。这时候
英军三辆用于充当开路先锋的“巨蟹”扫雷坦克,在登陆后的战斗中一辆被毁,一辆陷
入沼泽,仅剩的一辆开上来一直突入村内将德军火力打哑,为步兵扫清障碍。在其他地
方,一切就像演习那样非常顺利。到十一时,第二梯队第7装甲师开始上陆,海滩上已由
特种坦克开辟出七条通路,所以英军的推进顺畅无阻。十二时三十分,第50师集中主力
两个旅的兵力并肩向内陆进攻,于当晚二十一时占领阿罗门奇,与在朱诺海滩登陆的加
拿大军队会合,将两个滩头连成一片。 

  
  位于美、英两军登陆结合部的贝辛港,是个仅有两条防波堤的小港,但对于登陆初期
还没有任何港口的盟军而言,却是非常宝贵的。攻占贝辛港的任务由在金滩登陆的英国
海军陆战队第47登陆袭击队来完成。该部于6日九时三十分在贝辛港以东14.5公里处上陆
,由于在登陆时损失了所有通讯设备,与主力失去了联系,也就得不到兵力火力上的支
援,面对德军的猛烈抵抗,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在海岸附近受阻达八小时,直到傍晚
时分才到达贝辛港,因敌情不明未敢轻易发起攻击,只好在德军火力下潜伏过夜。7日拂
晓,试图联络奥马哈的美军也未成功,最后利用了缴获的德军通讯装备才与主力联系上
,这才在海、空火力的支援下于6月7日攻占贝辛港。 

  
  至此英军第50师完成了预定任务,占领了纵深约8公里的师登陆场,当天上陆约3.5万
人,伤亡约1500人。 

  
  朱诺海滩 

  
  朱诺海滩位于金海滩以东7公里处的塞尔河河口两侧,海滩后是一片沙丘。德军在这一
带修筑了许多混凝土堡垒和坚固支撑点,但海滩上障碍物相对比较少,火炮也仅配置了
4门99mm海岸炮,守军是第716海防师的一个团,该团士兵大多是俄罗斯人和波兰人,士
气低落,战斗力差。 

  
  在朱诺海滩登陆的是加拿大第1军第3步兵师,加强有第79装甲师的一个特种坦克旅,
由英国海军J编队负责运送。 

  
  6月6日四时三十分,编队按时到达换乘区,由于航行中天气恶劣,加上导航错误,使
登陆时间比预定时间推迟了二十分钟,这就意味着登陆将错过合适的潮汐,不得不在涨
起的潮水中进行,登陆艇被迫在被潮水淹没的障碍物之间卸下人员、车辆和物资,庆幸
的是在登陆时损失并不大,但登陆艇在卸载完成后返航时有很多被布设在障碍物中水雷
炸沉,其中运送一个营的24艘登陆艇被炸沉20艘,损失率高达83%。因为在航空火力和舰
炮火力准备时天气恶劣,所以对德军防御工事破坏不大,因此当加军步兵上陆后,一度
遭到德军的压制。还好盟军舰炮火力召唤支援非常及时准确,加上水陆坦克的积极配合
,终于突破了德军防线取得了进展。只是运送工兵的登陆艇很晚才到,排除水下障碍物
的工作直到高潮过后才开始,这样使得海滩上通路很少,导致大量车辆拥挤在海滩上,
后来在特种坦克支援下打通了12条通路,这才迅速疏通了海滩,保障了后续部队的上陆
和推进。在朱诺海滩伤亡最大的单位是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8登陆袭击队,他们的任务是
打通与东侧剑海滩英军的联系。由于他们所搭乘的登陆艇是木壳的,撞在障碍物上损坏
严重,队员们只好在深水区就跳下登陆艇游水上岸,结果有很多队员因所携装备太重而
溺水身亡,好不容易上了岸又正处在德军机枪火力下,伤亡惨重,最后借助坦克支援下
才在海滩东侧取得立足点。傍晚时分,加军先头部队已推进到内陆11公里处,甚至有些
装甲部队已到达贝叶至冈城公路,只是没有步兵伴随掩护又退了回来。 

  
  当日日终,加军已推进到距冈城5公里处,并与英军的金海滩连成一片,使两个登陆场
合二为一,形成正面19公里,纵深10公里的大登陆场。D日全天,加军从朱诺海滩上陆约
2万人,伤亡约2000人。 

  
  剑海滩 

  
  剑海滩是盟军五个登陆滩头中最东端的,位于奥恩河和卡昂运河入海口的两侧,由于
海底礁石连绵,可供登陆的地区很狭窄,所以登陆正面仅4.8公里,只能展开一个旅的兵
力。 

  
  德军在这一地区构筑了混凝土堡垒,配置有包括406mm重炮在内的海岸炮部队。防御力
量还比较强。 

  
  由于登陆正面太过狭窄,在此登陆的英军第1军第3步兵师的第一梯队仅一个旅。运送
第3师的是英国塔尔博特海军少将指挥的S编队。为保证登陆编队航行不出偏差,英军还
特地派X—23号袖珍潜艇在此足足潜伏了两天两夜,在登陆时上浮作航向引导。 

  
  6月6日四时三十分,S编队到达换乘区,五时三十分,德军从勒阿弗尔出动了4艘鱼雷
艇攻击了S编队,击沉了挪威驱逐舰“斯文内尔”号。 

  
  七时三十分,第一梯队旅开始上陆,由于航空火力和舰炮火力准备十分有效,加上第
一梯队中的40辆水陆坦克有32辆顺利上陆,为登陆部队提供了有力的火力支援,使登陆
部队进展十分顺利迅速,几乎没遇到多少顽强抵抗。十时第二梯队旅上陆,十三时师的
预备队旅上陆。除了最初的轻微伤亡外,一切都顺利的出乎意料,反倒使预料将在海滩
上浴血奋战的士兵不知所措,他们没有乘胜前进,停下来挖壕固守。只有第1特种勤务旅
继续推进,很快占领了考勒维尔,并在十三时三十分到达奥恩河与英国第6空降师会合。
十五时五十分,S编队司令塔尔博特少将上岸视察,发现海滩上人员和车辆秩序混乱,随
即命令派出海滩控制组上岸整顿海滩秩序。 

  
  D日晚二十一时,第3师已推进到内陆6.4公里,并夺取了贝诺维尔附近的奥恩河上的桥
梁,与第6空降师会师。而编入第3师的171名自由法国士兵成为第一批解放自己祖国的法
军,当他们坐在坦克上用纯正法语向路边的居民问好时,让在德军占领下饱受数年苦难
的人们大为惊喜,法军登陆的消息立即不胫而走,从而在沿途都受到了极为热烈的欢迎
,其热情程度甚至影响了部队的推进。 

  
  从D日的整体情况来看,盟军在五个海滩都取得了成功,共上陆人员132715人,车辆1
.1万辆,物资1.2万吨,而且伤亡情况大大低于预计,仅10300人。海军在登陆当天,因
德军的海岸炮和水雷,共损失驱逐舰4艘,护卫舰、炮舰、扫雷舰各1艘。 

  
  然而形势并不乐观,盟军没有完成当日任务,没有占领预定占领的地区,尤其是没占
领卡昂和贝叶,而且在五个滩头中,只有金海滩和朱诺海滩连成一片,其余滩头之间都
存在不小空隙,特别是美、英两军之间还有达12公里的大空隙。要知道只有顶住了德军
随后的反击,并将五个滩头连成一片,扩展成统一的登陆场后,才可以谈得上胜利!  


  
  !  

  
  德军反击 

  
  出乎盟军意料的是在D日德军并未组织反击,这主要是恶劣天气影响,德军气象部门没
有预报出6月6日的短暂好天气,因此德军从上到下都认为盟军是不可能在这样的天气里
发动进攻的,前线部队没有进入临战状态,甚至一些必要的巡逻警戒都被取消了。就在
盟军登陆的关键时刻,德军一些重要指挥官都不在岗位,诺曼底地区唯一的装甲单位,
也就是德军最初反击的中坚,第21装甲师师长费希丁格少将以及师作战处处长认为恶劣
天气不会有什么情况,乘机到巴黎休假,只留下参谋长在卡昂的师部。B集团军群司令隆
美尔正赶回赫尔林根的家中庆贺妻子的生日。而掌握战略预备队指挥权的希特勒刚刚入
睡,随从接到前线的紧急报告,却不敢叫醒他,直到他自己醒来,此时已是6月6日上午
十时,盟军的空降兵着陆已八小时,登陆兵上陆也已四小时。在这一期间,德军西线总
司令龙德施泰特元帅要求将战略预备队的装甲部队投入反击,但被总参谋长约德尔拒绝
。希特勒醒后,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报告,认为在诺曼底的登陆只是一场佯攻,所以下令
B集团军群的第15集团军和战略预备队都不得调往诺曼底。可到了当天的十四时,他改变
了主意,将党卫军第12装甲师划归诺曼底的第7集团军指挥,一小时后即十五时,又命令
党卫军第12装甲师和装甲教导师组成党卫军第1装甲军,立即开赴诺曼底。但这一命令因
盟军强烈的电子干扰,直到十六时才传到这两个师,而此时这两个师距战场距离都很远
,加上盟军空军对交通线的严密封锁,根本无法在D日投入战斗。在D日组织反击只有第
21装甲师,可是师长不在指挥岗位,参谋长无权调动集结部队,他只好将手上仅有的24
辆坦克派去攻击卡昂以东的英军。因为仓促出动,准备不足,加上没有步兵伴随支援,
被英军轻而易举击退。当天下午,师长费希丁格赶回师部,集结所属部队向朱诺海滩和
剑海滩之间的卢克镇发动攻击,当时盟军在这两海滩之间尚有数公里的空隙,德军的这
一反击正打在盟军的要害,将会给盟军带来不小困难。当第21装甲师还在行进间,盟军
的500架运输机正从头顶飞过,为英军第6空降师运送后续部队和补给 ,而费希丁格误认
为盟军空降伞兵正是要前后夹击己部,惊慌失措不战自乱,放弃反击匆忙后撤。除此之
外德军在D日就再没什么反击了。 

  
  6月6日,也就是被隆美尔预言为“决定性的二十四小时”,被艾森豪威尔称作“历史
上最长的一天”,就这样平静地渡过了。 6月7日,希特勒将西线装甲集群的5个装甲师
的指挥权交给隆美尔,隆美尔决心凭借这支精锐部队大举反击,但面对严峻局势,他不
得不把反击的第一个目标定为先阻止盟军将五个登陆滩头连成完整的大登陆场,其次再
确保卡昂和瑟堡。可惜这支装甲部队从100—200公里外赶来,一路上在盟军猛烈空袭下
,根本无法成建制投入作战,即使零星部队到达海滩,也在盟军军舰炮火的轰击下伤亡
惨重,再没了往日的威风。就这样整个7日白天,在盟军海空军绝对优势火力下,德军无
力发动决定性的大规模反击。 

  
  7日下午,艾森豪威尔在海军司令拉姆齐陪同下,搭乘驱逐舰到达诺曼底,视察登陆滩
头,并同蒙哥马利、布莱德利等高级将领讨论战况,认为在犹他海滩和奥马哈海滩之间
在卡朗坦河口留有一个大缺口,这是个很严重的隐患,为此艾森豪威尔决定改变原定计
划,命令美第5军和第7军暂不急于去攻占瑟堡,而是趁德军尚无力反击的有利时机,先
封闭这一缺口。英军则肃清海滩附近残余德军,进一步巩固登陆场。当天英军攻占巴约
。 

  
  6月8日,德军3个装甲师向卡昂地区英、加军结合部猛攻,遭到英军反坦克炮和海军舰
炮联合抗击,损失极大。至此隆美尔和龙德施泰特都明白以现有兵力是无法消灭登陆的
盟军了,于是只得下令就地转入固守。这一天奥马哈的美军与金海滩的英军取得了联系
,初步封闭了两地之间的缺口。 

  
  盟军三天来,总共上陆部队25万人,车辆2万辆。  

  
  6月9日,希特勒在龙德施泰特的极力要求下,同意从驻加莱的第15集团军抽调17个师
用于诺曼底。但在盟军“卫士”计划的影响下,同时在总参谋长约德尔、最高统帅部办
公厅主任凯特尔、西线情报处处长罗恩纳等人的反对下,希特勒于午夜时分,下令停止
增援诺曼底,并将其他地区部队火速调往加莱。 龙德施泰特闻讯后仰天长叹:“这场战
争输定了!” 

  
  同一天,美军第2步兵师在奥马哈海滩上陆,美第5军在得到该师加强后,向西向南大
步推进。 

  
  6月10日,隆美尔和西线装甲集群司令冯·施韦彭格上将一致决定集中在诺曼底的所有
装甲部队,在第2空降军的配合下,全力反击,以阻止盟军继续扩大登陆场。不料盟军的
飞机轰炸了西线装甲集群司令部所在地,施韦彭格被炸成重伤,他的参谋长和很多参谋
人员丧生,使得这次反击还未实施就胎死腹中。 

  
  6月11日,美第5军推进到科蒙——塞里亚——伊济尼一线,其先头部队正越过维尔河
口,努力打通与美第7军的联系。德军明白一旦这两个军连成一片将构成极大威胁,所以
全力阻止美军的行动,双方激战不断,黄昏时美军第5军已同第7军建立起了联系。 同一
天,盟军的人工港被拖到诺曼底投入使用,使盟军的卸载速度大大提高,在美军地段的
“桑树A”人工港,卸载车辆的速度达到每分钟2辆。在英军地段的“桑树B”人工港,物
资卸载量从最初的日平均600吨,后来达到日平均1500吨。 

  
  6月12日,美军攻占卡朗坦。至此五个登陆场连成了一片,形成正面宽80公里,纵深1
2—18公里的大登陆场。在七天里共上陆人员32.6万,物资10.4万吨,并继续向大陆运送
更多的人员、物资、装备和补给。 

  
  在盟军登陆后,德军就从本土和意大利调集飞机,攻击登陆滩头,只是实力相差太过
悬殊,只能在夜间进行一些骚扰性质的空袭,起不到什么作用。七天里共出动1683架次
,还不及盟军一次航空火力准备出动的飞机架次,取得的战绩只是击沉了2艘驱逐舰和若
干艘小型舰艇。昔日不可一世的德国空军在这场决定性的战略登陆战中,却沦落到仅仅
是象征性出动,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德国的失败已不可避免。  

  
  6月12日,德军使用了所谓的秘密武器——V—1导弹,这是一种小型地对地导弹,弹头
装烈性炸药850千克,总重量2300千克,最大时速240公里,最大射程280公里,由地面发
射架或飞机空中发射,主要射向伦敦,德国想以这种恐怖空袭迫使英美同意议和。但对
登陆起不了多大作用,因为盟军此时已拥有足够的空中力量,可以在不影响登陆的前提
下组织起有效的对空防御。如果V—1能提前三个月投入实战,那么战争进程就很难说了
。 

  
  最后胜利 

  
  当盟军登陆滩头成为巩固统一的登陆场后,就按预定计划向内陆发展,美军第1集团军
夺取瑟堡,担负主攻;英军第2集团军猛攻卡昂,造成直取巴黎的假象作为佯攻。 

  
  德军虽然最初的反击已告失利,但并不甘心就这样任由盟军发展,隆美尔调整部署,
使用步兵防守卡昂至科蒙一线,抽出装甲部队以反击手段来阻止美军的进攻 。但还没等
新的部署调整好,英军就先发制人发动了攻势,打乱了德军的计划,有力保障美军对瑟
堡的攻击。 

  
  6月13日,英第7装甲师在向卡昂西南的维莱博日推进途中,与正从亚眠赶来的德军党
卫军第2装甲师遭遇,双方随即爆发激战,英军人员、坦克损失很大,被迫后撤。虽然英
军的进攻没有进展,但却将德军精锐的第2装甲师吸引在卡昂地区,为美军进攻创造了条
件。当美军占领卡朗坦后,德军从卡昂地区无法抽出部队,只好从布列塔尼半岛紧急调
来党卫军第17装甲师,攻击美军侧面以消除美军对瑟堡的威胁,美军经激烈战斗,击退
了德军,并乘胜于6月14日突破德军在圣索沃地区的防线,最终于6月16日攻占了圣索沃
。根据希特勒的指示,在该地区的4个师必须全力阻滞美军的前进,然后向瑟堡且战且退
,死守瑟堡。隆美尔清楚地知道,这4个师几天来在战斗中兵力装备消耗很大,已无力胜
任坚守瑟堡的重任,即使退入瑟堡,充其量不过使瑟堡多坚持几天而已。所以他向希特
勒请求将这些部队直接撤往塞纳河,加强塞纳河的防御。但希特勒拒绝了他意见。当圣
索沃地区出现被突破的征兆时,隆美尔不顾希特勒的指示,果断命令所有能联络上的部
队迅速向南撤退,这才挽救了不少部队。 

  
  6月18日 ,美军攻占了科汤坦半岛中部的巴内维尔。 

  
  6月19日,美军出色发挥机动性强的优势,掉头直取蒙特堡,将科汤坦半岛拦腰切断。
 

  
  同一天英吉利海峡风暴突起,风力达8级,浪高1.8米,给盟军带来很大损失。在美军
地段的桑树A人工港,浮动码头解体,沉箱断裂,十字形钢制件相互碰撞而严重受损。在
英军地段的桑树B人工港,由于受到海底礁石的保护作用,损失较小,只有4个沉箱被毁
。在登陆滩头,盟军共有7艘坦克登陆舰,1艘大型人员登陆舰,1艘油船,3艘驳船,7艘
拖网渔船,67艘登陆艇被大风刮沉,1艘巡洋舰和1艘渡船因相互碰撞而损坏,还有一些
舰船因汹涌的风浪引爆了德军布设的水压水雷而被炸伤。狂风暴雨还将近800艘舰艇抛上
陆地,迫使盟军的卸载中止了整整五天,使2万辆车辆,10万吨物资无法按计划上陆。风
暴造成的物质损失大大超过了十三天作战中的损失,并迫使盟军的后勤补给出现严重困
难。如果德军能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战机,进行反击,战局极有可能改写。可惜当时德
军兵力仅仅能勉强进行防御。德军虽从匈牙利调来刚从苏联战场撤下来整编的党卫军第
9、第10装甲师,该两师由于法国境内的铁路遭到严重破坏,部队集结机动都很困难,无
法及时到达,错失了这一绝好时机。 

  
  6月20日,美军有3个师推进到距瑟堡仅8公里处。瑟堡位于科汤坦半岛北部,是法国北
部最大港口。德军筑有混凝土野战工事,还利用河流和水渠设置反坦克障碍,在城郊部
署有20个设在暗堡里的炮连,其中15个是口径150mm重炮,这些火炮既可向海上目标射击
,又可控制内陆道路。只是兵力不足,因为前一时期的战斗已消耗了大量有生力量,城
防司令施利本将军把勤杂人员编入战斗部队,才勉强凑起4个团的兵力。 

  
  6月21日,美军为保全港口设施,以广播敦促守军投降,遭到德军拒绝。于是美军决定
对瑟堡实施强攻。 

  
  6月22日,盟国空军进行攻击前的航空火力准备,出动500架次飞机对瑟堡实施密集轰
炸,投弹1100吨。随后美军3个师从南面发起猛攻,德军殊死抵抗。激战到6月24日,施
利本已耗尽了所有预备队,他致电柏林要求空投铁十字勋章,授予有功人员以激励士气
,仍准备死守到底。为尽快攻下瑟堡,美军迫切需要海军提供舰炮火力支援,可恶劣天
气使得舰炮火力支援直到6月25日才开始。海军派出3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
组成舰炮支援编队支援地面部队,美第7军军长柯林斯中将为避免舰炮误伤己方部队,要
求军舰除提供召唤射击外,只能对射击军舰的德军炮火还击,取消了其他一切远距离舰
炮射击。海军军舰进行了长达七小时的舰炮射击,极其有效压制了德军炮兵火力。在强
大的海空军火力支援下,美军第7军于6月25日黄昏冲入了瑟堡市区。次日,施利本和港
口海军司令亨尼克少将一起宣布投降,但个别同主力失去联络的据点仍负隅顽抗,美军
使用坦克和轰炸机协同攻击,将德军残部逐步压缩到瑟堡最西北端。7月1日最后据点里
德军被迫投降。至此,美军占领整个科汤坦半岛,在夺取瑟堡和科汤坦半岛的战斗中,
美军伤亡达2.5万人,德军伤亡被俘约3.6万人。 

  
  瑟堡虽被占领,却已是一片废墟。早在6月7日,也就是盟军登陆的第二天,德军就预
料到盟军必将夺取瑟堡,立即开始有计划毁掉瑟堡,码头、防波堤、起重机等港口设备
都被一一炸毁,港口水域里遍布水雷,还用沉船堵塞航道。美军的一位工兵专家看了瑟
堡的毁坏情况,认为是“历史上最周密、最彻底的破坏。”盟军一占领瑟堡就派出大批
工兵、打捞分队、扫雷舰艇进行清除工作,足足花了三个星期,扫除133枚水雷,打捞起
20艘沉船,这才恢复了瑟堡港口的吞吐能力。7月16日,盟军从瑟堡卸下第一艘运输船物
资。7月底,瑟堡日卸货量已达8500吨。到9月日卸货量又上升到1.7万吨。再经三个月的
努力,使瑟堡的卸载能力仅次于马赛,成为盟军在欧洲的第二大港。截至1944年底,共
有2137艘运输船进入瑟堡,总卸货量达282.6万吨。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 

  
  就在美军攻占瑟堡的同时,蒙哥马利指挥英军第2集团军,于6月26日以4个师的兵力发
起代号为“埃普索姆赛马场”的作战,猛攻卡昂。于当天中午攻占舍克斯,并继续向前
推进,但在左右两翼都受到德军党卫军第12装甲师的坚决反击,前进非常艰难。6月27日
,英军经一番苦战,击退德军的反击,占领劳良,先头部队第11装甲师控制了奥登河上
的桥梁。6月28日,英军主力渡过奥登河,建立起正面宽3650米,纵深900米的桥头阵地
。6月29日,德军集中5个装甲师发起反击,盟军的空军乘着天气晴朗的有利条件大举出
动,对德军装甲部队实施了极其猛烈的轰炸,瓦解了德军的攻势。英军第11装甲师乘机
占领卡昂西南的战略要地112高地。德军深知112高地的重要价值,随即组织多次反扑,
但均未得手。6月30日,德军集中所有炮火,全力炮击112高地,在猛烈炮击下,英军难
以坚守,只好放弃112高地撤到奥登河岸边。德军虽夺回了112高地。但一直在盟国空军
的猛烈打击下,无法集中使用装甲部队,也就发挥不出装甲部队巨大的突击威力,一般
只能使用200名步兵和15—20辆坦克组成小型战斗群进行短促出击,难以取得胜利,加上
几天来坦克损失约100辆,又得不到补充,隆美尔为确保卡昂,只好放弃外围一些阵地,
将全部900辆坦克中的700辆部署于卡昂近郊。盟军在占领卡卢克机场后,再无力推进,
双方陷入对峙。 

  
  6月29日,隆美尔和龙德施泰特晋见希特勒,汇报了当前的战局。希特勒对此大为不满
,调整了德军西线高层指挥人事,以克卢格元帅取代龙德施泰特任西线总司令,埃伯巴
赫取代冯·施韦彭格指挥西线装甲部队,并将所部改称第5坦克集团军,以党卫军上将豪
瑟接替刚刚病故的多尔曼上将任第7集团军司令。 

  
  7月1日,盟军宣布“霸王”登陆作战中的海军作战即“海王”作战胜利结束。随即撤
销东、西特混舰队的番号,所属舰艇一部分被调往地中海和太平洋。盟军又在诺曼地新
设立两个海军基地司令部,一个在瑟堡,一个在朱诺海滩的人工港,具体负责指挥调度
人员、物资的运输和卸载。 

  
  到七月初,盟军已上陆25个师,其中13个美国师,11个英国师,1个加拿大师,共100
万人,56.7万吨物资,17.2万部车辆。盟军仍觉得登陆滩头太狭窄,便继续扩大登陆场
。美军为保障日后能展开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取得有利的进攻出发阵地,美军第1集团军
在攻占瑟堡后马不停蹄立即挥师南下。 

  
  7月3日,盟军集中14个师的兵力,向登陆场正面德军约7个师发动猛攻。因前进的道路
上是大片沼泽和诺曼底地区特有的树篱地形,易守难攻,加上天气不佳空军也无法出动
,所以进展缓慢,在五天里才前进6.4公里,而伤亡高达5000人。接下来足足经七天的浴
血奋战,又付出5000人的伤亡才推进4.8公里。伤亡如此之大,主要是前进的道路两侧都
是沼泽,只能展开1个师的兵力,在遍布地雷、障碍物的道路上粉碎德军的顽抗步步推进
。 

  
  7月6日,直属盟军最高司令部指挥的具有极强机动力和突击力的美军第3集团军,在骁
勇善战的巴顿率领下,踏上欧洲大陆。 

  
  7月9日,德军党卫军装甲教导师被调到维尔河地区,抗击美军的攻势,尽管该师全力
奋战,仍阻止不了美军的推进。 

  
  7月11日,西线美军向诺曼底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圣洛发动钳形攻击,但德军依托预先
构筑的工事拼死抵抗,美军的攻击未能如愿。于是美军停止攻击,整顿部队,补充弹药
,准备第二轮进攻。而德军人员、装备、弹药所剩无几,又得不到补充,已是山穷水尽
。在美军随后发起的第二轮进攻中终于不支,圣洛于7月18日被美军攻占。在圣洛战斗中
德军在诺曼底地区重要的前线指挥第84军军长马克斯中将阵亡。美军为夺取圣洛也付出
了近4万人伤亡的高昂代价。随着圣洛的失守,德军在诺曼底地区防线被盟军分割为两段
,局面更为被动不利。 

  
  与此同时,东线的英军对卡昂发动第二轮攻势。7月7日,盟军出动460架次重轰炸机,
对德军阵地进行密集轰炸,在四十分钟里投弹达2500吨。7月8日,英军2个师和加军1个
师在海军舰炮火力支援下,向卡昂实施向心突击。不料空军的猛烈轰炸虽给德军造成了
惨重伤亡,却也造成了遍地瓦砾废墟,其损坏程度甚至严重影响了己方地面部队的推进
,因此英军于7月10日才占领卡昂。 

  
  在随后的一周里,盟军一边补充兵力物资,一边不断向正面德军施加压力,使其无法
重新调整部署。 

  
  7月18日,为进一步将登陆场扩大到奥恩河至迪沃河之间,英军继续由卡昂向东南推进
,为配合英军的进攻,盟国空军实施了更猛烈的航空火力准备,共出动1700架次重轰炸
机和400架次中轰炸机,投弹达1.2万吨,并吸取对卡昂轰炸的教训,炸弹都改用瞬发引
信,以减少对道路的破坏。德军也改变战术,采取纵深梯次防御,大量使用88mm高射炮
平射坦克,并在有利地形不断组织反冲击,使英军伤亡很大,坦克损失达150辆,进攻被
迫停止。 

  
  尽管英军的进攻没有取得进展,但在整个战场上,盟军已到达冈城——考蒙——圣洛
——莱索一线,形成正面宽150公里,纵深15—35公里的登陆场,建立并巩固了战略性质
的桥头堡,完成了大规模地面总攻的准备,夺得了供大规模装甲部队展开的进攻出发阵
地,为收复西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至此,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 

  
  此役,盟军共伤亡12.2万人,其中美军7.3万人。海军损失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8
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和48艘其他舰船。德军伤亡7.3万人,被俘4.1万人,共损失11.4万
人。 

  
  作战简评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役,是战略性的战役,为开辟欧
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战后欧洲局势,都起了重要作
用。盟军登陆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成功组织了战略欺骗,使得德军统帅部判断错误,不仅保障了登陆作战的突然性,
还保证了战役顺利进行,对整个战役具有重大影响。盟军通过海空军的卓有成效的佯动
,成功运用了双重特工、电子干扰,以及在英国东南部地区伪装部队及船只的集结等一
系列措施,再加上严格的保密措施,使德军统帅部在很长时间里对盟军登陆地点、时间
都作出了错误判断,甚至在盟军诺曼底登陆后仍认为是牵制性的佯攻,这就导致了德军
在西线的大部分兵力、兵器被浪费在加莱地区,而在诺曼底则因兵力单薄无法抵御盟军
的登陆。 

  
  二.掌握绝对制空、海权。这是登陆成功的重要原因,盟军投入作战的飞机达13700架
,军舰9000艘,是德国飞机、军舰的数十倍。在登陆前空军对德国空军基地、航空工业
及新武器研制基地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严重削弱了德国的战争潜力。盟军并凭借
绝对优势海空军,保障了登陆部队在航渡中的安全。在登陆前后,盟国空军对战区范围
内的交通线进行了严密的空中封锁,使德军为数不多的增援部队也无法及时成建制投入
反击。在登陆部队突击上陆的关键时刻,海空军更是给予了极为有力的火力支援,尤其
在奥马哈海滩,完全依靠海空军火力支援才取得了成功。 

  
  三.充足的物资准备和周密的侦察保障,盟军为确保登陆成功,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准
备,而且参战部队多,装备全,登陆前盟军作战物资和装备器材的准备十分充足。在登
陆后,也保障了不间断的后期补给。尤其是创造性的人工港和海底输油管线,更是在保
障部队和物资的顺利上陆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在侦察保障中,一面作为战略欺骗对加
莱地区组织了侦察,一面对诺曼底地区进行了大量水文、气象、地质侦察,为选择具体
登陆时间和登陆地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还通过空中侦察基本获得了诺曼底地区
的德军兵力部署、防御设施等情况,为战役的实施起了重要作用。 

  
  四.逼真的战前训练,由于登陆作战是一种极为复杂的作战样式,盟军在登陆前对参战
部队的组织和行动进行了反复多次近似实战的模拟演练,以使部队尽快掌握相关的作战
技能,提高了部队战斗力。战后参战人员对战前训练特别是汤普森的训练基地给予了高
度评价。 

  
  五.恶劣天气的影响,天气是登陆作战中关键因素之一。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盟军不
仅将登陆时间由6月5日推迟到6月6日,而且在空降作战、海上航渡、火力准备等过程中
都受到不小困难。但也正是恶劣天气使德军丧失了必要的警惕,增加了登陆的突然性。
 

  
  尽管盟军登陆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在战斗中也暴露不少问题。如虽掌握绝对海空优势
,又在敌兵力薄弱的次要防御方向登陆,却因组织指挥不得力,部队攻击力不够锐利,
使得建立登陆场的速度太慢,平均每日仅1.8——2.7公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役进
程。又如侦察工作还不够及时周密,特别是未能迅速查明德军精锐的第352步兵师的去向
,使得在奥马哈海滩登陆的美军遭到顽强抵抗,蒙受巨大的人员伤亡。再如空军兵力使
用不当,造成了兵力兵器的严重浪费。在6月6日登陆前的航空火力准备中,出动2500架
次重轰炸机,投弹1万吨,这种从高空轰炸小型、点状的海岸防御工事,效果很不理想。
在7月7日对卡昂的轰炸中,对面积约3.5平方公里地区集中投弹达2500吨,如此猛烈的轰
炸所造成的大片废墟瓦砾甚至严重阻碍己方地面部队的推进。 

  
  德军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在战略上,兵力因受到多方牵制而不得不分散。德国在1944年6月的兵力部署是在苏联
为179个师又5个旅,在北欧的挪威瑞典为13个师,在意大利为21个师,南斯拉夫为25个
师,希腊为12个师,匈牙利为4个师。而在大西洋沿岸的法国比利时荷兰共60个师,约占
其总兵力的18%,在这60个师中,部署在加莱有23个师,在盟军登陆的诺曼底仅为6个师
又3个团,约占其总兵力的2%。虽然德军在盟军登陆后陆续由各地调集了21个师进行增援
,但由于盟国空军的空中封锁,这些援兵大都不成建制的零星投入作战,无法组织起有
力的反击。而在同一时期里,盟军在43天中从诺曼底上陆共9个军39个师约165万人,(
在39个师中从国别上是美国20个师,英国14个师,加拿大3个师,自由法国和波兰各1个
师;从种类上是24个步兵师,11个装甲师,4个空降师),物资约66万吨,坦克约4000辆
,各种机动车辆约20万辆。 

  
  在战术上,指挥不统一,德军战役司令无权指挥海军和空军,也就无法组织起有效的
三军协同抗登陆。即便在陆军中,也没有统一的抗登陆方针,西线德军总司令龙德施泰
特与B集团军群司令隆美尔存在严重分歧,前着主张将主力配置在战役纵深,以坚决的反
击来抗击登陆;后着主张凭借坚固的海滩防御工事,歼敌于滩头。这一分歧,导致了德
军在法国的4个装甲师既未配置在战役纵深,也未部署在沿海地区,严重削弱了德军本已
不强的防御力量,再加上德军战略预备队装甲师的指挥权又在德军统帅部,而且命令由
于盟军的电子干扰和空袭,上传下达也不畅通,错过了最佳的反击时机。 

  
  海空力量过于薄弱,实力太过相差悬殊。作为抗登陆的重要力量,德军海空军实在太
弱,其空军既要在广阔的苏德战场上作战,又要对付盟军对德国本土的战略轰炸,能用
于诺曼底的航空兵力少得可怜,德军竭尽全力从各地抽调飞机,也不过区区400架,要迎
战盟军的13000架,相差三十倍之多!怎有取胜的可能?德国空军在6月6日后的一周里出
动1683架次,可以说是倾其所有,却仅及盟军一次直接航空火力准备所出动的2500架次
的67%,只相当于盟军一周总出动架次的6%,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只能进行一些骚扰性
的空袭,只不过显示一下德国空军还在战斗罢了。海军方面,德国海军的发展本来就不
平衡,只注重发展潜艇,忽视大型水面舰艇,再经过几年战争的消耗,到1944年6月,德
国海军大型水面舰艇所剩无几,只能以潜艇和小型舰艇进行抗登陆。6月6日后,德军先
后出动41艘潜艇,但在盟国强大反潜兵力阻截下,损失了6艘潜艇,只有13艘潜艇进入英
吉利海峡,取得击沉坦克登陆舰、护卫舰、驱逐舰各一艘的战绩。德军小型舰艇也多次
出动,以损失2艘驱逐舰、1艘扫雷舰、9艘鱼雷艇、1艘巡逻艇;被击伤5艘鱼雷艇、2艘
扫雷艇的代价,击沉盟军1艘驱逐舰、5艘坦克登陆舰、3艘人员登陆艇、5艘运输船。尽
管德国海空军竭尽全力,但实在是实力相差太悬殊,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
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彻底粉碎了德军企图以西线部队挫败美英登陆后再抽出50个
师转用于苏联战场的如意算盘。到了1944年8月,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德国的最后
失败已不可避免。而诺曼底的胜利,就是敲响了纳粹德国的丧钟。 

  
  作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组织最复杂的两栖登陆,诺曼底登陆战役在军事历史和军事
理论上,都有着极大的研究价值,让我们这些后人去研究、探讨。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bbs.ndc.neu.edu.]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8.481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