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crazy (雪山), 信区: Green
标  题: 莫斯科保卫战(1)
发信站: 紫 丁 香 (Sun Mar 19 02:30:35 2000), 转信


    1941年9月30日至1942年4月20日,苏军所进行的莫斯科保卫战,既是第二次世界
大战期间最大规模的城市保卫战,也是人类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城市保卫战。特别是
在法西斯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苏联红军所举行的“红场阅兵”,更是被世人称之为
“一个冬天的神话”。
    从“巴巴罗萨”到“台风”
    1941年 9月21日午餐时分,东普鲁士腊斯登堡。希特勒的大本营仿佛凝聚了整个
德国的那种急不可待和幸灾乐祸的感情,盛满冰块的银质小桶里放满了一瓶瓶法国香
槟酒,侍者们把夹有鱼子酱、火腿和鲑鱼的面包片分放到一个个的盘子里,酒杯里斟
满了白兰地、威士忌、杜松子酒……
    希特勒满面红光,就连说话的声音也似乎比平时温柔了许多,在餐桌旁开始了他
那著名的“室内演说”:“ 6月22日早晨,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战役开始了。一切都按
计划发展,我们在北翼围困了列宁格勒,在南翼占领了基铺,在中央攻占了斯摩棱斯
克,通往莫斯科的门户已被我们打开了!”
    突然,希特勒用手一拍桌子,“砰”地一声,力量之大使桌子上五颜六色的酒杯
有几个倒下,将里面的酒洒了一桌子。希特勒接着说:“我已经决定,我们下一个进
攻的目标就是莫斯科!莫斯科将在冬天到来之前被摧毁,完全从地球上抹掉!”说完,
希特勒的手在空中有力地一挥。
    在座的帝国军官们不失时机地赶紧全体起立,端起酒杯。顿时,室内响起一片酒
杯的碰撞声、笑声……
    9 月30日,希特勒亲自签订了进攻莫斯科的军事行动计划,此计划的代号为“台
风”。
    9 月,对于莫斯科人民来说应该是最美好的季节,莫斯科郊外的森林被镀上了一
层金黄色,苍山翠松间的枫叶红了,山果黄了,就好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美丽图画呈现
在人们面前。然而,1941年的这一美好秋色却不能像往常那样给莫斯科人民带来欢乐。
此时此刻,法西斯的战车正在隆隆东进,一场猛烈的“台风”正在向着莫斯科刮来,
保卫莫斯科的战争就要开始了。
    莫斯科是苏联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交通中心。它位于东欧平
原的中部,莫斯科河两岸,同伏尔加河有河道相连接,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1812年,拿破仑占领莫斯科并焚烧了这座城市,名将库图佐夫率领的俄国军队和
人民一起打败了拿破仑并迫使他仓皇撤退。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于1918年 3月10日
将首都由列宁格勒迁入莫斯科。
    现在,法西斯暴徒正逼近莫斯科,这座伟大的城市将接受严峻的考验。
    法西斯德军的准备可谓全面而周到,他们和往常一样,打算以坦克重兵集团的强
大突击力突破苏军的防御体系,并同步兵协同,合围与消灭保卫莫斯科的苏军主要兵
力于维亚兹马和布良斯克地区。然后各步兵师开始从正面进攻莫斯科,而坦克和摩托
化集团则从南北两翼迂回莫斯科。
    9 月30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由古德里安统帅的坦克集群宛如一张弯弓,扣
上了强劲的利箭,钢铁的箭头直指布良斯克和维亚兹马。
    从乌克兰到莫斯科,古德里安的部队进展神速。10月里的一天,他和他的部队竟
然挺进了80公里。不到三天,他们就占领了布良斯克战线以东 200公里的奥勒尔。进
展之神速,以至于当德军坦克隆隆开入奥勒尔城时,电车上的乘客纷纷向他们招手致
意,这些乘客还误以为是苏军的装甲部队了。
    占领奥勒尔后的德军,迅速切断了布良斯克—奥勒尔公路,并一举攻占卡拉切夫,
紧接着又向布良斯克迂回包抄前进。10月6日,布良斯克被德军攻占。
    与此同时,德军第9和第4集团军分别以第3和第4装甲集群在杜霍夫希纳和罗斯拉
夫利方向实施猛烈进攻,他们来势汹汹,像一股破坏力极大的飓风一样横扫而来。德
军迅速突破了苏军的防御阵地,并从南北两面,急速地向维亚兹马冲去。古德里安的
坦克第2集团军与南进的德第 2集团军一起,10月7日在布良斯克以南包围了苏军第13
集团军和第 3集团军一部,在布良斯克以北包围了苏军第50集团军的部分兵力。10月
13日,被围的苏 3个集团军虽经英勇抵抗,但大部被歼,一部分退守在莫扎伊斯克防
线,有的在敌后展开游击战。
    至此,“台风”计划的第一阶段行动已告完成,莫斯科的第一道防线已被德军的
钢铁洪流冲开一道可怕的缺口。
    从10月13日起,几乎在通往莫斯科的所有重要作战方向上都开始了激烈的战斗:
莫斯科西南160公里的卡卢加于13日陷落;接着离首都仅150公里的加里宁也被夺占;
距离莫斯科仅 100公里的鲍罗季诺也遭到了德军的致命一击。莫斯科处于十分危急之
中。
    第一阶段的顺利进展,使希特勒觉得东方战役的胜利已是板上定钉了。
    希特勒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认为攻占莫斯科简直是探囊取物。于是,10
月 7日,希特勒专门签署了一项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不准包克接受莫斯科的投降,即
使主动投降也不予接受;德国军队也不需要进入莫斯科,只需用炮击和轰炸予以毁灭。
另外,希特勒觉得光用炮火还不够——还需要加上大量的燃烧弹和高爆炸药,直到把
莫斯科夷为平地才能解除内心深处对布尔什维克主义的仇恨。
    法西斯处心积虑地要把厄运降落在莫斯科头上,如今它又确实像一群饿狼一样疯
狂地向她扑来!莫斯科——这座伟大的城市,着实让全世界屏住气息。
    众志成城
    莫斯科已成为最靠近前线的城市了。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以斯大林为首的
国防委员会作出在莫斯科近郊歼灭德军的决定,采取攻势防御的果断措施。根据斯大
林的指示,苏联红军依靠前线防御工事系统,组织了坚强的攻势防御,以削弱和消耗
德军的有生力量,赢得时间,准备集中后备力量,在一定时机转入反攻,给敌人以歼
灭性打击。
    在1941年10月的艰难日子里,负责保卫莫斯科的西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发出了告全
军书,其中写道:“同志们!在我国面临严重危险的时刻,每个军人的生命应该属于
祖国。祖国号召我们要成为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堵住法西斯匪帮去亲爱的莫斯科的
道路……”
    在当时莫斯科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俄罗斯虽大,但已无处可退却,因为后面就
是莫斯科。”就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危急情况和莫斯科军民高涨的士气。
    根据斯大林的命令,10月17日新建立了加里宁方面军,从莫斯科西北面阻击德军
的进攻。10月19日,国防委员会号召首都人民要不惜一切代价,配合红军,誓死保卫
莫斯科。20日,《真理报》发表《阻止敌人向莫斯科前进》的社论,动员全市人民在
敌人到达首都之前,用自己的鲜血把他们埋葬。莫斯科召开全市积极分子大会,号召
全市人民把首都变成一座攻不破的钢铁堡垒。
    在莫斯科最危急的日子里,全市人民积极响应党组织的号召,表现出了一种“临
危不惧、气壮山河,誓与敌人决一死战”的英雄气概。他们豪迈地说,敌人在哪里进
攻,我们就在哪里歼灭他们!我们要在红场上为列宁而战斗,决不让纳粹的血手玷污
列宁的陵墓!
    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使前线的指战员深深地感受到,全城的人都在保卫首都,
全国都在保卫首都,这给了他们进行莫斯科保卫战的巨大鼓舞。朱可夫在他后来的回
忆录中对此深有感触地说:“当我们谈到莫斯科保卫战的英勇战绩时,我们所指的不
仅仅是军队英雄的战士、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的战绩。在西方面军以及在而后各次
战役中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完全是首都及莫斯科军民团结一致和共同努力的结果,是
全国、全体苏联人民对军队和首都保卫者进行有效支援的结果。”
--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

※ 来源:.紫 丁 香 bbs.hit.edu.cn.[FROM: 202.118.243.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4.324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