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版 (精华区)

发信人: roller (roller), 信区: Green
标  题: 攻击高度4000米!----16
发信站: 哈工大紫丁香 (2002年05月25日23:23:09 星期六), 站内信件

第二节 “黑色的星期四”
  一九四零年八月十四日,轰炸重点又回到了“摧毁敌军战斗机及其地面设施”。这
天,因为天气不好,没能以大队或航空团为单位实施攻击。
  只有前线基地曼斯顿再次遭到了二一零实验大队的十六架梅塞施米特式驱逐机的袭
击。飞机带着炸弹从云居里突然出现。有四座机库中弹起火。在一般情况下,德军为了
干扰英国的防空阵势,只派几架轰炸机飞往英格兰南部上空。
  第二天,八月十五日星期四的早晨,天气不料和前一天大不一样,从上午起开始好
转,逐渐云消雾散,暗灰色的天空豁然晴朗起来。德国空军领导机关肯定没有估计到这
一天能够实施大规模攻击,否则,各航空队和航空军的指挥官就不会被召到卡林哈尔和
空军总司令会晤了。
  留在加来南面博宁格斯的第二航空军司令部里的参谋长保罗·戴希曼上校以一种怀
疑的神色看了看太阳,然后,急忙转身回到作战室,立即发出了出击命令。因为为“鹫
日作战”发出的攻击命令原则上仍然有效。
  接着,戴希曼走到第二航空队的前线指挥部。这个指挥部设在布兰海角附近一零四
高地的坑道里。凯塞林元帅曾把这个高地称为“圣山”。
  在这里,戴希曼只见到首席作战参谋里库霍夫中校,凯塞林元帅和他的参谋长都跟
戈林会晤去了。这时,里库霍夫刚刚接到柏林发来的因天气不好停止出击的命令。
  “已经晚喽!”戴希曼高兴地说:“飞机都起飞了。”
  两个人从坑道里走出来,进入观察所。这时,机群正掠过他们的头顶向北方飞去。
里库霍夫不知所措,拿起电话想请示一下空军总司令,是否召回俯冲轰炸机群。可是,
戴希曼却一把抓住了他的手,一直看着机群到达英国海岸上空,看到多佛尔地区的高射
炮火时才撒开手。里库霍夫这才死了心,向柏林报告说:“我方机群正在攻击敌人!”

  这时是中午十二点。在二十分钟之前,第二航空军的两个俯冲轰炸大队,即第一航
空团的第二大队(大队长凯尔上尉)和第四大队(大队长冯·布劳希奇上尉)就已经飞
往英国。他们到加来上空和护航的战斗机会合以后,袭击了林奈、霍金两个基地。这次
袭击使林奈基地遭到严重损失,轰炸以后两天不能使用。
  当时,谁也没有料到,这次攻击是对英本土空战中最激烈的一次。以前的天气令人
沮丧,而今天的天气却好得这样突然。因此,这次攻击的战果主要是因天气突然好转偶
然取得的。
  八月十五日下午,在十二个小时之内,德国空军出动飞机一千七百八十六架次。如
果根据空军第八科(负责军事科学)汇总的材料来看,实际上还多于此数,即:德军出
动水平、俯冲轰炸机八百零一架次,出动战斗机、驱逐机一千一百四十九架次。此外,
驻在挪威的第五航空队还出动了一百六十九架次。也纪是说,光是下午出动的飞机就超
过了两千架次。
  在俯冲轰炸机攻击多佛尔沿海地区后,战场又转到北方。十一点三十分左右,第五
航空队派出驻挪威斯塔万格的第二十六轰炸航空团和驻丹麦奥尔堡的第三十轰炸航空团
飞越北海,袭击位于太恩河、恒比尔河两个河口之间的英格兰中部地区。这个作战计划
是空军总司令部在前一天晚上批准的。
  从出去基地到作战目标相距六百五十到七百五十公里,飞机必须具有往返能力。此
外,还要扣除全程百分之二十的“战术备份”航程(起落,领航错误,对目标的攻击等
)。把这些统统算在一起,攻击英国本土的飞机必须具有一千八百公里的航程。
  一个确凿的事实是,Me 109式飞机的航程不足。这种飞机飞不到英国海岸,就会掉
进海里。也就是说,“狮子”航空团(第二十六轰炸航空团)的He 111式飞机和“鹰”
航空团(第三十轰炸航空团)的Ju 88式飞机不得不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出击。这
是非常危险的。
  因此,德国空军想从其他方面打注意。他们企图通过猛攻南部来箝制英国战斗机司
令部,以便在对英格兰中部实施侧面突击时,它只能出动少量的飞机来拦截。然而,道
丁元帅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他把原来部署在英格兰东南部战斗焦点以北的第十一战斗
机集团北调苏格兰,同到这时为止一直未参战的第十二、十三战斗机集团合兵一处。
  现在,他们战斗的时刻来到了。
  十三点四十五分,德军第一攻击波,第二十六轰炸航空团第一、三两个大队共六十
三架He 111式飞机飞往纽卡斯尔北部地区。飞行高度四千五百米,在二百米以下,有浮
云,云量约十分之六。当机群飞到离海岸大约四十公里的地方时,无线电突然喧嚣起来
,报告一个接着一个。
  “左侧发现喷火式战斗机!”
  “敌战斗机从太阳方向飞来!”
  “我被喷火式战斗机击中!”
  正在这时,轰炸机群得到了驻斯塔万格福斯基地的第七十六驱逐航空团第一大队二
十一架驱逐机的支援。这个大队曾于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在德意志湾上空击落过当
时参战的威灵顿式飞机的大半。在占领挪威时,该大队曾冒着敌人猛烈的防空炮火,最
先降落在奥斯陆的福内布机场和斯塔万的索拉机场。
  不过,今天的任务似乎难于完成。驱逐机大队的前导四机组飞在轰炸机群上空几百
米处。最前面的是大队长雷斯特迈尔上尉。今天和他同乘一架Me 110式飞机的不是一般
的通信员,而是第十航空军的侦听中队长哈特维希上尉。他正埋头在他的高性能接收机
上工作,监听敌战斗机的通信联络,想通过这个空中侦听室来了解敌人的防御体系,以
确定德方轰炸机部队的战术、航线以及相应的飞行高度等。
  从这一行动也可以看出,德军早已估计到会遇到英军强有力的战斗机的拦截。可是
,还没等哈特维希认真分析侦听到的情况,英军第一攻击波的一架喷火式飞机就从太阳
方向朝指挥机扑来,雷斯特迈尔上尉还没来得及调头进入应战状态就被击中了。机身上
的窟窿由于受气流冲压,越来越大。
  副油箱好象也被击中了。
  这个挂在机身下面,样子不大好看,绰号叫“狸肚”的副油箱里装着一千公升汽油
,在飞机横断北海后,已经空空如也,但不知是哪儿发生了故障,没能抛掉。里面虽已
无油,却充满着爆炸性的气体。以往在德龙海姆和纳尔维克之间的长途飞行中,曾有不
少人因“狸肚”故障而丧命。眼下,雷斯特迈尔和哈特维希的生命也危在旦夕。大队长
的这架指挥机终于起了火,一头栽进海里。
  击落这架飞机的是从阿克林顿起飞的英国第七十二中队的喷火式战斗机,中队长格
雷厄姆上尉在一千米以下高度看见德机机群,这还是第一次。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
的眼睛了。他报告说:
  “德机有一百架以上!”
  惊慌的英方把只有二十一架的梅塞施米特式驱逐机群数成了三十五架。可见他们是
何等慌张。四十分钟之前,雷达就捕捉到了正在向英国接近的德机。开始,雷达操纵员
估计敌人兵力“大约有20架飞机”,以后又更正说:“有30多架飞机”从南部入侵。
  直到今天,英方还把这个错误归咎于当时不完善的雷达。其实,当时雷达探测到的
情况是正确的。雷达开始捕捉到的机群并不是第二十六轰炸航空团,而是第十航空军为
干扰英国防空体系派往福思湾方面去的佯攻部队。这是德方为诱开英战斗机,采用的调
虎离山计。
  第二十六轰炸航空团的轰炸目标还要往南些,即英国轰炸机部队基地迪施福恩、林
通、阿蓬和乌兹。可是,德军轰炸航空团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他们向北多飞了一百二
十公里才进入英国海岸。因此,他们实际上正好进入了佯攻部队的入侵航线。
  据当时的第十航空军情报参谋阿诺·克诺恩施蒂贝尔上尉说:“由于这一错误,导
致了和佯攻作战意图相反的结果,敌军战斗机提前得到警报被引导到目标现场。”
  十五分钟后,英军第七十二、七十九中队的喷火式战斗机从四面伺时向德机发起了
攻击。
  位于驱逐机编队尾部的里希塔中士因机枪子弹打伤头部而失去了知觉,飞机一个倒
栽葱向下掉去。
  通信员盖斯黑卡中士一见大事不好,随即双脚一蹬,跳伞脱离了飞机。可是,里希
塔又清醒过来,在高度掉到云层下面时,他又重新控制了飞机。尽管头部大量出血,他
还是飞过北海返回了德占区,迫降在丹麦的埃斯堡。而盖斯黑卡中士却去向不明。
  尤伦贝克中尉同第二中队剩下的五架飞机一起,调过头来投入战斗。他们击中一架
喷火式飞机,并看着它拖着长长的黑烟栽了下去。
  但是,敌机太多了。尤伦贝克命令组成圆形防阵。当时也只能这样做。就在这时,
尤伦贝克的后方遭到攻击,他的僚机施马赫准尉以准确的射击为他赶跑了喷火式飞机。
福尔特斯德尔夫少尉的瞄准具也套住了两架喷火式飞机,于是,敌机便仓皇逃窜。
  在前面,戈洛布中尉的驱逐机第三中队冒着敌机射出的猛烈炮火,紧随着第二十六
轰炸航空团第三大队飞行。可是,几分钟后,该中队的八架Me 110式飞机就减少了一半
。林克准尉中弹掉队后,他看到有一架喷火式飞机击中了一架第八中队的He 111式飞机
。他咬住这架喷火式飞机,从后面悄悄接近。他描述当时的情景说:
  “就这样,一直接近到离敌机五十米处。射击的效果比侧面好得多。只见那架喷火
式战斗机机头上仰,进入螺旋,然后,垂直栽了下去。”
  两三秒钟后,林克被两架敌机咬住,机翼中弹,左发动机冒起黑烟停车了。
  “我俯冲躲进云层,两架敌机仍然紧追不放。于是,我又提前改变了航向,并在八
百至一千米的高度上拉了起来,穿云甩开了敌机。十三点五十八分,在云下飞行时,我
亲眼看见那架喷火式飞机冲进了海里。”
  此后,林克用右发动机作单发飞行,安全返航。两小时后,他在耶弗尔基地降落。

  十三点五十八分,戈洛布中尉看见被他击中的那架喷火式飞机象石头似的掉了下去
。齐克勒中士也以有利射击角度紧紧咬住了一架敌机,枪声过后,敌机中弹坠入云中。
根据观察,林克准尉报告说,这两架敌机都被击落。
  第七十六驱逐航空团第一大队报告说,因为敌机的战斗性能好,所以我方损失了六
架飞机。但也击落敌十一架喷火式飞机。这些数字虽然出自包括He 111式轰炸机乘员在
内的多数证人的书面报告,但无疑是被夸大了。空战是在厚厚的云层上进行的,被“击
落”的飞机很快就看不见了,真实结果如何,很难断定。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被击中
的Me 110式飞机确有回到北海彼岸的。因此,我们认为,尽管英机受了伤,但大部分喷
火式战斗机是可以返回附近基地的。
  这场战斗正如英国人一直说的那样,确实不是一场单方面的“猎兔战”,尽管他们
说喷火式没有被击中或击落。
  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十六轰炸航空团在越过海岸线,进入英国国境时,向南偏离了
航线,从而遭到英国战斗机反复多次的猛烈攻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已无从找到轰炸
目标。最后,只好把炸弹稀稀落落地扔到海岸以及纽卡斯尔和散德兰之间的港湾设施附
近。
第三十轰炸航空团的三个大队虽然没有战斗机护航,却取得了战果。他们在弗兰伯勒角
一带越过海岸后,以云层为掩护,避开敌机,直抵敌第四轰炸机集团的德里弗菲尔基地

  战斗中,这个团炸毁机库四座,其它建筑物数处,十二架双发威特雷式轰炸机在地
面中弹起火。虽然五十架Ju 88式轰炸机中有六架被英国战斗机击落,但始终没能阻止住
德军的轰炸。
  从挪威进行的侧面进攻就这样结束了,第五航空队进行如此规模的作战也只有这一
次。
  下一仗还是在南部进行的。“狮子”和“鹰”两个航空团在北部的攻击刚刚结束,
英国的雷达操纵员马上就发出了新的警报。时间是一九四零年八月十五日。雷达荧光屏
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敌机的影子。甚至连飞机编队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上空以及在其它一
些空域的集结也清晰可见。类似的报告接踵而来。
  “奥斯坦德上空发现飞机六十余架。”
  “加来方向飞来一百二十余架飞机。”
  十四点五十分到十五点零六分,第三轰炸航空团的三个大队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
德尔讷基地、圣特罗伊登基地起飞,飞往泰晤士河南面的机场和飞机工厂。团长冯·夏
米尔·格利斯契斯基上校作为前导三机组的一员,飞在皮尔格上尉的第二大队的最前面
,目标是曼彻斯特,位于通往伦敦的笔直航线的中途。
  首先,Do 17式轰炸机必须按规定的时间通过法国海岸线的“起飞点”,这是至关重
要的。当轰炸机通过这里时,集结在紧挨着海岸线的帕·德·加来机场的,航程很短的
Me 109式飞机将相继起飞。他们要在海峡上空赶上轰炸机,并在其上方几千米处护航。

  在这样的高度,战斗机的行动才会“自由”,才能够做各种机动,而且能够充分发
挥梅塞施米特式飞机的高速和优越的机动性能。同时战术上也是有利的,可以居高临下
,对来犯之敌实施袭击。
  “对于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德军战斗机王牌飞行员之一阿道夫·加兰德说,“
英国空军是一个绝对不能小看的对手。”
  八月十五日下午,加兰德少校也率领第二十六战斗航空团第三大队来为轰炸机护航
,并在英格兰东南部上空进行自由空战。在此之前,他率领的这个大队曾执行过四次不
同的任务,共击落十八架敌机。
  除汉德里克少校的第二十六战斗航空团外,在海峡上空的部队还有第五十一(团长
默尔德斯少校)、五十二(团长特吕本巴赫少校)和五十四(团长梅廷少校)三个战斗
航空团。他们的任务是“游猎护航”或担当某一轰炸机大队的“卫士”。因此,他们与
轰炸机基本上要同时从英国海岸线进入英国。
  由于英国的很多雷达同时探测,雷达荧光屏上的图像就显得混乱。起飞迎战的有十
一个中队,共一百三十架喷火式、飓风式飞机。但是,地面指挥很不一致.因此,凡不
是以中队以上为单位集中使用的地方,德军战斗机均占压倒优势。
  例如,英军第十七中队的飓风式战斗机在以密集队形出现在泰晤士河口上空时,突
然接到命令,要他们返航回到位于哈里奇以北的马特鲁斯哈姆·黑斯原起飞基地去。但
为时已晚。他们从离基地很远的地方就看到那里冒起的黑烟,而袭击基地的德国飞机早
已溜之大吉。
  德国第二一零驱逐大队的二十四架战斗轰炸机没遇到任何阻拦就到达了马特鲁斯哈
姆上空,对这个战斗机基地进行了轰炸。跑道上弹坑遍及,两座机库起火,修理厂、补
给设施。通信设施等都遭到破坏。从空中看,简直成了一片废墟。空中观察到的总比实
际情况严重。经过第三天一整天的抢修,马特鲁斯哈姆·黑斯基地勉强又能使用了。
  在这一段时间里,第三轰炸航空团继续飞行在肯特州上空。由于有强有力的战斗机
护航,未受任何损失。拉特曼上尉的第三大队还袭击了海岸上的东教堂机场。
  紧接着,又袭击了罗彻斯特基地。三十架Do 17——第三轰炸航空团第二大队和团长
冯·夏米尔上校的前导三机组——掠过机场上空。罗彻斯特是英国的战斗机基地,是一
个小型机场。但是,德军攻击得很成功。一排排炸弹落在跑道上,有的飞入机库,有的
在排列着的飞机中间爆炸。还有许多五十公斤炸弹击中了跑道北端的飞机制造厂。殿后
的一架Do 17式飞机还向工厂投下了燃烧弹和八颗定时炸弹。
  大队在报告中写道:“一连串的炸弹命中了飞机发动机工厂。厂区火光冲天,浓烟
滚滚……。”看来,轰炸机编队的飞行人员大概还不知道这就是前一年刚建成的肖特航
空公司的飞机工厂。
  肖特航空公司当时正在生产第一批四发“斯提林”式轰炸机。这种飞机将使英国在
数年以后能对德国实施战略轰炸。第三轰炸航空团第二大队的准确轰炸首先命中并炸毁
了组装车间,使得四发重型轰炸机的生产向后推迟了好几个月。
  但是,现在英国急需的并不是轰炸机,而是战斗机。所以,德国要想赢得这场空战
,就必须打掉英国的战斗机。
  第三轰炸航空团一飞走,英军便获得了喘息之机。此后一连两个小时,在漫长的战
线上空,再也看不到德机编队的踪影。这也是在关于投入空军力量的问题上,第一、三
航空队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一个例证。
  在这以前,一直是由凯塞林的部队负责横渡多佛尔海峡进行攻击。这一次轮到了斯
培尔。他将编队插向二百公里以西的英格兰南岸。确定攻击重点的主动权在德国,他可
以随时改变目标,想攻击哪里就攻击哪里。然而,他们却没有利用这个战术上的有利条
件。本来可以不给敌人以喘息之机,但由于计划不周,在两次战斗之间留下了间隙。在
这一战斗间隙里,英国战斗机能从容地加满燃料,补足弹药。
  十六点四十五分,第一飞行训练团的Ju 88式飞机从奥尔良起飞,十五分钟后,第一
俯冲轰炸航空团第一大队(大队长霍策尔上尉)和第二俯冲轰炸航空团第二大队(大队
长埃内克尔斯上尉)从布列塔尼的拉尼翁起飞,他们要和第二驱逐航空团(团长福尔布
拉赫特中校)、第二十七战斗航空团(团长伊贝勒中校)以及第五十三战斗航空团(团
长冯·克拉门·陶巴德少校)的护航机在海岸上空会合。终于,在十八点之前,这支拥
有二百多架飞机的大编队组成了。它分成几个纵队,越过海峡向北飞去。此时,这个编
队的行动已被英国雷达发现。英军第十、十一战斗机集团的司令布兰德和派克两位少将
有充裕的时间作出对策。
  对此,只要看一下设在阿克斯布里奇的派克将军地下指挥所里的大标图板,即可明
白。在一小时前,刚刚结束战斗的大多数喷火式和飓风式飞机已在地面待命。不一会,
几乎所有中队都发出了“出击准备完毕”的信号。现在,英国能够一次派出十四个中队
,一百七十架飞机来对付从南部入侵的德军第三航空队。不过,作为同时出击,这还是
迄今规模最大的一次。
  德军航空兵切身体验到了这次防空作战的滋味。
  当英国海岸首次出现在第一飞行训练团第四中队中队长约享·黑尔比希上尉眼前时
,这种体验便开始了。飞在中队编队最后的所有Ju 88式飞机几乎同时报告说:
  “后面发现敌战斗机!”
  原来是喷火式战斗机。只见它所有的机枪都吐着火舌,从德机编队的上方攻击,其
速度之快,令人吃惊。冲到下边又重新拉起,上升转弯,迅速占位,准备再次攻击。
  这时,黑尔比希开始搜寻护航战斗机,发现它们正在数千米上空盘旋,忙于空战。
看样子要得到它们的援助是不可能的了。
  只好依靠自己了。他们坚定地保持原航线不变。为了做到尾部射手能彼此掩护,他
们采用了密集队形。
  喷火式战斗机开始二次攻击。它们采取的是夹击殿后轰炸机的战术。这样一来,德
军飞机无计可施,只得转弯,于是,编队被打乱了。
  英军战斗机追击着四处逃窜的Ju 88式飞机。这真成了一场单方面的追击战。这种被
吹嘘为敌战斗机无法尾追的所谓“神奇的轰炸机”,时速比喷火式战斗机慢二百公里。
喷火式机下装有八挺机枪,而Ju 88式飞机可用于防御的只有一挺尾部机枪。
  不过,这挺机枪却挽救了黑尔比希上尉等人。负责射击和处理这一紧急情况的是通
信员舒伦特准尉。每当敌机接近时,他总是沉着地报告:
  “右后方发现喷火式战斗机。距离四百米……三百米……二百五十米。”
  此人就是死到临头也不慌张。为了稳住敌机,他并不急于射击,一直等到敌机离得
非常近,在对方认为应该对径直逃窜的德国轰炸机发动攻击而即将按射击按组的一刹那
,Ju 88式飞机突然急转弯,这时,往往会得到一个难得的射击机会。
  舒伦特的机枪终于开火了。他抢先掌握了决定性的一秒。
  黑尔比希就等着这一招。与此同时,他把飞机向右一拐,强行来了个急转弯。喷火
式飞机被甩掉了。它的速度太大,从Ju 88式飞机的旁边一掠而过,正好被舒伦特的机枪
打中,喷火式冒起黑烟,刹那间便无影无踪了。
  就这样,黑尔比希的飞机得救了。该机的标记提“LI+AM”。这就是后来有名的Ju
 88式飞机。尽管是处在地中海战区的苦战岁月,它仍然创立了飞行一千小时以上的最高
飞行记录。
  黑尔比希说:“Ju 88是一种杰出的飞机,如果对它能够操纵自如的话,的确是很厉
害的。”
  不过,就在这一九四零年八月十五日的下午,黑尔比希在到达英国海岸线上空时,
几乎损失了一个中队。返航回来的除他以外只有一架飞机。其余五架都成了奋起迎战的
英国战斗机的猎获物。第一飞行训练团第一大队黑尔比希中队的十五架飞机中,只有三
架到达了南安普顿东北部的攻击目标,海军飞行基地瓦西顿上空。其余的飞机几乎全部
把炸弹紧急投掉了。
  八月十五日的战斗清楚地表明一个事实,就是轰炸机对战斗机的依赖性。如果轰炸
机有强大的战斗机护航,就能取得战果。否则,轰炸机是经不住敌战斗机的猛烈攻击的
。因为这种轻型轰炸机的防弹能力太弱,防御武器太少,所以。攻击往往失败。于是,
要求兄弟部队战斗机护航的呼声逐渐高涨起来。
  在这之前不久出击的克伦上尉的第一飞行训练团第一大队的运气还不错,他们的Ju
 88式飞机突然出现在中沃洛普战斗机基地上空,差一点捕捉住地面上的两个英国空军中
队。
  当包括达利少校在内的英军第六零九中队的最后一架喷火式飞机离地时,后面的机
库已经被炸飞。三天来,中沃洛普基地遇到三次攻击。
  返航后,第一飞行训练团第一大队误报说攻击了安多弗基地。德方好象一直不清楚
中沃洛普是一个重要的攻击目标。
  还有一次搞错了目标,几乎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事情发生在八月十五日傍晚。当
时,战斗还没有结束。在南部,德军机群刚一离开,又有一个新机群出现在多佛尔海峡
上空。这一次攻击比前一次要顺利得多,因为参加南部地区激烈空战的第十一战斗机集
团的几个中队正在降落。这时,如果德军第二航空队前来大规模袭击的话,根本不会遇
到英国战斗机的拦截。但是,这批从东面前来进攻肯特州的德国飞机不到一百架,只有
两个轰炸大队和几十架战斗机。
  十九点三十五分,鲁本斯德尔法上尉的第二一零实验大队——在这段时间内,他是
最活跃的大队之一——在邓杰内斯附近越过英国海岸线。不久,第五十二战斗航空团派
来护航的战斗机不见了。满载炸弹的十五架Me 110式和八架Me 109式飞机对此并不理会
,仍然按照预定航线前进。这是首次轰炸伦敦南部重要的肯来军区的基地。其它的Do 1
7大队向毗邻的比金希耳军区飞去。
  炸弹准确地命中了目标,但都不是肯来和比金希耳。
  与护航的战斗机失散后,鲁本斯德尔法为了欺骗敌人,决定绕个大圈子,从北部进
攻肯来。但是,意外的是,大队已经到了伦敦南部上空。于是,他又调转机头回到来时
的航线。
  真是出乎意料,眼下突然出现了一个机场。于是,Me 110式飞机开始收油门,下降
高度,然后进入攻击。这样,上空即使有飓风式战斗机,它也追不上了。因为笨重的梅
塞施米特式飞机在下降中的速度比飓风式飞机快得多。
  炸弹离开机身,命中了机库,摧毁了不下四十架教练机。紧靠这些教练机的背后,
有三栋伪装起来的飞机、发动机厂房也被击中。此外,位于跑道头上的航空通信器材厂
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然而,这并非肯来,而是伦敦的克劳伊登机场。鲁本斯德尔法把目标弄错了。
  按照希特勒的命令,当时是不准攻击伦敦的。德军的所有基地都在严密封锁着英国
首都四周的广大地区。接到空袭克劳伊登报告的戈林气急败坏地叫嚷说,应该立即把负
责人送交军事法庭。可是,这个负责人究竟是谁呢?
  炸弹投下后不久,英军第一一一中队的飓风式战斗机就追了上来。中队长托姆森当
最后一架Me 110式飞机进入他的射程时,只按了一下射击按钮便击中了。只见这架德国
飞机的机翼和左发动机被打得碎片纷飞。德军飞行员虽然安全降落,却当了俘虏。
  其它飞机组成园形防阵上升,伺机逃跑。就在这时,突然出现了Me 109式飞机。飓
风式飞机有些踌躇了,以为德国战斗轰炸机有战斗机护航。说是战斗机,实际上和往常
完全一样,这是实验大队第三中队的战斗轰炸机。它们是最后进行攻击的,把炸弹也扔
到了克劳伊登。他们发现英国第一一一中队和比金希耳的第三十二中队追了上来,便不
得不立即转为空战。
  在优势敌人面前,海因茨中尉仍然命令他的Me 109式战斗轰炸机组成圆形防阵,打
算和驱逐机的圆形防阵合兵一处。这期间,鲁本斯德尔法大队发现了一个甩开放人的机
会。
  后来,在大队的战斗报告中曾这样写道:“我们的四架飞机和鲁本斯德尔法一起强
行返航。不久,因遇大雾,僚机就看不见他的飞机了。”
  实验大队的指挥官瓦尔特·鲁本斯德尔法上尉从此再也没回来,因为英军肯来的战
斗指挥官命令正在返航的第六十六中队的喷火式战斗机去追击那些逃窜的德国飞机。喷
火式战斗机在自己的国土上空追击着它们,顷刻之间便决定了胜负。
  在这“黑色的星期四”里,实验大队共损失了六架Me 110和一架Me 109式飞机。结
果证明,如果没有“纯粹的”战斗机护航,驱逐机也无法实施这种轰炸任务。
  把克劳伊登误认为肯来,把海岸附近的西莫林误认为比金希耳进行袭击,结果双方
都受到很大损失。八月十五日,追击返航途中的德机编队的一场空战结束了。可以说这
是在英国本土空战中最为激烈的第三天。
  那么,战果如何,损失又怎样呢?英方正埋头收集整理战斗机飞行员的报告。数字
是惊人的,共击落德军轰炸机,有据可查的一百八十二架,不太有把握的五十三架。
  可是,德方说八月十五日这天只损失了五十五架,几乎全是轰炸机和驱逐机。即使
如此,也是损失惨重啊!
  与此相反,德方却夸大了击落英国战斗机的数字,说被击落的英国战斗机,有据可
查的一百一十一架,不太有把握的十四架,英国当局公开发表的数字是损失三十四架。

  这个数字很可疑。原来,英方把完全被击毁的、坠地的、坠海的才叫作“损失”,
而把飞行员驾着中弹的喷火式、飓风式飞机迫降的,其主要部件还能使用,即“可以修
复的”飞机不算在损失这一栏里。
  但是,德军则把上述情况算做被击落和击毁。因为客观地说,英国战斗机一旦从战
场上离开,不经本国修理工厂数日或数周的修理,它们是不能重返前线的。
  事实上,道丁元帅在这八月的几周里,一直很苦恼。因为战斗机司令部在激烈的空
战中,损失的飞机超过了生产能力,尽管几个月来生产月月完成任务。
  一九四零年五月十四日,新任首相邱吉尔任命报业大王罗德·比弗布鲁克担任航空
工业大臣。比弗布鲁克上任后,对领导机构进行了整顿,他用同组建报业托拉斯一样的
手法,使生产连续上升。虽然空军的高级官员们都反对他,但是,比弗布鲁克仍然把生
产战斗机放在最优先的地位。
  战后,道丁评价比弗布鲁克说:“倘若换个别人恐怕是不胜任的。”
  当时,月产战斗机四百四十至四百九十架。一九四零年六月就达到了这个数字,而
且这个数字就是在德国空军不断轰炸的情况下也没有下降过。
  与此相反,德国的梅塞施米特航空公司是当时唯一提供Me 109制式战斗机的公司,
它在一九四零年六、七、八、九四个月里,只分别生产了一百六十四架、二百二十架、
一百七十三架和二百一十八架Me 109式飞机。
  以上便是数字上占绝对优势的德国空军的实际情况。在空战最关键的几个月里,德
国空军补充的战斗机还不及英国空军的一半。这样下去,还能“压制住敌战斗机”吗?

  在以后的几天里,似乎看到了一点可能性。八月十五日傍晚遭到严重袭击的英军西
莫林基地,八月十六日又遭到第七十六轰炸航空团第三大队Do 17式轰炸机的猛烈空袭,
使这个基地瘫痪了四天。十六日下午,第五十一轰炸航空团的Ju 88式轰炸机和第二俯冲
轰炸航空团的Ju 87式俯冲轰炸机各用一个大队轰炸了位于南海岸的重要战斗机指挥基地
唐美尔。同时,还炸毁和重创了包括七架飓风式战斗机、六架布莱汉姆式轰炸机在内的
十四架飞机。
  邱吉尔不想轻易听信战斗机司令部写的那些报喜不报忧的战报、他在给空军总参谋
长的信中警告说:
  “不要只顾盯着英本土上空的空战成果,而看不到自己所受的重大损失。昨天晚上
,损失了十二架重型轰炸机,还有在地面上的二十一架飞机受到严重损坏。大部分是在
唐美尔损失的,共二十八架,再加上损失的二十二架战斗机,仅在这一天(八月十六日
)就损失了五十余架飞机。这样,我们就不得不完全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德军损失七十
五架这个数目了……。”
  这里所说的七十五架,是英国飞行员报告击落德机的数目,而德方报告说只损失了
三十八架。
  天气再次帮了英国的大忙。仅在第二航空队战区,就有德勃顿、杜克斯福、北威尔
德、霍恩彻奇等重要的战斗机基地免遭唐美尔式的命运。因为出动的第七十六轰炸航空
团第二大队、第一轰炸航空团第二大队、第五十三轰炸航空团第三大队和第二轰炸航空
团第一大队因浓云遮盖,没能发现目标。
  八月十八日,星期日,战斗又白热化了。弗雷里希少将的第七十大轰炸航空团采取
高空、低空轰炸相结合的战术,对肯来、比金希耳进行了轰炸。除了象往常那样,跑道
破坏严重,机库起火和建筑物倒塌以外,肯来战斗指挥所的作战室也首次被炸。
  肯来战斗指挥所是英军防空体系的重要机构。德方以为,象这样重要的机构肯定设
在地下。谁知它竟会设在防御薄弱的机场中央。也就是说,这个指挥所并不是在有组织
的攻击下被炸的,而是偶然击中的。
  八月十八日,德军的俯冲轰炸机也出动了。下午,第八航空军投入四个大队,攻击
了斯波特、索奈岛、福特等基地以及英格兰南岸的波林雷达站。但是,英军第一五二中
队的喷火式和第四十三中队的飓风式战斗机抓住低速的俯冲轰炸机尚未来得及集结返航
这个时机,狠狠地打击了德军。后来,冯·里希特霍芬将军在书中曾提到“有一个俯冲
轰炸机大队被彻底打垮。”
  这个大队是第七十七俯冲轰炸航空团第一大队。它的二十八架飞机中,有十二架没
有回来,六架受重伤,好容易才飞到法国。大队长迈泽尔上尉阵亡。总之,俯冲轰炸机
部队在八月十八日这一天,共损失约三十架Ju 87式俯冲轰炸机。这的确是个重大的损失
。因此,俯冲轰炸机不得不败下阵来。
  第二天中午十二点整,各航空军的军长和参加对英作战的航空团团长被召到卡林哈
尔。对于这场本应三天就结束的空战如此受挫,戈林再也不想掩饰自己的不满了,他指
责说,之所议招致一些不应有的损失,是由于你们犯了错误。出击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
备才行……。
  这位空军司令最后说:“必须保持我军战斗力,稳定我军军心。”
  这样,轰炸机部队就要求提供更有效的护航,并要求一部分战斗机先行一步,以扫
除轰炸目标上空的障碍。其它战斗机要在轰炸机的周围护航。并且,还要求它们和俯冲
轰炸机一起向目标俯冲,以确保轰炸机投完炸弹后的安全……。
  听到这些要求,战斗机飞行员们面面相觑。到哪儿去搞那么多的战斗机呢?现在能
飞的飞机在不断减少,补充又跟不上来。要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平均每架轰炸机就要有
四至五架Me 109式飞机护航。这样,自由空战就无法进行了,而自由空战是在空中打击
敌人的唯一机会。
  怎样做才能达到“既能给敌战斗机以沉重打击,又能确保我方轰炸机活动自由”这
个主要目的呢?
  冯·里希特霍芬将军把在戈林那儿开会的谈话记录整理出来,在日记上这样写道:
“必须采取其它措施,给英国施加巨大的压力。”
巨大的压力——那当然好。
  采取其它措施——固然也是对的。
  然而,究竟怎么办呢?(待续……)
----------------------------------------------------------------------------
----

--
  我歌故我在……

※ 来源:·哈工大紫丁香 bbs.hit.edu.cn·[FROM: 172.16.7.165]
[百宝箱] [返回首页] [上级目录] [根目录] [返回顶部] [刷新] [返回]
Powered by KBS BBS 2.0 (http://dev.kcn.cn)
页面执行时间:229.193毫秒