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ersy (Green Mouse), 信区: Green
标  题: 为何选择了长崎?(转载)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11月13日16:14:22 星期三),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istory 讨论区 】
【 原文由 halfmoon 所发表 】
为何选择了长崎?
【日本《朝日新闻》】(99)8月1日报道题:
美退役军官回忆向长崎投下原子弹始末(记者 本田雅和 山中季广)

  1945年8月9日,美军B-29轰炸机“boxcar”(车厢号)向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今年8
7岁的费雷德里克.阿什沃斯和77岁的弗雷德.奥利维,分别是那次行动的投弹指挥官和副驾
驶员。上月,这两名退役军官(中将和中校)各自接受《朝日新闻》记者的采访,透露了
轰炸长崎的详细过程。

  违令:由于当时的雷达性能较差,准确命中目标非常困难,本来作战计划禁止使用雷
达,并规定“如果靠目测判断不能投弹,要将原子弹载回基地。”但阿什沃斯说,因机长
多次判断失误和操作错误,浪费了许多燃料,最终不可能将原子弹载回基地,所以“明知
违反命令,也不得不使用雷达,投下了原子弹”。另外,针对美军报告上的“投弹手从云
洞中确认目标后投下了原子弹”一说,奥利维表示自己一直存有怀疑,认为“实际上投弹
时可能看不见目标”。
   空投原子弹的作战指示是8月2日发出的。指示说,轰炸的“第一目标是广岛,第二目
标是小仓(北九州市),第三目标是长崎”。8月6日,B-29 轰炸机“埃诺拉.盖伊”向广
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
  根据空投第二枚原子弹的指示,“boxcar”从提尼安岛(现在的北马里亚纳群岛)的
前线基地起飞。

  等候:美军的通讯记录显示,预定的投弹时间是8月9日9时半左右。 在收到侦察机发
出的“目标地区天气良好的”预报后,boxcar于9日凌晨3点之前开始出击。阿什沃斯作为
决定投弹还是放弃轰炸的负责人,坐在飞机后座,奥利维担任副驾驶,座位紧靠机长后方

  在起飞前,行动小组成员就知道油箱系统存在一点小毛病,有10%的燃料难以使用,
但他们认为不会造成大麻烦,因此没有太在意。
  两人都回忆说,预定boxcar将在飞往小仓途中的屋久岛上空与另两架负责测量和记录
的伙伴飞机会合,但因搭载着摄影师和科学家的那飞机迟迟不见踪影, boxcar等候了大约
45分钟。阿什沃斯说,在这一点上机长有违令行为。因为“在事先召开的作战会议上,(
为防止耽误计划和浪费然料)司令员曾明令禁止等候20分钟以上。但boxcar却无视命令超
时等候”。
  根据奥利维的回忆,“规定的等候时间是15分钟”。虽然这与阿什沃斯的叙述有些出
入,但奥利维也认为由于违反命令,boxcar浪费了大量的燃料。
   飞机晚于预定时间到达小仓上空。根据通讯记录记载,此时当地上空“被浓云和烟雾
笼罩”,阿什沃斯认为“这是因为大风把前一天空袭八幡(北九州市)时产生的烟雾刮了
过来”。

  改向:按照阿什沃斯当时记录,他们到达小仓的时间是上午9点44分,飞机因寻找能看
清目标的位置不断变换飞行方向,耗时45分钟、连续三次试图接近轰炸目标,终因靠目测
不能确定目标而放弃投弹。
  于是,boxcar改变航向飞往长崎,但长崎上空也是云层密布,仍然不能确定目标地点
。此时已比预定的投弹时间晚了将近1个半小时,燃料也快要耗尽。 他们只能放弃返回提
尼安基地的打算,决定在美军控制下的冲绳紧急降落。而且,由于接近目标的机会只能有
一次,阿什沃斯果断地决定使用雷达。
  他说:“飞机已经没有足够的燃料来把重量为1万磅(约4.5吨)的原子弹运到冲绳。
我想,与其扔进海里,不如把它投到能对日本造成打击的地方,哪怕这种打击非常有限。
明知违反命令,我们还是使用了雷达。”
  另外阿什沃斯也承认,向广岛投下原子弹是此次行动前三天的事,对机上人员的心理
产生了一些影响。他说:“轰炸广岛进行得很顺利,是一个成功的范例。无论存在多少不
利条件,我都希望努力使这次行动获得成功。华盛顿方面当然也希望如此。”

  意外:奥利维告诉记者记者,后来飞机上还发生了一些事先不曾预料到的事情,先是
因为线路故障,报警灯不断闪亮,提示原子弹状态异常;而且在从小仓飞往长崎途中,由
于机长的胳膊触动了无线电仪器,机内的对话泄漏了出去。这些偶发事件使得飞机上弥漫
着不安情绪。在谈到投弹前一刻的心情时,奥利维回忆道:“如果白白浪费一颗研制费用
高达20亿美元的原子弹,此次行动将被视为巨大的失败,我想我们肯定会被押上军事法庭
,投进监狱之中。”
  完成行动的第二天,他们的上司在向华盛顿陆军方面提交的报告中写道,这枚原子弹
“在上午10点58分,由投弹手从云洞中靠目测确认目标投下”。但是,奥利维说,他一直
对这份官方记者:“当时确定听到投弹手说‘我看见它了,我击中它了’,但是坐在后面
的我什么也没看见。其他的副驾驶员也表示怀疑。然而当时的情况不容提出质疑。”

  行动结束后阿什沃斯了向部队报告说“靠目测判断投下了原子弹”,但他告诉记者:
“实际上原子弹是在哪里爆炸的,我们全然不知。”那位投弹手已于1989年去世。
  这枚原子弹的实际落点是浦上地区,距离预定目标3.4公里之远。
  原子弹投向长崎的次日,华盛顿方面接到报告说“一项要求当机立断的艰巨任务得以
完成”,参与此次行动的成员未被追究违令责任。

  阿什沃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指挥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进行瓜达卡纳乐尔海战
,并作为航空炸弹管理技术人员参与美国的原子弹开发计划“曼哈顿计划”。二战结束后
,他还曾代表军方加入美国原子能联合委员会。 




--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http://bbs.hit.edu.cn [FROM: 202.118.243.30]
--
※ 转载:.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28.120]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728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